我国家庭伦理剧的叙事特点探析_以_金婚_王贵与安娜_和_咱爸咱妈六十年_为例

合集下载

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创作浅谈

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创作浅谈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瞭望——由《金婚》的成功看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范凯(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广播影视艺术学2008级研究生)摘要:历史的车轮碾进2009年,中国的电视剧业已走过50多个年头。

回顾历史,探索电视剧发展的道路,特别是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的衍化和演变过程,从中找寻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以有利于电视剧艺术更好的发展,还是不无意义的。

本文主要结合2007年一部具有代表性的热播电视剧——《金婚》,管中窥豹、提纲挈领,对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进行广维度、多角度、深层次的思考和归纳,做一些有益的总结和归纳。

希望我们的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极目瞭望,创作出更优秀、更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精品。

关键词: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金婚》;平民风格;创作规律2007年,一部以编年体的形式讲述夫妻之间五十年坎坷婚姻路的大型史诗类电视剧火遍大江南北、红透长城内外:年轻漂亮的小学女教师文丽(蒋雯丽饰)和重型机械厂的青年标兵、技术员佟志(张国立饰),结为夫妻。

他们从年轻到年老,从相知到相爱,从热恋到婚姻中的柴米油盐、锅碗瓢盆,以及为人父母直至为人祖父母,经历了漫长而坎坷的五十年漫漫婚姻路。

说到这里,已经不难发现,这部电视剧就是著名导演、编剧郑晓龙的作品——《金婚》。

本剧故事开始于热火朝天建设新中国的1956年。

文丽与佟志是一对平凡夫妻。

他们的婚姻始于阳光灿烂的五十年代,经历了上世纪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经历了60年代的大饥荒,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三线建设,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90年代下海大潮到新世纪的小康社会。

金婚以编年史为影视创新点,以中国五十年政治社会变迁为叙事主线,以市井化的家庭语言,在喋喋不休、平凡琐碎的家庭生活中将一家子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酸甜苦辣喜悲甜表露无遗。

其中彰显的社会哲理、家庭伦理、人生道理更是将老中青三代观众一网打尽。

可以这样说,《金婚》这部戏不仅是佟志和文丽这对男女主人公的五十年婚姻生活史,同时也是新中国的一部共和史、发展史⑤!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使得这部电视剧大获成功的呢?是张国立、蒋雯丽“立丽”黄金组合的明星效应?是从中央到地方众多电视台的“狂轰滥炸”?还是观众在饱受了宫廷历史剧、都市情感戏、战争军事戏多年浸淫与抚化之后的审美转移?在笔者看来,《金婚》的成功之匙一言以蔽之:讲述咱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确实是这样的,电视剧《金婚》以它的真切、感人、平实、原生态表情和平民艺术的亲和力与感染力成就了其作品顽强的生命力。

家庭伦理剧的创作特点

家庭伦理剧的创作特点

家庭伦理剧的创作特点1前言这一阶段的家庭伦理电视剧面对激烈的影视市场竞争,始终继承着我国家庭伦理电视剧对人伦情怀的演绎传统,推陈出新,在竞争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在提高中提升,使这一阶段家庭伦理剧创作比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创作更成熟,并突显出许多独特的创作个性。

2创作背景首先,关注家庭生活问题,充当了口常生活的先锋。

人们在口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被搬上荧屏,当人们的幸福感流失,人们需要对幸福迫切追溯时《老大的幸福》应运而生;当大龄剩女问题困扰家庭生活时《钱多多嫁人记》和《李春天的春天》随之亮相;当婆婆和媳妇整天是大打出手困扰家庭时《媳妇的美好时代》完美地呈现了人伦之和的婆媳关系。

其次,人伦关系趋于多元化。

不同出生背景、生长环境和地域的人伦个体之间必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不仅体现在城乡差别,还体现在生活境遇、职业、身份、婚姻、情感上,他们都被列入家庭伦理电视剧的表现范畴。

最后,社会的进步带来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错综复杂的家庭问题,这为家庭伦理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连绵不断的生命力。

但是随着这一阶段家庭伦理电视剧数量的骤增,不乏一些粗制滥造、质量下乘的作品产生,2011年展现婆媳大战的家庭伦理电视剧齐聚荧屏一一《婆婆来了》、《媳妇是怎样炼成的》、《当婆婆遇上妈》,《和婆婆一起出嫁》、《我的婆婆我的妈》、《拿什么满足你,我的婆婆》等几十部粗制滥造的婆婆剧,人物形象的雷同化,剧情的简单复制、粘贴,大大降低了自身的审美价值。

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推进和社会变革的开展,婚姻家庭生活文明进步的同时又有多种因素和矛盾冲击着家庭的稳定。

随着家庭、家庭伦理关系、人伦关系的转变,人们的伦理观从一元走向多元,家庭道德、伦理评价标准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过去的评判标准己经发生了质的变迁:人们的价值观由以家庭为中心的家庭观转变成了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婚姻自由和性的开放,使家庭危机和信任系数在降低,家庭面临着崩溃的边缘,从而繁衍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经济利益和权钱地位成了评价人成功与否的标准,金钱沦为了婚姻交易和择偶的参考系数。

中国家庭伦理剧

中国家庭伦理剧

中国家庭伦理剧中国家庭伦理剧,作为电视剧的一类,以家庭生活为背景,通过刻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揭示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变迁等方式,引发观众对家庭伦理问题的思考。

近年来,中国家庭伦理剧在电视荧屏上频频出现,其深入的剧情和真实的表演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国家庭伦理剧的特点、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家庭伦理剧在剧情上常常以真实的家庭生活为基础,通过刻画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困惑和成长,呈现出现代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它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家庭教育、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等方面,力求把观众带入故事情节中,让他们与剧中人物一同经历并思考家庭伦理的重要性。

这种真实性和现实性的展现,使得观众能够在欣赏剧情的同时,对当下社会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中国家庭伦理剧在价值观的表达上也具有其独特之处。

通过对家庭成员的行为和选择的描写,传递出对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坚守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这种价值观的表达,既能引导观众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也能激发观众对家庭伦理的深思和反思。

通过家庭伦理剧,观众可以从剧中人物的挣扎与成长中汲取启示,对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关系进行反思和调整。

中国家庭伦理剧对于社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它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对社会问题的一种关注和呈现。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不断变化,家庭关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家庭伦理剧通过呈现家庭生活的真实情感与困境,引发了观众对家庭伦理问题的反思和讨论。

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有助于推动社会对家庭伦理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

在未来,中国家庭伦理剧有望继续发展壮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众对家庭伦理问题关注的持续升温,家庭伦理剧将更加深入地挖掘家庭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并通过更加多样化的表达方式,拓展剧情的多元化。

同时,也需要注意家庭伦理剧的创作不能完全迎合观众的口味,应该保持一定的艺术和表达的独立性,保证作品的真实性和深度。

总之,中国家庭伦理剧通过真实的剧情和价值观的传递,引发观众对家庭伦理问题的重视和思考。

浅析我国影视作品中婆媳关系的呈现

浅析我国影视作品中婆媳关系的呈现

浅析我国影视作品中婆媳关系的呈现作者:穆雪来源:《新闻世界》2011年第07期【摘要】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探讨当前几部热门电视剧中对婆媳关系的建构。

通过所选的十部现实性较强的电视剧,可以发现,其所呈现的过程基本都是矛盾层出不穷,但都是以家庭和睦为结局的,这与我们的道德传统和社会所提倡的和谐风气是一致的。

笔者通过这十部戏,总结出婆媳矛盾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婆媳关系媒介情感冲突一、引言(一)婆媳关系的重要性婆媳关系是中国家庭内部人际关系中一个传统的难题,永恒的话题。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在当代中国,婆媳关系仍是家庭关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谓“家和万事兴”,如今,我们大力提倡建设和谐社会,“小家”的和睦至为重要。

而在家庭关系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婆媳关系,如果彼此不和,甚至发生剧烈的矛盾冲突,家庭就会面临名存实亡的危险,还会间接影响邻里和睦和周边的安宁。

而生活在不良家庭氛围中的下一代,也将面临更多的心理问题。

在现实当中也流行着一些俗语,借此来说明婆媳关系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俗语一:“婆媳亲,全家和”。

这话有两层意思。

第一是说婆媳关系融洽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家庭中其他人际关系,如夫妻关系、祖孙关系等。

第二是指婆媳关系是家庭内部人际关系中最微妙、最难处的一种关系。

俗语二:“十对婆媳九不和”。

婆媳矛盾一直是千百年来令走入婚姻围城的女性为之困扰,也令所有男性为之头疼的问题。

婆媳相处如“母女”的可谓少之又少。

俗语三:“多年的媳妇熬成婆”。

这主要是指封建社会中,婆媳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际关系,媳妇必须俯首听命于婆婆,没有独立、平等的人格尊严。

同时,这种关系也形成了一种妇女压迫妇女的恶性循环。

俗语四:“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同枕眠,万年修得好公婆。

”这句俗语形象地说明了好的婆媳关系来之不易。

俗语五:“有了老婆忘了娘”。

婆媳产生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母子之爱和夫妻之爱的冲突,其实两种爱之间并没根本冲突,处理好了,婆婆也会因爱儿子而爱媳妇,妻子也会因爱自己的丈夫而去爱自己的婆婆。

试析长篇电视剧《金婚》的叙事特色

试析长篇电视剧《金婚》的叙事特色

试析长篇电视剧《金婚》的叙事特色作者:田量丰来源:《电影评介》2008年第13期[摘要]电视剧作为一种叙事艺术,其叙事方式和技巧显得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剧作的成败,长篇电视剧尤其如此。

长篇电视剧因为篇幅长,播放的时间也长,如果没有适合表现内容的叙事方式和高明的技巧,就会削弱它的观赏性。

电视剧《金婚》所采用编年体的叙事结构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为我国长篇电视剧的创作创造了一种新的叙事方式,颇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

[关键词]电视剧金婚叙事技巧编年体电视剧作为一种叙事艺术,其叙事方式和技巧显得至关重要。

将直接关系到电视剧的成败。

长篇电视剧尤其如此。

长篇电视剧因其篇幅长,播放的时间也长,一般都在二十集以上,多的达到上百集,如果没有适合表现剧情内容、符合观众欣赏习惯的叙事方式和高明的叙事技巧,就会削弱它的观赏性,甚至无法看下去。

50集长篇电视剧《金婚》在2007年金秋首轮播放时就创下了少有的高收视率,今年的春天又再次在全国掀起收视热,它的成功除了它题材的贴近性之外,它在叙事方式和叙事技巧方面所显示的特色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它的叙事特色主要表现在编年体叙事结构的创新和对生活细节真实细微的呈现两个方面。

编年体叙事结构的独特性与包容性近几年来,我国长篇电视剧的数量剧增,精品叠出,在叙事结构上也创造了诸多成功的形式,如《大宅门》的因果锁链式、《长征》的串珠式、《亮剑》的人物传记式等等。

而《金婚》所运用的编年体叙事结构,在我国长篇电视剧创作中还是第一次。

《金婚》是一部婚姻题材的大戏。

剧中的佟志和文丽是一对平凡夫妻,他们的婚姻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直到新世纪,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变化最激烈、最巨大的五十年。

该剧以编年体的形式,一年又一年地讲述了这对夫妻半个世纪的坎坷婚姻史。

一对平凡夫妻的婚姻生活故事要拍50集电视剧,以每天播两集计算,要絮絮不休地向观众讲述25天,如果按照传统的长篇叙事方式来结构故事,即使再丰富的婚姻生活也很难避免拖沓注水。

家庭伦理电视剧中不同年代的婚姻爱情观

家庭伦理电视剧中不同年代的婚姻爱情观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家庭伦理电视剧中不同年代的婚姻爱情观报告人姓名:研究方向:影视美学学科专业:广播电视年级:指导教师:所在学院(所):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制年月日填表说明与要求1.开题时,报告人应向开题报告审查小组提供一定数量与论文选题直接相关的参考文献实物,具体数量由各学科专业自行确定。

2.文献综述一般应包括与论文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的进展、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等。

文科不得少于5000字,理科不得少于3000字。

3.参考文献格式参照学位论文。

4.论文开题时间一般应不晚于入学后第三学期中。

5.开题报告通过后,由学院留存并作为毕业审核材料之一。

6.开题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可根据学科专业特点作适当调整。

7.开题报告中的字体均用宋体五号字,用A4纸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一)研究目标电视剧作为一种极具社会影响力的传播形式,起到了对于中国社会变迁中文化建构的作用,作为以反应家庭伦理关系和伦理道德为主的中国家庭伦理剧,其创作内涵一方面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所积淀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的延续和转变,通过对家庭伦理题材的电视剧分析,为中国家庭伦理剧的创作发展提供更为全面的理论支撑。

(二)研究内容通过对《渴望》、《牵手》、《中国式离婚》、《裸婚时代》、《婚姻保卫战》等一系列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的研究,结合社会学中对“家庭”、“伦理”的释义和中国家庭伦理道德和伦理关系的特征对家庭伦理剧进行更为准确的界定,纵向上对家庭伦理剧的发展脉络给予梳理,研究中国婚姻爱情观的变迁,以及中国女性随着社会发展的思想转变。

(三)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研究重点:对婚姻爱情方面的家庭伦理剧分析,结合各个社会背景下婚姻爱情观念的转变,研究中国社会不同时期不同的婚姻爱情价值观,以及女性在婚姻中的转变。

研究难点:早期反映当时的家庭伦理剧较少,与拍摄年份不同,可能会对表述当时的价值观念有所出入。

四、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研究方法:整理有关电视剧的资料,搜集关于家庭伦理电视剧的文献著作,以及有关婚姻爱情的家庭伦理电视剧,结合中国婚姻家庭爱情观的变化,中国社会的发展,纵向的研究家庭伦理电视剧中所反映出某个时代的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和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改变。

中韩家庭伦理剧的叙事差异——以《黄手帕》、《金婚》为例

中韩家庭伦理剧的叙事差异——以《黄手帕》、《金婚》为例
~ 釜

中韩家庭 伦理剧 的叙 事差 异
以《 黄手 帕》 、 《 金婚 》 为例
李 洁
(西 北 师 范 大 学文 史学 院 甘 肃 兰 州 7 3 0 0 7 0)

0 0 3年 在 韩 国 播 出时 曾荣 获 年 度 收 视 总 冠 军 1 3 i , 要 :韩 国 家 庭 伦 理 剧 在 近 年 我 国 引 进 的 韩 剧 中 占 集 的 电视 剧 2
电视 剧 作 为 电 视 所 独 有 的 节 目形 式 以其 故 事 性 和 娱 乐 性吸引了不同年龄 阶层 的观众。近三 十年来 , 我 国电视剧 的 产量及质量同步提升 , 目前 我 国拥 有 电视 频 道 3 0 0 0多个 , 每 天播放的 电视剧超 过 6 0 0 0集 。[ 1 1 在众 多的电视剧类 型中, 家 庭 伦 理 剧 ( 以 下简 称 “ 家庭剧 ” ) 在 具 有 浓 厚 人 伦 观 念 的东 方 儒教文化 圈中意义非凡 , 因此随着中国第一部家庭剧《 渴望》
相 比较 而言 , 《 金婚》 作为 国产 家庭剧 , 其题材 和历史背
景观众们更为熟悉 , 该 剧 讲 述 了年 轻 漂 亮 的小 学 数 学 老 师 文 丽( 蒋雯丽饰) 和重 型机械厂 的青年标兵 、 技 术员佟 志《 张 国立 饰) 从偶 遇到相知 , 从相知到相 爱 , 从热 恋到婚 姻中 的柴米油 盐 锅碗瓢盆 , 以 及 为 人 父母 直 至 祖 父母 , 漫 长 而 坎 坷 的 五 十 年 婚 姻 史 。 该 剧 播 出 后 受 到 了广 大 电视 观 众 的好 评 , 在 全 国 各 省 市 电视 台 都 创 下 了 极 高 的 收 视 成 绩 ,并 荣 获 第 十 四届 “ 白玉 兰 奖 ” 四项大 奖 , 创 我 国 电视 剧 获 奖 记 录 , 中 国 电 视 艺 术 委 员会 还 专 门举 办 了 该 剧 的 专 家 研 讨 会 , 国 家 艺 术研 究 院 研 究员孟繁树认 为《 金婚》 是 家庭 伦理 电视剧 创作 的一 个高 峰 。 叙事 差 异 比较 1 . 叙事视角方面 : 男 性 化 视 角 与 女 性场 【 卿 的 营造 在具有浓厚 家庭观念 的儒 家文化当中 , 大 多认 同一种其 乐融融的家庭氛围 , 夫妻和 睦、 J L ? J  ̄ 绕膝 、 父慈子孝被视 为最 大 的家 庭 财 富 。 中 韩 两 国 的 家 庭 剧 正 是 通 过 不 同 的 视 点 切 入, 营 造 和 刻 画 了 东 方 人 心 中 最神 圣 的港 湾 —— 家庭 。 中国具有三千多年儒文化 的积淀 , 家庭伦理关 系深受这 种 文化传统 的影Ⅱ 向, 具 有浓郁 的男权 色彩。从 “ 三 从 四德 ” 、 “ 贞节烈女 ” 再到今天的“ 贤妻 良母 ” , 对 女性的要求无不是从 男性 的 利 益 出 发 , 产 生 于 这 一思 想基 础 之 上 的 家 庭 剧 的 制 作 也 是 在 男性 的视 角下 , “ 普 遍选取道德化、 伦 理 化 的题 材 和 主 题, 强调 对家庭 的责任 , 对国 家的忠诚 , 对朋友 的义气 等 ” [ 7 1 , 用男性 的价值尺度来演绎居 Ⅱ 情, 男主人公在剧 中多被 冠以英 雄、 拯 救者的角色 , 他 不仅仅是 家庭 中的一份 子 , 而且具 有一 定 的社 会 关 系 , 承 担 一 定 的社 会责 任 。 在《 金婚 》 中, 佟 志虽然体贴妻子 , 照顾母 亲 , 但是他 仍将 事业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 , 夫妻二人的冲突也 多围绕这 一个 点展开 , 甚至几次导致他们 之间的关系陷入僵局。在这里 , 男 人 的事业 已变成 了家庭生活 的一部分 , 是我 国古代 “ 好 男 儿 志在四方” 、 “ 匈奴 不灭 , 何 以家 为 ” 传 统 的 具 体 表 现 。 而 女 性 美则更多的体现在对家庭 的维护 、对丈夫孩子 的奉献上 , 运 用 中 国 传 统 的 现 实主 义 手 法 ,塑 造 了 一 个 个 贤 妻 良 母 的 形

多文化维度下家庭伦理剧中人物的冲突与融合探析——以《金婚》《

多文化维度下家庭伦理剧中人物的冲突与融合探析——以《金婚》《
关键词:金婚;王 伦理剧始终都是导演们屡试不爽的题材 之一。中国人骨子里传统的“家文化” 更使得这类剧在电视剧市场中占有一席 地位。1990 年的《渴望》在播出当年创 下了万人空巷的观看热潮。新世纪之后, 大量家庭伦理剧开始粉墨登场,《金婚》 在 2007 年下半年于各大电视台首播之后 创下了平均收视率高于 13% 的好成绩, 《王贵与安娜》紧随其后,也取得了不 俗的成绩。对于《王贵与安娜》的创作 起源,编剧六六有过这样的描述:“上 一辈人,他们如何相守一生而甘之若饴? 他们不说 ' 我爱你 ', 他们说 ' 我和她有感 情。' 他们不说 ' 老公老婆 ', 他们说 ' 小张 , 小李 '。他们不是自由恋爱,他们是介绍 人牵线,他们不叫‘步入婚姻殿堂’, 而叫‘组织个家庭’。反观如今,现代 人的你情我侬,海枯石烂更是愈演愈似 商战片,即便是情感,也待价而沽,期 待在牛市卖出个最高点。而恰恰就是你 我的父母,他们身处一个内敛的时代, 羞于表白。他们用最平实的语言,书写 着真正的爱。”[1] 但这种爱不似苏联小说 描写那样轰轰烈烈,阳春白雪。而是带 着一丝烟火气息,普通婚姻家庭的酸甜 苦辣、矛盾争吵在这两部剧中都体现得 淋漓尽致。但是,电视剧中人物之间的 冲突融合除了是家庭剧必备调味品之外, 更深一层地可以追究成其背后的文化、 阶级和历史多重作用的结果。
不论是《金婚》还是《王贵与安娜》, 在人物的塑造上,都强调二元对立的手 法。土里土气,一口河南大梆子口音的 “王贵”和具有布尔乔亚风格的“安娜” 的结合就拼凑出一部土洋结合的家庭闹 剧 [2]。同样,读苏联小说的文丽和爱看《封 神榜》的佟志就是典型的小资文化和平 民文化的代表。对于从小在城市长大、 走在那个时代前沿的“文丽和安娜”们 来说,读《安娜卡列尼娜》、穿布拉吉、 烫 卷 发、 跳 芭 蕾 舞、 看 电 影、 喝 咖 啡、 有洁癖,这样的生活,才符合高雅生活 的情调,才与她们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地 位和身份相匹配。但是,她们的另一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