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复习 判断题

合集下载

《过程控制系统》复习题

《过程控制系统》复习题

《过程控制系统》复习题一、填空题1.随着控制通道的增益K 0的增加,控制作用 ,克服干扰的能力 , 系统的余差 ,最大偏差 。

2.从理论上讲,干扰通道存在纯滞后, 系统的控制质量。

3.建立过程对象模型的方法有 和 。

4.控制系统对检测变送环节的基本要求是 、 和 。

5. 控制阀的选择包括 、 、 和 。

6.防积分饱和的措施有 、 和 。

7.如果对象扰动通道增益f K 增加,扰动作用 ,系统的余差 , 最大偏差 。

8.在离心泵的控制方案中,机械效率最差的是 。

9.DDZ-Ⅱ型仪表由220V 交流电压单独供电,DDZ-Ⅲ型仪表由 统一供电。

10.对PID 调节器而言,当积分时间I T →∞,微分时间0D T =时,调节器呈 调节特性。

11.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同一仪表对某一工艺参数进行正反行程的测量,相同的被测量值得到的正反行程测量值的最大差值称为 。

12.由于系统中物料或者能量的传递需要克服一定的阻力而产生的滞后被称为___________。

13.在被控对象的输入中,_______________应该比干扰变量对被控变量的影响更大。

14.按照给定值对控制系统进行分类,如果给定值按事先设定好的程序变化,则控制系统为_______________。

15.当系统的最大超调量与最大偏差相等时,系统的余差值等于___________。

16.确定调节阀气开气关型式主要应考虑________________。

17.常用的抗积分饱和措施有限幅法和____________。

18与反馈控制能够克服所有干扰不同,前馈控制能够克服_________种干扰。

二、 单选题1. 下列( )不是测量仪表的技术性能指标。

A.仪表精度B.灵敏度C.响应时间D.测量方法2.对于始点为0℃的电子电位差计,当输入端短路时,仪表指针应指在()。

A.始点 B.室温C.终点 D.原位置3.下列利用热电效应测温的温度计是()温度计。

过程控制考试期中试卷 答案解析

过程控制考试期中试卷 答案解析

过程控制考试试卷一、填空题(本题共计10分,包括3小题,10个填空,每空1分)1、简单控制系统由(控制器)、(执行机构)、(被控对象)和(检测变送仪表)四个环节组成。

2、对象数学模型是指对象的(输入输出)特性,是对象在各输入量(控制量和检测变送量)作用下,其相应输出量(被控量)变化函数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3、获取对象数学模型的方法参方法有:(机理法)和(测试法)。

4、气动执行器由(调节)机构和(执行)机构两部分组成,常用的辅助装置有(阀门)定位器和手轮机构。

5、流通能力C的定义是:调节阀全开,阀前后压差为(0.1Mp),流体重度为(1g/m3),每(小时)所通过的流体(系)数。

6、被调介质流过阀门的(相对)流量与阀门(相对)行程之间的关系称为调节阀的流量特性;若阀前后压差保持不变时,上述关系称为(理想流量)特性,实际使用中,阀门前后的压差总是变化的,此时上述关系为(工作流量)特性。

7、动态前馈控制的设计思想是通过选择适当的(前馈)控制器,使干扰信号经过(前馈)控制器致被控量通道的动态特性完全复制对象(干扰)通道的动态特性,并使它们符号(相反)(正、反),从而实现对干扰信号进行完全补偿的目标。

8、自动调节系统常用参数整定方法(动态特性参数法),(稳定边界法),(衰减曲线法),(经验法)。

9、调节系统中调节器正、反作用的确定依据是:(保证控制系统成为负反馈)。

4、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不依赖)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

二、选择题(本题共计10分,包括5小题,每题2分)1.由于微分调节规律有超前作用,因此调节器加入微分作用主要是用来(C):A.克服调节对象的惯性滞后(时间常数T),容量滞后τc和纯滞后τ0.B.克服调节对象的纯滞后τ0.C.克服调节对象的惯性滞后(时间常数T),容量滞后τc.2.定值调节是一种能对(A )进行补偿的调节系统。

A.测量与给定之间的偏差B.被调量的变化C.干扰量的变化D. 设定值的变化3.定值调节系统是(X)环调节,前馈系统是(X)环调节( B )。

过程控制复习资料 (2)

过程控制复习资料 (2)

1、试述串级控制系统的的工作原理,它有哪些特点?2、某加热炉出口温度控制系统,经运行后发现扰动主要来自燃料流量波动,试设计控制系统克服之,如果发现扰动主要来自原料流量波动,应如何设计控制系统以克服之?画出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和控制系统框图。

3、为什么一些液位控制系统中,减小控制器的增益反而使系统出现持续震荡,是从理论角度分析之。

4、液位均匀控制系统与简单液位控制系统有什么异同?那些场合需要采用液位均匀控制系统?5、某加热炉出口温度控制系统中,副被控变量是炉膛温度,温度变送器的量程都选用0--500℃,控制阀选用气开阀。

经调试后系统已经正常运行,后因副回路的的温度变送器损坏,该用量程为200--300℃的温度变送器,问对控制系统有什么影响?6、题5中,如果损坏的是主回路温度变送器,问改用量程为200--300℃的温度变送器,对控制系统有什么影响?如何解决?7、某反应器由A和B两种物料参加反应,已知,A物料时供应有余,B物料可能供用不足,他们都可测可控。

采用差压变送器和开方器测量它们的流量,工艺要求正常工况时,Fa=300Kg/h,Fb=600Kg/h,拟用DDZ-III型仪表,设计双闭环(相乘方案)控制系统,确定乘法器的输入电流,画出控制系统框图和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8、题7中,控制系统已正常运行,后因两台差压变送器均损坏,改用相同量程的变送器(注:量程能够满足工艺要求),试问控制系统应作什么改动?为什么?9、什么情况下前馈控制系统需要设置偏置信号?应如何设置?10、某加热炉出口温度控制系统,原采用出口温度和燃料油流量的串级控制方案,为防止阀后压力过高造成脱火事故,是设计有关控制系统,说明该控制系统是如何工作的?1.调节器的Kc值愈大,表示调节作用(),Ti值愈大,表示积分作用(),Td值愈大表示微分作用()。

答案:越强;减弱;增强。

2.选择控制方案时,总是力图使调节通道的放大倍数(增益)(),干扰通道的放大倍数(增益)()。

过程控制复习判断题

过程控制复习判断题

1.过程控制系统中,需要控制的工艺设备(塔、容器、贮糟等)、机器称为被控对象。

(J)2.扰动量是作用于生产过程对象并引起被控变量变化的随机因素。

(X)答案:扰动量是除操纵变量外作用于生产过程对象并引起被控变量变化的随机因素。

3. 由调节器输出至被调参数间的所有环节称为干扰通道。

(X)答案:由调节器输出至被调参数间的所有环节称为调节通道。

4.过程控制系统的偏差是指设定值与测量值之差。

(J)5.由控制阀操纵,能使被控变量恢复到设定值的物料量或能量即为操纵变量。

(J)6.按控制系统的输出信号是否反馈到系统的输入端可分为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

(J)7.在闭环控制系统中,按照设定值的情况不同,可分为定值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

(X)答案:在闭环控制系统中,按照设定值的情况不同,可分为定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

8. 在一个定值控制系统中,被控变量不随时间变化的平衡状态,也即被控变量变化率等于零的状态,称为系统的动态。

(X)答案:在一个定值控制系统中,被控变量不随时间变化的平衡状态,也即被控变量变化率等于零的状态,称为系统的静态,静态是一种相对静止状态。

9.对一个系统总是希望能够做到余差小,最大偏差小,调节时间短,回复快。

(J)10.时间常数越小,被控变量的变化越慢,达到新的稳态值所需的时间也越长。

(X)答案:时间常数越大,被控变量的变化越慢,达到新的稳态值所需的时间也越长。

11.时间常数指当对象受到阶跃输入作用后,被控变量达到新稳态值的63.2 %所需要的时间。

(J)12.对干扰通道时间常数越小越好,这样干扰的影响和缓,控制就容易。

(X)答案:时间常数越大越好,这样干扰的影响和缓,控制就容易。

13.放大倍数K取决于稳态下的数值,是反映静态特性的参数。

(J)14.对于控制通道来说希望T越大越好,而对扰动通道来说希望T适度小点好。

(X)答案:控制通道T越小越好,而对扰动通道来说希望T适度大点好5.对象特性放大系数K m是动特性,时间常数Tm和滞后时间T m是测量元件和变送器的静态特性。

过程控制复习题整理

过程控制复习题整理

一、填空1、一般一个简单控制系统是由控制器、执行机构、被控对象、传感器等环节组成。

2、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是1/(TS+1),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是TS.3、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控制而无反向联系时,称这种控制方式为开环控制。

4、某两线制电流输出型温度变送器的产品说明书注明其量程为0~200摄氏度,对应输出的电流为4~20mA,当测的输出电流I=12mA时的被测温度为100摄氏度。

5、阀门气开、气关的选择主要从工艺生产上安全要求出发,考虑原则是:信号压力中断时,应保证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控制进入设备易燃气体的控制阀,应选用气开方式,以防爆炸。

(气开、气关)6、闭环控制系统是通过设定值与测量值的差值来实现控制作用,故这种控制被称为按误差控制或反馈控制。

7、过渡过程的品质指标有最大偏差或超调量、衰减比、余差等。

8、常用热电阻有铂热电阻和铜热电阻。

9、执行器按其能源形势可分为液动、气动、电动三大类。

10、调节阀的理想流量特性有直线、对数、抛物线、快开。

→,微分时间T D=0时,调节器呈P 调节特性。

11、对PID调节而言,当积分时间Tot∞12、在PID调节器中,调节器的K C越大,表示调节作用越强,Ti值越大表示积分作用越弱,TD值越大表示微分作用越强。

13、过程控制系统常用的参数整定方法有:衰减曲线、相应曲线、经验法、临街比列法。

14、生产过程对控制系统的要求可归纳为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法。

二、判断1、(×)等幅振荡是过渡过程基本形式之一,如果系统出现等幅振荡,则该系统是稳定的。

2、(√)过程控制系统中,需要控制的工艺设备(塔、容器、贮槽等)、机器称为被控对象。

3、(×)扰动量是作用于生产过程对象并引起被控变量变化的随机因素。

答:扰动量是除操纵变量外作用于生产过程对象并引起被控变量变化的随机因素。

4、(√)过程控制系统的偏差是指设定值与测量值之差。

5、(√)由控制阀操纵,能使被控变量恢复到设定值的物料量或能量即为操纵变量。

过程控制系统复习题库

过程控制系统复习题库

过程控制系统复习题库复习题库⼀、填空题1.执⾏器是由( )和( )两部分组成。

2.控制阀所能控制的最⼤流量与最⼩流量之⽐,称为控制阀的( ),以R表⽰。

3.控制阀的理想流量特性是根据( )实现的。

4.在实际使⽤中,控制阀前后压差总是要变的,这时流过控制阀的相对流量与阀门的相对⾏程之间的关系称为控制阀的( )。

5.在控制阀两端压差较⼤的情况下应选⽤( )阀。

6.控制阀前后压差较⼩,要求泄露量⼩,⼀般可选( )阀。

7.控制参数流过阀门的相对流量(Q/Qmax)与阀门的相对⾏程(l/L)之间的关系称为控制阀的()。

8.纯⽐例调节作⽤,⽐例度越⼤,则余差越( )。

9.积分时间T越⼩,则积分特性曲线的斜率( ),积分作⽤( )。

i10.积分规律的作⽤是( ),但是积分时间越⼩积分作⽤( )。

11.微分控制规律主要⽤来克服对象的( )滞后,TD越⼤微分作⽤(12.研究对象特性的⽅法有( ),( )两种。

13.描述对象特性的参数有()、()、()14.⾃动调节系统按给定值的变化分为( )系统、( )系统、( )系统、三种类型。

串级控制系统的主回路为( )系统,⽽副回路为( )系统。

15.对于串级控制系统,副回路是为了稳定主参数⽽设制的,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给定。

因此,副回路是( )系统,主回路是( )。

⼆、判断题1.微分作⽤主要⽤来克服对象的纯滞后。

( )2.微分作⽤主要⽤来克服所有的滞后。

( )3.微分时间越长,微分作⽤越强。

()4.对纯滞后⼤的控制对象,为克服其影响,可引⼊微分控制作⽤来克服。

( )5.⽐例控制过程的余差与控制器的⽐例度成正⽐。

( )6.某⼀流量控制对象为提⾼控制精度,控制器控制规律应选⽤PID规律。

( )7.对已设计确定的控制系统,只要对控制器参数进⾏⼀次最佳整定后,则可在任何使8.范围内改善调节质量,不需再次调整。

( )9.对同⼀被控对象,控制通道和⼲扰通道的特性是相同的。

过程控制系统复习题

过程控制系统复习题

过程控制系统复习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1.过程控制系统由几大部分组成,它们是:( C )A.传感器、变送器、执行器B.控制器、检测装置、执行机构、调节阀门C. 控制器、检测装置、执行器、被控对象D. 控制器、检测装置、执行器2. 在简单控制系统中,接受偏差信号的环节是( B )。

A .变送器 B. 控制器, C. 控制阀 D. 被控对象3. 串级控制系统主、副对象的时间常数之比,T01/T02=( )为好,主、副回路恰能发挥其优越性,确保系统高质量的运行。

A. 3~10B. 2~8C. 1~4D. 1~24. 过渡过程品质指标中,余差表示( )。

A.新稳态值与给定值之差B.测量值与给定值之差C.调节参数与被调参数之差D.超调量与给定值之差5.PID调节器变为纯比例作用,则( )。

A. 积分时间置∞、微分时间置∞B. 积分时间置0、微分时间置∞C. 积分时间置∞,微分时间置0D. 积分时间置0,微分时间置06.( )在阀芯行程比较小时,流量就比较大,随着行程的增加,流量很快地达到最大。

A. 快开流量特性B. 线性流量特性C. 抛物线流量特性D. 等百分比流量特性7.闭环控制系统是根据( )信号进行控制的。

A.被控量B.偏差C.扰动D.给定值8.衡量控制准确性的质量指标是( )。

A.衰减比B.过渡过程时间C.最大偏差D.余差9.对象特性的实验测取常用的方法是( )。

A.阶跃响应曲线法B.频率特性法C.比例积分法D.最小二乘法10.用于迅速启闭的切断阀或两位式调节阀应选择( )的调节阀。

A.快开特性B.等百分比特性C.线性 D.抛物线特性11.调节具有腐蚀性流体,可选用( )阀。

A.单座阀B.双座阀C.蝶阀D.隔膜阀12.调节阀接受调节器发出的控制信号,把( )控制在所要求的范围内,从而达到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

A. 操纵变量B.被控变量C. 扰动量D. 偏差13.串级调节系统主调节输出信号送给( )。

过程控制系统题库(214道)

过程控制系统题库(214道)

过程控制系统1、调节系统中不与调节对象方块相连接的信号是()。

——[单选题]A 给定值B 调节参数C 干扰D 被控变量正确答案:A2、当调节器加入积分调节规律后,能够达到()的目的。

——[单选题]A 减小系统震荡B 消除系统余差C 使系统更加稳定D 使过渡时间增加正确答案:B3、当工艺要求严格,不允许有较长时间的等幅振荡,这时不适合使用()对调节器参数进行整定。

——[单选题]A 经验凑试法B 临界比例度法C 衰减曲线法D 反应曲线法正确答案:B4、当系统运行后,发现阀门出现大幅的剧烈振荡,这时应调整调节器参数,使其()。

——[单选题]A 增大比例度增加积分时间B 减小比例度增加积分时间C 增大比例度减小积分时间D 减小比例度减小积分时间正确答案:D5、当系统运行不正常是,正确区分是工艺问题还是控制系统和仪表的故障问题,下面哪种不是经常使用的正确方法。

()——[单选题]A 记录曲线的比较B 控制室与现场仪表的比较C 两个不同系统间的比较D 控制室显示仪表与就地显示仪表比较正确答案:C6、在确定调节通道时下面的哪种说法不正确()。

——[单选题]A 调节通道的放大系数大一些好B 一般不选用主物料作调节参数C 调节通道的时间常数适当D 调节通道的纯滞后的时间影响不大正确答案:D7、判断一个控制器参数整定的好坏,是控制器的控制过程()。

——[单选题]A 越快越好B 没有余差C 有较大衰减比D 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快速性正确答案:D8、比例度越大,对调节过程的影响是()——[单选题]A 调节作用越弱B 调节作用越弱,过渡曲线变化快,振荡周期长,衰减比大C 调节作用越弱,过渡曲线变化缓慢,振荡周期短,衰减比大D 调节作用越弱,过渡曲线变化缓慢,振荡周期长,衰减比小正确答案:A9、积分时间越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A 积分速度越小B 积分速度越大,积分作用越强,消除余差越快C 积分速度越小,积分作用越弱,消除余差越弱D 积分速度越大,积分作用越弱,消除余差越弱正确答案:B10、定值控制系统是()固定不变的闭环控制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过程控制系统中,需要控制的工艺设备(塔、容器、贮糟等)、机器称为被控对象。

(√)2. 扰动量是作用于生产过程对象并引起被控变量变化的随机因素。

(×)答案:扰动量是除操纵变量外作用于生产过程对象并引起被控变量变化的随机因素。

3. 由调节器输出至被调参数间的所有环节称为干扰通道。

(×)答案:由调节器输出至被调参数间的所有环节称为调节通道。

4. 过程控制系统的偏差是指设定值与测量值之差。

(√)5. 由控制阀操纵,能使被控变量恢复到设定值的物料量或能量即为操纵变量。

(√)6. 按控制系统的输出信号是否反馈到系统的输入端可分为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

(√)7. 在闭环控制系统中,按照设定值的情况不同,可分为定值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

(×)答案:在闭环控制系统中,按照设定值的情况不同,可分为定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

8. 在一个定值控制系统中,被控变量不随时间变化的平衡状态,也即被控变量变化率等于零的状态,称为系统的动态。

(×)答案:在一个定值控制系统中,被控变量不随时间变化的平衡状态,也即被控变量变化率等于零的状态,称为系统的静态,静态是一种相对静止状态。

9. 对一个系统总是希望能够做到余差小,最大偏差小,调节时间短,回复快。

(√)10. 时间常数越小,被控变量的变化越慢,达到新的稳态值所需的时间也越长。

(×)答案:时间常数越大,被控变量的变化越慢,达到新的稳态值所需的时间也越长。

11. 时间常数指当对象受到阶跃输入作用后,被控变量达到新稳态值的63.2 %所需要的时间。

(√)12. 对干扰通道时间常数越小越好,这样干扰的影响和缓,控制就容易。

(×)答案:时间常数越大越好,这样干扰的影响和缓,控制就容易。

13. 放大倍数K 取决于稳态下的数值,是反映静态特性的参数。

(√)14. 对于控制通道来说希望τ越大越好,而对扰动通道来说希望τ适度小点好。

(×)答案:控制通道τ越小越好,而对扰动通道来说希望τ适度大点好5. 对象特性放大系数Κm是动特性,时间常数Tm和滞后时间τm是测量元件和变送器的静态特性。

(×)答案:对象特性放大系数Κm是静特性,时间常数Tm和滞后时间τm是测量元件和变送器的动特性。

16. 对纯滞后大的调节对象,为克服其影响,可引入微分调节作用来克服。

(×)答案:微分作用能起到超前调节的作用,但不能克服纯滞后。

17. 当调节过程不稳定时,可增大积分时间或加大比例度,使其稳定。

(√)18. 比例调节过程的余差与调节器的比例度成正比,比例度越大则余差越大。

(√)19. 临界比例度法是在纯比例运行下通过试验,得到临界比例度δK 和临界周期TK,然后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关系,求出调节器各参数值。

(√)20. 采用PID 调节器的条件是对象纯滞后较大。

(×)答案:采用PID 调节器的条件是对象纯滞后不能太大,否则应考虑采用其他控制方法。

21. 当生产不允许被调参数波动时,选用衰减振荡形式过渡过程为宜。

(×)答案:当生产不允许被调参数波动时,选用非周期衰减过程为宜。

22. 时间常数越小,对象受干扰后达到稳定值所需时间越短。

(√)23. 化工过程中,通常温度控制对象时间常数和滞后时间都较短。

(×)答案:化工过程中,通常温度控制对象时间常数和滞后时间都较大。

应合理选择检测点。

24. 自动调节系统干扰通道放大倍数越大,则超调量越大;调节通道放大倍数越大,则超调量越小。

(√)25. 对象特性时间常数越长,则过程反应越快,易引起较长的过渡时间。

(×)答案:对象特性时间常数越长,则过程反应越慢,易引起较长的过渡时间。

26. 纯滞后时间长,将使系统超调量增加,干扰通道中纯滞后对调节品质没有影响。

(√)7. 测量滞后一般由测量元件特性引起,克服测量滞后的办法是在调节规律中增加积分环节。

(×)答案:微分作用能起到超前调节的作用,因此能克服纯滞后;积分作用能克服余差。

8. 目前国内生产调节阀主要有有线性、等百分比、快开3 种流量特性。

(√)29. 积分作用可以消除余差,但要求用在对象时间常数较小,系统负荷变化较小的控制过程中。

(√)30. 串级调节系统可以用于改善纯滞后时间较长的对象,有超前作用。

(√)1. 串级调节系统可以用于非线性对象,且负荷变化又较大的场合,用于改善对象特性。

(√)32. 串级调节系统要求对主参数和副参数均应保证实现无差控制。

(×)答案:串级调节系统一般对主参数有控制精度要求,副回路则以“先调”、“快调”、“粗调”的形式起到克服干扰作用,提高串级调节系统的克服干扰能力,所以副参数不能保证无差控制。

33. 凡是有两个以上的调节器相互连接,该调节系统就是串级调节系统。

(×)答案:许多控制系统都是由两个以上的调节器相互连接,只有结构上有两个闭合回路;主副调节器串联,主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副调节器的给定;副调节器的输出操纵调节阀动作,实现主调节器的定值控制的控制系统才是串级控制。

34. 前馈控制是按照干扰作用的大小进行控制的,如控制作用恰到好处,一般比反馈控制要及时。

(√)35. 前馈控制是根据被调参数和预定值之差进行的控制。

(×)答案:前馈控制是按干扰量大小进行控制的。

36. 比值系统中,两个需配比的流量中选择主受控变量是任意的。

(×)答案:两个需配比的流量中,一般以生产中的主要物料量为主变量。

37. 串级控制系统中主调节器以“先调”、“快调”、“粗调”克服干扰。

(×)答案:串级控制系统中主调节器以“慢调”、“细调”作用,使主参数稳定在设定值上,副调节器则以“先调”、“快调”、“粗调”克服干扰。

38. 串级控制系统起主导作用的参数是主参数,稳定主导参数的辅助参数叫副参数。

(√)39. 工业控制中,经常采用单纯的前馈控制。

(×)答案:工业控制中一般不采用单纯的前馈控制,经常采用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只是对大的干扰进行超前控制。

40.采用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的优点是利用了前馈调节的及时性和反馈调节的静态准确性。

(√)41. 前馈控制系统是开环控制系统,不能用PID控制,它是一种特殊的控制规律。

(√)2. 串级控制系统两步整定法是主、副回路分别整定,第一步先整定副回路,第二步再整定主回路。

(√)3. 单闭环比值控制系统对主物料来说是开环的,而对从物料来说是一个随动控制系统。

(√)44. 串级控制系统对进入主回路的扰动具有较强的克服能力。

(×)答案:串级控制系统对进入副回路的扰动具有较强的克服能力。

1. 自动调节系统是具有被调参数(负)反馈的(闭环)系统。

它与其它系统的本质差别就在于调节系统有(负反馈)2. 调节阀的流量特性有(快开)、(等百分比)和(线性),流量特性的选择主要是与(广义对象特性)相匹配。

3.被调介质流过阀门的相对流量( Q/Qma x)与阀门相对行程( l/L )之间的关系,称为调节阀的( 流量)特性;若阀前后的压差保持不变时,上述关系称为( 理想)特性;实际使用中,阀前后的压差总是变化的,此时上述关系为(工作)特性。

4.加热炉的燃料油系统应选用(气开)式调节阀;锅炉液位控制的冷水阀应采用(气关)式调节阀。

5.直通双座调节阀的不平衡力较直通单座调节阀(小),泄漏量(大)。

6.控制系统引入积分作用是为了(消除余差),但积分的引入会使系统(产生振荡现象),引入微分作用是为了(克服容量滞后)。

7.某调节系统采用比例积分作用调节器,先用纯比例调整到合适的调节输出,在加入积分作用的过程中,应(减小调节器的放大倍数)。

8.自动调节系统常用参数整定方法( 经验法),( 衰减曲线法),( 临界比例度法),(反应曲线法)。

9.执行器按其能源型式可分为(气动),(电动),(液动)三大类。

10.气动执行器由(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两个部分组成。

11.调节器的Kc值愈大,表示调节作用(越强),Ti值愈大,表示积分作用(减弱),Td值愈大表示微分作用(增强)。

12.选择控制方案时,总是力图使调节通道的放大倍数(增益)(增大),干扰通道的放大倍数(增益)(减小)。

13.简单控制系统由(变送器)、(被调对象)、(调节器)和(执行器)四个环节组成。

14. 由于微分调节规律有超前作用,因此调节器加入微分作用主要是用(克服容量滞后)。

5.调节系统中调节器正、反的作用的确定是依据(实现闭环回路的负反馈)。

6.检定0~1.6kgf/cm2的标准压力表,发现其最大绝对误差为0.0056kgf/cm2.因此,该表的最大引用误差为(0.35% ),仪表实际的准确度等级为(0.5 )。

17.控制对象的干扰通道的动态特性对过渡过程的影响是:干扰通道的时间常数愈大,对被控变量的影响愈弱;干扰通道容量滞后愈多,则调节质量愈好;干扰通道的纯滞后对调节质量无影响。

18.选择控制方案时,总是力图使调节通道的放大倍数(增益)大于干扰通道的放大倍数(增益)。

19.控制对象的调节通道的动态特性对过渡过程的影响是:调节通道时间常数愈大,则响应愈慢,但调节通道时间常数过小,易产生振荡问题;调节通道的纯滞后使过渡过程质量变差。

20.某调节系统采用比例积分作用调节器,在加入微分作用的后,最大偏差A 减小余差C 不变调节时间ts 缩短稳定性n 提高。

21.串级调节系统,一般情况下主回路选择PID 或PI 调节规律调节器,副回路选用P 调节规律调节器;如果副回路采用差压法测流量,应采用什么装置开方器补偿。

22.简单均匀控制系统与液位定值控制系统的区别是①调节目的不同;②调节器参数整定不同;③工艺过程不同。

23、定值控制系统是按(偏差)进行控制的,而前馈控制是按(干扰)进行控制的;前者是(闭)环控制,后者是(开)环控制。

前馈控制一般应用于扰动(可测)和扰动(显著)与扰动(频繁)的场合。

24.控制系统引入积分作用是为了(消除余差),但积分的引入会使系统(不稳定),引入微分作用是为了(克服容量滞后)。

某调节系统采用比例积分作用调节器,先用纯比例调整到合适的调节输出,在加入积分作用的过程中,应(减小放大倍数)。

25.被调介质流过阀门的相对流量(Q/Qmax)与阀门相对行程(l/L)之间的关系,称为调节阀的(流量)特性;若阀前后的压差保持不变时,上述关系称为( 理想)特性;实际使用中,阀前后的压差总是变化的,此时上述关系为(工作)特性。

调节阀的流量特性有(线性)、(等百分比)和(快开),流量特性的选择主要是与(广义对象)相匹配。

26、过渡过程的品质指标有最大偏差、衰减比、余差和过渡时间等。

27、描述被控对象特性的参数是放大系数、时间常数和滞后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