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作业课件-第2章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第3课时 加法运算律(1)|西师大版(2018秋) (
最新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教

最新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教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加法与减法的互逆关系,加法的意义及两个加数与和之间的相互关系,减法的意义及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的关系。
由于《标准》对这部分内容没有做过多的强化。
只是在目标中提出了“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互逆关系”。
所以,教科书在这里也没有安排过多的内容,只是以熊猫宝宝一家为题材,结合学生的讨论把这几方面的知识一并进行学习,然后安排1个课堂活动和1个练习让学生进行必要的巩固和运用。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利于深化学生对加减法的认识,为学习求等式中的未知数某及解方程作一定的准备,同时把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从图上看,根据3个对话框中的信息,可以列出3个算式,即18+17=35,35-17=18,35-18=17。
从这个问题情境和引出的问题看,它已经包含了加法与减法的互逆关系,加法中两个加数与和之间的关系,减法中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的关系等知识,为下一步学生的探索发现提供了感性材料。
本部分教学的重点应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探索加减法的关系。
因此,在通过上面的问题情境引出18+17=35,35-17=18,35-18=17这3个算式后,教科书紧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讨论,自主发现并归纳出加减法中的这些关系。
从图上分析,对话框中的内容,正体现了加法与减法的互逆关系,加法中两个加数与和之间的关系,减法中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的关系。
这是用对话框呈现这些知识,有3种意图:一是表明是学生在探索中的一种自我感受和理解;二是体现了让学生经历自我探索发现的过程,不是教师把结论直接灌给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三是体现了对学习方式的引导。
加法运算律的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对运算定律的探索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运用运算定律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加法运算律

2、加法运算律⏹教学内容教科书30页相关的课堂活动及练习。
加减法的关系。
⏹教学提示在教学中,引起学生的探索需要的方式很多,既可以让学生观察书上的情境图,由小松鼠算得快这一问题,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也可以先出示教科书上的这组题目让学生计算,有的学生可能只算一组就能得出另一组的得数,这样让学生对别的同学算得快感到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打下埋下伏笔。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懂得用字母表示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对加法运算定律的探究、发现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经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
难点: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的抽象概括,并用含字母的等式表示。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口述一个故事:大灰狼扛着两个袋子,前面一个袋子装着米,后面一个袋子装着黄豆,大灰狼跑着跑着喊累了,怎么办?啄木鸟发言说:“把黄豆放前面,米放后面,这样就不累了。
”同学们你们认为啄木鸟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想法。
预设:不对,米还是那袋米,黄豆还是那袋豆子,它们的位置变了,但是总的重量没有变。
师:今天我们学了新知识之后,这道题就知道答案了。
设计意图:以学生最喜欢的故事入手,让学生进行思考。
为后面的探究埋下伏笔。
(二)探究新知1、探究加法交换律(1)教学例1师和学生交流:今天动物乐园非常热闹,老师带领小朋友们看一看它们在做什么呢?课件出示:例1这8道题小动物们要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不一会儿,小松鼠就写出了所有答案,其他小动物还在一道一道地算着,看到小松鼠算完了并得到大象老师的夸奖,小动物们傻眼了……师质疑:小松鼠为什么算的快?同学们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请观察左边和右边的算式,然后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
数学四上第2单元第2课时《加减法的关系》ppt课件(2)

36+58=94(页)
减法中的被减数,相当于加法中的什和么。数?
练习
说出下面( )里的数是减法的什么数?相当
于加法什么数?
被减数
(
)-27=45
和 45+27=72
被减数
(
)-56=37
和 56+37=93
减数
84 -(
)=62
一个加数
84-62=22
减数
510-(
)=420
一个加数
选择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A )。
A.半径长度 B.直径长度
(2)从圆心到( C )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A.圆心
B.圆外
C.圆上
(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 B )叫直径。
A.直线
B.线段
C.射线
510-420=90
怎样求出( )里的数呢?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练习
先说说空格里的数该怎样求出来,再填一填。
加数 24 15
加数 57
190
和
270 260
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 201 350
减数 196
78
差
160 42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练习
填空
(5)圆是( 轴对称 )图形,有( 无数 )条对称轴。 (6) 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作( 半径 )。 (7)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 )图形。圆的两条直径的 交点是圆的( 圆心 )。 (8)把一个圆形纸片沿半径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拼成 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则面积(不变),周长( 增加)。
填空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2单元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共194张ppt)

加法运算律
课前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加法运算律
课前导入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被减数—减数
加法运算律
探究新知
12+25 500+300
30+20 650+1200
20+30 1200+650
求第二个加数。
17人 ?
35人
35 - 17 = 18 第二个加数=和-第一个加数
加减法的关系
?
求第一个 加数。
18人
第3题与第1题比较第3 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35 - 18 = 17
35人
第一个加数=和-第二个加数
加减法的关系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得出: 一个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计算,求两个数 的差用减法计算。
练习六
358+642=1000
358
1000
+ 642 验 - 642
1000 算
358
练习六
345-180=165
345 - 180
165
验
180
+ 165
算
345
练习六
5.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1天看了25页, 第2天看了38页,还剩下73页。
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练习六
25+38+73=136(页) 答:这本故事书一共有136页。
360+125=485 570-300=270
加减法的关系
算出(
)里的数?
( 176 )— 56 = 120 330 —( 180 )= 150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率第三节整理与复习

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第37~38页。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掌握加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的方法。
数学思考:通过整理与复习,体会加与减的互逆关系,认识加法运算律的应用价值。
问题解决:经历探索加减法关系和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感悟数学的规律性,提升观察、抽象、总结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对加法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设计:一、回顾整理1、出示教材第37页主题图。
师:学了这一单元,你们有哪些收获?2、直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生1:加减法的关系。
生2: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
生3:减法的性质。
生4:我会用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师:能分别用字母表示吗?生1:a+b=b+a生2:(a+b)+c=a+(b+c)生3:a-b-c=a-(b-c)师:那能不能把本单元所学的内容整理一下,让大家更加清晰、明了?师:请以小组为单位,用你喜欢的方法把知识整理出来。
生小组合作完成。
抽生代表小组讲解自己小组整理的结果。
二、巩固练习1、教材第37页第1题。
填一填,再说一说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生独立完成并请生说出思考的过程。
生1:第一个式子中括号里是一个家数,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所以用100-96=4,括号里面填4.生2:第二个式子中括号里是件数,根据减数=被减数-差,所以用890-780=110,所以括号里面填110.2、教材第37页第2题。
用简便方法计算,并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生独立完成,并抽生展示计算结果,讲解计算过程。
生1:第一题,267+109+33,先观察因为267+33能凑整,所以可以运用加法交换律,先加267+33再加109.生2:第二题,287-68-32,因为287连续减去68、32,而68和32合起来是100,所以可以运用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287-(68+32),这样计算简便。
最新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全单元】》精品PPT优质西师大版课件

我们的发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思考 加法和减法有怎样的关系呢?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看我的!
(1)根据60+110=170,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170-60=(110) 170-110=( 60 )
(2)根据150-80=70,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89+(86+114) =89+200 =289 (人)
答:3个年级共有学生289人。
算一算
想一想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153+315)+85= 153+(315+85) (89+86)+114 = 89+(86+114) 议一议
通过这两组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153+315)+85=153+(315+85) (89+86)+114=89+(86+114)
50-24=26(人)
50 - ( )= 24(人)
现在怎样求男生人数?为什么?
50-24=26(人)
男生人数在加法中是什么数?在减法中是什么数? 减法中的减数相当于加法中的一个加数。
练习
下面算式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求出 ( )里的数?
全书总页数 已看页数 剩下的页数 ( ) - 36 = 58(页)
第 二 单元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第 1 课时 加减法的关系
1
议一议: 比较上面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18 + 17 = 35
加数 + 加数 = 和
35 - 17 = 18
(第二个) (第一个)
和 - 加数 = 加数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小组合作
数学四上第2单元第1课时《加减法的关系》ppt课件(1)

议一议,怎样算出( (176 )-56=120 330-( 180)=150 ( 35 )+23=58
)里的数。
求什么? 想: 被减数=差+减数
求什么? 想: 减数=被减数-差
求什么? 想: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我会看,我会想,我会算!
填表
加数
76
60
52
加数
52
90
38
和
128
150
90
判断
(1)两个半圆一定能拼成一个圆。 ( × ) (2)半径是2厘米的圆,周长和面积相等(× )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 × ) (4)半圆形纸片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 )
(5)把半径3厘米的圆等分成十六份,拼成一个近似长
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长。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判断
圆的认识
1.圆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属于平 面图形中的一种。
圆的认识
2. 什么叫圆心?怎样确定一个圆的圆心?
o
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圆的认识
3.什么是圆的半径、直径,在同圆或等圆中, 它们有什么关系?
d
o
r
d=2r r=d÷2
半径(或直径)决定圆的大小。
圆的周长
选择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A )。
A.半径长度 B.直径长度
(2)从圆心到( C )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A.圆心
B.圆外
C.圆上
(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 B )叫直径。
A.直线
B.线段
C.射线
第 二 单元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