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主要参考文献

合集下载

旅行社_参考文献

旅行社_参考文献

旅行社_参考文献1. 李天元编著:《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

2. 何键民著:《旅游现代化开发、经营与管理》,学林出版社,1989年。

3. 杜江、向萍编著:《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教育出版社,1989年。

4. 杜江主编:《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年。

5. 傅东升主编:《旅行社业务实用指南》,中国旅游出版社,1991年。

6. 杜江主编:《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教育出版社,1999年。

7. 于学谦编著:《现代旅游市场经营学》,旅游教育出版社,1989年。

8. 国家旅游局人教司编:《旅行社销售部的业务与管理》,中国旅游出版社,1992年。

9. 国家旅游局人教司编:《旅行社接待部的业务与管理》,中国旅游出版社,1992年。

10. 林南枝等主编:《旅游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11. 林南枝等主编:《旅游市场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

12. 和中孚等主编:《广告学原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

13. 易昌泰著:《实用广告指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

14. 陈嘉隆编著:《旅运业务》,(台)新陆书局,1991年。

15. 【瑞士】让-雅克.施瓦茨著,徐昆耿译:《旅游市场学研究》,旅游教育出版社,1988年。

16. 【法】弗朗索瓦.韦拉著,罗结珍等译:《国际旅游经济与政策》,旅游教育出版社,1989年。

17. 【英】J.克里斯托弗.霍洛韦著,向萍等译:《旅游业》,漓江出版社,1987年。

18. 杜江:《旅游企业跨国经营战略体系的研究》,博士论文打印稿。

19. 杜江:《论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的调整》,《旅游调研》,1995年第12期。

20. 杜江、刘永友:《论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的目标模式》,《旅游学刊》,1997年第4期。

21. 谢业慧编译:《旅行社的售后服务》,《旅游论从》,1986年第4期。

22. 孟一波:《信息技术在国外旅行社中的应用》,《旅游经济》,1986年第3期。

旅游学概论复习要点-写写帮文库

旅游学概论复习要点-写写帮文库

•••••••••••ooooooooooooooo现在位置: > > 正文旅游学概论复习要点时间:2019-05-13 作者:会员上传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旅游学概论复习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旅游学概论复习要点》。

1.旅游的定义旅游是人们在具备一定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前提下,借助一定的交通工具,前往异地,利用旅游资源与设施,以满足精神与物质需求的活动。

2.旅游活动产生的背景因素旅游产生的因素有:经济因素(社会分工的产生、商品交换行为的产生与发展、国家及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公众高层次生活需求的出现)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环境的稳定、地区差异性的存在、生活方式、观念的变化)其他因素(政治、宗教、地理交通)3.旅游者的特点旅游者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群体和经济活动群体,表现出了一些共同的特点。

异地性、消费性、休闲性、体验性4.旅游者实现旅游活动的主客观条件旅游者实现旅游活动的主观条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旅游需要和旅游动机,旅游动机概括为以下几类:(1)接触自然的动机(2)追求身心健康的动机(3)猎奇求知的动机(4)维系和扩展社会关系的动机(5)宗教归属的动机(6)完成公务商务工作任务的动机 5.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依托知名景区、中心城市开发、便利交通、名胜古迹、文化习俗、旅游资源集群效应开发6.旅游资源的特点满足心理需要性、区域差异性、多样性与综合性、永续性与稀缺性、时间动态性、文化依附性7.旅游资源保护的原则可开发性原则、突出特色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形象塑造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8.旅游资源保护的途径(1)实施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2)运用科技保护旅游资源(3)协调好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4)加强管理,发挥政府在旅游资源保护中的作用9.旅游资源保护的必要性(1)旅游资源开发是发展旅游产业的战略性基础(2)是维护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重要内容(3)旅游资源破坏现象严重的现实要求重视旅游资源保护(旅游资源自然衰败、人为破坏)10.旅游资源开发的程序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及可行性分析、市场定位、开发模式选择、制定开发计划、实施开发方案、实施效果论证和优化方案11.旅游业的性质与特点旅游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产业,经济性是其根本性质。

旅游学概论内容总结【可修改文字】

旅游学概论内容总结【可修改文字】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旅游学概论内容总结1、旅游学研究对象:主体-旅游者;媒介-旅游业;客体-旅游资源。

2、早期的旅游学研究;集中在意大利、德国、英国和美国,主要从经济学角度研究旅游问题最早从学术角度研究旅游现象的文献:1899年,波迪奥(意大利),《关于意大利外国旅游者的动及其花费》首次从经济学角度对旅游现象进行系统剖析论证1927年,马里奥蒂(意大利),《旅游经济学讲义》。

3、旅游活动: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以外的其它目的,暂时离开自己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前往外地他乡的旅行以及在该地的逗留活动。

4、旅游活动的构成条件:1、非移民性和非就业性2、异地性:离开自己生活的惯常环境3、暂时性:不超过一年4、旅行与逗留的合成性旅游活动的根本性质: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政治和经济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5、古代旅行活动的特点:1、旅游活动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有直接联系2、商务旅行始终占居主导地位3、消遣性旅行活动的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6、产业革命对现代旅游的影响:加速城市化发展;改变工作性质;阶级关系新变化;技术的进步。

7、二战后旅游活动迅速发展的原因:需求方面:世界人口迅速增加;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供给方面:政府发展旅游业的支持态度和鼓励措施;目的地旅游景点开发和接待设施建设。

8、大众旅游:大众化旅游:旅游活动的参加者范围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

大众型旅游: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为代表的旅游模式。

大众性旅游的功过:功:帮助人们解决旅游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帮助人们克服心理安全感障碍;节省开支过:给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9、季节性产生的原因:旅游目的地自身方面一气候条件;客源地方面一出游目的,带薪假期的放假时间。

我国旅游活动季节性波动不大的原因:疆域辽阔,各地的气候环境不一:吸引外国旅游者的大部分是历史人文资源。

中国旅游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旅游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旅游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国旅游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基于旅游属性与本质的中国旅游起源探析.《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6期.曹诗图.郑宇飞.黄其新.[2].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经济地理》.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3期.陆林.余凤龙.[3].中国旅游发展空间非均衡与极化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6期.赵磊.方成.[4].1979~2012年中国旅游地理学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旅游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9期.李秋云.韩国圣.张爱平.徐虹.[5].聚焦中国旅游统计新体系——2015《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综述.《旅游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1期.刘鲁.魏云洁.[6].提升中国旅游产业竞争力势在必行——评刘名俭著《中国旅游产业竞争力发展研究》.《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2期.周霄.[7].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差异与收敛实证研究.《旅游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11期.赵磊.[8].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问题缺失的现状与反思.《旅游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0年10期.保继刚.[9].构建国家旅游创新体系,加快推进中国旅游4.0战略.《旅游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1期.石培华.[10].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内部区域结构失衡问题分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1期.蒋庚华.张曙霄.二、中国旅游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对外汉语中中国旅游饮食文化教学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刘瑞前.汉语国际教育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2].中国旅游小城镇发展研究.被引次数:26作者:曾博伟.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民族大学2010(学位年度)[3].中国旅游地产开发研究.被引次数:20作者:丁姗.旅游管理复旦大学2009(学位年度)[4].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研究.被引次数:8作者:梁峰.世界经济华东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5].中国旅游杂志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次数:4作者:杜畅.传播学上海交通大学2008(学位年度)[6].《中国旅游报》景区新闻报道研究.作者:张宇.新闻学河北大学2012(学位年度)[7].中国旅游化水平及格局演变研究.作者:何鑫.人文地理学华中师范大学2015(学位年度)[8].中国旅游节庆品牌建设与国际化研究.被引次数:9作者:唐楠.旅游管理华中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9].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经济增长效应.作者:李桂香.国际贸易学安徽财经大学2011(学位年度)[10].中国旅游名胜誉称的地理学分析.被引次数:1作者:张丹丹.人文地理学山西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国旅游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China'spost1978experienceinoutboundtourism.Lim,CWang,Y《MathematicsandComputersinSimulation》,被EI收录EI.被SCI 收录SCI.20082/3[2]China'spost1978experienceinoutboundtourism.Lim,CWang,Y《Mathematicsandcomputersinsimulation》,被EI收录EI.被SCI 收录SCI.20082/3[3]TheDaoofthescepticandthespiritual:attitudinalandculturalinflue ncesonpreferencesforsustainabletourismservicesinthedomesticChinesetou rismmarket. JanBarkmannJiongYanAnneKathrinZschiegnerRainerMarggraf 《Internationaljournalofservicestechnologyandmanagement》,被EI收录EI.20103/4[4]ANovelBioEcoTechnologyCombinedSystemforRuralDomesticWastewater TreatmentinaTourismArea:AFullScaleStudy. HanwenLiangJunxinLiuXuesongGuoBaoqingShanJingzhuZhaoLijunYuLichuanLiJ ianjunLiu《Environmentalengineeringscience》,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99[5]ResearchAgendaforTourismandtheChineseDream:DialoguesandOpenDoo rs.Weaver,DavidBecken,SusanneDing,PeiyiMackerras,ColinPerdue,RickScott,N oelWang,Ying《Journaloftravelresearch:The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TravelResearch andMarketingProfessionals》,20155[6]ManagementofTourismResourcesandDemandBasedonNeuralNetworks. XueBoLinShiTing2014[7]Researchofthestrategytourismbrandmarkedbythehometowncultureofo verseasChineseinJiangmen.LiuHeHongYingWuShuJinLinChunXiao2015[8]LongtermtrendsinchemicalcompositionofprecipitationatLijiang,so utheastTibetanPlateau,southwesternChina. NingningZhangYuanqingHeJunjiCaoKinfaiHoZhenxingShen 《Atmosphericresearch》,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Mar.[9]ChineseandAustraliantourists'attitudestonature,animalsandenvir onmentalissues:Implicationsforthedesignofnaturebasedtourismexperiences.JanPackerRoyBallantyneKarenHughes《Tourismmanagement》,2014Oct.[10]TheDesignofDiseaseMonitoringSystemforChineseOutboundTourism:A DiscussionfromPublicManagementPerspective. JingJingGUANMingXIAJulianK.AYEH2014四、中国旅游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国旅游本科教育的困境与对策研究.孟华,20102010年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年会[2]基于内容分析的中国旅游虚拟社区知识挖掘.杨雪雁.张晓霓,2011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3]对中国旅游转型升级与旅游科学发展的深度思考.吴建华,20092009年首届中国旅游科学年会[4]“地球村”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中国旅游地学述评.谢延淦,2010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5届年会暨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5]十年巨变,漳州滨海建公园,拉动海峡旅游大发展谈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年会带动的社会经济效应.李其团.陈黎明.杨娜.邱志民,2010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5届年会暨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6]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内部区域结构失衡问题分析.蒋庚华.张曙霄,2010第四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7]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为例.杨卫武.袁怡琴,20092009’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国际化高峰论坛国际化:旅游高等教育的机遇与挑战[8]中国旅游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谢春山.魏巍.郭栩东,2009第二届中俄旅游教育论坛[9]中国旅游教材出版工作的发展回顾.付蓉.郭毓洁,20092009年首届中国旅游科学年会[10]中国旅游就业问题研究.翟向坤,2008首届经济增长与就业国际论坛。

旅游学概论重点范文

旅游学概论重点范文

旅游学概论重点范文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旅游规划以及旅游发展的基础课程,通过系统研究旅游的定义、特征、分类、发展历程、影响因素、旅游行为、旅游规划、旅游管理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旅游产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培养学生的旅游思维和专业素养。

以下是旅游学概论的重点知识点:一、旅游的定义和特征:1.旅游的定义及其内涵;2.旅游的基本特征:时空性、客观性、自愿性、特殊性、综合性等。

二、旅游的分类:1.按目的地划分: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等;2.按旅游方式划分:自助游、跟团游、自驾游、邮轮旅游等;3.按旅游主体划分:休闲度假旅游、商务会展旅游、文化旅游等。

三、旅游的发展历程:1.旅游的起源和发展:旅游的原始形式、近代旅游的发端;2.世界旅游产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初级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

四、旅游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景观、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等;2.经济因素:人均收入水平、旅游产业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3.社会文化因素: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历史和文化遗产等;4.政治法律因素:政策法规、政治稳定性等。

五、旅游行为:1.旅游需求:旅游对人类生活的需求和心理预期;2.旅游动机:个体旅游的决策因素和心理动力;3.旅游消费者行为:选择、购买、使用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行为。

六、旅游规划:1.宏观旅游规划:国家旅游发展规划、地区旅游发展规划等;2.微观旅游规划:旅游景区规划、旅游产品开发规划等。

七、旅游管理:1.旅游企业管理:旅游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职能、运营管理等;2.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旅游服务和品质管理等。

八、旅游与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旅游的概念和重要性;2.旅游产业与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九、旅游的国际比较与案例分析:1.世界各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2.国际旅游发展的成功案例和经验。

十、旅游学研究的方法和趋势:1.旅游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实证研究、理论研究、案例研究等;2.旅游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

【2024版】旅游学概论主要参考文献

【2024版】旅游学概论主要参考文献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旅游学概论主要参考文献第一篇:旅游学概论主要参考文献旅游学概论主要参考文献1.孙文昌,郭伟编著.现代旅游学(第2版).青岛:青岛出版社,20022.章必功.中国旅游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3.谢彦君.基础旅游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4.刘住著.旅游学学科体系框架与前沿领域.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5.查尔斯·R·格德纳, J·R·布伦特·里奇著李天元,徐虹, 黄晶译.旅游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6.张晓萍,李伟著.旅游人类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7.李天元主编.旅游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尹德涛等著.旅游社会学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9.克里斯·库珀等主译张俐俐, 蔡利平旅游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谢彦君著.基础旅游学.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11.伦纳德·J·利克里什,卡森·L·詹金斯著.程尽能等译.旅游学通论.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12.王健民著.旅行社产品经营智慧.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13.宋子千著.旅行社经济分析.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14.孙宗虎,肖书民编著.旅行社管理流程设计与工作标准.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15.杜江,戴斌著.旅行社管理比较研究..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016.(美)马文·塞特龙, 佛瑞德·德米科, 欧文·戴维斯著.张凌云, 李天元译.饭店与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17.(加)罗伯特·C.刘易斯, 理查德·E.钱伯斯著.徐虹主译.饭店业营销领导:原理与实践.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8.(加)刘易斯等著.谢彦君等译.饭店业营销案例(第三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9.戴斌等著.饭店品牌建设.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20.巫宁编著.旅游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经典案例.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21.(美)约翰·沃德,乔·佩帕德著.吴晓波,耿帅译.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2.肖江南.旅游信息管理.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23.陈志辉,陈小春.旅游信息学.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24.贾鸿雁.旅游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25.黄娟琴.“3S”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及其展望.国土资源遥感,2004,(3)26.波林·谢尔登著,武彬译.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旅游学刊,1995,4.27.保继刚等著.旅游景区规划与策划案例.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28.李俊清,石金莲编著.生态旅游资源.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29.张超著.旅游目的地产品差异化理论与实践.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830.张晓萍,李伟著.旅游人类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31.马耀峰,李天顺, 刘新平著.旅游者行为.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32.黄翔著.旅游节庆策划与营销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33.李志刚.旅游市场监管与品质保障.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34.(英)约翰·斯沃布鲁克(John Swarbrooke)著.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35.A.J.维尔著.休闲与旅游研究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6.郭英之编著.旅游市场营销.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37.薛群慧编著.旅游心理学理论·案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38.潘建民著.旅游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理论和方法创新及其对中国旅游城市应用分析.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39.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中国旅游研究·2005》编委会编.中国旅游研究.2006.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40..刘筱秋著.实践与思考:中国旅游业散论.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41.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主编.中国旅游投资报告2007.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42.张文著.旅游影响.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4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汇编.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地方篇.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44.何光炜著.朝阳产业走向辉煌: 上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45.柳振万著.旅游产业发展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大连:大连出版社,200746.沈祖祥著.旅游策划.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47.刘纯编著.旅游者行为与旅游业组织行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8.杨路明,巫宁等编著.现代旅游电子商务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49.崔凤军.旅游宣传促销绩效评估方法与案例.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650.杨富斌,王天星, 韩玉灵主编.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中的法律问题.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51.张广瑞,魏小安,刘德谦主编.2007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52.钟韵,彭华.旅游研究中的系统思维方法:概念与应用.旅游学刊.2001,(3):48-5353.N.Leiper.The Framework of T ourism.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79,6(4):390-407cation for Tourism;The Challenge of a Multi-Disciplinaty Curriculu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Sciences.2002,(1):1-955.Lisli S.Mitchell.Research on the geography of tourism, in Ritchie and Goeldner(eds), Travel and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a handbook for managers and researchers.John Wiley &Sons, 1987:856.杨新军,窦文章.旅游功能系统:结构与要素分析.人文地理.1998,(2):33-3757.Robert Christie Mill, Alastair M.Morrison.The Tourism System:an introductory text.2nd ed.Prentice-Hall, Inc.1992:10-1358.World T ourism Organization Business Council.Public:Private Sector Cooperation: Enhancing Tourism Competitiveness.Madrid :WTOBC,200159.Mueller,Hansruedi.Long:Haultourism2005.Delphi.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 1998,4(2)60.Crouch,Geoffery I.The Market For Space Tourism: Early Indications.Journal of TravelResearch, 2001, 40(2)61.Franklin, Adrain.Tourism: An Introducion.London:Sage Publications,200362.Lockwood,Andrew,AndS.Medlik.T ourism and Hospitality in the 21st Centry.Oxford, Uk: Butter worth: Heinemann, 200163.World Travel And Tourism Council.Progress And Priorities,.London:WTTC,200464.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Tourism And Air Transport.Madrid:WTO,200165.Alister.Athieson, Geoffrey.Wall, Tourism: How effective management makes the difference, David Gregson Associates,199766.Gooroochurn N,Sugiyarto petitiveness indicators in the travel and tourismindustry.Tourism Economics,2005,11(1):25-4667.Julie Jackson,PeterMurphy.Cluster in regional tourism an Australian case.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6,(4):1018-103568.E.Jones, C.Haven-Tang(Eds.), Service Quality and Destination Competitiveness, Tourism Management,2007,2869.Bob McKercher.Segment Transformation in Urban Tourism.Tourism Management, 2008,(6):1215-1225第二篇:旅游学概论1.旅游者:旅游者又称游客,是为满足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进行旅游消费活动的主体,是旅游服务活动的需求者和服务对象。

旅游论文参考文献

旅游论文参考文献

旅游论文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旅游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查看。

参考文献一:[1]马勇,陈慧英.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2]曾亚玲.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J].中国商贸.2012(04)[3]王九位.数字时代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研究[D].武汉大学2010[4]吴普,葛全胜,席建超,刘浩龙.影视旅游形成、发展机制研究--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J].旅游学刊.2007(07)[5]庄志民.论旅游意象属性及其构成[J].旅游科学.2007(03)[6]钟晟,张军.皖南古村落和谐文化主题开发[J].华东经济管理.2007(06)[7]杨卫武,陈慧莎.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以上海市为例[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8]徐仁立.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2(01)[9]张薇,钟晟,张晓燕.1998~2007年全球旅游研究进展--基于SCIES、SCI和A&HCI三大检索文献计量分析[J].旅游学刊.2009(12)[10]赵勇.亲和性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的系统建构研究[D].武汉大学2011[11]张中华,王岚,张沛.国外地方理论应用旅游意象研究的空间解构[J].现代城市研究.2009(05)[12]李海霞,孙厚琴.基于城市旅游意象的旅游城市标志物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9(04)[13]庄志民.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意象定位研究--旅游文化设计探索系列[J].旅游科学.2010(03)[14]凌莉萍,吴殿廷.国内外影视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旅游学刊.2010(03)[15]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16]侯建娜,杨海红,李仙德.旅游演艺产品中地域文化元素开发的思考--以《印象·刘三姐》为例[J].旅游论坛.2010(03)[17]陈才,李兆元,刘心怡.大连旅游意象研究--基于博客游记的探讨[J].旅游论坛.2010(03)[18]吴志军,田逢军.城市滨水旅游意象及其对旅游者选择意愿的影响研究--以南京、武汉、上海滨水区为例[J].旅游学刊.2010(06)[19]张海燕,王忠云.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04)参考文献二:[1]李瑞.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4)[2]查君.旅游意象规划[J].中国园林.2004(06)[3]宋振春,陈方英.两种类型旅游节事居民感知的比较研究--对泰安泰山国际登山节和东岳庙会的问卷调查[J].旅游学刊.2008(12)[4]张微.试论博物馆作为旅游资源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为例[J].博物馆研究.2011(03)[5]方世敏,杨静.国内旅游演艺研究综述[J].旅游论坛.2011(04[6]申葆嘉.国外旅游研究进展(连载之一)[J].旅游学刊.1996(01)[7]付冰,周申立.我国影视旅游发展与规划探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03)[8]李蕾蕾.旅游点形象定位初探──兼析深圳景点旅游形象[J].旅游学刊.1995(03)[9]庄志民.旅游意象塑造的操作指向论析--旅游文化设计探索[J].旅游科学.2008(05)[10]李蕾蕾,张晗,卢嘉杰,文俊,王玺瑞.旅游表演的文化产业生产模式: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个案研究[J].旅游科学.2005(06)[11]邹积艺,陈谨.旅游节事项目管理模式初探[J].旅游科学.2005(06)[12]庄志民.如何进行旅游文化资本运作值得深入研究[J].旅游学刊.2005(05)[13]黄耀丽,聂磊,李凡.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互动的研究--以佛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例[J].热带地理.2003(04)[14]毛端谦,张捷,包浩生.旅游目的地映象的对应分析--以江西庐山、龙虎山、三清山、井冈山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01))[15]黎洁,李垣.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整合创新的目标模式研究--以云南大理为例[J].思想战线.2001(01)[16]李瑛.我国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人文地理.2004(04)[17]郑斌,刘家明,杨兆萍.基于“一站式体验”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研究[J].旅游学刊.2008(09)[18]周玲强,冯晓虹.旅游节事经济效益形成的机理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11)参考文献三:[1]段卫国.南京下关区城市公共休闲设施规划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3[2]应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策略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2[3]应维佳.高层住宅景观单方造价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4[4]夏凤连.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3[5]王硕,曾克峰,刘超.甘肃省A级景区旅游空间结构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04)[6]银丁山.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在洪江古商城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7]王钰.大型体育设施与城市空间发展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2[8]谭玲玲.意象符号转化视域下的红色文化产品设计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9]杨勇.现代城市公共设施候车亭的情感化设计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10]彭元.中国书画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D].湖南科技大学2013[11]胡哲.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商业步行街开放空间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12]钱忱.产权式休闲养老社区设计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2[13]王淑新,王学定.供需视角下的中国旅游经济发展--一个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4(01)[14]谭志喜,孙根年.基于“点-轴”理论的湖北省“A”型旅游空间结构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3(12)[15]王兢.南京城乡统筹工作的思考和优化[D].南京工业大学2012[16]银丁山.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在洪江古商城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17]李婷婷.大型综合超级市场环境设计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3[18]宋奕孜.福建客家土楼与公共居住区交往空间设计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2[19]张广海,贾海威.江苏省交通优势度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空间耦合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20]倪太婷.城市老商业街地域性色彩景观设计[D].南京工业大学2012。

旅游学概论参考书目

旅游学概论参考书目

旅游学概论参考书目1、刁宗广主编:《旅游学概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王娟主编:《旅游学》,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3、王明星主编:《旅游学基础教程》,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年版4、周武忠主编:《旅游学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5、常莉主编:《旅游学概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6、刘住著:《旅游学学科体系框架与前沿领域》,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年版7、李云霞等编著:《旅游学概论:理论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版8、李洁、李云霞主编:《旅游学理论与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9、孙月婷、蔡红主编:《旅游学概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10、克里斯·库珀等编著:《旅游学:原理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11、董观志主编:《旅游学基础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12、马洪元主编:《旅游学导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13、查尔斯·R·格德纳、J·R·布伦特·里奇著:《旅游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14、王晓云、张帆编著:《旅游学导论》,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年版15、王兆明主编:《旅游学》,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16、王雅红、何新胜编著:《旅游学原理与西北文化旅游》,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7、许春晓主编:《旅游学概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8、董观志主编:《旅游学概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9、安应民主编:《旅游学概论》,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年版20、李丽、范智军主编:《旅游学概论》,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21、傅云新、蔡晓梅主编:《旅游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2、唐宇主编:《旅游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3、陶汉军编著:《旅游学简明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4、李伟主编:《旅游学通论》,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25、李冠瑶、刘海鸿主编:《旅游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6、李肇荣、曹华盛主编:《旅游学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7、袁俊主编:《旅游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8、蔡敏华主编:《旅游学概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版29、高国兴,、高尚卿主编:《旅游学概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30、邹春阳、单纬东主编:《旅游学教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31、李天元编著:《旅游学概论-5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32、王洪滨主编:《旅游学概论》,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年版33、傅云新编著:《旅游学概论》,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4、石长波主编:《旅游学》,概论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5、李天元主编:《旅游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36、方相林主编:《旅游学概论》,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7、乔正康主编:《旅游学概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38、黄福才编著:《旅游学概论-第2版》,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9、苏勤主编:《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40、赵长华主编:《旅游学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41、李天元编著:《旅游学概论-第4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42、马勇主编:《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43、刘伟、朱玉槐著:《旅游学》,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年版44、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旅游学概论-2版》,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年版45、谢彦君等编著:《旅游学概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46、田里编著:《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47、李天元、王连义编著:《旅游学概论-第三版》,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48、李天元著:《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49、[美]麦金托什著:《旅游学》,上海文化出版社1985年版50、李天元、王连义编著:《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51、邓观利著:《旅游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学概论主要参考文献1. 孙文昌,郭伟编著.现代旅游学(第2版).青岛:青岛出版社,20022. 章必功.中国旅游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3. 谢彦君.基础旅游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4. 刘住著.旅游学学科体系框架与前沿领域.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5. 查尔斯·R·格德纳, J·R·布伦特·里奇著李天元,徐虹, 黄晶译.旅游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6. 张晓萍,李伟著.旅游人类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7. 李天元主编.旅游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 尹德涛等著.旅游社会学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9. 克里斯·库珀等主译张俐俐, 蔡利平旅游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 谢彦君著.基础旅游学.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11. 伦纳德·J·利克里什,卡森·L·詹金斯著.程尽能等译.旅游学通论.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12. 王健民著.旅行社产品经营智慧.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13. 宋子千著.旅行社经济分析.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14. 孙宗虎,肖书民编著.旅行社管理流程设计与工作标准.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15. 杜江,戴斌著.旅行社管理比较研究..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016. (美) 马文·塞特龙, 佛瑞德·德米科, 欧文·戴维斯著.张凌云, 李天元译.饭店与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17. (加) 罗伯特·C. 刘易斯, 理查德·E. 钱伯斯著.徐虹主译.饭店业营销领导:原理与实践.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8. (加)刘易斯等著.谢彦君等译.饭店业营销案例(第三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9. 戴斌等著.饭店品牌建设.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20. 巫宁编著.旅游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经典案例.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21. (美) 约翰·沃德,乔·佩帕德著.吴晓波,耿帅译.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2. 肖江南. 旅游信息管理.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23. 陈志辉,陈小春. 旅游信息学.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24. 贾鸿雁. 旅游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25. 黄娟琴. "3S"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及其展望. 国土资源遥感,2004,(3)26. 波林·谢尔登著,武彬译. 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 旅游学刊,1995,4.27. 保继刚等著.旅游景区规划与策划案例.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28. 李俊清,石金莲编著.生态旅游资源.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29. 张超著.旅游目的地产品差异化理论与实践.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830. 张晓萍,李伟著.旅游人类学.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31. 马耀峰,李天顺, 刘新平著.旅游者行为.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32. 黄翔著.旅游节庆策划与营销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33. 李志刚.旅游市场监管与品质保障.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34. (英)约翰·斯沃布鲁克(John Swarbrooke)著.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35. A.J. 维尔著.休闲与旅游研究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6. 郭英之编著.旅游市场营销.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37. 薛群慧编著.旅游心理学理论·案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38. 潘建民著.旅游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理论和方法创新及其对中国旅游城市应用分析.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39. 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中国旅游研究·2005》编委会编.中国旅游研究.2006.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40. .刘筱秋著.实践与思考:中国旅游业散论.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41. 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主编.中国旅游投资报告2007.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42. 张文著.旅游影响.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汇编.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地方篇.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44. 何光炜著.朝阳产业走向辉煌:上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45. 柳振万著.旅游产业发展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大连:大连出版社,200746. 沈祖祥著.旅游策划.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47. 刘纯编著.旅游者行为与旅游业组织行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8. 杨路明,巫宁等编著.现代旅游电子商务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49. 崔凤军.旅游宣传促销绩效评估方法与案例.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650. 杨富斌,王天星, 韩玉灵主编.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中的法律问题.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51. 张广瑞,魏小安,刘德谦主编. 2007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52. 钟韵,彭华. 旅游研究中的系统思维方法:概念与应用. 旅游学刊.2001,(3):48-5353. N. Leiper. The Framework of 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79,6(4):390-40754. A.J.V eal . Education for Tourism; The Challenge of a Multi-Disciplinaty Curriculu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Sciences. 2002,(1):1-955. Lisli S. Mitchell. Research on the geography of tourism, in Ritchie and Goeldner(eds), Travel and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a handbook for managers and researchers. John Wiley &Sons, 1987:856. 杨新军,窦文章. 旅游功能系统:结构与要素分析. 人文地理.1998,(2):33-3757. Robert Christie Mill, Alastair M. Morrison. The Tourism System:an introductory text. 2nd ed. Prentice-Hall, Inc. 1992:10-1358.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Business Council .Public:Private Sector Cooperation: Enhancing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Madrid :WTOBC,200159. Mueller,Hansruedi.Long:Haultourism2005. Delphi.Journal of V acation Marketing, 1998,4(2)60. Crouch,Geoffery I.The Market For Space Tourism: Early Indications.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01, 40(2)61. Franklin, Adrain. Tourism: An Introducion .London:Sage Publications,200362. Lockwood,Andrew,AndS.Medlik.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in the 21st Centry. Oxford, Uk: Butter worth: Heinemann, 200163. World Travel And Tourism Council .Progress And Priorities,.London:WTTC,200464.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Tourism And Air Transport.Madrid:WTO,200165. Alister. Athieson, Geoffrey. Wall, Tourism: How effective management makes the difference, David Gregson Associates,199766. Gooroochurn N,Sugiyarto petitiveness indicators in the travel and tourismindustry.Tourism Economics,2005,11(1):25-4667. Julie Jackson,PeterMurphy.Cluster in regional tourism an Australian case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6, (4):1018-103568. E. Jones, C. Haven-Tang (Eds.), Service Quality and Destination Competitiveness, Tourism Management,2007,2869. Bob McKercher.Segment Transformation in Urban Tourism.Tourism Management, 2008, (6):1215-12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