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伤害事故案例分析
起重机械典型事故案例选编

起重机械典型事故案例选编起重机械是在工业生产和建筑施工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设备,但由于操作不当、设备老化等原因,容易发生事故。
以下是典型的起重机械事故案例选编。
案例1:起重机坠落事故2024年,建筑工地上,一架塔式起重机突然发生倾覆坠落,导致多人受伤。
事故发生时,起重机正从地面上起吊一个重型构件,但由于操作不当,起重机失去平衡并迅速倾覆。
初步调查发现,起重机在安装过程中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固定,并且操作人员没有正确操作起重机导致倾覆。
案例2:起重机翻车事故2024年,港口码头上的一台起重机在进行堆积货物作业时突然发生翻车事故,致使多人死亡。
事故发生时,起重机正在将货物装卸到一个船上,由于货物超出了起重机的额定载荷,导致起重机失去平衡并翻车。
经调查发现,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人员没有正确评估起重机的承载能力,以及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案例3:起重机维修事故2024年,工厂内的一台起重机在进行维修时发生事故,导致一人受伤。
事故发生时,维修人员正在对起重机的电气系统进行维修,但由于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工人触碰到高压线导致电击伤害。
事后调查发现,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工人没有按照维修规范操作,未切断电源和通风设备。
案例4:塔吊溃落事故2024年,工地上的一座塔吊突然发生溃落事故,导致多人被埋压。
事故发生时,塔吊正在进行高空作业,突然出现横歪并迅速坍塌。
调查发现,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塔吊的结构缺陷以及施工方没有及时检测和维护塔吊设备。
以上案例反映了起重机械事故的一些典型情况,这些事故都给工业生产和施工带来了较大的伤害和经济损失。
为了避免这类事故的再次发生,必须加强起重机械的操作培训,确保操作人员熟悉设备使用要求和安全规程。
同时,需加强设备的维护和定期检验,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另外,应加强对起重机械的设计和制造质量监督,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符合标准。
只有全面落实安全措施,才能有效预防起重机械事故的发生。
起重事故伤害案例

起重事故伤害案例起重作业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如果操作不当或者安全措施不到位,很容易引发严重的事故,给工人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起重事故伤害案例,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起重安全的重视。
案例一:在某建筑工地,一台塔式起重机正在吊运一批建筑材料。
起重机司机在操作时,没有仔细观察吊运路线上的情况,导致吊运的材料与建筑物外墙上的脚手架发生碰撞。
碰撞使得部分材料掉落,正好砸中了下方一名正在作业的工人,造成该工人重伤。
事故原因分析:起重机司机操作不当是导致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在吊运作业前,司机没有对吊运路线进行充分的观察和评估,没有预见到可能存在的障碍物。
同时,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也存在漏洞,没有设置有效的警示标识和隔离措施,未能及时提醒下方作业人员注意上方的吊运作业。
案例二:某工厂的车间内,一台桥式起重机在吊运一个大型模具时,吊钩突然断裂,模具坠落砸坏了下方的设备,并造成一名工人当场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经过调查,发现吊钩存在严重的疲劳裂纹,这是导致吊钩断裂的直接原因。
而工厂在设备维护方面存在疏忽,没有定期对起重设备的吊钩进行检查和维护,未能及时发现吊钩的安全隐患。
此外,操作人员在吊运前也没有对吊钩进行仔细的检查,没有及时发现吊钩的异常情况。
案例三:在一个港口码头,一台门式起重机在吊运集装箱时,由于起重机的制动系统突然失灵,导致起重机失控,撞上了旁边的一艘货轮,造成起重机严重损坏,货轮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同时还有两名工人受伤。
事故原因分析:起重机制动系统故障是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可能是由于制动系统的零部件老化、磨损或者维护不当,导致制动性能下降。
同时,港口的安全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对于起重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没有及时发现并排除制动系统的故障隐患。
案例四:某物流仓库内,一台电动葫芦在吊运货物时,电动葫芦的钢丝绳突然断裂,货物坠落砸坏了仓库内的货架,并引发了火灾。
事故原因分析:钢丝绳断裂的原因是由于长期使用导致的磨损和锈蚀,超过了其承载能力。
起重吊装施工事故案例

起重吊装施工事故案例目录一、通用安全事故案例 (2)1.1 吊装过程中物体打击事故 (3)1.2 吊装过程中钢丝绳断裂事故 (4)1.3 吊装过程中起重机故障事故 (4)1.4 吊装过程中操作不当事故 (6)二、特定类型起重吊装事故案例 (7)2.1 桥梁吊装事故 (8)2.1.1 在建桥梁吊装时支撑体系失稳事故 (9)2.1.2 桥梁吊装过程中构件变形事故 (10)2.2 建筑物吊装事故 (11)2.2.1 高层建筑物吊装时基础不稳事故 (12)2.2.2 建筑物吊装过程中结构失稳事故 (13)2.3 设备吊装事故 (14)2.3.1 大型设备吊装过程中吊装带断裂事故 (15)2.3.2 设备吊装过程中安装不当事故 (16)三、典型案例分析 (17)3.1 案例一 (18)3.1.1 事故经过 (19)3.1.2 事故原因分析 (20)3.1.3 防范措施 (21)3.2 案例二 (22)3.2.1 事故经过 (23)3.2.2 事故原因分析 (24)3.2.3 防范措施 (26)3.3 案例三 (27)3.3.1 事故经过 (28)3.3.2 事故原因分析 (29)3.3.3 防范措施 (30)四、起重吊装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 (31)4.1 预防措施 (33)4.1.1 合理规划吊装路线 (34)4.1.2 严格设备检查与维护 (35)4.1.3 提高操作人员技能水平 (37)4.2 应急处理 (38)4.2.1 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39)4.2.2 积极组织救援行动 (39)4.2.3 完善事故调查与报告机制 (41)一、通用安全事故案例某建筑工地,一台起重机在进行钢结构吊装作业时,由于吊装物品超载,导致起重机钢索断裂,钢结构构件坠落。
事故造成地面作业人员一名死亡,两人受伤。
操作人员在吊装前未对吊装物品的重量进行准确评估,且起重机的安全监控系统存在故障未能及时报警。
在另一建筑工地,一台塔吊在进行材料吊装时,由于吊索固定不牢,导致吊装物品在空中发生摇晃,操作人员为避免碰撞而操作失误,造成吊索断裂,吊装物品从高空坠落。
事故案例分析:30个起重伤害事故案例

30个起重伤害事故案例案例1:检查时独自行走,小车开动轧断手指伤亡人员概况一、事故简单经过1993.11.24日,某钢铁公司电炉厂,电工黄某(男、25岁,七级电工)对天车进行电气检查,检查完天车滑线想下车,脚被平台斜拉支撑绊了一下,身体绊倒,本能地用手扶物保持身体平衡,左手扶到天车小车道轨上,小车正好开过来轧到黄某手上,将其左手拇指、食指、中指轧掉。
事故发生后,黄某自己走到天车端粱安全门处把紧急开关关掉,向天车司机打了招呼。
此事造成黄某重伤。
二、事故原因A、趁天车运行间隙黄某登车,上车时没有断开安全开关,也没有和司机打招呼,司机根本不知道。
B、电工工作至少两人一起,单人作业违反规定。
C、天车上行走脚下确认不够。
三防范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做好交叉作业的联系。
案例2:对吊物重量确认不清,物落伤人致死一、事故经过2001.7.17日,某钢铁公司氧气厂,2#、3#空压机过滤器到货卸车,用8T汽车吊停在货车尾处卸车,第一件顺利吊下,此时,任某(男,28岁,大学,机动科长)同刘某从厂房出来,站在第一件西侧讨论其用途,14:35吊第二件,当把空气过滤器主体吊出货车槽开始下落时,箱体主体的西南下角蹭挂货车右边槽上方,箱体急速向南偏甩,同时汽车吊车头翘起,吊物迅速下落,将站在吊物旋转半径内的任某砸住,营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a) 吊车司机对吊物重量确认不清,估计偏轻,违章冒险操作。
b) 起重作业管理不善,没有配备专业起重指挥及司索工。
c) 卸货位置不当,任某站位不当。
三、防范措施起重作业必须坚持“十不吊”,起重作业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案例3:一、事故经过2001.1.8日,某钢铁公司炼钢厂转炉检修,从事拆运吸尘管道(管道长10.85米,总重8.27吨)作业,铆工刘某、起重工刘某确认管道吊耳并估算重量为4吨左右,选择2吨倒链一个及ф15.5mm钢丝绳分别栓挂在管道东西两侧的吊耳上,10:40左右,4#天车司机滕某在生产科副科长张某指挥下(欢迎关注泰科钢铁),在管道自转90度情况下,将4#天车开到西侧2#混铁炉处,此时,吊装用的倒链和钢丝绳突然断裂,管道坠落至2#混铁炉过桥上,将正在2#混铁炉过桥上工作的张某(男,30岁,高中,混铁炉班长)击中头部,当场死亡,同一起作业的许某受轻伤。
起重吊装作业伤害事故案例图解

中铁X局X工程X部
勇 于 跨 越
伤 者 被 砸 地 点
追 求 卓 越
中铁X局X工程X部
勇 于 跨 越
事故经过:
追 求 卓 越
2000年11月3日,天津乙烯项目裂解炉施工现场。 原第七工程公司某起重班指挥30吨塔吊,吊装F型 炉管。因吊点选择在管段中心线以下,同时未采 取防滑措施,造成起吊后钢丝绳滑动,管段急速 下沉900毫米,在强大外力作用下,使钢丝绳在卡 环处断裂,钢管坠落。将刚从裂解炉直爬梯下到 地面准备换氩气的电焊工付某挤压致伤。
中铁X局X工程X部
勇 于 跨 越
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夜间违 章进行起重吊装作 业,无起重指挥且 视线不清,导致吊 车转杆中将受伤者 碰落。
追 求 卓 越
攀爬路径 中铁X局X工程X部
勇 于 跨 越
间接原因:
中冶检测公司违规分包,包而不管,管理失 控,导致司机田某和司索的两名女工严重违 章冒险作业,同时在明令禁止夜间吊装作业 的情况下,未经许可,擅自进场,私自顶替 起重吊装作业,且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严 重违反操作规程和夜间施工管理程序。 项目部对分包商监管不到位,没有及时发 现制止违规分包行为,对下属分包作业了解 不清,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中铁X局X工程X部
倒 链 下 钩 架
勇 于 跨 越
追 求 卓 越
某工程公司2007年“11.6”起重 伤害事故
中铁X局X工程X部
勇 于 跨 越
追 求 卓 越
伤者站 位
• 事故经过:
• 2007年11月6日晚20:30左右,分包商湖北中冶建 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安排临时租用的25T吊车到福 炼一体化联合发电项目压滤单元进行倒运混凝土 操 作 压块施工作业。21:20左右,吊车司机田某,在 手 无起重指挥、无照明的情况下,转杆中不慎将充 视 线 当司索的陈某、连某二人,从距地面5米高的混凝 土压块上碰落至地面,造成二人骨折
起重伤害事故

领导小组在听取双方的申辩后,原则上同意中 船的意见,没有完全采纳国家电力公司的意见。但 是,调查报告写上:
“施工现场组织协调不力。在吊装工程中,施
工现场甲、乙、丙三方立体交叉作业,但没有及时
3、施工现场由电建公司、机器人中心、沪东厂三
方各自负责自己承担的工作,交叉作业,没有健全的统 国家电力公司强调沪东厂的管理责任:
一的指挥系统。 (1)、合同中乙方与丙方、丁方都是直接对沪东厂
的,是平等的承包方,沪东厂负责工程总体管理;并且
负责三方协调的是丁方(沪东厂三产公司),因此整个 ( 2)、7月10日,主梁提升前,沪东厂印发了《600
(二)事故发生过程 7月17日7时,施工人员根据张海平的布置,通过陆侧 (远离黄浦江一侧)和江侧(靠近黄浦江一侧)卷扬机 先后调整刚性腿的内、外两侧缆风绳,测量员通过经纬 仪检测刚性腿顶部的基准靶面标志,并通过对讲机指挥 两侧卷扬机操作工进行放缆风绳作业(调整时,基准靶 标志内外允许摆动20毫米)。
(3)7月16日19时,小车碰刚性腿内侧缆风绳,
决定17日早晨放松缆风绳,电建公司和机器人中心
都知道,但没有通知沪东厂。沪东厂工人是在不知 道放松缆风绳的情况下,进入刚性腿内施工的。 这三点理由有根据,逻辑严密,国家电力公司 无法反驳。 但是,他们拿出6月28日沪东厂主持召开的 “确保主梁、柔性腿吊装安全”工作会议纪要。其
2、在主梁提升前不久,应施工单位要求,沪东厂为协调几方 面工作,向有关方面印发了《600吨龙门起重机主梁提升组织体系》。 其中有领导小组,下设提升指挥组、提升技术保障组、安全保障组、 后勤保障组,并明确“本组织体系暂定于2001年7月20日完成工作”。
在调查取证中了解到:这个组织机构不是决策机构,只起协调 作用,但成立的宗旨、职责、如何行使职能都不清楚;并且不是正 式发文,没有沪东厂的印章。可见,这个组织机构不仅不健全,也 没有权威性。 这个意见是客观的,并在很大程度上解脱了沪东厂的责任。
起重吊装作业伤害事故案例图解

中铁X局X工程X部
勇 于 跨 越
刚 起 吊 的 F 型 炉 管
追 求 卓 越
中铁X局X工程X部
勇 于 跨 越
即将 吊装 到位 的炉 管
追 求 卓 越
中铁X局X工程X部
勇 于 跨 越
伤 者 被 砸 地 点
追 求 卓 越
中铁X局X工程X部
勇 于 跨 越
事故经过:
追 求 卓 越
2000年11月3日,天津乙烯项目裂解炉施工现场。 原第七工程公司某起重班指挥30吨塔吊,吊装F型 炉管。因吊点选择在管段中心线以下,同时未采 取防滑措施,造成起吊后钢丝绳滑动,管段急速 下沉900毫米,在强大外力作用下,使钢丝绳在卡 环处断裂,钢管坠落。将刚从裂解炉直爬梯下到 地面准备换氩气的电焊工付某挤压致伤。
中铁X局X工程X部
勇 于 跨 越
追 求 卓 越
炉管坠落后现场
中铁X局X工程X部
勇 于 跨 越
追 求 卓 越
• 反思:
• 我们对每起事故的分析,都尽可能与相关的规范、制度挂 上钩,例如与集团公司安全监督管理制度相联系,每条事 故原因都能从监督制度中找出解释和正确的做法。
中铁X局X工程X部
勇 于 跨 越
追 求 卓 越
事故吊车
中铁X局X工程X部
勇 于 跨 越
• 3、次要原因
• 起重工孙某、王某在钢管 起吊后,没有按规定与吊 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自我安全防护意识不强, 是造成该事故的次要原因
追 求 卓 越
• 4、管理原因
• 项目部对外租车辆管理不 到位,吊车租入和使用时 检验和检查不细,没有及 时发现吊车本身存在的缺 陷。 中铁X局X工程X部
起重吊装作业伤害事故案例图解事故图片事故经过及原因分析某建设公司2000年113起重吊装伤害事故刚起吊的f型炉管即将吊装到位的炉管伤者被砸地点事故经过
事故案例分析:30个起重伤害事故案例

30个起重伤害事故案例案例1:检查时独自行走,小车开动轧断手指伤亡人员概况一、事故简单经过1993.11.24日,某钢铁公司电炉厂,电工黄某(男、25岁,七级电工)对天车进行电气检查,检查完天车滑线想下车,脚被平台斜拉支撑绊了一下,身体绊倒,本能地用手扶物保持身体平衡,左手扶到天车小车道轨上,小车正好开过来轧到黄某手上,将其左手拇指、食指、中指轧掉。
事故发生后,黄某自己走到天车端粱安全门处把紧急开关关掉,向天车司机打了招呼。
此事造成黄某重伤。
二、事故原因A、趁天车运行间隙黄某登车,上车时没有断开安全开关,也没有和司机打招呼,司机根本不知道。
B、电工工作至少两人一起,单人作业违反规定。
C、天车上行走脚下确认不够。
三防范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做好交叉作业的联系。
案例2:对吊物重量确认不清,物落伤人致死一、事故经过2001.7.17日,某钢铁公司氧气厂,2#、3#空压机过滤器到货卸车,用8T汽车吊停在货车尾处卸车,第一件顺利吊下,此时,任某(男,28岁,大学,机动科长)同刘某从厂房出来,站在第一件西侧讨论其用途,14:35吊第二件,当把空气过滤器主体吊出货车槽开始下落时,箱体主体的西南下角蹭挂货车右边槽上方,箱体急速向南偏甩,同时汽车吊车头翘起,吊物迅速下落,将站在吊物旋转半径内的任某砸住,营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a) 吊车司机对吊物重量确认不清,估计偏轻,违章冒险操作。
b) 起重作业管理不善,没有配备专业起重指挥及司索工。
c) 卸货位置不当,任某站位不当。
三、防范措施起重作业必须坚持“十不吊”,起重作业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案例3:一、事故经过2001.1.8日,某钢铁公司炼钢厂转炉检修,从事拆运吸尘管道(管道长10.85米,总重8.27吨)作业,铆工刘某、起重工刘某确认管道吊耳并估算重量为4吨左右,选择2吨倒链一个及ф15.5mm钢丝绳分别栓挂在管道东西两侧的吊耳上,10:40左右,4#天车司机滕某在生产科副科长张某指挥下(欢迎关注泰科钢铁),在管道自转90度情况下,将4#天车开到西侧2#混铁炉处,此时,吊装用的倒链和钢丝绳突然断裂,管道坠落至2#混铁炉过桥上,将正在2#混铁炉过桥上工作的张某(男,30岁,高中,混铁炉班长)击中头部,当场死亡,同一起作业的许某受轻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钢丝绳断裂
钢丝绳发生断裂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和常见的原 因是: 使用前未对钢丝绳进行检查,使用有损坏或有 缺陷的钢丝绳 钢丝绳选用型号与吊物重量不配 吊运时严重超负荷 钢丝绳不合格
18
安全防护装置缺乏或失灵
起重机械的安全装置(制动器、缓冲器、行程 限位器、起重量限制器、防护罩等)是各类起 重机所不可缺少的。因安全装置缺乏或失灵又 未检修时,这种装置便起不到安全防护作用。 因操作不慎和超负荷等原因,将发生翻车、碰 撞、钢丝绳断裂等事故,起重机械上的齿轮和 传动轴,没有设置安全罩或其它安全设施,会 卷进人的衣服。
26
不要让这发生
27
指挥信号不明或指挥不当
现场起吊时,指挥信号不明时,易使现场起重 人员产生错误判断或错误操作,尤其当两个单 位在同一场地操作时,因各自的指挥信号不同 引起的错误操作往往会产生严重后果。 多人指挥 指挥错误
28
吊物上方站人或吊物下工作
在物体吊起后失去平衡,将重物放下重新起吊 时,有少数起重工特别是青年人怕麻烦,图省 事,违章站在重物上以求平衡,当起重机一旦 发生紧急制动剧烈振动时,站在起吊物上的人 随之跌下或被物体碰倒以及被压伤。 人随吊物一起吊运,有时起重工为了方便松钩, 人同吊物一起吊,一旦发生断绳、吊物吊落或 紧急制动与碰撞时,人将随之坠落。在吊装集 装箱等吊物时此类违章现象较为严重。 人员在吊物下方工作或在吊物下方停留。
29
严禁在吊物下方工作
严禁在吊物 下方工作
30
吊物下工作的后果
如果在吊物下工作,你可 能会被压得粉碎。
31
起吊埋在地下的工件或设备
埋在地下的设备或工件,在全部显露出来并确 认不与地下构件连接或固接时,方可起吊。其 只有局部显露,并且起吊物与地下构件连接或 固接情况不明时,是不能起吊的。起吊埋在地 下的物体,最容易发生过载、钢丝绳断裂、设 备损坏等起重吊装事故。
35
36
起重设备带病运转
设备带病运转,不仅缩短了起重设备的使用寿 命或修理周期,更为严重的是设备在带病运转 过程中,可以导致发生许多设备和人身事故。
37
工作前未检查起重机行走范围内障碍
起重机在开车前应预先发出开车信号,信号可 由起重机司机直接发出,或由地面指挥者或监 护者发出。 起重机在行走前要检查轨道上是否有障碍。 某厂桥式起重机开车前未发开车安全信号,开 动的起重机将平台上的一名司机刮下平台,高 空坠落受伤,抢救无效死亡。 深圳前湾电厂前不久也发生过一起行车挤压伤 人事故,造成一人死亡。
38
外界因素
照明不足,看不清吊物和障碍物。如起重作业 现场雾大、风沙大,能见度差,晚间光线太暗 或眩目刺眼,看不清物体和周围障碍物。 恶劣气候如:大风、大雨、打雷等天气。 架空线路及其它障碍物等。
39
其它人为事故因素
钢水或铁水包装得太满,起重机略一振动,钢 水便泼落出包外,造成炙烫致伤,万一钢水洒 至水中或潮湿地面上,会立即发生爆炸性炙烫 事故。 。
43
发生事故的时间分析
刚开始进行作业时
思想较为放松,有进入工作状态。
临近天黑的时候
争取快点干完&照明不良
深夜
人最疲劳,反应迟钝
接近下班时间
人较疲劳,思想放松,精神不集中。
44
32
工件紧固不牢
当起吊散装金属物体或工件时,若没有捆扎牢 固,吊运或搬运过程中零星小件会脱落坠下, 极易碰伤自己或别人。
33
34
斜拉工件
斜拉工件可能发生较大事故,它与竖直起吊比 较,斜拉物体时绳上的张力,一部分拉力分解 到竖直方向提升物体,另一部分拉力分解到水 平方向拉动物体。这样,绳上的负荷变化较大, 在起吊同样重的物体时,绳上的张力加大了, 增加了危险性。物体沿水平方向移动会产生突 然摆动、振动,或造成撞击和断绳甚至(超重, 失稳)翻车事故,特别是突然拉断了的钢绳会 在较大范围内晃动伤人。 。
19
吊物坠落
起重机吊运物体时,由于某种原因,物体突然 坠落,将地面的人员砸伤或砸死,这种事故一 般是惨痛的,因为坠落的重物一般都是击中人 的头部(立姿)或腰部(蹲姿)。 在有行车的厂房,由于生产噪声的掩盖,地面 人员往往听不到指挥信号或思想麻痹,不能迅 速避让,因而导致物体坠落伤人。
20
起重机倾翻
起重吊装事故预防与控制
1
常见起重吊装事故原因
超载——起重事故第一大杀手 车身失稳 指挥和操作失误 机械故障 吊具损坏或缺陷 外部环境因素
2
超 载
3
超载
4
超载典型事故案例
5
超载典型事故案例
6
超载典型事故案例
7
超载典型事故案例
8
超载典型事故案例
9
超载典型事故案例
10
22
作业时的安全要求
想想图里有没有问题?
吊装时人员不得站 在两设备之间,防 止夹伤!
23
触电
在输电线路下进行起重作业时,具有较大的危 险性。起重机起重臂因活动范围大,易于与高 压线路碰击发生触电事故,靠近输电线路附近 的扒杆也有较多的触电机会,施工现场中临时 导线对起重作业也是一种威胁。
24
作业时的安全要求
超载典型事故案例
11
超载典型事故案例
12
超载典型事故案例
13
超载典型事故案例
14
超载典型事故案例
15
常见起重吊装事故类型
脱钩 钢丝绳断裂 安全防护装置缺乏或失灵 吊物坠落 起重机倾翻和碰撞致伤 触电等
16
脱钩
起重工在吊运物体时,因现场无人指挥,吊物 下降过快造成脱钩; 有时在吊运中因起吊物体不稳,使吊钩在空中 悠荡,在悠荡过程中钩头由于离心惯性力甩出 而引起脱钩事故。 行车因操作不稳,紧急起动、制动都有可能引 起钩头惯性飞出。 斜拉斜吊,造成吊钩滑脱。
当起重机动臂幅度过大,加重超负荷,往往 造成起重机倾覆事故,能引起人身伤亡和设备 损坏。事故原因是因为起重机的倾覆力矩大于 稳定力矩造成的。操作时不按安全支承器亦是 引起倾覆的原因之一。
21
碰撞致伤
物体在吊运中,因碰撞或刹车等原因,使吊件 在空中悠荡,吊件撞倒设备或其它物体而引起 事故,撞击力大,故后果比较严重。
在带电高压电线附近作业时,应在作业前评估安全作业距离,并 画出限制区域,防止作业时电流击穿空气造成起重机带电伤人以 及损坏设备。这也包括地下电缆,尤其在履带吊行走或起吊作业 的时候。
25
不要让这发生
1993年, 汽车吊的吊臂碰到7200伏的高压线, 20岁的司 机和车上的律特点
生产任务繁重。 生产现场狭窄混乱。 作业刚刚开始时。 临近作业结束下班时。 工作计划不周详或临时增添新任务时。 作业中出了差错需要重新做的时候。
41
发生事故的年龄分析
18~30岁
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易冲动,好冒险, 经验不足,最容易出事。
31~45岁
精神稳定,有一定经验,自我控制能力强, 不易冲动和冒险,通常较少出现事故。
46~60岁
部分机能开始衰退,反应迟钝,手脚较慢, 易产生骄傲麻痹思想,相对较易出事。
42
发生事故的日期分析
节假日前后
应酬较多,思想不集中,休息不好。
7~9月
天气炎热,人休息不好,精神状态差.
年底
为完成年度计划、赶任务,加班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