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包装相关知识汇总

合集下载

病毒包装原理

病毒包装原理

病毒包装原理病毒包装是指病毒颗粒在感染宿主细胞后,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过程,将其基因组包裹在蛋白质外壳内,形成成熟的病毒颗粒的过程。

病毒包装是病毒生命周期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它决定了病毒感染的效率和病毒颗粒的稳定性,同时也是病毒传播和致病的关键环节之一。

病毒包装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毒基因组复制和转录,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其基因组需要被复制并转录成mRNA,以便后续病毒蛋白的合成和病毒颗粒的组装。

2. 病毒蛋白的合成,病毒基因组转录成mRNA后,mRNA被翻译成病毒蛋白,包括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

其中结构蛋白是构成病毒颗粒外壳的主要成分。

3. 病毒颗粒的组装,病毒蛋白在细胞内聚集并与病毒基因组结合,形成成熟的病毒颗粒。

这一过程通常需要依赖于细胞内的一些辅助因子和分子机器。

4. 病毒颗粒的释放,成熟的病毒颗粒通过裂解或分泌等方式释放到宿主细胞外,从而完成一个病毒生命周期的循环。

病毒包装的原理是病毒生命周期中的关键环节,对于病毒的致病性和传播性具有重要影响。

在病毒感染的过程中,病毒包装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宿主细胞的状态、病毒基因组的特性、病毒蛋白的表达水平等。

因此,病毒包装是一个复杂的、精细调控的过程。

病毒包装的原理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病毒的生命周期和致病机制,还为病毒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干预病毒包装过程,可以有效地阻断病毒的感染和传播,为控制病毒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病毒包装是病毒生命周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原理的深入研究对于防控病毒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科研人员投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病毒包装相关资料docsiRNA化学合成

病毒包装相关资料docsiRNA化学合成
逆转录病毒载体最大优点是:
(1)转染范围广,可以感染各种细胞类型,如淋巴细胞或肝细胞、肌细胞等;
(2)转入的外源基因可完全整合;
(3)对细胞感染率高,到达100%;
(4)感染细胞不发生病变,可树立细胞系临时继续表达外源基因。
逆转录病毒载体的缺乏之处,如:
(1)只能整合至分裂期细胞;
(2)可拔出外源基因片断小〔<10kb〕,难以满足较大基因的拔出;
1)重组后的慢病毒载体质粒以及测序图谱。
2)产品无菌检测结果。
3)慢病毒储液及相应的病毒滴度。
我们保证:1)制备的病毒颗粒携带片段的正确性2)病毒颗粒的总数和病毒滴度:如无特殊要求我们提供1mL滴度为1×107-1×108/mL的病毒储液。
3.3其他类型病毒载体包装
病毒包装的siRNA基因能否对目的靶基因停止有效基因缄默,依赖于外源基因在受体中高效、动摇的表达,而这在很大水平上取决所采用的载体系统。
与其他载体病毒相比,腺相关病毒的特点:
(1)AAV无致病性,并且在受染体上不会引发免疫反响;
(2)宿主范围广,并可感染非分裂细胞;
(3)AAV载体可将外源基因定点整合到人类19号染色体长臂,基因表达动摇;
(4)AAV是一种无包膜病毒,对各种理化处置动摇,易于分别纯化。
腺相关病毒也有一些缺陷,如病毒滴度低,感染效率低,外源基因容量小及病毒对细胞毒性。
3.1.2原理:
腺病毒(Adenovirus,Ad)是一种无包膜的线状双链DNA病毒,其复制不依赖于宿主细胞的分裂。有近50个血清型,大少数Ad载体都是基于血清型2和5,经过转基因的方式取代E1和E3基因,降低病毒的复制才干。这些重组病毒仅在高水平表达E1和E3基因的细胞中复制,因此是一种适用于治疗的高效控制系统。

病毒包装原理

病毒包装原理

病毒包装原理病毒包装是指病毒通过一系列的机制将自身基因组包裹在蛋白质外壳中,以便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和传播的过程。

病毒包装原理是病毒生命周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病毒的传播能力和致病性。

本文将从病毒包装的基本过程、影响因素和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病毒包装的基本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

病毒在感染宿主细胞后,其基因组需要被复制和转录成mRNA,然后被翻译成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在细胞内自组装成病毒颗粒的外壳,同时将病毒基因组包裹在内。

最后,病毒颗粒通过裂解宿主细胞膜的方式释放到外部,完成整个包装过程。

其次,影响病毒包装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病毒基因组的大小和结构、宿主细胞的类型和状态、以及环境因素等。

病毒基因组的大小和结构直接影响着病毒颗粒外壳的组装和稳定性,从而影响病毒的包装效率和稳定性。

而宿主细胞的类型和状态则决定了病毒颗粒的形态和大小,对病毒的包装和释放过程也有重要影响。

此外,环境因素如pH值、温度和离子浓度等也会对病毒包装产生影响。

最后,病毒包装原理在生物学研究和生物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了解病毒包装的原理,可以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基于病毒包装原理的疫苗设计和基因传递载体的构建等都是研究热点。

另外,病毒包装原理也为生物工程领域的纳米技术和药物传递系统提供了重要参考,为新型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可能。

总之,病毒包装原理是病毒生命周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病毒的传播能力和致病性。

了解病毒包装的基本过程、影响因素和应用价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病毒包装原理也为生物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病毒包装

病毒包装

质粒构建:(1)将化学合成的shRNA上下游单链DNA稀释至60µM,按下列体系混匀,95℃水浴加热10min后,缓慢冷却至室温。

退火体系:上游引物:1µL下游引物:1µL退火缓冲液:48µL50µL退火缓冲液:100mM K-acetate30mM HEPES-KOH pH 7.42mM Mg-acetate(2)将退火产物连接在pLL3.7质粒的XhoI 和HpaI位点,双酶切鉴定并测序以确认连接正确。

病毒包装培养293T/17细胞(10cm培养皿)至60-70%密度后,用CaCl2沉淀法包装慢病毒。

(1)混合三种转染质粒。

将pSPAX2、pMD2G和pLL3.7-shRNA质粒按以下比例混合。

具体体系为:pSPAX2: 4µgpMD2G: 2µgpLL3.7-shRNA: 4µg2.5M CaCl2: 40µLH2O: X500µL(2)混合HEPES。

将步骤一的混合液缓慢加入2×HEPES缓冲液内,滴加时间持续1min。

将混合液置于室温静置10min。

2×HEPES:NaCl: 140mMNa2HP04·12H2O: 1.5mMHEPES: 50mM用0.5M NaOH调节pH=6.95-7.05。

(3)病毒包装。

将上一步的混合液缓慢加入293T/17细胞培养液中。

培养8h后换液,继续培养48h。

收集病毒,2000rpm离心10min,去除细胞。

分装病毒,-80℃保存。

病毒包装及使用的常见问题

病毒包装及使用的常见问题

病毒包装及使用的常见问题1、问:关于病毒载体种类的选择的问题。

从载体的毒性对实验的影响来说,是逆转录还是腺病毒好呢,还是其他病毒好?从操作的难度可行性来说是慢病毒要比腺病毒容易很多吗?答:操作难度上慢病毒与腺病毒都差不多,是指重组病毒的制备和纯化角度来说的,AAV的制备就更复杂更难一些。

从载体毒性而言,慢病毒毒性较大,但它相对较少引起受体的免疫原性,而腺病毒则有较大的免疫原性。

腺相关病毒载体是比较理想的基因治疗载体,免疫原性较低,而且对受体伤害较少。

从插入目的基因角度考虑,慢病毒最大插入基因长度是5k,腺病毒最大插入基因长度是8k,腺相关病毒最大插入长度是3k。

对大多数研究者来说病毒仅仅是一个基因转移工具,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中只代表工作量,并没有值得大写特写的地方。

因此,把这样的工作委托出去,就象把测序、合成引物等工作交给别人做一样。

即便是委托出去,也要明白自己的实验目的和要求是什么,才能很好地选择,同时尽量节省经费。

以腺病毒载体为例,可以这样选择:买穿梭质粒,自己做构建、鉴定和大提,交给公司做出毒、扩增和纯化和检测。

根据自己的实验要求,可以选择精纯化,也可以选择粗纯化;条件好的可以选择自己做一部分检测。

至于你的实验是选择腺病毒好,还是慢病毒或别的病毒载体好,主要还看你的实验目的,其次才是看哪那种病毒载体容易做。

2、问:重组病毒产品如何运输和保存?答:病毒产品一般采取干冰运输。

腺病毒及腺相关病毒也可以采用冰袋运输。

避免重组病毒反复冻融,请酌情分装后于-80℃保存,建议不要在-20℃下长期保存。

在我们提供的保存液中,病毒产品-80℃保存期为半年。

建议保存6~12个月以上的样品,进行实验前,重新测一次滴度。

病毒产品解冻后最好保持在冰浴中,并尽快使用。

如果解冻后的病毒一时用不完,滴度足够高时,4℃可保存1~2周。

但最好尽快用完,根据我们的经验,4℃放置1周,滴度会有4~5倍的下降。

3、问:用于体内试验的重组病毒,是否要求纯化?答:是的,病毒纯化是很必要的。

病毒包装与感染PPT课件

病毒包装与感染PPT课件
病毒通过与细胞表面的 受体结合,直接进入细
胞。
胞吞作用
细胞将病毒摄入胞内, 通过内化作用进入细胞
质。
胞饮作用
细胞将病毒摄入胞内, 通过内化作用进入细胞
质。
膜融合
病毒与细胞膜融合,将 病毒的核衣壳释放到细
胞质中。
病毒进入细胞的过程
01
02
03
04
吸附
病毒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穿入
细胞。
04 病毒感染的防治与控制
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与应用
抗病毒药物
药物应用
针对病毒复制周期的关键环节,抑制 病毒的复制和扩散,从而减轻症状或 缩短病程。
根据病毒种类、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 个体差异,合理选用抗病毒药物,并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
药物研发
通过病毒学、分子生物学和药理学的 研究,发现和验证抗病毒药物的靶点, 并筛选和合成有效药物。
病毒通过膜融合或内吞作用进 入细胞质或细胞核。
脱壳
病毒在细胞内释放出其核衣壳 ,释放出病毒的核酸。
复制与组装
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其核酸并合 成蛋白质,最终组装成新的病
毒颗粒。
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与组装
基因复制
病毒核酸在细胞内复制,产生 新的病毒基因。
转录与翻译
病毒基因转录成mRNA,并翻译 成病毒蛋白质。
装配
新合成的病毒蛋白质和复制的 核酸在细胞内组装成新的病毒 颗粒。
成熟与释放
成熟的病毒颗粒通过细胞膜释 放到细胞外,感染其他细胞。
病毒的释放与传播
裂解性释放
病毒在细胞内大量复制后,导致 细胞裂解,释放出大量病毒颗粒。
包涵体释放
某些病毒在细胞内形成包涵体, 通过包涵体的释放传播给其他细

病毒包装与感染

病毒包装与感染

病毒变异与进化的影响
病毒变异的影响
病毒变异可以导致病毒的抗原性改变,使病毒能够逃逸免疫 系统的识别和清除;同时,病毒变异也可能会降低病毒的毒 力,使病毒更容易感染宿主。
病毒进化的影响
病毒进化可以导致新病毒物种或亚种的产生,使病毒具有更 广泛的宿主范围和更强的传播能力;同时,病毒进化也可能 会使病毒对药物的敏感性发生变化,影响抗病毒药物的疗效 。
通过血液接触传播,如 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
某些病毒通过性接触传 播,如艾滋病病毒。
03 病毒的变异与进化
病毒变异的定义与机制
病毒变异定义
病毒变异是指病毒基因组在复制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病毒的遗传特性发 生改变。
病毒变异机制
病毒变异主要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两种机制实现。基因突变是由于病毒 DNA复制过程中的随机错误导致的基因序列变化;基因重组则是在病毒复制过 程中,不同病毒基因组之间的交换和重新组合。
病毒包装的策略
选择合适的病毒载体
根据目的和应用选择适合的病毒载体, 如腺病毒、慢病毒、疱疹病毒等。
优化重组病毒的构建
宿主细胞的选择和适应性
选择适合的宿主细胞,并进行适应性 培养,以提高重组病毒的生产效率和 安全性。
通过优化重组病毒的构建策略,提高 重组病毒的转导效率和安全性。
02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的机制
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传统疫苗
利用灭活病毒或减毒病毒作为抗 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 应,如流感疫苗、脊髓灰质炎疫
苗等。
新型疫苗
基于mRNA技术的疫苗,如针对 COVID-19的辉瑞/BioNTech和 Moderna疫苗,通过编码病毒 的特定部分来引发免疫反应。
疫苗接种策略

病毒包装原理

病毒包装原理

病毒包装原理
病毒包装是指病毒在感染宿主细胞时,将自身的遗传物质包裹在蛋白质外壳内,以便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和传播。

病毒包装原理是病毒生命周期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病毒传播和致病的关键步骤。

病毒包装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病毒复制、病毒
蛋白质合成、病毒核酸包装和病毒释放。

首先,病毒通过其表面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进入宿主细胞内。

然后,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生物合成机制进行复制,合成病毒蛋白质和核酸。

接着,病毒蛋白质和核酸在宿主细胞内组装成完整的病毒颗粒。

最后,病毒通过裂解宿主细胞膜或通过分泌途径释放到外部环境,继续感染其他宿主细胞。

病毒包装原理的研究对于病毒学和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可以通
过深入了解病毒包装原理,揭示病毒感染和复制的机制,为病毒防治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此外,病毒包装原理的研究还可以为病毒载体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指导,例如在基因治疗和疫苗研发领域。

在病毒包装原理研究中,科学家们利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
技术手段,深入探讨病毒感染和复制的分子机制。

他们通过研究病毒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病毒复制过程中的关键因子等方面的内容,揭示了病毒包装原理的多个关键环节。

总的来说,病毒包装原理是病毒生命周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病毒感染和
复制的机制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人员通过深入探讨病毒包装原理,不仅可以揭示病毒感染和复制的机制,还可以为病毒防治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为病毒载体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指导。

因此,病毒包装原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包装相关知识汇总应用领域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及技术方法(特别是重组DNA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可以在实验室构建各种载体、克隆及分析目标基因,使疾病深入至分子水平研究,于是诞生了基因诊断、基因治疗技术。

基因治疗从基因角度理解是对缺陷的基因进行修复增补,或将正常功能的基因置换的方法。

从治疗角度理解是一种基于导入遗传物质以改变患者细胞的基因表达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目标的新措施。

当代基因治疗研究的热门方法是将外源DNA或RNA片段导入靶细胞或组织,研究靶基因的上调或抑制情况。

例如,有些异常基因(癌基因、病毒基因),可通过反义核酸技术引入外源片段将其抑制;有些基因本身有治疗作用,体外合成该基因导入体内使其表达丰度提高。

故选择合适高效的基因导入介质系统尤为关键。

而病毒载体已成为当前基因治疗载体研究的热点。

病毒载体的优势:1、利用病毒天然的感染性进入细胞,感染效率高;2、病毒的宿主范围广,可以感染分裂细胞和非分裂细胞;3、病毒基因组的结构简单、分子背景比较清楚,稳定易于改造、易于制备;4、复杂的装配过程由细胞完成;5、不同的病毒载体具有不同的表达特点;6、通过载体改造的方式形成了复制缺陷型结构,安全性高;7、病毒包装技术经历了多年的研究,已趋于成熟,可用于产业化大量生产慢病毒包装技术背景:慢病毒(Lentivirus)是逆转录病毒的一种,慢病毒(Lentivirus)载体是以 HIV-1 (人类免疫缺陷1型病毒)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病毒载体。

具有感染谱广泛、可用于感染依靠传统转染试剂难于转染的细胞系如原代细胞、悬浮细胞和处于非分裂状态的细胞,并且在感染后可以整合到受感染细胞的基因组,进行长时间的稳定表达,成为导入外源基因的有力工具。

目前慢病毒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种细胞系的基因过表达、RNA干扰等研究以及活体动物实验中。

技术原理:慢病毒载体系统包含了包装、转染、稳定整合所需要的遗传信息,且能提供慢病毒所有的转录并包装RNA到重组的假病毒载体所需要的所有辅助蛋白。

第三代四质粒慢病毒载体系统,相较于前代慢病毒载体,安全性大大提升。

其包括如下成分:a. 基因转移/表达载体;b.辅助载体。

利用表达载体和辅助载体共转染细胞,在细胞中进行病毒的包装,包装好的假病毒颗粒分泌到细胞外的培养基中,离心取上清液后纯化病毒,可以直接用于宿主细胞的感染,目的基因进入到宿主细胞之后,经过反转录,整合到基因组,从而高水平的表达效应分子。

技术特点:1、直接包装成为假病毒颗粒,对分裂和非分裂细胞均有感染作用。

2、可以通过简单方式,在短时间内获得稳定表达特定基因的多种细胞株。

3、可用于基因敲除、基因治疗和转基因动物研究。

4、无需任何转染试剂,操作简便。

5、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多种标记。

技术应用:1、将过表达质粒 /干扰质粒转入难以转染的细胞,比如神经元细胞、干细胞或其它原代细胞;2、将过表达质粒 /干扰质粒转入动物组织,以期获得长期表达;3、构建稳定过表达/干扰细胞系,再用exvivo的方法导入动物体内;4、基因治疗;5、转基因动物;6、基因敲除;7、药物研究:构建表达受体蛋白的细胞系,研究药物的作用;8、快速建立生产目的蛋白的细胞系,非常有前途的真核细胞表达方法。

技术流程概述:1、基因合成及病毒载体构建2、转染及验证3、细胞培养及慢病毒包装4、收获病毒液及病毒纯化5、病毒滴度检测6、感染效果WB或qPCR评价慢病毒包装常用质粒图谱:腺病毒包装技术背景:腺病毒(Adenovirus,AdV)是一种非整合型双链DNA病毒,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

虽然一些类型的腺病毒会引起人胃肠道、上呼吸道或眼部上皮细胞的急性感染;但是应用于基因治疗研究的腺病毒是安全的,对人无致病、致畸、致癌的潜在危害。

根据Journal of Gene Medicine的统计,截至2006年,在全球1192项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方案中,有305项(26%)使用腺病毒载体,首次超过反转录病毒,居第一位。

由于腺病毒可以感染呼吸道和消化道,所以它所介导的基因治疗可以静脉注射,还可以通过口服经肠道吸收,或通过喷雾、滴注经呼吸道吸收,使得基因治疗方案易于推广应用。

技术原理:腺病毒(Adenovirus)是一种无包膜的双链线性DNA病毒,基因组长约36 kb,衣壳呈规则的20面体结构。

腺病毒外源基因装载容量大,且能够感染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包括分裂和不分裂的细胞;除了一些抗腺病毒感染的淋巴瘤细胞。

腺病毒适用于在难以转染的细胞中进行RNA干扰、过表达特定基因和in vivo实验。

常用重组腺病毒系统组成:腺病毒骨架载体(携带腺病毒主要功能基因)、穿梭载体(转移外源基因表达盒到骨架载体上)。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AdMax腺病毒载体系统,骨架质粒和穿梭载体共转染293细胞后,在细胞内中通过Cre/loxP实现载体重组,进而产生重组腺病毒。

通过裂解细胞收获病毒粒子,病毒粒子经过反复扩增与纯化可得到高滴度的腺病毒。

技术特点1、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类型的细胞,包括分裂细胞和非分裂细胞;2、可以获得复制缺陷型(E1和E3缺失)的腺病毒;3、病毒滴度高,产生病毒经过浓缩后可以达到1012PFU/mL;4、腺病毒载体感染宿主的范围比较广,制备容易,操作简单;5、感染细胞时,不整合到染色体中,不存在激活致癌基因或插入突变等危险,生物安全性高。

技术应用1、应用于体内接种疫苗。

用携带免疫调节基因或肿瘤特异抗原已近的腺病毒载体转入相应肿瘤细胞以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可制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瘤苗。

2、应用于信号转导,基因转位,coIP,动物实验,干细胞研究等科研实验。

3、可以完成较高难度的克隆构建,包括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基因的腺病毒构建,在短时间内完成从原始质粒到病毒DNA的构建工作。

4、产生滴度高,非常适于基因治疗。

技术流程1、构建穿梭质粒以含目的基因的质粒为模板,分别在两个酶切位点设计引物,PCR扩增目的基因,双酶切后插入穿梭质粒。

2、细胞转染将取骨架质粒和穿梭质粒转染293细胞。

3、将Pac I消化后的腺病毒表达载体转染AD293细胞,收获细胞以制备病毒粗提液。

4、将病毒粗提液感染 293A 细胞以扩增病毒。

5、收集病毒颗粒分装,-80℃保存。

腺病毒包装常用质粒图谱腺相关病毒包装技术背景: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属于微小病毒科(parvovirus),为无包膜的单链线状DNA病毒,需要辅助病毒(通常为腺病毒)参与复制。

AAV的基因组约4800bp,两个ITR序列和两个开放阅读框。

AAV具有多种常见血清型,100多种病毒变种。

其中AAV2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腺相关病毒,对多数常见细胞均有较好效果。

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源于非致病的野生型腺相关病毒,由于其安全性好、宿主细胞范围广(分裂和非分裂细胞)、免疫源性低,在体内表达外源基因时间长等特点,被广泛用于体内实验研究,且腺相关病毒载体已成为世界上最常用的基因治疗载体之一。

腺相关病毒载体整合率远低于慢病毒载体,但其可以以染色体外形式长期(数月至数年)存在于非分裂细胞中,从而实现外源基因长期表达。

技术原理:常用腺相关病毒载体系统AAV Helper-Free System,能产生AAV2血清型病毒而无需辅助病毒。

该系统包含3个质粒:1个重组表达质粒和2个辅助质粒。

将目的基因克隆至重组pAAV载体上;将AAV感染必须的腺病毒基因(E2A、E4及VA等)构建至辅助质粒pHepler 上,将AAV复制基因rep和capsid结构基因cap构建至质粒pAAV-RC上。

三质粒共转染表达腺病毒E1基因细胞,在细胞中进行病毒的包装。

通过裂解细胞,离心取得上清液后进一步浓缩纯化,收集病毒。

技术特点:1、安全,AAV不参与任何疾病的发生,已经用于临床疾病治疗;2、感染范围广,可以用于神经系统、眼睛、心肌、肝脏、肌肉和肺部定位注射或定向给药;2、滴度高,颗粒小,扩散能力强;3、表达稳定,可持续半年以上;4、外源基因定向重组,免疫原性低,极少发生非特异反应和免疫抑制,适合于进行基因治疗研究。

技术流程:1、病毒载体构建2、腺相关病毒包装3、腺相关病毒浓缩与纯化4、病毒滴度检测腺相关病毒包装常用质粒图谱:附1:12种不同血清型AAV对各组织器官细胞的亲和性AAV1 肌肉,心脏,骨骼肌(包括心肌),神经组织AAV2 中枢神经,肌肉,肝脏,脑组织,眼,AAV3 肌肉,肝脏,肺,眼AAV4 中枢神经,肌肉,眼,脑AAV5 肺,眼,中枢神经,关节滑膜,胰腺AAV6 肺,心脏AAV7 肌肉,肝脏AAV8 肝脏,眼,中枢神经,肌肉AAV9 心脏,肌肉,肺(肺泡),肝脏,中枢神经DJ 肝脏,视网膜,肺,肾脏DJ/8 肝脏,眼,中枢神经,肌肉Rh10 肺, 心脏,肌肉,中枢神经,肝脏附2:常见的病毒载体及生物学特性比较:随着基因治疗的广泛应用,科学家们陆续开发出多种病毒载体,用于外源基因导入靶细胞或组织。

这些病毒载体各有优点,其中,慢病毒包装简单、周期短、可稳定表达;腺病毒滴度高、感染及表达蛋白的能力强;腺相关病毒安全性高、表达稳定。

在实验中,均需根据自己的实验目的进行实际选择。

特将这三种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整理如下:附4:病毒包装常见问题与解答——综合问题1、病毒包装的关键是什么?病毒包装的几个关键节点就是细胞因素、载体系统(尽量使用成熟的商业化载体系统)、构建重组的质粒正确与否、质粒抽提纯化情况、包装转染控制(24、48 小时的细胞及荧光状态判断)、目的基因对病毒包装影响 (基因大小、序列情况、蛋白功能毒性等都会影响到是否能包装成功)。

2、病毒载体种类应如何选择?答:稳定长时表达研究选择慢病毒,比如稳转细胞株筛选;病毒使用量大选择腺病毒,比如老鼠实验;基因治疗选择腺相关病毒。

操作难度上慢病毒与腺病毒都差不多,是指重组病毒的制备和纯化角度来说的,AAV的制备就更复杂更难一些。

从载体毒性而言,慢病毒毒性较大,但它相对较少引起受体的免疫原性,而腺病毒则有较大的免疫原性。

腺相关病毒载体是比较理想的基因治疗载体,免疫原性较低,而且对受体伤害较少。

从插入目的基因角度考虑,慢病毒最大插入基因长度是5k,腺病毒最大插入基因长度是8k,腺相关病毒最大插入长度是3k。

(具体可参考附2:常见的病毒载体及生物学特性比较)至于具体是选择腺病毒好,还是慢病毒或别的病毒载体好,主要还看你的实验目的,其次才是看哪那种病毒载体容易做。

金开瑞的研究人员有丰富的病毒研究和使用经验,咨询我们的技术支持团队,您可以获取更多帮助。

3、病毒载体对目的基因的长度是否有要求?AAV的总包装容量是4.7 kb,载体中ITRs(两个ITR共290 bp)+hCMV(约750 bp)+polyA(约150 bp)约1200bp,所以如果用AAV包装载体,目的基因长度要求不超过3.5 k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