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随琴动调妙音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呕心沥血的苦吟之诗──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呕心沥血的苦吟之诗──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

呕心沥血的苦吟之诗──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在唐代的诗人中,李贺是一个奇才,由于他在诗歌创作中广采博取,搜奇猎艳,驰骋自己丰富的想像力,用新奇诡异的语言,描绘出许多令人惊叹的神秘而幽美的艺术境界,有人甚至称他为“鬼才”。

他虽然只活了27岁就离开人世,可以说是夭折了的年轻诗人,却留下了许多构思奇特、风格独具的诗歌作品,令后世的读者赞叹不已。

毛泽东就曾经极力向陈毅推荐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

”(《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在唐代,曾经流传过很多关于李贺的故事。

有个故事说,李贺每天早上骑着一头瘦驴,背上背着一只破旧的背囊,就出门了。

路上想到什么好的诗句,就当即记下来,塞进背囊里。

晚上回到家,他的母亲就叫仆人接过背囊,把里面写了诗句的纸条统统倒出来。

看到儿子写下的诗句,他的母亲常常叹息说:“我的儿啊,你非得把心都呕出来才肯罢休吗?”这个故事说明,李贺的诗都是苦吟之作,并不是天才的妙句偶得。

更有传奇色彩的是,据说李贺将死的时候,在大白天忽然见到一个穿红衣服的人,骑着一条红色的龙,手里拿着一块木板,上面的文字也不知道是用上古时代的篆文还是石鼓文写的,嘴里嚷着要带李贺走。

李贺也看不懂上面写的是什么字,就从床上爬起来,跪在地下恳求,说自己的母亲年老多病,不能跟他走。

那个穿红衣服的人笑着说:“天上的玉帝刚刚建成一座白玉楼,现在就要请你去为这座楼撰写诗文记盛呢!天上的日子多快活啊,哪里像人间这样辛苦!”过了一会儿,就从李贺常住的屋子窗口飘出一缕青烟,空中还传来车子启动的声音和音乐声。

李贺的母亲连忙阻止大家不要哭,过了一顿饭的工夫,李贺就死了。

这个故事竟把李贺诗歌作品里的梦幻般的境界,搬到现实生活中来了,连他的死都被赋予神秘的神话般的色彩。

但是,这也确实反映出李贺是一个奇才,连天上的玉帝都极为赞赏。

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是一首写音乐的诗。

在唐诗里,有好多写音乐的诗,其中有三首最为著名,一首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一首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还有一首就是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了。

冷谦“修龄”养生三法

冷谦“修龄”养生三法

冷谦“修龄”养生三法冷谦,字启敬,别号龙阳子,是元末明初著名养生学家,著有《修龄要旨》,逾百岁身犹健,颜如童孩。

冷谦倡导的养生健身法简而实用,学者多受益,至今仍被广泛相传。

遵循本心:十六字破译长寿密码在生活起居中,冷谦总结出水火相济养生法。

其养生理论是中医学上的肾命水火说。

该学说认为,命门的相火和真水,相互依赖,保持平衡状态,才有利于身体健康。

冷谦自己挺喜欢这套方法,认为是至简至易之妙诀也,他将之归为“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十六个字。

此法妙就妙在随时随地,每日,冷谦在略得空闲时,行坐卧姿势,凝神息虑,口中先须用舌搅上下腭,漱津3-5次,再以舌抵上腭,待满口津生,连津咽下,汩然有声;吸清气一口,以意念送至腹脐丹田之中,在吸气的同时,提缩肛门(如忍大便状),以意念与目力(内视)从会阴处把内气提至腹脐丹田,使上气(清气)和下气(内气)在丹田会合,并略在丹田存一存。

呼气,结合松肛,与此同时以意念与目力将丹田之气,经会阴入督脉,从尾闾沿脊中线之命门、夹脊、玉枕直透入泥丸,此时呼气尽。

吞咽口液,此时呼吸暂停,用意念与目力将升至泥丸之内气,连同口津一起送入腹脐丹田之中,并稍在丹田留存一下。

这样,吸、呼、咽即为1次运演程序。

接下去又做吸气动作,再做呼气动作,继做咽津动作。

如此循环往复,一般可连做7次或14次。

冷谦不仅自己践行之,也常常将此法授予旁人,遇上寻访求医者,也不忘教之,言若是久久行之,可祛病延年,并以自己为例来现身说法。

道法自然:踩着四时的节奏养生冷谦还遵照《黄帝内经》中“人以天地之气,四时之法成”的理论,结合人体脏腑生理功能特点,做了探讨和研究。

在正月,肾气、肺部虚弱时,他的食谱上多为辛辣之品,少见酸咸食物,以助肝肺,安养胃气。

一到三月间,晨起时,即盘腿端坐,两脚相对合起,以两手挽住脚腕上下摇动,使脚抬起离地十厘米,做三十次。

再仰坐,两手在身后伏地,尽力使腰腹、臀部向上抬十厘米,做三十次。

赞美抚琴的诗句

赞美抚琴的诗句

赞美抚琴的诗句
以下是 8 条赞美抚琴的诗句及运用例子:
1. “轻弹慢抚琴韵悠,好似仙音绕心头。

” 比如说,当你看到一位优
雅的琴师在舞台上轻弹古琴,那悠扬的琴音不就像能直接钻到你心里,让你沉醉其中吗?
2. “玉指抚琴奏妙音,宛若清泉石上流。

” 就像是在宁静的山林中,那潺
潺的清泉流淌在石头上,发出悦耳的声音,而抚琴者的指尖也能流淌出这般美妙动听的音律呀!
3. “抚琴声声扣心弦,引人入胜情万千。

” 难道你不曾在听到那动人的琴
音时,心中涌起无数的情愫,仿佛被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
4. “素手抚琴乐悠扬,恰似彩云追月光。

” 这就如同夜晚那彩云悠悠地追
着月光,而那从琴中传出的音乐也是这般的舒缓悠扬。

5. “纤指轻拂琴面舞,犹如彩蝶戏花丛。

” 你看那琴师的手指在琴上舞动,不正像那美丽的彩蝶在花丛中嬉戏般灵动吗?
6. “抚琴妙曲醉人心,仿若春风拂面来。

” 当那醉人的琴曲传来,不就像
那温柔的春风轻轻拂过你的脸颊一样让你感到舒适惬意吗?
7. “巧手抚琴音绕梁,好似银河流淌长。

” 你想啊,那持续不绝的琴音在
房间里回荡,不正和那长长的银河永不停息地流淌很相似吗?
8. “悠然抚琴韵无穷,恰似繁星耀夜空。

” 当人们悠然地抚琴,那无尽的
韵味,不正像那夜空中闪耀的繁星一样充满魅力吗?
我的观点结论:抚琴真是一种能带来极致美感和情感体验的艺术行为啊!。

关于苏轼经典诗词赏析

关于苏轼经典诗词赏析

【导语】苏轼的诗句哪些是最出名呢?以下是整理的关于苏轼经典诗词赏析,欢迎参考阅读!1.关于苏轼经典诗词赏析 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雾空蒙⽉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烛照红妆。

译⽂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亮,⽉光也是淡淡的。

花朵的⾹⽓融在朦胧的雾⾥,⽽⽉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就会睡去,因此燃着⾼⾼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赏析 此诗开头两句,并不拘限于正⾯描写。

⾸句“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了《楚辞·九歌·湘夫⼈》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

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

次句侧写海棠,“⾹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在氤氲的雾⽓中弥漫开来,沁⼈⼼脾。

“⽉转廊”,⽉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夜已深,⼈⽆寐,从中还可读出⼀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

这两句把读者带⼊⼀个空濛迷幻的境界,⼗分艳丽,然⽽略显幽寂。

后两句,苏轼由花及⼈,⽣发奇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

此句转折⼀笔,写赏花者的⼼态。

当⽉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苏轼顿⽣满⼼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不忍⼼让她独⾃栖⾝于昏昧幽暗之中。

⼀个“恐”写出了苏轼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苏轼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

⼀个“只”字极化了爱花⼈的痴情,此刻他满⼼⾥只有这花⼉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笔勾销了:这是⼀种“忘我”、“⽆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进⼀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个极点。

“故”照应上⽂的“只恐”⼆字,含有特意⽽为的意思,表现了苏轼对海棠的情有独钟。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使待⼉扶掖⽽⾄。

妃⼦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

明皇笑⽇:“岂妃⼦醉,直海棠睡未⾜⽿!”此句运⽤唐⽞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的典故,转⽽以花喻⼈,点化⼊咏,浑然⽆迹。

音乐哲学视角探析苏轼的琴诗与哲思【论文】

音乐哲学视角探析苏轼的琴诗与哲思【论文】

音乐哲学视角探析苏轼的琴诗与哲思摘要:在深受释、道影响的苏轼身上, 诗歌、音乐与哲学都有丰富、深刻的体现。

现存苏轼琴诗展示出对音乐存在方式的高度关注。

苏轼在《琴诗》中质疑音乐的存在, 由此提出“琴非雅声”说, 并在针对陶渊明“无弦琴”所作的翻案诗中直面消失的音乐, 对乐器、音乐机制与音乐的关系作出客观评价。

面对稍纵即逝的音乐, 苏轼提倡音乐中的审美人格, 用诗歌记录、保存, 使音乐在文化、审美的层面上得以传承。

关键词:苏轼; 琴诗; 音乐哲学; 存在;音乐、诗歌与哲学关系密切, 产生哲理诗和音乐哲学(1) 。

其中, 哲理诗在古典诗歌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 而音乐哲学则罕有论及, 这就使诗歌与音乐研究难以推进。

(2) 在深受释、道影响的苏轼身上, 诗歌、音乐与哲学都有丰富、深刻的体现。

他对音乐尤其是古琴有许多哲学思考, 富含闪光片段。

比如《东坡志林》卷四云:“英曰:‘茶新旧交, 则香味复。

’予尝见知琴者, 言琴不百年, 则桐之生意不尽, 缓急清浊, 常与雨阳寒暑相应。

此理与茶相近, 故并记之。

” (3) 虽是因论茶触发, 但如果不是经常思考此类问题, 苏轼也不会得到启示。

纵观苏轼的音乐哲思, 主要集中在对古琴的探索, 尤其对音乐的存在方式最感兴趣, 其中又包含着音乐存在的空间性和时间性等问题。

学界的探究多以“乐道”、“琴道”或传声艺术为主(1) , 重心不是落在“道”上, 就是具体的“技”上, 而缺乏深入的个案研究。

本文从音乐哲学角度论述, 通过探究苏轼的琴诗与哲思, 具体展现其音乐方面的困惑与解答, 从而探索诗歌与音乐的研究新路。

一、《琴诗》对音乐存在的质疑元丰四年(1081年) 六月, 苏轼作《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此诗甚类佛偈, 苏轼《与彦正判官》明确说道:“某素不解弹, 适纪老枉道见过, 令其侍者快作数曲, 拂历铿然, 正如若人之语也。

苏轼诗词《琴诗》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诗词《琴诗》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苏轼的⽂学思想是⽂、道并重。

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的贡献,都是兼从⽂、道两⽅⾯着眼的。

但是苏轼的⽂道观在北宋具有很⼤的独特性。

下⾯是⽆忧考分享的苏轼诗词《琴诗》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琴诗》 宋代:苏轼 若⾔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译⽂】 如果琴上有声⾳,放在箱中为何不响; 那如果声⾳是从⼿指上发出,为什么⼈们不在⼿指上听呢? 【注释】 若:如果。

何:为何。

【赏析】 唐朝的韦应物写了⼀⾸《听嘉陵江⽔声寄深上⼈》:“凿岩泄奔湍,称古神禹迹。

夜喧⼭门店,独宿不安席。

⽔性⾃云静,⽯中本⽆声。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惊?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

”这位作家对⽔⽯之间关系的疑惑与领悟,亦同于苏轼之于琴指。

这其实是个⾼深的哲学问题,因为在佛教看来,⼀切都是因缘和合⽽成,事物与事物之间只是由于发⽣了联系,才得以存在。

即如所谓“四⼤”,《⾦光明最胜王经》卷五说:“譬如机关由业转,地⽕⽔风共成⾝。

随彼因缘招异果,⼀在⼀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具⼀箧。

”《圆觉经》说:“恒在此念,我今此⾝,四⼤和合。

”《楞严经》曾对什么是“浊”有⼀段阐发:“譬如清⽔,清洁本然,即彼尘⼟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体法尔,性不相循。

有世间⼈取彼⼟尘,投于净⽔,⼟失留碍,⽔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

”也就是说,“浊”是尘⼟和清⽔发⽣了作⽤⽽形成的。

另⼀段论述说得更为明确:“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若⽆妙指,终不能发。

”——苏轼的诗简直就是这段话的形象化。

从字⾯上看是说,如果说琴可以⾃⼰发声,那么为什么把它放在盒⼦⾥就没了乐声?如果说声⾳是由⼿指头发出的,那么为什么不能凑过⽿朵靠近指头直接听到乐声呢? 苏轼在这⾸诗中思考是:琴是如何发出声⾳的?根据科学依据可知,其实,琴能演奏出优美的⾳乐,这不光需要靠琴,还要靠⼈的指头弹动、敲击钢丝,产⽣振动发出,⼈的⼿指和琴同时存在是发出琴⾳的物质基础,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奏出优美的⾳乐。

关于描写古筝的唯美句子(精选合集100句)

关于描写古筝的唯美句子(精选合集100句)

关于描写古筝的唯美句子(精选合集100句)古筝,古老传统中华乐器之一,以其独特的音色和卓越的演奏技巧而闻名于世。

下面为您精心准备了一百句关于描写古筝的唯美句子,让我们一同领略这古雅的琴韵:1. 清风拂过,一弦声起,如泣如诉。

2. 触指轻触,琴音悠扬,如山泉般清澈。

3. 细指点按,音符跃动,犹如星光闪烁。

4. 琴弦如心,弹指如思,音符在空中飘荡。

5. 美妙的古筝声,像一阵荡气回肠的思绪。

6. 古筝琴音,如月光洒落,柔柔地温暖着心房。

7. 古筝音符,犹如跳动的蝶舞,轻盈而灵动。

8. 妙音袅袅,古筝指尖舞蹈,掀起心灵的漣漪。

9. 古筝音韵如瀑布奔流,打破沉默的宁静。

10. 指间轻拨,音符如小溪流淌,清泠动人。

11. 古筝音韵,如阳光洒满大地,温暖了岁月。

12. 一曲古调,伴随着古筝琴音,将心事传扬。

13. 古筝琴音凄凉而悲伤,犹如流年的柔弱。

14. 古筝,如一位执著的舞者,舞出了岁月痕迹。

15. 古筝音,如繁星密布夜空,耀眼迷人。

16. 古筝轻拨,音符如春风拂面,温柔而恬静。

17. 古筝声,如细雨飘洒,萦绕在空气中。

18. 古筝的音符,如诗人叙述的芬芳,美不胜收。

19. 古筝音韵起舞,如孔雀开屏,美得优雅而自信。

20. 古筝琴音飘逸,犹如轻纱拂过,柔婉动人。

21. 古筝声如一颗露珠滑落,清新缠绵。

22. 古筝弦音飞翔,如白鸽展翅,舞动活力。

23. 古筝音符,如万水千山,奔腾向前。

24. 古筝琴音轻拂,如莲花盈盈,香气袭人。

25. 古筝的琴音,如心中的涟漪,扩散出层层涟漪。

26. 古筝音韵迷人,宛若琴音清新的泉眼。

27. 古筝音符跃然纸上,描绘出世间最美的画卷。

28. 数指跳动,音符飞舞,如蝶舞飞扬。

29. 古筝声如一杯清茶,舒缓而温暖。

30. 古筝琴音轻弹,如阳光洒进尘封的窗间。

31. 古筝音符,如情感的泉涌,溢满世界。

32. 古筝音韵流转,如山谷回响,婉转动听。

33. 琴音如繁花绽放,绚烂耀眼,令人陶醉。

《哑妻》 作者:秦若桑 - 蔷薇言情小说网-好看的言情小说

《哑妻》  作者:秦若桑 - 蔷薇言情小说网-好看的言情小说

《哑妻》 / 作者:秦若桑1 阿蘅“你是要自己把衣服脱了,还是要我帮你脱呢?”阳光从木窗格子里面射进来,空气中无数细小的尘埃安静地舞着,阿蘅抱着自己的膝盖,呆愣得好像阳光下的尘埃,眼神里分明是空洞和茫然,直到那个邪魅的声音再次响起在屋子里的某处,阿蘅才慢慢地抬起头,发丝荡在唇边,黏着唇上的胭脂生出一抹细细的妖娆来。

阿蘅抬起冻得僵硬的手指,停在自己衣襟领子上的盘口处,指尖细微地颤了一下却最终还是死死抓住自己的衣襟,身子止不住颤抖起来,直到那人的脚步声一点点靠近。

阿蘅抬头,一点点的,随着脚步声的靠近,一个峻拔的身影愈来愈清晰。

当那张俊逸的脸庞完全曝露在阳光下的时候,阿蘅想,她的相公真的长得很好看呢。

两道浓眉,眉宇间锁着的却是一抹邪狞。

那双桃花眼真是好看极了。

她永远记得初相见的那次,他骑着马从她身边过去,肆意而张狂却偏叫人生不出恶感来。

那时她还不知道马背上初心动的男子便是自己将来的相公,直到边上路人掩着声音兴奋地炫耀着,“瞧,是苏府的大少爷苏子轩!哎呀,生得可真俊!”想起那时候的光景,阿蘅忍不住微微笑了一下,只是等目光落到对方挺直的鼻,薄凉的唇上时,恍恍惚惚地她才记起娘抱着她时曾说过,薄唇的男子皆薄幸,遇上了就是那女子的一个劫,逃不开的。

阿蘅的爹,杜康年可不就是个薄唇的负心汉么?可是阿蘅想,娘肯定没料到,她以死为代价替自己保住的这门亲事,到底只是为她寻了一个薄唇的相公。

“呦,我都忘了,你是个哑巴,哑巴怎么会说话呢?”苏子轩薄唇微启,说出来的话却带着刀,狠狠地冲阿蘅甩去。

他恨这个哑巴,恨这个死皮赖脸非要嫁给他的哑巴!若是街上遇见,他或许还会可怜她,只是现如今,他却恨极了这个苏家的哑巴大少奶奶!想他苏子轩是什么样的人,竟然要娶这样一个低贱女人,真真可笑!想做他苏子轩的妻子,她这哑巴根本不配!!!苏子轩的话,叫阿蘅眼神微微闪了一下,瞳孔猛地缩了一下,然后又恢复到木然的样子。

哑巴!是啊,她阿蘅本来就是一个哑巴,谁不知道她杜如蘅就是个哑巴啊!可是嫁过来之前,他不是已经知道自己是个哑巴了吗?现如今,这般羞辱她,又是如何?阿蘅迷茫地低下头,手背苍白而透明,她想问他,只是相公根本不肯看她打手势,她该怎么将疑问说出来呢?“呵呵,相公,你怎么能这样说姐姐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随琴动调妙音
——注重有效反馈促进语文课改苏轼作过一首颇有理趣的《琴诗》,诗曰:“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我常常想:语文课堂教学,不正如同以指拨琴吗?师之“导”为指,生之“学”为琴,“琴”“指”相谐,能奏出高山流水之妙音,“琴”“指”不谐,琴音便“呕哑嘲哳难为听”。

当前我校语文教师正积极践行“新学习321”课改模式,语文课堂的重心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重视学生的“学”,学生经历预习质疑、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点拨提升等环节完成语文学习。

但在展示过程中,却呈现出基础常识展示耗时过多,文章语句赏析零碎散乱,思维砥砺程度不深不广等现象。

笔者以为,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语文课改过程中,为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目光更多的关注了导学案的编制、语文课堂教学流程的规范、小组建设和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却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有效反馈。

因此,作为“琴师”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敏锐地感知、判断学生这把“琴”所奏“琴音”之优劣,并及时从“指”与“琴”两方面查找原因,通过对“指”的动作调整和对“琴”的调校来改善“琴音”,这样才能让新课改探索过程中的语文课堂奏出“和谐之音”。

具体地说,就是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有效的、及时的反馈,并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采取科学易懂、形式丰富的方法鼓励、调控、完善学生的学习结论。

有效的课堂反馈,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
况,促使学生自我调整课堂学习方式,真正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实现高效能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学习信心倍增,学习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学生学习的能力得到加强,促进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养成。

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反馈呢?
一、巧用学案,落实有效前馈
在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其原因是老师没处理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就教学的有效性而言,“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要解决这一问题,学案的作用就相当明显了。

老师们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精心编制学案,因此,学案就是清楚展示学生预习情况的“晴雨表”。

通过学案,老师可以明确的了解学生对于哪些知识是已经弄懂的,哪些方面还存着问题,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就形成了自己课堂教学的大致内容。

同时,教学信息的传递总是需要一定时间,靠反馈来纠正教学偏差,往往具有滞后性,但学生的错误思维形成定势后,往往更难纠正。

因此,防偏胜于纠错,教师必须在学生的反馈信息未出现偏差之前进行预测,并发出相应的控制信息,以纠正可能发生的偏差,这就是超前性反馈,又称为前馈。

前馈是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的进一步收集和提炼,应该把握“三不选”原则,即学生已会的不选,不讲也会的不选,讲也不会的不选。

通过有效前馈,往往能提炼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这样就保证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

二、聚焦课堂,重视生成反馈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中是平等中的首席,新课
改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如果抹灭了教师的作用,课堂往往就成了百家讲坛,缺少了画龙点睛的亮点。

聚焦课堂,以学为主,“让”学于生,“还”学于生应该是教师的主导理念。

但学生也非万能,也需要教师的引领,教师就应关注课中学生生成的反馈,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拉他们一把,做到“助”学于生。

笔者认为,课堂的有效反馈必须突出“四见”
(一)真诚赞美,赏识卓见
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积极的情感增强人的活动能力,促使信息的接收。

教师对学生精妙的回答不是简单的对错判断,而要不吝赞词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往往会成为学生深入学习的不懈动力。

一位老师执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他让学生以“假如生活重新开始”作为首句,结合自己对生活的体会来写几句诗。

先后有六个学生发言,他对每个学生的评价都不同。

评生1:生动,多好,他大概用了两分钟就举了手。

评生2:(感慨地说)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评生3:很好,用了反复的手法,用两个诗节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评生4:我喜欢你的一句诗:不要让生活在你的人生反复地重新开头。

多好!
生5:假如生活重新开始,我不会再哭泣,阳光总会来临,拭去眼角的泪,勇敢地向前走去。

评生6:(抚着这位身材娇小的女生的头,亲切地说)你会美丽地长大!
评生7:构思太巧妙了,我真是惊叹不已。

同样都是肯定性的评价,但无不针对发言的具体情况:有的肯定语言风格和写作速度,有的抒发自己听后的感慨,有的点出其写作手法,有的指出最值得欣赏的句子。

有的是贴心的抚慰,有的是热情的肯定。

有的借用学生发言中语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

既关注了技能方法,又关注了情感态度,使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获得了丰富的反馈信息。

(二)细心观察,鼓励创见
创造性思维是学生的优秀品质,但学生得出创造性结论后往往害怕出错招致同学的嘲笑而不敢回答,这就要求教师注意观察,接收学生的表情反馈,生成课堂精彩点。

教学《曹刿论战》时,同学们分组探讨人物的性格特征,大多数学生都分析了曹刿的“远谋”和鲁庄公的“鄙陋”。

此时我发现前排的一位同学跃跃欲试但又欲言又止,于是我鼓励道:“语文课需要不同观点的碰撞,才能激发我们的思维迈向更深处,我们期待与众不同的观点。

”这位同学“噌”地站起来说:“我认为,长勺之战能取得胜利,曹刿的“远谋”固然是举足轻重,但若缺少鲁庄公的一臂之力,也是万万不能实现的。

鲁庄公见识短浅的确鄙陋,但他并非一无是处。

首先,鲁庄公平等待人,给了曹刿这个“草民”晋见的机会;其次,庄公经过和曹刿交流,发现了曹刿“远谋”,给了他随战的机会并听从曹刿的战术安排,从这方面看,他还拥有伯乐眼光;再次,战后庄公能屈曲身份,请教得胜原因,具有不耻下问的精神。

人无完人,如
此看来,庄公的许多精神倒值得大家学习。

”话音刚落,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那位同学也满意的坐下。

(三)启迪智慧,悦纳异见
此处所说的“悦纳”,不仅指老师要“悦纳”学生的意见,合作中的学生更要彼此“悦纳”,构建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教学《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时,学生抓住“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会对别的领域产生新的影响”一句梳理课文内容,大家纷纷从文中寻找依据验证。

但我发现讲台下的第一组同学却无动于衷,甚至面露不满之色,我估计他们应该是在刚才的学习中闹了不愉快。

一问才知,原来刚才自主学习中他们组已探讨过这个问题,小光认为本文写的是生物学的发现影响了地理学,而另外几位同学恰恰相反,双发各执一词发生了争论。

于是我抓住这一机会,让大家围绕课文做一次科学小辩论。

通过辩论,课代表做了小结:“刚才争论的同学都有道理,只不过是没有把两篇课文合到一起来理解,任何一次争论都是科学研究成功的基础,大家都有成为科学家的潜力。

”同学们对班长的小结报以热烈的掌声,我看到刚才争论的同学鼓得最起劲,在随后的课堂中,他们明显的更加投入了。

(四)关注灵魂,宽容误见
语文课堂生成五花八门,当学生的生成脱离文本,甚至是扰乱课堂时,就需要发挥老师的教学机智,成就智慧课堂。

语文综合学习课的一个环节,小主持让大家围绕“对称美”为话题说话,同学们积极发言。

这时,后排一位穿牛仔裤的男同学慢悠悠
的站起来,不紧不慢的说道:“妈妈的乳房也是对称美。

”此言一出,有的同学哈哈大笑,有的同学议论纷纷,主持追问:“为何这样说呢?”男同学斜了她一眼道:“你说呢?”男孩挑衅的态度让大家迅速明白他的意图,但老师并没有责备他,而是示意他坐下,然后平静而深情的说道:“同学们,是的,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我们,她对我们有恩啊!我们在妈妈的哺育下茁壮成长,就应该努力学习,报答妈妈的恩情,报答祖国妈妈啊的恩情,恩情和感恩,也是对称啊!”接着,老师望着那位同学,意味深长的问道:“同学,你说呢?”只见刚才那位同学脸红到耳根,坐在座位上手足无措。

三、夯实练习,注重延时反馈
所谓延时反馈,是指在课后通过批改作业等方式来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效果如何,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是能说明问题的。

因此,绝不能以例行公事的态度对待学生作业,而要有强烈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意识,及时记录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和亮点,整理归类,以期得到改进。

例如笔者在批改议论文《分享与分担》过程中,就围绕本次作文的训练目标“学会提炼与表述论点”,有针对性地整理出了十几个典型例子。

批改完后,进行分类,然后据此设计出了本次作文讲评课的四个板块:“优秀论点展示”、“问题论点辨析”、“自主修改”、“合作修改”,通过作文多方式的作文评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俗话说:“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


语文课堂教学的成功在于对学生反馈信息的有效利用和调控,因此,在语文新课改教学实践中,用心感受学生学习的脉搏,做好前馈,有效运用学生的“生成性”反馈,注重课后巩固反馈,让我们的“教”与学生的“学”亲密共振,语文新课改必将奏响和谐美妙的乐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