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习题解答汇编

合集下载

汇编语言设计复习题(第2章:8086的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

汇编语言设计复习题(第2章:8086的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

1、下列指令属于基址加变址寻址方式的是( MOV DX,DS:[BP][SI] )。

DX2、当程序顺序执行时,每取一条指令语句,IP指针增加的值是( D )。

DXA.1 B.2 C.3 D.由指令长度决定的3、下列属于合法的指令是( D ) DXA.MOV DS,ES B.MOV [SI],[DI] C.MOV AX,BL D.MOV [DI],BL4、若AX=349DH,CX=000FH。

则执行指令AND AX,CX后,AX的值是( 000DH )。

DX5、设DS=8225H,DI=3942H,指令NEG BYTE PTR[DI]操作数的物理地址是( 85B92H ) DX6、下列寄存器组中在段内寻址时可以提供偏移地址的寄存器组是( B ) DXA、AX,BX,CX,DXB、BX,BP,SI,DIC、SP,IP,BP,DXD、CS,DS,ES,SS7、对寄存器AX的内容乘以4的正确指令序列是( SHL AX,1 SHL,AX,1 )。

DX8、执行INC指令除对SF、ZF有影响外,还要影响的标志位是( OF,AF,PF )。

DX9、设DH=10H,执行NEG DH指令后,正确的结果是( DH=0F0H CF=1 )。

DX10、下列传送指令中有语法错误的是( A )。

DXA、MOV CS,AXB、MOV DS,AXC、MOV SS,AXD、MOV ES,AX11、下面指令执行后,改变AL寄存器内容的指令是( D )。

DXA、TEST AL,02HB、OR AL,ALC、CMP AL,BLD、AND AL,BL12、执行除法指令后,影响的标志位是( AF,CF,OF,PF,SF,ZF都不确定 )。

DX13、执行下面指令序列后,结果是( AX=0FF82H )。

DXMOV AL,82HCBW14、与MOV BX,OFFSET VAR指令完全等效的指令是( D )。

DXA、MOV BX,VARB、LDS BX,VARC、LES BX,VARD、LEA BX,VAR15、在段定义时,如果定位类型用户未选择,就表示是隐含类型,其隐含类型是( PARA )。

第2章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习题参考答案-汇编语言与计算机组成原理 答案

第2章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习题参考答案-汇编语言与计算机组成原理 答案

第2章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习题参考答案1. 设机器数长为8位(含1位符号位在内),写出对应下列各真值的原码、补码和反码。

6413−, 12829,100,-872. 写出下列各数的原码、反码、补码表示(用8位二进制数),其中MSB 是最高位(又是符号位),LSB 是最高位。

如果是小数,小数点在MSB 之后;如果是整数,小数点在LSB 之后。

(1) -35/64 (2)23/128 (3) –127 (4)用小数表示-1 (5)用整数表示-1 解:(1)-35/64 = -0.100011原码1.1000110 反码1.0111001 补码1.0111010(2)23/128= 0.0010111原码0.0010111 反码0.0010111 补码0.0010111 (3) –127=1111111原码11111111 反码10000000 补码10000001 (4) 用小数表示-1 补码1.0000000 (5) 用整数表示-1原码10000001 反码11111110 补码1111111113. 己知[X],求[X]和X .补原4. 当十六进制数9B和FF分别表示为原码、补码、反码、移码和无符号数时,所对应的十进制数各为多少(设机器数采用一位符号位)。

答:5. 有一个字长为32位的浮点数,符号位1位,阶码8位,用移码表示,尾数23位,用补码表示;基数为2。

请写出:(1)最大数的二进制表示;(2)最小数的二进制表示; (3)规格化数所能表示数的范围。

解:用IEEE754格式(E的取值范围:1~254,留出全0和全1分别表示0和无穷大)31 30 23 22 20 0S E M(1) 最大数的二进制表示:0 11111110 11111111111111111111111即 2127(2-2-23)(2) 最小数的二进制表示:1 11111110 11111111111111111111111即 - 2127(2-2-23)(3) 规格化数所能表示数的范围:最小的正数:0 00000001 00000000000000000000001 即2-126(1+2-23)绝对最小的负数:1 00000001 00000000000000000000001 即-2-126(1+2-23)所以范围是: -2127(2-2-23)至-2-126(1+2-23) ,2-126(1+2-23)至2127(2-2-23)6. 将下列十进制数表示成IEEE754标准的32位浮点规格化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浙大四版习题答案第二章汇编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浙大四版习题答案第二章汇编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一] 一袋中有5只乒乓球,编号为1、2、3、4、5,在其中同时取三只,以X 表示取出的三只球中的最大号码,写出随机变量X 的分布律解:X 可以取值3,4,5,分布律为1061)4,3,2,1,5()5(1031)3,2,1,4()4(1011)2,1,3()3(352435233522=⨯====⨯====⨯===C C P X P C C P X P C C P X P 中任取两球再在号一球为中任取两球再在号一球为号两球为号一球为也可列为下表 X : 3, 4,5 P :106,103,101 3.[三] 设在15只同类型零件中有2只是次品,在其中取三次,每次任取一只,作不放回抽样,以X 表示取出次品的只数,(1)求X 的分布律,(2)画出分布律的图形。

解:任取三只,其中新含次品个数X 可能为0,1,2个。

3522)0(315313===C C X P 3512)1(31521312=⨯==C C C X P 351)2(31511322=⨯==C C C X P 再列为下表X : 0, 1, 2 P :351,3512,3522 4.[四] 进行重复独立实验,设每次成功的概率为p ,失败的概率为q =1-p (0<p <1) (1)将实验进行到出现一次成功为止,以X 表示所需的试验次数,求X 的分布律。

(此时称X 服从以p 为参数的几何分布。

)(2)将实验进行到出现r 次成功为止,以Y 表示所需的试验次数,求Y 的分布律。

(此时称Y 服从以r, p 为参数的巴斯卡分布。

)(3)一篮球运动员的投篮命中率为45%,以X 表示他首次投中时累计已投篮的次数,写出X 的分布律,并计算X 取偶数的概率。

解:(1)P (X=k )=q k -1pk=1,2,……(2)Y=r+n={最后一次实验前r+n -1次有n 次失败,且最后一次成功},,2,1,0,)(111 ===+=-+--+n p q C p p q C n r Y P r n n n r r n n n r 其中 q=1-p ,或记r+n=k ,则 P {Y=k }= ,1,,)1(11+=----r r k p p C rk r r k (3)P (X=k ) = (0.55)k -10.45k=1,2…P (X 取偶数)=311145.0)55.0()2(1121===∑∑∞=-∞=k k k k X P 6.[六] 一大楼装有5个同类型的供水设备,调查表明在任一时刻t 每个设备使用的概率为0.1,问在同一时刻(1)恰有2个设备被使用的概率是多少?0729.0)9.0()1.0()2(322525225=⨯⨯===-C q p C X P(2)至少有3个设备被使用的概率是多少?00856.0)1.0()9.0()1.0()9.0()1.0()3(5554452335=⨯+⨯⨯+⨯⨯=≥C C C X P(3)至多有3个设备被使用的概率是多少?3225415505)9.0()1.0()9.0(1.0)9.0()3(⨯⨯+⨯⨯+=≤C C C X P99954.0)9.0()1.0(2335=⨯⨯+C(4)至少有一个设备被使用的概率是多少?40951.059049.01)0(1)1(=-==-=≥X P X P[五] 一房间有3扇同样大小的窗子,其中只有一扇是打开的。

微机原理第二章练习题及解

微机原理第二章练习题及解

微机原理第二章练习题及解一:单项选择题●8086CPU复位后, 下列寄存器的值为( C )。

A:CS = 0000H、IP = 0000H B:CS = 0000H、IP = FFFFHC:CS = FFFFH、IP = 0000H D:CS = FFFFH、IP = FFFFH●8086CPU复位后, 下列寄存器的值为( C )。

A:CS:IP = 0000H:0000H B:CS:IP = 0000H:FFFFHC:CS:IP = FFFFH:0000H D:CS:IP = FFFFH:FFFFH●当RESET信号为高电平时,寄存器初值为FFFFH的是( A )。

A:CS B:ES C:IP D:BP●地址锁存发生在指令周期的( A )时刻。

A:T1 B:T2 C:T3 D:T4●8086CPU读数据操作在总线周期的( D )时刻。

A:T1 B:T1,T2 C:T2,T3 D:T3,T4●8086CPU写数据操作在总线周期的( D )时刻。

A:T1 B:T2 C:T2,T3 D:T2,T3,T4●8086与外设进行数据交换时,常会在( C )后进入等待周期。

A:T1 B:T2 C:T3 D:T4●计算机中数据总线驱动器采用的基本逻辑单元是( C )。

A:反相器B:触发器C:三态门D:译码器●计算机中地址锁存器采用的基本逻辑单元是( B )。

A:反相器B:触发器C:三态门D:译码器●计算机中地址锁存器的输出信号状态是( B )。

A:单向双态B:单向三态C:双向双态D:双向三态●8086CPU从功能结构上看,是由( D )组成A:控制器和运算器B: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C:控制器和20位物理地址加法器D:执行单元和总线接口单元●执行指令IRET后弹出堆栈的寄存器先后顺序为( D )。

A:CS、IP、F B:IP、CS、F C:F、CS、IP D:F、IP、CS●下列逻辑地址中对应不同的物理地址的是( C )。

第二章 习题解答

第二章 习题解答
b)双重循环,内循环每次执行 3*10 条指令,外循环一次除了内循环之外 还有另外 3 条指令,因此外循环一次共执行 33 条指令,总共执行 33N 条指令
当 N<=0 时,a) 仅执行判断及退出指令,共 3 条 b) N=0,将执行 33*232 条指令;N<0,将执行 33*(232+N)条指令
jr $ra jr $ra
[00400024] 34040004 ori $4, $0, 4; 1: li $a0,4
[00400028] 0c10000c jal 0x00400030 [FIB]; 2: jal FIB
[0040002c] 0810001f j 0x0040007c [exit]; 3: j exit
[00400030] 23bdfff4 addi $29, $29, -12; 4: addi $sp,$sp,-12
[00400034] afbf0000 sw $31, 0($29); 5: sw $ra,0($sp)
[00400038] afb10004 sw $17, 4($29); 6: sw $s1,4($sp)
beq $s3,$0,exit #$s3=0,exit
add $s0,$s0,$s1 #a+=b
addi $t0,$t0,1 #i++
j loop
exit:
2)
loop: slti $s3,$s0,10 #$s3=a<10?1:0
beq $s3,$0,exit
add $s4,$s0,$s1 #$s4=a+b
addf,f,g
c) addf,f,f
addf,f,j
d) addi f,j,2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四版)第2章【课后答案】讲解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四版)第2章【课后答案】讲解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囮裑為檤第2章8086的指令系统〔习题2.1〕已知DS=2000H、BX=0100H、SI=0002H,存储单元[20100H]~[20103H]依次存放12 34 56 78H,[21200H]~[21203H]依次存放2A 4C B7 65H,说明下列每条指令执行完后AX寄存器的内容。

(1)mov ax,1200h(2)mov ax,bx(3)mov ax,[1200h](4)mov ax,[bx](5)mov ax,[bx+1100h](6)mov ax,[bx+si](7)mov ax,[bx][si+1100h]〔解答〕(1)AX=1200H(2)AX=0100H(3)AX=4C2AH ;偏移地址=bx=0100h(4)AX=3412H ;偏移地址=bx=0100h(5)AX=4C2AH ;偏移地址=bx+1100h=1200h(6)AX=7856H ;偏移地址=bx+si=0100h+0002h=0102h(7)AX=65B7H ;偏移地址=bx+si+1100h=0100h+0002h+1100h=1202h〔习题2.2〕指出下列指令的错误(1)mov cx,dl(2)mov ip,ax(3)mov es,1234h(4)mov es,ds(5)mov al,300(6)mov [sp],ax(7)mov ax,bx+di(8)mov 20h,ah〔解答〕(1)两操作数类型不匹配(2)IP指令指针禁止用户访问(3)立即数不允许传给段寄存器(4)段寄存器之间不允许传送(5)两操作数类型不匹配(6)目的操作数应为[ SI ](7)源操作数应为[BX+DI](8)立即数不能作目的操作数〔习题2.3〕已知数字0 ~ 9对应的格雷码依次为:18H、34H、05H、06H、09H、0AH、0CH、11H、12H、14H,它存在于以table为首地址(设为200H)的连续区域中。

计算机系统基础第二章习题参考解答-2018

计算机系统基础第二章习题参考解答-2018

第二章习题答案9.在32位计算机中运行一个C语言程序,在该程序中出现了以下变量的初值,请写出它们对应的机器数(用十六进制表示)。

(1)int x=-32768 (2)short y=522 (3)unsigned z=65530(4)char c=’@’(5)float a=-1.1 (6)double b=10.5本题要点:(1)数据要根据其类型要表示到足够的位数,如题(3),要写成0000FFFA,而不是FFFA(2)因为求机器数,所以负数要用补码表示(3)浮点数要用IEEE 754标准编码,要注意是float还是double,分别编码:阶码位数、尾数位数、偏置常数各不相同。

要表示到足够的位数。

(4)16进制数后面要写H标识,二进制数后面要写B标识参考答案:(1)FFFF8000H解:-215=-1000 0000 0000 0000B,负数符号位为1,int型整数表示为32位,故机器数为1…1 1000 0000 0000 0000=FFFF8000H(2)020AH解:522=10 0000 1010B,正数符号位为0,short 型整数表示为16位,故机器数为0000 0010 0000 1010=020AH(3)0000FFFAH解:65530=216-1-5=1111 1111 1111 1010B,unsigned型整数表示为32位,无符号位(高位补0),故机器数为0000FFFAH(4)40H解:’@’的ASCII码是40H,char型表示为8位(5)BF8CCCCCH解:-1.1=-1.00011 [0011]…B=-1.000 1100 1100 1100 1100 1100B,float型浮点数,阶码为127+0=01111111(8位),整数部1为隐藏位,负数符号位为1,故机器数为1 01111111 000 1100 1100 1100 1100 1100=BF8CCCCCH(6)40250000 00000000H解:10.5=1010.1B=1.0101B 23(左规),Double型浮点数,阶码为1023+3=100 0000 0010,整数部1为隐藏位,正数符号位为0,故机器数为0 100 0000 0010 0101 [0000]=40250000 00000000H10. 在32位计算机中运行一个C语言程序,在该程序中出现了一些变量,已知这些变量在某一时刻的机器数(用十六进制表示)如下,请写出它们对应的真值。

计算机系统结构 第二章自考练习题答案

计算机系统结构 第二章自考练习题答案

第二章数据表示与指令系统历年真题精选1. 计算机中优先使用的操作码编码方法是( C )。

A. BCD码B. ASCII码C. 扩展操作码D. 哈夫曼编码=16,除尾符之外的尾数机器位数为8位时,可表示的规格化最大尾2.浮点数尾数基值rm数值为( D )。

A. 1/2B. 15/16C. 1/256D. 255/2563. 自定义数据表示包括(标志符)数据表示和(数据描述符)两类。

4. 引入数据表示的两条基本原则是:一看系统的效率是否有提高;二看数据表示的(通用)性和(利用)率是否高。

5. 简述设计RISC的一般原则。

6. 简述程序的动态再定位的思想。

7. 浮点数表示,阶码用二进制表示,除阶符之外的阶码位数p=3,尾数基值用十进制表示,除尾符外的尾数二进制位数m=8,计算非负阶、规格化、正尾数时,(1)可表示的最小尾数值;(2)可表示的最大值;(3)可表示的尾数个数。

8. (1)要将浮点数尾数下溢处理成K—1位结果,则ROM表的单元数和字长各是多少并简述ROM表各单元所填的内容与其地址之间的规则。

(2)若3位数,其最低位为下溢处理前的附加位,现将其下溢处理成2位结果,设计使下溢处理平均误差接近于零的ROM表,以表明地址单元与其内容的关系。

同步强化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1. 程序员编写程序时使用的地址是( D )。

A.主存地址 B.有效地址 C.辅存实地址 D.逻辑地址2. 在尾数下溢处理方法中,平均误差最大的是( B )。

A.舍入法 B.截断法 C.恒置“1”法 D.ROM查表法3. 数据表示指的是( C )。

A .应用中要用到的数据元素之间的结构关系B .软件要处理的信息单元之间的结构关系C .机器硬件能识别和引用的数据类型D .高级语言中的数据类型说明语句4. 标志符数据表示中的标志建立由( A )。

A .编译程序完成B .操作系统完成C .高级语言编程时完成D .汇编语言编程时完成5. 堆栈型机器比通用型机器优越的是( 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2-3 设系统传递函数为
3
42
)(2
++=
s s s G 初始条件0/)0(,1)0(=-=dt dc c 。

求单位阶跃输入r (t)=1(t)时,系统的输出响应c (t)。

【解】系统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是一一对应的,故通过传递函数先求出微分方程,然后通过拉氏变换的方法求解微分方程。

系统对应的微分方程为 4()3()2()c c t c t r t ++= 在给定的非零初始条件下,进行拉氏变换
22(43)()(0)(0)4(0)s s C s sc c c s
++---=
整理后
2221
()(43)(43)
s C s s s s s s +=
-++++
部分分式展开后,拉氏反变换
11122
3242/35/25/6()[()][][](43)(43)13
255326
t t s c t L C s L L s s s s s s s s e e -----+==-=-+++++++=
-+
2-4 在图2-48中,已知G (s) 和H (s)两方框对应的微分方程分别为
()2()5()4()3()6()
c t c t e t b t b t c t +=+=
图2-48 习题2-4系统结构框图
且初始条件为零,试求传递函数C (s)/R (s)。

【解】求出每个方框的传递函数,利用反馈等效的方法求C(s)/R(s)。

根据定义可得 5()2G s s =
+,6()43
H s s =+ 25
5
()5()25(43)10075(2)
56()1()()(2)(43)3041136
1(2)(43)
C s G s s s s R s G s H s s s s s s s +++====+++++++++
2-5 图2-49是由电阻、电容和运算法放大器组成的无源网络和有源网络,试列写以V in (t)
为输入量,V out (t)为输出量的传递函数。

(a) (b )
(c) (d)
图2-49 习题2-5电路图
【解】(a) 1211211
,1
R
Z R Z C s RC s C s
=
==
+ 2
2112
121211
()1
()1
1Z C s RC s G s R Z Z R C C s RC s C s +=
=
=
++++
+
(b ) 211
2221
1
R Z R Z R Cs R Cs ==
=+ 2
222
111211
()1
R Z R Cs R G s Z R R R Cs +=-==-+ (c) 32321123
232321
()
(1)1()1()1R R R R Cs Cs Z R Z R R Cs R R Cs R R Cs
+
+==+=
=++++ 32323
2211132(1)()11
()()1
R R Cs R R Cs R Z R Cs G s Z R R R R Cs ++++=-=-=-++
(d) 本题和(b)、(c)做法图通,因为反馈通路有接地的部分。

根据理想运放的假定,负端输入
为虚地和虚开。

设R 2和R 3中间节点的电压为V ,则有
R R
122
301/in out V V R
R V V V V R R Cs ⎧=-⎪⎪⎨--⎪=+⎪⎩ 由此,得2123311()in out R V V R V V Cs R R R ⎧
=-⎪⎪

⎪++=⎪⎩ 在两式中消去V ,可得到V in 与V out 的关系式
23231
1
()out in V R R R R Cs V R =-++ 2-6设弹簧特性由下式描述
1.165.12y F =
其中,F 是弹簧力,y 是变性位移。

若弹簧在变性位移0.25附近做微小变化,试推导△F 的线性化方程。

2-8 已知系统结构图如图2- 51所示,试通过结构图等效变换求系统的传递函数C (s)/R (s)。

(c) (d)
(e)
(f)
)
(2s H )(3s G )
(1s H )
(s R )
(s C )
(1s G )
(2s G )
(3s G )
(s H )
(s (s C )
(1s G )
(2s G )
(2s G )
(s H )
(s R )
(s C )
(1s G )
(s G )
(s H )
(s R )
(s C )
(s B 10
(g)
图2-51 习题2-8 结构图
【解】
(a)
121234()()1()()G G C s R s G G G G +=++-, (b) 122212()
()1()
G G G C s R s G H H +=+-
©
()10(1)
()1C s GH R s H GH
-=+-, )
(s G )
(s H )
(s R )
(s C )
(s B 10
)
(2s G )
(s H )
(s R )
(s C )
(1s G )
(s G )
(s H )
(s R )
(s C )
(s B 10
)(3s G )
(1s H )
(s R )
(s C )(1s G )
(2s H )
(2s G
(d)
12
2
()()1G G C s R s G H
-=+
(e)
1323133()
()1G G G G C s R s G G G H
+=++
2-10 画出图2-53中各系统结构图对应的信号流图,并用梅逊增益公式求各系统的传递函数C (s)/R (s)和C (s)/N (s)。

【解】(a) 信号流图如下
13231424
1323
()()1G G G G G G G G C s R s G G G G +++=++ )
(2s G 2()()
H s G s )
(s R )
(s C )
(1s G )
(2s G 2()()
H s G s )
(s R )
(C )
(1s G )
(2s G )
(s H )
(s R )
(s C )
(1s G 1
1
G 2
G 1
R C
1N
3
G 41
-1
)
(3s G )
(s H )
(s (s C )
(1s G )
(2s G
(
)
1()
C s N s = (c) 信号流图如下
`
求C(s)/R(s)
112225345112
,,L G G H L G G L G G p G G =-=-==,
12313145
11L L L L L G G ∆=---+∆=-
12451225451245
(1)()
()1G G G G C s R s G G H G G G G G G HG G -=++-- 求C(s)/N(s)
112225345
1322145245
,,,,1,1L G G H L G G L G G p G p G G G G G =-=-===∆=-∆=-
23451225451245
()(1)()
()1G G G G C s N s G G H G G G G G G HG G +-=++-- 2-11 试用梅逊增益公式求图2-54中各系统信号流图的的传递函数C (s)/R (s)。

【解】 (a) 四条回路,3,4不接触,两条前向通路,第二余项1+G 3
123453123421231352352
(1)()
()1G G G G G G C s R s G G G G H G G G H G G H G G H ++=+++++ 1
1
G 2
G 1
R C
1N
3
G 4
G H
-1
-5
G 4G 3
G 1G 2
G 1
H -)(s R )
s C 1
1
-5
G 2
H -1
(b) 三条回路,两条回路不接触,两条前向通路,两个余项匀不为1
12341232331223312312313
(1)1(1)
()()1G G G G f G G f G f C s R s G G f G f f G G f f G f f -+⨯-+=-+-+-
© ()(1)()1C s abcd f ch agd
R s ae ch aech
+-+=--+
)
s
)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