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期货市场发展历程

期货市场发展历程

期货市场发展历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期货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也为企业提供了融资和避险的渠道。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探讨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一、起源和早期发展期货市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贸易活动。

在古代,人们通过签订合同来约定将来某一时间以固定价格交割特定商品。

这种形式的交易为期货交易的雏形,为后来的期货市场奠定了基础。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期货市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荷兰。

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了规避商品价格波动的风险,开始在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上进行期货交易。

这标志着期货市场的正式诞生。

二、现代期货市场的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期货市场开始迅速发展。

19世纪末,芝加哥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期货交易中心之一。

当时,美国的农产品产量巨大,为了匡助农民规避价格风险,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成立了以农产品为标的的期货合约。

这一举措为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期货市场逐渐扩大到其他商品领域。

金属、能源、金融衍生品等各种期货合约相继推出,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同时,交易所的数量也不断增加,纽约商品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等成为了全球重要的期货交易中心。

三、期货市场的创新和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金融工具的创新,期货市场也在不断发展。

电子交易系统的引入使得交易更加便捷和高效,投资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大大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和透明度。

此外,衍生品的创新也为期货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期权、期权期货、跨品种套利等新型金融工具的引入,丰富了期货市场的投资策略,也提高了市场的风险管理能力。

四、期货市场的发展趋势当前,期货市场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新兴市场经济的崛起,期货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的期货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期货市场之一。

另一方面,期货市场也面临着监管和风险管理的挑战。

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市场控制等事件使得监管机构对期货市场的监管越发严格。

期货市场发展历程

期货市场发展历程

期货市场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机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增大,这不利于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

1988年2月,国务院指示有关部门研究国外期货制度。

1988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商业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各类批发市场,探索期货交易。

”从此,我国开始了曲折的期货市场实践。

一、发展历程我国期货市场大体经历了初期发展、清理整顿和逐步规三个阶段。

(一)初期发展阶段1988年~1993年1988年5月国务院决定进行期货市场试点,并将小麦、杂粮、生猪、麻作为期货试点品种。

1990年10月12日,中国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以现货为基础,逐步引入期货交易机制,作为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正式开业。

1992年10月有色金属期货交易所率先推出特级铝标准合约,正式的期货交易真正开始。

之后,各期货交易所陆续成立,开始期货交易。

试点初期,受行业利益驱使,加上市场监管不力,交易所数量和交易品种迅猛增加,全国最多的时候出现了50多家交易所,市场交易品种达到30多个,开业的交易所有2300多个会员,期货经纪公司300多家(包括50多家合资公司),有7大类50多个上市交易品种。

在初期发展阶段,我国期货市场盲目发展,风险也在酝酿和积累。

期货市场中的会员及经纪公司主体行为很不规,大户垄断、操纵市场、联手交易、超仓、借仓、分仓等违规行为严重,还有透支交易,部分期货经纪公司重自营轻代理的,这些行为投机性强,使广大投资者蒙受了巨大损失,严重扭曲了期市价格,不能发挥期货对现货的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加大了风险控制的难度,阻碍了期货市场的正常运行。

(二)清理整顿阶段1993年底~2000年为规期货市场的发展,国务院和监管部门先后在1994年和1998年,对期货市场进行了两次清理和整顿。

1993年11月4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开始了第一次清理整顿工作,当时的国务院证券委及中国证监会等有关部门加强了对期货市场的监管力度,最终有15家交易所被确定为试点交易所。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中国期货市场的起步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

当时,中国正在进行经济改革开放,并逐步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型。

期货市场作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一种重要形式,也开始在中国发展起来。

1988年,中国第一个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在郑州正式成立。

此后,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相继成立,构成了中国期货市场的核心力量。

这些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期货市场的正式运营和发展。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期货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被采取,以促进市场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是1997年推出的全国期货信息化交易系统(CTP),使得期货交易的信息传递更加高效和便捷。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货市场的交易量也大幅度增长。

2006年,中国期货市场的交易量首次突破千万手大关,达到1077万手,成为全球第三大期货市场。

这标志着中国期货市场已经具备了较大的规模和影响力。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中国期货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市场监管不力,导致市场出现了一些乱象和违法违规行为。

其次,市场缺乏多样化的产品和工具,限制了投资者的选择。

此外,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无法有效应对市场波动和风险。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期货市场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2015年,推出了股指期货和商品期权等新品种,丰富了市场的产品结构。

同时,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

此外,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和风控体系,提高市场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中国期货市场还积极推动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和合作。

中国期货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互联互通,不仅有助于提高中国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也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参与中国市场的机会。

例如,2014年,上海期货交易所与芝商所合作,推出了沪金期货,成为中国首个与国际市场联动的期货品种。

从起步发展到现在,中国期货市场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中国金融市场的日益完善和开放,也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风险管理提供了重要的金融工具和平台。

1.期货市场法律法规体系介绍yifei18.20(final)解析

1.期货市场法律法规体系介绍yifei18.20(final)解析

2007年4月15日施行 《期货交易管理条例》
1、市场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 2、原条例不适应市场的发展 3、期货市场发展的新里程碑
2012年12月1日施行 《期货交易管理条例》
1、市场改革开放 2、市场发展创新 3、市场生态环境
我国期货市场政策法规演变
期货交易管理暂 行条例1999 期货交易管理条 例2007 期货交易管理条 例2012
证监会期货规章、规 范性文件及期货监管 工作指引
中国期货业 协会
期货交易管理 条例
期货保证金 监控中心
期货交易所
自律规则
我国期货市场法规体系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期货 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期货法》 (缺位)
《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国务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证券 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 问题的意见
我国期货市场政策法规体系 与我所合约规则体系介绍
法律事务部 二〇一五年八月十七日
主要内容
一 二
• 我国期货市场政策法规体系
• 我所合约规则体系
第一部分
我国期货市场政策法规体系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1993年初全国期货交易所10多家,到12月31日增至38家 期货交易所50多家
第二次整顿
1998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 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 (国发【1998】27号,对期货市场 进行第二次大的结构调整。 期货交易所减少至3家 期货经纪机构减少至160多家 期货交易品种12个
我国期货市场风险事件
严格控制持仓总量 禁止仓单充抵保证金 禁止T +0结算
广联籼米事件
期货经纪机构2000多家 参与期货交易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约2700家

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一、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初创时期(1990年底—1993年)1990年10月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以现货为主,首次引入期货交易机制。

由于没有明确的行政主管部门,期货市场的配套法律法规严重滞后,期货市场出现了盲目发展的势头,国内各类交易所大量涌现,达50多家,期货经纪机构达到1000多家,大多为兼营机构。

一些单位和个人对期货市场缺乏基本了解,盲目参与境内外的期货交易,损失严重,造成了国家外汇的流失,境外地下交易层出不穷,期货市场虚假繁荣,引发了一些经济纠纷和社会问题。

规范整顿(1993年底—2000年)1993年11月国务院下达《关于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

第一阶段:交易所从50余家减为15家,经纪公司从上千家减为330家。

第二阶段:交易所从14家(96年关1家)减为3家: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经纪公司从330家减为目前的180余家,交易品种保留12个。

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规范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及其高管人员的四个管理办法陆续颁布实施,使中国期货市场正式纳入法制轨道。

规范发展(2001年—至今)朱镕基总理在2001年九届人大会议上明确提出,要重点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正式拉开了期货市场规范发展的序幕。

2004年2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要“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推出为大宗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商品期货品种”。

2004年期货市场扩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棉花、燃料油、玉米、黄大豆2号等品种先后上市交易。

2006年初期货品种又增加了豆油,白糖两大品种,使期货品种达到14个。

200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上海金融衍生品期货交易所获准筹建。

2006年4月,沪深300指数被定为首个股指期货标的。

2007年3月16日,中国国务院第489号令,公布了《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新条例自2007年4月15日起施行。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1993年开始,政府对市场进行全面整 • 1990年10月12日,郑州粮食批发 顿,该年11 月第一轮治理整顿,保留了 市场经国务院批准,以现货交易 15家交易所, 1998年8月开展的第二轮 为基础,引入期货交易机制,作 2000 至今,中国期货市场走向法制化和规范 初创期 治理整顿, 1999年精简合并为郑州商 为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开始 化,形成了由中国证监会的行政监督管理、 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上海期货 起步。 期货业协会的行业自律管理和期货交易所的 交易所三家。 • 1992年9月,我国第一家期货经纪
沪深300股票指数期货、5年期国债期货、10年期国 债期货、上证50指数期货、中证500指数期货
中国金融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来看,我国期货 市场的发展空间广阔。
• 在国际金融市场,期货市场正与证券市场、外汇市 场并重的三大金融交易体系之一。在商品期货日益 发展的同时,近年来以股指期货外汇期货、国债期 货 为主的金融期货更是迅猛发展,不仅彻底改变了 期货市场的发展格局,而且使整个金融市场的格局 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993年2月28日
2006年9月8日
2006年5月,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成立。 分类监管制度的实施为中国期 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成立, 货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世界 标志着中国要大力发展金融类期货,与世界接轨。 资本市场接轨产生深远的作用 和影响。
2008年我国期货成交额超70万亿,07年玉米期货的成交量 位居世界第二位,白糖期货成交量位居世界第二位……这些 成绩说明中国正一步步同国际资本市场接轨,中国巨大的 经济发展潜力正在不断体现,期货正在不断彭博发展! 2011年“两会”期间,“十二五”规划
• 期货市场的发展是近年来整个金融创新活动中最有 活力的一部分。

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

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

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

1986年4月12日,中国邮政储蓄局代办国内金融期货销售业务,这是我国期货市场的开端。

同年6月,随着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我国期货市场迎来了第一个交易所的成立。

这一事件标志着我国期货市场的正式起步。

接下来的十年,我国期货市场迅速发展。

1992年,期货交易所改制为社会团体法人机构,更名为中国期货交易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期货市场开始加快发展步伐,各种期货品种相继推出。

1993年11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立,推出了第一个金融衍生品-国债期货。

此后,国内金融期货市场快速崛起,推出了股指期货、国际金融期货等品种。

1999年,我国期货市场再次迎来了重要的里程碑。

中国上海期货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相继成立。

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了第一个农产品期货品种-大豆;大连商品交易所推出了第一个能源化工期货品种-聚丙烯。

这两家交易所的成立,使得我国期货市场的覆盖范围更加广泛,促进了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期货市场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2006年,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合并,组建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

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期货市场步入了一个统一、规范、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发展态势良好。

我国期货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期货市场之一。

股指期货、国债期货、大豆期货等品种逐渐成熟,逐步形成了以期货交易所为核心的期货生态系统。

与此同时,我国期货市场的开放程度也在加深。

2007年,我国首次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期货市场交易,开放了国际期货市场交易量大、流动性强的通道。

2018年,我国政府再次扩大了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范围,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总的来说,我国期货市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从最初的一个交易所到如今的统一交易所体系,从几个品种到现在的多品种、多机构交易体系,中国的期货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期货市场的重要一员。

我国期货行业发展史与展望

我国期货行业发展史与展望

我国期货行业发展史与展望摘要:回顾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各个阶段的特征;对我国期货市场未来走势的展望。

关键词:期货市场;发展;展望一、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通过了解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史,改变了以前对期货市场的片面认识。

期货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必然结果,从试点探索到现在已经发展了20多个年头,期货市场大体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级发展阶段(1988-1993年);第二阶段是清理整顿阶段(1993-2000年);第三阶段是规范整治和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发展的特征,下面就从中国期货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来谈一下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特点和进程。

(一)期货市场的初级发展阶段(1988—1993年)期货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可以追溯到1988年5月,国务院在当年对我国期货市场进行试点,并且限制了试点品种,主要品种是一些有关日常生活的用品,如生猪、杂粮、小麦、麻等。

两年后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正式建立,中郑粮在得到国务院批准后,逐步引入了以现货为基础的交易机制,使我国期货市场的交易机制得到了新的发展。

在粮食期货交易所完成了粮食品种的上市后第三年即1992年,深证有色金属交易所推出了金属期货铝标准合约,成为我国第一个上市的金属交易品种。

随后国内的期货交易所陆续成立。

交易所数量和交易品种数量迅速增加。

从1988年开始到1993年期货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无论从交易所数量还是从交易品种数量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盲目的扩大引起了潜在的风险和隐患,在这期间我国的期货市场是一个无人管理或者很少管理的自由发展阶段,它缺乏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指导,导致了坐庄、联手交易、垄断市场等违规行为,这样不但发挥不了期货市场的功能,而且使刚刚接触期货并进行套期保值的投资者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使得我国的期货市场的价格严重偏离现货,成为我国期货市场正常运行的绊脚石。

尽管这一阶段的发展增大了期货市场的风险,但是也正是由于该阶段松懈的管理为中国期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规范阶段的进展既提供了机遇也提高了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

那时,由于原材料供应和物价的不稳定性,中国政府决定引进国际期货市场的经验,以稳定市场、管理风险。

1978年,中国期货市场的起初尝试开始,在上海、北京和大
连分别成立了三个期货交易所。

初期的交易品种包括棉花、钢材、黄豆和大豆油等农产品和工业原材料。

到了1984年,中国期货市场证券化的改革风潮也影响着期货
市场。

首支期货品种股指期货在中国横空出世,大大吸引了投资者的兴趣和关注。

199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投资理财工具
需求的扩大,期货市场也迅速发展起来。

此时,上海、大连、郑州等地相继成立了期货交易所,同时推出了更多新的品种,如石油、天然气、化肥、玉米等。

2006年,中国期货市场进一步发展,建立起了全国统一的期
货监管机构–中国证监会期货监督管理委员会。

这一举措进一
步规范了市场秩序,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变革和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期货市场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发展和创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扩大交易品种、引入外资等。

总的来说,我国期货市场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发展阶段的过程,逐渐成为完善、成熟的金融市场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期货市场也将继续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风险管理工具,并融入国际市场,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和竞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