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电源安规设计规范

电源安规设计规范

超音波焊接外壳的内部到外部安全距离测量方法:如右图,中间 突出部分比较宽在超音波焊接时不会融化,正确的电气间隙和爬 电距离尺寸为红色虚线所示,设计时应注意。
R/I 输出线在施加10N作用力下与任何带危险 电压的零部件间距离必须满足Cl:6.0mm/Cr:6.0mm Min.,如距离不足可使用 热缩套管或固定线材的方式增加绝缘距离.
B/I Fuse 前L-N间或Fuse引脚间,fuse前与fuse后,按照设 备输入电压设计适当的安全距离。一般设计要求为: Cl:3.0mm/Cr:3.0mm Min.
B/I 一次侧线路与保护接地导体间,按照设备输入电 压设计适当的安全距离。一般设计要求为: Cl:3.0mm/Cr:4.0mm Min.
绕组温升要求(IEC60950-1&GB4943-2011) :
绝缘等级
Class A Class E Class B Class F Class H
最高温升限制ΔT(K)
75 90 95 115 140
最高温度限制(℃)
100 115 120 140 165
异常状况下最高温度限制 (℃)
150 165
危险能量
• 设计要点:输出端子设计成不能被测试指桥接的形式,或将输出 能量限制在持续1minute最大输出小于240VA。
SELV电路
• 设计要点: • 1.在正常工作时,SELV电路电压不应超过安全电压或60Vdc)。 • 2.在单一故障条件下,经过后,电压不应超过安全电压或60Vdc),
而且其极限值不应超过71Vpeak或120Vdc。
175 190 210
注:⑴上表中温带是以室温25℃为基础,对热带是以35℃为基准;
⑵如果以热电耦偶合式量测,则最大温升限值需减10℃。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电源及供电系统)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电源及供电系统)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电源及供电系统)
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用电单位宜设置自备电源:
a.需要设置自备电源作为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的应急电源时或第二电源不能满足一级负荷的条件时。

b.设置自备电源较从电力系统取得第二电源经济合理时。

c.有常年稳定余热、压差、废气可供发电,技术可靠、经济合理时。

d.所在地区偏僻,远离电力系统,设置自备电源经济合理时。

2应急电源与正常电源之间必须采取防止并列运行的措施。

3供配电系统的设计,除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外,不应按一个电源系统检修或故障的同时另一电源又发生故障进行设计。

4需要两回电源线路的用电单位,宜采用同级电压供电。

但根据各级负荷的不同需要及地区供电条件,亦可采用不同电压供电。

5有一级负荷的用电单位难以从地区电力网取得两个电源而有可能从邻近单位取得第二电源时,宜从该单位取得第二电源。

6同时供电的两回及以上供配电线路中一回路中断供电时,其余线路应能满足全部一级负荷及二级负荷。

7供电系统应简单可靠,同一电压供电系统的变配电级数不宜多于两级。

8高压配电系统宜采用放射式。

根据变压器的容量、分布及地理环境等情况,亦可采用树干式或环式。

9据负荷的容量和分布,配变电所宜靠近负荷中心。

当配电电压为35KV时亦可采用直降至220~380V配电电压。

10在用电单位内部邻近的变电所之间宜设置低压联络线。

11小负荷的用电单位宜接入地区低压电网。

电源外壳结构设计规范汇总

电源外壳结构设计规范汇总

上海惠上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电源外壳结构设计规范目录1范围 (1)2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 一般要求 (2)4.1结构要求 (2)4.1.1在设计电源外壳时,应最大限度的采用同一系列结构相似,以实现电源外壳的通用化、系统化和组合化。

(2)4.1.2电源外壳设计中应考虑移动、安装、拿取方便、安全可靠。

(2)4.1.3电源外壳上所有零、部件的机械连接均应牢固可靠,可拆卸连接均应拆卸方便。

(3)4.1.4在设置的通风孔、百叶窗、屏蔽窗时,应考虑沙尘、昆虫、鼠类等危害,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并消除或较少噪音干扰。

(3)4.1.5电源外壳设计中应考虑PCB板的放置、安装位置和空间。

(3)4.2外观要求 (3)4.2.1电源外壳的标贴和装饰性表面镀涂,应符合国家标准GB 4208-1993、UL认证和CE认证的规定。

(3)4.2.2设计电源外壳时,应考虑人-机工程美学原理。

造型美观,新颖。

(3)4.3尺寸要求 (3)4.3.1电源外壳的主要结构尺寸应符合5.1的规定。

(3)4.3.2电源外壳的未注装配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应符合Q/AD 65-1999的规定。

(3)4.4环境要求 (3)4.4.1根据电源外壳使用环境不同,按照GJB150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气候试验、高低温循环试验、等试验。

(3)4.5安全要求 (3)4.5.1可燃性 (3)4.6包装和运输 (3)4.6.1包装 (3)462运输 (3)5详细要求 (4)5.1电源外壳尺寸设计 (4)5.1.1电源外壳的高度H (4)5.1.2电源外壳的宽度B (4)5.1.3电源外壳的长度L (4)5.2电源外壳装配尺寸 (4)5.2.1电源外壳之间的装配尺寸一般设计要求: (4)5.3电源外壳安全设计 (5)5.4电源外壳通风散热设计 (5)5.4.1电源外壳散热设计的一般准则 (5)5.4.2通风孔设计 (6)5.4.3散热片 (6)5.4.4绝缘垫 (6)5.4.5绝缘布 (6)5.4.6压铆螺母和压铆螺柱 (7)5.4.7 Clip 导轨 (7)5.5电源外壳表面电镀、颜色及铭牌、包材 (7)5.5.1电源外壳铭牌、包材 (7)5.5.2警示标示 (7)《电源外壳设计规范》为结构系列设计规范之一制定本标准的目的在于统一和规范我司电源外壳的结构设计,提高结构设计用性,同时作为结构设计人员选用本司通用的电源外壳结构设计的依据。

电源设计规范

电源设计规范

电源设计规范电源设计规范主要涉及电源的设计原则、安全标准、效率要求、稳定性要求等方面,以下为电源设计规范的一些建议。

1. 设计原则(1) 可靠性原则:电源设计应保证电源可靠工作,无故障、无波动和可抗干扰。

(2) 简化原则:电源设计应尽量简化设计,减少电路元件数量和尺寸,提高电源的可维护性。

(3) 通用性原则:电源设计应具有一定的通用性,适用于不同的电子设备,降低成本。

(4) 高效性原则:电源设计应追求高效率,降低电能的损耗和浪费。

2. 安全标准(1) 电源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如CE认证、UL认证等。

(2) 电源输入和输出端口应采用安全连接方式,防止电击和短路等危险。

(3) 电源应具有过载、过热和短路保护功能,确保电路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4) 电源设计应注意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保证电源的电磁兼容性。

3. 效率要求(1) 电源的转换效率应高于一定的水平,以减少电能的浪费和损耗。

(2) 采用节能的设计策略,如启用睡眠模式、自动关机等功能,降低待机耗能。

(3) 合理选择电源电路拓扑和元件参数,使得电源负载在不同工作状态下具有高效率。

4. 稳定性要求(1) 电源设计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适应负载变化和输入电压波动。

(2) 采用适当的电源滤波和稳压措施,减小输出电压和电流的纹波和波动。

(3) 注意防止供电噪声和干扰对电路和设备的影响,确保信号和数据的稳定传输。

综上所述,电源设计规范涵盖了设计原则、安全标准、效率要求和稳定性要求等方面。

电源设计应注重可靠性、简化性、通用性和高效性,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具有高效率和良好的稳定性。

同时,电源设计应关注节能和电磁兼容等问题,提高电源的性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开关电源电路设计规范

开关电源电路设计规范

1.目的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为目的,为DC/DC电源模块的技术设计和改进提供需要遵循的原则,指导技术研发的模式进行。

2.适用范围DC/DC电源模块的设计与改进。

不包括定电压系列。

3.定义3.1技术设计规范的分类3.1.1强制性规范电源模块设计必须遵守的技术设计规范。

在评审、验证和确认的各环节都必须得到严格的检查与确认。

3.1.2推荐性规范尽量遵守的设计规范。

当评审、验证或确认时明确评价符合该规范存在难度或不适宜时,可以违反此规范。

3.2术语定义3.2.1性能参数3.2.1.1系统振荡:输出纹波与噪声中存在低于开关频率的成分超过5mV或实际纹波的10%(不包括工频部分),或开关管波形有发虚、不能同步等现象。

3.2.1.2最小负载电流:在指定输入电压时最小的能保证系统不振荡的负载电流。

3.2.1.3负载瞬态响应恢复时间:电压过冲后恢复到输出电压的负载调整率范围之内的时间。

3.2.2条件与状态3.2.2.1正常稳态工作状态:输入电压和输出负载在允许变化范围之内时,模块的工作状态。

3.2.2.2负载动态:输入电压在允许范围之内,输出负载在25%阶跃变化,重复频率1KHz,电流变化速率为2.5A/μs。

此时不考虑容性负载。

3.2.2.3开关机:输入电压在为允许范围的任意值,输出负载在允许变化范围内打开关闭串联和输入的开关(为防止开关噪声,可以在模块端口加一个10~47μF左右的铝电解电容),保证输入电压上升速率小于5V/ms。

4.2.2.4遥控开关机:输入电压和负载在允许变化范围内,遥控开关机。

4.2.2.5输出短路:短路时输出负载阻抗应小于或等于10mΩ(低电压大电流的产品除外)。

对于多路输出的,应该分别短路每一路,对于共地的对称输出,需要做跨接短路。

4.2.2.6输出过流:输出负载超过模块规定的过流保护点并负载阻抗大于100mΩ(低电压大电流的产品除外)。

对于多路输出的,应该分别过流每一路,对于共地的对称输出,需要做跨接过流。

电源产品的设计规范

电源产品的设计规范

电源产品的设计规范1.输入条件若系统要求输入为交流电网,则电源就要考虑所能适应的电网电压范围,电网频率。

世界电网电压有好几种:100V、220V、240V、380V等等,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兼容的,如果误用轻则烧保险管、电源,重则烧坏整个系统。

电网的频率一般有50HZ、60HZ或特殊场合的400HZ,频率的差异对电源内部的整流器有一定影响。

一般是频率越高,整流器就容易发热,对于频率很高的场合,就要求用快恢复二极管及高频铝电解来构成整流滤波电路。

对于某一电网电压,比如标你值为220V的国家或地区,其电压有可能在172V到250V之间变动,这时就要求电源能在宽的电网电压范围内工作。

在一些特定的场合,系统的输入要求为直流输入,比如汽车电器、电信局系统等,这要考虑系统的电源输入极性,电压值大小与供电母线是否匹配。

2.系统内部对电源的要求系统对电源的电压要求是最基本的要求。

这时电源要针对系统对电压的偏差允许范围,及其因负载变化引起的电流变化造成电源的电压波动(即负载调整率),电网电压变化影响电源输出电压的波动(即电网调整率)来选择电源输出电压,使得该电压的波动限制在系统对供电电压偏差允许的范围之内。

系统对电源输出电流大小的要求是选择电源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考核电源的输出电流能力有两项指标,即持续输出电流和峰值电流输出大小。

一般的线性稳压电路如7805,其持续输出能力为1.0A,其峰值输出能力可达近2.0A。

若系统的工作电流为1A,短时间内(如一两秒或一两分钟)达到2A,就可选用持续输出为1A,峰值输出为2A的电源。

3.系统对电源的体积、重量、温升的要求系统对电源的体积、重量、温升的要求也可以说系统对电源的工作方式的要求,电源的工作方式分为开关方式和线性方式两种:开关方式的电源表,现为输入与输出几乎等功率(扣除其损耗),可以直接由电网整流形成的直流电压产生相应的输出电压。

开关方式的电源电网适应能力强、效率高、整体体积小、重量轻、整体温升小,但电路复杂,造价昂贵。

电源设计规范

电源设计规范

目录第一章电源开发流程 (2)第二章电源需求输入 (3)2.1尺寸要求 (3)2.2电参数要求 (3)2.3安规要求 (3)2.4EMC要求 (4)2.5MTBF要求 (5)2.6节点输出 (5)第三章电源需求分析 (6)第四章原理图设计规范 (7)4.1物料位号 (7)4.2电源方案元器件选择 (8)4.3电源设计通用要求 (13)4.4电源原理图评审 (14)第五章PCB设计规范 (15)5.1电源PCB图设计原则 (15)5.2电源PCB图设计工艺及注意事项 (15)5.3电源PCB图设计评审 (16)第六章电源调试要求 (17)第七章电源自测要求 (18)第八章配合整机测试 (19)第九章电源制造工艺要求 (20)第十章产品质量跟踪维护 (21)第一章电源开发流程为规范电源开发设计,提高电源开发质量,加快电源开发速度,特制定电源开发流程如下:第二章电源需求输入新输入的电源需求,结合电源的标准电路,和需求方讨论确认规格,并确认下面参数:2.1尺寸要求➢结构尺寸=长(mm)*宽(mm)*高(mm)。

➢PCB板固定孔尺寸,提供示意图或可参考的PCB版图。

➢输入,输出接口标准及型号,或可参考的物料,并提供在PCB板上的参考位置。

➢为考量恒定磁场测试项目以及静电测试安全距离,要求注意变压器空间位置。

2.2电参数要求电源新输入、输出参数要求,详细参见《JL-YF-065 A1 电源需。

求输入文档》JL-YF-065 A1电源需求输入文档.xls2.3安规要求2.3.1. 抗电强度在25℃环境下,AC 输入和DC 输出之间施加AC5000V,60S,泄漏电流2mA以下,电源无击穿或飞弧现象。

该抗电强度需根据电源实际需求定义耐压值,包括隔离AC-DC和隔离DC-DC。

2.3.2. 接触电流加额定电压的1.06倍,漏电流≤0.5mA。

2.3.3. 绝缘电阻在25℃环境下,AC 输入和DC 输出之间施加DC500V,绝缘电阻≥10MΩ。

开关电源类产品设计的安全规范

开关电源类产品设计的安全规范

开关电源类产品设计的安全规范开关电源是现代电子产品中常见的电源形式之一,其具有高效、可靠、节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然而,开关电源的设计和使用中,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遵循一些安全规范,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安全规范1. 遵循安全标准开关电源是一种高压、高功率、高频率的电源设备,必须遵循一些安全标准,以确保产品的设计和使用符合安全规范。

目前, 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IEC 60950-1、IEC 62368-1的安全标准是开关电源类产品设计必须遵循的国际安全标准。

2. 确保电源的绝缘和接地开关电源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都必须进行绝缘处理,并且需要接地。

在设计中,应保证绝缘距离符合标准要求,以防止电击和其他安全隐患。

3. 控制电源输出电压和电流在设计中应加入保险丝、电感、电容等元器件来限制电压和电流,避免过载或短路,这是必要的安全措施,可以防止因电压或电流过大造成的设备故障或安全事故。

4. 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在组装开关电源时,选择元器件的品牌和质量非常关键,一定要选择经过认证和质量可靠的元器件,以确保产品质量可靠稳定、安全性高。

5. 遵循EMC兼容规范开关电源可能会对周围的电子设备产生干扰,因此,还需要满足EMC(电磁兼容性)规范,以确保开关电源产品对其他电子设备没有干扰,符合产品安全标准。

结论开关电源是一种高压、高功率、高频率的电源设备,为了保障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我们应该遵守一些安全规范,例如遵循相关安全标准,确保电源绝缘和接地,控制电源输出电压和电流,并选用质量可靠的元器件。

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安全、优质的开关电源类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发动机控制
100
冷凝风机
400
400
蓄电池充电
88
前鼓风机
280
280
仪表
10
后蒸发器风机
70×2
140
继电器
15
后暖风机
154
0
收放机
100
洗涤泵电机
34×2
0
压缩机离合器
50
点烟器
120
0
电动燃油泵
70
中控门锁
300
0
电器附件
10
喇叭
90
0
电动窗
240
0
雨刮器电机
56+34
56
雾灯
(62+24)×2
按以下两个方面确定发电机的功率:
1、发电机对应发动机怠速输出电流最低限度应超过永久及长期耗电器的耗电电流的1.1~1.3倍。考虑倍乘因子后,即使短途行驶、发动机空转也可保证蓄电池充分充电;
2、发电机额定电流应大于永久及长期耗电器、短期耗电器耗电电流之和。
三、整车电气设备功率与发电机的功率平衡计算
1、按用电器耗电功率加权计算(参考Robert Bosch公司的倍数规则)
0
×0
发动机控制
100
冷凝风机
400
40
×0.1
蓄电池充电
88
前鼓风机
280
140
×0.5
仪表
10
后蒸发器风机
70×2
70
×0.5
继电器
15
后暖风机
154
77
×0.5
收放机
100
洗涤泵电机
34×2
0
×0
压缩机离合器
50
点烟器
120
0
×0
电动燃油泵
70
中控门锁
300
0
×0
电器附件
10
喇叭
90
0
×0
电动窗
1、按用电器耗电功率加权计算(参考Robert Bosch公司的倍数规则)
永久及长期耗电器
短期耗电器
部件
功率(W)
部件
功率(W)
计算值(W)
远光灯
67.5×2
转向灯
24×4+5.6×2
10.7
×0.1
小灯
5.6×6
制动灯
24×2+5.6
5.4
×0.1
牌照灯
5.6×2
室内灯
(11+3.3)×2+15+3.3
172
后除雾
100
0
ABS
400
0
合计
622.8
合计
1048
折合电流(A)
46
折合电流(A)
78
1.3倍折合电流(A)
60
发动机怠速输出(A)
62
折合总电流(A)
124
发电机额定输出(A)
120
按爬长坡极限工况下用电器耗电功率计算,发电机仅有4A的输出不足,可由蓄电池输出补充。发电机的功率满足要求。
电动天窗
分动器TOD和自动变速箱的控制器
电动窗
×0
胎压监测系统(TPMS)
雨刮器电机
×0.25
………
雾灯
×0.1
后除雾
×0.5
ABS
×0.5
………
合计
合计
折合电流(A)
折合电流(A)
1.3倍折合电流(A)
发动机怠速输出(A)
折合总电流(A)
发电机额定输出(A)
结论:(按用电器耗电功率加权计算,确认发电机的功率是否满足要求。)
240
0
×0
雨刮器电机
56+34
22.5
×0.25
雾灯
(62+24)×2
17.2
×0.1
后除雾
100
50
×0.5
ABS
400
200
×0.5
合计
622.8
合计
632.8
折合电流(A)
46
折合电流(A)
47
1.3倍折合电流(A)
60
发动机怠速输出(A)
62
折合总电流(A)
93
发电机额定输出(A)
120
按用电器耗电功率加权计算,发电机的功率满足要求。
二、发电机的功率确定
按以下两条确定发电机的功率:
1、发电机对应发动机怠速输出电流最低限度应超过永久及长期耗电器的耗电电流的1.1~1.3倍。考虑倍乘因子后,即使短途行驶、发动机空转也可保证蓄电池充分充电;
2、发电机额定电流应大于永久及长期耗电器、短期耗电器耗电电流之和。
三、整车耗电功率与发电机的功率平衡计算
发电机对应最大扭矩点(rpm)
5760
发电机初始临界转速(rpm)
1300
蓄电池容量(A.h)
65
蓄电池补充充电电流(A)
6.5
蓄电池标称电荷量的10%
发电机输出电压(V)
13.5
折合充电功率88W
4G64发动机配额定电流120A发电机特性:
BJ6486系列轻型客车整车电负荷设计规范
编号
共3页第2页
BJⅩⅩⅩ系列车型整车电负荷设计规范
编号
共3页第3页
2、按爬长坡极限工况下用电器耗电功率计算(整车最大连续用电组合)
永久及长期耗电器
短期耗电器
部件
功率(W)
部件
功率(W)
计算值(W)
远光灯
转向灯
小灯
制动灯
牌照灯
室内灯
发动机控制
冷凝风机
蓄电池充电
前鼓风机
仪表
后蒸发器风机
继电器
后暖风机
收放机
洗涤泵电机
BJ6486系列轻型客车整车电负荷设计规范
编号
共3页第1页
一、发动机、发电机基本状态
发动机型号
4G64
发电机皮带轮外径
62
发动机曲轴皮带轮外径
149
发电机皮带轮传动速比
2.4
发动机怠速(rpm)
750±30
发电机对应怠速(rpm)
1800
发动机最大扭矩点(rpm)
2400~2800
永久及长期耗电器
短期耗电器
部件
功率(W)
部件
功率(W)
计算值(W)
远光灯
转向灯
×0.1
小灯
制动灯
×0.1
牌照灯
室内灯
×0
发动机控制
冷凝风机
×0.1
蓄电池充电
前鼓风机
×0.5
仪表
后蒸发器风机
×0.5
继电器
后暖风机
×0.5
收放机
洗涤泵电机
×0
压缩机离合器
点烟器
×0
电动燃油泵
中控门锁
×0
电器附件
喇叭
×0
CAN总线的网关、控制器
发电机初始临界转速(rpm)
蓄电池容量(A.h)
蓄电池补充充电电流(A)
蓄电池标称电荷量的10%
发电机输出电压(V)
ⅩⅩ发动机匹配额定电流时发电机特性曲线(见下图一、根据具体的发动机匹配的发电机的特性曲线):
图一(发电机特性曲线)
BJⅩⅩⅩ系列车型整车电负荷设计规范
编号
共3页第2页
二、发电机的功率确定
BJ6486系列轻型客车整车电负荷设计规范
编号
共3页第3页
2、按爬长坡极限工况下用电器耗电功率计算(整车最大连续用电组合)
永久及长期耗电器
短期耗电器
部件
功率(W)
部件
功率(W)
计算值(W)
远光灯
67.5×2
转向灯
24×4+5.6×2
0
小灯
5.6×6
制动灯
24×2+5.6
0
牌照灯
5.6×2
室内灯
(11+3.3)×2+15+3.3
点烟器
电动燃油泵
中控门锁
电器附件
喇叭
CAN总线的网关、控制器
电动窗
电动天窗
分动器TOD和自动变速箱的控制器
雨刮器电机
胎压监测系统(TPMS)
雾灯
…….
后除雾
ABS
…….
合计
合计
折合电流(A)
折合电流(A)
1.3倍折合电流(A)
发动机怠速输出(A)
折合总电流(A)
发电机额定输出(A)
结论:(按用电器耗电功率加权计算,确认发电机的功率是否满足要求。)
整车电负荷设计规范
编制
校对
审核
批准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工程研究院
电子电器中心
BJⅩⅩⅩ系列车型整车电负荷设计规范
编号
共3页第1页
一、发动机、发电机基本状态
发动机型号
发动机和发电机皮带轮传动速比
发动机怠速(rpm)
发电机对应怠速(rpm)
发动机最大扭矩点(rpm)
发电机对应最大扭矩点(rp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