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动力性设计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汽车加速性能的计算方法

汽车加速性能的计算方法

车速
挡 的换挡车速
挡的换挡车速 u
图1 汽车行驶的加速度倒数曲线图
3. 换挡加速时间
N Y
换挡 加速 时间分 为换 挡加速 到预 定车速 的时 间
计算结束
和换挡加速到预定距离的时间。由(2)式可得汽车 ua (km / h)
的换挡加速时间:
图 2 最佳动力性换挡点的计算流程图

j 挡的最高车速 ujmax
ig1 = 5.264 、 ig 2 = 2.942 、 ig 3 =1.688 、 ig 4 = 1.0 、 ig 5 = 0.694 ;主减速器传动比 i0 = 4.556 ;传动系 机械效率ηt = 89.38% ;车轮半径 r = 0.32 m ;迎风 面积 A = 3.8364m 2 ;空气阻力系数 CD = 0.8 ;滚 动 阻 力 系 数 经 验 公 式 系 数 为 f 0 = 0.0041 、 f1 = 0.0000256 ; 车 轮 转 动 惯 量 I w = 29.0226kg ⋅ m 2 ; 飞 轮 转 动 惯 量 I f = 0.2147kg ⋅ m 2 。 计 算 汽 车 IV 挡 行 驶 从 20 km / h 加速到 100 km / h 的时间、从 20 km / h 加速
汽车行驶的距离 为速度对时间的积分即图中面积
A1 ,因此汽车在第 j 挡加速的距离为:
∫ A1
= u2
⋅ t − A2
=u⋅t

u2 t (u)du
u1
(6)
式中, u1 、 u2 分别是第 ( j −1) 挡和第 j 挡的最佳动
力性换挡点。
A2
时间 t(s)
限。因为高i =斯i积+1分法只需要六个积分点,就可以得到 ui > us

专用汽车设计常用计算公式汇集

专用汽车设计常用计算公式汇集

第一章专用汽车的总体设计1 总布置参数的确定1.1 专用汽车的外廓尺寸(总长、总宽和总高)1.1.1 长①载货汽车≤12m②半挂汽车列车≤16.5m1.1.2 宽≤2.5m(不含后视镜、侧位灯、示廓灯、转向指示灯、可折卸装饰线条、挠性挡泥板、折叠式踏板、防滑链以及轮胎与地面接触部分的变形等)1.1.3 高≤4m(汽车处于空载状态,顶窗、换气装置等处于关闭状态)1.1.4 车外后视镜单侧外伸量不得超出汽车或挂车最大宽度处250mm1.1.5 汽车的顶窗、换气装置等处于开启状态时不得超出车高300mm1.2专用汽车的轴距和轮距1.2.1 轴距轴距是影响专用汽车基本性能的主要尺寸参数。

轴距的长短除影响汽车的总长外,还影响汽车的轴荷分配、装载量、装载面积或容积、最小转弯半径、纵向通过半径等,此外,还影响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等。

1.2.2 轮距轮距除影响汽车总宽外,还影响汽车的总重、机动性和横向稳定性。

1.3专用汽车的轴载质量及其分配专用汽车的轴载质量是根据公路运输车辆的法规限值和轮胎负荷能力确定的。

1.3.1 各类专用汽车轴载质量限值(JT701-8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1.3.2 基本计算公式A 已知条件a)底盘整备质量G1b)底盘前轴负荷g1c ) 底盘后轴负荷Z 1d ) 上装部分质心位置L 2e ) 上装部分质量G 2f ) 整车装载质量G 3(含驾驶室乘员)g ) 装载货物质心位置L 3(水平质心位置)h ) 轴距)(21l l l +B 上装部分轴荷分配计算(力矩方程式)g 2(前轴负荷)×(121l l +)(例图1)=G 2(上装部分质量)×L 2(质心位置)g 2(前轴负荷)=12221)()(l l L G +⨯上装部分质心位置上装部分质量则后轴负荷222g G Z -= C 载质量轴荷分配计算g 3(前轴负荷)×)21(1l l +=G 3×L 3(载质量水平质心位置)g 3(载质量前轴负荷)=13321)()(l l L G +⨯装载货物水平质心位置整车装载质量则后轴负333g G Z -= D 空车轴荷分配计算例图1g 空(前轴负荷)=g 1(底盘前轴负荷)+g 2(上装部分前轴轴荷) Z 空(后轴负荷)=Z 1(底盘后轴负荷)+Z 2(上装部分后轴轴荷) G 空(整车整备质量)=空空Z g + E 满车轴荷分配计算 g 满(前轴负荷)=g 空+g 3 Z 满(后轴负荷)=Z 空+Z 3 G 满(满载总质量)=g 满+Z 满 1.4 专用汽车的质心位置计算专用汽车的质心位置影响整车的轴荷分配、行驶稳定性和操纵性等,在总体设计时必须要慎重全面考虑计算或验算,特别是质心高度是愈低愈好。

专用汽车设计常用计算公式汇集

专用汽车设计常用计算公式汇集
页眉内容
用汽车的总体设计
1 总布置参数的确定
1.1 专用汽车的外廓尺寸(总长、总宽和总高)
1.1.1 长
① 载货汽车≤12m
② 半挂汽车列车≤16.5m
1.1.2 宽≤2.5m(不含后视镜、侧位灯、示廓灯、转向指示灯、可折卸装饰线条、挠性挡泥板、折叠
式踏板、防滑链以及轮胎与地面接触部分的变形等)
1.1.3 高≤4m(汽车处于空载状态,顶窗、换气装置等处于关闭状态)
B 空载整车水平质心位置计算(力矩方程式) L 空= g空 l(或l 1/ 2l1)(或l l1) (质心至后桥中心水平距离)
G空 C 满载水平质心位置计算 L 满(至后桥水平距离)= g满 l(或l 1/ 2l1 )(或l l1 )
G满 1.4.2 垂直质心高度位置计算
A 已知条件 a) 整车各总成的质量为 gi
列公式计算(式中取煤的比容 900 千克/立方米)
货厢栏板高度(米)=
最大设计装载质量(含额定乘员质量)(千克) 900 货厢内部长度(米) 货厢内部宽度(米)
0.1
3.3 罐式汽车的总容量限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取汽油的密度为 700 千克/立方米)
总容量(立方米)≤
最大设计装载质量(含额定乘员质量)(千克) 700 (千克/立方米)
c——=
M
l
max
(M l max (nm
M p )nm2 np)2
4.5 专用汽车运动平衡方程式
FHale Waihona Puke =Ff+Fi+Fw+FjN式中:Ft——汽车驱动力(作用在汽车驱动轮上的圆周力)N
Ff——滚动阻力(N)
Fi——坡道阻力(N)
Fw——空气阻力(N)
Fj——加速阻力(N)

汽车理论 第二章汽车动力性(常)

汽车理论 第二章汽车动力性(常)
7
Acceleration time
汽车加速度曲线
GB/T12543—90《汽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 8
9
爬坡能力的评价
▪ 以满载、良好路面上的imax来表示。

--商用车30%或16.5º;

--越野汽车60%或31º;
▪ 轿车最高车速较大, 且通常在良好的市 区道路行驶,一般不强调爬坡度。
▪ 有的国家要求汽车在常遇坡道上汽车必 须保持的速度表明其加速能力。
r
21.15
36
1. 最大速度和部分负荷时的力平衡 以及 uamax 和部分负荷时的等速 2. 加速能力
3. 最大爬坡度
ua uam a,x此时F, i mgsin i tg(sin1 Ft Ff Fw )
mg
37
▪ 2. 加速能力 它用aj,但aj不方便评价。 通常用加速时间或加速距离来评价。
28
▪ δ 主要与发动机飞轮的转动惯量、车轮的 转动惯量以及传动系统的转动比有关,即

▪ 式中:Iw为车轮的转动惯量;If为飞轮的转 动惯量。
29
Ft Ff Fw Fi Fj
Ttqi0 ig T mg f cosCD Aua2
r
21.15
mgsinm du
dt
30
四、汽车行驶条件
▪ 1. 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
温度、转速、油面高度等有关。
16
▪ 汽车传动系总成机械效率
▪ 4~6档变速器ηT =0.96
▪ 6~8档变速器ηT =0.95
▪ 传动轴ηT = 0.98
▪ 主减速器ηT = 0.96 (单级)

ηT = 0.92(双级)
▪ 汽车传动系机械效率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1.汽车动力性指标: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2.加速时间表示加速能力: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3.驱动力:地面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 t=T t/r=T tq i g i oηT/r4.驱动轮的转矩: T t= T tq i g i oηT5.发动机转矩特性:节气门全开,发动机外特性曲线;节气门部分开启,部分负荷特性。

6.功率:Pe=T tq n/95507.使用外特性曲线:带上全部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曲线8.传动系功率损失:机械和液力损失9.自由半径: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10.静力半径Rs:汽车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距离11.滚动半径rr:车轮几何中心到速度瞬心的距离。

12.驱动力图:根据下列两个公式:Ua=0.377nr/i g i o F t=T t/r=T tq i g i oηT/r以及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做出的F t - u a关系图,即驱动力图13.滚动阻力Ff产生的原因:轮胎(主要)、路面变形产生迟滞损失14.轮胎的迟滞损失:轮胎在加载变形时所消耗的能量在卸载恢复时不能完全收回,一部分能量消耗在轮胎内部摩擦损失上,产生热量,这种损失称为轮胎的迟滞损失。

15.滚动阻力系数f: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之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即单位车重所需的推力,Ft=Wf16.影响滚动阻力的因素:车速、轮胎结构、气压、路面条件、驱动力、转向17.地面切向反作用力Fx:是真正作用在驱动轮上的驱动汽车行驶的力,它的数值为驱动力减去驱动轮上的滚动阻力。

18.临界车速:超过后产生驻波现象,轮胎温度快速增加,大量发热导致轮胎破损或爆胎。

19.驻波现象:在高速行驶时,轮胎离开地面后因变形所产生的扭曲并不立即恢复,其残余变形形成了一种波20子午线轮胎比斜交轮胎的滚动阻力小20%~30%;21.气压:越高,轮胎变形及由其产生的迟滞损失就越小,滚动阻力也越小。

22.驱动力:Ft增大,胎面滑移增加,F f增大。

汽车理论

汽车理论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第一节汽车的动力性指标从获得尽可能高的平均行驶速度的观点出发,汽车的动力性主要可由三方面的指标来评定:1)汽车的最高车速uamax2)汽车加速时间t3)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imax最高车速是指在水平良好的路面(混凝土或沥青)上汽车能达到的最高行驶车速。

要进一步说明的是:imax代表了汽车的极限爬坡能力,它应比实际行驶中遇到的道路最大坡度超出很多,这是因为应考虑到在实际坡道行驶时,在坡道上停车后顺利起步加速、克服松软坡道路面的大阻力、克服坡道上崎岖不平路面的局部大阻力等要求的缘故。

越野汽车要在坏路或无路条件下行驶,因而爬坡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它的最大爬坡度可达60%即31‘左右。

应指出,上述三方面指标均应在无风或微风条件下测定。

有时也以汽车在一定坡道上必须达到的车速来表明汽车的爬坡能力。

第二节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确定汽车的动力性,就是确定汽车沿行驶方向的运动状况。

为此,需要掌握沿汽车行驶方向作用于汽车的各种外力,即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根据这些力的平衡关系建立汽车行驶方程式,就可以估算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度和最大爬坡度。

汽车的行驶方程式为Ft=ΣF式中,Ft为驱动力;ΣF为行驶阻力之和。

驱动力是由发动机的转矩经传动系传至驱动轮上得到的。

行驶阻力有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加速阻力和坡度阻力。

现在分别研究驱动力和这些行驶阻力,并最后把Ft=ΣF 这一行驶方程式加以具体化,以便研究汽车的动力性。

一、汽车的驱动力汽车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至驱动轮上。

此时作用于驱动轮上的转矩rt产生一对地面的圆周力Fo,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t(方向与F。

相反)即是驱动汽车的外力(图1—2)(),此外力称为汽车的驱动力。

其数值为Ft=Tt/r式中,rl为作田于驱动轮上的转矩;r为车轮半径。

作用于驱动轮上的转矩TL是由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至车轮上的。

若令Ttq表示发动机转矩,ig表示变速器的传动比,i0表示主减速器的传动比,VT表示传动系的机械效率,则有Tt=Ttqigi0ηt对于装有分动器、轮边减速器、液力传动等装置的汽车,上式应计人相应的传动比和机械效率。

汽车理论驱动扭矩计算公式

汽车理论驱动扭矩计算公式

汽车理论驱动扭矩计算公式在汽车工程领域,驱动扭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性能和动力输出。

驱动扭矩是指发动机输出到车轮上的扭矩,它是汽车加速、爬坡和牵引的关键参数。

因此,准确计算驱动扭矩对于汽车工程师来说至关重要。

驱动扭矩的计算涉及到多个因素,包括发动机输出扭矩、传动系统效率、变速箱齿轮比、差速器齿轮比等。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汽车理论驱动扭矩的计算公式及其相关因素。

1. 发动机输出扭矩。

发动机输出扭矩是指发动机在某一转速下输出的扭矩值,通常以牛顿·米(N·m)或磅·英尺(lb-ft)为单位。

发动机输出扭矩与发动机的排量、缸径、活塞行程、气缸数量、进气系统、点火系统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发动机的输出扭矩曲线会随着转速的变化而变化,通常在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转速点输出最大扭矩。

2. 传动系统效率。

传动系统效率是指发动机输出的扭矩经过传动系统传递到车轮上的扭矩与发动机输出扭矩之比。

传动系统效率通常受到传动链条、齿轮传动、传动轴、差速器等部件的摩擦、磨损和能量损失的影响。

一般来说,传动系统效率在90%左右。

3. 变速箱齿轮比。

变速箱齿轮比是指变速箱输入轴和输出轴齿轮的齿数比值,它决定了发动机输出扭矩经过变速箱后的扭矩大小。

一般来说,变速箱齿轮比越大,输出扭矩越大,车辆加速性能越好。

4. 差速器齿轮比。

差速器齿轮比是指差速器输入轴和输出轴齿轮的齿数比值,它决定了车轮扭矩的大小。

差速器齿轮比的选择会影响车辆的牵引性能和转向稳定性。

根据上述因素,汽车理论驱动扭矩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驱动扭矩 = 发动机输出扭矩传动系统效率变速箱齿轮比差速器齿轮比。

在实际工程中,为了更准确地计算驱动扭矩,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如轮胎直径、滑移比、车辆质量、空气阻力、坡度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驱动扭矩产生影响,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

总的来说,驱动扭矩是汽车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关系到汽车的动力性能和牵引性能。

FSAE赛车计算

FSAE赛车计算

FSAE赛车设计说明书一、整车参数与主要结构i赛车两轴,采用中置后驱式布置,主要尺寸与质量分配如下表所示:2、动力总成设计参数与形式:发动机采用本田摩托车CBR600F4I的电喷发动机,排量599CC,在未限流情况下的最高功率为80KV,最高转速将近13000r/min。

发动机通过链传动将动力传递到驱动桥,其中链条可以采用摩托车上的520H链条,而差速器可采用五菱之光上的426 锥齿差速器(其内部球笼(即三指销等速万向节)是铃木羚羊上的内球笼)或者式差速器,在差速器外壳均需要加装合适的链轮。

最后,半轴根据载荷自行设计。

3、悬架:前后悬架均采用双横臂式独立悬架。

4、制动系统:前后轮均采用钳盘式制动。

二、FSAE赛车动力性1.计算目的通过对发动机的功率、驱动力、行驶加速度、最大车速、0-75m加速时间及加速位移等参数的计算,可以了解FSAE赛车整车的动力性能,为以后的设计改进提供理论基础。

2.计算相关参数2.1发动机参数CBR600F4I以上发动机转速与对应的功率是根据原有外特性曲线,在考虑了比赛要求需要加装20mm的限流阀的情况下估计得到的,与实际可能存在较大的出入,因为计算之时发动机未购得且未进行改装,所以无法得到确切的数据,但该数据仍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传动系统的匹配需要参考该数据。

2.2整车参数3、汽车动力性能计算汽车的动力性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运输效率之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的动力性,所以动力性是汽车各种性能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能。

动力性评价指标主要有三个:a、汽车的最高车速U a max; FSAE赛车通常受到赛道的限制无法达到最高车速b、汽车的加速性能(加速时间t);FSAE赛车比赛中对于加速性能的测试是通过75M直线加速得到的,所以本计算书另外附加计算了75M加速这一项。

c、汽车的爬坡性能(最大爬坡度imax):对于FSAE赛车而言不需要考虑爬坡度这一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汽车动力性设计计算公式3.1动力性计算公式3.1.1变速器各档的速度特性:h 疋n eU a i=O.377 上-I gi ×∣O其中: r k 为车轮滚动半径,m;由经验公式:r k =0.0254 - b(1- ■ )(m)[2d----轮辋直径,in b----轮胎断面宽度,inn e 为发动机转速,r/min ; i °为后桥主减速速比;I gi 为变速箱各档速比,i(i =1,2...p),P 为档位数,(以下同)3.1.2各档牵引力(N ) (2)其中:T tq (U a )为对应不同转速(或车速)下发动机输出使用扭矩,N?m ; t 为传动效率。

汽车的空气阻力:其中:C d 为空气阻力系数,A 为汽车迎风面积,m 2汽车的滚动阻力:F f =G a f其中:G a = mg 为满载或空载汽车总重(N), f 为滚动阻尼系数 汽车的行驶阻力之和F r :F r=F f F W ( N )……⑸注:可画出驱动力与行驶阻尼平衡图(km/h )汽车的牵引力: 错误!未指定书签F ti (U a )=T tq (U a ) i gi ∣OFWC d A U 221.153.1.3 各档功率计算 汽车的发动机功率:T tq (U a M n ePei (Ua"th( kW )......⑹其中:P ei (U a )为第i(i =1,2...p)档对应不同转速(或车速)下发动机的功率 汽车的阻力功率:3.1.4 各档动力因子计算D i (Uar F ti (:)-F W (8)Ga各档额定车速按下式计算r k n ecu ac ∙i =0.377—( km/h ) (9)ig i i其中:n ec 为发动机的最高转速;D i (U a )为第i(i =1,2...p)档对应不同转速(或车速)下的动力因子。

对各档在[0, U acj ]内寻找U a 使得D i (U a )达到最大,即为各档的最大动力因子 Dg x注:可画出各档动力因子随车速变化的曲线3.1.5 最咼车速计算当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时,车速达到最高。

3.1.5.1 根据最高档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方程Ft.highest (U a^- F r (U a),求解U a 。

舍去U a 中的负值或非实数值和超过额定车速的值; 若还有剩余的值,则选择它们中最大的一个为最高车速,否则以最高档额定车速U aC 作为最高车速U a.max 。

额定车速按下式计算r k ∏ecU aC =0.377,(km/h ) (10)ig h i其中:n ec 为发动机的最高转速i g h 为最高档传动比(F f F W )U a3600 t附着条件校验根据驱动形式计算驱动轮的法向反力 F n其中::i 为第i(i =1,2...p)档对应不同转速(或车速)下的爬坡度3.1.6.1 各档爬坡度在[0,山⑴]中对:i (Uai)寻优,找到最大值-i .m13.1.6.2附着条件校验计算道路附着系数提供的极限爬坡能力 W .m2驱动形式 4*4:cfi.m2=arctan ,计算Cfm4*2 前驱:: i.m2 = arct arg),计算〉mL +xp h g a 屮4*2 后驱::i.m^arct an(),计算〉^Ph g其中:b 满载或空载质心到后轴的距离驱动形式 4*4全驱:F n =G a4*2前驱:F n =G a(L -a) L4*2后驱:Gaa其中:L 为轴距,a 为满载或空载质心距前轴的距离 若满足下式F t.h i g h e s t ..F n其中::――道路附着系数则表示“超出路面附着能力,达不到计算得出的最高车速值!”3.1.6 爬坡能力计算:i = arcs inF ti (U a ) -(F fF W )G a(11):――道路附着系数L——轴距取i.m1、:* i.m2之小者作为一档或直接档的最大爬坡度3.1.7 最大起步坡度3.1.7.1 按下式计算最大起步驱动力F t qT eq max X i gq X ∣0Fd q =-q- gq - t ( N) (12)r k其中:T eqmaX为发动机的最大输出扭矩i gq为起步档位的传动比,这里分别取一档传动比和二档传动比i -为主减速器的传动比t为起步档(一档或二档)的传动效率3.1.7.2 按下式计算最大起步坡度'qF tq:q = arcsin( ---------- )「arctan f (rad) .. (13)GaE+ f23.1.7.3 附着条件校验按3.1.6.2 校验附着条件,得到极限爬坡度:m2 ,取:∙q和〉m2之较小者作为最大起步坡度。

3.1.8 加速性能计算3.1.8.1 计算第i(i∕2..P)档的旋转质量换算系数J如果已知经验值「,「• 2 ,则按下式计算(14)其中: 第i档传动比如果已知车轮的转动惯量I W和飞轮的转动惯量I f ,则按下式计算2 2r A 1∕L ∣w If i gi X ^i0 i = 1 (22t)m r k r k其中:m 满载或空载质量3.1.8.2 按下式计算第i(i二1,2…P)档加速度其中:a :为第i(i =1,2...p)档对应不同转速(或车速)下的加速度 注:可画出加速度倒数随车速变化的曲线3.1.8.3 连续起步换档加速时间和加速距离的计算确定最佳换档点:设从第i 档换到i 1档(i =1,2..∙P-1 )的最佳换档点对应的车速为U abi 计算加速时间3.1.8.4 最高档或直接档加速时间和加速距离的计算其中:a p (U a )为最高档(或直接档)加速度U ae ――用户指定的加速终了速度 U aS ――用户指定的加速起始速度3.1.9比功率计算 按下式计算比功率P PP P P( kw/kg ) (20)m其中:P 为发动机的最大功率 m 为汽车满载总质量(15)a i(16)T =[-——1—du a U13.6 a i (U a )(S) 计算加速距离t2 t U a dt (S)ti (17)(18)U ae1 1 UaS36 a p (U a ) Ua(19)F ti (U a )-F r^mf)3.1.10 载质量利用系数计算 按下式计算载质量利用系数m其中:为燃料的重度 注:可画出百公里燃油消耗率随车速或转速的曲线3.2.2 最高档全油门加速500m 的加速油耗(L∕500m )3.2.2.1 取计算的时间步长为氏。

3.2.2.2初速度:V s 1=30 km/h (GB/T12545-1990)m θm o(21)其中:m e 为装载质量m o 为整车整备质量3.2 经济性计算公式3.2.1 直接档(或超速档)等速百公里油耗计算 3.2.1.1计算燃油消耗率ge按下式计算行驶阻尼功率 P r :丄(CD ^ 6U : GfU a )t 76140 106 3600(kw )(22)按下式计算对应的发动机转速n e :n ei g d i 00.377r kU a(r∕min ) (23)其中:i gd ――直接档(或超速档)传动比 根据万有特性,通过插值求出对应于上面计算结果(g/kw ∙ h )3.2.1.2计算直接档等速百公里油耗P r 、n e 的有效燃油消耗率g e100F I g e 1.02U(L∕100km ) (24)在第n 个时间段内yvSn = V e l J( n =2,3...) (25)3.2.2.3 末速度:V e h =V S n 3.6a p (v s n ) t ( n=1,2…) 3.2.2.4累积行驶距离V + VSt n =St n li^36L t( n"2..) (26)St O =03.2.2.5 燃油消耗率:g en 起点燃油消耗率g sn (29)<500 ,则n=n+1再次 计算,否则停止,并以 Q t 作为Q 500 。

3.2.3 循环工况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按照GB/T12545-1990,根据载货车总重量选择的标准试验循环工况号,并按要求工况计算燃油消耗量及行驶距离。

3.2.3.1 怠速工况的计算燃油消耗量:以初速度V S n 对应的发动机转速 n ^1和P n (V S n )插值得到起点g S ni g highest* b n s V e Sn0.377∖ Sn(27)其中:i gh 为最高档传动比 终点燃油消耗率g e n3.2.2.6以末速度 ne nV e n 对应的发动机转速igh i 00.377r kVel累积燃油消耗量Q tn=0n e n和P en (V e n )插值得到ge n(28)Q t2 367.1 1000(P en (V S n )g s nFen(V e n )g e n ) :t如果S t nQ i Met (ml ) (30)其中:g e i为怠速燃油消耗率t 为怠速工况时间(由标准工况决定) 行驶距离 S i =0( m (31)323.2匀速工况的计算 燃油消耗量发动机功率P1( C D A 3 + G a f) c^ : (76140 106 Ua 3600 Ua发动机转速由F C 、n c 根据万有特性插值得到燃油消耗率 g e c按下式计算燃油消耗量其中:t 为匀速工况时间行驶距离U a X S C-t 3.6其中:U a 为匀速工况的行驶速度t 为匀速工况时间3.2.3.3 加速工况的计算燃油消耗量:在加速初速度V S 和末速度v 中均匀取50个点,记为V i按3.2.3.2中同样方法计算燃油消耗率,并按下式计算各速度下单位时间 的燃油消耗:加速时间n ci g ∣0 0.377m其中: r k 车轮滚动半径FC ge ct 367.1(32)(33)g t1 367.1 1000P e (V i )g e i(34)a.:r3.6a其中:a ――加速度燃油消耗量按下式计算(35 )Q a = ' g t i t 行驶距离ve2-vs2Sa25.92a其中:a为加速度……(36 )(37)3.2.3.4 减速工况计算燃油消耗量Q d Fqt(38)其中:g e为怠速燃油消耗率t为减速工况时间行驶距离2 2V S V e 25.92a'(39 )其中:V S为减速运动的初速度V e为减速运动的末速度a'为减速度。

3.2.3.5 各工况之总油耗记为Q t ,总的行驶路程记为S tQ t= Q i Q C Q a Q d 循环工况百公里油耗:Q=Q∙*100S t......( 40)(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