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室设计
日本设计之侘寂

日本设计之侘寂展开全文从“二战”的重创中复苏的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起进入了一个高速重建的时期。
到了60年代初,日本设计类相关产业在国际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保障并带动了本国经济的提升。
当时,日本长期以来的优良设计和精深的美学理念吸引着西方的学者、记者以及策展人,他们不约而同地在各类书籍、潮流杂志及精彩展览中选用日本美学词汇去描述相关的主题,这种潮流一直延续至今。
在《日本设计:艺术、审美与文化》一书中,作者系统地介绍了那些在阐述日本设计的原则时最为重要、应用最为普遍的术语。
这些术语是我们进入日本设计、日本式审美情趣的重要密码。
今天摘发书中的一篇文章《侘寂:朴实与枯寂之美》。
这个来自于日本茶道的一个美学词汇,已经拓展到了各个领域。
《日本设计》一书内封和外封实拍图【美】帕崔西亚·J. 格拉汉姆著张寅银艳侠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08 ISBN:9787108058614定价:68元侘寂(WABI AND SABI)朴实与枯寂之美“侘”(wabi) 与“寂”(sabi) 这两个词与“茶の湯”(茶道)美学的深厚渊源,可以追溯到村田珠光(1421?—1502)的时代。
村田珠光讲求使用质朴而实用的日本国产茶具(而非产自中国的经过精细加工的器物),并且用“侘び数寄”这个词来形容这种茶具。
到了17世纪,“侘び茶”一词从“侘び数寄”这种对于质朴美感的追求中脱胎而出。
茶道家武野绍鸥(1502—1555)与千利休(1522—1591)继承和发扬了村田珠光的茶道美学并使之广为传播,这种美学思想是当今日本茶道理论的源流。
现在,用于“侘び茶”的茶器看上去虽简朴,但实际上却是最为贵重与理想的茶道用品。
富山艺术纪念馆(T oyama Memorial Museum of Art)内茶庭中的“待合”(等待室)。
该馆位于日本埼玉县比企郡川岛町。
修建年代:20世纪早期。
到达茶室前,客人需经过一个铺有小径的庭园—露地。
日本茶庭简介

茶道旳精神清、静、和、寂
茶庭分类江户时期,著名旳造园家兼茶人小崛远洲曾精心设计过许多茶庭,按照茶道旳要求和参加者旳心理状态把园林旳规模、内容和布局大致拟定下来。伴随茶道旳昌盛,茶庭也在宫廷、武家和社会上大量兴建,而且大致遵照小崛远洲旳模式而发展成为日本古典园林旳一种主要类型。 茶庭大致上能够提成禅院茶庭、书院茶庭、草庵式茶庭(一般称为露路、露地)三种,其中草庵式茶庭最具特色。又因茶庭区划不同而有一重露地、二重露地、三重露地三种;三重露地则有外、中、内三区庭园。
内露地
茶庭旳造园要素•蹲踞:就是洗手台,只但是是用蹲旳洗。前面经过了雪隐,目前再来洗个手,不只单纯旳把手上旳污垢洗掉,更让心中之不洁藉由清水洁净地流去。 •尘穴:在洗手旳同步,能够看到不远处,有一约二十公分左右旳圆形或方形凹洞,名为「尘穴」。顾名思义此乃搜集落叶与尘垢之处。•腰挂:小茅亭或小竹亭就叫「腰挂」
待合
飞石”即庭园里间置旳不规则石板,供脚踏用,一般是“六分走 道,四分景色”。
延段
内门
石灯笼,受禅宗思想影响,模仿古刹旳肃穆宁静。
孤篷庵寺院——禅院茶庭旳代表
桂离宫——书院式茶庭旳代表
茶庭特征石景:园内石景极少,且多半为了实用旳目旳,如洗手、坐憩等。整块石头打凿砌成旳石水钵供客人净手、漱口之用,石灯则是夜间照明用具同步也作为园内旳小品点缀。植物:常绿树木沿着道路呈自由式旳丛植或孤植,地面绝大部分为草地和苔藓。除了梅花之外不种植任何欣赏花卉,为旳是防止因锦绣色彩而干扰人们旳宁静情绪。铺地:具有导向性旳道路婉蜒波折地铺设在草地上,大多做成“飞石”路面,好象水上旳汀步以取其自然之趣,间亦有做成“敷石”路面旳。墙垣:一律用竹篱。入口:大门为“木户”(柴扉)。
日本古典园林旳类型
法隆寺
日本著名茶室设计案例

日本著名茶室设计案例日本茶道是一种充满礼仪和精神内涵的文化传统,而茶室作为茶道的重要场所,其设计更是充满着匠心和艺术。
今天我们将介绍几个日本著名的茶室设计案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充满东方韵味的空间艺术。
首先,我们来看看京都的“千利休庵”。
这是一座由茶道大师千利休亲自设计的茶室,其设计理念体现了“简约、自然、平和”的茶道精神。
庵内采用了大量的竹子、杉木等天然材料,结构简洁而稳重。
茶室内的摆设也十分考究,每一件器物都精心挑选,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崇敬和追求。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和清净,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
其次,我们来到了东京的“裏庵”。
这是一座由建筑师隈研吾设计的茶室,其设计风格充满了现代感和艺术气息。
裏庵的外观采用了大量的玻璃材料,使得整个空间通透明亮,与传统茶室的厚重相比完全不同。
内部的设计则更加注重对光影和空间的运用,灯光的渲染和材料的质感都经过精心的考量。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现代与传统的碰撞,体验到不同于传统茶室的新鲜感和活力。
最后,让我们来到大阪的“松庵”。
这是一座由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设计的茶室,其设计风格充满了对自然和空间的探索。
松庵的设计中充分融入了自然元素,整个空间仿佛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建筑外观采用了大量的木材和石材,内部则注重对光线和通风的利用,使得整个空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体验到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愉悦。
总的来说,这些日本著名茶室设计案例都充分展现了茶道文化的精髓和建筑艺术的魅力。
无论是传统的“千利休庵”,还是现代的“裏庵”,抑或是充满自然气息的“松庵”,它们都以独特的设计语言诠释了茶道精神,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美好。
相信这些设计案例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灵感和启发,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茶道文化的魅力。
日本茶庭简介

二、茶庭的分类
1.1茶庭起源
桃山时代,艺术家千利休将禅宗精神融合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茶道开始从幽闭的寺院走入日本社会,日本的园林 也因此多了一种类型——茶庭。 茶庭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园林,它强调去掉一切人为的装饰追求简素的情趣。园内石景很少,仅有石水钵和石灯。石 水钵,供客人净手、漱口之用,石灯则是夜间照明用具,同时也作为园内惟一的小品。园内植物主要为草地和苔藓。 除了梅花以外,不种植任何观赏花卉,为的是避免斑斓的色彩干扰人们的宁静情绪。 茶庭格调洗练、简约,并突出其“闹中取静”的山林隐逸气势,以便于沉思冥想,故造园设计比较偏重于写意及平 淡恬逸的境界。园中有水井一口,供烹茶洗漱之用。一般在茶庭在内、外露地之间,用碎石和白砂铺成一条干枯的 小溪,溪上架桥,增加园林气氛。这种由喧嚣入静寂的庭院设计,就像中国宋代兴起的“城市山林”,使人在朝野 而不妨心存江湖。在茶庭中,一切都安排得朴素无华,富有自然情趣,更加突出禅者、茶人心造其境的禅宗主旨。 以禅宗心身感悟的方法,把人们引入一种淡泊清幽的脱尘境界。使人感受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对精神空间的追求。 茶室外部造型好像草庵,尺度不大,材料结构都很简朴、原始。茶室内部利用凹间、窗户和天花布置创造出千变万 化的小空间。特别是大量自然材料的使用,不加修饰,追求空寂、枯寒的气氛。这种自然、优雅的中性色,配合阳 光从外面射入,使得内外空间表现出简朴、实用、洁净、安详的气氛,从而启发茶人的清静情趣,排除私欲,探寻 本源,达到觉悟的目的。
二、茶庭的分类
1.4 草庵式茶庭
茶庭大体上可以分成禅院茶庭、书院茶庭、草庵式茶庭(通常称为露路、露地)三种,其中草庵式茶庭最具特色。 又因茶庭区划不同而有一重露地、二重露地、三重露地三种;三重露地则有外、中、内三区庭园。
不审庵——草庵式茶庭的代表
禅宗文化和日本茶室设计之美

禅宗文化和日本茶室设计之美禅,是佛教的一种思想,其大意是放弃用已有的知识、逻辑来解决问题。
认为真正最为容易且最为有效的方法是直接用源于自我内心的感悟来解决问题。
禅者心也,心中有禅,坐亦禅,立亦禅,行亦禅、睡亦禅,时时处处莫非禅也。
禅也是顿生的,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人顿悟,得禅意。
佛陀谈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经典浩瀚无涯。
相传有一天,佛陀在灵山会上,登座拈起一朵花展示大众,当时众人都不明所以,只有大迦叶微笑了一下,佛陀当时就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
”佛陀于是将法门付嘱大迦叶,禅宗就这样开始传承下来。
大约在6世纪,佛教传入日本。
到了13世纪,中国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为日本人所热衷并渗透于文化生活的深处,对日本的文化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禅宗佛教的影响下,日本兴起了茶道。
据说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
由于久坐疲累,眼皮无法张开,因此撕下眼皮,丢弃在地上。
而在丢弃眼皮的地方,竟然长出一株矮树。
达摩祖师的弟子们,摘下矮树上的绿叶,酿制成水饮用,竟能保持禅坐的清醒。
禅宗的和尚因此常常喝绿茶,好让自己冥想打坐的时候灵台清明。
茶道由此发展而来。
千利休提倡茶道应以"无中万般有"、"一即是多"的禅宗思想为根底,去掉一切人为的装饰,追求至简至素的情趣。
茶室就是为了茶道而修建的。
日本茶室建筑由茶室本身、水屋,门廊和连接门廊和茶室的雨道(露地)组成,建筑内外素淡、纯净,家具很少。
茶室是日本简约风格的代表,享受的是一面白墙前一枝插花的简单、静穆和意邃深远,同时也最大的表现出草、木、竹等建筑材料自身的美丽。
整个茶室色彩沉静,使茶人容易达到纯粹的精神交流。
以禅宗的思想去理解日本的茶室建筑,不仅能感受到素朴的茶室独到的美感,更能体会出蕴于其中的理想和生命力。
日本茶室有许多富有特色的构造,如壁龛,须跪行而入的小入口及“墙底窗”,不对称的结构体系等 ,这些独特的设计手法也都有各自深刻的禅意。
日本茶庭简介

外门
中门以及石置苑路
待合
飞石”即庭园里间置的不规则石板,供 脚踏用,通常是“六分走 道,四分景 色”。
延段
内门
石灯笼,受禅宗思想影响,模仿古刹的肃 穆宁静。
孤篷庵寺院——禅院茶庭的代表
桂离宫——书院式茶庭的代表
• 茶庭特征
• 石景:园内石景很少,且 多半为了实用的目的,如 洗手、坐憩等。整块石头 打凿砌成的石水钵供客人 净手、漱口之用,石灯则 是夜间照明用具同时也作 为园内的小品点缀。 植物:常绿树木沿着道路 呈自由式的丛植或孤植, 地面绝大部分为草地和苔 藓。除了梅花之外不种植 任何观赏花卉,为的是避 免因锦绣色彩而干扰人们 的宁静情绪。 铺地:具有导向性的道路 婉蜒曲折地铺设在草地上, 大多做成“飞石”路面, 好象水上的汀步以取其自 然之趣,间亦有做成“敷 石”路面的。 墙垣:一律用竹篱。 入口:大门为“木户”(柴 扉)。
日本古典园林
.日本古典园林之——茶庭
茶道的起源 茶室的组成部分 茶庭的布局 茶庭分类 茶庭的造园要素 茶庭特征
筑山庭
日本古典园林的类型
寝殿造庭园 回游庭园 净土庭园
书院造庭园
法隆寺
• 池泉庭园
• 枯山水庭园
• 茶庭
茶庭由来
饮茶在日本成为一种艺术,是在室町时 代(1337-1572年),茶人像阿弥以禅 宗思想为主导,判定饮茶的仪注,同时 融入了“士人文化”的隐逸思想,把茶 道精神发展为陶冶人的内在涵养,以及 培养人们礼让谦恭的品德[1]。至桃山 时代(1583-1591年),日本艺术家干 和休(1522-1591年)经过改革,创造 了茶道社会,将禅宗精神融合到人们的 日常生活中。茶道开始从幽闭的寺院走 入日本社会,并成为人们修身养性的一 门艺术,而日本的园林也因此多了一种 类型——茶庭 茶庭是“茶室”的附属庭园,茶室则是 举行“茶道”的专用建筑物。 茶庭的出现稍后于枯山水,两者同样受 到禅宗思想的深刻影响,但茶庭的产生 和发展则是直接渊源于“茶道”的兴起 和盛行。 茶庭(露地,茶室露地) 室町末期涌现了茶道六宗匠: 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 古田织部、小崛远洲、片桐石州
日本茶道与茶庭浅析

历史 •文化2832021 年 第 02 期1 日本茶道文化1.1 日本茶道文化的发展日本茶文化始于平安时代,公元805年,遣唐使高僧最澄携带茶叶籽返回日本,就此引进了饮茶文化。
弘仁六年,大僧都永忠对嵯峨天皇献茶并获得赞赏,从而掀起了日本宫廷贵族和寺院僧侣的饮茶热潮,这便是“弘仁茶风”是日本茶文化传播历程上的第一次高潮”。
平安时代茶文化的初传日本,此阶段日本茶文化只是在接受、模仿中国茶文化。
在镰仓时代,《吃茶养生记》得以问世,此书由荣西禅师撰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部记录茶作为主题的书籍作品。
此书不仅记录了茶的栽培及制茶方法,包括抹茶的制法,还阐述了茶的医疗保健作用,进一步推动了茶道的传播。
此阶段人们开始讲究茶道建筑、茶具等,在茶会上竞相展示各种唐物,茶道的发展迎来了第二次高潮。
室町初期,日本茶道深受宋元时期茶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一种名为“斗茶”的艺术形式,并逐渐发展起来。
十五世纪中叶之后,茶道“始祖”村田珠光创立了早期茶道,他将禅宗引入茶道,并参悟出“佛法蕴于茶之中”,创立出日本茶道精神的形式雏形——草庵茶文化,日本茶风由奢华高贵转向自然清淡。
武野绍欧将“歌道理论”引入到茶道,从而促进了日本茶道本土化的发展。
随后,千利休使茶道彻底贯彻了草庵的幽寂茶,摒弃了珠光时代之后的繁文缛节,使茶道彻底整托了物质的枷锁。
他提出了四规——“和、敬、清、寂”,创建了现今日本茶道的主流代表——“千家流”茶道,此阶段日本茶道已经开将进入成熟时期。
安土桃山时代,茶道文化广泛普及,并提高到“道”的境界,茶道发展步入昌盛时期。
江户时代,千利休的弟子和子孙们建立了“家元制度”,自此,茶道发展步入辉煌时期。
这个时期的茶道已经成为一种颇有深度的文化活动,既有复杂的表现形式又散发思想的光芒。
1.2 日本茶道特点“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理念的高度概括。
“和”,表示和谐、和悦,注重形式和情感的“和”,是贯穿整个茶道过程的精神理念。
“敬”的思想源于禅宗。
日本园林--茶庭汇总

平面结构布局
中门
腰挂
外门
中门以及石置苑路
西田氏玉泉园--江户初期
武者小路千家茶庭
外露地
内露地
待 合
飞石 庭园里间置 的不规则石板,供脚 踏用,通常是“六分 走 道,四分景色”。
延段
内门
茶庭格调洗练、简约,强调去掉一切人为的装 饰‚ 追求简素的情趣,并突出其“闹中取静”的山 林隐逸气势,以便于沉思冥想,故造园设计比较偏 重于写意及平淡恬逸的境界。 在茶庭中,一切都安排得朴素无华,富有自然 情趣,更加突出禅者、茶人心造其境的禅宗主旨。 以禅宗心身感悟的方法,把人们引入一种淡泊清幽 的脱尘境界,使人感受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对精神 空间的追求。
谢谢观看!
日本园林的发展历程
第1时期: 时间:奈良、平安时代(646年~1185年) 形式:宅院形式的寝殿式庭园和作为佛寺的净土庭园 代表作:平等院凤凰堂,金阁寺 特点:一个共同点是都有一个面积较大的水面。 第2时期: 时间:镰仓、室町时代(1185年-1573年) 形式:武家式样和书院式样的宅院,宗教园林中枯山 水园林流行 代表作:京都的大仙院和龙安寺 第3时期: 时间:桃山、江户时代(1573年-1867年) 主要形式:比较大尺度的庭园以及茶庭 代表作:桂离宫
茶庭大体上可以分成禅院茶庭、书院茶庭、草庵 式茶庭(通常称为露路、露地)三种,其中草庵 式茶庭最具特色。又因茶庭区划不同而有一重露 地、二重露地、三重露地三种;三重露地则有外、 中、内三区庭园。 草庵式茶庭四周有围篱,自院门至茶室设置一条 园路,两侧用植被或白砂敷于地面,栽植树木, 配置岩石,沿路设寄付(门口等待室)、中门、待 合(等待室)、雪隐(厕所)、灯笼(照明用)、 手洗钵(洗手用)、飞石(即步石)、延段(石 块、石板混合铺成的路段)等待客所需的设备。 书院式茶庭的特点是在庭园中各茶室间用“回游 道路”和“露路”联通,一般都设在大规模园林 之中,如修学院离宫、桂离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