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 5.4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沪科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5章 第4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5章 第4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 (新版)沪科版

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学习目标】1.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的大小。

2.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3.学会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知识链接:为了准确鉴别物质的种类,需要综合考虑物质的密度、气味、颜色、透明度、硬度、导热性、导电性、可燃性等物质性质,而不是简单地利用密度进行鉴别。

方法指导:解涉及多个物理量的计算题,应设法利用图、表,理清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找到解题的公式和方法。

密度计算题中常隐含的三个条件:质量不变,如水结冰问题;体积不变,如瓶子问题;密度不变,如样品问题。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常见物质的密度自主阅读教材P96~97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对密度表的理解:(1)物质不同,密度一般不同;(2)一般情况下金属的密度较大,气体的密度较小;(3)不同物质的密度可能相同,如酒精和煤油;(4)物质相同,状态不同,密度就不同,如冰和水。

2.有一个金属块,从外观上很难认出是哪种金属,现测得它的体积和质量分别为5.40cm3、48g,通过下表可以鉴别出组成该金属块的物质是( B )A.铝 B .铜 C .铅 D .铁 知识板块二 密度知识的运用自主阅读教材P 97~9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3.一铁球的质量是2.2kg ,体积是0.4×10-3m 3,试鉴定此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ρ铁=7.9g/cm 3) 解:方法一:比较密度法。

铁球密度:ρ=m V = 2.2kg 0.4×10-3m3=5.5×103kg/m 3,因为 5.5×103kg /m 3<7.9×103kg/m 3,所以铁球是空心的。

方法二:比较质量法。

若铁球是实心的,则铁球的质量:m =ρV =7.9×103kg/m 3×0.4×10-3m 3=3.16kg ,因为3.16kg>2.2kg ,所以铁球是空心的。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5章第4节《密度知识的应用》 精品导学案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5章第4节《密度知识的应用》 精品导学案 沪科版

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目标案】1.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2.能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难点】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预习案】1.实验室里用测量物体的质量,用或测量液体的体积.2.密度的定义式是,计算体积的公式是_________,计算质量的公式是_________.其中_____代表质量,其国际单位是;代表体积,其国际单位是_______;代表密度,其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_.若质量的单位用_____,体积的单位用________,则密度的单位是g/cm3.3.1g/cm3=_________kg/m3.4.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3 ,玻璃的密度是2.5 ,铁的密度是7.9×103 .(填上合适的单位)【探究案】知识点1:常见物质的密度查密度表:(1)纯水的密度是;其物理意义是。

(2)比较水和冰的密度,该现象说明了什么?(3)查密度表,了解并比较各种物质的密度?【典例1】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0℃、1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千克/米3)水1.0×103冰0.9×103水银13.6×103干松木0.4×103酒精0.8×103铜8.9×103煤油0.8×103铝2.7×103B.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D.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变式练习】1.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性.如图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根据图像可知,温度等于℃时,水的密度最大;在0℃~4℃范围内,水具有(选填“热胀冷缩”或“热缩冷胀”)的性质.知识点2:利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①利用公式求密度,鉴别物质;②利用公式求质量.③利用公式求体积.在公式中,质量的单位用kg,体积的单位用m3,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质量的单位用g,体积的单位用cm3,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例2】某液体的质量是110g,体积是100cm3,它的密度是多少kg/m3?它是纯水吗?【变式练习】2.一桶装纯净水的质量是20kg,则这桶纯净水的体积是多少?3.一个瓶子的质量为20g,装满水时,用天平测得总质量为120g,若用这个瓶子装密度为1.8×103kg /m3的硫酸最多可装多少g?【总结案】【检测案】1.人体的密度约等于水的密度,则一名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下列数值中的()A.0.005m3 B.0.05m3C.0.5m3 D.5m32.分别由不同物质a 、b 、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物质的密度最大B.b物质的密度是1×103kg/m3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D.a、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3.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惜水如金.右图中,小丽同学洗完手后,没有关紧水龙头就离开了.这种行为对吗?答:.如果这个水龙头每分钟流失50ml水,那么1h将流失水 kg.4.体积为4.5m3的水,其质量是 kg,全部结成冰后,冰的质量是 kg,体积是 m3,密度变(选填“大”或“小”).这说明质量不随物质的改变而改变,但密度会发生变化.5.两个实心物体,它们的质量之比是3∶2,体积之比是1∶3,则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是.6.在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小明在使用天平过程中的错误是:.(2)小明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把小石块放入装有10mL水的量筒中,量筒内液面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是 kg/m3.7.市场上出售的一种“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该瓶内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3kg/m3,则该瓶油的质量是多少kg?(1L=1×10-3m3)教师个人研修总结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5.4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5.4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5.4 密度知识的应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的第五章第四节,主要讲述密度知识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密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3. 密度的测量方法及实验操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难点:密度的测量方法及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天平、量筒等)。

学具: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鉴别真假黄金,引出密度这个物理量,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真假黄金的密度不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些与密度相关的例题,如计算物体的体积、质量等,引导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解答。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与密度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密度实验,如测量不同液体的密度,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密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密度的单位;3.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4. 密度的测量方法及实验操作。

七、作业设计1. 计算题:已知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00g,密度为0.8g/cm³,求该物体的体积。

答案:500cm³2. 应用题:一瓶500mL的酒精,密度为0.8g/cm³,求这瓶酒精的质量。

答案:400g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密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如航海、航空等领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爱。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5.4 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5.4 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案

一、新课引入二、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这节课的内容是。

(板书:密度知识的应用———密度表达式的推导)师:同学们如果我想测量一物体的密度,我们最常用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富有激情的设问)生:天平测质量、量筒测体积。

师:你们的依据是什么?生:Vm=ρ师:(板书:测量物体密度的基本原理Vm=ρ)师:很好!那接下来就让大家一起来分析分析,老师是怎样来测量一块橡皮泥的密度的呢?师:在PPT中先展示出,这一张图片。

请一位同学给我们分析一下,老师是怎样测量橡皮泥的密度的呢?生:用天平直接测量了橡皮泥的质量,用量筒结合排水法测量了橡皮泥的体积。

师:那密度的最终表达式应该是怎样的呢?生:师:非常棒,请坐!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没有天平的情况下,老师是怎样测量出橡皮泥的密度的呢?(故作神秘的表情)师:在PPT中展示出,这一张图片。

请认真思考,老师到底是怎样得到橡皮泥的密度的呢?学生聚精会神的等待着挑战同学举手回答问题同学们很好奇的盯着大屏幕许多同学举手抢答生:(迅速站起来,声音洪亮的回答)我觉得老师的这个实验方案精妙之处是:在没有天平的情况下解决物体的密度问题。

显然我们必须用已有的装置寻找到物体的质量。

我发现由第一、三幅图可以得到物体的体积,很显然第一、二幅图是用来得到质量的。

那么应该是利用了,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就可以得到质量的吧!师:(满意的点点头,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说的太好了,老师不用再解释什么了。

接下来,再邀请你上讲台,将你的密度表达式,写在黑板上。

生:(大方的走上讲台)水ρρ⋅--=1312V V V V师:那么我将完整的推证过程给大家演示一遍。

用擦除的功能将提前准备好的推证过程展示给学生。

生:同学们将完整的推证,在自己的学案上又认真的书写一遍。

师:亲爱的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在天平和量筒都没有的情况下,我是如何测得橡皮泥的密度的呢?(停顿一下后,故作神秘的慢悠悠的展示出这一张PPT )生:集中精力的观察着这幅神秘的装置图,生怕错过了什么。

八年级物理全册《5.4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5.4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密度知识的应用1 / 52 / 5们来欣赏几组画面(多媒体播放):师:从录像中我们看到用密度的知识解决了选种的问题。

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运用密度可以做什么吗?三、密度与物质鉴别【思考并讨论】提出问题:如何鉴别一枚奖牌是不是纯金做成的?汇报交流。

生A:物质鉴别生B:求质量。

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思考:如何测奖牌的密度?在同学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小结:测出奖牌的密度后,与密度表中金的密度比较。

测奖牌的密度时,可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密度。

思考:用天平测得的奖牌质量是否精确?因此测出的奖牌密度是否精确?学生讨论并回答。

(课件展示例题)例1:小明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全市兵兵球比赛,获得了一枚金牌。

他想知道该金牌是否是纯金的,于是利用实验室里的器材测出该金牌的质量是,体积为5cm3。

你能利用这些数据帮助他作出判断吗?教师点评:注意学生解题格式的规X性。

师:与上题的道理相同,利用密度知识还可以鉴别牛奶、酒的优劣,在地质勘探中鉴别矿石,另外,我们还可以用密度的知识来鉴别体育课上用的铅球是不是用纯铅做成的。

让学生通过计算学会如何鉴别物质,在计算密生G: 从密度表可以看出,各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

只要测出了奖牌的密度,再与密度表中金的密度进行比较就可鉴别奖牌是不是纯金做成的。

生H:大致一样生L、M:思考并独立解题。

通过几个不同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3 / 54 / 55 / 5。

八年级物理全册5.4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5.4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知识与技能1.会查密度表,并能说出常见的一些物质如水、空气以及钢铁的密度的大概范围。

2.会应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现象,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自然界中物质的多样性,激发对自然界奥秘探究的兴趣。

重点应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难点应用密度知识解释与密度有关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一、新课导入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2.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通过提出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新课教学(一)密度可以用来鉴别物质要鉴别某一物体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

指导学生看课本96页、97页中给出的一些物质的密度,并思考:(1)三个表有什么不同?(2)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各有什么特点?学生看书并回答,在教师引导下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 ℃,1个标准大气压”的条件,请同学作出说明。

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

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

在看书的基础上,请学生读出几种物质的密度,并说出它们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二)求质量体积很大的长方体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用秤直接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办法。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公式来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这些量?引导学生类比速度公式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

学生讨论得出变形公式并回答上边的问题。

(三)求体积如果有一物体,体积不规则又不便于直接测量,我们怎样才能计算出它的体积?学生思考回答密度公式的另一个变形式为:V=mρ(四)讲解例题学生阅读例题1的题干,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应用密度知识来鉴别物体是何种物质构成的方法。

学生自学例题2,完成后,教师给出具体数据,学生完成新课导入中的问题1和2,最后师生共同修正。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5.4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5.4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5.4 密度知识的应用一、教学内容1. 密度知识的应用: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和判断。

2. 密度公式的掌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密度公式ρ = m/V 的含义及其应用。

3. 实际问题与理论知识的结合: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密度公式,并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判断。

2. 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密度公式,并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和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2. 学具:教材、练习册、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例,如水肿病、掺水牛奶等,引导学生思考密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讲解密度公式的含义及其应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密度公式。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和判断。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掌握程度。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密度公式:ρ = m/V2. 密度公式的应用: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计算七、作业设计(1)一块质量为200克的石头,密度为2.5克/立方厘米,求石头的体积。

(2)一瓶质量为500克的饮料,密度为1.0克/立方厘米,求饮料的体积。

2. 答案:(1)石头的体积为80立方厘米。

(2)饮料的体积为500立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掌握了密度公式,并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和判断。

5.4《密度知识的应用》—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5.4《密度知识的应用》—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教案:5.4《密度知识的应用》—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的第五章第四节,主要讲述了密度知识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密度公式的理解和运用;2. 密度的测量方法和实验操作;3. 密度的实际应用实例分析。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密度公式的含义,并能熟练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2. 学生能够掌握密度的测量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密度实验操作;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应用实例,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密度公式的运用和计算;2. 密度的测量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3. 密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包括测量工具、实验药品等);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溺水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密度在其中的作用;2. 知识讲解:讲解密度公式的含义和运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密度实验,教授测量方法和操作技巧;4.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实例,如考古中的密度测量,让学生理解密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6. 板书设计:板书密度公式及其运用,重要概念和结论;7.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有关密度知识应用的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密度知识的应用内容:1. 密度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2. 密度的测量方法:利用测量工具(如天平、量筒等)进行测量3. 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的实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计算题:已知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00克,体积为100立方厘米,求该物体的密度;2. 应用题:某考古学家需要测量一个古代文物的密度,以便确定其材质,请你给出测量方法和步骤;3. 思考题:请你举例说明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1. 密度 = 200克 / 100立方厘米 = 2克/立方厘米;2. 测量方法:使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先测量文物的质量,再测量文物的体积,计算密度;3. 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溺水事件的判断、物质鉴别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密度知识的应用
学习目标:
1. 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学习重点:密度与物质鉴别。

学习难点: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学习过程:
一、思维启动
观看演示实验密度选种,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运用密度可以做什么吗?
二、探究历程
(一)常见物质的密度
活动1、阅读96页—97页密度表
填一填
1、ρ水= ,它表示的意思是:。

2、通过阅读密度表,你一定有所发现,请你写出几条:
(1)
(2)
(3)
(二)密度知识的运用
(1)鉴别物质
图5-4-1
小明在校运会上获得一块奖牌(如图5-4-1所示),他想知道这块奖牌是否由纯铜制成的,需要测出铜牌的。

(2)估测体积
图5-4-2
小红想知道一捆横截面积为S 且粗细均匀的铜丝的长度,她应先测出铜丝的质量m ,利用 求出铜丝的体积,再利用V=SL 求出这捆铜丝的长度L 。

(3)估测质量
假设我们的教室长为a ,宽为b ,高为c ,空气密度为ρ,则教室中空气的质量m = ρv = 。

三、自我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四、达标检测:
1.关于公式ρ=V
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ρ与m 成正比,与V 成反比
B .同一种物质密度一定相同,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C .不论是不是同种物质,m 大的ρ肯定大
D .不论V 是否相同,ρ大的m 就大,ρ小的m 就小
2.一杯糖水,喝掉一半,剩下的半杯糖水 ( )
A .因质量减半,所以它的密度减半
B .它的体积减半,所以密度减半
C .它的质量、体积、密度都减半
D .虽然质量和体积都减半,但密度却不变
3.汽油的密度是0.71×103kg /m 3,它的物理意义是 ( )
A .1 kg 汽油的体积是0.71×103 m 3
B .1 m 3汽油的质量为0.71 kg
C .1 kg 汽油,密度是0.71×103kg /m 3
D .0.71 m 3汽油,质量为1×103kg
4.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后,(已知ρ冰=0.9 g /cm 3)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 .密度减小了
101 B .密度减小了9
1 C .体积增大了101 D .体积增大了91 5.体积为4×10-3m 3的铜球.其质量为24 kg .试判断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铜的密度是8.9×103kg /m 3)
6.有三种不同的液体,它们的密度分别为ρ1=1.7×103kg /m 3,ρ2=1.3×103kg /m 3,ρ3=1.5×103kg /m 3.如果体积相同的三种液体混合,求混合后液体的总密度.
7.燃料公司采回1500 t 柴油,以备春耕时农机的需要.用运油的槽车,每节车厢能装38 m 3,把这批柴油一次运回来要安排多少节这样的油罐车?(ρ油=0.8×103 kg /m 3)
[参考答案]
1.B
分析:公式ρ=V
m 是密度的定义式,正确的理解应足:对于某种物质,体积较大时,质量也较大,但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保持不变,密度跟质量和体积没有关系,它是物质的特性,因此选项A 、C 、D 不对,选项B 正确.
2.D .
分析:根据密度公式ρ=
V
m ,进行分析即可得到正确答案,剩下的半杯糖水,质量减为原来的一半,体积也变为原来的一半,即有m ′=2
m ,V ′=21V ,故 ρ′=ρ===''V m V m V m 2/2 可见,糖水虽然质量和体积都变为原来的一半,但密度是不变的.以后遇到类似问题,都应根据密度公式分析、推理.
3.B
分析:本题的关键是密度的单位“kg /m 3”的理解.正确理解是:1 m 3汽油,质量是0.71×103kg ,因此选项A 、C 、D 错误.选项B 正确.
4.AD
分析: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g /cm 3,而ρ冰=0.9g /cm 3,密度减为原来的109,故密度减小了101,又由ρ=V
m ,V=ρm . 水在结冰时.可认为质量不变
9
10//===水冰水冰水冰
ρρρρm m V V 故体积增大了9
1. 5.分析:此题判断铜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有以下几种办法:
办法一:可以求出铜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如果小于铜的密度,则是空心的.
解法一:密度比较法
ρ球==⨯=-m
kg V m 310424球球
6×10kg /m 3〈8.9×103kg /m 3 因为ρ球<ρ铜,所以铜球为空心.
办法二: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铜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如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则球是空心的.
解法二,质量比较法
m 实=ρ铜V 铜=8.9×103 kg /m 3×4×10-3 m 3=35.6 kg >24 kg
因为m 实>m 球,所以铜球为空心.
办法三:根据给出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如果结果小于已知铜球的体积,则铜球是空心的.
解法三:体积比较法
V 铜=33/109.824m
kg kg m ⨯=铜球
ρ=2.7×10-3m 3〈4×10-3m 3 因为V 铜<V 球,所以铜球为空心.
6.分析:本题要点:①三种液体混合前的质量之和等于混合后的总质量.
②三种液体混合前的体积之和等于混合后的总体积.
解:设混合前每种液体的体积(取用的)为V ,则由m =ρV 有 ρ1V+ρ2V+ρ3V=3ρV
ρ=
3
1(ρ1+ρ2+ρ3) =31×4.5×103kg /m 3=1.5×103kg /m 3 混合液的密度是1.5×103kg /m 3.
[同类变式1]
取体积相同的三种不同的液体混合,已知ρ1=1.7×103kg /m 3,ρ2=1.3×103kg /m 3,混合后混合液的密度ρ=1.5×103kg /m 3.求ρ3.
分析:本题是上题的同类变式,分析思路完全相同. 解:设取每种液体的体积为V ,由ρ=
⇒V m m=ρV ρ1V+ρ2V+ρ3V =3ρV ⇒3ρ=ρ1+ρ2+ρ3
所以ρ3=3ρ-(ρ1+ρ2)
=3×1.5×103 kg /m 3-(1.7+1.3)×103kg /m 3
=1.5×103kg /m 3
第三种液体的密度为1.5×103kg /m 3.
[同类变式2]
有三种不同的液体,密度分别为ρ1=1.7×103 kg /m 3 ρ2=1.3×103kg /m 3 ρ3=1.5×103 kg /m 3.现取质量相等的三种液体混合,求混合液体的密度ρ. 分析:解:设取三种液体的质量均为m
由ρ=⇒V
m V =ρm 得ρρρρm m m m 333221
1
=++ ρ=3
132213213p p p p p p ++ρρρ =369
/10
)5.17.15.13.13.17.1(105.13.17.13m kg ⨯⨯+⨯+⨯⨯⨯⨯⨯ =1.48× 103kg /m 3
所以混合后的密度为1.48×103kg /m 3.
7.分析:(1)由于柴油的质量单位是吨,故密度用t /m 3作单位好.
(2)1500t 柴油的体积应由V =ρ
m 求出. (3)V 油是V 车的多少倍?(注意这种运算是不能舍的,只能入) 解:柴油的总体积:
V 油=2/8.01500m
t t m =油油
ρ=1875m 3 车厢节数=33
381875m m V V =车
油=49.4,取50节. 分析:本题也可以根据质量来求,一车38 m 3柴油的质量是多少? 1500 t 是一车的多少倍?
解:由ρ=m/V ,得:m=ρV
m 车=ρ油V 车=0.8 t /m 3×38 m 3=30.4 t 车厢的节数=t
t m m 4.301500=车油
=49.4,取50节.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