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专题复习--《晋书--顾和传》专练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5 文言文分析综合练习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5 文言文分析综合练习频考点20~21 文言文分析综合专练一、(xx·山西省忻州一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数,深结宦官及妃嫔家,伺候上动静,无不知之,由是每奏对,常称旨,上悦之。
时武惠妃宠幸倾后宫,生寿王清,诸子莫得为比,太子渐疏薄。
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愿尽力保护寿王;惠妃德之,阴为内助,由是擢黄门侍郎。
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
”上不从。
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
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
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于是上罢九龄政事,以林甫兼中书令。
上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绂、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
九龄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
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
悔之何及?”补阙杜琎尝上书言事,明日,黜为下邽令。
自是谏争路绝矣。
李林甫谨守格式,百官迁除,各有常度。
虽奇才异行,不免终老常调;其以巧谄邪险自进者,则超腾不次,自有他蹊矣。
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
好以甘言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凡为上所厚者,始则亲结之,及位势稍逼,辄以计去之。
虽老奸巨猾,无能逃于其术者。
(取材于《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惠妃德.之德:感激B.每奏对,常称.旨称:符合C.各有常度.度:制度D.百官迁除.除:贬官解析任命官职。
答案D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写李林甫为人阴险、玩弄权术的一组是(3分)( )①深结宦官及妃嫔家②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愿尽力保护寿王③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④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⑤百官迁除,各有常度⑥虽老奸巨猾,无能逃于其术者A.①②③ B.③④⑤C.②③⑤ D.①④⑥解析⑤写李林甫在官员队伍管理工作中安于常规,埋没人才,不是“为人阴险,玩弄权术”。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温习检测 文言文阅读3(1)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温习检测文言文阅读3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甲王君为池州之明年,治其后堂北向,而命之曰思政之堂。
谓其出政于南向之堂,而思之于此也。
其冬,予客过池,而属予记之。
君之治堂,易旧腐坏断,既完以固,不窘寒暑。
辟而即之,那么旧圃之胜,凉台清池,游息之亭,微步之径,皆在其前;平畦浅槛,佳花美木、竹林香草之植,皆在其左右。
君于是退处其中,并心一意,用其日夜之思者,不敢忘其政,那么君之治民之意勤矣!夫接于人无穷,而令人善惑者,事也;推移无常,而不能够拘者,时也;其应无方,而不能够易者,理也。
知时之变而因之,见必然之理而循之,那么事者虽无穷而易应也,虽善惑而易治也。
故所与由之,必人之所安也;所与违之,必人之所厌也。
如此者,未有不始于思,然后得于己。
得于己,故谓之德。
正己而治人,故谓之政。
政者,岂止于治文书、督赋敛、断狱讼罢了乎?然及其已得矣,那么无思也;已化矣,那么亦岂止于政哉!今君来为是邦,施用素学,以修其政,既得以休其暇日,乃自以为不足,而思之于此。
虽今之吏不得以尽行其志,然迹君之勤如此,则池之人,其不有蒙其泽者乎?故予为之书。
(选自曾巩《思政堂记》,有删节)乙(曾)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源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
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
”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悔改耳。
”帝然之。
吕公著尝告神宗,以巩为人行义不如政事,政事不如文章,以是不大用云。
(选自《宋史·曾巩传》)16.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而属予记之属:请托B.辟而即之即:走近C. 其应五方方:方式D.安石声誉未振振:(引发)震动17.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 则事者虽无穷而易应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 少与王安石游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C. 施用素学,以修其政日削月割,以趋于亡D. 乃自以为不足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18.以下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归纳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甲文中第①段文字简练,内容丰硕:点明了“思政堂”的由来、位置,并交代了写作的缘由。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文言文阅读同步练习:练习(2) (1)

2021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9分)石鉴,字林伯,乐陵厌次人也。
出自寒素,雅志公亮。
仕魏,历尚书郎、侍御史、尚书左丞、御史中丞、多所纠正,皇帝惮之。
出为并州刺史、假节、护匈奴中郎将。
武帝受禅..,封堂阳子。
入为司隶校尉,转尚书。
时秦、凉为虏所败,遣鉴都督陇右诸军事,坐论功虚伪免官。
后为镇南将军、豫州刺史,坐讨吴贼虚张首级。
诏.曰:“昔武牙将军田顺以诈增虏获自杀,诬罔败法,古今所疾。
鉴备大臣,吾所取信。
往事西事,公欺朝廷,以败为得,竟不推究。
中间黜免未久,寻复授用,冀能补过,而乃与下同诈。
所谓大臣,义得尔乎!有司奏是也,顾未忍耳。
今遣归田里,终身不得复用,勿削爵土..也。
”久之,拜光禄勋,复为司隶校尉,稍加特进,迁右光禄大夫、开府,领司徒。
前代三公册拜,皆设小会,所以崇宰辅之制也。
自魏末已后,废不复行。
至鉴,有诏令会,遂以为常。
太康末,拜司空,领太子太傅。
武帝崩,鉴与中护军张劭监统山陵。
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劭,骏甥也,便率所领催鉴速发,鉴以为不然,保持之,遣人密觇视亮,已别道还许昌,于是骏止,论者称之。
山陵讫,封昌安县侯。
无康初,为太尉。
年八十余,克壮慷慨,自遇若少年,时人美之。
寻薨.,谥曰元。
(选自《晋书·石鉴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B.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C.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D.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答案】C点睛: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顾和传》阅读练习

《顾和传》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
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王导为扬州,辟从事。
月旦当朝,未入,停车门外。
周顗遇之,和方择虱,夷然不动。
和尝诣导,导小极,对之疲睡。
和欲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族叔元公道叶赞中宗,保全江表。
体小不安,令人喘息。
”导觉之,谓和曰:“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
”由是遂知名。
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和为下传还,同时俱见,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和独无言。
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
”导咨嗟称善。
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
和奏:“旧冕十有二旒,皆用玉珠,今用杂珠等,非礼。
迁尚书仆射,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物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
顷之,母忧去职,居丧以孝闻。
既练[注],卫将军褚裒上疏荐和,起为尚书令。
和谓所亲曰:“古人或有释其忧服以祗王命,盖以才足干时,吾在常日犹不如人,况今中心荒乱,将何以补于万分,”帝又下诏,和表疏十余上,遂不起,服阕,然后视职。
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脏罪入甲戍赦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尚忝外属,宥之有典,至于下吏,宜正刑辟。
”尚,皇太后舅,故寝其奏。
时江夏公卫崇并为庶母制服三年,和乃奏曰:’礼所以轨物成教,故有国家者莫不崇正明本、江夏公卫崇本由疏属,复行重制,违冒礼度,肆其私情。
若弗纠正,无以齐物。
皆可下太常夺服。
诏从之。
永和七年,以疾笃辞位,其年卒,年六十四。
(节选自《晋书·颐和转》)[注]练:是练祭的简称,出资《礼记·曾子问》,为古代亲丧一周年的祭礼。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谢尚领宜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脏/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B.时谢尚领宜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脏罪/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馆/肆其减虑/C.时谢尚领宜城内史/收经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祛纠黟/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脏罪/罪听白首减死/而尚内挟小馆/ 肆其威虐/D.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脏/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扶小憾/肆其威虐/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八)文言文阅读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八)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元孚,字秀和,少有令誉。
侍中游肇、并州刺史高聪、司徒崔光等见孚,咸曰:“此子当准的人物,恨吾徒衰暮,不及见耳。
”累迁兼尚书右丞。
灵太后临朝,宦者干政,孚乃总括古今名妃贤后,凡为四卷,奏之。
迁左丞。
后拜冀州刺史。
孚劝课农桑,境内称慈父,邻州号曰神君。
先是,州人张孟都等八人,皆屯保林野,不臣王命,州郡号曰八王。
孚至,皆请入城,愿致死效力。
后为葛荣①所陷,为荣所执。
兄祐为防城都督,兄子礼为录事参军。
荣欲先害子礼,孚请先死以赎子礼,叩头流血,荣乃舍之。
又大集将士,议其死事。
孚兄弟各诬己引过,争相为死,孟都等数百人皆叩头就法,请活使君。
荣曰:“此魏之诚臣义士也。
”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封孚万年乡男。
永安末,乐器残缺,庄帝命孚监仪注。
孚上表曰:“昔太和中,中书监高闾、太乐令公孙崇修造金石,数十年间,乃奏成功;太常卿刘芳请别营造,久而方就。
复召公卿量校合否,论者莫有适从,登被旨敕,并见施用。
往岁大军入洛,戎马交驰,所有乐器,亡失垂尽。
臣至太乐署,问太乐令张乾龟等,云承前以来,器象差位,调律不和。
臣今吹律求声,叩钟求音;损除繁杂,讨论实录。
今量钟磬之数,各以十二架为定。
”奏可。
于时搢绅之士,咸往观听,靡不咨嗟叹服而反。
太傅、录尚书长孙承业妙解声律,特复称善。
孚性机辩,好酒,貌短而秃。
周文帝偏所眷顾,尝于室内置酒十瓨②,瓨余一斛,上皆加帽,欲戏孚。
孚适入室,见即惊喜,曰:“吾兄弟辈甚无礼,何为窃入王家,匡坐相对?宜早还宅也。
”因持酒归。
周文帝抚手大笑。
后迁太傅。
薨,帝亲临,百官赴吊。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四》) [注]①葛荣:北魏时期河北起义军领袖。
②瓨:长颈的瓮坛类容器。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B.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C.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D.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丞”和“右丞”为尚书令及仆射的属官,从文中看,尚书左丞官职应高于尚书右丞,与古代以右为尊位不同。
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4文言语句翻译(含答案)

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4 文言语句翻译题组一重点实词的翻译1.[2021·全国乙卷]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译文:2.[2021·全国乙卷]丁亥,制:“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
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
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由是全活甚众。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译文:3.[2021·新高考Ⅰ卷]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
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译文:4.[2021·新高考Ⅰ卷]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译文:5.[2021·新高考Ⅱ卷]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征西将军,镇合肥。
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
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将有内难。
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
九月,卒于雍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译文:6.[2023·湖北恩施模拟](刘)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以养民为先。
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及于丰处卖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译文:7.[2023·湖北名校联考]甲申,始剖符封诸功臣为彻侯。
萧何封酂侯,所食邑独多。
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小者数十合。
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 考点综合提升练(二)

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综合提升练(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
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
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
后丁母忧,居丧骨立。
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
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
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
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
”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
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
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
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
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
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
”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
”各令罢去。
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
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
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
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
”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
”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
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
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
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节选自《隋书·李士谦传》,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讽朝廷讽:劝说B.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德:道德高尚C.士谦罄竭家资罄:尽D.会葬者万余人会:恰好答案D解析会:聚集,会合。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晋书

文言文专题训练-----《晋书》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
涛早孤,居贫,少有器量,介然不群。
与嵇康、吕安善,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涛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功曹。
举孝廉,州辟部河南从事。
举秀才,除郎中。
久之,拜赵国相,迁尚书吏部郎。
与钟会、裴秀并申款昵。
以二人居势争权,涛平心处中,各得其所,而俱无恨焉。
后钟会作乱于蜀,而文帝将西征。
时魏氏诸王公并在邺,帝谓涛曰:“西偏吾自了之,后事深以委卿。
”给亲兵五百人,镇邺。
及羊祜执政,时人欲危裴秀,涛正色保持之。
由是失权臣意,出为冀州刺史。
冀州俗薄,无相推毂..。
涛甄拔隐屈,搜访贤才,旅命三十余人,皆显名当时。
人怀慕尚,风俗颇革。
入为侍中,迁尚书。
涛以母老辞职,表疏数十上,久乃见听。
后除太常卿,以疾不就。
会遭母丧,归乡里。
涛年逾耳顺..,居丧过礼,负土成坟,手植松柏。
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或谮之于帝,故帝手诏戒,而涛行之自若,一年之后众情乃寝。
吴平之后,帝诏天下罢军役,示海内大安,州郡悉去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
涛与卢钦论用兵之本,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其论甚精。
于时咸以涛不学孙、吴,而暗与之合。
帝称之曰:“天下名言也。
”而不启用。
及永宁之后,屡有变难,寇贼猋起,郡国皆以无备不能制,天下遂以大乱,如涛言焉。
初,涛布衣家贫,及居荣贵,贞慎俭约,虽爵同千乘..,而无嫔媵。
陈郡袁毅尝为鬲令,贪浊而赂遗公卿,以求虚誉,亦遗涛丝百斤,涛不欲异于时,受而藏于阁上。
后毅事露,凡所以赂,皆见推检。
涛乃取丝付吏,积年尘埃,印封如初,得不坐。
太康四年毙,时年七十九。
诏赐衣服钱器等,以供丧事,策赠司徒,祭以太牢。
谥曰康。
(节选自《晋书·山涛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B .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C .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D .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 .竹林之交,指魏晋时期竹林七贤游集于竹林之中,竹林七贤又称“建安七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官。
D.“卒”指死亡,古代对不同地位人的死说法不同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顾和机智有方,委婉唤醒王导。
他为了叫醒因疲惫而睡的王导,故意对着别人一边称颂他的功绩,边担心他的身体,惊醒了王导,获得了好评。
B.顾和尊章重典,以礼规范事物。
小到皇冠上装饰品的使用,大到皇亲国戚犯罪后是否应该得到宽恕,他都劝谏皇帝要恪守相关的礼仪规范和典章制度。
C.顾和持守情理,尽孝不惜抗命。
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与古人无法相提并论,坚决不同意在守孝期内应荐复职;即便皇帝下诏书,他仍连续上表请辞D.顾和多次进谏,不愿迎合权贵。
他认为江夏公为庶母守丧的时间过长,不合礼法的规制,于是就上奏,给皇帝讲说道理,规劝皇帝纠正这一现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母老固辞,诏书敕谕,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
②尚乃外属,宥之有典,至于下吏,宜正刑辟。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1)根据句意断句。
“收泾令陈干杀之”,根据句意,被逮捕的人是陈干,“之”,也是只陈干。
故应在“干”和“杀”之间停顿,排除AC;“有司以尚违法纠黜”的意思是:主管官员认为谢尚违反制度要处罚黜免他。
其主语是“有司”,谓语是“以”,宾语是“尚违法纠黜”。
故应在其后停顿,排除B.故选D.这段话翻译为:这时谢尚兼任宣城内史。
拘捕泾县县令陈干并杀了他,主管官员认为谢尚违反制度要处罚黜免他,诏令却宽恕他。
顾和再次上奏说。
(2)A.表述有误。
总角,泛指未成年的孩子,不仅仅指男孩子。
(3)C.“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与古人无法相提并论,坚决不同意在守孝期内应荐复职”分析有误,据原文“古人或有释其忧服以祗王命,盖以才足干时,吾在常日犹不如人,况今中心荒乱,将何以补于万分”可知,原文中顾和的话,只是托词;他的真实意图是想要服丧满期。
(4)①“敕喻”,告知;“听”,允许;“见”,被,受到;“遇”,对待。
句子翻译为:(顾和)以母亲年老为由坚决推辞,皇帝下诏书告知他,特别允许他晚上出宫早上回来,他就是这样受到优厚的待遇。
②“宥”,宽恕;“正刑辟”,依法治罪。
句子翻译为:谢尚身为外戚,按规定可以宽恕,手下的官员,应当依法治罪。
答案:(1)D(2)A(3)C(4)①(顾和)以母亲年老为由坚决推辞,皇帝下诏书告知他,特别允许他晚上出宫早上回来,他就是这样受到优厚的待遇。
②谢尚身为外戚,按规定可以宽恕,手下的官员,应当依法治罪。
参考译文:顾和,字君孝,是侍中顾众的同族兄弟之子。
顾和两岁时父亲去世,童年就很有德操,同族之叔顾荣很器重他。
王导主政扬州时,征用顾和为从事。
有一次,月初一应当上朝,还没入宫,车停在门外。
周遇见他,顾和正在捉虱子,坦然不动。
还有一次,顾和去见王导,王导正困倦,说话间就睡着了。
顾和想把他弄醒,于是对同座的人说:“从前常听同族里的叔父元公说过王公协同辅位中宗、保全江南的事。
王公身体有小不适,令人焦虑。
”王导醒了,对顾和说:“你资质优异出众,机警有锋芒,不仅是东南之美,实在是海内俊杰。
”于是顾和就出名了。
不久王导派八部从事到衙署去,诸从事都议论官长的得失,只有顾和不说话。
王导问顾和:“你听到了什么?”顾和回答说:“明公作为辅佐皇帝的大臣,为什么要收集传言,把严苛作为处理政务的原则呢?”王导赞叹表扬了顾和。
当初,晋朝中兴,国都东迁,旧的典章制度有许多缺失,皇冠上的旒用翡翠珊瑚以及杂珠等装饰。
顾和奏道:“过去皇冠上有十二旒,都用玉珠,现在用杂珠等,不合于礼制。
”顾和迁任尚书仆射,以母亲年老为由坚决推辞,皇帝下诏书告知他,特别允许他晚上去早上回来,他受到优厚的待遇达到这样的程度。
不久,因母亲去世离职,服丧以孝闻名。
练祭过后,卫将军褚裒上疏推荐顾和,起任为尚书令。
顾和对亲近之人说:“古代有人脱去丧服去服从君命,大概是因为才干足以处理时务,我在平常日子里尚且不如别人,何况现在心中混乱,我用什么来对事情有万分之一的补益呢?”皇帝又下诏书,顾和十余次上表疏,于是不出任职务,服丧期满,然后才去处理职事。
这时谢尚兼任宣城内史,拘捕泾县县令陈干并杀了他,主管官员认为谢尚违反制度要处罚黜免他,诏令却宽恕他。
顾和再次上奏说:“谢尚先是被判了不法受贿罪,被准许自首免死。
而谢尚心中有一点不满意,就肆意呈威施虐。
谢尚身为外戚,按规定可以宽恕,手下的官员,应当依法处置。
”谢尚,是皇太后的舅舅,所以奏疏被搁置下来了。
当时江夏公卫崇为庶母服丧三年,顾和就上奏道:“礼是用来规范事体促成教化的,所有当君王的无不崇尚正礼昭明根本。
江夏公卫崇本来是远一层的亲属,却在守孝时行重礼,违反礼度,放纵私情。
如不纠正,就无法治理事物。
可令太常让他们都除去丧服。
”诏书同意。
永和七年,因病重辞职。
当年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点评】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
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
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
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
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王导为扬州,辟从事。
月旦当朝,未入,停车门外。
周顗遇之,和方择虱,夷然不动。
和尝诣导,导小极①,对之疲睡。
和欲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族叔元公道叶②赞中宗,保全江表。
体小不安,令人喘息。
”导觉之,谓和曰: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由是遂知名。
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和为下传还,同时俱见,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和独无言。
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
”导咨嗟称善。
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
和奏:“旧冕十有二旒,皆用玉珠,今用杂珠等,非礼。
”迁尚书仆射,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
顷之,母忧去职,居丧以孝闻。
既练③,卫将军褚裒上疏荐和,起为尚书令。
和谓所亲曰:“古人或有释其忧服以祗王命,盖以才足干时,吾在常日犹不如人,况今中心荒乱,将何以补于万分。
”帝又下诏,和表疏十余上,遂不起,服阕,然后视职。
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
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脏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尚忝外属,宥之有典,至于下吏,宜正刑辟。
”尚,皇太后舅,故寝其奏。
时江夏公卫崇并为庶母制服三年,和乃奏曰:“礼所以轨物成教,故有国家者莫不崇正明本、江夏公卫崇本由疏属,复行重制,违冒礼度,肆其私情。
若弗纠正,无以齐物。
皆可下太常夺服。
”诏从之。
永和七年,以疾笃辞位,其年卒,年六十四。
(节选自《晋书·顾和传》,有删改)[注]①小极:困倦、小病。
②叶:同“协”。
③练:是练祭的简称,为古代亲丧一周年的祭礼。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由是遂知名B. 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由/是遂知名C. 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由是遂知名D. 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由/是遂知名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顾和深受王导欣赏,所以在王导打瞌睡时故意惊醒王导,不仅没有受到指责,反而获得了好评。
B. 顾和尊章重典,以礼规范事物。
小到皇冠上装饰品的使用,大到皇亲国戚犯罪后是否应该得到宽恕,他都上疏进言。
C. 顾和持守情理,尽孝不惜抗命。
他知道自己的能力确实与古人无法相提并论,坚决不同意在守孝期内应荐复职;即便皇帝下诏书,他仍连续上表坚辞。
D. 顾和多次进谏,不愿迎合权贵。
皇太后舅谢尚犯罪杀人以及江夏公守丧的时间过长,不合礼法的规制,他毅然上奏,皇帝也听从了他的建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
②尚忝外属,宥之有典,至于下吏,宜正刑辟。
1, 【答案】(5)C (6)B7①(顾和)以母亲年老为由坚决推辞,皇帝下诏书告知他,特别允许他晚上出宫早上回来,他受到优厚的待遇(他被优厚地对待)达到这样的程度。
②谢尚身为外戚,按规定可以宽恕,至于手下的官员,应当依法治罪。
【解析】(5)本句,根据名词代词“卿”“珪璋(指高尚的人品资质)”“东南之美”“海内之俊”“名”,虚词“之”“遂”,“珪璋”作“特达”的主语,意思是“资质优异”,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
“不徒”意思是“不仅是”,“不徒东南之美”意思是“不仅是东南之美”,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再结合本句意思:“你资质优异出众,不仅是东南之美,实在是海内俊杰。
”于是顾和就出名了。
句子可以断开为: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由是遂知名。
故选C。
(6)题中A项,“顾和深受王导欣赏,所以在王导打瞌睡时故意惊醒王导”错误,强加因果;C项,“他知道自己的能力确实与古人无法相提并论”是自谦之词,原文中顾和的话,只是托词,他的真实意图是想要服丧满期;D项,“他毅然上奏”错误,谢尚杀人的事没有搭理。
故选B。
(7)重点注意,“以”,因为,以……为理由;“固”,坚决;“特听”,特别允许;“见”,被,受;“见优遇”受到优厚的待遇(或:被优厚地对待);“宥”,宽恕;“典”,规定;“下吏”,指手下的官员;“正刑辟”,指依法治罪。
参考译文:顾和,字君孝,是侍中顾众的同族兄弟之子。
顾和两岁时父亲去世,童年就很有德操,同族之叔顾荣很器重他。
王导主政扬州时,征用顾和为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