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年电视节目发展背景及困境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老年电视节目发展背景及困境探析
作者:魏玉姬蔡晓青
来源:《文学教育》 2013年第17期
内容摘要:在我国老年人口持续增长、“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老年媒介市场
将成为各种媒体的必争之地。

本文对我国老年电视节目的现状、问题进行概括分析,借鉴国外
相关成功经验,对改善中国老年电视节目提出建议,以期提高电视媒介从业者对老年受众和老
年节目的重视,促进我国老年电视节目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老年电视节目老年受众问题现状对策探求
一.我国及国外老年电视节目发展背景及现状
1.我国老年人口现状及电视节目发展需求。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全国总人口为137053万人,其
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万人,占13.26%;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万人,占8.8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
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另据《中国人口老龄
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2001年至2020年是我国快速老龄化阶段,平均每年将增加596万老年人口。

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2020年以后,几乎每10年要纯增1亿多;到2051年,要达到最大值约4.37亿,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我国老龄化人口不仅绝对
数量大,而且呈加速增长的趋势。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养老、
医疗以及精神赡养等问题,与此同时,老年人传播的重要性也必将随之提高,老年人应当被作
为媒介进一步发展的重点关注对象。

在新媒体盛行的今天,关注老年人的媒介需求具有更强的
迫切性和重要性。

老年人因为生理、心理等多种因素,相较下运动量小且生活封闭单调;另一方面,老年群
体闲余时间充裕自由,对精神文化需求也较高。

接触大众传媒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
视是视听合一的传播,直观性强,有较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而且超越了读写障碍,与报刊和
广播等媒介相比具有不能比拟的优势,成为广大老年观众所喜欢接受且影响力最广的大众传媒。

据调查显示,89.47%的老年人对电视媒体的接触比较密切,远高于66.67%的报纸接触率和
39.47%的广播接触率。

经过百年发展,大众传媒达到饱和状态,同时社会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越来越旺盛,这
种需求使得专业媒体时代的到来成为必然。

在专业媒体时代,满足老年群众个性化需求,提供
各种类型样态,为老年受众进行细分,建立丰富多彩的老年电视节目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
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使用与满足”理论无疑直接影响着老年群体
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电视媒介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应更重视老年群体的收视需求,创办符合
老年口味的节目,更好地发挥电视对老年人的服务功能。

2.关于老年电视节目的国外经验及我国现状总概。

北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比我国更早地面对老龄化问题,电视媒体踏上探索老年节目
发展的道路也较早,在老年节目的设置编排设置上,有许多可取之处。

以日本的NHK电视台为例:从1984年4月至1991年3月每周播出两次的“银发座”,介绍老人护理、长寿饮食、老
人公寓、老人运动器械、支援老人的民间组织活动等;从1993年到2000年每周播出两次的
“老人健康护理”,内容有中风护理、家庭康复体操、老人独居生活、护理者心理关怀等;从
1999年4月至2000年3月播出的“银发人生塾”,内容是老人生活的意义、夫妻感情问题以
及老人关心所在和生活智慧等;此外还有“社会福利时间”、“人间悠悠”等节目,在上述节
目中,老人大多处于弱势地位。

但也有不少电视台更加重视报道老人的正面形象,如千叶电视
台从2004年5月开始播放的栏目“朝气蓬勃的老人”,专题报道老人如何老有所为、发挥余热;如群马电视台已经组织了20年的老人歌唱比赛,有些步人耄耋之年的老人唱得仍十分出色。

总体来看,在各种电视节目中正面的老人形象增多,老人形象更加丰富多彩,这说明随着社会老
龄化的加剧,老人不再只是被同情的对象,电视更加注意全面地反映老人的现状。

NHK还开辟
了老人电脑写作等老人教育节目。

除此之外,日本电视台还播放大量老人喜欢的文艺节目,如
著名时代剧《水户黄门》《平清盛》等,这些超长连续时代剧是老年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日本电视台对于培养老年人的欣赏情趣给予了足够的注意和了解。

二.我国老年电视节目发展困境分析及原因
1.数量匮乏、片源不足是我国老年电视节目最大的问题现状。

2005年CSM媒介研究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各年龄段观众中年龄较大的观众群收看电视的时间增加,65岁以上老年观众每天收看电视时间最长,达到242分钟,比4 - 14岁的少
年儿童的人均收视时间多101分钟。

而与之相对的是数量缺乏、片源不足且质量较低的老年电
视节目发展现状,节目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受众需求。

电视媒介对老年节目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一些媒体热衷于经济创收,把关注点全放在节
目收视率上,收视期待高的节目就不惜成本全力而为,反之则漠然处之无动于衷,或消极以对
应付差使,错把办老年节目这一社会责任当成负担。

据统计,目前全国开办老年栏目的电视台(频道)只占总数的2%左右,一些台因为政策思想上认识不足直接忽视,一些台开办后也因缺
乏制作经费及设备和优秀采编人员而黯然收尾。

老年观众这一庞大收视群体的需求与实有栏目
数的奇缺现状形成了巨大反差,也使各种年龄段的目标观众比例严重失衡。

这一现状,不仅愧
对媒介的社会责任,也不利于老年电视节目均衡健康地发展。

2.对老年群体购买力及需求的轻视导致的经费欠缺阻碍了老年电视节目的发展潜力。

“受众即市场”是大多数媒介机构的基本观点。

目前我国老年人的收入水平与其他在职人
群相比的确偏低,但是由于老年人口基数庞大,总体购买力仍不可小觑。

据估算,我国城镇离
退休人员一年的离退休金(不包括医疗费和其他)高达3440亿元,按80%消费计算金额是2750亿元;社会上没有退休金的城镇老人和农村老人约6200万人,按居民最低消费额2000元计算
共约1240亿元,两者共计约4000亿元。

预测在不久的将来,现在处于天命之年且普遍收入水
平较高的人进入老年后,老年人的购买力将会更充分地显示出来。

更何况如今的老年人消费观
念也正在改变。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收入的提高,老年人正在逐步抛弃“重积蓄、轻消费”、“重子女、轻自己”的传统观念,花钱买健康、买潇洒正成为现代老人的时尚追求。

现在的多
数老人在物质和精神生活贫瘠的五六十年代度过了最好的青春年华,留下了许多尚未满足的追
求遗憾,随着现在生活条仵的改善,老年人的补偿、购买欲望强烈喷发。

经济学上有这样一个
简单的公式:市场规模=人口+购买力+购买意愿,而老年人同时满足了人口、购买力和购买意愿这三个因素,老年消费市场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块诱人的大蛋糕。

有需求就要有满足——发
达国家的老龄产业已成功地走向市场,我国的“朝阳产业”大有发展潜力。

在这一点上由山西广播电视总台创办的老年福频道为老年电视节目经营结构开辟了先河,
创作了良好的架构。

电视媒介与老年企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不仅是与市场接轨,更是通过
电视美感进行诱导,能动引导需求进而创造市场;并且经过老龄委与老年企业合作搭建平台,
通过宣传企业获得媒介运营经费,设立专栏招商引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谐发展达到
共赢。

三.老年电视节目内容良莠不齐、乏善可陈的现状亟待解决
我国现有仅存的为数不多的老年电视节目在反映老年受众群体时,往往偏重于反映疾苦、
关注病弱、防灾治病和延年益寿,老有所乐也只是些琴棋书画的传统娱乐而已。

不是说这些节
目不好,恰恰相反的是这些节目非常必要,问题是当这类节目一旦成为唯一并形成扶弱模式时,它的节目定位就成了老年人仰视式的弱者诉求。

节目形式单一化、同质化,主持人面对观众居
高临下、正襟危坐,缺乏亲切感。

一旦节目为无助的老人办成了什么事或维护了什么权益,接
下来的采访肯定是老人千恩万谢的感激涕零。

这些问题最大的症结是定位上缺乏平民化,缺乏
服务意识,缺乏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杭州电视台在2003年推出的《精彩人生》,专挑才艺杰出、业绩辉煌的老者做保护性拍摄采访,如书法家郭仲选、作曲家周大风、中医泰斗何任、京剧表演艺术家宋保罗等,,把本来
的夕阳节目办成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朝阳节目,原则是变消极为积极,变旁观为参与,譬如
在学习节目中,不仅要琴棋书画的娱乐,还要传递多种文化知识的讲座、论坛、竞赛等,让他
们掌握世界上最新的信息资讯;在健康节目中不仅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一般健康节目,更要
有那些消除和减缓不健康心理障碍的节目,如孤独感、被遗弃感、恐老怕死感和封闭感等消极
心绪的排遣;在人物专访节目中多介绍一些“老骥伏枥”,正热心服务社会和做出成绩的成功
典型,激励老年人从暮气中走出来,多为社会作贡献。

更要开辟一些可以提高老年人媒介素养
的特定节目、法制节目,甚至可以跟随现时潮流创办老年相亲节目。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文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