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水平排列公式
导线排列

一.导线排列\线间距离及档位。
(一)10KV线路导线采用三角排列,横担安装距杆顶距离为0、6m,导线最小线间距为1.04,最大允许档位为100m;当直线杆横担安装距杆顶距离为0.8m时,导线最小线距离为 1.167m,直线杆的最大允许档位距为距120m.(二)0.4kv∕0.22kv低压线路导线采用水平排列,导线最小线距离为0.4m,最大允许档位距50m. (三)高,低压同杆架设时,最大允许档距为50m。
(四)对于跨越大的的档距,应符合DL∕T5092的规定,设计人员可采用附录中推荐的大跨越杆型进行验算后使用或直接使用已有运行经验的35kv电压等级的杆型。
二.杆型(一)本图集设计10kv线路基本杆型共20种,0.4kv 低压线路基本杆型共10种,0.22kv低压线路基本杆型共10种,配电变压器杆型共四种,详见杆型一览表。
(二)每种基本杆型均有不同规格的电杆置配和横担配置,供设计人员根据工程实际进行验算后使用。
三.电杆采用GB∕T4623–1994«环形预算应力混泥土»、GB396–94《环形刚筋混泥土电杆》标准四.杆塔的横担及铁附件(一)横担及铁附件全部采用碳素结构加工制造并采用热度锌防腐措施,钢材符合GB700–88《碳素结构钢》Q235标准钢号,热镀锌工艺执行GB∕T13912―93《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镀锌层技术要求》(二)横担按使用条件分为直线单横担、直线双横担、耐张双横担、跌开保险横担、变压器台梁横担等。
五.工程地质六.绝缘子﹙一﹚10kv直线杆的边导线支撑采用P–15T型针式绝缘子,中导线采用型针式绝缘子,不分段的5度以内小专角杆可用针式绝缘子。
﹙二﹚ 10kv耐张杆的耐张串采用2片XP型悬式绝缘子组合方式。
﹙三0.4kv∕0.22kv﹚低压线路耐张杆使用ED型碟式瓷瓶或1片XP型悬式绝缘子组合方式。
﹙四﹚0.4kv∕0.22kv低压线路直线杆采用 PD–1T低压针式绝缘子。
输电线路术语

输电线路术语杆塔高度:杆塔最高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杆塔高度。
呼高:杆塔最下层横担(横梁)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杆塔呼称高度,简称呼高。
架空地线保护角:架空地线和边导线的外侧连线与架空地线铅垂线之间的夹角,称为架空地线保护角。
水平档距(风载档距):相邻两档距之和的一半,称为水平档距,计算杆塔所承受的横向(风)荷载。
垂直档距(重力档距):相邻两档距间导线最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垂直档距。
代表档距:把大小不等的一个多档距的耐张段,用一个等效的假想档距来代替,称之为代表档距。
不等高档:两相邻杆塔导线悬挂点不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档。
等高档:两相邻杆塔导线悬挂点几乎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档。
斜档距:两相邻杆塔导线悬挂点之间的距离。
悬挂点高度:导线悬挂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导线悬挂点高度。
耐张段:为了控制线路断线事故的范围,需要用耐张杆塔将线路分成若干段。
相邻两杆塔自成区间,成为耐张段。
高差:不等高档内,通过导线悬挂点的两个水平面间的垂直距离。
弧垂:一档架空线内,导线与导线悬挂点所连直线间的最大垂直距离。
对于水平架设的线路来说,导线相邻两个悬挂点之间的水平连线与导线最低点的垂直距离,称为弧垂或弛度。
线间距离:两相导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线间距离。
线路转角:杆塔处线路方向改变的角度(θ)。
塔位中心桩:铁塔基础的中心桩,中心桩为自然地面高程。
根开:两电杆根部或塔脚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根开。
基础降基面值:塔位中心桩至铁塔最长腿基础顶面的垂直高度。
长短腿按降基面后配置,并非按此值开方。
正值表示塔位中心桩在铁塔最长对的下方,负值表示塔位中心桩在铁塔最长腿的上方。
基础埋深:是基础抵抗上拔力所需要的基础埋置深度。
基础图中埋深为计算埋深,即必须满足的最小埋深。
长短腿:也就是接腿,接在塔身下面。
长短腿直线塔基础分坑:基础施工时,应按照基础根开表中所列每个腿的基础半根开进行分坑,再按中心桩基础降基高度和各加腿高度,求出基础顶面的位置。
导线距离计算

设计冰厚10mm 0.5 1.0 1.5 1.75
设计冰厚15mm 0.7 1.5 2.0 2.5
opop123456 123456
一、导线的线间距离应按下列要求并结合运行经验确定
1、对1000m以下档距,水平线间距离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D=0.4Lk+U/110+0.65√fc------------------公式1
其中:D----导线水平线间距离,m
Lk---悬垂绝缘子长度,m
U---送电线路标称电压,kV
fc----导线最大弧垂,m
2、导线垂直排列的垂直线间距离,宜采用公式1计算结果的75%。使用悬垂绝缘子串的杆塔,其垂直线间距离不宜小于下列数值(表1):
标称电压(kV) 110 220 330 500
垂直线间距离(m) 3.5 5.5 7.5 10.0 x=√[Dp*Dp+(4/3Dz)*(4/3Dz)]----------公式2
设计冰厚5mm地区,上下层相邻导线间或地线与相邻导线间的水平偏移,可根据运行经验适当减少。
在重冰区,导线应采用水平排列。地线与相邻导线间的水平偏移数值,宜按照上列表2“设计冰厚15mm”数值上至少增加0.5m。
三、双回路及多回路杆塔,不同回路的不同相导线间的水平或垂直距离,应比表1的要求增加0.5m。
其中:Dx---导线三角排列的等效水平线间距离,m
Dp---导线间水平投影距离,m
Dz---导线间垂直投影距离,m
二、覆冰地区上下层相邻导线间或地线与相邻导线间的水平偏移,如无运行经验,不应小于下列值(表2):
不同排列方式下高压输电线路两侧电磁强度及衰减规律研究

不同排列方式下高压输电线路两侧电磁强度及衰减规律研究摘要:本文通过针对220kV同塔双回线路在导线水平排列和三角排列方式两种不同的导线排列方式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同时,又对两种不同排列方式时,相线的不同布置方式—同相序、逆向序、混相序布置下,导线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程度和影响衰减规律进行分别预测计算,并进行对比分析,为输电线路建设单位对于22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导线排列方式和相线相序布置方式的选择,从减小对电磁环境影响角度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和建议。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同塔双回路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衰减规律1 概述输电线路同塔多回线路各导线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现象,不同的导线排列方式对高压输电线路走廊电磁环境的影响规律、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2]。
因此,分析高压输电线路不同导线排列方式的电磁场强度的衰减规律,对选择合理的导线排列方式、改善线路电磁环境有重要意义。
本文选择22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不同排列方式下,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程度和影响规律进行研究分析。
2 线路参数和预测模型2.1 线路架设方式和导线相序排列方式220kV同塔双回路输电线路常见的架设方式有水平排列(图1)和三角排列(图2)两种方式。
导线排列方式有同相序、逆相序和混相序三种,每种架设方式导线排列方式有6种,水平排列方式时从上向下同相序为ABC/ABC、逆向序为ABC/CBA、混相序为ABC/BAC、ABC/BCA、ABC/ ACB、ABC/CAB(表1),三角排列时从左向右同相序为ABC/ABC、逆向序为ABC/CBA、混相序有四种组合,分别为①ABC/BAC、②ABC/BCA、③ABC/ACB、④ABC/CAB(表2),两种假设方式共有12种导线排列方式。
2.2 线路参数220kV同塔双回线路参数包括导线型号、线路电压和电流、导线直径、分裂数、分裂距离、最大弧垂等(表1),以及各相线之间的距离(图1、图2)。
本文分别计算了下相线对地高度7.5m,导线两侧50m范围内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并分析其影响程度和衰减规律。
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特性参数和等值电路

第二章 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特性参数和等值电路 主要内容提示: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电力系统各主要元件的参数和等值电路,以及电力系统的等值网络。
§2-1电力系统各主要元件的参数和等值电路一、发电机的参数和等值电路一般情况下,发电机厂家提供参数为:N S 、N P 、N ϕcos 、N U 及电抗百分值G X %,由此,便可确定发电机的电抗G X 。
按百分值定义有100100%2⨯=⨯=*NNGG G U S X X X 因此 NNG G S U X X 2100%⋅= (2—1) 求出电抗以后,就可求电势G E •)(G G G G X I j U E •••+=,并绘制等值电路如图2-1所示。
二、电力线路的参数和等值电路电力线路等值电路的参数有电阻、电抗、电导和电纳。
在同一种材料的导线上,其单位长度的参数是相同的,随导线长度的不同,有不同的电阻、电抗、电导和电纳。
⒈电力线路单位长度的参数电力线路每一相导线单位长度参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⑴电阻:()[]201201-+=t r r α(Ω/km ) (2—2) ⑵电抗:0157.0lg1445.01+=rD x m(Ω/km ) (2—3) 采用分裂导线时,使导线周围的电场和磁场分布发生了变化,等效地增大了导线半径,从而减小了导线电抗。
此时,电抗为nr D x eq m 0157.0lg1445.01+=(Ω/km ) 式中m D ——三相导线的几何均距;(a ) G ·(b )G ·图2-1 发电机的等值电路(a )电压源形式 (b )电流源形式eq r ——分裂导线的等效半径;n ——每相导线的分裂根数。
⑶电纳:6110lg 58.7-⨯=rD b m(S/km ) (2—4)采用分裂导线时,将上式中的r 换为eq r 即可。
⑷电导:32110-⨯=UP g g∆(S/km ) (2—5)式中g g ∆——实测的三相线路的泄漏和电晕消耗的总功率, kW/km ; U ——实测时线路的工作电压。
电力系统参数

1、输电线路的参数及等值电路:1)导线每公里的电阻计算式为r o=ρ/S(Ω/km)式中 r o——导线材料的电导率,(Ω/km)S——导线的截面面积,mm2;ρ—导线材料的电阻率(Ωmm2/km),在温度t=20°C时,铜的电阻率为18.8Ω·mm2/km,铝的电阻率为31.5Ω·mm/km2,因此导线长度计算公式为R=r O L。
2)电抗如果架空线三相对称排列(等边三角形),或三相不对称排列,但经过完整换位后,单导线每相单位长度电抗:r—导线实际半径(计算半径,比如, LGJ-400/50的计算半径为13.8mm),mmD m—几何均距,mmD ab、 D bc、 D ca分别为A相与B相、 B相与C相、 C相与A相导线间的距离。
如果是分裂导线,则:分裂导线可以减少电晕放电和线路电抗。
其中,n—分裂导线的分裂数;r—分裂导线每一根导体的计算半径;d1i—分裂导线一相中某根导体与其它i-1根导体间的距离。
例:分裂导线每相单位长度电抗:3)电纳如果架空线三相对称排列(等边三角形),或三相不对称排列,但经过完整换位后,单导线每相单位长度电纳:分裂导线每相单位长度电纳:4)电导架空线的电导主要由沿绝缘子表面的泄漏现象和导线的电晕所决定。
沿绝缘子表面的泄漏损失很小,可忽略。
电晕是强电场作用下带电体周围空气的电离现象。
当设计线路时选择合适的导线截面,则可以不考虑电晕损耗。
(正常时G=0)2、电力线路的等值电路架空线路U N≤35KV或长度L<100km;不长的电缆线路或U N≤10KV。
架空线路U N> 35KV或长度L在100-300km;不超过100km电缆线路或U N>10KV[例]有一长度为100km的110kV线路,导线型号为LGJ-185/30,导线计算直径为19mm,导线水平排列,相间距离为4m,试求线路的参数并作出等值电路。
解:r1=ρ/S=31.5/185=0.17 (Ω/km)全线路的集中参数为:Z=(0.17+j0.409)×100=17+j40.9(Ω)Y=j2.78×10-6×100=j278×10-6(S)Y/2=j139×10-6(S)线路的等值电路:2、变压器参数及等值电路⑴电阻R T:⑵电抗X T:⑶电导G T:⑷电纳B T:≤35KV 电网, T 导纳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导线在杆塔上的排列方式及线间距离

线在杆塔上的排列方式及线间距 离。 【 关键 词】导线; 排列方式; 线间距离 架空 配电线 路在 变电所 出线及 通 道走 廊 紧张 时, 必须 采 取线 路 同
下式计算 D=0 . 4 X +( U/ l l 0 )+ 0 . 6 5 , / f ma x ( 2 ) 式 中D一 一 导 线 水 平 线 间 距 离 , m; ^一 一 一 熬 骥绝绿 f 串毒 乏 艇一 ; U一 一线 路线电压 , k v }  ̄ / f … 一一 导 线最大弧垂 , m。
表1最小垂直线 间距离
线 路 电 压< k V ) 蛰 巍 块 『 辐 墩 辫 ( m ’
3 5 1 l“ 。 ,! , , 2 . o l s; l ¨ l 7 . #
。
注: 5 0 0 K V 数值 系建议值 2 . 3 三角排列的线间距离
1 . 导 线在 杆 头 的排 列方 式 导 线 呈三 角排列 时, 先把 其 实际的 线间距 离换 成 等值 水平 线间距 导 线在塔 头上 的布置形式 大体上可以分为 三类 : 水平排 列、 垂直 排 离。 等值水平线 间距离一 般用下式计算
。
列 和三角形排列 。 后者 实际上是前两种 方式 的结 合。 { . 1 垂直排列方 式 垂直 排列 方式 使用于 双 回路 配 电线路 , 两个 回路的 导线 分 别悬挂 于杆塔两侧 。 这种 排列结 构紧凑 , 节省 投资, 但是杆塔 较高 , 增加 雷击机 会, 而上下 层导线 容易相互接 近而发 生相 间闪落 。 因此 这种 排列 的运行 可靠性较 低 , 根据排 列方式 不 同可分 为: 正 六边形 、 伞形、 倒 伞形、 平行
1 S ( 4 ) t g r
~
导线排列方式及线间距离的确定

导线排列方式及线间距离的确定一、导线的排列方式导线和避雷针在杆塔上的位置称为导线在杆塔,上的排列方式。
导线排列方式没有绝对固定,常见的有三种;垂直排列、水平排列和三角形排列。
1.垂直排列方式垂直排列方式使用于双回路配电线路,两个回路的导线分别悬挂于杆塔两侧。
这种排列结构紧凑,节省投资,但是杆塔较高,增加雷击机会,而上下层导线容易相互接近而发生相间闪落因此这种排列的运行可靠性较低,根据排列方式不同可分为:正六边形、伞形、倒伞形、平行形等2.水平排列方式水平排列有两种布置方式。
一种是对于10KV和35KV配电线路中跨越杆、跨越直线杆等,应用两棵杆与横担组成门型结构,导线使用悬式绝缘子固定于横担上,杆顶可以设置两根避雷线。
这种杆塔能承受较大的负载。
3.三角形排列三角形排列方式常有3种布置方法,线路采用针式绝缘子时;线路采用悬式绝缘子;杆顶可设置避雷线。
二、线间距离的确定,一般可按照以下原则1.导线与杆塔间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绝缘间距,包括导线应用悬式绝缘子水平排列在最大风偏时于杆塔间的绝缘距离。
导线与杆塔之间的最小净空距离如下表所示。
2.导线在档距中部的接近程度不至发生相间闪落,对于35KV配电线路,线间距离一般按下式计算:D=0.4Lk+Un/110+0.65根号下(fmax)式中 D-导线水平距离(m),Lk-悬式绝缘子串长度(采用瓷横担绝缘子时Lk=0),Un-线路额定电压(KV),Fmax—导线最大弧垂(m)35KV配电线路当导线垂直排列时,垂直线间距离,一般采用0.75D对于10(6)KV架空线路的线间距离,可按下式确定:D=0.16+0.003UN+0.008i式中 D-导线间距(m),l-线路档距(m),Un-线路额定电压(KV)10KV及以下不同电压等级的配电线路同杆架设时,导线悬挂点间(横担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导线悬挂点间的最小垂直距离(m)导线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与档距的关系见下表:架空线路导线间的最小距离(m)平原地区架设配电线路时档距一般按下表的数值设置架空线路档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线水平排列公式
摘要:
一、介绍导线水平排列公式
二、导线水平排列公式的推导过程
1.水平排列的定义
2.排列公式推导
三、公式应用与实际场景
1.水平排列在通信中的应用
2.水平排列在电力输送中的应用
四、结论
正文:
一、介绍导线水平排列公式
导线水平排列公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描述导线在水平方向上排列规律的数学公式。
它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力输送等领域,对于提高系统性能、降低信号干扰、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二、导线水平排列公式的推导过程
1.水平排列的定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水平排列的定义。
水平排列是指在同一水平面上,将多个导线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降低信号干扰、提高通信质量和电力输送效率,需要对导线的水平排列进行优化。
2.排列公式推导
导线水平排列公式推导较为复杂,涉及几何学、线性代数等多方面知识。
在这里,我们简要介绍一种常见的导线水平排列公式推导方法。
假设我们有n 根导线,排列在一个有限的区域内,区域大小为A。
导线之间的间距为d,那么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得到如下的排列公式:= (π/4) * d * (n^2 - 1) / (2 * n * sin(π/n))
其中,N 为导线数量,d 为导线间距,n 为导线数量。
三、公式应用与实际场景
1.水平排列在通信中的应用
在无线通信领域,导线水平排列对于提高信号质量、降低信号干扰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地设置导线水平排列,可以有效地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增加传输距离。
2.水平排列在电力输送中的应用
在电力输送领域,导线水平排列对于优化电力资源配置、降低线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地设置导线水平排列,可以有效地提高电力输送效率,降低输电成本。
四、结论
导线水平排列公式是描述导线在水平方向上排列规律的数学公式,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力输送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