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桃花源一中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湖南省常德市桃花源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湖南省常德市桃花源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时量:120分钟 总分:120分一、选择题()1.的值等于 ( )A.12 B .-12 C.32 D .-322.若|m |=4,|n |=6,m 与n 的夹角为135°,则m·n = ( )A .12B .12 2C .-12 2D .-123.设向量a =(1,0),b =(12,12),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a |=|b |B .a ·b =22C .a -b 与b 垂直D .a ∥b4.方程的解的个数为 ( )A .1B .2C .3D .无穷多 5.在Rt △ABC 中,∠C =90°,AC =4,则等于 ( )A .-16B .-8C .8D .16 6.函数的一个单调减区间是 ( )A.⎣⎢⎡⎦⎥⎤-π4,π2 B.⎣⎢⎡⎦⎥⎤-π4,3π4C.⎣⎢⎡⎦⎥⎤-5π4,-π4D.⎣⎢⎡⎦⎥⎤-3π4,π4 7.若cos(π+α)=-12,32π<α<2π,则sin(2π+α)等于 ( )A.12 B .±32 C.32 D .-328.下列函数中,图象的一部分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解析式正确的是 ( )A .y =sin ⎝ ⎛⎭⎪⎫x +π6B .y =sin ⎝ ⎛⎭⎪⎫2x -π6C .y =cos ⎝ ⎛⎭⎪⎫4x -π3D .y =cos ⎝⎛⎭⎪⎫2x -π69.把函数f (x )=sin ⎝ ⎛⎭⎪⎫-2x +π3的图象向右平移π3个单位可以得到函数g (x )的图象,则g ⎝ ⎛⎭⎪⎫π4等于 ( ) A .-32 B.32C .-1D .1 10.在△ABC 中,已知D 是AB 边上一点,若AD →=2DB →,CD →=13CA →+λCB →,则λ等于( )A.23B.13 C .-13 D .-23 11.设,则= ( )A. B. C. D.12.已知|a |=2,|b |=1,a ·(a +b )=5,则a ,b 夹角的余弦值为 ( )A.12B.13C.235D.22二、填空题()13.已知α∈(0°,360°),α的终边与-60°角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则α=____. 14.=________.15.已知向量a =(1-sin θ,1),b =⎝ ⎛⎭⎪⎫12,1+sin θ(θ为锐角),且a ∥b ,则tan θ=________.16.已知A (1,2),B (3,4),C (-2,2),D (-3,5),则向量AB →在CD →上的投影为________.三、解答题17.(本题8分)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cos 25π3+tan ⎝⎛⎭⎪⎫-15π4; (2)sin 810°+tan 765°-cos 360°.18.(本题8分)求函数的周期,最大值和最小值。
湖南省常德市桃花源风景名胜区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期中试题

湖南省常德市桃花源风景名胜区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期中试题本试题卷分听力技能、阅读技能、知识运用、写作技能四个部分,共8页。
时量10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听力技能(共两节,满分2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准试题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题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读两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19.15.B. £9.18.C. £9.15.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小题。
1.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A. Weather.B. Sports.C. Health.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2小题。
2. How is Toby going to travel to Zhangjiajie?A. By plane.B. By bike.C. By train.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3小题。
3. Where is the woman going?A. The gym.B. The car park.C. The swimming pool.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4小题。
4. What does Michael need most?A. Food.B. Water.C. Fruit.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5小题。
5. Who makes Mrs. Zhang sad?A. Her husband.B. Her daughter.C. Her son.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高级中学2018-2019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
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石器锄耕B.刀耕火种C.铁犁牛耕D.机械化耕种2.据《耒耜经》记载,唐后期江东地区已使用犁地、碎土、去草、平田等各种农具,形成一整套农业生产技术。
这说明唐代 ( )A.开始出现铁犁牛耕B.采取重农抑商政策C.精耕细作技术提高D.开始产生小农经济3.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
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每年轮换在沟和垄上栽种,这样可以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
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A.小农经济 B.自给自足C.男耕女织 D.精耕细作4.《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这一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B.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C.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D.手工业被官府垄断5.史料记载,明朝中后期,苏州东城有很多机户,对它们是这样记述的“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史料说明当时出现了A.资本主义萌芽B.机器生产的工厂制C.大农庄D.耕织分离6.明清时期出现了地域性商人群体,它在中国的历史画卷上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实力最强的,下列正确选项是()A.微商和晋商B.丝绸之路C.机户与机工D.景德镇的瓷器7.宋朝都城景象:“巷陌路口,桥门市井,皆卖各种时令水果、吃食饮品”,这一现象说明( )A.“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B.“交子”广泛使用C.“市”突破了空间的限制D.出现了雇佣关系8.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外贸的绝唱。
郑和下西洋是典型的朝贡贸易,这种贸易形式( )A.通过商品平等交换完成交易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具体体现C.以政治目的为主D.以经济目的为主9.井田制是把耕地划分为多块一定面积的方田,周围有经界,中间有水沟,阡陌纵横,像一个井字。
2018-2019学年湖南省常德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历史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常德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士人”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
西周、春秋时代,“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士大夫的称谓是战国中叶才流行开来的,是指士人与官僚的合二为一;明清之际“士人从商,商人入仕”,是社会结构变动的一大特色。
下列关于中国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 “礼贤下士”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治国搭建了政治舞台B. 明清之际的“士人从商”反映抑商政策转变,等级观念淡化C. 面对鸦片战争失败,当时开明士大夫阶层发动了“自强”运动D.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士人阶层的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介绍了“士”这一阶层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从最开始的贵族最底层到后来的一种文化人的代称,这其中包含了很多的历史变动和文化内涵。
A选项错在与事实不符,春秋战国主要是诸子百家去游说,而不是君主来礼贤下士;B 选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没有转变;C选项错在“自强”运动的发动者是地主阶层不是士大夫阶层。
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2.“化性以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该言论最有可能出自A. 商鞅B. 孔子C. 荀子D. 韩非子『答案』C『解析』材料的意思是:礼义是圣人制定的,但并非圣人的本性。
圣人之所以不同于普通人,就在于他能约束本性,追求性情以外的事物,于是制定出礼义和法度。
该言论最早出自儒家的荀子,荀子是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故C符合;商鞅主张法治,孔子主张“仁”、“礼”等,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ABD三项都与材料无关,排除。
所以选C3.亚里士多德指出,“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而不在于生存”“凡善于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过行动取得最有益于人类的东西”。
这反映出他A. 思想中有进化论的成分B. 思想中包含理性的内容C. 注意到对自然界的探讨D. 比较看重教育的现实作用『答案』B『解析』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A;根据材料“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见亚里士多德思想中包含了崇尚人的理性思考的一面,故B正确;材料不涉及自然界问题,排除C;材料未体现教育的作用,排除D。
湖南省常德市桃花源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期中试题

湖南省常德市桃花源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期中试题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
第一部分听力技能(共两节,满分20分)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题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 (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do?A. Find a place.B. Buy a map.C. Get an address.2. What will the man do for the woman?A. Repair her car.B. Give her a ride.C. Pick up her aunt.3. Who might Mr. Peterson be?A. A new professor.B. A department head.C. A company director.4.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the book?A. Quite difficultB. Very interesting.C. Too simple.5.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A. Weather.B. Clothes.C. News.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Why is Harry unwilling to join the woman?A. He has a pain in his knee.B. He wants to watch TV.C. He is too lazy.7. What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do next?A. Stay at home.B. Take Harry to hospital.C. Do some exercise.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 、9题。
2018-2019学年湖南省武冈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湖南省武冈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春节时,在农家的房门上常贴有“五谷丰登日,六畜兴旺年”的春联,期盼着来年丰收。
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A.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B.“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D.种植业与家畜饲养业结合2.史书记载西汉农民每年亩产约一石半( 1 石约 120 斤),到东汉时达到“亩收三斛(1斛为1石)”。
汉代亩产量的较大增长反映A.农业技术的进步B.度量衡制度的混乱C.农作物品种的改良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3.中唐时期陆贽有言:“ 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依托豪强,以为私属,贷其种粮,赁其田庐,终年服劳,无日休息。
”这一现象源于A.人多地少,赋税沉重B.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C.农民经营无方土地拋荒D.社会动荡朝代更迭频繁4.葛剑雄在《中国人口史》中指出: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 年)全国总人口达0.727 亿,明末全国总人口达1.525亿,清乾隆时全国总人口突破3亿大关。
同一时期的耕地增幅却不足50 % 。
这种现象主要依靠A.传统铁犁的革新B.租佃制的推行C.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D.高产农作物的引进推广5.15世纪初,伦敦商人的中等富裕标准是动产300镑左右。
但到了16世纪50至70年代间,一个伦敦商人死时留下动产3000以上已经不算什么稀罕事了,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伦敦商人平均拥有7780镑的动产。
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A.黄金白银的大量流入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C.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D.英荷战争的最终胜利6.1813年和1833年,英国先后废除东印度公司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
1820年代,英国同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把工业品的进口率降低到平均30%的水平,取消了丝织品的进口禁令,降低了生丝、羊毛、煤等的进口率税,废止了包括机器在内的所有输出品的限制。
2018-2019学年湖南省常德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理)历史试卷

湖南省常德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理)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范围:必修三1--5单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李明同学暑假去泰山旅游,看到一座岩石上刻有《道德经》,他看到石刻上出现的内容可能有A.“福祸相倚” B.“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君权神授”2、某班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该有 A.“无为而治” B.“民贵君轻”C.“克己复礼” D.“以法治国”3、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标的是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 D.使儒生成官僚队伍的主体4、某导游在介绍宋代来些讲学的一位大儒时说:他是继孔子和孟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大发展者,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他是A.程颢 B.程颐 C.陆九渊 D.朱熹5、某班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开展“程朱理学”思想的探究学习,下列与探究内容无关的是A.“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B.“存天理,灭人欲”C.“以法治国”D.“格物致知”6、如果你生活在北宋时期,有可能发生的事是A.听孔子讲学 B.阅读《西游记》C.在书院里听“二程”兄弟讲授理学 D.接受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7、“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随子”这是封建社会里束缚女性自由的纲常信条,对此持明确反对态度的人物是A.孔子 B.董仲舒C.朱熹D.李贽8、对封建专制集权深恶痛绝,指出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已,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思想家是A.黄宗羲 B.李贽 C.顾炎武 D.王夫之9、一天,上课外活动时,同学王力说“今天的风真大,天气转凉了”而同学刘敏则说“今天的风好凉爽,真是好天气”与他们的说法观点相似的是A.“水是万物的本源”B.“人是万物的尺度”C.“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D.“认识你自己”10、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斗争方面的突出特点是A.反对教权主义和愚昧主义B.提倡自由平等C.矛头直接指向封建制制度D.宣扬个性和天赋人权1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三杰”是指A.拉斐尔、但丁、彼特拉克B.达·芬奇、但丁、薄伽丘C.但丁、莎士比亚、彼特拉克D.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12、下列人物与其思想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A.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B.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C.孟德斯鸠—“三权分立”D.伏尔泰—“社会契约说”13、“每一个基督徒,即使不购买赎罪券,但只要虔诚的信仰上帝,灵魂同样可以得到救赎。
湖南省常德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卷含答案

历史(文科)试卷本卷共24小题。
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士人”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
西周、春秋时代,“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士大夫的称谓是战国中叶才流行开来的,是指士人与官僚的合二为一;明清之际“士人从商,商人入仕”,是社会结构变动的一大特色。
下列关于中国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礼贤下士”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治国搭建了政治舞台B.明清之际的“士人从商”反映抑商政策转变,等级观念淡化C.面对鸦片战争失败,当时开明士大夫阶层发动了“自强”运动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士人阶层的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2.“化性以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该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商鞅B.孔子C.荀子D.韩非子3.亚里士多德指出,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而不在于生存”;“凡善于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过行动取得最有益与人类的东西”。
这反映出他( )A.思想中有进化论的成分B.思想中包含有理性的内容C.注意到对自然界的探讨D.比较看重教育的现实作用4.“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
这恰好就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因为这就是使每个公民都有祖国,从而保证他免于一切人身依附的条件,这就是造成政治机器灵活运转的条件,并且也是唯有它才是使社会规约成为其合法的条件;没有这一条件,社会规约便会是荒谬的、暴政的、并且会遭到最为严重的滥用。
”这段论述出自( )A.伏尔泰《哲学通信》B.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C.卢梭《社会契约论》D.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5、王阳明认为“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开近代中国民主启蒙思想之先河B. 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C.体现了朴素辩证法思想D.与古希腊思想家“人是万物的尺度”异曲同工6、昆曲《牡丹亭》描写进入阴间的杜丽娘与阴间判官据理力争,终于使自己还魂人间,而且一鼓作气,让自己叛逆的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一中2019年上学期段考试题高一历史时量:60分钟分值: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60分)1.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商品经济极端落后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下图呈现的是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其中涉及动力革新的有( )①牛耕②花楼机(花机) ③翻车④水排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东汉末服虔撰《通俗文》描述古代某一农具曰: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合一垅,横恍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
据此判断此农具应为()A B C D4.南宋初期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
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明末江南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
”材料表明从南宋到明朝的农业生产中()A.集约经营的出现B.精耕细作的传承C.单位产量的提高D.勤俭精神的发扬5.“它是自然造化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晶,堪称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瑰宝……为川西平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里的“它”是指()A.郑国渠B.井渠C.都江堰D.灵渠6.推动所有欧洲人进行远洋航海,开辟新航路的动力因素有①对黄金的狂热追求②商业危机③传播天主教④发展资本主义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7.据学者估计,在1750—1800年间,“已开发世界”(欧美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第三世界”国家大致相当;但到1880年代,“已开发世界”国家的人均收入大约是后者的两倍,1913年,更达到三倍。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C.欧美资本主义的确立 D.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8.“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项目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方向运的金银。
但渐渐地,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其商业价值增长。
这些产品包括新的饮料、染料、香料和食物。
英国的贸易从1698至1775年的这一时期中,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都增长到500%至600%之间。
欧洲的总的贸易在增长。
”上述现象反映的是下列哪次“革命”的后果()A.价格革命B.商业革命C.工业革命D.科技革命9.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她身上装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女子备受压迫,日夜劳作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一普通小吏,家中竟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C.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10.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A.①④②③B.④①③②C.④②③①D.②④③①11.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是()A.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B.“率天下……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C.贵金属货币的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12.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江苏南浔的“湖丝”不仅远销国内边远市镇,而且大量出口;浙江桐乡的铁器“大江南北咸仰赖”。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资本主义萌芽促进私营手工业的发展B.商品流通突破了狭隘的地方市场C.商业繁荣促进工商业市镇兴起D.海禁政策松动促进海外贸易发达13.以下是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A.州县集市的密集度北方超过南方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14.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B.封建土地私有制C.均田制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5.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新出现的经济形态有()①自然经济②外国资本主义经济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④官僚资本主义经济A.①②③B. 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6.1873年清政府批准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
该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组建方式,并招商集股,发行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张股票。
据此可知()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民间资本得到官方认可D.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17.下图是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某商标图片(大明火柴公司,救国火柴),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A.民族工业产生于火柴业B.民国初期诞生了工人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实业救国思想D.中国火柴工业技术水平世界第一18.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是“画龙点睛”。
所谓“点睛”就是坚持()A.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B.计划和市场相互结合C.计划经济的基础作用D.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19.1980年10月邓小平在广东视察时说:“特区不是仅仅指深圳、珠海那几块地方,是指广东、福建两个省。
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中央讲的是两个省。
你们要充分发挥这个有利条件。
对于搞特区,你们要摸出规律,搞出个样子来。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几块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B.“有利条件”包括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和高度的自治权C.“单搞不行”体现中央政府对上海浦东开发的高瞻远瞩D.“摸出规律”希望搞好特区对全国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20.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举步维艰,但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像一颗小树在夹缝中还是逐渐生长。
以下两家近代企业的共同点有()①它们都采用机器生产②都是近代中外合资企业③都是洋务运动的直接产物④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1.读“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图示中两次发展低谷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B.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C.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D.中国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22.1928年,蒋介石在参加一个国货展览会的开幕式时便曾经宣称:“国民政府是要提倡国货,要振兴实业,要挽回利权,使外国货在中国没有销路,大家都用国货来打倒帝国主义。
”为此,国民政府( )A.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B.建立中华民国,抵制日货C.促使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侵略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23.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24.1813年,英国议会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贸易的垄断权。
国会又于1833年完全取消了该公司贸易业务,把它变成了一个“受国王委托的”在印度进行殖民统治的政治军事和行政机构,期限为20年。
这反映了()A.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C.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25.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
这表明我国( ) A.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B.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D.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26.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周总理1962年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
这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方针路线通俗的注解()A.“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B.“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路线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27.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28.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演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
下列对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历史现象的是()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B.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C.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D.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29.香港《亚洲周刊》引用辽宁省委组织部的数据说,该省在1992年前后有3.5万名官员辞职下海,另有700名官员“停薪留职”去创办企业。
据《中华工商时报》的统计,当年度全国至少有10万党政干部下海经商。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B.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C.进一步冲破“左”倾思想的束缚 D.对外开放政策的吸引30.据下列中国基本建设投资分配表数据分析可知,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结论正确的是()A.逐步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B.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主要依靠对重工业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D.实现了农、轻、重的协调发展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模式?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
(6分)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古代中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甚至当代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2)材料二中所说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是指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指出宋代在“金融革命、商业革命”方面的具体表现。
(5分)材料三“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