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送别课件

合集下载

歌曲《送别》课件

歌曲《送别》课件

《送别》
一起在来听听这首歌曲, 这首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忧伤、惆怅、深情。
特点: 歌曲旋律平缓悠长,
凄美柔婉,节奏比较简单,表达 李叔同对“金兰之”交友人分别 时的离愁别绪,对友人依依不舍 的思想情感。
hu
hu
hu
下课小结 byeby
• 1、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演唱了这首e清新、
淡雅、优美的《送别》。在这里老师真诚 地希望同学们珍惜我们现在的师生情、同 学情,在学习和生活中少一点冲动与矛盾, 多一点宽容和帮助,为我们的和谐班级、 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 也让我们将来的离别不留遗憾。
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等。
歌曲介绍
194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人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 著名的《送别》。它属于李叔同早年的创作的“学堂 乐歌”,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 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积极 倡导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同时,一些在日本留学的 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 编成新的歌曲。此外,“学堂乐歌”还常常采用中国 国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李叔同的《送别》,就具 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的特点,一是,古典诗词 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不了解 这些背景,难免会对《送别》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 特点感到困惑和不解。
一.组织教学 4/4 5 3 5 ⅰ. 7 |6 ⅰ 5 -|
同学 们
你 们好
5 2 3 4. 7 |1 - - 0‖
李 老 师你 好
今 宵 别 梦 寒
一 壶 浊 酒 尽 余

知天 夕 晚 芳 长
交之 阳 风 草 亭
半涯 山 扶 碧 外
零地 外 柳 连 古

小学音乐送别 课件 (6)ppt

小学音乐送别 课件 (6)ppt

这首歌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有广泛影响的学堂乐 歌,被誉为中国人都会唱的歌曲之一。
“学堂乐歌”:清朝末年,民国初年那个年 代,把学校称做“学堂”,把学校开设的 音乐课叫做“乐歌”科。这些歌曲多以简 谱记谱,曲调来自于日本以及欧洲、美国。 由中国人重新填词。歌曲《送别》就是创 作于那个年代的学堂乐歌,也就是类似当 今的校园歌曲。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请同学们随老师琴声轻声跟唱第一部分,注意用 声音表现出歌曲表达的情感。
请同学们随老师琴声完整演唱歌曲,歌曲中出现 的D.C.和FINE,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请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注意看老师的指挥,按 照老师的指挥完成歌曲的演唱。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欣赏更多的学堂乐歌,深入 了解20世纪初这种具有特色的音乐形式。下课!
请同学们用“ ”音跟琴轻唱下面的乐句,注意 声音位置和气息要保持稳定。
请同学们跟着琴学唱旋律,用lu演唱。
请同学们分两组,视唱下面的乐谱。
请同学们填词演唱,注意演唱时力度的处理,高 音不要喊唱,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仔细倾听另一 个声部。
请同学们再次完整欣赏这首歌曲,观察歌谱,有感 情的朗读歌词。
送别
导入
同学们是你印象深刻并且喜欢 的呢?
请听一首歌曲,这首歌曲是电影《城南旧事》的 主题音乐,贯穿全片。
通过听赏这首歌曲,你能分析出《城南旧事》表 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么?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 的代表作。在1982年被拍成电影, 并获得了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 事片金鹰奖。它以一个6岁小女 孩——小英子为主人公,记录了她 的所见、所闻、所感。小英子天真 纯朴,世界对于她而已本像海跟天 那般美好单纯,然而,在当时的社 会环境中,她的身边发生着很多惨 烈的现实,但这些并不妨碍她交朋 友,只是在他们相识成为朋友之后, 又因为种种原因,避免不了一个个 离别、分手。歌曲《送别》就是在 这样一幕幕场景中响起。

《送别》音乐课件分析PPT共24页

《送别》音乐课件分析PPT共24页
《送别》音乐课件分析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பைடு நூலகம்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送别》音乐课件

《送别》音乐课件

请同学们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 一下歌词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 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 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聆听音乐歌曲《送别》
问题:1.歌曲的速度怎样? 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速度:中速(舒缓从容地) 情感:表达了依依不舍的
诚挚情感
请同学们随老师轻声跟唱第一部分,注意用 声音表现出歌曲表达的情感。
今 宵 别 梦 寒
一 斛 浊 酒 尽 余
知 交 半 零 落
天 之 涯 地 之 角
夕 阳 山 外 山
晚 风 扶 柳 笛 声
长 芳亭 草外 碧古 连道 天边


Hale Waihona Puke 小学音乐五年级送别
授课教师: 学校:
(音乐导入)
1. 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是?
《童年》
2.这是一首什么歌曲?
校园歌曲
3.什么是校园歌曲?
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 心境或感受的音乐作品。
请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并分组进行演 唱。
请大家勇敢积极发言哟
课堂小结

本堂课学习了学堂乐歌这一特殊的音
乐历史产物,认识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奠基
者—李叔同,并且欣赏、学唱了他的代表
作品《送别》。我希望同学们在学完这首
歌曲以后更加珍惜待在父母身边的时光,
孝敬父母。
李叔同自幼博学多才,擅文学、长戏剧、精绘画、工书 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集大成者,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 音乐的先驱者。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之先河。在音 乐方面,他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 创作了我过第一首三部合唱歌曲《春游》,他填词的送别是 在我国流传最久的一首学堂乐歌;组织了我国第一个话剧团 体“春柳社”,演出了我国第一部翻译话剧《茶花女》

《送别》课件 音乐课

《送别》课件 音乐课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再次欣赏李叔同18801942又名弘一法师
今 宵 别 梦 寒
一 壶 浊 酒 尽 余 欢
知 交 半 零 落
天 之 涯 地 之 角
夕 阳 山 外 山
晚 风 扶 柳 笛 声 残
芳 草 碧 连 天
长 亭 外 古 道 边
授课教师:何露
1. 我们先听一首歌曲,请同
学们认真听,听完回答三个 问题
1. 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是?
《童年》
2.是一首什么歌曲?
校园歌曲
3.什么是校园歌曲?
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 或感受的创作。如《童年》、《澎湖湾》等。
那么在上世纪 我们的前辈在 学校唱什么呢?
今 宵 别 梦 寒
《送别》
节拍 四四拍子
速度
力度
中速稍慢
中弱
情绪
忧伤 惆怅 深情
5 3 5 ⅰ- ∣6 ⅰ 5- ∣ 5 3 5 ⅰ. 7 ∣ 6 ⅰ 5- ∣
送别
(流行版)
一 壶 浊 酒 尽 余 欢
知 交 半 零 落
天 之 涯 地 之 角
夕 阳 山 外 山
晚 风 扶 柳 笛 声 残
芳 草 碧 连 天
长 亭 外 古 道 边
再次欣赏
李叔同(1880-1942)
又名弘一法师。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 音乐家、戏剧活动家。1880年9月生于天津,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 1942年10月逝 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 1906年李叔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 话剧团体 “春柳社”,同年,又创办了中国最 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并担任了 《太平洋报》的文艺编辑。 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他一生从事 多方面的

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

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
• 古琴: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其音色悠扬宛转, 常用于表达离别之情。在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中,可以展示 古琴的演奏者,以及古琴的特写镜头,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
古筝
• 古筝:古筝是中国传统的弦乐器,其音色清脆悠扬,能够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在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中,可以展示古筝的 演奏者,以及古筝的特写镜头,展现其优雅的艺术风格。
详细描述
《阳关三叠》是一首古琴曲,源于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 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情感深沉。后经改编,成为了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送别 音乐,广为流传。
《长亭外》
总结词
具有浓厚离别氛围的音乐作品,歌词情感真挚,旋律悠扬,是送别音乐的经典之 作。
详细描述
《长亭外》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歌曲,歌词表达了对离别之痛的感慨,旋律悠 扬动听,深受人们喜爱。这首歌曲常常被用于送别场合,传递着离别的哀思和祝 福。
二胡
• 二胡:二胡是中国传统的拉弦乐器,其音色凄美婉转,常用 于表达离别和思念之情。在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中,可以 展示二胡的演奏者,以及二胡的特写镜头,展现其独特的音 乐魅力。
笛子
• 笛子:笛子是中国传统的吹奏乐器,其音色清脆悠扬,能够 表现出欢快和悲伤的情感。在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中,可 以展示笛子的演奏者,以及笛子的特写镜头,展现其优雅的 艺术风格。
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
目 录
• 送别音乐概述 • 送别音乐的历史发展 • 送别音乐的代表作品 • 送别音乐的演奏乐器 • 送别音乐的文化内涵 • 送别音乐的欣赏与感悟
01
送别音乐概述
送别音乐的起源
古代送别诗
古代的送别诗,如唐诗宋词,为 送别音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 感。
民间习俗影响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课件《送别》课件2 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课件《送别》课件2 人教版
浩然之广陵
唐 代
李 白
唐 代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见长江天际流。
下课小结

老师真诚地希望同学们珍惜我们现在的师生情、同学情,在学习和生活中 少一点冲动与矛盾,多一点宽容和帮助,为我们的和谐班级、和谐校园、 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也让我们将来的离别不留遗憾。
《城南旧事》是1982年女作家林海音改编的同名电 影,《送别》因在影片中作为主题曲而广为人知。我将 播放电影片段,学生会看到在电影那行云流水般的叙述 中,《送别》的旋律随着淡淡哀伤的情节的发展数度响 起,深深地刻印在人们的心上,此时学生会感受到歌曲 在影片中的隐约、哀婉之美。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今 宵 别 梦 寒
一 壶 浊 酒 尽 余 欢
知 交 半 零 落
天 之 涯 地 之 角
夕 阳 山 外 山
晚 风 扶 柳 笛 声 残
芳 草 碧 连 天
长 亭 外 古 道 边
梅 制作人:王生梅
李叔同(1880-1942)
又名弘一法师。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 音乐家、戏剧活动家。1880年9月生于天津,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 1942年10月逝 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
byeby e 1、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演唱了这首清新、淡雅、优美的《送别》。在这里
2、今天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谢谢大家!让我们唱着《送别》所再见吧!

问题
歌曲的节拍、速度 力度、调号
hu
四四拍子
中速稍慢
中弱mp

《送别》音乐课件ppt

《送别》音乐课件ppt
影响
这首歌曲对中国的音乐文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近现 代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02
《送别》歌曲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歌曲的主题与情感主题
歌曲《送别》以离别为主题,描述了人们在不同场景下依依惜别的情感。
情感
歌曲通过抒发对离别的感慨和怀念,表达了对友谊、亲情和爱情的珍视与追求 。
歌曲的曲式与结构
曲式
歌曲采用常见的三段式结构,由引子 、主歌和尾声组成。
情感表达
通过细腻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离别的 痛苦与思念的煎熬,使听众能够深刻感 受到离别的情感冲击。
VS
艺术特色
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将情感融 入自然景色之中,营造出一种感伤的艺术 氛围,使歌词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
04
《送别》歌曲演唱技巧
演唱技巧概述
掌握基础发声技巧是演唱《送别》的 先决条件,要求声音自然、流畅,不 夸张、不做作。
歌曲的欣赏角度与方法
歌词理解
理解歌词中的含义和情感,体会 歌曲所表达的离别之情。
旋律与和声
分析歌曲的旋律和和声,了解歌曲 的音乐结构和韵律。
演奏技巧
观察演奏者的技巧和表现力,感受 他们如何通过音乐表达情感。
演奏技巧的应用与表现力提升
音色控制
通过控制吉他的音色,表现出《 送别》的深沉和柔情。
情感表达
意境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离别的悲伤与思念之情,营造出一种感伤的氛围。
歌词中的意象与象征
意象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等自然景色元素。
象征
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等意象,象征着离别的悲伤与思念之情,表达了人生离别的无奈和无 尽的哀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春景》、 《忆儿时》 、《春游》、《留别》、《早秋》等。
hu
四四拍子 中速稍慢 中弱mp 忧伤、怅惘、深情 D调
下课小结 byeby

e 1、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演唱了这首清新、淡雅、优美
的《送别》。在这里老师真诚地希望同学们珍惜我们现在
的师生情、同学情,在学习和生活中少一点冲动与矛盾,
又名弘一法师。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 音乐家、戏剧活动家。1880年9月生于天律,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 1942年10月逝 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
1906年李叔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 话剧团体 “春柳社”,同年,又创办了中国最 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并担任了 《太平洋报》的文艺编辑。
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他一生从事多 方面的艺术活动,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篆刻、诗词均所 擅长。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
现在我们的 在学校唱的歌曲 叫做“校园歌 曲”,有《澎湖 湾》《童年》等, 那么在上世纪我 们的前辈在学校 唱什么呢?
送别
作曲:奥德维 作词:李叔同
教学目标
1、知识: 分析歌曲的节拍、速度、力度、 情绪、调号。
2、能力:背唱歌曲《送别》。 3、情感:通过学习,理解歌曲所表达的
情感和意境。
李叔同(1880-1942)
多一点宽容和帮助,为我们的和谐班级、和谐校园、和谐
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也让我多优秀的描写送别的
优秀作品,请同学们多了解学习。

3、今天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谢谢大家!让我们唱
着《送别》所再见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