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监测7点法和5点法
电脑血糖检测技术

糖友出现10种情况赶紧测血糖折叠编辑本段 1.出现饥饿感。许多患者认为,有饥饿感就是低血糖。其实有些患者由 于存在胰岛素抵抗,自身血糖很高但不能被身体利用,也会产生饥饿感。 因此,觉得特别饿,一定要查查血糖,以避免盲目施治。 2.口渴。口渴是高血糖的症状之一,因此在喝水前最好搞清楚,到底是 因为血糖高还是因为体内缺水。 3.疲劳。血糖波动时,患者易感疲劳。所以,如果觉得全身没劲,应测 一下血糖,采取相应措施。 4.开车。患者在高血糖或低血糖时开车都是很危险的。如果血糖过低, 你可以先吃点糖,15分钟后再检测一下,确认正常后再上路。如果测 出来血糖过高,最好请别人开车。 5.睡得特别死。有些患者睡得特别死,血糖高、低都不能把他们弄醒。 对这些患者来说,如果血糖近期不稳定,最好上床前测一下,上闹钟半 夜起来再测一次。
电脑血糖检测技术
感染二区
杜文霞
一、概念
• 血糖监测:也就是对血糖值定. 实施血糖监测可以更好的掌控自身的血糖变化,对生活 规律,活动,运动,饮食以及合理用药都具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并可以帮助患者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到医院就医。 • 2. 血糖监测的结果可被用来反映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药 物治疗的结果,并指导对治疗方案的调整,改善治疗状况。 • 3. 实时血糖检测可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 4. 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身体状 况。
三、血糖测时间
• 每天监测4次:三餐前,睡前 • 每天监测7次: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下半 夜还要在测1次。 • 出现低血糖要马上采取措施(喝适量的糖水等)。 • 出现高血压并采取措施(注射适量胰岛素等),1.5小时后, 身体出现不适时也要及时监测。
四、不同时间段监测血糖的意义
1. 空腹血糖:主要反映在基础状态下(最后一次进食后8-10小时)没 有饮食负荷时的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2. 餐后2小时的血糖:反映胰岛B细胞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即进 食后食物刺激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测餐后2小时的血糖能发现 可能存在的餐后高血糖,能较好的反映进食与使用降糖药是否合适, 这是空腹血糖不能反映的。 3. 睡前血糖:反映胰岛B细胞对进食晚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 是指导夜间用药或注射胰岛素剂量的依据。 4. 随机血糖:可以了解机体在特殊情况下对血糖的影响,如进餐的 多少,饮酒,劳累,生病,情绪变化,月经期等。
糖尿病的自我监测

糖尿病的自我监测一、血糖监测的时间及意义理想的血糖监测应当是全天候实时监测。
我们可以选择一天中具有特定意义及代表性的若干时间点,通过测定其血糖值来反映全天血糖的变化情况。
一般地说,血糖检测根据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随机血糖(如睡前血糖、夜间血糖等),不同时间检测到的血糖,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空腹血糖严格地讲,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禁食8~12小时之后,于次日早餐前所测的血糖(通常不超过早晨8点),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在此列。
这是因为血糖受多种因素影响,在清晨空腹时检查能较大程度地排除这些影响,反映真实病情。
空腹血糖主要反映患者在无糖负荷刺激状态下的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情况,及患者前一天晚上所用药物对整个夜间乃至次日清晨血糖的控制情况。
对于长期使用降糖药物的患者来说,空腹血糖的良好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空腹高血糖有3种常见情况:一种是黎明现象。
正常人在夜间12∶00以后,生长激素和皮质醇的生成量增加,该激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由于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产生的生长激素量不同,故黎明现象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
可在夜间12∶00和早7∶00各测1次血糖,早7∶00血糖高于夜间12∶00血糖1.0毫摩尔/升以上者可诊断为具有黎明现象。
一种是苏木杰现象。
苏木杰现象常发生在夜间,是由于用胰岛素过量后引起低血糖,机体为了调整血糖,便产生了大量升糖激素,使血糖升高;其特点是凌晨3∶00左右血糖低于3.9毫摩尔/升。
还有一种就是药量不足。
其特点是睡前血糖高于空腹血糖或与空腹血糖相差无几,原因是晚间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不足或进食过多。
需要注意的是,测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6∶00~8∶00取血,采血前不服降糖药、不吃早餐、不运动。
如果空腹抽血的时间太晚,所测的血糖值很难真实反映患者的治疗效果。
◎餐前血糖餐前血糖是指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反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持续性。
餐前血糖可指导患者调整将要吃入食物的量和餐前注射胰岛素或口服药的量。
浅谈血糖的几种检测方法

浅谈血糖的几种检测方法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以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
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脏器(尤其是眼、肾、神经、心脏和血管)的损害或功能衰竭。
实验室检测在糖尿病的诊断、病情监测和疗效观察中起重要作用。
现阶段诊断糖尿病除了常用检测项目外还有用于糖尿病分型的自身免疫标志物的检测项目和用于反映和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的检测项目。
而在我们这种基层社区医院现阶段只能检测常用项目,而且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治疗中的关键,所以在此将糖尿病的几种体液葡萄糖监测方法进行总结。
一、血糖临床上的血糖测定一般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测定。
检测血中葡萄糖浓度是了解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状况的最重要的指标,在糖尿病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本院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
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多采用酶法测定血浆葡萄糖,主要是己糖激酶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
(1)己糖激酶法:本法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特异性高于葡萄糖氧化酶法,为葡萄糖测定的参考方法。
轻度溶血、脂血、黄疸、氟化钠、肝素、EDTA和草酸盐等不干扰本法测定。
(2)葡萄糖氧化酶法:本法线性范围达19 mmol/L,回收率94%~105%,批内0.7%~2.0%,批间CV2%左右,日间CV2%~3%。
准确度和精密度都达到临床要求,操作简便,适用于常规检验[1]。
目前国际上糖尿病的诊断都是以实验室静脉血浆血糖测定为标准。
2、快速血糖仪:文献报道用小型血糖仪末梢全血测定血糖(capillary blood glucose,CBG)与静脉血浆(venous plasma glucose,VPG)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值在一定范围内有高度相关性,美国糖尿病协会等不但推荐CBG为患者自用,且定为住院患者床边检查之用,尤其在急诊室、手术室、特护病房(ICU、CCU)等更为适用,但采用血糖仪测定时由于所用标本不同、电极干扰、患者不正确的操作等原因会造成15%~20%左右的偏差,因此一般用于血糖的动态观察。
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

15%。
血糖监测的意义(二)
● 反映饮食控制的效果—通过餐后血糖。 ● 反映运动治疗的效血
糖。 ● 可以通过血糖结果,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 可以通过血糖结果,了解有无低血糖发生及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
全血葡萄糖 空腹(mmol/L) 非空腹(mmol/L)
HbA1c(%)
目标值
3.9-7.2 <10.0
<7.0
谢谢大家!
2010版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方案
●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 ■ 血糖达标前:
每周监测3天空腹血糖,每两周复诊 一次,复诊前一天加测5点血糖谱。 ■ 血糖达标后: 每周监测3次血糖,即:空腹、早餐 后和晚餐后,每月复诊1次,复诊前 一天加测5点血糖谱。
2010版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方案
● 使用预混胰岛素者 ■ 血糖达标前:
当HbA1c﹦7.3%时,餐后血糖的贡献为70%。 当HbA1c﹦10.2%时,空腹血糖的贡献为
70%。 随着HbA1c降低,空腹血糖贡献逐渐减少
。
血糖监测的频率(八)
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微血管并发症可 以下降37%、心肌梗死下降14%、心力衰 竭下降16%、脑梗死下降12%。
血糖监测中的注意事项(一)
复 诊
测血糖,如遇特殊情况,遵医嘱加 测血糖。
前 一
√
√
√
√√
天
血糖监测的频率(六)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监测频率:
血糖达标者应2次/年。 血糖不达标应4次/年。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正常值:4%—6%。
血糖监测的频率(七)
● 国外专家研究曾经指出:
血糖监测

内 容
常用血糖仪介绍 血糖仪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血糖仪的质控规范 偏差的来源 血糖监测 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
血糖仪操作规范流程
1. 血糖测试前的准备 – 检查试纸条和质控品贮存是否恰当 将质控纳入操作流程 – 检查试纸条的有效期及条码是否符合 – 清洁血糖仪 – 检查质控品有效期 2. 血糖检测 – 用75%乙醇擦拭采血部位,待干后进行皮肤穿刺 – 采血部位通常采用指尖、足跟两侧等末梢毛细血管全血,水肿或感染 的部位不宜采血 – 皮肤穿刺后,弃去第一滴血液,将第二滴血液臵于试纸上指定区域 – 严格按照仪器制造商提供的操作说明书要求和操作规程 (SOP) 进行检 测 – 测定结果的记录包括被测试者姓名、测定日期、时间、结果、单位、 检测者签名等 – 出现血糖异常结果时应当采取的以下措施:重复检测一次;通知医生 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必要时复检静脉生化血糖。
血糖测试结果
血糖测试结果
正常的红细胞压积为:男41%-53%,女36%-46%;新生儿45%-67%;儿童34%-40% 罗氏卓越血糖仪的红细胞压积范围10%-70%; 强生稳豪血糖仪的红细胞压积允许范围是30%-55%
血氧含量的影响
• • • • • • • 氧分压 毛细血管血= 10Kpa 动脉血= 10Kpa 静脉血= 5Kpa 进行氧疗的病人血氧含量可以>60pKa. 一般血氧含量低血糖仪读数偏高,反之偏低 这也和血糖仪使用的酶系统种类有关主要影 响使用葡萄糖氧化酶 (GOD) 的血糖仪
常见的血糖仪
罗氏卓越
强生倍优
雅培安妥
拜安康
使用POCT 血糖仪建议 均使用毛细 血管血,避 免不同血样 血糖的偏差 反应酶 需血量 血样标本 显示时间 记忆存储量 平均值计算 测试范围 红细胞比容 温度℃ 湿度 有效期
糖尿病血糖监测频率

糖尿病血糖监测频率
一、糖尿病血糖监测频率二、不同时间点血糖监测的意义三、检测血糖的注意事项
糖尿病血糖监测频率1、非药物治疗者
2次/天,选择不同时段进行监测,如空腹加一次餐后2小时血糖,每周1次。
2、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者
在开始服药的前两周,每周连续3天用5点法测血糖,以便了解不同时间内血糖情况,确定适宜的药物及剂量。
血糖稳定后,每周只需测1天的早餐前、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
3、胰岛素治疗者
5~7次/天(5点法或7点法全天血糖谱),每周1~2次。
每月至少监测凌晨3:00血糖1次,以确认有无夜间低血糖。
2007年笔者在德国学习时发现:在德国使用短效胰岛素者,每天都测3~4次血糖,选择餐前或餐后2小时测定;需要严格控制血糖的患者,每天甚至测定4~7次血糖,包括睡前和凌晨3:00;使用中效胰岛素者,每天测2次血糖,可以交替一天测早餐前和晚餐前血糖,另一天测午餐前和睡前血糖。
不同时间点血糖监测的意义1、空腹血糖:主要反映患者自身胰岛B细胞的基础功能以及头天晚上所用药物对整个夜间乃至清晨血糖的控制情况。
空腹血糖是衡量胰岛功能的重要指标,也是诊断糖尿病的指标之一。
对于长期使用降糖药的患者来说,空腹血糖的良好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这里说的空腹血糖是指禁食8~12小时后的血糖,即清晨空腹状态下的血糖。
2、餐前血糖:指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反映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的持续。
糖尿病的血糖监测 课件

影响血糖测试结果的因素
Performance 血糖监测表现
=
Operator 操作者
+
+ Meter
血糖仪性能
+ Strip 试纸性能
Blood 测试血样
使用者技术
• 是大部分错误结果的来源 • 正确的培训,遵守操作程序
–不正确的挤血操作,组织液渗出 –消毒操作,消毒剂未挥发完毕 –仪器代码调教
糖尿病的血糖监测
学习目标
• 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及意义 • 血糖监测的方法 • 各时间点血糖的适应范围及意义 • 血糖监测方案 • 血糖仪测试原理 • 血糖仪质量控制 • 影响血糖测试结果的因素 • 血糖仪管理要求
• 国内外研究表明 血糖控制达标能够有效 预防各种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发生
• 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 –糖尿病教育 –饮食治疗 –运动治疗 –药物治疗 –监测
安妥TM超越 使用GDH+NAD+PQ酶系统 不与其他糖类发生反应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葡萄糖脱氢酶
血糖仪的质量控制
• 血糖仪的选择
• 血糖仪的质量控制方法
血糖仪的选择
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并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局登记注册准入临床应用的血糖仪
同一医疗单元原则上应当选用同一型号的血 糖仪,避免不同血糖仪带来的检测结果偏 差。
培训内容
• 应用价值及局限性· • 检测步骤·
• 检测原理·
• 质控·
• 适用范围及特性; • 结果解读·
• 仪器·试纸条·
• 误差来源·
• 质控品的储存条件; • 安全预防措施等 血糖仪放置在室温干燥清洁处 避免摔打、 沾水
• 血糖仪允许工作的温度是10–40摄氏度,湿 度是20%–80%。
合理实施血糖自我监测

合理实施血糖自我监测【摘要】对我院2009年11月——2012年7月底共收治糖尿病患者90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5人,其中对一组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另一组不进行,对比两组的血糖的稳定程度。
【关键词】糖尿病;血糖自我检测;临床意义糖尿病是一种代谢内分泌疾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缺乏或相对缺乏所致的一种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糖代谢紊乱为突出表现,为治疗状态下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并伴有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
糖尿病已引起并发症,重者可能出现失明,肾病等其他疾病,所以血糖的控制监测对生命安全的意义十分关键。
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我院自2009年11月——2012年7月底共收治糖尿病患者90例,均符合who诊断标准。
其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30-78岁,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实施血糖监测,对照组不进行血糖监测,将血糖值进行比较。
两组在统计学数据中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合理安排血糖自我监测时间,较为理想的监测时间点即全天血糖谱具体如下:空腹+三餐后2小时+睡前(5点法)。
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或夜间-7点法。
可供参考具体方案对于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建议每天3次或3次以上血糖监测。
2型糖尿病患者最佳次数因人而异,当有附加治疗和调整治疗方案时的监测次数和平常每天血糖自我监测的频率应视病人的需要目标而定。
可供参考的方案:非药物治疗者每天2次不同时段进行,如空腹+一次餐后2小时血糖,每周1天。
口服降糖药者,选择不同时段,每天2-3次,如空腹+一次或二次餐后2小时;空腹+一次餐后2小时+睡前血糖,每周1-2天。
胰岛素治疗者多采用5点或7点法全天血糖法,每周1-2天,每月至少监测凌晨3点血糖一次,确认无低血糖。
特殊情况下需加测血糖频率。
患有其他疾病、手术前后或外出旅游时。
血糖值>10mmol/l。
糖尿病初发或改变治疗方案时。
运动前中后尤其是开始新一项运动项目时。
遇有身体不适,如心慌、手抖冷汗出现低血糖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点血糖和5点血糖都是指的血糖监测的时间点,俗称血糖监测7点法和5点法7点血糖(7点法)是指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或夜间的血糖,总共7个血糖监测时间点(也有就直接说是8个点的)。
这里所说的早餐前血糖一般我们把它等同于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的血,所检定的血糖值,为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反应胰岛β细胞功能,一般代表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
】。
5点血糖(5点法)一般是指空腹、早餐后2小时、午餐后2小时、晚餐后2小时和睡前或夜间的血糖,总共5个血糖监测时间点。
另外,就2种方法而言,5点法是早前的提法,现在用的不多了,现在一般都是以7点法为主,这样用于监测的血糖图谱会比较全面。
此外,对于血糖监测而言,在发生感冒等急性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不稳定时及运动前后、妊娠阶段也是要加强血糖监测的频次。
那么具体到各个时间点监测的意义则主要如下:1.空腹/早餐前血糖:反映人体基础胰岛素分泌的水平,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此时血糖值可能正常。
建议在静息状态(宜禁食/禁药,不宜过度消耗体力)下检测。
空腹血糖间接反映在没有应激因素存在的情况下,机体自身的
基础胰岛素分泌水平;空腹血糖还可体现降糖药的远期疗效,对于长期使用降糖药的患者来说,空腹血糖的良好控制有重要意义。
2.午餐/晚餐前血糖:可指导患者调整要摄入食物的量和餐前注射胰岛素的量。
3.餐后血糖:反映人体餐后胰岛素分泌的水平,增加糖负荷后机体追加胰岛素分泌的水平,在进行药物治疗或饮食控制期间等尤其需要观察是较重要的指标之一。
代表进食刺激后胰岛素的分泌情况,以及药物与饮食治疗的情况。
对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有时比监测空腹血糖更重要,因为这类患者空腹血糖可能并不高,但由于其胰岛素分泌功能已经受损,受高糖刺激后反应较差,而出现餐后高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还可以反映控制饮食和服药后的综合治疗效果,便于指导饮食和药物治疗。
应注意,测餐后2小时血糖应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到满2小时为止,有些人吃完饭后才开始计时,其结果就有了明显的差别。
4.睡前血糖:防止出现夜间低血糖或清晨空腹高血糖。
5.凌晨(3点)血糖由于夜间3点左右血糖可能出现过高(黎明现象)或过低(苏木杰
现象)的现象,但处理方法却截然不同,因而建议睡眠中有明显不适的患者增加观察此时血糖,以指导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