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艺学课件
食品工艺学PPT课件

(5000-20000rpm),在离心力作用下经
圆盘周围的孔眼外逸并被分散成10-500μm
雾状液滴。
可编辑课件
46
压力喷雾干燥器
可编辑课件
47
D系列压力喷雾干燥器
可编辑课件
48
离心喷雾干燥
可编辑课件
49
各 种 离 心 盘
可编辑课件
50
两种离心盘
可编辑课件
➢适用对象:粉态食品(固体饮料,造粒 后二段干燥)
可编辑课件
40
6. 仓贮干燥
➢适于干制已经用其他 干燥方法去除大部分 水分而尚有部分残余 水分需要继续清除的 未干透的制品,如将 蔬菜半干品水分从 10-15%降到3-6%
➢优点:经济,无热损
害。
可编辑课件
41
7.泡沫干燥
➢工作原理:将液态或浆质态物料首先制成稳 定的泡沫料,然后在常压下用热空气干燥。
可编辑课件
16
食品干制过程的湿热传递
(一)干燥过程物料水分的变化
(二)干制过程特性
(1)干燥曲线
第一临界水分、平衡水分
(2)干燥速率曲线
恒率干燥、降率干燥
(3)食品温度曲线
湿球温度、干球温度
干制过程中,湿物料内部同时有水分梯度 和温度梯度存在,水分流动的方向由导湿 性和导湿温性共同作用。
(三)干燥机制
25
思考题
Q1
Q2
干
微波
燥
干燥
机
的干
制
制过
程特
性
Q3
如何从 机制上 控制缩 短干燥 时间的 干燥过 程
第三节 食品在干制过程中的主要变化
一、物理变化
– 溶质迁移
食品工艺学培训课件

一般所谓的软水和硬水的范围见表1-4 表1-4 水的硬度分类
水的性质 很软水
mmol/L 0-1.4265
总硬度
德国度 0-4度
mg/L CaCO3 0-71.388
软 水 1.4635-2.8530 4-8度
71.388142.776
中等硬水 2.8530-5.7061 8-16度 142.776-285.552
2. 2按国家标准分类:GB10789-1996
按原辅料、产品形式及作用不同分为10类:
碳酸饮料类(Carbonated Drinks) 果汁(浆)及果汁饮料类(Fruit Juices(Pulps) and Drinks) 蔬菜汁饮料类(Vegetable Juices Drinks) 含乳饮料类(Drinks Containing Milk) 植物蛋白饮料类(Vegetable Protein Drinks) 瓶装饮用水类(Bottled Water) 茶饮料类(Tea Drinks) 固体饮料类(Powdered Drinks) 特殊用途饮料类(Drinks for Special Use) 其它饮料类(Other Drinks)
细菌总数/(个/mL) < 100
大肠菌群/(个/L)
<3
霉菌含量/(个/mL) ≤1
致病菌
不得 检出
1.2.1天然水中的杂质 表1-2 天然水中的杂质
悬浮 细菌—致病和无害的;藻类及原生动物—使水有臭味、色度 物 和浑浊度;泥沙、粘土—使水有浑浊度;其它不溶物质
胶体 溶胶—如:硅酸胶体。 物质 高分子化合物—如:腐植质胶体等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最新整理)食品工艺学培训课件.ppt

2021/7/26
37
2021/7/26
38
2021/7/26
39
2021/7/26
40
2021/7/26
41
冷藏运输:
2021/7/26
42
2021/7/26
43
2021/7/26
44
2021/7/26
45
2、冷水冷却
• 浸入式 • 喷雾式 • 淋水式 • 优缺点
2021/7/26
• 营养、方便、卫生、经济 • 市场需求量大,在发达国家占有重要的
地位,在发展中国家发展迅速
2021/7/26
7
低温保藏食品的历史
• 公元前一千多年,我国就有利用天然冰 雪来贮藏食品的记载。
• 冻结食品的产生起源于19世纪上半叶冷 冻机的发明。
• 1834年,Jacob Perkins(英)发明了以 乙醚为介质的压缩式冷冻机。
• 这些反应产生的大量热量可使鱼体温度 上升2~10℃,如不及时冷却,就会促进 酶的分解作用和微生物的繁殖。
2021/7/26
27
二、冷却的方法
(一)固体物料的冷却 (二)液体物料的冷却 (三)其它冷却方法
2021/7/26
28
(一)、固体物料的冷却
1. 冷风冷却
2. 冷水冷却
3. 碎冰冷却
4. 真空冷却
• 酶作用的效果因原料而异 • 酶活性随温度的下降而降低 • 一般的冷藏和冻藏不能完全抑制酶的活性
2021/7/26
22
三、低温对非酶因素的影响
• 各种非酶促化学反应的速度, 都会因温度下降而降低
2021/7/26
23
第二节 食品的冷却
一、冷却的目的
绪论食品工艺学基础ppt课件

经过加工制作的食物统称为食品,尤指具有一 定规模的集约化加工。
.——绪论
2.食品的分类
蔬果
禽肉
按原料种类分
乳类
水产
谷物
.——绪论
2.食品的分类
罐制
腌制
辐照
保鲜
按加工方法分
干制
冻结
发酵
焙烤
.——绪论
3.食品的功能
➢ 一次功能——营养性,维持生命; ➢ 二次功能——嗜好性,风味享受; ➢ 三次功能——保健性,调节机能。
各位同学
食品保藏原理与技术
大家好!
主讲:谢慧明
.
主讲教师:
谢慧明
食品加工工艺基础
第一章 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因素 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 第三章 食品的低温保藏技术 第四章 食品罐藏技术 第五章 食品的干制保藏技术 第六章 食品的辐照保藏技术 第七章 食品的腌制保藏技术
.——绪论
绪论
1.食品的概念
❖《食品技术原理》
❖ 赵晋府主编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年版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
❖ 曾庆孝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年版
❖《食品加工与保藏技术》
❖ 袁惠新等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年版
.——绪论
主要参考资料品工业科技 ▪ 食品与发酵工业
❖英文核心期刊:
食品加工工艺基础绪论食品加工工艺基础绪论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因素第二章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第三章食品的低温保藏技术第四章食品罐藏技术第五章食品的干制保藏技术第六章食品的辐照保藏技术第七章食品的腌制保藏技术食品加工工艺基础绪论食品加工工艺基础绪论食品工艺学导论等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食品技术原理赵晋府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曾庆孝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食品加工与保藏技术袁惠新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食品加工工艺基础绪论食品加工工艺基础绪论中文核心期刊
食品工艺学教材(PPT 36张)

普通食品:有营养与感观两者功能的食品
特殊膳食用食品:为满足某些特殊人群的生理需要,或 某些疾病患者的营养需要,按特殊配方而专门加工的食 品。
保健食品: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 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 品。(营养强化食品:针对某一功能添加营养强化剂。)
第二节 食品加工工艺
3、提高食品的卫生和安全性:食品加工中通过一定的处理
过程和卫生要求,可以减少由原辅料、环境等带来的安全危害。
4、食品加工可以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品种多样的食 品:食品加工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食品原料中含有的各种营养物
质。并通过减少有害物质和无功能成分的含量相对提高食品中营 养成分的含量。
5、提高食品的食用方便性:为了满足现代社会人类快节奏的
食品的分类(图片) 1、按加工工艺分:干制食品、罐头食品、冷冻食品、 发酵食品、焙烤食品、腌渍烟熏食品、软饮料等。
2、按原料种类分:粮油食品、畜禽肉类食品、果蔬 食品、水产品、乳与乳制品、蛋制品、糖果和巧克力 制品 。 3、按保藏方式分:罐头类、干藏类、冷冻类、腌制 品、熏制品、发酵肉制品、发酵乳制品、辐射制品。
第三节食品工业及发展趋势
食品加工和食品工业
食品加工 改变食品原料或半成品的形状、大小、性 质、纯度,使之符合食品标准的各种操作 利用这些操作将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加工制 成可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物质的全部过程。
食品制造
食品工业
是指以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或化学工业的产品或半成品 为原料、制造提取、加工成食品或半成品,具有连续而有组织的 经济活动的工业体系。
二、研究内容和范围 (一)根据食物原料特性,研究食品的加工和保藏 1、食品原料特性:食物化学成分多、体系复杂;除营养成分外还 有其他几十种到上百千种的化合物;胶体,固体,液体,大多数 食物原料都是活体。 蔬菜、水果、坚果等植物性原料在采收或离开植物母体之后仍 然是活的;家畜、家禽和鱼类在屠宰后,组织即死亡,但污染这 些产品的微生物是活的,同时,细胞中的生化反应仍在继续。
食品工艺学课件

六、其他成分
• 1、有机酸 • 2、酶
第二节 食品的特殊成分
• 一、呈味成分 • 1、甜味和甜味物质 • 糖及衍生物糖醇类物质是构成果蔬甜味的 主要物质,蔗糖、果糖、葡萄糖是果蔬中 主要的糖类物质,此外还含有甘露糖、半 乳糖、木糖、核糖以及山梨醇、甘露醇和 木糖醇等。
• 2、酸味和酸味物质 • 常见食用酸味物质有醋酸、乳酸、柠檬酸、 酒石酸、苹果酸等 • 3、咸味和咸味物质 • 4、苦味和苦味物质 • 5、其他呈味物质 • 涩味物质、辣味物质、鲜味物质
发酵制品
干制品
方便食品
功能食品 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
休闲食品
快餐食品
按产品特点分
疗效食品
工程食品 模拟食品) (模拟食品)
婴儿食品
……
三、食品应符合的要求
• • • • • • 安全性 耐藏性 营养 外观 风味 方便
四、加工工艺
1. 概念 • 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一些概念
– 食品科学 – 食品工艺学
食品工艺学
food technology
绪论
一、食物与食品 食物——是人体生长发育、更新细胞、修补 组织、调节机能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也 是产生热量保持体温、进行体力活动的能 量来源。 食品——经过加工制作的食物统称为食品
• 二、食品的分类 • 分类:食品分类的方法很多,可以按保 藏方法分、按原料种类分、按原料和加工 方法分、按产品特点分。
四、维生素
•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须的 一类有机化合物。它们种类繁多、性质各 异,基本上可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 维生素两类。前者主要包括C族及B族维生 素,后者包括维生素A、D、E、K。
五、矿物质元素
• 矿物质又称无机盐。人体所有各种元素中, 除碳、氢、氧、氮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形式 存在外,其他各种元素无论含量多少统称 为矿物质。 • 钙、磷、钾、钠、镁、氯与硫七种元素, 含量在体重的0.01%以上,人体需要量在 100mg/d以上,称常量元素或宏量元素,而 低于以上数值的其他元素则称为微量元素 或痕量元素。
食品工艺学教材(PPT61页).pptx

七乳化剂
乳化剂是一种多功能的表面活性剂。
硬脂酰-2-乳酸钙、硬脂酰-2-乳酸钠、各种
( CSL )
( SSL )
蒸馏单甘酯、大豆磷脂等。
七乳化剂
八 食盐
1 盐在面包中的作用 2 盐在面包中的添加方法及使用量
§4 面包生产工艺
面包的生产过程一般可分为:原辅 材料的处理、面团的调制、面团发酵、 整形、醒发、烘焙、冷却和包装。
分为白砂糖、绵白糖两种。白砂糖是以甘蔗为原料 加工而成的颗粒状食糖。绵白糖是以甜菜为原料加工而 成的细小颗粒状食糖。另外还有方糖,冰糖都是以白糖 为主料加工而成的正六面体或多面晶体状砂糖再制品。
(2)红糖
是未经洗蜜和漂白的糖,表面附着的糖蜜较多,而 且还含有色素,胶质等非糖成分。广义的红糖又可细分 为赤砂糖和红糖两种,其中赤砂糖是机制未经洗蜜的糖, 红糖是用手工制成的土糖。
褐色反应(亦称美拉德反应): 是指氨基化合物的 自由氨基与羰基化合物的羰基之间发生的发应,其最终 产物是黄黑色素的褐色物质,故称褐色反应。
影响褐色反应的因素有温度、糖的种类、还原糖量 和PH值。
(8)抗氧化性 糖溶液具有抗氧化性,有利于防止油脂氧化酸败。
3 糖在烘焙食品中的工艺性能 (1)改善烘焙食品的色、香、味、形; (2)作为酵母的营养物质; (3)作为面团改良剂; (4)对面团吸水率及搅拌时间的影响; (5)提高制品的贮存寿命; (6)提高营养价值。
国家面粉质量标准规定:特制一等粉和特制二等粉 的水分为13.5%;标准粉和普通粉的水分为13.0% 。
(2)蛋白质
小麦籽粒中蛋白质的含量和品质不仅决定小麦的营养 价值,而且小麦蛋白质还是构成面筋的主要成分,与面粉 的烘焙性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食品工艺学PPT课件(共28单元)干制方法

第四节 食品的干制方法
干制方法可以区分为自然和人工干燥两大类
自然干制: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干制食品的方法:晒干、 阴干、
人工干制:在常压或减压环境中用人工控制的工艺条 件进行干制食品,有专用的干燥设备,如:空气对流 干燥设备、滚筒干燥设备、真空干燥设备 等
B.干端处则与低温高湿空气相遇,水分蒸发缓慢, 干制品平衡水分相应增加,干制品水分难以降到 10%以下;
因此,吸湿性较强的食品不宜选用顺流干燥方式。
两种干燥设备干燥曲线的比较
(3)双阶段干燥设备
基本结构
顺流干燥:湿端水分蒸发率高 逆流干燥:后期干燥能力强,平衡水份低
双阶段干燥:取长补短 特点:干燥比较均匀,生产能力高,品质较好 用途:苹果片、蔬菜(胡萝卜、洋葱、马铃薯 等) 现在还有多段式干燥设备,有3,4,5段等,有 广泛的适应性。
齐。
①喷嘴结构简单、维修方便。 ①喷嘴易堵塞、腐蚀和磨损。
②可采用多个喷嘴(1-12 个) ②不适宜处理高粘度物料。③
提高设备生产能力。③可用于 操作弹性小。
并流、逆流、卧式或立式干燥
机。④动力消耗低⑤制品蓬松
⑥塔径较小。
①可制粒径 5μm 以下的产 ①动力消耗大。②不适宜大型
品,可处理粘度较大的物料。 设备。③粒子均匀性差。
要降低干燥介质的温度,务使食品温度上升到干球温 度时不致超出导致品质变化(如糖分焦化)的极限温度 (一般为90℃)
一般还可降低空气的流速,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如 加入新鲜空气)进行控制。
(4)干燥末期,干燥介质的相对湿度应根据预期干 制品水分含量指标来加以选用。
干燥结束时食品中水分含量大小是达到与当时 介质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相适应的平衡水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工艺学课件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食品的加工概念一、食物与食品食物——是人体生长发育、更新细胞、修补组织、调节机能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也是产生热量保持体温、进行体力活动的能量来源。
食品——通过加工制作的事物统称之食品1. 食品的概念及分类对食品不一致的人关心的侧面不一致—不一致地区也有不一致的情况分类:食品分类的方法很多,能够按保藏方法分、按原料种类分、按原料与加工方法分、按产品特点分。
2. 食品的要求:外观、风味、营养卫生与要求、货架寿命、方便、功能性质二、加工工艺1.概念• 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一些概念–食品科学:借用Food Science (Norman)的定义,食品科学能够定义为应用基础科学及工程知识来研究食品的物理、化学及生化性质及食品加工原理的一门科学。
-食品工艺五个基础框架1. 食品的基础研究领域(或者者称之为狭义食品科学):包含食品化学,研究食品的构成、结构、物化生化特点及加工与使用过程中的变化的一门科学。
2. 食品分析领域:分析食品产品及组分的质量特点、化学边的原理3. 食品微生物领域:环境对食品腐败的作用与微生物对食品本身及食品制造过程的影响、微生物的检验、公共健康等问题的一门科学4. 食品加工领域:即研究食品原材料特点、食品保藏原理、影响食品质量、包装及污染的加工因素、良好生产操作及卫生操作的一门科学——这也是本课程的要紧研究内容5. 食品工程领域:即研究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工程原理及单元操作的科学,工程原理包含物料与能量平衡、热力学、流体;流体流淌、传热与传质等等。
食品工艺学•食品工艺学是应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与食品工程原理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研究食品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保藏加工、包装、运输与上述因素对食品质量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的一门科学。
-食品加工的概念:在描述食品加工的概念之前,先熟悉一些典型食品的加工流程。
加工基本概念包含:–增加热能并升高温度–去除热能或者降低温度–去除水分或者降低水分含量–利用包装以维持由于加工操作带来的产品的特征2. 食品加工的目的:增加多样性;提供健康所需的营养素;为制造商提供利润;延长食品的储存时间食品加工过程或者多或者少都含有这些目的,但要加工一个特定产品其目的性可能各不相同–比如冷冻食品的目的要紧是保藏或者延长货架寿命–糖果工业的要紧目的是提供多样性–但是要达到各个产品的目的却并不简单,并不是买来设备就能够生产,或者达到生产出食品并赢利的目的•以橙汁与火腿肠为例第二节食品加工原料的特性与要求一、食品原料要紧构成二、影响原料加工的因素•原料采收运输基本原则–原料应该在其品质最佳的时候进行采收、屠宰或者用其他方法进行采集。
–原料在搬运中要避免损伤–将原料保藏在尽量减少变质的条件下蔬菜、水果、粮食、坚果等植物性原料在采收或者离开植物母体之后仍然是活的家畜、家禽与鱼类在屠宰后,组织即死亡,但污染这些产品的微生物是活的,同时,细胞中的生化反应在继续。
•原料品质决不可能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变好,产品一经采收或者屠宰后即进入变质过程。
•加工过程本身不能改善原料的品质,也许使有的制品变得可口一些,但不能改善最初的品质。
1. 影响原料品质的因素(1)微生物的影响(2)酶在活组织、垂死组织与死组织中的作用(3)呼吸(4)蒸腾与失水(5)成熟与后熟–成熟定义: 水果或者蔬菜的器官连接在植株上时所发生的变化现象。
通常随着成熟过程的进行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品质。
(注意适度,否则会迅速后熟,迅速出现严重品质降低)–后熟定义: 水果脱离果树或者植株后于消费或者加工前所发生的变化。
最后的后熟程度是在采收后形成的最佳食品品质。
–要懂得适当的后熟尽管能够改善水果的口味,但不能改善它的基本品质。
水果的基本品质是由于水果在果树上达到最佳成熟度的时间来决定的。
–大多数蔬菜不发生后熟过程(6)动植物组织的龄期与其组织品质的关系–组织的龄期指两个不一致的阶段(1) 植物器官或者动物在其采收或者屠宰时的生理龄期(2) 采收或者屠宰后原料存放的时间。
–与采收前的品质有关的植物组织龄期往往是决定性的。
例芦笋、青豆荚2. 按照变质可能性将原料分类•极易腐败原料(1天~2周)–如肉类与大多数水果与部分蔬菜–采收(屠宰、切割)、搬运、包装、贮藏条件可能强烈影响其品质–冷藏温度应该合理(某些果蔬会冻害)•中等腐败性原料(2周~2月)–柑橘、苹果与大多数块根类蔬菜–冷害问题•稳固的原料(2~8月)–粮食谷物、种子与无生命的原料如糖、淀粉与盐等3. 原料的贮藏与保鲜: 温度气调贮藏包装第三节食品的质量因素及其操纵质量的定义:食品好的程度,包含口感、外观、营养价值等。
或者者将质量看成是构成食品特征及可同意性的要素食品质量:物理感受(外观、质构、风味)、营养质量、卫生质量、耐储藏性一、质量因素(一)物理因素1. 外观因素(1)大小形状(2)颜色、色泽(3)一致性2. 质构因素 (1 )新鲜状态(2 )加工过程 (3 )加工以后的一些因素3. 风味因素(1)味觉与香味(2)色泽与质构对风味也有影响(二)、营养因素(三)、卫生因素(四)、耐储藏性如啤酒泡沫稳固性;柑橘汁浑浊稳固性;油脂蛤败二、变质的影响因素•变质的概念:包含品质下降、营养价值、安全性与审美感受的下降•影响因素 1. 微生物 2. 天然食品酶 3. 热、冷 4. 水分 5. 氧气6. 光 7. 时间三、食品保藏的原则•若短时间保藏,有两个原则(1)尽可能延长活体生命(2)假如务必终止生命,应该马上洗净,然后把温度降下来•长时间保藏则需操纵多种因素1. 操纵微生物–加热杀灭微生物巴氏杀菌灭菌(1)冷冻保藏: 抑制微生物 (2)干藏: 抑制微生物(3)高渗透(4)烟熏 (5)气调 (6)化学保藏 (7)辐射(8)生物方法2. 操纵酶与其它因素–操纵微生物的方法很多也能操纵酶反应及生化反应,但不一定能完全覆盖比如:冷藏能够抑制微生物但不能抑制酶。
加热、辐射、干藏也类似3.其他影响因素包含昆虫、水分、氧、光能够通过包装来解决。
思考题1.影响原料品质的因素要紧有什么?2.食品的质量因素要紧有什么?3.常见食品的变质要紧由什么因素引起?如何操纵?以饼干、方便面、冷冻食品、罐头食品、饮料等为例来说明第四节食品工业的进展及其前景•广义上讲,食品工业不管从哪个角度都是各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基础或者支柱之一。
包含农业、食品制造、市场三个方面第五节食品技术原理的要紧研究范围与内容研究原材料特点1.研究充分利用现有食品资源与开发食品资源的途径–比如一大批具有功能性质、保健性质的食品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被开发–往常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比如马铃薯、面粉2.研究食品保藏原理、探索食品生产、储藏、运输与分配过程中腐败变质的原因与操纵途径–食品的腐败变质的特征与程度取决于两类因素:非微生物因素与微生物因素–非微生物因素包含:糖的缺失、含氮物质的含量与组分的变化、维生素的氧化与缺失、脂肪的氧化、水分的变化等。
这些变化会导致口感、色泽、风味与产品一致性的不一致,导致不能被消费者同意。
•具体举例说明并说明原因与解决办法–微生物因素3.研究影响食品质量、包装与污染的加工因素,研究良好的生产方法、工艺设备与生产组织–比如加工因素中热加工对水果制品质量的影响、相应的改进(工艺设备与保藏工艺两方面的改进)–比如肉制品中的腌制工艺–比如奶粉的速溶性–废弃物的处理:乳清、黄浆水4. 研究食品的安全性、良好的生产操作与卫生操作(GMP)–比如89年国内蘑菇罐头–99年牛肉汉堡 O157: H7的污染5.制造新型、方便与特需的食品–改变食品的营养成分以习惯特定人群需要–添加营养素到特定食品–改善质量提高品质–应用功能改善,包含包装方便性、食用方便性、成本降低等第二章食品的脱水加工1. 食品干藏的概念一种说法:指在自然或者操纵条件下,使食品中的水分降低到足以防止腐败变质的水平后并始终保持低水分的保藏方法。
另一种说法:从食品中较完全地去处水分,该条件不导致或者几乎不导致食品性质的其它变化(除水格外)。
2. 食品脱水加工的历史3. 脱水加工的特点与好处(1)延长保藏期;(2)某些食品干制后,重量减轻、体积缩小,可节约包装与运输费用;(3)带来了方便性;(4)设备可好可差。
4. 脱水技术的进展第一节食品干藏原理1. 水分活度我们把食品中水的逸度与纯水的逸度之比称之水分活度。
水分逃逸的趋势通常能够近似地用水的蒸汽压来表示,在低压或者室温时,f/f0 与P/P0之差非常小(<1%),故用P/P0来定义aW是合理的。
(1) 定义 Aw = P/P0其中P:食品中水的蒸汽分压P0:纯水的蒸汽压(相同温度下纯水的饱与蒸汽压)水分活度大小取决于:水存在的量;温度;水中溶质的浓度、食品成分、水与非水部分结合的强度表2-1 常见食品中水分含量与水分活度的关系(2)测量利用定义;利用平衡相对湿度的概念aW×100=相对湿度具体方法参考Food engineering properties M.M.A.Mao2. 水分活度对食品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食品的稳固性(腐败、酶解、化学反应等)与水分活度是紧密有关的。
(1)水分活度与微生物生长的关系 p15 图1-1-1;(2)干制对微生物的影响 p18(3)水分活度与酶反应与化学反应的关系思考题1. 水分活度概念2. 水分活度对微生物的影响3. 水分活度对酶及其它反应的影响3. 食品中水分含量(M)与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1)水分吸附等温线的认识(2)温度对水分吸附等温线的影响(3)水分吸附等温线的应用以珍味鱼干、小麦干制等为例说明4. 对食品干制的基本要求(1)原料质量 (2)操作环境 (3)原料预处理 (4)干制后食品的水分二.干藏原理–将食品中的水分活度降到一定程度,使食品能在一定的保质期内不受微生物作用而腐败,同时能维持一定的质构不变即操纵生化反应及其它反应。
假如干制食品发生腐败变质–原因1. 微生物污染(霉变),是否水分活度不足以操纵微生物2. 脂肪蛤败3. 虫害思考题1. 水分活度对微生物、酶及其它反应有什么影响?简述干藏原理2. 在北方生产的紫菜片,运到南方,出现霉变,是什么原因,如何操纵?第二节食品液体的浓缩–浓缩方式(1)膜浓缩(2)蒸发(3)冷冻浓缩–不一致浓缩方式的比较表1 不一致浓缩方法的能量效率与浓缩程度一、膜浓缩–种类与应用膜浓缩要紧使用反渗透与超滤两种–反渗透要紧用于分离水与低分子量溶液,这些溶液具有高渗透压。
–超滤用于从高分子量物料(如蛋白质、多糖)中分离低分子量物料。
2. 反渗透的原理3. 超滤的原理–与反渗透类似,驱动力也是渗透压与外加压力的差。
–差别是超滤不能截留低分子量物料,但反渗透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