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和机器能力研究(第4章part1)
电子课件-《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第二版)》-A02-1366 第四章

二、装配工艺过程
1.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1) 研究和熟悉产品装配图、工艺文件和技术要求, 了解产品的结构、各零部件的作用以及相互连接关系。
(2) 确定装配方法、顺序和准备所需要的工具。 (3) 对装配的零件进行清理和清洗, 去除零件上 的毛刺、铁锈、油污等。 (4) 检查零件加工质量, 对某些零件要进行必要 的平衡试验或密封性试验等。
2.装配工作
装配工作是装配工艺过程中的主要阶段, 对比较 复杂的产品, 其装配工作分为部件装配和总装配。
(1) 部件装配 把零件装配成部件的过程, 称 为部件装配。
(2) 总装配 把零件和部件装配成最终产品的过 程, 称为总装配。
3.调整、精度检验和试车
(1) 调整 调整工作是指调节零件或机构的相互位 置、配合间隙、结合程度等, 目的是使机构或机器工作 协调。
二、零件的密封性试验
1.气压法
2. 液压法
三、旋转件的平衡
1.静不平衡
静止时,不平衡量自然地处于铅垂线的下方; 旋转时, 不平衡离心力只产生垂直于旋转轴线方向的振动。
零件的静不平衡
(1) 静平衡试验 1) 将待平衡的旋转件装上心轴后, 放在平衡支架上。
静平衡装置 a) 圆柱形平衡架 b) 棱形平衡架
锥齿轮轴组件的装配图
01—锥齿轮轴 02—衬垫 03—轴承套 04—隔圈 05—轴承盖 06—毛毡圈 07—圆柱齿轮
B -1—轴承 B-2—螺钉 B-3—键 B-4—垫圈 B-5—螺母
锥齿轮轴组件的装配顺序
(3) 绘制装配单元系统图 1) 先画一横线, 在横线左端画出代表基准件的长方 格, 在横线的右端画出代表产品的长方格。 2) 按装配顺序从左向右将代表直接装到产品上的零件 或组件的长方格从横线引出, 零件画在横线上面, 组件 画在横线下面, 长方格内注明零件或组件名称、编号和件 数。 3) 用同样方法把每一组件及分组件的系统图展开画出。
第4章KUKA机器人编程ppt课件

篮 球 比 赛 是 根据运 动队在 规定的 比赛时 间里得 分多少 来决定 胜负的 ,因此 ,篮球 比赛的 计时计 分系统 是一种 得分类 型的系 统
第 4 章 KUKA机器人 编程
4.1.2 创建程序流程图
程序流程图的作用
1)用于程序流程结构化的工具。 2)程序流程更加易读。 3)结构错误更加易于识别。 4)同时生成程序的文献。
第 4 章 KUKA机器人 编程
子程序
在KUKA机器人编程过程中,可将程序中需要多次使用而不 需发生变化的可独立程序段单独建立为子程序,可避免程序 码重复,节省存储空间,使程序结构化,分解总任务,方便 排除程序错误。
子程序示例:
DEF MAIN() INI LOOP
GET_PEN() PAINT_PATH() PEN_BACK() GET_PLATE() GLUE_PLATE() PLATE_BACK() IF $IN[1] THEN
DEF PICK_CUBE() ;该程序将方块从库中取出 ;作者:Max Mustermann ;创建日期:2016.01.03 INI … END
篮 球 比 赛 是 根据运 动队在 规定的 比赛时 间里得 分多少 来决定 胜负的 ,因此 ,篮球 比赛的 计时计 分系统 是一种 得分类 型的系 统
篮 球 比 赛 是 根据运 动队在 规定的 比赛时 间里得 分多少 来决定 胜负的 ,因此 ,篮球 比赛的 计时计 分系统 是一种 得分类 型的系 统
第 4 章 KUKA机器人 编程
1)FOLD通常在创建后首先显示成关闭状态:
DEF Main()
…
INI
;KUKA FOLD 关闭
SET_EA
第4章 研究选题方法《管理学研究方法》PPT课件

01 创想法的运用能使人富有联想。
02
创想法为表面上看来毫无联系的两个或两类事物或现 象提供联系的桥梁。
03
创想法会突然开启人的智慧之门,使人闪现思想火花, 突发灵感。
第4章 研究选题方法
4.3 创新性选题方法
4.3.1 创想法
2.创想与顿悟
创想法的独特性在于,它是逻辑的,又是非逻辑的;是科学的,又是非科学 的。创想法作为这样一个矛盾体,在创新性选题中有着其独特的作用。
思考是概念、判断、推理、结论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渐悟”过程。在 很多情况下,心理过程必须很快地进行,其速度之快使我们无法用“思考” 这个词来说明,而只能用“主观”、“直觉”、“思辨”或者“顿悟”来表 述。
“新想法是在不想的时候出现的”,这可能就有顿悟的成分在里面。
第4章 研究选题方法
4.3 创新性选题方法
4.4 构建研究
第4章 研究选题方法
4.4.2 假说和论据
2.论据
假说要想让人们认可,或者要证明假说的正确性,就必须提供相应的论据。 论据有多种形式,不仅仅是可计量的数据。自然科学研究中可能必须要有定 量数据,但如果你研究管理学中某种可能只发生一次的现象,也认为只有数 据才能当成论据,那你的研究就会受很大限制。在管理学中能够证明假说正 确的论据,可以是数据、事实、逻辑、程序甚至价值观等。研究型的文章必 须有论据,没有论据的文章可以成为小说、散文等一般读物,但成不了研究 论文。提出有意义的假说,再加上有说服力的论据,是一篇好论文的基本要 求。
4.4 构建研究
第4章 研究选题方法
4.4.7 三种方法挖掘现实
第一种是数据法,即人们根据 对现实观察测量所得到的定量 数据来梳理,我们把它比喻为 “称象”。
工艺和机器能力研究(第5章part1)

量仪特征研究:准确性
量仪特征研究:准确性
量仪特征研究:准确性
量仪特征研究:精确性
量仪特征研究:精确性
量仪特征研究:精确性
量仪特征研究:精确性
量仪特征研究:精确性
量仪特征研究:精确性
测量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不好的原因
1。操作员 2。测量方法 3。测量仪器本身 4。被测材料本身。 可以看书中的管脚直径测量的例子...
3 10 每人3次 随机顺序
阶段2:量仪特征研究
第3步:校准量仪(Calibration) 使用的测量仪器必须是经过校准的。 第4步:进行测量 对被测件编号后,按随机顺序测量,并填写到相应 表格中。分2种方法: *短方法研究 *长方法研究
工 艺 培 训 课 程 (第 五 章 )
机 器 /工 艺 能 力 研 究
中试基础工艺研究部
阶段2:量仪特征研究
量仪能力(Gauge Capability)
概念介绍: 1。R&R指数 它是Repeatability和Reproducibility的缩写。它反映 了测量仪器的重复精度。Repeatability(重复精度) 是指仪器本身引入的误差;Reproducibility(重复 操作精度)是指不同操作人员引入的误差。 2。准确性(Accuracy) 3。精确性(Precision)
阶段2:量仪特征研究
阶段2:量仪特征研究
第1步:计划 确定采用那种方法: a)短方法研究——快捷评估量仪精度
b)长方法研究——细致评估量仪研究
a)操作员人数 b)测量件数目 c)测量次数 d)标记和随机顺序 e)变量测量 2 5 每人1次 随机顺序
长方法研究
半导体器件物理(第四章)_Part1_238403818

半导体器件物理进展第四章CMOS的等比例缩小、优化设计及性能因子CMOS Scaling, Design Optimization, and Performance FactorsPart 1 MOSFET模型及小尺寸效应内容提要:MOSFET结构及其偏置条件MOSFET的漏极电流模型MOSFET的亚阈区特性与温度特性 MOSFET的小尺寸效应MOSFET的缩比特征长度MOSFET的速度饱和效应1. MOSFET结构及其偏置条件MOSFET在实际集成电路中的剖面结构如下图所示。
横向:源-沟道-漏;纵向:M-O-S;几何参数L:沟道长度;W:沟道宽度;t ox:栅氧化层厚度;x j:源漏结深;MOSFET的发展简史:早期:主要采用铝栅电极,栅介质采用热氧化二氧化硅,扩散形成源、漏区,其与栅电极之间采用非自对准结构,场区采用厚氧化层隔离;中期:栅极采用N型掺杂的多晶硅栅,源、漏区与栅极之间采用自对准离子注入结构,场区采用硅的局部氧化工艺(LOCOS)实现器件隔离;后期:栅极采用互补双掺杂(N型和P型)的多晶硅栅,源漏区与栅极之间采用LDD(轻掺杂漏)结构和金属硅化物结构,场区采用浅沟槽隔离(STI)技术。
近期:栅极采用难熔金属栅极(例如W、Mo等),栅介质采用高K介质材料(例如氧化铪等),源、漏区与栅极之间采用自对准金属硅化物结构,场区采用浅沟槽隔离或其它介质隔离技术。
一个自对准MOSFET的工艺制造过程以NMOS器件为例,包含四个结构化的光刻掩模:(1)场区光刻掩模:利用氮化硅掩蔽的LOCOS局部氧化工艺,在P型掺杂的硅单晶衬底上定义出器件有源区和场氧化层隔离区;(2)栅极光刻掩模:通过多晶硅的淀积、光刻和刻蚀工艺,定义出器件的多晶硅栅电极;(3)接触孔光刻掩模:通过对源漏有源区及多晶硅栅电极上二氧化硅绝缘层的光刻和刻蚀工艺,定义出相应的欧姆接触窗口;(4)铝引线光刻掩模:通过铝布线金属的溅射、光刻和刻蚀工艺,定义出器件各引出端的铝引线电极;对于包含PMOS器件的CMOS工艺,则还需要增加一步N阱区的掩模及其光刻定义。
机械工艺过程的过程能力分析

机械工艺过程的过程能力分析机械工艺过程的过程能力分析在现代制造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工艺过程的能力进行分析,可以评估该过程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并为工艺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
本文将分析机械工艺过程的过程能力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常用的评估方法,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一、过程能力的含义过程能力是指在稳定状态下,工艺过程在一定的规格限制范围内,能够稳定地生产出合格品的能力。
它反映了工艺过程中产生产品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过程能力可以通过测量并分析过程数据进行评估,常用的指标有Cp、Cpk、Pp和Ppk等。
Cp指标是一个描述过程分布与规格限制范围之间关系的指标,它的计算公式是:Cp = (USL-LSL)/(6*σ),其中USL和LSL分别为过程的规格上限和规格下限,σ为过程的标准差。
当Cp大于1时,说明过程的分布范围完全落在规格范围内,过程能力较高。
Cpk指标是考察过程能力的对称性和偏离程度的指标,它的计算公式是:Cpk = Min((USL-Xmean)/(3*σ), (Xmean-LSL)/(3*σ)),其中Xmean为过程的均值。
当Cpk大于1时,说明过程的均值偏离规格限制较小,过程能力较高。
Pp和Ppk指标是在实际生产中常用的指标,它们考虑了由于常见因素引起的过程均值和标准差的变化。
Pp指标是考察过程分布与规格限制范围之间关系的指标,Ppk指标是考察过程能力的对称性和偏离程度的指标。
它们的计算方法与Cp 和Cpk类似。
二、过程能力的重要性过程能力分析在现代制造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过程能力的评估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制造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只有在了解了过程能力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制定合理的质量控制策略,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
其次,过程能力的评估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过程改进和优化。
通过对过程能力指标的分析,可以确定导致过程能力下降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例如,当Cp指标较低时,说明过程的分布范围与规格限制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此时可以通过工艺调整或设备更新等方式来提高过程能力。
BS 8118 中文版 Part1 第四章

4.3.4 局部轴向屈曲4.3.4.1 一般说明区分主料局部轴向屈曲的可能性如长细一样,一般允许用一有效截面作为代替真实的截面。
这个有效截面是利用局部轴向屈曲系数κL作为厚度削弱因素获得的,这将应用到任何薄弱均匀厚度部位的整体或局部受压情况。
该薄弱部位若非厚度均匀则另需要特别研究。
4.3.4.2 如何确定κL系数κL是因不同截面的局部部位不同而决定的,具体可根据表4.4从图示4.5相对应的曲线上读取。
为了选择正确的曲线,数值β/ε需根据以下确定该值:β可从4.3.2中得;ε=(250/P o)1/2一般情况(否则参考4.5.2.3梁的受压翼缘)注:P o材料的极限应力(单位:N/mm2),不需管HAZ热效应区的作用。
为了判定所计算部位在表4.4中属于有焊接或者无焊接可参考表4.3的备注2。
在有加强肋的平直部位的情况同时考虑两种轴向屈曲模式是很重要的(可参考图示4.3)以取得比较临界的状态。
在轴向屈曲模式1的情况下削减系数κL可应用于局部加强区域,就像该部位底铝片厚度一样计算。
4.3.4.3 承受综合作用的截面已确定的截面削减系数κL需要抵抗弱轴轴向屈曲,或者同时发生轴力产生的轴向屈曲。
4.4 在HAZ热效应区软化的临近位置烧焊4.5 梁4.5.1 介绍4.5.1.1 一般说明以下校核计算一般可在所有梁的情况执行(包括板梁)。
(a)弯矩校核计算。
任何横截面的弯矩M在特定荷载的作用下不能大于该截面的抵抗弯矩M RS,具体可参考4.5.2 (或者选择参考附录E)。
当有需要时M RS将允许适当扣减使与剪切符合一致(参考4.5.4)。
(b)剪切校核计算。
任何横截面的剪力V在特定荷载的作用下不能大于该截面的抵抗剪力V RS,具体可参考4.5.3。
有些情况还需要另外进行以下一或两项校核:(1)腹板的弯曲应力校核计算(参考4.5.5);(2)侧向扭转弯曲校核计算(参考4.5.6)。
4.5.1.2 板梁板梁拥有细长刚强的腹板,更适宜参考5.4.来设计。
机械工艺过程的过程能力分析

机械工艺过程的过程能力分析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机械加工在制造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机械工艺过程的过程能力分析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机械工艺过程的过程能力分析方法和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什么是过程能力过程能力是用来评估工艺过程的稳定性和精确性的指标。
它通过计量和分析过程输出与规范要求之间的偏差来量化工艺过程的能力。
一般来说,过程能力指标主要包括过程能力指数(Cp)、过程能力指数偏移(Cpk)和过程散布指数(Cpm)等。
三、过程能力分析的方法1. 数据收集要进行过程能力分析,首先需要收集足够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于生产线上的实际生产过程,也可以通过模拟或实验来获得。
数据的采集需要注意样本的数量和采样的频率,以保证数据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2. 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测量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差、极差等。
通过这些统计指标,我们可以了解到工艺过程的变异情况,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3. 过程能力指标计算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计算出过程能力指标。
过程能力指标Cp是用来评估过程的稳定性,它的计算公式为:Cp = (USL - LSL) / (6 * 标准偏差)其中,USL是上限规格限制,LSL是下限规格限制。
标准偏差是通过统计分析获得的。
过程能力指数偏移Cpk是用来评估过程的准确性,它的计算公式为:Cpk = min[(USL - 平均值) / (3 * 标准差), (平均值 - LSL) / (3 * 标准差)]过程散布指数Cpm考虑了过程能力指数Cp与Cpk两者的影响,它的计算公式为:Cpm = min[(USL - LSL) / (6 * 标准偏差), (USL - 平均值) / (3 * 标准差), (平均值 - LSL) / (3 * 标准差)]其中,标准偏差是通过统计分析获得的。
四、过程能力分析的应用过程能力分析在工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