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基本特征和等级

合集下载

中国古建筑基本特征和等级

中国古建筑基本特征和等级

中国古建筑基本特征和等级一、基本特征:1.整体性:中国古建筑注重整体性,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注重与周围景观的配合和协调。

建筑的布局和造型都是为了追求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2.对称性:中国古建筑注重对称性,一般以中轴线为对称轴,左右两侧的布局和造型基本相似,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五行思想。

3.木结构和檐部构造:中国古建筑一般采用木结构,檐部构造复杂精细,是中国古建筑的独特之处,也是其富有特色的标志之一4.双滑道和飞檐翘角:中国古建筑中常见双滑道建筑形式,即建筑的屋檐两侧均设置有滑道,方便排水;同时,大部分屋檐都会设置飞檐翘角,既能增加建筑的美观性,也能起到遮阳防水的作用。

5.搭建工艺和装饰:中国古建筑的搭建工艺独特,多采用斗拱、卷棚、斜檐、歇山等形式,装饰丰富多样,常见的有彩绘、雕刻、砖雕、瓦当等。

二、等级划分:1.寺庙:寺庙是信仰宗教的场所,通常建在山间、湖畔或风景优美的地方。

寺庙建筑注重宏伟、肃穆,如佛殿、塔庙、禅室等。

代表性的有少林寺、峨眉山金顶等。

2.宫殿:宫殿是帝王和皇室成员的居住和政务活动场所。

宫殿建筑注重庄严、豪华,有较高的规模和建筑技术。

代表性的有故宫、颐和园等。

3.官府:官府是官员办公和居住的场所。

官府建筑注重实用性和尊贵性,体现官员的身份和地位。

代表性的有天坛大殿、颍东书院等。

4.民居:民居是普通百姓的居住场所。

民居建筑注重实用、舒适,体现了中国古代乡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代表性的有南方的围屋和北方的四合院等。

5.园林:园林是以人工手段营造的景观空间。

园林建筑注重布局精巧、意境深远,体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代表性的有苏州园林、圆明园等。

总之,中国古建筑基本特征和等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建筑艺术的丰富内涵,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通过对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古建筑常识

古建筑常识

古建筑常识
中国古建筑常识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内容:
1.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1)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常见的有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等。

(2)大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多样,常见的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等。

(3)斗拱: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结构,主要起支撑屋顶、连接柱子和梁的作用。

(4)等级制度:中国古代建筑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同等级的建筑在规模、形制、装饰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规定。

2.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
(1)宫殿建筑: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代表作有北京故宫、沈阳故宫等。

(2)寺庙建筑:寺庙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代表作有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等。

(3)园林建筑: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代表作有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等。

(4)民居建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代表作有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等。

3.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
(1)彩画:彩画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梁、枋、斗拱等部位。

(2)雕刻:雕刻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门窗、栏杆等部位。

(3)琉璃瓦:琉璃瓦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屋顶。

(4)石雕:石雕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基座、栏杆等部位。

4.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文化内涵
(1)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建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协调。

(2)礼制文化: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礼制文化。

中国古建筑等级

中国古建筑等级

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自从社会分工产生后,随着等级观念的深化,在建筑中也注入了等级的差别。

下面就从几个主要方面作个介绍:殿式、大式、小式殿式:是宫殿的样式,为帝王后妃起居之处,无疑是最高的等级。

佛教建筑中的大殿(大雄宝殿)、道教建筑中的三清殿等也属于此类。

殿式建筑的特点是宏伟华丽,瓦饰、建筑色彩和绘画都有专门意味。

如采用黄琉璃瓦,重檐庑殿式屋顶,朱漆大门,彩画绘龙凤图案等则是帝王之所。

大式:比殿式级别低,但又有别于民间普通建筑。

它是各级官员和富商缙绅的宅第。

该类建筑不用琉璃瓦,斗棋彩饰也有严格的规定。

小式:为普通百姓的住房规格。

基座的级别最高级基座:它是由几层带玉石栏的须弥座叠在一起,使得建筑物更显高大、雄伟。

该类建筑仅限于皇宫中最高级的建筑和一些寺庙的最高级殿堂中,如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的大成殿等。

而故宫三大殿基座高达二十五市尺左右。

较高级基座:即通常称的须弥座,原是佛像的底座。

佛教传入中国后,这种建筑式样也被中国纳入,以显示使用者的高贵地位与级别。

这种基座上也有汉白玉石栏杆,常用于较高级宫殿和高级的寺观殿堂上。

高级基座:其基座座壁带有壁柱,基座上带有汉白玉石栏杆。

它多用于宫殿建筑主要建筑的两庑等次要建筑中。

一般基座:座壁平整且直,多用于大式与小式建筑中。

据《大清会典》记载:公侯以下,三品官以上的房屋台基准高二尺,四品官以下到士民的房屋台基高一尺。

就普通而言,中国古建筑的基座,以素土或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其四周包有一层用砖石垒砌的座壁。

除了显示等级外,基座的最普通功能则是为了保护建筑物,因为古代木结构建筑极普遍。

踏道的等级踏道,是建筑物出入口处供人进出蹬踏的建筑辅助设施。

踏道的设立,也含有等级因素。

阶级型踏道,是最常见的一种,也称踏跺(台阶),可分三级。

一般台阶:此即谓如意台阶,由几块大小不一的石头,从大到小,由下往上,叠砌而成。

它的三面皆可供人上下。

一般建于次要房舍或主要建筑的次要出入口处。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形式和划分标准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形式和划分标准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形式和划分标准
一、屋顶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丰富多彩,常见的有悬山、硬山、歇山、庑殿、盝顶、攒尖等。

每种屋顶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外观和用途,体现了古代建筑设计的精湛技艺。

二、建筑材料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采用木构架结构,这种结构具有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承载能力强的优点。

此外,砖石也是常用的建筑材料,主要用于基础、墙体和牌楼等。

三、建筑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的布局讲究轴线对称,主次分明。

建筑物的位置和方向都要按照一定的礼制进行安排,表现出强烈的秩序感和庄重感。

同时,建筑的内部空间也十分注重布局,以适应不同功能的需求。

四、建筑功能
中国古代建筑的功能多样,包括宫殿、寺庙、园林、住宅、商业建筑等。

不同功能的建筑在布局、结构和装饰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五、建筑规模
中国古代建筑的规模大小不一,根据使用功能和等级高低,建筑的规模和空间大小都有所不同。

大型建筑如宫殿、寺庙等,空间开阔,气势磅礴;而小型建筑如民居、书房等,则空间紧凑,精致细腻。

六、建筑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因时代、地域和用途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不同风格的建筑在布局、结构、装饰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反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七、建筑装饰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手法丰富多彩,包括雕刻、彩绘、镶嵌等多种形式。

这些装饰手法不仅可以增加建筑的美观感,还可以表现建筑主人的身份地位和审美情趣。

中国古建筑基本特征和等级

中国古建筑基本特征和等级

中国古建筑基本特征和等级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征。

它们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技术、审美和哲学思想,并且广泛应用于宫殿、寺庙、园林、住宅和其他建筑类型。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和等级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古建筑注重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在选择建筑用地时,会选取自然风水、地理环境较好的地点。

建筑物的布局、形状和色彩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达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效果。

中国古建筑还注重与自然景观的互动,例如借景、仿景等方式,使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相互衬托,增添了韵味和意境。

其次,中国古建筑追求宏伟壮丽、雄激夸张的效果。

古建筑常常采用大规模的布局和结构,以展示权势和威严。

例如,宫殿常常建造得异常雄伟,庙宇则常常拥有高大的殿堂和庙门。

建筑物的屋顶往往采用斗拱、檐角和飞檐等装饰,突出了建筑物的层次感和美感。

此外,建筑物的内部装饰也是精美华丽的,常常以漆器、彩绘、木雕和石刻等装饰手法增添艺术价值。

第三,中国古建筑注重均衡和对称。

中国古建筑常常采用对称布局,以展示和强调主宰和权力。

建筑物的主体结构、组成要素和装饰方式往往具有对称性,例如通过对称分布的建筑物、对称布置的庭院和对称装饰的门窗等。

对称布局不仅能够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和美感,还符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和谐原则。

此外,中国古建筑还注重不同建筑类型的等级划分。

根据功能和重要性的不同,古建筑可以分为皇家建筑、宗教建筑、园林建筑、民居建筑等等。

其中,皇家建筑常常是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代表了封建王朝的权威和地位。

宗教建筑则体现了对神灵的崇拜和信仰,常常宏伟壮丽。

园林建筑则注重景观效果和悠闲舒适的氛围,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而民居建筑则是普通人居住和生活的场所,讲究实用性和宜居性。

总的来说,中国古建筑具有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宏伟壮丽、雄激夸张、均衡和对称的特征。

根据功能和重要性的不同,古建筑还分为不同的等级。

这些特征和等级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观念、技术水平和哲学思想,具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知识概述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知识概述
•九开间名称 (等级最高)
•七开间
稍 次 明 次 次 明 次 •三开间 间 间 间 间 间 间 间 •五开间
稍 间
6.间的不等宽现象
• 两种情况:一种为依次递减
一种为明间最大,尽间最小,其它相等 为什么不等宽? 1) 功能要求 2)经济的原因 3)有助于中心突出 4)廊深最小,有利于结构稳定性 5)视线说
出廊的特殊形式——副阶:宋代殿阁等个体 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称为副阶。推测是由 早期高台建筑周围的单步廊发展而来。
4.间的组合 :官式建筑在面阔方向坚持用 “阳数”1,3,5,7,9 “阴数”2,4,6,8意指阴宅 民间住宅、寺庙等则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5.间的名称:明间,次间,梢间,尽间 尽 稍 次 次 明 次 次 稍 尽 二 一 一 二 尽 梢 次 明 次 梢 尽 间 间 间 间 间 间 间
斗拱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它们的结合 体称斗拱。斗拱一般置于柱头和额枋(位于两檐柱之间的看 枋)、屋面之间,是建筑物的柱子与屋顶之间的过渡部分。它 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构件。它能够在上部伸出屋檐,把屋檐 的重量或者直接集中到柱子上,或者先纳至檐上再传到柱上,这 是它的实用价值。它由方形木块、弓形短木、斜置长木组成 纵横交错、层层叠叠、逐层向外挑出的上大下小的托座,体现 出力学美和层次结构美
1.间的概念:
①四柱之间的空间
②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
多数情况下是指②的说法
开间在四根木头圆柱范围内用墙壁或板壁围 成的空间叫“间”。建筑物的迎面间数称 “开间”,又称“面阔”。建筑物的纵深间 数叫“进深”。中国古代以奇数为吉祥数, 因此建筑物的开间一般为单数,而且以开间 越多为等级越高。皇帝上朝的地方一般开 间为九间,进深为五间,故称皇帝为“九五之 尊”。“面阔”越阔,“进深”越深,用处就越 多越广,这是它们的实用价值。“面阔”宽 大能使建筑物显得气势磅礴,“进深”层多能 使建筑物显得森严神秘,从而引起人的壮美 感和神秘美感。

中国古代建筑外观的基本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外观的基本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外观的基本特点一、木结构为主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采用梁柱式结构体系。

这种结构体系具有灵活性和可塑性,可以根据建筑物的规模和功能需求进行自由组合和变化。

同时,木结构也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能够适应地震等自然灾害。

二、斗拱与屋顶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构件,具有承重和装饰双重作用。

斗拱的形状和大小因建筑物等级和规模而异,其设计精巧、结构复杂,能够有效地分散荷载并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

屋顶是古代建筑的另一重要特征,其形式多样,如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等,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和审美价值。

三、装饰与雕刻中国古代建筑注重装饰和雕刻,以彰显建筑物的华丽与尊贵。

建筑的立柱、檐口、斗拱等部位常常采用雕刻手法,如龙凤呈祥、鱼跃龙门等吉祥图案,寓意着祈福、祈寿、祈平安的美好愿景。

同时,建筑的门窗、隔扇等部位也常常采用木雕、石雕等工艺进行装饰,使建筑物更加精美绝伦。

四、布局与对称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布局与对称,以体现建筑物的庄重与和谐。

建筑物的布局通常采用中轴线对称的方式,左右对称,前后呼应。

这种布局方式不仅使建筑物看起来更加稳定和庄重,还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

五、色彩与材质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和材质也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建筑的色彩通常采用红、黄、黑等鲜艳的颜色,以彰显建筑物的尊贵与华丽。

同时,建筑的材质也十分考究,常常采用木材、石材、琉璃等优质材料进行建造。

这些材料不仅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还能够为建筑物增添一份古朴典雅的气息。

总之,中国古代建筑的外观特点包括木结构为主、斗拱与屋顶、装饰与雕刻、布局与对称以及色彩与材质等方面。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和审美价值,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智慧。

3-旅游文化-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宫殿、坛庙、陵寝

3-旅游文化-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宫殿、坛庙、陵寝

二、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3、“天人合一”的思 想 内外两重围墙 ,南方 角,北圆角,“天 圆地方”
古代宫殿的崇高、雄伟、辉煌、灿烂的外观
特征,内涵象征了古代典章制度的等级秩序, 和应天承运的阴阳术数,表现为森严、肃穆 的特色。 中轴对称布局,神秘形象和神秘数字的应用, 与崇高、雄伟、辉煌、灿烂互为表里,共同 构成了体现皇权至高无尚的宫殿,展现了中 国古建筑的营造观念。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Architectural Culture of China
一、中国古建筑的基本构件
中国古建筑外形上分为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 常用的基本构建有台基、屋顶、圆柱、横梁、开间、斗拱、藻井等
1、台基-基座
普通台基:素土、灰土、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约高一尺。 较高级台基:较普通台基高,在上面建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型建筑 或宫殿建筑的次要建筑。
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纵轴方向的陪衬手 法。全宫自南端丹凤门起,北达宫内太液池蓬莱山, 为长达约1600余米的中轴线,轴线上排列全宫的主 要建筑: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轴线两侧采取 大体对称的布局。如不计入内苑部分,从丹凤门到 紫宸殿也约1200米,这个长度略大于从北京故宫天 安门到保和殿的距离。含元殿利用突起的高地(龙 首原)作为殿基,加上两侧双阁的陪衬和轴线上空 间的变化,造成朝廷所需的威严气氛。
斗拱
雀替
雀替:安置于梁或阑额与柱交接处,承托梁枋的木 构件,可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也用在柱间的落挂 下,为纯装饰性构件。能增加梁头抗剪能力或减少 梁枋间的跨距。
藻井:室内天花板上一种装饰,是平顶的凹进部分,含有 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意。常位于寺庙佛座或宫殿 的宝座上方。
挂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
2、屋身 屋身由木制柱枋做骨架,墙体做维护结构,期 间安装门窗。 按墙的材料分为:土墙、石墙。 按墙壁的性质分为:檐墙、山墙。 按墙壁的部位分为:槛墙、八字墙、屏风墙、 照壁、隔断墙等。 (1)山墙:位于建筑物两端的墙体(东西两面 )。 防火山墙
实用文档
2、屋身
屋身由木制柱枋做骨架,
墙体做维护结构,期间安
实用文档
大型建筑群体——故宫
单体建筑围合成合院式建筑,而合院式建筑通过进一步的相 互组合,形成更大的群体。故宫的这种布局特点,是中国传 统建筑营造理念的典型及扩大化。
实用文档
四、单体建筑特征
一、外形上的特征——三段式构图。 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是由答题建筑 集合配置成组群,单体建筑无论规模的大小, 其外观轮廓均由台基、屋身、屋顶组成。 1、台基 在最下部,由砖石砌筑,承托着整座房屋。 普通台基和须弥座台基(较大和较重要的建筑 物上)。
实用文档
斗拱具有度量作用
坐斗上承受昂翘的开 口,称为斗口,作为 度量单位的“斗口” 是指斗口的宽度。
以斗口为度量单位 举例。
实用文档
斗拱的演变
早期的斗拱 比较大,主 要作为结构 构件。至明 清时期,结 构功能逐渐 减少,变成 很纤细的装 饰构件。
实用文档
斗拱的演变
实用文档
三、建筑群体布局特征
装门窗。
按墙的材料分为:土墙、
石墙。
按墙壁的性质分为:檐墙
、山墙。
按墙壁的部位分为:槛墙
、八字墙、屏风墙、照壁
、隔断墙等。
(1)山墙:位于建筑物两
端的墙体(东西两面)。
防火山墙
实用文档
(2)檐墙 处于檐柱之间的墙。有前后之分,前多有门窗装 饰,后为普遍建筑。 (3)槛墙 在有窗子的建筑墙面上,由地面到窗槛下的矮墙 。 (4)照壁 影壁、屏风。 面对大门主要起装饰和屏障作用。
实用文档
2、穿斗式 适用于南方地区民 居和较小的建筑物 。
实用文档
3、井干式 适用于少数的森里地区 。
实用文档
大型建筑常使用斗拱
在大型木构架建筑的屋顶与屋身的过渡部分,有一种我国古代建筑 所特有的构件,称为斗拱。它是由若干方木与横木垒叠而成,用以 支挑深远的屋檐,并把其集中到柱子上。具有结构及装饰作用。
实用文档Biblioteka 3、屋顶——中国建筑的冠冕
屋顶一木架梁为骨架,上面覆盖清灰瓦或琉璃瓦 ,并形成柔和的屋面曲线和屋角翘起。 屋顶有庑殿顶、歇山顶、录顶、悬山顶、硬山顶 、攒尖顶等形式,每种形式又有单檐顶、重檐顶 之分。 在造型上各具特色:庑殿顶庄重而舒展;歇山顶 华丽而雄飞;悬山顶素朴而轻快;硬山顶俨然而 朴实;攒尖高而飞扬。
实用文档
重檐攒尖屋顶
双层檐的 攒尖屋顶
实用文档
三重檐歇山屋顶——有七十二条脊
屋顶极尽复杂之能事
实用文档
2、屋身的各种变化
屋身全部敞开,常运用于园林中。
实用文档
屋身 前后廊,左右实墙。
实用文档
屋身采用周围廊,中为实墙。
实用文档
屋身四面为隔扇
实用文档
3、台基的两种类型
普通台基:形体及装饰较为简单的台基。
实用文档
歇山卷棚顶
卷棚与庑 殿相交而 成的屋顶 形式。
实用文档
重檐庑殿屋顶
采用双层檐的的庑殿,等级较高。
实用文档
四角攒尖屋顶
屋顶向上呈 尖锥状,无 正脊,数条 垂脊交合于 顶部,上面 覆盖以宝顶 的屋面形式。
实用文档
重檐攒尖屋顶
具有双层 檐的攒尖 屋顶。 图中上为 圆顶,下 为组合式 屋顶。
实用文档
台基可发展为独立的建筑物
实用文档
须弥座台基
由佛座演化 而来,形体 及装饰比较 复杂, 雕刻 丰富,常配 以栏杆、台 阶。
须弥座台基 常用于高级 建筑中。
实用文档
三层须弥座台基 更显宏伟
实用文档
三层须 弥座台基
实用文档
二、建筑结构的特征
采用木构架结构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都是采用木构架结构,木构架是屋顶和屋身的骨架,它的 基本做法是以立柱和横梁组成构架,四根柱子组成一间,一栋房子由几个间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
一 建筑外形上的特征 二 建筑结构的特征 三 建筑群体布局的特征 四 单体建筑特征 五 建筑装饰及色彩的特征
环艺103 戴安娜 储欣欣 李欢欢
实用文档
返回主页
一、 建筑外形上的特征
具有屋顶、 屋身、和台 基三个部分, 各部分的外 形与世界上 其它建筑迥 然不同。
尤其对屋顶 极为重视.
实用文档
大木作
什么是大木作?各部件的名称及作用。 大木大式:殿式建筑,一般用于宫殿、官署、庙宇 、府邸中的主要殿堂。 大木小式:建筑中的次要房屋和一般民居。
小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非承重木构件的制作和
安装专业。归入小木作制作的构件有门、窗、隔断 、栏杆、外檐装饰及防护构件、地板、天花(顶棚) 、楼梯、龛橱、篱墙、井亭等42种结构。
实用文档
1、各种形式的屋顶 硬山屋顶 双坡屋顶中两端屋面不伸出山墙外的一种屋顶形式
实用文档
悬山屋顶 两坡屋顶中两端屋面伸出山墙外的一种屋顶形式
实用文档
庑殿屋顶
一条正脊与四条垂脊组成的四面坡式屋顶。又名四阿顶。
实用文档
歇山屋顶
庑殿与悬山相交的屋顶。有名九脊殿。
实用文档
卷棚屋顶
屋顶前后两坡交界处不用正脊,而做成弧形曲面的屋顶
实用文档
结构图例
实用文档
木构架结构体系
三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叠梁式、穿斗式、 井干式。 1、叠梁式 始于春秋,发展于唐代。我国北方地区的 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多采用的结 构。 叠梁式的特点? 优点及缺点?
实用文档
木构架结构体系
三种不同的结构形 式:叠梁式、穿斗 式、井干式。 1、叠梁式 始于春秋,发展于 唐代。我国北方地 区的宫殿、坛庙、 寺院等大型建筑多 采用的结构。
组成。
屋顶部分用类似 的梁架重叠,逐 层缩短,逐级加 高,柱上承檩, 檩上排椽,构成 屋顶的骨架,也 就是屋顶坡面举 架的做法。
实用文档
木结构的特征
木构架的优点 承重与围墙结构分开;取材方便;适应性强;较强 的抗震性能;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 木构架的缺点 不利于防火;容易受到虫蛀;木材稀少;木结构难 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要
中国古代建筑如宫殿、庙宇、住宅等,一般都是由单个建筑 物组成的群体。即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每个建 筑物的正面都面向院子,并在这一面设置门窗。
四合院住宅,
建筑面向院子布置, 正房在中轴线上, 两侧厢房相对而立。
实用文档
四合院住宅的内院是家庭的活动中心,四周周围以单体建筑。
实用文档
单体建筑朝向内院,形成群体布局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