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诗词研究 (1)
纳兰性德诗词(中华传统诗词经典)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书的内容是挺好的,纳兰词我很喜欢,注释也很好很到位,但是纳兰性德诗词的封面写上杜甫是几个意思 →_→。
没看之前不确定是中南大学杨雨老师所作的选注,看完之后百分百确,有几首词的鉴赏和她在中华好诗词里 的分析完全一样,又发现一位低调而博学的老师[呲牙]。
中南大学的杨雨老师写的真的好,在诗词大会上就很喜欢她的点评,直到看到这本书,是真的觉得太棒了。
浣纱溪.山野春色北去长河复向东,何曾记挂水旁松。
至情之深感人至深,钦佩纳兰那种对情感的坚定和对爱人的深情,细腻深厚的词句意境再加上杨雨教授优雅 敏锐的解读,将纳兰的心事表现的淋漓尽致,读了好几遍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纳兰容若,文武兼修,三十而逝,词以真取胜,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风一更, 雪一更。
01
四时无题诗 (十六首其 三)
02
记征人语 (十三首其 五)
03
记征人语 (十三首其 六)
04
咏絮
06
绿阴
05
杏花(五首 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送荪友
扈跸霸州
柳条边
拟古四十首(其十) 桑榆墅同梁汾夜望
送梁汾 唆龙与经岩叔夜话
01
野鹤吟赠友
02
题胡环射雁 图
03
金陵
04
寄梁汾并葺 茅屋以招之
06
咏笼莺
05
雄县观鱼
于中好 于中好
1
南乡子
2
南乡子
3
鹊桥仙
4
望江南
5
沁园春
01
忆秦娥
02
减字木兰花
04
青玉案
06
浪淘沙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诗词创作及其文学价值探析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诗词创作及其文学价值探析1. 引言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字杏花,号稼轩,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也是晚明、清初文坛上短篇小令和长篇曲子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词以豪放洒脱、无拘无束为特点,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被誉为“北宋以来第一才子”。
本文将从纳兰性德的生平背景入手,探究他的诗词创作风格与主题,并分析其在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
2. 纳兰性德的生平背景纳兰性德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家庭环境对他形成了深远影响。
自幼饱览诗书,受到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
此外,在历经宦海沉浮后,性德锐意进取,追求自由自在的艺术创作。
3. 纳兰性德诗歌风格与主题3.1 豪放洒脱与无拘无束纳兰性德的诗歌写作风格始终温婉豪放,他常以豪放自由的笔触唤起人们对繁琐生活的抱怨和对宁静自在的向往。
同时,他倾向于以个人感受切入到当下情感之中,从而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
3.2 情感真挚与意境深远纳兰性德善于通过精巧的语言营造紧张、变化多端的氛围。
他有时将自身情感投射到自然景物之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内心世界的复杂和纷繁。
这种巧妙地结合了主观情感与客观事物的手法,使其诗歌既富有真挚性又具有深远意境。
4. 纳兰性德诗词创作及其文学价值纳兰性德所创作出来的大量诗词被广泛传播并深受读者喜爱。
他不仅在抒发个人情感上与众不同,在文学形式上也展现出创新。
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纳兰性德的诗词作品逐渐被视为文化瑰宝。
他的作品能够触动读者内心,引发共鸣,并通过其独特风格和主题的表达塑造了他在文坛上不可磨灭的地位。
5. 结论纳兰性德以其独特的诗词创作风格和主题内容,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他通过豪放洒脱、无拘无束的方式表达个人情感,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感受相结合,创造出深具意境和真挚情感的作品。
纳兰性德对于后世文学创作者具有重要影响,并为中国文学贡献了不可磨灭的艺术价值。
以上就是对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诗词创作及其文学价值进行探析的相关内容。
纳兰性德诗词赏析 纳兰性德古诗鉴赏

纳兰性德诗词赏析纳兰性德古诗鉴赏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纳兰性德诗词赏析,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
至今还流传了很多纳兰性德的古诗词,以下是纳兰性德诗词赏析我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纳兰容若经典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纳兰容若经典诗词1、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筏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纳兰容若《虞美人秋夕信步》2、读《离骚》。
洗尽秋江日夜潮。
——纳兰容若《忆王孙》3、 "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纳兰性德《浣溪沙》"4、然诺重,君须记。
——纳兰容若5、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纳兰容若《木兰辞》6、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
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
留君不住我心苦,横门骊歌泪如雨。
君行四月草萋萋,柳花桃花半委泥。
江流浩淼江月堕,此时君亦应思我。
我今落拓何所止,一事无成已如此。
平生纵有英雄血,无由一溅荆江水。
荆江日落阵云低,横戈跃马今何时。
忽忆去年风月夜,与君展卷论王霸。
君今偃仰九龙间,吾欲从兹事耕稼。
芙蓉湖上芙蓉花,秋风未落如朝霞。
君如载酒须尽醉,醉来不复思天涯。
——纳兰容若《送荪友》7、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
——纳兰容若《纳兰词》8、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
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萧。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
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
——纳兰容若《采桑子》9、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
标格早梅知。
——纳兰性德10、绿阔千红无处觅,缘何只遇凋残。
一声诗韵锁窗寒。
由来舟不系,因果总相关。
本是云台清净客,相逢怎在秋山。
来时容易去时难。
任凭风做主,长伴月儿弯。
——纳兰容若《临江仙?寒柳》11、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纳兰容若《如梦令》12、西风乍起,?励志,人间天上!除却我心而外,芸芸谁会秋凉。
不忍见萧萧黄叶,匆忙忙闭锁疏窗。
闭锁疏窗,几多旧事,几度思量。
清代名家纳兰性德古诗词赏析

清代名家纳兰性德古诗词赏析清代名家纳兰性德古诗词赏析清代名家纳兰性德古诗词赏析,以下是聘才网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清代名家纳兰性德古诗词赏析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1685年7月1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祖籍开原威远堡镇东北的叶赫河岸,满洲正黄旗人,清朝词人、学者。
纳喇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室名通志堂、渌水亭、珊瑚阁、鸳鸯馆、绣佛斋。
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
一年后,太子易人,为胤礽,于是改回成德。
顺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仅三十一岁。
他是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萦云、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
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纳兰性德,母爱新觉罗氏,为阿济格之女,父亲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纳兰性德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因患寒疾,没有参加殿试。
二十二岁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3],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康熙爱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与皇室沾亲,与康熙长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亲戚关系,所以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并奉旨出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边情况。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一),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
《清史稿》有传。
有词集《侧帽集》《饮水词》刊行于世,后人合称为《纳兰词》。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 年7月1日)纳兰性德病故,享年31岁。
纳兰性德20岁时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两人情感甚笃,浮生萦云,婚后三年卢氏难产不幸亡故。
纳兰性德又续娶图赖之孙女官氏。
《百家讲坛》讲师曾言,纳兰性德在与卢氏结发之前,曾与表妹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曲。
在卢氏死后,纳兰性德曾作过多首缅怀诗,之后,又与一女子有情,有诗句为证,但史实有待考证。
纳兰性德《记征人语(其一)》和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古诗词比较赏析

纳兰性德《记征人语(其一)》和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古诗词比较赏析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记征人语(其一)纳兰性德列幕平沙夜寂寥,楚云燕月①两迢迢。
征人自是无归梦,却枕兜鍪②卧听潮。
【注】①楚云燕月:楚天的云和燕山的月。
①兜鍪(móu):古代战士的头盔。
1.两首诗的前两句都借助_____、_____等意象来写出了环境的_____。
2.这两首诗共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与《夜上受降城闻笛》相比,《记征人语》寄寓的情感更加丰富,请你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1.沙月冷清(寂静)2.都抒发了征人的思乡之情。
《记征人语》中“枕兜鍪”表达了他们时刻待命报效祖国的决心或“自是无归梦”表现出他们戍守边疆的无怨无悔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意象。
阅读诗歌,《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前两句“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中出现了“沙”和“月”,诗人用这两个意象写出了边疆环境的冷清、寒冷;《记征人语》中前两句“列幕平沙夜寂寥,楚云燕月两迢迢”也用“沙”“月”来烘托边疆环境的孤寂,由此可知,两首诗的前两句都借助“沙”“月”等意象来写出了环境的冷清和寂静。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分析。
《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从正面写情。
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
“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
“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记征人语》中“征人自是无归梦,却枕兜蜜卧听潮”承接上句,正是因为离家遥远,才使南征的清兵有家不能归。
他们在这样一个寂静的夜晚,多么希望做一个归乡的美梦,在温馨的梦境中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在梦中与父母妻儿相聚;但思念之情又使他们夜不能寐,只能枕着头盔,听潮起潮落。
【推荐】纳兰性德的经典诗词及其赏析-推荐word版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纳兰性德的经典诗词及其赏析导语:纳兰性德是清朝最负盛名的词人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纳兰性德的诗词,欢迎阅读。
1、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纳兰容若《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短短一句胜过千言万语,刹那之间,人生中那些不可言说的复杂滋味都涌上心头,让人感慨万千。
开篇一句起到统领全词的作用,其余七句都是为了迎合这一句而存在,同时这一句也代表了容若的梦想:人生如果总像刚刚相识时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快乐,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梦想终归是梦想,如果真能实现,又怎会“何事秋风悲画扇”无论是汉成帝与班婕妤,还是明皇与杨妃,再凄美的爱情都抵不过爱情的魔咒——当日的爱情誓言情深意重,却也免不了最终的背情弃义。
纳兰伤的,是爱情的美好又转短暂;纳兰悲的,是情爱的璀璨又转凄凉!人生如果只有初见一场,那该是多美好,还是多遗憾?2、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容若《长相思》说起来,这首诗并不凄美,却字字含情。
提及长相思,自李太白一曲绝唱之后,再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只是,我更爱纳兰这首。
说是对纳兰的偏爱也好,真正喜欢这首词也罢。
最初打动我的,便是《长相思》。
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
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
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对北京什刹海后海家的思念,这首词即在这个背景下写成。
风雪交加夜,最幸福的莫过于一家人的团聚。
可此时的纳兰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
[纳兰容若经典诗词]纳兰容若诗词
![[纳兰容若经典诗词]纳兰容若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76eeb60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25.png)
[纳兰容假设(jiǎshè)经典(jīngdiǎn)诗词]纳兰容假设(jiǎshè)诗词(shī cí)第一篇纳兰容假设(jiǎshè)诗词:纳兰容假设经典诗词大全:人生假设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单独闲行单独吟。
--纳兰容假设《采桑子》: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单独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浣溪沙》: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
辜负春心,单独闲行单独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
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纳兰性德《采桑子》: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纳兰性德《鬓云松令》:人生恰如三月花,倾我一生一世念。
来如飞花散似烟,醉里不知年华限。
--纳兰性德《纳兰词》:人生假设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容假设《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纳兰性德《画堂春》:人生假设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纳兰容假设《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纳兰容假设《虞美人》: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容假设《长相思》: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纳兰容假设《临江仙·寒柳》: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
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
纳兰性德的著名诗词及其解析

纳兰性德的著名诗词及其解析“纳兰性德”是中国古典文学家、文豪、诗人。
他的诗篇多达一百余篇,堪称中国古代文学瑰宝,其中有几首被公认为世界古典文学经典。
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纳兰性德的诗词,感受他的情感,以及思想智慧和艺术技巧。
纳兰性德的诗歌融合了古典诗歌的传统特色与个人性格,诗歌的语言优美,表达深刻,富有抒情性。
他的风格多变,能以少而有力的文字表达自己的心境,能用意境描述历史和社会风貌,成为以慨叹形式反映社会风气的代表作家。
他常常以古典人物为主角或叙事对象,且以家庭爱情为诗歌主题,把婉约、离别、伤情等主题凝结于歌词中,可谓别具一格。
纳兰性德的诗词也有其特定的文学艺术手法,比如平仄异,即“平仄排律”,又称为“押韵”,即在整首诗中,一句句排列采用平仄押韵,以增加诗歌美感。
还有以象征意象为主,用比喻、拟人等技法,借助以象形词来提炼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要深入其中。
纳兰性德的著名诗词中,最有名的有“渔歌子春晓”、“蝶恋花春晓”、“定风波过零丁洋”、“忆秦娥归国”。
这几首诗词表达的都是人性的情感,言简意赅,深沉振聋发聩。
《渔歌子春晓》,春晓为伊及时,天放色灿原野,对此风光,诗人表现出对自然美景和大自然不断变化的陶醉感。
诗中的渔夫醒来,一切宁静,只有波浪涌动,鸟语,诗人给人以静谧的感受。
《蝶恋花春晓》,春晓时分,蝴蝶自由地在各色花丛中飞舞,令人神往。
诗中蝴蝶把自己融入花丛之中,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抒发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定风波过零丁洋》,零丁洋处处有风景,诗人以故乡景物为主题,他用细腻的措辞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繁复的景象,令人伤感,使人思古之感油然而生。
《忆秦娥归国》,诗中描写看到熟悉的故乡,满怀复归之喜和思乡之情的心境,诗人用高尚的情感抒发对家乡的牵挂与热爱。
纳兰性德的诗词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温馨与牵挂,深深感动着无数读者,充分展现出他的非凡文学才华。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纳兰性德的诗歌,全面把握他的诗歌精神,深刻理解他的文学世界,不断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检索论文人间惆怅客心事泪纵横——纳兰性德诗词研究院(系)名称:文学院专业名称:新闻学学生年级:1 0学生姓名:蔡秋茗陈绮婷刘颖莹钟颖婷学生学号:10105031002 1010503100610105031030 10105031067 授课教师:闻祥花二○一一年十二月人间惆怅客心事泪纵横——纳兰性德诗词研究摘要纳兰性德,一个迷一般的男子,他虽然只活了短短的31年,但却留下了大量的诗、文、赋、词、杂识等作品,表现出多方面的文学才能。
其中,词作尤为出色。
其《纳兰词》共收词作342首。
梁启超谓“容若小词,直追李主”。
本文从生平经历、爱情史、词作艺术风格和与李煜词的对比来一一解读纳兰性德的诗词。
关键词:纳兰性德,历史背景,爱情,艺术风格,李煜词前言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即公元1655年1月19日),在北京诞生了一位词坛巨擘,这位才华横逸的大词人就是可与陈维崧、朱彝尊等辈颉颃的清代初期的满族词人纳兰性德。
性德原名成德,后避东宫允礽讳遂改性德。
字容若,小字成哥,号楞伽山人。
性德的先祖原是蒙古人,姓上默特,后灭纳兰部,占其领地遂改姓纳兰,居叶赫之地,自明初内附后金,随清入关,为满洲正黄旗。
其父为纳兰明珠,武英殿大学士,累加太子太师,为康熙朝权重一时的宰相。
其母为觉罗氏,一品夫人。
娶妻卢氏,赠淑人,为两广总督尚书卢兴祖之女,先卒。
继室官氏,赠淑人。
后娶妾沈宛。
有二子一女。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他一袭白色缎子丝袍,内衫绣着贵气淡色的月季纹饰花边,墨黑的头发被羊脂玉发簪挽起,腰系玄纹白玉腰带,脚踏白鹿雍皮靴,浑身散发着一股异于兰麝木香的檀香味。
他手执一卷书,漠漠地在庭院踯躅徘徊。
他不食人间烟火,似九天垂云而下的仙者,以高贵清逸,非凡脱俗,名垂人间。
纳兰才华横溢,多愁善感,心思细腻,能诗擅词,尤工小令。
出身显贵,仕途昌盛,“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一生留下三百多首词,在繁花似锦的词坛里却瞩目璀璨。
与陈维松、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
但他却以孤独惆怅的身影悄然离世,徒留一抹淡淡哀伤缱绻人间。
一、断肠声里忆平生——激流暗涌的大清王朝“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1]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女真族(满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
清朝完成了国家统一,奠定了领土疆域的基础,但随着封建制度日益衰落腐败,各种社会矛盾充分暴露。
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激起了广大人民民族的思想和民主思想的高潮。
阶级关系复杂民族矛盾尖锐。
清朝重农轻商,但随着农业经济的恢复和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原有的单一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
几千年来稳定发展的自然经济亦逐步在国外资本主义的影响下向商品经济与工业化转化。
文史哲不分家。
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性亦是清代文学在中国文学的特殊性。
“一词之不慎就酿成大狱”文字狱使得清朝大批文人谨小慎微,造成清初一段时期文学上形式主义的泛滥。
文字狱成为清政府进行专制统治的手段之一。
在思想上提倡程朱理学,大帝与大臣商讨《四书》,科举根据朱注四书,是程朱理学在文化思想中占有绝对统治地位。
清初无论诗词散文,或是小说戏曲和民间讲唱文学,都呈现出全面繁荣局面。
文学以小说成就最高,无论长篇短篇还是文言白话,都取得巨大成就。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小说的高峰,《儒林外史》是我国最成熟的古典讽刺小说。
曹雪芹的《红楼梦》则是章回小说的最高峰和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
戏剧里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殿》继承和发展了明代传奇的传统,在民间悄然蓬勃发展的地方戏用自身粗犷的形式和生动的语言博得群众的喜爱。
清诗词虽上不及唐诗,但亦被称为词的中兴时期,诗艺高超,才华富丽,风格不拘一格,各有千秋。
清初有三大家,陈维崧学苏辛、朱彝尊学姜张、纳兰性德学南唐二主。
清朝是由满族统治,与一直待在中原的汉族,文字不一致,生活习惯大不相同,信仰亦相违,官僚制度不一样,两者间必然存在尖锐的民族矛盾。
满族若要真正统治好人数为多数的汉族,需要思想文字政治各方面向汉族融合,在融合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影响,其中包括文学创作和思想。
纳兰性德尝试汉文创作的时候,擅长描写北方民族的精神形态。
[2]“漂泊天涯,寒月悲加,万里西风瀚沙。
”落笔把长久生活在北方寒冷之地的民族的刚毅坚忍的精神气质拖物,展现出渔猎骑射民族的野性。
纳兰性德的文学艺术有双重民族性。
在世的时候,满汉两族的文化矛盾尚未完全化解,他不会向清初统治者一样为了政治目的不顾一切去向汉族文化奋进,他不甘放弃本民族赖以生存的文化传统,在其他人大幅度学用汉族文化的时候总是满怀忧思地惦记本民族文化的存在。
二、偏到鸳鸯两字冰——缠绵悱恻的爱情曲路人生一世,“情”之一字。
纳兰性德一生至情至性,然而,他的爱情经历却是坎坷的,先与表妹未能厮守,后深爱的妻子卢氏因难产早逝以及人生暮年与江南才女沈宛的恋情受“满汉禁婚”而夭折。
在那个时代,以他的身份地位,有几段爱情很正常,何况纳兰性德这个生活在繁花著锦衣食无忧之中的贵族,但他多情但却不滥情。
对于初恋表妹、正室卢氏和侧室沈宛,他都是给与深情的。
纳兰性德的初恋--表妹:据民间传说,纳兰性德和表妹曾有婚约,不过这无法考究。
那时性德才十几岁,还是一个年少轻狂的风流少年,邂逅了温婉美丽的表妹。
只可惜没多久表妹就被选入宫,成为皇帝的女人,这就开始了性德爱情悲剧的开始。
纳兰性德与正室卢氏性德在表妹入宫后,在父母的催促下与卢氏结婚,当时他20岁。
一开始性德并不想娶她,因为他觉得表妹才是她所爱的,卢氏是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结婚时年方十八,她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性德的父母认为她适合自己的儿子。
果然结婚之后性德对卢氏异常钟情。
婚后两人非常幸福、恩爱。
然而这段爱情并没有持久,卢氏红颜薄命,婚后四年便因为难产离开了他。
卢氏之死,给他造成了极大的痛苦,这从他的词中可以体现。
纳兰性德与侧室沈宛沈宛为江南才女,才华横溢,她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但问题是她是汉族人。
性德在30岁那年纳她为侍妾,后因父母反对满汉通婚被迫分离。
可惜她在与纳兰性德相处一年之后,纳兰性德就去世了,这段短暂的爱情又以悲剧告终。
也有版本说她因为承受不住因为性德的父母反对自己和性德的结合而离开他,后在性德死后还生下了他的遗腹子。
不过,这也只是野史记载,真相如何,我们也不知道。
像纳兰性德这种多情而用情的男子,在当时来说真的很罕有,在他短暂的31年人生中,一半时间是用在爱情上。
他有着温婉美丽的表妹,但他们却无法结成连理;好不容易遇到心爱的妻子卢氏,但只一起生活四年她就因难产早逝;好不容易遇到知音沈宛,一个汉族女子,众再有才,也难被主流接受。
三、人间空唱雨霖铃——怅绪无端的纳兰词风纳兰人生的哀婉离殇曲在31岁那年就终止了。
但是,他在王朝鼎盛的康乾王朝,如此繁华富裕的时代,却唱出了落寞忧伤的颤音。
但他的哀愁词,却使黯然消沉的词坛再一次璀璨亮丽起来了。
他被谢无量盛誉为“纳兰词于清初词坛‘独为一时之冠’”[3],他的词既承袭了前人的精髓,又开创了自己的词风,这里主要探讨他的3种艺术风格。
1.真挚深切的情感。
近代词人况周颐论词曾主张“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
”而他在他所著的《蕙风词话》高度评价纳兰“所为纯任性灵,纤尘不染,甘受和,自受采,进于沉着浑至何难矣。
“[4]纳兰的词,字里行间都充溢着一种真挚深切的情感。
如他的爱情词,表达的是对妻子卢氏的炽热真挚的情爱,是至死不渝的爱,是琴瑟和鸣的爱,是天荒地老的爱。
不是古代丈夫对妻子那种相敬如宾的冰冷亲情,是真正的男女之爱的浓烈情丝。
如《相见欢》:“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红烛泪,青绫被,水沉沉,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词的上阕写的是丈夫对妻子的眷恋,当他呆滞凝望着被薄云湮没的一顶山峰时,不禁想起了远在家里的妻子的秀脸。
下阕写的是妻子对丈夫的依恋。
妻子的灵魂似乎飞离她的身躯,来到了戍边的丈夫旁,一同聆听西风的足音。
他的这种想象的手法,体现了纳兰夫妇的真爱,他们之间的浓烈情爱。
2.自然清新的调子王国维曾赞誉道:“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5]。
纳兰词呈现出脱俗自然的清澈意蕴。
没有华言丽语的堆砌,没有高超技术的手法,是完完全全的肺腑之语,是真心实话,他的词呈现最真实的一面,因而有着自然清新的感觉。
如《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谁定。
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这里写的是暮春的季节,在遍地落花,冷寂的枯景里,这对青年男女相遇了。
他们一见钟情,一见倾心。
他以清新的笔触勾勒了这对青年钟情对方的时间,地点,以及后续,表达了男青年的单相思的苦恼以及对自由恋爱的渴望。
没有过于粉饰的辞藻,自然流畅地表达出内心的衷情。
3.哀婉苍凉的风格顾梁汾日:“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
”陈其年评其《饮水词》“哀感顽艳”。
[6]纳兰的词总带有一抹幽艳哀伤、催人泪下的凄美,这种悲恸忧伤与他的情路有关。
他与他的妻子,伉俪情深,鸾凤和鸣,可惜他是宫廷的侍卫,需要终日护驾帝王旁。
这使得纳兰总是承受着与妻子相思之痛。
最令人悲痛的是,他的妻子在婚后三年间溘然离世,这使得他的词总有一抹淡淡的哀愁。
如《沁园春》:“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依斜阳。
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
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
料短发、朝来定有霜。
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
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
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这首词,被赞叹道“他以满腔的清泪、刻骨的疚心、永久的悲哀、无尽的思念来遣句填词,以痴极恸极的至情致语来倾诉生死之恋,表达纳兰对亡妻一忘情深。
”[7]纳兰词哀婉凄厉的愁绪,悲痛欲绝的刺痛,在这首悼亡词里一丝丝渗透出来,满溢出来了。
后人读之,无不为之悲痛,甚至泪下。
四、谁翻乐府凄凉曲——与李后主的哀婉对比南唐后主李煜和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是中国词史上两位才华杰出的人物。
两个人的词作都充满了真挚沉郁的感情,凄清委婉的风格,具有相似的意象,并且语言散发淡雅自然的魅力。
两人的词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都有着相似之处,但又因身世经历不同,各自有着特别之处。
品读两人的词作,在思想内容上,可以看到他们都写有关于爱情的词,大多为描写男女之间的缠绵缱绻。
如李煜的一首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反映的是两情相悦的感情,有着轻快地调子。
李煜在降宋以前过的是酒酣歌舞、靡丽奢侈的宫廷生活,因此他写的词着重表现欢乐和喜悦。
而纳兰性德的爱情词主要表现爱情的悲哀与苦闷,多描写与妻子卢氏的感情生活,在妻子死后,他为其写的悼亡词更显哀痛,并未后人称道。
两人的词作在其他的内容上有大不相同,李煜的词前期题材较窄,多为描写宫廷奢靡的生活,表现他空虚无奈;南唐灭亡后,李煜尝尽亡国苦楚,其词也洗尽铅华,多为反映亡国之痛,意境深远,凄凉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