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工艺学重点 第三章 果蔬干制
第二章果蔬干制- 第三章脱水技术原理与食品干制

• 应用:热泵干燥温度低,通常只有20 - 80℃,特别适用于 热敏性物 料的干燥。
7 真空干燥(vacuum drying)
原理:水的汽化温度随压力的下降而降低。 ★工作条件:气压332-665Pa,温度37-82℃ ★适用范围:高温下易氧化或发生化学变化而导致变质的食品。 ★优点:能基本保持食品原有的结构、质地、外观和风味,并
1 食品中的水分
a、游离水 (自由水) b、胶体结合水(束缚水) c、化合水(化学结合水)
★干燥过程中被除去的水分为:自由水分和部分胶体结合 水。
2 平衡水分 果蔬与一定温度、湿度的干燥介质相接触,当果蔬排除水 分与吸收水分相等时,只要干燥介质情况不变,即使继续 加热,那么果蔬中所含水分也将维持不变,不会因与干燥 介质长时间接触而变化,这时果蔬所含有的水分则称该干 燥介质下果蔬的平衡水分。
(如:真空冷冻干燥)
制冷 冰
真 空 汽体
(二) 蒸发干燥
1、热风干燥 3、带式干燥 5、转鼓干燥 7、流化床干燥 9、真空干燥
2、滚筒干燥 4、 喷雾干燥 6、热泵干燥(内循环式干燥) 8、气流干燥
1 滚筒干燥(drum drying)
滚筒干燥器的主体是略带倾斜并能回转的圆筒体。 在干燥过程中,物料借助于圆筒的缓慢转动,在重 力的作用下从较高一端向较低一端移动。
第二章 果蔬干制
☞ 干制基本原理 ☞ 干燥方法与设备 ☞干制品的包装 、贮藏和复水
一 果蔬干制的基本原理
食品干燥(Drying) 在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条件 下促使食品中水分蒸发的工艺过程。
食品脱水(dehydration) 为保证食品品质变化最 小,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食品水分蒸发的工艺过 程。
第二章果蔬干制 第三章脱水技术原理和食品干制

? 干制基本原理 ? 干燥方法与设备 ? 干制品的包装 、贮藏和复水
一 果蔬干制的基本原理
食品干燥( Drying ) 在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条件 下促使食品中水分蒸发的工艺过程。
食品脱水( dehydration ) 为保证食品品质变化最 小,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食品水分蒸发的工艺过 程。
(如:真空冷冻干燥)
制冷 冰
真 空 汽体
(二) 蒸发干燥
1、热风干燥 3、带式干燥 5、转鼓干燥 7、流化床干燥 9、真空干燥
2 、滚筒干燥 4 、 喷雾干燥 6 、热泵干燥 (内循环式干燥 ) 8 、气流干燥
1 滚筒干燥( drum drying )
滚筒干燥器的主体是略带倾斜并能回转的圆筒体。 在干燥过程中,物料借助于圆筒的缓慢转动,在重 力的作用下从较高一端向较低一端移动。
2 营养成分变化
? 糖分的变化
a. 果糖和葡萄糖均不稳定易分解 b. 自然干制时,酶活未完全抑制时,呼吸作用耗一部分糖等。 c. 人工干制时,依温度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加快加大糖分的损失。
? 维生素变化
VA1、VA2、VC 的变化 维生素的热稳定性: VB1、 VB2 、 VP > VA1、VA2> VC
4. 气流干燥
?原理: 用气流来输送物料使粉状或颗粒
食品在热空气中干燥
? 适用对象:水分低于 35%~40% 的物料
例糯米粉、马铃薯颗粒
5. 流化床干燥
? 使颗粒食品在干燥床上呈流化状态或缓慢沸腾状
态(与液态相似)。
? 适用对象:粉态食品( 固体饮料,造粒后二段干燥)
6 热泵干燥(内循环式干燥)
几种常见干燥设备照片
真 空 微 波 连 续 干 燥 设 备
第三章果蔬干制

解析干燥与空气对流干燥的后期干燥相类 似,必须通过提高温度的方法来释放结合 水。
3. 加工工艺
原 料 选 择
预 处 理
冷 冻 干 燥
充 氮
压 缩
包 装
食品冻干过程中通常压力为13.3 Pa ~266.6 Pa,表面最高温度为 38℃~ 82℃。
生物标本、疫苗和微生物的冻干条件是压 力低于 13.3 Pa,表面最高温度为 20℃~ 32℃。
实验室型冻干机
ZG系列 真空冷冻 干燥机
冻干机
4. 降低冻干食品生产成本的途径 选择合适的原料。 冻干前预脱水。 增大食品表面积,提高加热速度。 提高真空度,加速冰晶体升华。 精确控制终点温度,提高设备利用率。 多种加热方式相结合,缩短干燥时间。
一般细菌生长的 Aw 下限为 0.94,酵母菌 为 0.88,霉菌为 0.8。
Aw 值降至 0.7 以下,除嗜盐菌﹑耐干燥霉 菌等特殊菌群外,大多数微生物不能生长 发育。
大多数新鲜食品的 Aw 在 0.99 以上,因此 干制品常见的腐败菌是霉菌。
二、干制对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干制品并非无菌,干燥处理不能代替必要 的杀菌和灭酶处理。
水分内扩散速度小于水分外扩散速度,主 要去除结合水,此阶段为内部扩散控制。
干燥速率取决于食品结合水的特性及食品 内部与外部的温度差,此时干燥介质的湿 度和空气流速的影响逐渐消失,而干燥介 质的温度影响增强。
(六)合理制订干制工艺条件的途径
合理的干制工艺条件是指以下两方面:
① 食品水分内扩散速度尽可能等于水分外
一、自然干制 分为晒干、风干和阴干。 方法和设备简单,生产费用低,受气侯条
件影响大。 干燥过程中要注意防鸟兽,保证卫生条件,
第三章果蔬干制工艺

第二节 果蔬干制加工实例
2. 工艺要点
(1)第一次烘烤
脱涩、软化
烘房温度上升至 40℃左右
48~72h
至柿果基本脱涩、变软、表面结皮为止
(2)第二次干燥
脱水、干燥
温度控制在 50~55℃
烘至果肉显著收缩而质地柔软,用手容易 捏扁变形为止,或柿果含水量降至30%左右
第二节 果蔬干制加工实例
(3)出霜 柿霜是果肉可溶性物质渗出的白色结晶,
温度逐渐升至 55~60℃
第二节 果蔬干制加工实例
(2)蒸发阶段
8~12h之内烘房温度升至 68~70℃
通风排湿
倒换烘盘
(3)干燥完成阶段 烘房温度不低于 50℃
第二节 果蔬干制加工实例
二、柿饼的干制 1. 工艺流程 原料→去皮→装盘、入烘房→熏硫→第一次烘 烤→回软、揉捏、晾晒→第二次烘烤→散热回 软、捏饼成形→出霜、整形→包装→成品
第一节 果蔬干制加工工艺
(2)初期温度急剧升高,后降温至干燥温 度,维持一段时间后逐步降温直至结束
适用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水分含 量较高的原料,如苹果片、梨片等 (3)恒温干燥
适用范围广
第一节 果蔬干制加工工艺
2. 通风排湿 当烘房的相对湿度达到70%以上时,需进
行通风排湿。 排风机、引风机; 进气窗和排气筒
九、果蔬脆片 (1)苹果脆片
原料→清洗→去皮→切片→护色→热烫→ 低温真空油炸→脱油→调味→包装→成品
真 空 油 炸 机
第二节 果蔬干制加工实例
(2)马铃薯脆片 原料→清洗→去皮→切分(条或片)→护色 →漂洗→烫漂→沥干→油炸→调味→包装→ 成品
去 皮 机
第三章果蔬干制工艺
第一节 果蔬干制加工工艺
三章节果蔬干制工艺

干制设备
第一节 果蔬干制加工工艺
五、回软
两三周
又称均湿或水分的平衡
六、包装
木箱、纸箱或金属罐
七、贮存
0~2℃,相对湿度 65%以下
第二节 果蔬干制加工实例
一、枣的干制
1. 工艺流程
原料→挑选→分级→装盘→烘制→包装→成品
2. 工艺要点
烘制
烘房干制
(1)预热阶段
其中主要成分是甘露醇和葡萄糖
方法:将柿子收起,两饼顶部相合,萼 蒂向外,容器中先放一层干柿皮,再放一 层柿饼,再放一层柿皮,一层柿饼,直到 装满为止,密封,置阴凉处生霜。
第二节 果蔬干制加工实例
三、葡萄的干制 原料→剪串→浸碱→硫处理→烘制→包装→成品 浸碱:
1%~3%NaOH溶液 5~10s 破除蜡质 硫处理: (1)熏硫:每 1000kg葡萄用硫磺1.5~2kg (2)浸硫:用含有效SO2 0.5%~1%的亚硫酸氢 钠溶液浸泡 1.5~2h
九、果蔬脆片 (1)苹果脆片
原料→清洗→去皮→切片→护色→热烫→ 低温真空油炸→脱油→调味→包装→成品
真 空 油 炸 机六、脱水蒜片 原料→浸泡→切片→漂白→ 烘烤→分选
→包装→成品
切 片 机
第二节 果蔬干制加工实例
七、冻干胡萝卜 原料→清洗→去皮→修整→切丁→热烫→
护色→冷冻干燥→过筛→真空包装→成品
第二节 果蔬干制加工实例
八、南瓜干制 原料选择→去皮→切片→热烫→干燥→包
装→成品
第二节 果蔬干制加工实例
第二节 果蔬干制加工实例
四、黄花菜的干制 原料选择→ 清洗→蒸制→干燥→均湿回软
→包装→成品 均湿回软: 以手握不易折断,水分含量在 15%以下为宜
第三章果蔬干制

4.2 干制品的复水
为了使干制品复原而在水中浸泡的过 程。浸泡水的温度、浸泡时间对复水都有 一定影响。一般来说了,浸水温度越高, 吸水速度越快,复水时间越短。浸水时间 越长,复水越充分。
黄花菜干制
原料 选择
蒸制
干燥
均湿 回软
脱水(dehydrationg)是在人为的控制除去食 品中的水分,因此,也称为人工干燥。
干燥和脱水统称为干制。
2. 干制的基本原理
1. 干燥过程中的湿热传递 2. 影响食品湿热传递的因素 3. 3. 干制过程中食品的变化
1. 干燥过程中的湿热传递
湿热传递是食品干燥基本原 理的核心问题。
It is a heat and mass transfer operation
第三节 食品干制工艺
1. 原料处理 2. 干制过程中的管理 3. 干制品的包装 4. 干制品的贮藏 5. 干制品的复水
1.食品原料处理
原料的预处理: 原料选熏择硫:处对理于果蔬制品的原料,一 般要求是:干物质含量高,肉质厚, 组织致防密氧,化粗处纤理维少,风味色泽好, 不易褐变。
2. 干制过程中的管理
食品温度 曲线
干燥的四个阶段:
• 干燥的开始阶段 • 第一干燥阶段----恒速阶段 • 第二干燥阶段----降速阶段 • 干燥最后阶段
2、影响干制效果的因素
食品性质 干燥条件 干燥方法
2.1 食品性质 the properties of the products
A 表面积 B 组分定向 C 细胞结构 D 溶质的类型和浓度
Water and water vapour
热传递
食品
外部质 量传递
内部质 量传递
1.1食品干燥过程的特性
果蔬加工工艺学(重点梳理)

第一章果蔬加工原理及原料的预处理1、果蔬加工定义:以新鲜果蔬为原料,经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处理,消灭或抑制果蔬中存在的有害微生物,保持或改进果蔬的食用品质,制成不同于新鲜果蔬的产品的过程,可称其为果蔬加工。
2、果蔬中的化学成分:叶绿素、花青素、维生素、矿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等。
3、果蔬败坏的原因:(1)、微生物败坏: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是导致食品败坏的主要原因,因为生物引起的败坏,通常表现为生霉、酸败、发酵、软化、腐烂、膨胀、产气、变色、浑浊等。
(2)、化学败坏:变色,包括酶褐变、非酶褐变、叶绿素和花青素在不良的处理条件下变色和褪色、胡萝卜素的氧化以及各种金属离子与食物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起的变色。
变味,主要是加工制造和储藏中造成的芳香物质的损失和异味的产生。
4、果蔬加工保藏方法①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完全生机)②抑制食品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抑制微生物和酶)(假死)③运用发酵原理的食品保藏方法(不完全生机)④运用无菌原理的保藏方法:杀灭所有微生物(无生机原理)5、原料成熟度:①可采成熟度(绿熟):指果实膨大长成,但风味还未达到顶点②加工成熟度(坚熟):指果实已具备该品种应有的加工特性;③生理成熟度:指果实质地变软,风味变淡,营养价值降低,一般称这个阶段过熟。
6、常用去皮方法:手工去皮、机械去皮(旋皮机,擦皮机)、化学去皮(碱液去皮:浸碱法、淋液法)、热力去皮、酶法去皮、冷冻去皮、真空去皮。
7、烫漂处理的作用:①破坏酶活性;②增加细胞透性;③排除果肉组织内的空气;④可以降低原料中的污染物;⑤可以排除某些果蔬原料的不良气味;⑥使原料质地软化,果肉组织变得富有弹性,果块不易破损,有利于装罐操作。
8、防止酶促褐变的方法:①单宁,酪氨酸含量少的加工原料②钝化酶(热烫、食盐浸泡、亚硫酸盐)③控制氧供给。
第二章果蔬罐藏1、食品罐藏:就是将食品密封在容器中,经高温处理将大部分卫生物消除掉,同时防止外界微生物再次入侵的条件下,使食品于室温下长期贮存的保藏方法。
简述果蔬干制的工艺流程

简述果蔬干制的工艺流程你们有没有吃过果蔬干呀?像脆脆的香蕉干、甜甜的苹果干之类的。
今天呀,我就来给大家讲讲这些果蔬干是怎么做出来的。
我们就先拿苹果来说吧。
果农伯伯把又大又红的苹果从树上摘下来。
这时候的苹果是新鲜的,里面有好多水分呢。
要做苹果干,第一步就是要把苹果洗得干干净净。
就像我们自己吃苹果之前要洗干净一样,做苹果干的时候更要洗得仔细啦,因为一点点脏东西都可能影响苹果干的味道。
洗好苹果之后呢,就要把苹果切成一片一片的。
这就像是我们在厨房帮妈妈切苹果一样,不过要切得薄一点。
薄一点的苹果片在后面干制的时候会更容易变干哦。
比如说我有一次看到邻居阿姨做苹果干,她切的苹果片有的厚有的薄,结果厚的那些片最后干得就慢一些,而且口感也没有薄的好呢。
切好片的苹果就可以进行下一步啦。
这个时候呀,要把苹果片放到一个通风的地方,让风把苹果片里的水分吹走一部分。
这就像是我们洗完头发,站在有风的地方,头发会慢慢变干一样。
不过这个过程可能要花一点时间,苹果片不会一下子就变得很干的。
还有一种让苹果片变干的办法呢,就是把苹果片放到太阳下面晒。
找一个阳光特别好的地方,把苹果片平平整整地摆好。
在晒的时候呀,我们会看到苹果片慢慢地发生变化。
一开始,苹果片还是湿湿的,慢慢地,它就会变得有点皱巴巴的,水分越来越少。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全家去乡下玩,看到有个奶奶在院子里晒苹果干,那些苹果片在太阳下晒了几天之后,就变得很小很皱了,但是闻起来却更香了呢。
除了通风和晒太阳,现在还有一种办法是用机器来把苹果片弄干。
这个机器就像是一个大烤箱一样,把苹果片放进去,机器会吹出热风,热风就会把苹果片里的水分带走。
用机器的话,干制的速度会比较快,而且干制的效果也比较均匀。
不管是用哪种办法,等到苹果片里的水分变得很少很少的时候,苹果干就差不多做好啦。
这个时候的苹果干吃起来甜甜的、脆脆的,可好吃了。
再说说香蕉干吧。
香蕉干的做法和苹果干有点像,但是又不太一样。
首先得把香蕉的皮剥掉,然后把香蕉切成一段一段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干制的基本原理一、果品蔬菜中的水分二、干制机理三、干制过程曲线四、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五、原料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第二节干制方法与设备一、自然干制二、人工干制第三节干制工艺一、原料的选择二、原料处理三、升温干燥四、通风排湿五、倒换烘盘六、回软七、分级八、压块九、防虫处理十、包装十一、贮存果蔬干制:就是经过一定预处理的原料在自然或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促使其脱除一定水分,而将其可溶性物质的浓度提高到微生物难以利用的程度的一种食品加工方法。
习惯上,将以果品为原料的干制品称为果干,以蔬菜为原料的干制品称为干菜或脱水菜。
前者如葡萄干、红枣、柿饼、荔枝干等,后者如黄花、干椒、脱水大蒜等。
干制品具一定的色、香、味、形,可溶性固形物达75%以上,按干物质计算达80%左右,而且加水后要能复原。
果蔬的干制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古代人们利用日晒进行自然干制,大大延长果蔬的保藏期限。
在《本草纲目》中,用晒干制桃干的方法。
大批量生产的干制方法是在1795年法国,将片状蔬菜堆放在室内,通入40℃热空气进行干燥,这就是早期的干燥保藏方法,差不多与罐头食品生产技术(1810年)同时出现。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工干制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从技术、设备、工艺上都日趋完善。
(插PPT第4、5页)但自然干制在某些产品上仍有用武之地,特别是我国地域广,经济发展不平衡,因而自然干制在近期仍占重要地位。
如在新疆,由于气候干燥,因而葡萄干的生产采用自然干制法,不仅质量好,而且成本低。
还有一些落后山区对野菜干制至今仍用自然干制法。
(插PPT第6、7页)干制是一种既经济而又大众化的加工方法,其优点是:1、干制设备可简可繁,生产方便——简易的生产技术较易掌握,生产成本比较低廉,可就地取材,当地加工。
2、延长贮藏期------ 经干燥的食品,其水分活性较低,有利于在室温条件下长期保藏,以延长食品的市场供给,可以调节果蔬生产淡旺季,有利于解决果蔬周年供应问题。
3、便于商品流通------ 干制食品重量减轻、容积缩小,可以显著地节省包装、储藏和运输费用,并且便于携带和储运;4、便于进一步加工——干燥后的产品易于粉碎、混合、筛分,可添加各种配料进一步加工成各种美味食品因此,果蔬干制品对于救急、救灾、旅游和战备军需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干制的基本原理作为干制品,主要是用物理的方法来抑制微生物酶的活性,降低水分来提高原料中可溶性固形物的浓度,使微生物处于反渗透的环境中,处于生理干燥的状态,从而使食品得到保存。
一、果品蔬菜中的水分(一)果蔬组织内部的水分状态及性质果蔬的含水量很高,新鲜水果中含水量为70-90%,蔬菜中为75-95%,无论果蔬含水量多少,这些水都是以游离水,结合水两种不同的状态存在。
1、游离水(自由水):以游离状态存在于果蔬组织中,是充满在毛细管中的水分。
所以也称为毛细管水。
游离水是主要的水分状态,它占果蔬含水量的70%左右,其中溶有糖,酸等多种物质,流动性大,不仅易从表面蒸发,而且借毛细管作用从内部向外移动,因此,所以干燥时排除的主要是游离水。
易流动、容易结冰,可作为溶剂。
2、结合水(或被束缚水):指与果蔬组织中的化学物质通过氢键相结合的水分。
不易流动、有结合力固定、不易结冰(-40℃),不能作为溶剂。
在干燥时,当游离水被蒸发掉后,一部分结合水(胶体结合水)才被排除。
(化合水是存在于果蔬所含化学物质中的水分,极稳定,不能因干燥作用而被排除。
)果蔬中的水分,还可根据干燥过程中可被除去与否而分为平衡水分和自由水分。
1、平衡水分:在一定温度和湿度的干燥介质中,物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干燥后,其水分含量将稳定在一定数值,(果蔬中排出的水分与吸收的水分相等),并不会因干燥时间延长而发生变化。
这时,果蔬组织所含的水分为该干燥介质条件下的平衡水分(或平衡湿度)。
这一平衡水分就是果蔬在这一干燥介质条件下可以干燥的极限。
2、自由水分:在干燥过程中被除去的水分,是果蔬所含的大于平衡水分的部分,这部分水分称为自由水。
自由水分主要是果蔬中的游离水,也有很少一部分胶体结合水。
果蔬中除水分以外的物质,统称为干物质。
(二)水分活度▪水分活度又叫水分活性,是溶液中水的蒸气压与同温度下纯水的蒸气压之比。
▪Aw =P/P0 =ERH▪式中Aw --水分活度▪P--溶液或食品中水蒸气压▪P0 --纯水的蒸气压▪ERH--平衡相对温度(物料既不吸湿也不散湿时的大气相对湿度)纯水的P与P0是一致的,所以纯水Aw值为1。
而食品中的水分由于有一部分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它的蒸汽压P总是小于纯水的蒸汽压P0,所以食品的Aw均小于1。
Aw越小则指水被结合的力就越大,水被利用的程度就越难;水分活度小的水是难以或不可利用的水。
Aw:0~1⏹食品的Aw与空气的ERH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表示食品中的水分被束缚的程度,后者表示空气被水蒸气饱和的程度。
⏹用Aw来指导食品的生产和贮藏,具有更科学和直接的指导作用。
1、食品中水分含量与水分活度Aw之间的关系拉布萨(T.P.Labuza)在总结食品的稳定性和Aw之间的相对关系时,阐明了食品Aw和水分含量之间存在有内在的相互关系。
并可用等温吸湿曲线来表示。
在一定的温度下,食品由于吸湿或放湿,所得到的Aw与含水量之间关系的曲线称为等温吸湿曲线。
呈倒“S”型。
(Ⅰ)单层水分子区Aw最低,在0~0.25之间,水被牢固地吸附着,结合力最强。
不能被冰冻,不能干燥除去。
﹣40℃不能冻结,占总水量的极小部分,称为I型束缚水。
相当于物料含水0~0.07g/g 干物质。
(Ⅱ)多层水分子区Aw在0.25~0.80之间,水分虽然也与食品中某些成分结合,但其结合力较弱,即半结合水,又称II型束缚水。
相当于物料含水0.07~0.33g/g干物质。
(Ⅲ)自由水层区Aw在0.80~0.99之间,是食品中结合最弱,流动性最大的水,主要是在细胞体系或凝胶中被毛细管液面表面张力或被物理性截留的水,这种水很易通过干燥除去或易结冰,可作为溶剂,容易被酶和微生物利用,称为Ⅲ型束缚水。
食品容易腐败,通常占95%以上。
I单水分子层区和II多水分子层区是食品被干燥后达到的最终平衡水分(一般在5%以内);这也是干制食品的吸湿区;III自由水层区,物料处于潮湿状态,高水分含量,是脱水干制区。
各区域的水不是截然分开的,也不是固定在某一个区域内,而是在区域内和区域间快速的交换着,所以各区域间有过渡带。
相同水分含量,水分活度随温度增高而增大相同水分活度,水分含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2、水分活度对食品保藏性的影响⏹通过对微生物与水的关系研究发现是Aw,而不是水分含量决定微生物生长可利用的水分的最低限制⏹不同的食品均有各自的Aw值,微生物繁殖生长和食品的质量变化也都需要有一定的Aw阈值⏹控制食品的Aw对保证和提高食品质量的稳定性以及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均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认为,在室温下贮藏食品,其水分活度应降到0.7以下。
此时,除嗜盐菌﹑耐干燥霉菌等特殊菌群外,大多数微生物不能生长发育。
“干制并非无菌”。
干制过程中,食品与微生物同时脱水,由于水分下降,蛋白质变性,微生物不能完全利用水分,忍受不了干燥的环境处于休眠状态,部分死亡(微生物数量会稳步缓慢地下降),但大部分仅是抑制作用,遇温暖潮湿空气或复水后,就会腐败变质。
另外,水分活度下降,酶的活性也下降。
二、干制机理果蔬的干燥过程是果蔬中水分蒸发的过程,水分的蒸发是依靠水分外扩散和内扩散完成的。
(1 )水分外扩散是指水分由果蔬表面向周围介质中蒸发的过程。
由于干燥介质的影响,首先是温度上升的作用,果蔬表面开始升温并蒸发水分,于是表面水分逐渐降低,当低于内部水分时,内部才开始向表面移动。
因此,把果蔬的厚度分成若干层时,内部的一层含水率最高,外面一层含水率最低,这种水分逐层降低的状态,叫做水分梯度或称为含水率梯度。
导湿性:水分扩散一般总是从高水分处向低水分处扩散,即从内部不断向表面的水分迁移现象。
(2)水分内扩散借助水分梯度的动力,促使果蔬内部的水蒸汽向果蔬的表面移动,同时促使果蔬内部的水分也向果蔬的表面移动,这种作用称为水分的内扩散。
水分梯度大,水分移动就快;水分梯度小,水分移动就慢,所以水分梯度是果蔬干燥的一个动力。
在水分蒸发的过程中,干燥介质是热空气,它有两个作用:一是热传导作用,向原料传热,原料吸热后使所含的水分汽化;二是输送作用,将蒸发出的水分输送出去(以蒸汽的形式),使干燥作用继续不断进行。
温度梯度ΔT:食品在热空气中,食品表面受热高于它的中心,因而在物料内部会建立一定的温度差,即温度梯度。
温度梯度将促使水分(无论是液态还是气态)从高温向低温处转移。
又称导湿温性。
如何从机制上控制缩短干燥时间的干燥过程?在干制过程中,有时采用升温、降温,再升温,再降温的方法,形成温度的上、下波动,即将温度升高到一定的程度,使食品内部受热,而后再降低食品表面的温度,这样食品内部温度就高于表面温度,形成新的温度梯度,水分借助温度梯度沿热流方向向外移动而蒸发。
水分梯度的混乱而造成的两种现象:(水分内扩散与水分外扩散作用是否协调,对干燥作用的影响很大。
)如果外扩散作用﹤内扩散作用,内部水分到达表面不能蒸发,在表面凝结,产生流汁;如果外扩散作用﹥内扩散作用(如温度过高,风速过大)易使物料表面产生结壳的现象,将物料表面水分蒸发的通道阻塞,这种现象叫做外干内湿,或叫溏心。
三、干制过程曲线干制过程包括水分经原料表面蒸发、果蔬内部水分向外扩散(传质)和干燥空气与果蔬之间产生热能互换(传热)。
可分为三个阶段:①预热阶段果蔬被加热,水分被蒸发加快,干燥速率上升,随着热量的传递,果蔬水分逐渐下降,干燥速度由0增至最高值。
干制预热阶段所经历的时间很短,与整个干燥过程所需时间相比,常常略去不计。
干燥速度:系指单位时间内绝对水分含量降低的百分数。
②B〃C〃恒速干燥阶段:干燥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又称B〃C〃段为恒速干燥阶段。
此时水分从内部转移到表面足够快,从而可以维持表面水分含量恒定,也就是说水分从内部转移到表面的速率大于或等于水分从表面扩散到空气中的速率,是第一干燥阶段。
在该阶段蒸发的水分主要是游离水。
③C〃D〃降速干燥阶段:当恒速干燥过程进行到绝大部分游离水蒸发完后,余下的水分为结合水时,果蔬内部水分转移速率小于果蔬表面水分蒸发速率,水分的蒸汽压随水分结合力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原料的绝对水分含量大为降低,干燥速度就会下降,即为降速干燥阶段。
注意:以上我们讲的都是以空气为介质通过加热来干燥。
若是采用其它加热方式,如没有热量传递过程,则干燥速率曲线将会变化。
四、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干燥速度的快慢对于成品的品质起决定性的作用,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干燥越快越不容易发生不良变化,干制品的品质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