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过硫酸盐氧化法去除地下水五氯酚之研究

合集下载

过硫酸盐氧化处理脱硫废水的研究

过硫酸盐氧化处理脱硫废水的研究

过硫酸盐氧化处理脱硫废水的研究过硫酸盐氧化处理脱硫废水是一种常用的废水处理方法。

该方法通过添加一定量的过硫酸盐(如过硫酸钠)到脱硫废水中,利用过硫酸盐与废水中的污染物发生氧化反应,将有机物、无机物转化为相对无害的化合物。

该方法具有处理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脱硫废水处理领域。

在过硫酸盐的激活过程中,过硫酸盐需要与一定量的催化剂(如铁盐、铜盐)或紫外线照射等进行激活。

激活后的过硫酸盐会分解生成活性氧自由基,如羟基自由基(·OH)和过硫酸根自由基(SO4·-)。

这些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以对脱硫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是过硫酸盐氧化处理脱硫废水的核心步骤。

在氧化反应中,自由基与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发生反应,产生氧化产物。

有机物的氧化主要通过自由基与有机物之间的氧化反应实现。

无机物的氧化主要通过迁移氧原子实现。

这些氧化产物相对于原废水中的污染物而言,具有较低的毒性和危害性。

此外,氧化反应中还会产生二氧化硫等物质,需要进一步处理。

过硫酸盐氧化处理脱硫废水的工艺参数包括过硫酸盐的投加量、反应温度、pH值等。

过硫酸盐的投加量应根据废水的性质和废水中污染物的浓度确定,一般而言,过硫酸盐的投加量较少,可以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反应温度一般控制在20~40℃之间,高温反应有利于过程的进行。

pH值一般控制在3~5范围内,过高的pH值会抑制过硫酸盐的活性。

过硫酸盐氧化处理脱硫废水的优点是处理效率高、操作简便。

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过硫酸盐的激活需要催化剂或紫外线照射,增加了处理成本;氧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需要进一步处理;过硫酸盐可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毒性。

总之,过硫酸盐氧化处理脱硫废水是一种有效的废水处理方法。

未来的研究可以着重解决过硫酸盐的激活和氧化反应过程的效率问题,提高过硫酸盐氧化处理脱硫废水的处理效果,以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五氯酚污染场地污染物分布规律及修复研究

五氯酚污染场地污染物分布规律及修复研究

五氯酚污染场地污染物分布规律及修复研究五氯酚是一种有机污染物,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具有极大的危害,因此对五氯酚污染场地的修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探讨了五氯酚污染场地的污染物分布规律,并讨论了不同修复方法的优缺点。

五氯酚污染场地的污染物分布规律主要与土壤类型、土壤深度、地下水流动方向等因素有关。

不同土壤类型对五氯酚的吸附特性不同,一般来说,有机质含量高、微孔隙比例大的土壤对五氯酚有更强的吸附效果。

同时,五氯酚也会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结合,从而影响其在土壤中的迁移。

五氯酚主要分布在表层土壤中,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其含量逐渐降低。

此外,五氯酚污染场地周围的地下水也可能受到污染,因此在修复时需要考虑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和受污染程度。

二、五氯酚污染场地的修复方法现有的五氯酚污染场地修复方法包括生物修复、化学修复和物理修复。

以下分别讨论其优缺点。

1. 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一种基于微生物的修复方法。

通过在受污染场地引入适宜的微生物,使其分解五氯酚,从而达到修复的目的。

该方法具有低成本、可持续、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但其适用范围较窄,需要考虑土壤环境因素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修复周期较长。

2. 化学修复化学修复是一种通过添加化学试剂,促进五氯酚的分解和去除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试剂包括过氧化氢、二氧化钛、活性炭等。

该方法具有修复周期短、效果显著等优点。

但其化学试剂对环境影响大,存在二次污染风险。

物理修复是一种基于物理原理的修复方法。

常用的物理修复方法包括热解、氧化、还原等。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效果可控等优点。

但其实施过程对环境影响大且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五氯酚污染场地的修复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场地的情况选择适宜的修复方法。

活化过硫酸盐处理酚类废水的研究进展

活化过硫酸盐处理酚类废水的研究进展

活化过硫酸盐处理酚类废水的研究进展韩美玲; 张锦; 杨明君; 韩昕怡; 房珊羽【期刊名称】《《应用化工》》【年(卷),期】2019(048)010【总页数】5页(P2465-2469)【关键词】高级氧化技术; 过硫酸盐; 硫酸根自由基; 活化方法; 酚类废水【作者】韩美玲; 张锦; 杨明君; 韩昕怡; 房珊羽【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辽宁大连116026; 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209; X703酚类废水是煤化工、炼油、石化、造纸、制药等行业产生的工业废水之一,其中含有的酚类污染物具有有毒有害、难降解等特点,对人类和环境产生极大危害,对此类废水的处理方法研究一直是工业水处理行业关注的热点[1]。

高级氧化技术(AOPs)是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各种高级氧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诸如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催化湿式氧化技术、催化过氧化氢氧化技术、电催化氧化技术等。

其中,过硫酸盐属于过氧化氢取代衍生物之一,他们自身氧化能力不高,但可通过加热[2]、UV辐射[3]、过渡金属[4]等方法活化得到还原电位较高的硫酸根自由基其外部有一对孤对电子,半衰期长,氧化性强,且pH的应用范围广泛,在实际工业废水处理的应用上更具有优势,故常采用硫酸根自由基对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5-6]。

本文对过硫酸盐氧化法在酚类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着重论述不同活化方法对酚类废水处理的效果及优劣,讨论反应影响因素对酚类物质降解效果的影响,以及分析过硫酸盐氧化法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 不同活化方式处理酚类废水1.1 过渡金属活化法过渡金属活化法可分为过渡金属离子活化、固体金属和金属氧化物活化。

过渡金属离子活化法能在常温下活化过硫酸盐产生硫酸根自由基,该方法因节能经济、微量高效及操作简便而具有优越性。

在过渡金属活离子化过硫酸盐氧化酚类废水时,活化机理如下:Co2+被认为是活化性能最好的过渡金属离子,在常温下便可活化过硫酸盐来有效降解酚类废水。

五氯酚污染场地污染物分布规律及修复研究

五氯酚污染场地污染物分布规律及修复研究

五氯酚污染场地污染物分布规律及修复研究一、五氯酚的来源及环境行为五氯酚是一种有机氯化合物,其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堆肥场、农药残留、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等。

在环境中,五氯酚具有较强的聚集性和毒性,容易在土壤和水体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对五氯酚的排放和环境行为进行监测和控制至关重要。

二、五氯酚在污染场地中的分布规律1. 土壤中的分布规律五氯酚在土壤中的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土壤质地、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

一般来说,五氯酚更倾向于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积累,而在砂质土壤中则容易被淋洗到土壤深层或地下水中,造成更严重的污染。

土壤中五氯酚的分布也受其化学性质的影响,比如它的吸附性、挥发性等。

2. 地下水中的分布规律五氯酚在土壤中的积累会导致地下水的污染,对地下水中五氯酚的监测和修复成为解决污染场地问题的重要环节。

五氯酚在地下水中的分布比较广泛,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容易通过土壤孔隙和裂隙进入地下水中,造成地下水的长期污染。

三、五氯酚污染场地的修复技术1. 土壤修复技术针对土壤中五氯酚的修复,目前常见的技术包括生物修复、化学修复和物理修复等。

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利用微生物和植物来降解或吸收土壤中的五氯酚,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或植物的吸收作用,逐步降低土壤中五氯酚的含量。

化学修复技术则是通过化学方法,如氧化还原、酸碱中和等,改变土壤中五氯酚的化学性质,使其降解或者转化为无毒物质。

物理修复技术主要是采用吸附剂或吸附材料直接吸附土壤中的五氯酚,然后将其处理或者转运到其他地方。

2. 地下水修复技术地下水的修复相对复杂,一般需要采用化学氧化、生物降解、吸附和活性炭过滤等多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化学氧化技术包括高级氧化技术和还原-氧化技术,通过氧化剂或还原剂对地下水中的五氯酚进行氧化还原反应,降解其浓度。

生物降解技术是通过引入适生微生物,利用其降解五氯酚的能力来修复地下水。

吸附和活性炭过滤则是采用吸附剂或活性炭对地下水中的五氯酚进行吸附和分离。

活化过硫酸盐氧化法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活化过硫酸盐氧化法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活化过硫酸盐氧化法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摘要:过硫酸盐在不同活化因子的作用下可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硫酸根自由基(SO4–·),能氧化分解众多的有机化合物,同时因其具有的氧化能力强、反应速度快及应用范围广等特点,近年来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备受关注。

本文在对活化过硫酸盐氧化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利用过渡金属离子、氧化剂、热、强碱及联合活化等多种方式活化过硫酸盐修复有机物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并对活化过硫酸盐修复污染土壤的影响因素如氧化剂的添加量及添加方式、初始pH 和反应时间进行了综述。

此外,对活化过硫酸盐氧化法与电动修复、微生物修复、表面活性剂洗脱、固化稳定化等技术在土壤修复中的联合应用同样进行了的阐述。

最后提出了活化过硫酸盐应用于土壤修复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过硫酸盐;氧化;活化;自由基;修复;有机污染物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布局和结构有了很大的调整,众多企业和工厂的搬迁、关停等产生的污染场地在二次开发和再利用的过程中,遗留的土壤污染问题犹如一颗“定时炸弹”,对生态环境及人群健康造成威胁。

如何有效解决遗留污染场地的污染土壤问题现已迫在眉睫,国内外众多学者对这一问题展开了不断的探索。

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有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两种。

其中,原位化学氧化是将化学氧化剂加入污染原位区域,污染物由于氧化剂的强氧化性而被分解转化为小分子无害物质的方法,该方法因其氧化范围宽、降解效率高、修复周期短等特点成为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

近年来,化学氧化技术已经在有机污染土壤的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呈现出显著的修复效果。

选择合适的氧化剂是决定土壤修复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氧化剂要求不仅氧化性强,而且本身及氧化产物对环境危害小。

目前应用于有机污染物降解的化学氧化剂包括Fenton 试剂、O3、高锰酸钾、活化过硫酸盐等。

高锰酸钾(氧化还原电位E0 =1.68V)性质稳定,易与含π 键的有机物反应,但本身容易被土壤中的天然有机质所消耗,同时产生的二氧化锰沉淀影响氧化剂在空隙中的传递,且存在污染地下水的风险;同样具有环境友好性的Fenton 试剂氧化范围宽、反应速度快,但羟基自由基产量不稳定,且易与土壤组分选择性剧烈反应,限制了自由基与污染物接触氧化的机会,同时对环境pH 范围要求较窄;臭氧(氧化还原电位E0 =2.07V)及其形成的自由基氧化能力较强,且二次污染小,但由于其为气态,纵向传输距离短,易受到传质和溶解性的限制而影响修复效果[6]。

五氯酚污染场地污染物分布规律及修复研究

五氯酚污染场地污染物分布规律及修复研究

五氯酚污染场地污染物分布规律及修复研究五氯酚是一种有机氯化合物,具有强烈的毒性和持久性,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会造成严重危害。

五氯酚的污染成为环境科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针对五氯酚污染场地的污染物分布规律和修复方法进行研究。

需要了解五氯酚的污染物分布规律。

五氯酚在土壤中的污染主要分布在深层土壤中,通常是在10-30厘米深度范围内,同时也存在于土壤表面。

五氯酚还可以通过地下水迁移和扩散到周围的水体中,污染范围较广。

在空气中,五氯酚主要以气态存在,并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到远离污染源的区域。

针对五氯酚的修复方法,目前主要有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两种方法。

化学修复方法主要利用化学反应将五氯酚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化合物。

可以使用氢氧化钠(NaOH)或氢氧化钙(Ca(OH)2)等碱性物质来中和五氯酚的酸性,将其转化为无毒的五氯苯酚。

还可以使用还原剂如亚铁离子(Fe2+)将五氯酚还原为具有较低毒性的化合物。

化学修复的优点是处理速度较快,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成本高、可能产生次生污染等。

生物修复方法主要利用微生物来降解五氯酚。

许多微生物具有降解五氯酚的能力,如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

这些微生物能够利用五氯酚作为能源和碳源进行代谢,将其转化为无毒的物质。

生物修复的优点是具有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效率,且对环境影响小。

但生物修复也存在一些限制,如特定微生物群落的选择和维持、修复速度较慢等。

五氯酚的污染物分布规律主要集中在土壤和地下水中,同时也存在于空气中。

修复方法主要有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两种。

化学修复利用化学反应将五氯酚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化合物,而生物修复则利用微生物降解五氯酚。

研究五氯酚的污染物分布规律和修复方法对于有效地解决五氯酚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过硫酸盐高级氧化的研究及应用ppt课件

过硫酸盐高级氧化的研究及应用ppt课件
2
活化方法 Activation Methods
热活化过硫酸盐
基本原理 影响因素: • 提高温度可提高热活化技术的效率 • 增大过硫酸盐的浓度可加快有机物的降解速度 • 增大pH 和离子强度都不利于过硫酸盐活化(因有机污染而异)
主要应用: • 地下水和土壤原位化学氧化修复等环境污染治理方面
3
活化方法 Activation Methods

10
注意问题与发展前景 Question & Development
注意问题: 3. 残余SO42 - 的处理 过硫酸盐氧化污染物质的同时会残留硫酸根离子SO 4 2 -和氢离子H+ 。地下水中含有过高的 SO 4 2 -会使地下水具有腐蚀性,另外长期饮用含高浓度SO 4 2 - 的水源会引发疾病如痢疾等。
过硫酸盐高级氧化的研究及应用
1
高级氧化技术分类 Classification
光化学氧化法 催化湿式氧化法 声化学氧化 臭氧氧化法 电化学氧化法 Fenton氧化法 类Fenton法
过硫酸盐高级氧化 基于硫酸根自由基SO4-∙的过硫酸盐活化技术可氧化去除难降 解有机污染物,是一类新型的高级氧化技术
过渡金属活化过硫酸盐
基本原理
过渡金属离子(Fe2+等)在常温下(20℃)即可分解过硫酸盐产生 。金属离子除(Fe2+ 外,还有Ag+、Cu2+、Mn2+、Ce2+、Co2+等。结果表明不同的过渡金属的催化 效果:Co2+> Ru2+> Ce3+> V3+>Mn2+ >Fe2+> Ni2+。 向体系中投加络合剂可以提高反应效率。常用的鳌合剂有Na2S203、乙 二胺四乙酸(EDTA)、柠檬酸、氮三乙酸(NTA)等。

过硫酸盐活化高级氧化新技术

过硫酸盐活化高级氧化新技术

过硫酸盐活化高级氧化新技术一、本文概述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水体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众多水体污染处理技术中,高级氧化技术因其高效、环保的特点而备受推崇。

过硫酸盐活化高级氧化新技术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其研究和应用前景广阔。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过硫酸盐活化高级氧化新技术的原理、特点、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过硫酸盐活化高级氧化新技术的核心原理和技术优势,掌握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展望其在未来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和潜在价值。

二、过硫酸盐活化技术的基本原理过硫酸盐活化高级氧化技术是一种利用过硫酸盐(如过硫酸氢钾、过硫酸铵等)作为氧化剂,通过活化过程产生强氧化性的自由基(如硫酸根自由基,SO₄⁻⋅),从而实现对有机污染物的高效降解和矿化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涉及过硫酸盐的活化和自由基的产生与利用两个核心步骤。

过硫酸盐的活化是这一技术的关键步骤。

活化过程可以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实现,如加热、紫外线照射、过渡金属离子催化等。

在这些活化条件下,过硫酸盐中的过氧键(O-O)被断裂,生成硫酸根自由基(SO₄⁻⋅)和其他活性物种。

硫酸根自由基是一种非常强的氧化剂,其氧化还原电位(E₀)高达5-1 V,可以迅速攻击有机污染物中的不饱和键、芳香环等,从而使其发生氧化分解。

硫酸根自由基还可以通过链式反应产生其他自由基,如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O₂⁻⋅),这些自由基同样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够进一步提高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率。

过硫酸盐活化高级氧化技术利用活化过硫酸盐产生的强氧化性自由基,实现对有机污染物的高效降解和矿化。

这种技术具有反应速度快、氧化能力强、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在环境保护、污水处理、土壤修复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过硫酸盐活化技术的实验研究过硫酸盐活化高级氧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水处理技术,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過硫酸鹽氧化法去除地下水五氯酚之研究劉敏信林偉俊蔡冠群(朝陽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系,台中縣,台灣)摘要:過硫酸鹽與Fenton試劑皆屬以自由基為反應機制的氧化劑,雖然硫酸根自由基與氫氧根自由基具有相近之氧化還原電位或氧化力,但硫酸根自由基之來源過硫酸鹽相較氫氧根自由基之來源過氧化氫穩定,因此過硫酸鹽於地表下之應用可呈現較大範圍的影響半徑且具持久性,因而現地整治工法中採用過硫酸鹽為氧化劑逐漸受到重視。

本研究乃選用地下水中的五氯酚進行過硫酸鹽氧化試驗,實驗所使用之催化劑為二價鐵與過硫酸鈉反應。

首先對地下水pH值、氧化還原電位及TOC值等進行分析,藉以了解其特性對反應效率之影響。

實驗過程中使用55及200 mg/L濃度過飽和五氯酚的地下水為樣本,以過硫酸鈉16.8 mM與二價鐵14.4 mM之莫耳體積濃度分別進行降解及持續性試驗,實驗結果顯示上述濃度的過硫酸鈉、二價鐵與地下水的體積比為1.1:1.1:20時,五氯酚降解效率即可達94%以上;在持續性實驗結果顯示随著五氯酚濃度提高,藥劑效果可随著時間增加,具持續性的對污染物進行降解反應。

而且實驗數據顯示,二價鐵添加量多寡會影響過硫酸鈉催化效應,進而影響五氯酚降解效果,但加入過量的二價鐵反而並不能有效的降解五氯酚。

本研究實驗中亦探討氧化反應後地下水中硫酸根離子濃度的增加程度,以及尋求五氯酚濃度提高與反應所需時間之相關性。

關鍵字:地下水、五氯酚、過硫酸鹽氧化法、硫酸根離子濃度Using Persulfate Oxidation Methods to remove Pentachlorophenol in Groundwater Liu, Min-Hsin Lin, Wei-Jun Tsai, Guan-Qun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Chao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aichung County, Taiwan 41349)Abstract: Persulfate and Fenton reagents are the oxidation regents which rely on free radical in chemical oxidation process. Although both reagents possess similar oxidation capability, persulfate reagent is relatively stable and capable of creating larger influence radius and also persistence while applying in given remediation projects. Therefore, persulfat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in-situ chemical oxidation method nowadays.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se persulfate with catalytic enhancement by the reaction of ferrous iron and persulfate under the status of oxidation reaction to remove contaminated pentachlorophenol from groundwater. The pH value, oxidation reduction potential, and total organic carbon values were measured during the study to build up the understanding of impact those parameters may render onto the interaction. Samples with concentration of 55 mg/L and 200 mg/L over saturated PCP spiked groundwater were selected, and sodium persulfate solution 16.8 mM and ferrous iron 14.4 mM prepared for the chemical reaction were degraded and ongoing tes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volume ratio reach to 1.1: 1.1: 20 for persulfate solution: ferrous iron solution: PCP 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PCP was above 94%.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in continuous reaction, while PCP concentration was increased, the pharmaceutical effect could increase over time, and also continuous degradation reactions of pollutants. The addition of ferrous iron activated the reaction and increased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PCP in groundwater, however over dosage of ferrous iron inhibited the oxidation. In addition, the increase of sulfate ion concentration was noticed in this research. And this study also pay attention on the relevance between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PCP and the reaction time required to complete the reaction.Keywords: Groundwater, Pentachlorophenol, Persulfate oxidation, Sulfate ion concentration1. 前言近年來工業科技的發達,人類的製造技術大幅提升,在先進科技的持續下產生許多環境安全問題日益嚴重,所利用的化學物質不斷的釋放到土壤、水、大氣環境後,經由生物累積間接或直接進入生物體內,而造成嚴重的病變、環境污染等問題,使其污染的程度與範圍日趨嚴重。

氯酚化合物在自然環境中為一種難分解有機化合物,其中五氯酚為一疏水性有機污染物,一旦吸附於土壤,就很難被脫附出來,而且五氯酚更是世紀之毒戴奧辛的前驅物質。

早期五氯酚可當作殺菌劑及除草劑,且常做為木材防腐之用,因此製造及使用過程易造成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而五氯酚為國內外污染場址中常見的疏水性離子性有機化合物,但在環境中因為生物降解速度緩慢[1],導致五氯酚易成為土壤及地下水中之持久性污染物。

經由之前所提到的種種原因衍生出本研究之重點,本研究乃探討利用過硫酸鹽氧化法降解地下水中五氯酚(Pentachlorophenol, PCP)的最佳條件,實驗以不同濃度之過硫酸鈉、硫酸亞鐵,再依不同比例,同時測量其pH值、氧化還原電位作為參考,使地下水中五氯酚有效被降解。

過硫酸鹽早期被廣泛應用於紡織漂白、肥皂的生產、游泳池殺菌劑[2] [3]、聚合反應的啟動劑[4],以及總有機碳的量測[5]等,在近十年才被應用於土壤與地下水的污染整治,是目前現地化學氧化(In-situ chemical oxidation, ISCO)最新開發的氧化劑。

目前現在污染整治技術中以現地化學氧化技術最適用於不同污染區域[6],而常見的氧化劑種類包括過氧化氫(H2O2)、芬騰試劑(Fenton’s reagent)、過硫酸鹽(Persulfate, PS)、過錳酸鹽(Permanganate)及臭氧(Ozone)等,有關利用過硫酸鹽當作氧化劑被催化後產生硫酸根自由基(SO4−•)或氫氧自由基(HO•)增強其氧化能力,是近來新發展出來的現地化學處理藥劑與程序[7]。

目前過硫酸鹽法應用於石油碳氫化合物及氯烷烯類的地下水污染文獻較多,卻對酚類(尤其是五氯酚)的應用極少,同時對反應的副作用生成物如應用於石油碳氫化合物的地下水時有氯甲烷等氯烷烴類衍生物之形成,以及其他影響因子如陰離子的效應並不瞭解。

況且現地氧化劑的添加到地下水時,藥劑的添加速度往往過快產生高溫或低酸鹼值(pH值),造成土壤或岩盤如玄武岩中的重金屬鎳反而會釋放到地下水中,日前在台灣加油站石油碳氫化合物污染的地下水整治工程中,化學氧化藥劑的添加即造成此現象。

2. 實驗設備與方法本實驗首先蒐集相關文獻整理,對於五氯酚及過硫酸鹽氧化法技術充分暸解,研究主題分為幾個部份,分別為地下水採樣及特性分析、過硫酸鹽氧化法實驗設計、PCP於地下水中溶解度探討、不同濃度的硫酸亞鐵及過硫酸鹽濃度之氧化試驗,其中五氯酚濃度乃以高效能液相層析(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分析定量,過硫酸鹽氧化法降解五氯酚結果數據統計分析整理,藉以尋求最佳的操作條件。

研究計畫執行流程圖如圖1所示,各主題項目敘述如下。

圖1 本研究實驗流程圖2.1 製備受五氯酚污染水樣之方法本研究所使用之五氯酚地下水水樣,過飽和五氯酚水樣(55 mg/L)乃取五氯酚0.2 g先溶於甲醇中再加水至100 mL,並以磁石攪拌器持續攪拌1天(600~1000 rpm),使五氯酚完全溶於水中,作為研究探討的濃度。

2.2 地下水過硫酸鹽氧化法批次實驗方法配製不同濃度之過硫酸鈉及亞鐵離子濃度,分別各取硫酸亞鐵及過硫酸鈉0.2 g以去離子水定量至50 mL,配置成14.4 mM亞鐵溶液與16.8 mM過硫酸鈉溶液。

取試管於PCP 水樣中分別加入亞鐵溶液及過硫酸鈉溶液,並用不同體積比例改變其加入濃度。

之後再以超音波震盪方式震盪10分鐘,並取2 mL PCP水樣加入2 mL甲醇充分混合作全量測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