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外壳结构设计规范汇总
《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1 总则1.0.1为使低压配电设中,做到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节约能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经济合理、配电可靠和安装运行方便,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的交流、工频1000V 及以下的低压配电设计。
1.0.3低压配电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预期接触电压 prospective touch voltage人或动物尚未接触到可导电部分时,可能同时触及的可导电部分之间的电压。
2.0.2约定接触电压限值 conventional prospective touchvoltage limit在规定的外界影响条件下,允许无限定时间持续存在的预期接触电压的最大值。
2.0.3直接接触 direct contact人或动物与带电部分的电接触。
2.0.4间接接触 indirect contact人或动物与故障状况下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的电接触。
2.0.5直接接触防护 protection against indirect contact无故障条件下的电击防护。
2.0.6间接接触防护 protection against indirect contact单一故障条件下的电击防护。
2.0.7附加防护 additional protection直接接触防护和间接接触防护之外的保护措施。
2.0.8伸臂范围 arm’s reach从人通常站立或活动的表面上的任一点延伸到人不借助任何手段,向任何方向能用手达到的最大范围。
2.0.9外护物 enclosure能提供与预期应用相适应的防护类型和防护等级的外罩。
2.0.10保护遮栏 protective barrier为防止从通常可能接近方向直接接触而设置的防护物。
2.0.11保护阻挡物 protective obstacle为防止无意的直接接触而设置的防护物。
2.0.12电气分隔 electrical sepation将危险带电部分与所有其他电气回路和电气部件绝缘以及与地绝缘,并防止一切接触的保护措施。
(完整版)电池盖结构要求

电池盖的设计(初步)1:基本功能及外观要求,基本胶厚扣机牢固不松脱,装拆容易,与底壳吻合不错位。
一般胶厚0.9-1.2,电池盖因为大的外观面,建议整体胶位最薄不要薄于0.80. 2:与底壳的配合(非扣位处)电池盖周边与底壳的配合间隙一般为0.05,中间配合间隙应大于周边的配合间隙为0.15,在允许的情况下,为防止装配底壳后左右和尾部出现错误刮手,电池盖的此三边可以故意做小0.05-0.10.(也可加0.15,但分型线上移,增加模具难度,可视设计要求而定) 电池盖装配底壳左右及尾部刮手的可能原因:有的底壳与电池盖的配合的周边加模具加工中自然形成了R0.1的圆角,而电池盖周边分型却形成了利边,电池盖或底壳的形变及其间的止口或扣位定位不够而移位 模具制造及成型的误差. 3:电池盖的基本结构A:推入式的电池盖的结构图A 是靠电池盖左右的2个或4个卡点将电池盖扣住底壳的结构,图B 仅靠前端的扣位扣底底壳,还有一种是用底壳直接做出弹片的形式来扣电池盖的如下图的图C 和图D ,也可以是上述几种结构的组合(除B 与C 外)。
ABC D靠此两处的配合,但需保证底壳此扣位有足够的弹性电池盖侧边的卡点电池盖前端的扣位B:藉助另一小零件的锁扣式的结构,按或拔开此小零件时,电池盖锁扣脱离.C:直按压扣入的电池盖结构4:电池盖扣底壳松的原因及相关建议(概述).A:电池盖容易退出底壳以及相对于底壳的前后(Y 方向)松动锁扣与电池盖配合: 建议锁扣与电池盖的配合的扣入量为0.5-0.6左右推入式的电池盖:卡点对底壳的扣入量不够而扣位容易脱离, ,而对电池盖设计成卡点与底壳的直接配合对于常用的两个卡点建议其单个的扣入量为0.3-0.35左右,而上下的配合间隙作用面为0-0.05左右,防止电池盖的前后(Y 方向)移动,另两侧的所有扣位与底壳的有效作用距离((X 方向)建议在0.6左右,如果过少,跌落时易弹开脱离.直接扣入式:建议首先插入的扣位配合量为0.4左右,最后压入的扣位其扣入量为0.2,两侧的扣入其扣入量为0.1-0.15,除首先插入的扣位,其它的扣位应有25左右的导向斜度.另外需检查电池盖在前后(Y 方向)有测有合理的限位结构. B:电池盖与底壳的配合左右(X 方向)松动电池盖的前端和尾部以及中间都会有扣位与底壳配合,这些配合的左右间隙过大会造成电池盖的左右松动,建议在电池盖与底壳的扣位配合其前端(或靠近前端)与尾部(或靠近尾部)的左右配合间隙各两处调整为0.05-0.10,(即建议前后各配合左右移位的两点,而其余的间隙稍加大,如果没有必要时避免多重的配合,但往往开模前此间隙有的希望在0.1以上,在模具试模后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C: 电池盖与底壳的配合上下(Z 方向)松动拔此零件电池盖脱离按此零件电池盖脱离直扣式的电池盖扣位(图示有九处扣位)扣位装配示意电池盖的前端和尾部以及中间都会有扣位与底壳配合,这些配合的上下间隙过大会造成电池盖的上下松动,建议其所有扣位与底壳配合面的上下配合间隙为0.05 5:推入式的电池盖与底壳的配合尺寸 A :左右的卡点形状与配合尺寸以上为底壳与电池盖卡点配合的剖面图,基本形 状大概有两种,A 近似于圆形,B 近似于梯形。
电源外壳结构设计规范汇总

上海惠上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电源外壳结构设计规范目录1范围 (1)2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 一般要求 (2)4.1结构要求 (2)4.1.1在设计电源外壳时,应最大限度的采用同一系列结构相似,以实现电源外壳的通用化、系统化和组合化。
(2)4.1.2电源外壳设计中应考虑移动、安装、拿取方便、安全可靠。
(2)4.1.3电源外壳上所有零、部件的机械连接均应牢固可靠,可拆卸连接均应拆卸方便。
(3)4.1.4在设置的通风孔、百叶窗、屏蔽窗时,应考虑沙尘、昆虫、鼠类等危害,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并消除或较少噪音干扰。
(3)4.1.5电源外壳设计中应考虑PCB板的放置、安装位置和空间。
(3)4.2外观要求 (3)4.2.1电源外壳的标贴和装饰性表面镀涂,应符合国家标准GB 4208-1993、UL认证和CE认证的规定。
(3)4.2.2设计电源外壳时,应考虑人-机工程美学原理。
造型美观,新颖。
(3)4.3尺寸要求 (3)4.3.1电源外壳的主要结构尺寸应符合5.1的规定。
(3)4.3.2电源外壳的未注装配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应符合Q/AD 65-1999的规定。
(3)4.4环境要求 (3)4.4.1根据电源外壳使用环境不同,按照GJB150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气候试验、高低温循环试验、等试验。
(3)4.5安全要求 (3)4.5.1可燃性 (3)4.6包装和运输 (3)4.6.1包装 (3)462运输 (3)5详细要求 (4)5.1电源外壳尺寸设计 (4)5.1.1电源外壳的高度H (4)5.1.2电源外壳的宽度B (4)5.1.3电源外壳的长度L (4)5.2电源外壳装配尺寸 (4)5.2.1电源外壳之间的装配尺寸一般设计要求: (4)5.3电源外壳安全设计 (5)5.4电源外壳通风散热设计 (5)5.4.1电源外壳散热设计的一般准则 (5)5.4.2通风孔设计 (6)5.4.3散热片 (6)5.4.4绝缘垫 (6)5.4.5绝缘布 (6)5.4.6压铆螺母和压铆螺柱 (7)5.4.7 Clip 导轨 (7)5.5电源外壳表面电镀、颜色及铭牌、包材 (7)5.5.1电源外壳铭牌、包材 (7)5.5.2警示标示 (7)《电源外壳设计规范》为结构系列设计规范之一制定本标准的目的在于统一和规范我司电源外壳的结构设计,提高结构设计用性,同时作为结构设计人员选用本司通用的电源外壳结构设计的依据。
电气和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户外机壳 第1部分:设计导则-最新国标

电气和电子设备机械结构户外机壳 第1部分:设计导则1 范围本文件包含电气和电子设备户外机壳的设计指南,广泛适用于采用模数设计安装的机械、机电和电子设备。
本文件的目的是:——提供一个概要规范,侧重于机壳在无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时的户外应用要求;——在户外条件下实现产品的完整性,并简化从不同供应商采购户外机壳的产品选择。
这些机壳内可以安装任何设备并保护户外安装的设备抵御有害环境影响。
所安装的设备可以是但不限于符合IEC 60917系列或IEC 60297系列的插箱或机箱。
典型的户外机壳见图1。
图1 典型的户外机壳 用于安装如冷却-加热装置的特殊顶盖符合IEC 60917系列或IEC 60297系列的插箱或机箱用于安装电缆、电源、电池等的隔舱电池、风扇等各种装置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EC 60417 设备用图形符号(Graphical symbols for use on equipment)注:GB/T 5465.1—2009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 第1部分:概述与分类(IEC 60417 Database:2007-01,MOD) GB/T 5465.2-2008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 第2部分:图形符号(IEC 60417 DB:2007,IDT)IEC 60529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Degrees of protection provided by enclosures (IP Code)] 注:GB/T 4208-2017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 60529:2013,IDT)IEC 60695-11-10 着火危险试验 第11-10部分:试验火焰 50W水平与垂直火焰试验方法(Fire hazard testing—Part 11-10: Test flames—50 W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flame test methods)注:GB/T 5169.16—2017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16部分:试验火焰 50 W水平与垂直火焰试验方法(IEC 60695-11-10:2013,IDT)IEC 60721-3-2 环境条件分类 第3-2部分:环境参数组分类及其严酷程度分级 运输和装卸(Class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Part 3-2: Classification of groups of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and their severities—Transportation and Handling) 注:GB/T 4798.2—2021 环境条件分类环境参数组分类及其严酷程度分级第2部分:运输和装卸(IEC 60721-3-2:2018,IDT)IEC 60721-3-4 环境条件分类 第3-4部分:环境参数组及其严酷程度分级 无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Class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Part 3-4: Classification of groups of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and their severities—Stationary use at non-weatherprotected locations)注:GB/T 4798.4—2007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 第4部分:无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IEC 60721-3-4:1995 and Amd 1:1996,MOD)IEC 60754-2 取自电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试验方法 第2部分:酸度(用pH测量)和电导率的测定[Test on gases evolved during combustion of materials from cables—Part 2: Determinationof acidity (by pH measurement) and conductivity]注:GB/T 17650.2—2021 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试验方法 第2部分:酸度(用pH测量)和电导率的测定(IEC 60754-2:2019,IDT)IEC 60825-1 激光产品的安全 第1部分:设备分类和要求(Safety of laser products—Part 1: Equipment classification and requirements)注:GB 7247.1—2012 激光产品的安全 第1部分:设备分类、要求(IEC 60825-1:2007,IDT)IEC 61034-1 电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 第 1 部分:试验装置(Measurement of smoke density of cables burning under defined conditions—Part 1: Test apparatus) 注:GB/T 17651.1—2021 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 第1部分:试验装置(IEC 61034-1:2019,IDT)IEC 61140 电击防护 装置和设备的通用部分(Protection against electric shock—Common aspects for installation and equipment)注:GB/T 17045—2020 电击防护 装置和设备的通用部分(IEC 61140:2016,IDT)IEC 61439-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5部分:公用电网电力配电成套设备(Low-voltage switchgear and controlgear assemblies—Part 5: Assemblies for power distribution in public networks)注:GB/T 7251.5—2017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5部分:公用电网电力配电成套设备(IEC61439-5:2014,IDT)IEC 61587-1 电气和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IEC 60917和IEC 60297系列的试验 第1部分:环境要求、试验配置及安全要求(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Tests for IEC 60917 and IEC 60297 series—Part 1: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test setups and safety aspects)注:GB/T 18663.1—2008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公制系列和英制系列的试验 第1部分:机柜、机架、插箱和机箱的气候、机械试验及安全要求(IEC 61587-1:2007,IDT)IEC 61587-2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IEC 60917和IEC 60297的试验 第2部分:机柜和机架的地震试验(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Tests for IEC 60917 and 60297—Part 2: Seismic tests for cabinets and racks)注:GB/T 18663.2—2021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公制系列和英制系列的试验 第2部分:机柜和机架的地震试验(IEC 61587-2:2011,IDT)IEC 61587-3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IEC 60917和IEC 60297的试验 第3部分:机柜和插箱的电磁屏蔽性能试验(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Tests for IEC 60917 and IEC 60297—Part 3: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performance tests for cabinets and subracks) 注:GB/T 18663.3—2020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公制系列和英制系列的试验 第3部分:机柜和插箱的电磁屏蔽性能试验(IEC 61587-3:2013,IDT)IEC 61969-2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户外机壳 第2部分:协调尺寸(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Outdoor enclosures—Part 2: Coordination dimensions) 注:GB/T 19183.2—XXXX 电气和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户外机壳 第2部分:协调尺寸(IEC 61969-2:2011,IDT)IEC 61969-3 电气和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户外机壳 第3部分:环境要求、试验及安全要求(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Outdoor enclosures—Part 3: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tests and safety aspects)注:GB/T 19183.5-2003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户外机壳 第3部分:机柜和箱体的气候、机械试验及安全要求(IEC 61969-3:2001,IDT)IEC 62194 机壳热特性的估算方法(Method of evaluating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enclosures)注:GB/T 23360—2009 机壳热特性的估算方法(IEC 62194,IDT)IEC 62262 电器设备外壳对外界机械碰撞的防护等级(IK代码)[Degrees of protection providedby enclosures for electrical equipment against external mechanical impacts (IK code)] 注:GB/T 20138—2006 电器设备外壳对外界机械碰撞的防护等级(IK代码)(IEC 62262:2002,IDT)IEC 62305-4 雷电防护 第4部分:建筑物内电气和电子系统(Pr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Part 4: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systems within structures)注:GB/T 21714.4—2015 雷电防护 第4部分:建筑物内电气和电子系统(IEC 62305-4:2010,IDT)IEC 62368-1 音视频、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设备 第1部分:安全要求(Audio/video,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Part 1: Safety requirements)注:GB 4943.1—2022 音视频、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设备 第1部分:安全要求(IEC 62368-1:2018,MOD)ISO 1518-1 色漆和清漆耐划痕性的测定第1部分:负荷恒定法(Paints and varnishes—Determination of scratch resistance—Part 1: Constant-loading method) 注:GB/T 9279.1—2015 色漆和清漆 耐划痕性的测定 第1部分:负荷恒定法(ISO 1518-1:2011,IDT)ISO 3864-2 图形符号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第2部分:产品安全标签的设计原则(Graphical symbols—Safety cloures and safety signs—Part 2: Design principles for product safety labels)注:GB/T 2893.2-2020 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2部分:产品安全标签的设计原则(ISO3864-2:2016,MOD)ISO 7779 声学 信息技术设备和通信设备空气噪声的测量(Acoustics—Measurement of airborne noise emitted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注:GB/T 18313—2001 声学信息技术设备和通信设备空气噪声的测量(ISO 7779:1999,IDT)ETSI EN 300 019-1-2 环境工程(EE) 电信设备的环境条件和环境试验 第1-2部分:环境条件分类 运输[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E)—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environmental tests for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Part 1-2: Class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ransportation]ETSI EN 300 019-1-4 环境工程(EE) 电信设备的环境条件和环境试验 第1-4部分:环境条件分类 无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E)—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environmental tests for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Part 1-4: Class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Stationary use at non-weatherprotected locations] ETSI EN 300 019-2-2 环境工程(EE) 电信设备的环境条件和环境试验 第2-2部分:环境试验规范 运输[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environmental tests for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Part 2-2: Spec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tests—Transportation] ETSI EN 300 019-2-4 环境工程(EE) 电信设备的环境条件和环境试验 第2-4部分:环境试验规范 无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E)—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environmental tests for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Part 2-4: Spec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tests—Stationary use at non-weatherprotected locations]ETSI EN 300 753 环境工程(EE) 电信设备发出的噪声[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E)—Acoustic noise emitted by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开关电源PCB电气设计技巧和安全规范,你必须知道

过小则散热不好,且邻近线条易受干扰。电路板的最佳形状矩形,长 宽比为 3:2 或 4:3,位于电路板边缘的元器件,离电路板边缘一般 不小于 2mm。(2) 放置器件时要考虑以后的焊接,不要太密集.(3) 以 每个功能电路的核心元件为中心,围绕它来进行布局。元器件应均匀、 整齐、紧凑地排列在 PCB 上,尽量减少和缩短各元器件之间的引线和 连接, 去耦电容尽量靠近器件的 VCC(4) 在高频下工作的电路,要考 虑元器件之间的分布参数。一般电路应尽可能使元器件平行排列。这 样,不但美观,而且装焊容易,易于批量生产。(5) 按照电路的流程 安排各个功能电路单元的位置,使布局便于信号流通,并使信号尽可 能保持一致的方向。(6) 布局的首要原则是保证布线的布通率,移动 器件时注意飞线的连接,把有连线关系的器件放在一起。(7) 尽可能 地减小环路面积,以抑制开关电源的辐射干扰四、 布线开关电源中包 含有高频信号,PCB 上任何印制线都可以起到天线的作用,印制线的 长度和宽度会影响其阻抗和感抗,从而影响频率响应。即使是通过直
一致,布线方向最好与电路图走线方向相一致,因生产过程中通常需
位于 bottom 面,所以在布局的时候直插器件可与表贴器件交叠,但
要在焊接面进行各种参数的检测,故这样做便于生产中的检查,调试
要避免焊盘重叠。3.输入地与输出地本开关电源中为低压的 DCDC,
及检修(注:指在满足电路性能及整机安装与面板布局要求的前提下)。 欲将输出电压反馈回变压器的初级,两边的电路应有共同的参考地,
第4页共5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都要重新覆铜一次。复查根据“PCB 检查表”,内容包括设计规则, 层定义、线宽、间距、焊盘、过孔设置,还要重点复查器件布局的合 理性,电源、地线网络的走线,高速时钟网络的走线与屏蔽,去耦电 容的摆放和连接等。六、 设计输出输出光绘文件的注意事项:a. 需 要输出的层有布线层(底层) 、丝印层(包括顶层丝印、底层丝印)、 阻焊层(底层阻焊)、钻孔层(底层),另外还要生成钻孔文件(NC Drill)b. 设置丝印层的 Layer 时,不要选择 Part Type,选择顶层 (底层)和丝印层的 Outline、Text、Line。c. 在设置每层的 Layer 时,将 Board Outline 选上,设置丝印层的 Layer 时,不要选择 Part Type,选择顶层(底层)和丝印层的 Outline、Text、Line。
自制外壳设计通用规范_管壳设计规范

自制外壳设计通用规范1 范围 1.1 主题内容本标准根据我所实际,结合相关国标,规定了我所自制混合电路、模块电路及组件电路成品管壳通用设计技术要求。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我所混合、模块、组件电路常用自制管壳的设计。
2 引用文件GJB360A 电子及电子元件试验方法 GJB548A微电子器件试验方法和程序GB819-85 十字槽螺钉 GB/T 6117.1-1996 直柄立铣刀 GB 6060.2-1997 机加工 GB 6060.5-88 抛丸、喷砂 GB/T 6060.1-1997 铸造3 自制管壳通用设计要求(混合、模块、组件) 3.1 金属材料选择金属材料应从10#钢、可伐、专用铝合金、铁镍合金、一般硬铝、铜材等中选取。
3.2 表面处理壳体和引出端的处理,应根据产品的要求选用下列一种或多种镀涂处理方法。
3.2.1 电镀1、镀锡(在基金属上或在镀镍层上)2、镀镍3、镀镍磷4、镀金(镀金工艺可在电镀镍和化学镀镍上进行) 3.2.2 其它铝合金外壳进行喷砂、染色、氧化等处理。
3.3 外形尺寸公差确定管壳外形尺寸长、宽、高的确定:一般情况下长、宽、高的公称值根据用户给定的值确定,如果用户给定的值是极大值,则长、宽、高的公称值是极大值减去0.1~0.2。
长、宽、高的公差一般为负公差1.00-+ 3.4 定位孔公差确定定位孔包括管壳的安装孔、引出端的定位孔、管壳内部基板安装定位孔、盖板安装定位孔。
其孔间距尺寸公差一般为1.0±。
3.5 管壳内圆角处理在一般情况下,圆角半径参照GB/T 6117.1-1996 直柄立铣刀的直径确定。
以下为立铣刀的直径(mm )范围:2、2.5、3、3.5、4、5、6、7、8、9、10、11、12、14、16、18、20、22、25、28、32、36、40、45、50、56、63、71。
当以上直径的铣刀做出来的圆角不能满足要求时,再选择做除小于R1以外的其它圆角。
整机结构设计规范

整机结构设计规范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规范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所有通信产品整机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总则,适用于所有产品的结构设计。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IEC 297 (19in)系列机械结构尺寸GB 8582 电工电子设备机械结构术语GB 3047 面板、架和柜的基本尺寸系列ETS 300 119 欧州电信标准:传输机架/机柜的工程要求IEC 529 电子设备的防护要求GB 高度进制为的插箱、插件的基本尺寸系列REV. 《丝印和标签技术规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99REV. 《插箱及插件技术规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99REV. 《接地接电结构件技术规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99REV. 《结构件电磁兼容设计规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993.术语本规范使用的机械结构术语符合GB8582的规定。
4.规范内容整机结构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整机的适用环境条件,整机造型设计,机柜结构设计,模块设计;机柜机箱的防护设计;包装和标识设计;接地接电设计等。
整机环境适应能力设计环境适应性分类根据GB4208,IEC529,本规范所涉及机柜/箱的环境适应性分为:1)室内机柜/箱A. 标准机房用机柜/箱--有防尘、空调、防滴漏设施的机房。
B.一般民房内用机柜/箱。
2)室外机柜/箱A. 寒温区用机柜(-33~37℃;相对湿度95%);B. 暖温区用机柜(-20~38℃);C. 亚温湿热区用机柜(-10~40℃);D. 恶劣环境用机柜(<-33℃,风沙环境)。
室内机柜/箱的设计要求机房内用机柜/箱,应有良好的通风和必要的可更换的防尘网;一般民房内用机柜/箱,则必须有良好通风和通风系统的告警,方便维护的防尘网,防滴漏、门禁、烟禁等告警系统。
室外机柜/箱的设计要求室外机柜则根据其使用环境和要求不同,一般可采用:机柜专用空调--对于柜内工作温度与环境温差<10 ℃的情况;机柜/箱用热交换器--对于柜内工作温度与环境温差>10 ℃;风机散热--同上,但环境温度和尘度较少,柜内与柜外有空气交换。
5W—LED恒压驱动电源外壳结构设计

5W—LED恒压驱动电源外壳结构设计季丰(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指导教师:祝邦文)摘要:本文主要是设计了一款5W—LED恒压驱动电源的外壳,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一个上盖、一个底座以及两个侧盖。
外壳使用的材料为PC,PC制作的外壳耐热性优异、成型收缩率小、尺寸稳定性高、胶件精度高、冲击强度高、蠕变小,刚硬而有韧性等。
设计中采用的设计思路是以“顶层基本骨架”为核心的自顶向下设计,即在产品设计的最初阶段,按照该产品的最基本功能和要求,在设计顶层构筑一个“基本骨架”,称之为“顶层基本骨架”,随后的设计过程基本上都是在该“顶层基本骨架”的基础上进行复制、修改、细化、完善并最终完成整个设计的过程。
外壳设计完成后,能满足客户对产品功能和服务的要求。
关键词:上盖;侧盖;底座;外壳设计;参数化技术Abstract;This paper is mainly designed a constant voltage power supply 5W-LED shell which concludes four components:a top cover, a base and two lateral cover. The coat i s maked from PC, which possesss following characteristi cs: excellent heat resi stance, small forming contraction rate, high dimensional stability, high precision, high impact strength, small squirm, sturdy and resilient, etc. Design ideas in the design is the "top basic skeleton", as the core of top-down design, and it means at the first product design phase, building a “basi c skeleton” on the top level according to the product's basi c functions and requirements, whi ch also calls "top basic skeleton". Subsequent design process including copy, modifi cation, refinement, and finalizing the whole design are all based on the "top basi c skeleton". At last finished shell should meet the customers’ requierment of product function and service.Key words :Top cover ;Lateral cover;Base ;Shell design;Parametric Technology第一章绪论1.1 课题背景1.1.1 引言在某些半导体材料的PN结中,注入的少数载流子与多数载流子复合时会把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把电能直接转换为光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惠上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电源外壳结构设计规范目录1范围 (1)2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一般要求 (2)4.1 结构要求 (2)4.1.1在设计电源外壳时,应最大限度的采用同一系列结构相似,以实现电源外壳的通用化、系统化和组合化。
(2)4.1.2 电源外壳设计中应考虑移动、安装、拿取方便、安全可靠。
(2)4.1.3 电源外壳上所有零、部件的机械连接均应牢固可靠,可拆卸连接均应拆卸方便。
(3)4.1.4在设置的通风孔、百叶窗、屏蔽窗时,应考虑沙尘、昆虫、鼠类等危害,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并消除或较少噪音干扰。
(3)4.1.5 电源外壳设计中应考虑PCB板的放置、安装位置和空间。
(3)4.2 外观要求 (3)4.2.1 电源外壳的标贴和装饰性表面镀涂,应符合国家标准GB 4208-1993、UL认证和CE认证的规定。
(3)4.2.2 设计电源外壳时,应考虑人-机工程美学原理。
造型美观,新颖。
(3)4.3 尺寸要求 (3)4.3.1 电源外壳的主要结构尺寸应符合5.1的规定。
(3)4.3.2 电源外壳的未注装配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应符合Q/AD65-1999 的规定。
(3)4.4 环境要求 (3)4.4.1根据电源外壳使用环境不同,按照GJB150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气候试验、高低温循环试验、等试验。
(3)4.5 安全要求 (3)4.5.1 可燃性 (3)4.6 包装和运输 (3)4.6.1 包装 (3)4.6.2 运输 (3)5 详细要求 (4)5.1 电源外壳尺寸设计 (4)5.1.1 电源外壳的高度H (4)5.1.2 电源外壳的宽度B (4)5.1.3 电源外壳的长度L (4)5.2 电源外壳装配尺寸 (4)5.2.1 电源外壳之间的装配尺寸一般设计要求: (4)5.3 电源外壳安全设计 (5)5.4 电源外壳通风散热设计 (5)5.4.1 电源外壳散热设计的一般准则 (5)5.4.2 通风孔设计 (6)5.4.3 散热片 (6)5.4.4 绝缘垫 (6)5.4.5 绝缘布 (6)5.4.6 压铆螺母和压铆螺柱 (7)5.4.7 Clip导轨 (7)5.5 电源外壳表面电镀、颜色及铭牌、包材 (7)5.5.1 电源外壳铭牌、包材 (7)5.5.2 警示标示 (7)前言《电源外壳设计规范》为结构系列设计规范之一制定本标准的目的在于统一和规范我司电源外壳的结构设计,提高结构设计的实用性,同时作为结构设计人员选用本司通用的电源外壳结构设计的依据。
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新设计按本标准执行,老产品改进设计时参照本标准执行。
本标准起草单位:技术研发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工、张强。
1电源外壳构设计规范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司电源外壳的技术要求、打样要求、电源外壳的尺寸设计、工程安装设计、安全设计、通风散热设计、散热片零部件设计与选用等。
本标准适用于我司电源外壳结构设计标准。
2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任何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都不适用于本标准,但提倡使用本标准的各方探讨使用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凡是不注日期或版本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2894 GB4208 GB8166 GJB1361安全标志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缓冲包装设计方法产品装箱缓冲、固定、支撑、防水要求Q/AD J03.026-2004产品标识规定Q/AD65-1999一般公差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未注形状和位置公差的规定3术语和定义本标注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3.1 电源外壳电源外壳是防护及固定电源内部PCB 板的结构件。
3.2电源外壳的高度H电源外壳的高度是指上、下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包括Clip的高度如图1表示,H 电源外壳的高度。
3.3电源外壳的宽度B电源外壳的宽度定义为电源外壳的左、右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B 表示电源外壳宽度。
3.4电源外壳的长度L电源外壳的高度定义为电源外壳的前、后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L 表示电源外壳高度。
3.5电源Clip将电源安装在导轨固定架上一种构件。
图14 4.1一般要求结构要求4.1.1在设计电源外壳时,应最大限度的采用同一系列结构相似,以实现电源外壳的通用化、系统化和组合化。
4.1.2 电源外壳设计中应考虑移动、安装、拿取方便、安全可靠。
4.1.3方便。
4.1.4电源外壳上所有零、部件的机械连接均应牢固可靠,可拆卸连接均应拆卸在设置的通风孔、百叶窗、屏蔽窗时,应考虑沙尘、昆虫、鼠类等危害,4.2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并消除或较少噪音干扰。
4.1.5 电源外壳设计中应考虑PCB板的放置、安装位置和空间。
外观要求4.2.1电源外壳的标贴和装饰性表面镀涂,应符合国家标准GB 4208-1993、UL4.3 4.4认证和CE认证的规定。
4.2.2 设计电源外壳时,应考虑人-机工程美学原理。
造型美观,新颖。
尺寸要求4.3.1 电源外壳的主要结构尺寸应符合5.1的规定。
4.3.2 电源外壳的未注装配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应符合Q/AD 65-1999的规定。
环境要求4.4.1根据电源外壳使用环境不同,按照GJB150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气候试4.5验、高低温循环试验、等试验。
试验后,电源外壳应符合本标准4.1.1.2、4.1.1.4 的规定安全要求安全包括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安全两部分,在设计中必须强制性执行本标准的要求。
4.5.1 可燃性为了防止火灾的蔓延,电源外壳中所有非金属结构件、零部件的材料至少应为UL94V-1或以上等级的防火材料。
4.6包装和运输4.6.1 包装电源外壳包装应按照GB 8166《缓冲包装设计方法》、GB9174《一般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JB1182《防护包装和装箱等级》、GJB1361《产品装箱缓冲、固定、支撑、防水要求》的规定执行。
4.6.2 运输电源外壳包装后,在允许的可能运输方式下,保证不受任何损坏。
5 5.1 详细要求电源外壳尺寸设计5.1.1 电源外壳的高度 H电源外壳的高度 H 见表 1 和图 1 所示。
电源外壳的宽度 B见表 2 和图 1 所示。
表 2 电源外壳的宽度mm电源外壳的长度 L 见表 3和图 1 所示。
表 3 电源外壳的长度和适用范围5.2.1 电源外壳之间的装配尺寸一般设计要求: 1)电源外壳的装配采用 M3 螺纹安装孔形式。
2)任意安装孔的间距公差为±0.1mm 。
3) 上下壳采用卡口配合。
4图75.3电源外壳安全设计电源外壳安全设计包括机械安全和拿放安全。
设计要求应按GB 4943《信息技术设备安全》中的规定执行。
5.4电源外壳通风散热设计5.4.1 电源外壳散热设计的一般准则a)使传热通路尽可能的短,发热设备尽量靠近出风口,条件允许应处于气流通道上。
b) 尽可能地使进风和出风之间有足够的距离,避免风短路。
热量较大的发热部件可加装散热片或者是风扇,并尽可能远离其他热敏感部件。
要考虑电源工作时的振动和噪音。
5.4.2 通风孔设计电源变压器、整流二极管、开关V-MOS管等都是电源的主要器件。
在加电过程中,如果这些器件产生的热量过高,就会造成器件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毁坏电源。
因此,电源的散热设计是保证电源正常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电源中,热量都是由电能转换来的:电流流过电子元器件、连接线和连接点产生的热能损失,变压器铁心的磁滞损耗,交变磁场、交变电场产生的涡流损耗和介质损耗等,将产生大量的热量,集中在机箱内,迫使机箱温度升高。
如果没有良好的散热措施,当机箱温度超过元器件的允许温度时,电源的输出将产生很大的漂移,效率降低,甚至烧毁电源。
由于电源为各种电子设备提供能量,因此,其散热设计非常重要,这是确保电源正常供电的关键。
在散热设计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途径将热量传递出去,以达到元器件降温的目的,从而提高电源工作可靠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为了规范产品的散热设计过程,确保产品的散热设计质量和生产适应性,达到设计标准化,提高结构效率,提高散热设计准确性,避免重复劳动,及出现重复出现设计问题,特制定本规范在分析热源产生、热能传递基础上,有效的通风孔显得尤为重要。
2当电子设备的表面散热功率系数超过0.05W/cm ,体积热功率密度超过0.1W/cm3时,单靠自然散热不能完全解决它的散热问题,需要外加通风孔冷却方式。
通风孔的形状一般有圆形、长腰孔、六边形孔等。
孔的排布一般都是对称,这样形成空气对流。
5.4.3 散热片光在外壳上增加散热孔往往还是不行的,还需要在内部增加散热片,散热片的厚度和形状及材质也是对散热效果很重要。
我司一般采用厚度3mm,有时会更厚甚至达到6mm,散热片的形状,简单的一般为长方块。
具体的形状有时还需要根据内部PCB板的电子元器件排布来决定他的外形。
我司一般大多数都采用AL3003,综合散热效果和材料的成本考虑,决定AL3003是很适合用在我司电源上。
5.4.4 绝缘垫绝缘垫是电源内部件的一个小部件,绝缘胶垫是由特种橡胶制成,用于加强工作人员对地的绝缘。
因此可以视为一种固定的绝缘靴,具有较大体积电阻率和耐电击穿能力。
绝缘垫的大小一般跟PCB板子大小差不多,有时会大一些,厚度为0.25mm。
材质一般选择透明的PET,改材质绝缘效果还可以。
5.4.5 绝缘布用于低温-70℃到高温280℃之间。
耐臭氧、氧、光及气候老化,野外使用耐候性优良,寿命可达10 年具有高绝缘性能,介电常数3-3.2,击穿电压20-50KV/MM耐化学腐蚀性能好,抗油,防水,强度高;既柔软又有韧性,可剪裁加工。
硅胶布具有较高的电绝缘等级,可承受高电压负荷,可制成绝缘布、套管等产品。
非金属补偿器:硅胶布可作管道的柔性连接器件,它可以解决产品的散热。
综上所知绝缘布的优点,可知绝缘布用在发热量大的地方,可以有效的降低电源内部的温度。
5.4.6 压铆螺母和压铆螺柱压铆螺母和压铆螺柱主要用于PCB板固定在外壳上以及外壳之间的装配固定。
压铆螺母和压铆螺柱选型一般要求:a)电源的外壳压铆螺母的材质要求:S碳钢(渗碳或淬火HV350~450)/CLS不锈钢(SUS303)/SP硬化不锈钢(SUS410淬火至HV450-530。
b)表面处理:3+Cr 蓝白锌48H(S型碳钢)c)电源外壳的压铆螺母和压铆螺柱采用M3。
5.4.7 Clip导轨导轨的作用是给电源设备提供支撑、安装等功能。
安装导轨结构形式和尺寸要求:a) Clip 的设计Clip的结构设计主要能卡住标准的厚度为1mm,宽度为35mm 的长导轨。
Clip的内部结构件有弹簧、拉杆、底座。
用拉杆和底座卡住导轨,用弹簧的伸缩变形量来决定松紧度和能取出电源。
5.5电源外壳表面电镀、颜色及铭牌、包材电源表面的电镀的作用是防护和美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