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人故事
古人爱国的故事素材

中国古代有许多爱国的故事,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1. 屈原投江: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和政治家。
他为了国家的利益,多次劝谏楚国君主,但却遭到了排挤和迫害。
最终,屈原投江自尽,以表达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暴政的抗议。
2. 岳飞精忠报国:岳飞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将领,他率领南宋军队多次抵御金国入侵。
他的母亲在他背上刺上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以激励他为国家尽忠。
3. 文天祥宁死不屈:文天祥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和政治家。
在元朝入侵南宋时,文天祥被捕,但他拒绝投降,最终被处决。
他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民族尊严的捍卫。
4. 林则徐虎门销烟:林则徐是中国清朝时期的著名爱国政治家和思想家。
他在担任湖广总督期间,下令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以表达他对英国侵略者的抗议和对国家利益的捍卫。
这些故事展示了中国古代爱国人士的忠诚、勇气和牺牲精神,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些故事也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奋斗。
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

爱国诗⼈屈原的故事爱国诗⼈屈原的故事1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引起上官⼤夫及及令尹⼦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毁谤屈原。
楚王汏⽽逐渐疏远屈原,连带的也不采纳他的谏⾔,最后甚⾄将屈原放逐。
屈原满怀悲愤,落拓江湖,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投汨罗江⾃尽。
屈原死后数⼗年,楚国终因谗⾂误国⽽为秦所灭。
但是屈原这位忠⽽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姓的⼼中。
下⾯这个故事可以⽤来说明楚⼈爱戴屈原的⼼情。
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
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鸡蛋等⾷物,扑通的往江⾥⾯丢,说是让鱼假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夫⼫⾝。
⼀⽼医师则拿了⼀坛雄黄酒倒进江⾥,说是要药晕了蛟龙,使它不能伤害屈⼤夫。
过不了多久,⽔⾯上浮起了⼀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屈⼤夫的⾐襟。
⼈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脖⼦上,然后把龙筋缠在孩⼦们的⼿睕,脖⼦上,⼜⽤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孩⼦。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五⽇。
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五⽇,⼈们都要划龙⾈,吃粽⼦,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屈原曾经写了很多优秀的诗歌,其中最有名的是《离骚》。
他在诗歌⾥,痛斥卖国的⼩⼈,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情,对楚国的⼀草⼀⽊,都寄托了⽆限的深情。
后来⼈们认为屈原是⼀位我国古代杰出的爱国诗⼈。
爱国诗⼈屈原的故事2战国七雄为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混战。
那时,楚国的⼤诗⼈屈原,见百姓深受战争之苦,⼗分痛⼼。
他⽴志报国为民,劝任⽤贤能,爱护百姓,很得的信任。
当时秦国最强⼤,时常攻击其他六国。
屈原亲⾃说服各国联合对付秦国。
怀王⼗⼀年,楚、齐、燕、赵、韩、魏六国君王齐集楚国的京城郢都,结成联盟,怀王成了联盟的领袖。
联盟的⼒量,阻⽌了强秦的扩张。
因此,屈原得到了怀王的重⽤。
可是这些都遭到了以公⼦⼦兰为⾸的⼀些贵族的嫉妒和忌恨,他们不断使⽤各种伎俩来陷害屈原,怀王对屈原渐渐不满起来。
爱国的名人故事

爱国的名人故事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令人敬仰的爱国名人,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努力奋斗。
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些令人难忘的爱国名人故事。
故事一:屈原-爱国诗人的忧国情怀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生活在春秋时期的楚国。
当时,楚国正面临着来自秦国的侵略。
屈原深感国家危机,为了救国,他放弃了官职并写下了许多揭露社会黑暗和呼吁团结的杰出诗篇。
然而,不幸的是,楚国的统治者并未领会屈原的言论,反而对他怀有敌意。
最终,屈原在忧国忧民的情怀下,选择了投江而死。
他的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令人动容,至今感染着后人。
故事二:郑成功-海疆英雄的忠诚信仰郑成功是明末清初时期的海疆英雄,他的爱国事迹流传至今。
郑成功原本是明朝的将领,当明朝灭亡后,他并未向命运低头。
相反,他带领部队与清军展开了顽强的抵抗。
在抵抗清军的征战中,郑成功一直坚信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必将到来。
他与部队在台湾建立了基业,并积极招商引资,加强对海上贸易的控制。
最终,他为中国的南海领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故事三:孙中山-民族复兴的伟大倡导者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政治家和革命家,他被誉为民族复兴的伟大倡导者。
孙中山深知中国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他提出了“三民主义”,呼吁国人团结起来,推翻封建帝制,实现共和国。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的努力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
然而,他并未满足于此,而是一直致力于国家的建设和现代化的推进。
他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未来的关切令人钦佩。
故事四:曹操-爱国奸雄的复杂形象曹操是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角色之一,他是东汉末年的权臣和著名战略家。
曹操在战乱年代展现出了卓越的统治能力和战略眼光,使中原地区相对稳定,并让人民免于战火的侵扰。
然而,曹操在追求统一的道路上也采用了偏激的手段,对待异己容不得丝毫反抗。
尽管如此,曹操对于国家的利益始终保持高度的忠诚和奉献精神。
他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历史的记忆中。
爱国诗人的故事

爱国诗人的故事
首先,我们要提到屈原。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充满了对
祖国的眷恋和对民族命运的忧虑。
他的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爱国诗歌的典范,其中蕴含着对祖国的深情厚爱和对时局的忧虑。
屈原的爱国情怀和卓越才华使他成为了中国古代爱国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次,我们要提到杜甫。
杜甫是唐代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中融入了对国家兴
亡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
他的诗篇《登高》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忧虑,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杜甫的爱国诗歌以其深刻的内涵和雄浑的气势,成为了中国古代爱国诗歌的杰作。
最后,我们要提到陆游。
陆游是宋代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国家兴
亡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他的代表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而《示儿》则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陆游的爱国诗歌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爱国诗歌的佳作。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爱国诗人用诗歌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追求,他们的诗作充满了深刻的内涵和真挚的情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他们的爱国诗歌至今仍然在人们心中发出耀眼的光芒,激励着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愿我们铭记这些伟大的爱国诗人,传承他们的爱国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古代诗人屈原的故事

古代诗人屈原的故事古代诗人屈原的故事屈平(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屈原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
古代诗人屈原的故事屈原,名平,楚国人,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
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26岁就担任楚国左徒兼三闾大夫。
他主张授贤任能,彰明法度,联齐抗秦。
他的主张遭到了朝中奸佞小人的嫉妒和诋毁。
楚怀王听信谗言,便疏远了屈原、后顷襄王继位,屈原被放逐江南。
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于公元前227年5月端午节这天投汨罗江而死。
秭归鸟即子规鸟。
相传为屈原妹妹屈么姑的精灵所化,每年农历五月,此鸟叫声“我哥回呦!我哥回呦!”以提醒人们做粽子、修龙舟,准备迎接端午佳节,祭祀屈原。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
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
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
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
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
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
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
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
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400字

《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
屈原呀,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人。
他可聪明啦,写了好多好多好听的诗。
屈原生活的那个时候,他的国家有一些坏人,总是做坏事。
屈原心里可着急啦,他一心想着要让国家变好。
他经常给国王出主意,说怎么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可是,那些坏人不喜欢屈原,就在国王面前说他的坏话。
国王听了坏人的话,就不再听屈原的了。
屈原很难过,但他还是没有放弃。
他还是想着国家,想着老百姓。
有一次,敌人要来攻打他们的国家。
屈原着急得不得了,他到处跑,告诉大家要团结起来,一起抵抗敌人。
可是,最后国家还是打了败仗。
屈原伤心极了,他觉得自己没能保护好国家和人民。
小朋友们,你们说屈原是不是很爱他的国家?《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屈原的故事。
屈原看到国家变得越来越不好,心里特别痛苦。
他走在河边,看着流淌的河水,心里想着国家的未来。
他想起以前和老百姓一起的快乐日子,想起自己为国家做的那些努力。
有一天,屈原决定跳进河里。
他觉得自己没办法改变国家的命运,宁愿用自己的生命来表达对国家的爱。
老百姓们知道了屈原跳河的消息,都急忙跑到河边去找他。
大家划着船,在河里一边喊着屈原的名字,一边扔粽子,希望河里的鱼儿不要吃掉屈原的身体。
从那以后,每年的这一天,我们都会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屈原。
小朋友们,我们要记住屈原,记住他对国家的爱。
《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小朋友们,我再给你们讲讲屈原的故事。
屈原呀,他不仅心里装着国家,还特别关心老百姓。
他看到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就很难过。
他写的诗里,很多都是在说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有一次,一个小孩子问他:“屈原叔叔,为什么你总是这么操心呢?”屈原摸着小孩子的头说:“因为国家和人民就像我们的家一样,我们要爱护它呀。
”小朋友们,屈原的爱是不是很伟大?虽然屈原已经不在了,但是他的精神一直留在我们心里。
我们也要像他一样,爱我们的国家,好不好?。
爱国诗人屈原悲愤投江故事

爱国诗人屈原悲愤投江故事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大臣叫屈原。
他于公元前340年出生在秭归,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
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国的国力有所增强。
但是,他的性格十分耿直,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也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怀王便开始对屈原产生了罅隙,疏远了屈原。
屈原虽遭谗被疏,但他始终以国家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
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
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危险,他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半步。
表现出了他对国家的无限忠诚,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高尚人格与意志。
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
屈原也被楚怀王逐出了郢都,开始了被流放的生涯。
屈原被流放到了沅江和湘江流域。
在流放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的诗篇。
他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思想感情,表达了他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
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我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
《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
《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由于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
《离骚》一组,《九歌》一组,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
这些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爱国诗人文天祥故事大全

爱国诗人文天祥故事大全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大家一定读过他写的爱国诗篇:《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那么爱国诗人文天祥故事大全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名云孙,字宋瑞,江西吉州庐陵人。
文天祥是著名的南宋政治家,爱国人士,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
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
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出生日期:1236年6月6日去世日期:1283年1月9日生活年代:南宋末年民族族群:汉族所立官职:右丞相、少保所著作品:《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文天祥栽树的故事文天祥少年时候,有一次跟父亲到侯城书院去。
一进大门,只见对面墙上挂着几幅人物画像。
“这是谁呀?”文天祥指着一幅画像问。
“欧阳修。
”父亲不假思索地回答。
“我读过他的文章!”文天祥兴致勃勃地说,“那篇《醉翁亭记》,写得妙极了!”“这是本朝初期的一位大忠臣,名叫杨邦义,”父亲沉思片刻,又指向另一幅画像,“他被金兵俘虏后,坚贞不屈,宁死不降。
金国大将张真怒无可奈何,只得把他杀了,还挖出了他的心……”“太惨了!”文天祥眼睛里喷射出怒光。
“这边两幅画像,分别画的是周必大和胡铨。
他们也都是本朝很得民心的人物。
”父亲深情地介绍着,每一言每一语都强烈地撞击着文天祥纯真的心灵。
文天祥决心学习欧阳修的文章道德,周必大的气度学识,杨邦义、胡铨的气节忠勇,长大了报效国家。
为表达这种雄心壮志,他当即从附近的山坡上找来五棵柏树苗,栽在书院门前。
前四棵柏树,象征欧阳修、周必大、杨邦义、胡铨,第五棵尾梢入士,兜根朝上,代表自己。
后来,这五棵柏树不仅全成活了,而且长得格外苍翠。
清代著名诗人胡友梅还写过一首《吊侯城书院古柏》的五言古诗呢!可惜,由于战乱,先后有三棵古柏被大火焚为灰烬。
幸存的两棵,现已列为重点保护文物,接受人们的凭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爱国的故事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名平,字原。
他出身楚国贵族,年青时就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做了楚怀王的左徒(官名),协助怀王筹划国家大事,发布政令;对外接待各国使者,处理外交事务,很得怀王信任。
这样就招来一些人的妒嫉。
他的政敌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造他的谣,说屈原居功自傲,连怀王也不放在眼里,怀王就怒而疏远了屈原。
当时在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是秦、齐、楚三国,“合纵”、“连横”的斗争非常激烈,最后谁能取胜,就由这三国的内政外交的得失来决定。
屈原在楚国内政上主张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企图建立一个理想的如尧舜禹汤时代的社会;在外交上则主张联齐合纵,对抗强秦的连横。
由于怀王疏远了他,屈原这些正确的主张都未能实行。
怀王是个昏庸的君主,在秦惠王的离间和诱惑下,接连上当,断绝了和齐国的联盟关系,结果损兵折将,丢失土地,国势渐渐衰弱下来。
秦昭王继位后,提出和楚通婚,约怀王相会,屈原极力劝阻怀王不要再上当。
但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的怂恿下还是去了,结果遭到秦国的武力劫持,死在秦国。
怀王的长子顷襄王继位,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等人又在顷襄王面前构陷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把屈原流放到江南。
屈原晚年在沅水、湘水流域长期过着流放生活,眼看祖国日益衰弱,即将被秦灭亡,自己报效君王的抱负不得施展,忧心如焚,无日可了,写了大量抒发忧愤的诗作,最后在绝望中投汨罗江自尽。
文天祥爱国的故事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
文天祥立
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开赴临安。
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发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驰援独松关。
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虽英勇作战,但最终也未能挡住元军兵锋。
次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文武官员都纷纷出逃。
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
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
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献城纳土,向元军投降。
元军占领了临安,但两淮、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完全控制和占领。
于是,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利用他的声望来尽快收拾残局。
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北方。
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于景炎元年(1276)五月二十六日辗转到达福州,被宋端宗赵任命为右丞相。
文天祥对张世杰专制朝政极为不满,又与陈宜中意见不合,于是离开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分在南剑州(治今福建南平)开府,指挥抗元。
不久,文天祥又先后转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长汀)、漳州龙岩、梅州等地,联络各地的抗元义军,坚持斗争。
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军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于都)获得大捷后,又以重兵进攻赣州,以偏师进攻吉州(治今江西吉安),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
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兴国县发动反攻,文天祥兵败,收容残部,退往循州(旧治在今广东龙川西)。
祥兴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驻?山,为摆脱艰难处境,便要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
由于张世杰坚决反对,文天祥只好作罢,率军退往潮阳县。
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兵败被俘。
文天祥服毒自杀未遂,被张弘范押往山,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
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
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
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
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
南宋在山灭亡后,张弘范向元世祖请示如何处理文天祥,元世祖说:「谁家无忠臣?」命令张弘范对文天祥以礼相待,将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软禁在会同馆,决心劝降文天祥。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梦炎对文天祥现身说法,进行劝降。
文天祥一见留梦炎便怒不可遏,留梦炎只好悻悻而去。
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来劝降。
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对赵?说:「圣驾请回!」赵?无话可说,怏怏而去。
元世祖大怒,于是下令将文天祥的双手捆绑,戴上木枷。
关进兵马司的牢房。
文天祥入狱十几天,狱卒才给他松了手缚:又过了半月,才给他褪下木枷。
元朝丞相孛罗亲自开堂审问文天祥。
文天祥被押到枢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对孛罗行了一个拱手礼。
孛罗喝令左右强制文天祥下跪。
文天祥竭力挣扎,坐在地上,始终不肯屈服。
孛罗问文天祥:「你现在还有甚么话可说?」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兴有衰。
国亡受戮,历代皆有。
我为宋尽忠,只愿早死!」孛罗大发雷霆,说:「你要死?我偏不让你死。
我要关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惧,说:「我愿为正义而死,关押我也不怕!从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
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
文天祥深知女儿的来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
然而,文天祥尽管心如刀割,却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
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
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
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
泪下哽咽哽
咽。
狱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
《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的。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权臣阿合马被刺,元世祖下令籍没阿合马的家财、追查阿合马的罪恶,并任命和礼霍孙为右丞相。
和礼霍孙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国,颇得元世祖赞同。
八月,元世祖问议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谁是贤能?」群臣回答:「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
」于是,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显位。
文天祥的一些降元旧友立即向文天祥通报了此事,并劝说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绝。
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
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是长揖不跪。
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
」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
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
不当久生。
」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巿口刑场。
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
」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
死后在他的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死时年四
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