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姓名:王青芬班级:11级会计学号:114A1140科技的发展能加快社会的进步,社会进步同时引起科技改革。
两者相辅相成。
从古到今,人类历史进过了石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每一次科技发展也伴随着社会的进步。
不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它们都是科技发展的体现。
我们应当深入探讨科学技术的发展逻辑,认真反思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预测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有必要在社会发展中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达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科技的发展不仅沿着自己的历史轨道在前进,而且也造成了人类历史发生重大的变化。
恩格斯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1]马克思认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历史的有力杠杆,并且他还认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而蒸汽磨产生的却是资本主义,这就很明确地表明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导致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变迁。
一、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当今社会的先进文明是以科学为中心的文明,西方国家的物质生活,即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流通以及人的消费生活和社会对它的服务,都是依靠科学和根据科学原理而形成的技术取得飞速进步的。
东亚国家在取得政治上的独立和解放后,之所以能创造经济奇迹,成为崛起的国家,科学技术是一个重要原因。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体现在:第一,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劳动者的智力水平,并且通过促进生产力的向前发展,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丰足的物质前提。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
生产劳动是人类的体力和智力同时消耗的过程,人的体力发展是非常缓慢的,可是人的智力发展却是迅速的。
其次,科学技术能够促使劳动工具更新的速度加快,从根本上去改变生产的面貌。
第二,科学技术发展引发新的社会革命。
3.科学和社会及其关系

3、现实主义 针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的问题,一是 总结世界各国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二 是人类的明智决策。世界明天的好坏并不 是命运注定的,也不是科学技术的本性所 决定,而是取决于人类今后做出的决策是 否明智。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它一方面为创造人类的幸福提供了巨 大的能力和广阔美好的前景;另一方面又 为 破坏自己的生存基础,造成自我毁灭提 供了条件,给人类未来笼罩上阴影。
认识论角度: 任何时代的科学技术,都是人类认识 和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一定的 局限性,它的应用可能会带来未曾预料的 与人类利益相悖的消极后果。人们比较容 易看到它的积极作用,难于认识它的消极 作用。人们比较重视眼前利益、局部利益, 容易忽视长远利益,整体利益。正是人类 在认识上存在着种种局限性,使科学技术 给人类带来各种负面效应。
科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二)
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科学化)。 科学对社会发生影响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 的: 一是“有形的”方式(物质),即科 学知识物化,产生新的技术。在科学理论 基础上发明新的生产工具和新的工艺,促 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导致生产方式 和社会结构的变革。
二是“无形的”方式(精神),即科学的思 想、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对整个社会 精神生活产生影响,提高整个社会的一般 智力水平,并影响到社会意识各个领域。
社会角度: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 实践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限定的条件下 进行的,必然受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 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所以,科学技术 所带来的社会后果,不能仅仅归咎于科学 技术,因此,必须把科学技术本身同科学 技术的社会应用及其社会后果区别开来。
增强科学技术的正效应,减少科学技术的 负效应,除了依靠科技本身,还必须依靠 人类社会的进步。
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概述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深远且复杂的议题。
科技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引擎,不断推动着社会经济的繁荣、文化的丰富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反之,社会的发展也反过来为科技的创新提供了土壤和动力。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提升,改变了生产关系,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从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机、电力,到信息时代的计算机、互联网,再到现今的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科技的不断进步都为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同时,科技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如医疗技术的进步延长了人类寿命,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信息获取和交流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
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也对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的需求是科技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生产效率、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这就促使科技不断创新以满足这些需求。
同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也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例如,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市场的激励机制、以及文化的开放包容等,都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科技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又反过来促进科技的发展。
理解这种关系对于我们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科技进步,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引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科学技术已日益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科技塑造的世界里,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到国家层面的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国际竞争,几乎无处不体现着科技的力量。
那么,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
从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机、电力和内燃机,到信息时代的计算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带来了生产力的飞跃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
科学与社会的关系(自然辩证法)

科学与社会的关系(自然辩证法)现代科学以空前的规模和巨大的力量影响着整个社会和人类的智慧,科学知识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提高得极快。
科学与社会之间建立了日益紧密和更加多样的联系。
科学正在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科学化”和“社会科学化”的进程迅速发展。
现代科学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强大杠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学对社会的双重性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
科学发展与人类的生存关系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社会是由个体的人所组成的共同体,在广义上说与它相关联的还包括人的本质力量能够达到的人化世界,在狭义上说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科学和科学家在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观念的影响程度,科学团体因公平的洞察力而得到的声誉,给予科研和教育的优先权,都已对国家的成功做出贡献.科学的前沿领域从未像现在这样前途远大,充满机会.从纳米技术到生物工程、弦论、空间科学,我们正处在一个发现与创新的时代。
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机遇,尽全力改善人类健康、福祉和安全,并使公众更多地了解、尊重和鉴赏科学。
我想引用古希腊人所谓的“集市”这一简单隐喻来说明这些概念。
它是历史上社会各阶层和“一般大众”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场所.政府占据四分之一,包括决策者、立法者、官僚、管理者、法院以及法律本身.工业和私有经济部分,从商人到公司,占据它们自己的财产份额.宗教部分,即教堂、清真寺、犹太教会堂、寺庙,占据它们在集市上的位置.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学术界——塑造未来的教育家和学生。
这种集市就代表了社会关系。
这个集市是公众选择“真理”(或者换种不同的说法,社会将接受的“事实")的地方。
这是领导者做出公开政策决定的地方.但是,科学在扮演着什么角色?科学家在这个舞台上处于什么地位?科学家的作用如何决定公共政策的形成即科学与社会的实际关系?在我们试图用图来表示我们这个时代——21世纪初—-的集市之前,理解若干关键趋势的趋同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始终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进步的、革命力量。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提高人类的认知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和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方面。
(一)科学技术的认知功能科学技术对人类战胜迷信、愚昧,提高认识能力,对文化教育的发展,对改变人的精神和道德面貌,都能起到促进作用,这些就是科学技术认知功能的体现。
首先,科学是自然界本来面目的反映,它揭示了自然界的客观现律,从它诞生起,与迷信和愚昧就是不相容的。
从近代欧洲支艺更兴起,自然科学成为了人们批判宗教迷信和旧的习惯势力,宏扬理性、解放思想的有力武器。
人们通过学习、掌握和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自己认识自然界的理性思维能力,不断探索新的认识领域.民次,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文化教育的内容,不断为教育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手段,并且往往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方向,从而为全面提高人类智能状况,开发人类的智力资源创造了条件。
再次,在科学研究的历史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尊重实践、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这种科学精神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晋级,对整个社会精神面貌和人们的道德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影响,大大推进了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进程。
(二)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资产阶级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19世纪中叶,马克思作出了"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的精辟论断,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进入20世纪后,科学技术逐步成为了生产力诸要素的主导要素。
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驱动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继承马克思的思想,极其深刻地指出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阐明了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三)科学技术的社会变革功能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在历史上首次揭示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变革功能。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
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从不同角度分析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一、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从最早的工业革命到现在的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机器的使用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工业化的推进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科学研究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探索。
这些科学研究的成果不仅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知识和技术,也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二、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比如,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便捷,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新闻和知识。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亲友保持联系。
这些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丰富。
其次,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社会的组织方式。
比如,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传统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购物,不再需要亲自去商店购买商品。
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不仅节省了人们的时间和精力,也为商家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渠道。
此外,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使得社会的管理更加高效和精确。
比如,电子政务的推进使得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政务服务也更加高效。
再次,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比如,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个人信息的泄露和网络安全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人们的个人信息可能被黑客攻击,造成经济损失和个人隐私泄露。
此外,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一些伦理和道德问题。
比如,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基因改造和人类克隆的争议。
这些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思考和解决。
三、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科学技术与社会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科学、技术与社会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三个方面。
科学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从事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一种知识体系。
技术是指人们应用科学知识,通过创造、改进和利用工具、机械、设备等手段,以满足人类需求的实践活动。
社会是指人们的集合体,是由一群人在特定地理区域内共同生活、工作和交流所形成的一个群体。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密不可分。
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应用。
科学通过研究、发现和验证规律,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而技术则通过应用科学的成果,将知识转化为实际可行的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推动科学的发展。
科学和技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科学的发展不仅受到社会的需求和问题的驱动,同时也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科学的进步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技术的应用也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结构。
同时,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也反过来对科学和技术产生影响,推动了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在诸多方面。
首先,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增长和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科学的研究和技术的应用,人类创造了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带动了社会的经济发展。
其次,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对社会文化的演变和创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知识和思维方式,推动了文化的多元化和创新。
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再次,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也对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影响。
科学技术的应用有时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在发展中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与社会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三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
科学的发展为技术的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技术的应用又推动了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科学技术社会(名词解释)

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是人对自然界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理性认识,它既是知识体系,又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组织起来的实践活动日益和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技术:是由技能、物质手段、科学知识等要素构成的动态过程,是人们根据预期的目的,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技能和物质手段所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从而实现对自然界的变革,使之适应人类社会的需要,即所谓自然界的人工化。
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科学技术作为人的社会活动之一,和其他类型的社会活动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互动关系。
一方面是科学技术对其他社会活动产生的影响作用,即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则是其他社会活动对科学技术的制约作用,这类制约作用构成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科学技术的生态调节功能:即在掌握自然规律、正确认识人类对自然过程干预不当所引起的后果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调节和控制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应用科学技术防止和消除有害后果,有效、充分、经济地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创造一个适合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
科学道德:是用以调整科学家之间、科学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科技意识:是一个人对科学技术的哲学、社会学认识和他所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总和。
《几何原本》:为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所著。
该书把前人的数学成果用公理化的方法加以系统地整理和总结,即从若干个简单的公理出发,以严密的演绎逻辑推导出467个定理,从而把初等几何学知识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它是古希腊数学的最高成就,为古希腊科学和后世西方学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盖仑的“三灵气说”:为古罗马著名的医学家盖仑创立的解释人体生理过程的学说。
认为食物营养在肝脏内变成静脉血液后与“自然灵气”相结合,一部分流经肺部与空气接触后带上“活力灵气”转变成动脉血,流经大脑的动脉血中的“活力灵气”转变成“灵魂灵气”,由神经系统通至全身支配人的感觉和运动。
“三灵气说”多为臆测,有不少错误,但仍是关于人体生理过程的较为系统的学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社会制度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社会制度(social institution) 是人类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它
社会制度分为3个层次:第一,
是由一组相关的社会规范构成的, 总体社会制度,或称社会形态,如
也是相对持久的社会关系的定型 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第
化。
二,一个社会中不同领域里的制度,
如经济制度、教育制度等;第三,
具体的行为模式和办事程序,如考
勤制度、审批制度等。我们所说的
社会制度对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影
响,主要指前两种意义上的社会制
度。而对科学、技术、工程产生直
接影响的是一个社会的科技制度或
体制,因为它是组织、实施和评价
科学、技术和工程活动的规范体系。
社会 制度
科学 技术
第一,当科学、技 术和工程的发展与统治 阶级的利益和需要相一 致时,就会得到其支持。 例如,与封建社会的统 治阶级和社会制度相比, 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 度更加重视科学技术的 发展,因为先进的科学 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 能够为资本家和社会带 来更高的生产效率,获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
一、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
科学技术
生
思
人
经
活
维
社
的
济
方
方
会
全
发
式
式
进
面展改变步 Nhomakorabea发
善
革
展
科技 科技
经济
生产方式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第一,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需要通过技术转化,在生产、工程实践 的具体运用即“物化”过才能变成现实的 生产力;
得更多的利润。
第二,当科学、技术和 工程的发展与统治阶级的利 益和需要不一致时,统治阶 级就会通过各种手段(包括 科技制度或体制的设置)来 制约其发展。例如,中世纪 欧洲教会给科学研究设置禁 区,甚至用暴力手段对科学 研究横加干涉和镇压,造成 了对科技事业的严重破坏和 社会的倒退。而中国近代科 学技术落后于西方,社会制 度的影响是其中一个重要原 因。
4.社会公正:社 会是公平的还是 不公平的?
5.社会关系:人 与人之间兄弟般 相处还是变成了 社会虚空
进步不受金钱和文化的障 碍,降临到一切人身上
微电脑价格不断降低,国 家财政对远距离通信的拨款 ,电脑使用自然语言,在学 校就开始成为学徒
在获取经济信息 和文化信息时存在 着严重的不平等 (信息科学,微电 脑通信)
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 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 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
政治制度(political institution) 是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 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 的总和。
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示意图
(三)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教育是 培养知识生 产者的基地 。
教育可以使科学 技术在社会中得到普 及,为最广大的公民 所掌握,提高公民的 科学素养。
二、 社会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经济
政治
科
教育
学 技
术
文化
社会制度
(一)经济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科学
经
济
的
技术
需
求 工程
例如,近代科学16、17世纪在欧洲兴起,就是因为近代资本主义生产的 需要。而在当代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富裕国家,对健康医疗有着强烈的 社会需求,所以它们在与医学有关的科研领域具有突出的相对优势;中国对 发展工业有着很强的社会需求,所以在物理、化学、工程技术等应用科研领 域表现出相对优势。恩格斯认为:“几乎一切机械发明都是由于缺乏劳动力 引起的。” 今天我们尽管不能说技术的发展是由于缺乏劳动力,但提高劳动 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无疑是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动因。
第二,科学技术通过对生产力各要 素发挥作用而体现其生产力的职能;
第三,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在社会 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 许多情况下是最主要的作用。
科技
生活方式 科技
交往方式 学习方式 消费方式 娱乐方式 休闲方式
科技
古代自然经济
思维方式
狭隘落后的思维方式
近代科技革命 现代科技革命
趋势
空间上的自主权(有了手提式微电 脑);废除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电子 通信);无所不在性
为个人的创造赢得了时间 个人命运可以选择,少数派有了表 达自己意见的自由(通过广播和电视 )
对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掌握(巨大 的电脑、数据库);技术文化
人工智能为人服务,使人达到越来 越高的复杂水平,更多的聪明孩子走 向电脑
重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信息通信技术使万
(网络)。邻里之间的密切 人空巷;荧屏间景象
关系重新恢复(通过影像和 地方信息通信网,社区电视)
整个区域的非中心化(乡
代替了人与人之间面 对面的交流。
信息科学对那些独 自在电视机前消磨时
村生活中也装备了远程通信 光的无理性的工人造
网络)
成压制。
满足了人们的一切欲望:
一定程度上的伦理价值观混乱
影片表达的是人们关于 现代通讯手段是“手机” 还是“手雷”的困惑。
20世纪末,生命科 学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 重大进展:基因重组工 程获得重大突破(80年 代)、人体基因关联图 谱被绘出(1996),克 隆羊的成功(1997)等 等。而当这些科技还末 用于人类之时,就已经 产生了许多社会伦理问 题。
案例分析:信息与通信技术――对其前景和利害关系的想象性展望
“进步”的七种利害
人们希望和期望的奇迹
引起的恐惧与令人担心的 恶果
1.克服局限性的 力量:人变自由 了还是被奴役?
2.知识:人变聪 明了还是缺少文 化?
痛苦的、卑下的、重复的劳动的结 束;无产者(出现了没有工人的工厂) 的消失
令人厌烦的家务劳动的消除(电子 控制住房,智能机器人)
经济对工程的影响更是突 出。我们今天所进行的许多工 程项目,过去不是说人们对它 们不需要,而是缺少工程建设 的经费。尤其是一些关系国计 民生的重大工程项目,所需资 金量极大,没有社会一定的经 济发展程度是无法开展的。如 我国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整 个工程的建设就需要数千亿人 民币的资金。
(二)政治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方向
学
技
术
与
社
作用
会
影响
互
动
的
特
征 作用
程度
双向性或多向性 多面性 复杂性
(二)科学技术与社会转型
马克思主义从所有制的性质出发,进而从生产方式的角度 来划分人类社会的一般进程,将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五个基本 阶段或五种社会形态:
共产主义社会
(低级阶段为社会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6.充分享受: 最福利国家还是 危机四伏的国家?
成本和花费减少,造成了需 求和欲望的增加。消除污染 和节能工业的建立。文化工 业走出危机,新的种植区的
失业状况恶化, 欧洲衰落,价值系 统危机。
出现。
7.全球大团结: 是发展?还是对 第三世界的蹂躏?
不发达国家可以走技术的捷 径,赶上西方国家
技术战壕。扩大 了国际劳工的分裂。 电脑化摧毁了文化 多元化。
三、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一)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机制
科学技术社会化
科学、技术 和工程越来越摆 脱“纯粹”的技 术特征,与社会 其它方面的联结 越来越广、越来 越紧密。
社会的科学化、 技术化
社会的科学 化、技术化。即 人们越来越按照 科学、技术的运 行模式和操作方 式来从事社会性 的活动。
作用
科
教育是 知识生产的 基地。
科学
教育
技术
(四)文化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 在内的复合体。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与一定的经济制度和政 治制度相关联的。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 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一定形态的政 治和经济是首先决定那一定形态的文化的;然后,那一定形态 的文化又才给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文化 的本质即人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历史过程 中,赋予物质和精神产品以人化形式的特殊活动,是人类所创 造的“人工世界”及其人化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 技术和工程都可以看作是人类的文化或文化的物化成果。但如 果把一般的文化与科学、技术和工程区别开来,我们可以发现 其它文化现象对科学、技术和工程有着特殊的影响。
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
迄今为止,人类创造的许多技 术成就和工程都是在大量消耗自然 资源基础上取得的。科学技术和工 程的“进步”是以生产更多产品为 目的、以高效率为手段,因此,更 多的产品制造需要耗费更多的资源 ,这无疑加大了对环境和资源的压 力,由此产生一系列的环境和资源 问题。因此我们看到,几乎与一切 技术进展相伴的都有其消极的副产 品。化学工业的出现带来了化学污 染,核工业带来了核污染,电子工 业带来了电子污染和电磁污染。
不同学者的社会“阶段”论
学
在一定条件下
技
术
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加大
一定程度上的价值伦理观混乱
“异化”分析
产生
主体
客体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异化现象
支配
宗教 异化
金钱 异化
权力 异化
技术 异化
“去技术”化分析
技术本身的发展,例如智能化提高,会造成劳动者 的去技术化。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先进的生产设备,这些 技术装备本身具有“高技术”特征,承担着越来越复杂 的工作,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人类的水平。人只能是服从 高技术设备的服务者和附庸,自动化生产线上的一个被 动执行者。机器越来越智能,人却越来越愚蠢。而这对 人们的就业也会产生一定影响,生产的发展并不需要更 多的人力,机器取代了人类的工作,许多人将无法就业。 马克思指出:“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具有 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 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 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和 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