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通信设备安装工程设计需掌握的建设标准中强制性条文

通信设备安装工程设计需驾驭的“通用通信工程建设标准”中的强制性标准条文1.YD 5002-2005《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原94版)2.YD 5059-2005《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3.YD/T5026-2005《电信机房铁架安装设计规范》4.YD 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和接地工程设计规范》5.YD/T5175-2009《通信局(站)防雷和接地工程验收规范》6.YD 5003-2010《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7.YD 5039-2009《通信工程建设环境爱惜技术暂行规定》8.YD/T5040-2005《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9.YD 5079-2005《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10.Y D 5191-2009《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技术暂行规定》11.Y D 5054-2010《通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YD 5002-2005《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原94版)高层电信建筑分类:建筑高度超过50m或任一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 m2的高层电信建筑属于一类高层建筑,其余的高层电信建筑属于二类高层建筑。
一类高层电信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二类高层电信建筑以及单层、多层电信建筑的耐火等级均不应低于二级。
裙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高层电信建筑地下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建筑内的管道井、电缆井应在每层楼板处接受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楼板或墙上的预留孔洞应用不燃烧材料临时封堵;通信电缆和动力电缆不应在同一井道内布放。
电信建筑的内部装修材料应接受不燃烧材料。
当本层为放开式电信机房时,应在电信机房内留出连接两端疏散楼梯、电梯等的疏散走道,且应在地面设置相应的疏散指示标记。
电信建筑内的配电线路除敷设在金属桥架、金属线槽、电缆沟及电缆井等处外,其余线路均应穿金属爱惜管敷设。
YD 5059-2005《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电信设备安装的抗震设计目标:当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时,电信设备安装的铁架及相关的加固点,不应产生损坏。
5通信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基站子系统部分)

05版通信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基站设备安装部分)说明:05版通信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设备安装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国计民生安全方面的防火、抗震、防雷接地及用电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一、设计规范部分1.YD/T5003—2005(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6.3.7 电缆孔洞及管井应采用相同耐火极限的防火材料封堵。
通信电缆不应与动力馈电线敷设在同一个走线孔洞(管井)内。
6.10.1 发电机房设计除应满足工艺要求外,还应采取隔声、隔震措施,其噪声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不得超过GB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的规定。
10.0.1 电信专用机房的防雷、接地、雷电过电压保护应符合YD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10.0.6 电源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1. 交流供电线路应采用地下电力电缆入局,电力电缆应选用具有金属铠装层的电力电缆或将电力电缆穿钢管埋地引入机房,电缆金属护套两端或者钢管应就近与地网接地体焊接连接。
电力电缆与架空电力线路连接处应设相应等级的电源避雷器。
2. 交流零线在入户处应与联合地网朝变压器方向专门预留的接地端子作重复接地。
楼内交流零线不得再作重复接地。
3. 电力变压器初次级及高压柜(10KV)应安装相应电压电流等级的氧化锌电源避雷器。
低压电力线进入配电设备端口处外侧应安装电源防雷器,通信局(站)电源用防雷器应采用限压型(8/2μS)SPD,通信局(站)不应使用间隙型(开关型)或者间隙组合型防雷器。
电源防雷器最大通流容量应根据通信局(站)类型、所处地理环境、雷暴强度等因素来确定,最大通流容量选择见YD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10.0.7 进出入机房的各类信号线应由地下入局,其信号线金属屏蔽层以及光缆内金属结构均应在成端处就近作保护接地。
金属芯信号线在进入设备端口处应安装符合相应传输指标的防雷器。
南方电网通信电源技术规范标准[详]
![南方电网通信电源技术规范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3aea1cb884868762caaed5c6.png)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CSG1203011—2016前言 (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缩略语 (2)5 通信电源系统配置原则及通用技术条件 (2)6 交流供电系统技术要求 (3)7 通信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要求 (8)8 蓄电池技术要求 (21)9 安全和接地 (23)10 通信电源设备配置要求 (24)11 制造工艺的一般要求 (25)为保障南方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推进南方电网通信电源的规范化管理,提供通信电源设备选型技术规范,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依据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并结合通信电源技术发展及南方电网实际情况,规定了南方电网通信电源在规划、设计、设备选型、运行维护等方面需遵循的技术指标及功能特性,以规范和指导南方电网所属各单位通信电源的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行维护等工作。
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系统运行部归口。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系统运行部、广东电网公司系统运行部、海南电网公司系统运行部。
主要起草人:谢尧、陈新南、徐键、李昭桦、张思拓、李爱东、邓文成、陈育平、方里宁。
南方电网通信电源技术规范1范围1.1 本规范规定了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各单位通信电源规划、建设、验收、运行、维护、检修等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各单位通信电源规划、建设、验收、运行、维护、检修等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900.11-2008 蓄电池名词术语DL/T 5044-2014 电力工程直流电源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724-2000 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YD/T 1051-2010 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YD/T 1058-2007 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YD/T 731-2008 通信用高频开关整流器YD/T 983-2013 通信电源设备电磁兼容性限值及测量方法YD/T 799-2010 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YD/T 944-2007 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TL 9000 Telecom Leadership 90003术语和定义除引用标准GB 2900.11外,再增补以下术语和定义:3.1通信电源为通信设备供电的装置。
(完整版)通信工程最新设计规范汇总

通信工程设计规范1通信工程设计规范目录.............................................................................................................................1.1 局、站址选择 (4)1.2 建造物的耐火等级 (4)1.3 建造设计 (4)1.3.1 平面设计 (4)1.3.2 建造构造设计 (5)1.3.3 楼梯、走道设计 (5)1.3.4 蓄电池室设计 (5)1.4.采暖、空调、通风设计 (5)1. 4 .1 采暖设计 (5)1. 4 .2 空调、通风设计...................................................................................................................................6....................................................................................................................2.1 基本规定 (6)2.2 设计内容 (6)2.3 铁架安装和加固设计 (7)........................................................................................................................3.1 通用规定 (7)3.1.1 地网结构 (7)3.1.2 接地线 (7)3.1.3 各类入局缆线的防护 (8)3.2 综合通信大楼的防雷与接地 (8)3.2.1 通信设备的接地 (8)3.2.2 传输接口的保护 (8)3.2.3 建造物防雷 (9)3.3 有线通信局(站)的防雷与接地 (9)3.4 挪移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 (9)................................................................................................... 5.1 供电系统 .. (10)5.2 设备配置 (10)5.3 电源设备容量及满足期限 (10)5.3.1 配电设备 (10)5.3.2 换流设备................................................................................................................................................ 1 15.3.3 组合电源................................................................................................................................................ 1 15.3.4 蓄电池组................................................................................................................................................ 1 15.3.5 发电设备................................................................................................................................................ 1 15.3.6 太阳电池................................................................................................................................................ 1 15.3.7 蓄电池组配置...................................................................................................................................... 1 15.3.8 换流设备配置 (1)2....................................................................................................... 6.1 机房布置的基本原则. (12)236.2 布线要求 (12)6.3 走线方式 (1)3..................................................................................................................7.1 光缆路线网的设计原则 (13)7.2 电缆路线网的设计原则 (13)7.3 利旧原有路线设备原则 (14)7.4 光(电)缆及终端设备的选择 (14)7.4.1 光缆选择 (14)7.4.2 电缆的选择 (14)7.4.3 终端设备的选择 (14)7.4.4 通信路线路由的选择 (15)7.4.5 电缆路线路由的选择 (1)5..........................................................................................8.1 选址原则 (15)8.2 设计流程 (15)8.3 设计内容 (16)8.4 信号源 (17)8.4.1 信号源选择 (17)8.4.2 信号源设置 (17)8.4.3 信号源容量 (17)8.4.4 信号源分区 (17)8.4.5 信号源接口 (17)8.5 分布系统 (18)8.5.1 通道设计 (18)8.5.2 链路分析 (18)8.5.3 有源设备 (18)8.5.4 元源器件 (18)8.5.5 合路 (18)8.5.6 缆线 (19)8.5.7 天线 (19)8.5.8 泄漏电缆 (19)8.5.9 干扰分析 (1)9.......................................................................................................9.1 规划原则 (19)9.2 路由和位置的确定 (20)9.3 通信管道容量的确定 (20)9.4 通信管道材料及选择 ..................................................................................................................................... 2 19.5 通信管道及人孔建造 ..................................................................................................................................... 2 19.6 通信管道埋设深度 .......................................................................................................................................... 2 19.7 通信管道弯曲与段 (22)9.8 电缆通道 (22)(1)局、站址选择应满足通信网络规划和通信技术要求,并结合水文、地质、地震、交通、城市规划、投资效益等因素及生活设施综合比较选定(2)电信专用房屋不应与行政办公楼合建。
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YDT1051—2010)

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YD/T 1051—2010)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通信局(站)电源系统的结构形式、交流供电系统、直流供电系统、防雷接地、主要电源设备技术性能要求和电源系统的监控、环境条件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通信局(站)的电源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T 12349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YD/T 1058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YD/T 5040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3总则3.1通信局(站)根据其重要性、规模大小分为以下几类:一类局站:国家级枢纽、容灾备份中心、省会级枢纽、长途通信楼、核心网局、互联网安全中心、省级的IDC数据机房、网管计费中心、国际关口局。
二类局站:地市级枢纽、国家级传输干线站、地市级的IDC数据机房、卫星地球站、客服大楼。
三类局站:县级综合楼、省级传输干线站。
四类局站:末端接入网站、移动通信基站、室内分布站等。
3.2一、二类局站在建设初期应把外市电、变配电当作基础设施来建设,外市电的引入容量及变配电、发电机组、电力电池室的面积预留应考虑终期负荷需求,变配电、发电机组的建设应考虑扩容方便。
3.3新建局(站)根据国家环保要求应进行电磁兼容环境评估。
3.4通信局(站)应优先采用安全、节能的供电方式和电源设备;节能设备的应用不应以牺牲通信设备的寿命和降低系统的安全为代价。
3.5应建立通信局(站)电源系统的监控和集中维护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少人或无人值守。
3.6通信局(站)应有可靠的过压和雷击防护功能。
通信电源施工安全规

通信电源施工安全规一、施工前的准备1. 根据工程需求,组织人员进行施工计划的编制,包括施工技术方案、人员配备、材料准备等。
2. 检查工作场所的安全设施是否完善,确保施工区域的消防设施、照明设备等正常运作。
3. 检查施工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是否齐全,包括安全帽、安全鞋、防护手套等。
二、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1. 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明确表示禁止入内、高压电源等危险警示。
2. 严格控制施工人员的进入,确保只有具备相应资质和安全意识的人员才能进入施工区域。
3. 对施工区域进行有效的划分,将高压区域与低压区域分开,并确保高压区域周边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4. 确保施工现场通风良好,避免因电源设备运行产生的高温引起的安全事故。
5. 在施工区域内设置固定围挡或临时栅栏,防止未经许可的人员随意进入施工区域。
三、设备安全操作规范1. 在施工前,确保通信电源设备的运行状态正常,不得有短路、漏电等安全隐患。
2. 在操作前,必须切断电源,确保设备处于停电状态,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3. 施工人员必须穿戴好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并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如佩戴绝缘手套、绝缘鞋、眼镜等。
4. 在操作设备时,不得轻易触碰设备内部元件和电线,避免引发短路或其他电气事故。
5. 特殊情况下,如需更换设备的部件或进行维修等操作,必须事先切断电源并做好安全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四、通风与防火安全1. 在施工现场,必须保证通风设备良好运作,及时排除施工区域内的有害气体和烟雾。
2. 禁止在施工现场内进行明火作业,严禁吸烟、使用明火的行为。
3. 确保施工现场周边没有易燃物品的存放,同时将易燃物品与施工区域做好有效的隔离。
4. 配备消防器材,并确保施工现场内有足够的消火设备和灭火器,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5. 施工现场必须按照消防要求设置应急疏散通道,并进行有效的标识,以便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有序地疏散人员。
五、施工中的安全培训和监督1. 施工前,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安全培训,包括电器安全知识、紧急情况的处理等,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南方电网通信电源技术规范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南方电网通信电源技术规范Communication power supply technicalspecification of CSG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Q/CSG110021-2011目次前言 (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缩略语 (2)5通信电源系统配置原则及通用技术条件 (2)5.1 基本配置原则 (2)5.2 通用技术条件 (2)6交流供电系统技术要求 (3)6.1 交流配电屏 (3)6.2 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 (3)7通信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要求 (4)7.1 系统构成 (4)7.2 系统配置与接线 (4)7.3 运行方式 (5)7.4 直流配电柜 (6)7.5 高频开关电源 (6)7.6 监控单元 (7)7.7 断路器、熔断器 (7)8蓄电池技术要求 (8)8.1 蓄电池供电时间 (8)8.2 蓄电池类型 (8)8.3 蓄电池室及电池柜架 (8)8.4 连接线 (8)8.5 蓄电池技术性能 (8)9安全和接地 (10)Q/CSG110021-2011前言为保障南方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推进南方电网通信电源的规范化管理,提供通信电源设备选型技术规范,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依据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并结合通信电源技术发展及南方电网实际情况,规定了南方电网通信电源在规划、设计、设备选型、运行维护等方面需遵循的技术指标及功能特性,以规范和指导南方电网所属各单位通信电源的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行维护等工作。
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系统运行部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系统运行部、海南电网公司系统运行部。
主要起草人:徐键、邓文成、陈新南、杨俊权、陈育平、方里宁。
本规范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执行中的问题和意见,请及时反馈给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系统运行部。
南方电网通信电源技术规范1范围1.1 本规范规定了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各单位通信电源规划、建设、验收、运行、维护、检修等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规范。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前言本标准根据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网络建设处2004年8月18日在北京召开《通信工程建设标准》修订制定计划会的要求,具体由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进行修订。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编制组开展了专题研究,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近年来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的设计经验,参考了相关标准,提出征求意见稿,并以多种形式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对主要问题进行了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规定的主要内容有:各种通信电源设备的设计、安装要求。
本标准将来可能进行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
为了提高规范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本标准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的意见和建议寄给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电源处朱清峰收,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原主编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修订主编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主要起草人:张清泉、朱清峰。
参考标准如下:YD/T1051-2000 《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YD xxxx-xxxx《通信局(站)防雷接地设计规范》YD xxxx-xxxx《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目次前言 (i)1.总则 (1)2.市电分类及供电 (2)3.供电系统 (3)3.1 交流供电系统 (3)3.2 直流供电系统 (3)3.3 防雷接地系统 (4)3.4 监控系统 (5)4.设备配置 (6)4.1 设备配置原则 (6)4.2 电源设备配置 (8)5.导线选择及布放 (12)6.机房及设备布置 (14)附录A本规范用词说明 (18)附录B 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19)附录C地面用中、小型太阳电池方阵容量计算 (20)附录D名词解释 (22)1.总则1.0.1 本规范适用于通信枢纽、综合通信局、市话局、卫星通信地球站、移动通信局(站)、微波站、光(电)缆站、邮政枢纽和大中型无线电台等的新建和扩建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酸型铅酸蓄电池 阀控式密封铅酸 蓄电池
#")* + #"#,! #"#, + #"#/
#"#- + #"!#"!, + #"!-
#"!- + #"., #"!-
第一部分
通信建设工程设计标准规范
地市级以上通信局 (站) 变压器宜采用 " 台或多台变压器, 在其中 # 台变压器故障 !) 或检修时, 其余的变压器可满足保证负荷用电。 室内安装的变压器应采用干式变压器, 变压器与配电设备同室安装时应配置防护 $) 罩。 %& 调压设备。 调压器或稳压器的容量应按近期负荷并考虑一定发展负荷的需要配置。稳压器的容 量不宜超过 "’’()*, 若超过时可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 +& 补偿设备。 补偿电容器柜的容量应按近期负荷配置并考虑一定发展, 应配置自动补偿装置。补 偿电容器柜应配置一定比例的电抗器。 #’& 滤波设备。 大于 #’/ 时应配置滤波器。 当交流供电系统内总谐波电流含量 ( ,-.) !"# !"#"$ 备用发电机组配置
第一部分
通信建设工程设计标准规范
联锁的切换装置; 采用手动切换方式时, 应采用带灭弧装置的双掷刀闸。 !"#"$ 自动运行的变配电系统应具备手动操作功能。 !"% !"%"# !"%"% 直流供电系统
由整流配电设备和蓄电池组组成的直流供电系统, 对通信设备可采用分散或 分散供电方式应根据通信容量、 机房分布、 维护技术和维护体制等条件, 使电
源的电压变动范围及杂音电压符合表 !"#". 的规定。
电信设备 标准电 受电端子 动范围 ($) 压 ($) 上电压变
4 .5
4 ., + 4 -/
"#
, + #,
"#,,
— .!. —
第一部分
电信设备 标准电 受电端子 衡重杂 音 ("!) 动范围 (!)
通信建设工程设计标准规范
电源杂音电压!
峰 # 峰值杂音 频段 ($%&) 指标 ("!)
通信局 (站) 电源系统监控设计应按 23 6 7 1.)8—)..5 《 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 监控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可靠性、 再扩容性。
统工程设计规范》 进行设计有关规定。
%
设备配置
%"# %"#"#
设备配置原则
通信电源设备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为保证对通信负荷和重要动力负荷可靠供电, 应配置备用 +0 市电发生异常情况时, 发电机组为备用电源。 宜采用 9:; 电源或逆变器电源。 )0 通信负荷要求不间断和无瞬变的交流供电时, 应设置蓄电池组; 负荷小或电压低的, 宜设置直流 /0 要求无瞬间停电的直流供电时, —直流变换器。 宜采用调压设备。 *0 当市电电压超出设备允许输入电压范围时, %"#"$ 电源设备容量及满足期限应按下列条件分别确定。 +0 配电设备。 高压配电设备远期负荷发展不大时应按远期负荷配置。 +) 低压配电设备中配电柜的变压器输入总开关及母线应按本段低压母线的远期负荷 )) — */1 —
1.. - /. ...
注: 电源杂音电压系指在供电系统电源设备输出端子上的测量值。
!"! !"!接地系统
新建局 (站) 应采用联合接地。 防雷与接地系统的设计应按 23 1.,4—)..5 《通信局 (站) 防雷接地设计规范》
有关规定执行。 !"% !"%"# !"%"$ 监控系统
集中供电方式供电。 源设备尽量靠近负荷中心, 并能提供机动灵活的扩容条件。对于大型通信枢纽, 大型或重 要的通信局 (站) 或有两个及以上交换系统的交换局, 宜采用分散供电方式。 !"%"! 直流供电系统应采用在线充电方式以全浮充制运行。电池浮充电压、 电池再 充电或均衡充电电压、 初充电电压等, 均应根据蓄电池种类和通信设备端子电压要求计算 确定。一般情况下对各种蓄电池的电压要求应在表 !"#"! 要求的范围内确定。
当年日照时数大于 ! ***&, 负荷小于 !"#"& 市电引入线路过长或无市电的通信站, 主用电源宜采用太阳能电源供电。 ’+, 时,
$
供电系统
$"’ $"’"’
交流供电系统
由市电和备用发电机组电源组成的交流供电系统宜采用集中供电方式供电。
在满足局 (站) 用电负荷要求的前提下, 应做到接线简单、 操作安全、 调度灵活、 检修方便。 低压交流供电系统应采用 -. / 0 接线方式。 $"’"! 局 (站) 变压器容量为 %#*+12 及以上的应设高压配电装置。设有备用市电电 源自动投入装置的两路市电引入的供电系统, 变压器在 %#*+12 及以上时, 市电自动投入 装置应设在高压侧; 变压器容量在 %#*+12 以下时, 市电自动投入装置可设在低压侧。 (站) 应根据 《全国供用电规则》 的要求, 对于容量较大的备用发电机 $"’"$ 通信局 组, 当负荷的功率因数低于 *"3 时, 应安装无功功率自动补偿装置, 使其功率因数达到 *") 以上。 $"’"% 通信局 (站) 所配置的备用发电机组, 宜采用自动投入、 自动切除、 自动补给并 具有遥信、 遥测、 遥控性能和标准的接口及通信协议的自动化机组。 应 采 用 450 供 电 系 统 供 电; 容量小于 $"’"& 要求 交 流 不 间 断 供 电 的 通 信 负 荷, ’*+12 时可采用逆变器供电系统供电。 $"’"( 低压市电间、 市电与油机之间采用自动切换方式时必须采用具有电气和机械 — (## —
指在电解液密度为 )"#)- 0 % &1! , 温度为 #-2 的条件下, 在电解液密度为 )"#.,0 % &13, 温度为 #,2 的条件下, !注: 浮充电压为 #"#, + #"#-$ % &’((。
!"%"&
表 !"#".
通信局 (站) 用直流基础电源电压为 4 .5$。 4 .5$ 基础电源和 6 #.$ 直流电
第一部分
通信建设工程设计标准规范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 # $ %&’&—(&&%
! 总
!"#"!
则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扩建和改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合理利用资源, 执行国家防 !"#"$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必须贯彻国家技术政策, 空、 防震、 消防和环境保护等有关标准规定。 考虑安装、 维护和使 !"#"%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必须在保证供电质量的前提下, 用方便, 注意战时或自然灾害等特殊条件下的通信安全。 !"#"& 工程设计中采用的电信设备应取得信息产业部电信设备入网许可证。未取 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电信设备入网许可证的设备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在我国抗震设防烈度 ) 烈度以上 (含 ) 烈度) 地区公用电信网中使用的传输、 交换、 通 信电源等主要设备, 应取得信息产业部电信设备抗震性能检测合格证, 未取得信息产业部 颁发的电信设备抗震性能合格证的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设备选型等近期建设规模应与远期发展规划相结合, 同时还 !"#"’ 设计总体方案、 应根据建设和发展情况、 经济效果、 设备寿命、 扩建和改建的可能等因素, 进行多方案技术 经济比较, 选择可靠性高、 工程造价和维护成本低的方案。 !"#"( 设计应做到切合实际、 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 安全适用。扩建和改建工程应充 分考虑原有通信设备的特点, 合理利用原有建筑、 设备和器材, 积极采取革新措施。力求 达到先进、 适用、 经济的目标。 !"#") 本规范与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有矛盾时, 应按国家标和准规范为准。如执行 本规范个别条文有困难时, 在设计中应提出充分的理由并经主管部门审批。
4 .5$ 基础电源和 6 #.$ 电源电压变动范围及杂音电压要求 电源杂音电压! 衡重杂 音 (1$) 峰 4 峰值杂音 频段 (789) 指标 (1$) 宽频杂音 (有效值) 频段 ( :89) !". + )-, 指标 (1$) "-, 离散杂音 (有效值) 频段 ( :89) !". + )-, )-, + #,, #,, + -,, )-, + !, ,,, "#, )-, + !, ,,, 指标 (1$) ""! "# ")
第一部分
通信建设工程设计标准规范
配置; 配电柜的数量可按满足近期负荷并考虑一定发展负荷的需要配置, 应考虑扩容的方 便。 一个供电系统远期发展负荷不大时, 按远期负荷配置; 一个供电系统远期发展负荷 !) 超出现有配电设备容量时, 交流设备按现有最大配电设备容量配置。 一个系统的直流配电设备宜按远期负荷配置。 ") #$ 换流设备。 整流器、 变换器、 逆变器的容量应按近期负荷配置。交流不间断电源设备的容量应按 近期负荷配置, 远期负荷增加不大时可按远期配置。 !$ 组合电源。 组合电源整流模块数可按近期负荷配置, 但满架容量应考虑远期负荷发展, 单独建立 的移动通信基站组合电源应具备低电压两级切断功能。 "$ 蓄电池组。 蓄电池组的容量应按近期负荷配置, 依据蓄电池的寿命, 适当考虑远期发展。 %$ 发电设备。 市电供电为一、 二类的局 (站) , 远期发展负荷大时, 可按满足近期负荷并考虑一定 &) 的发展负荷需要配置。 市电供电为三类的局 (站) , 宜按近期负荷配置。 #) 以上市电类别的局 (站) 远期发展负荷不大时, 宜按远期负荷配置。 市电供电为四类的局 (站) , 应按近期负荷配置。 !) 固定使用的发电设备宜选用柴油发电机组, 对于单机容量超过 & ’(()* 的局 (站) ") 可采用燃气轮发电机组; 车载发电机组容量在 +(()* 及以上的宜选用燃气轮发电机组。 容量小于 &()* 的机动发电机组可选用便携式汽油发电机组。 ’$ 太阳电池。 与市电相结合的混合供电方式电源系统中的太阳电池, 当远期发展负荷不大时, 应 &) 按分担的远期负荷配置; 远期负荷发展大时, 可按满足分担的近期负荷并考虑一定的发展 负荷需要配置。 单独使用太阳电池与蓄电池构成的电源系统中, 太阳电池的容量配置除按照上述 #) 原则承担全部负荷配置以外, 尚应考虑蓄电池充电的需要。 ,$ 变电设备。 当高压市电电压变动范围超出额定电压的 - ,. , 宜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 &) 专用变压器 (包括有载调压变压器) 的容量应按满足近期负荷并考虑一定的发展负 #) 荷需要配置, 并使经常运行负荷不宜小于其额定容量的 %(. 。 季节性负荷变化较大时, 宜设置 # 台或多台变压器, 其中一台承担季节性负荷, 其 !) 余应能承担长期性负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