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薄煤层综采工作面上行开采技术的探索与研究

合集下载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探究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探究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薄煤层综采工作面是指煤层厚度在1.3米以下的煤层开采工作面,由于煤层薄、顶板厚、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给煤矿生产带来了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和安全隐患。

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煤矿深度开采程度的增加,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开采难度日益加大,如何提高开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工人安全成为当前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开采方法探究,旨在针对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特点,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提高采煤效率,降低采煤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将重点探讨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特点分析、高产高效开采方法、瓦斯抽采技术应用、支护技术改进以及综采工作面通风优化等方面,为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2000字】1.2 问题意义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探究的问题意义在于提高薄煤层矿山的煤炭开采效率,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薄煤层开采具有煤炭资源丰富但采矿难度大、能源浪费多、安全隐患多等特点,现有的传统开采方法已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因此有必要探索高产高效的开采方法。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开采涉及多方面的技术和方法,包括矿山设备的改进、瓦斯抽采技术的应用、支护技术的提升以及通风系统的优化等。

通过研究和探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薄煤层煤炭开采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升矿山生产的整体效益。

深入研究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的意义在于推动矿业生产模式的转型升级,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升我国煤炭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更加科学的开采方法,还可以减少矿井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安全生产,为矿业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1.3 研究目的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探究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开采效率和生产能力,解决薄煤层开采过程中存在的诸多技术难题,提高矿井的安全生产水平。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探究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探究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探究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是指煤层厚度在0.8米以下的工作面。

由于薄煤层厚度较小,传统的开采方法无法高效地进行开采。

对于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开采方法的探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 钻孔爆破法:该方法通过钻孔爆破的方式将煤层炸碎,然后通过机械采煤机将煤层采出。

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提高煤炭回收率和开采效率。

2. 液压支架法:该方法采用液压支架代替传统的钢架支架,通过液压系统调节支架的高度和角度,使支架更加稳定。

液压支架还可以根据煤层的倾角和变形情况,实时调整支架的高度和角度,以确保开采工作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高效采煤机组合法:该方法将机械采煤机与其他设备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高效的采煤系统。

可以将机械采煤机与输送机、装载机等设备组合起来,实现煤炭的连续开采、输送和装载,从而大大提高了开采效率和产量。

4. 综合机械化开采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传感器等技术,实现对工作面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可以利用传感器对煤层的厚度、倾角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然后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机械采煤机的工作参数,从而实现对煤层的精准开采和高效回收。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开采方法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煤层的特点、地质条件和机械设备等因素。

目前,钻孔爆破法、液压支架法、高效采煤机组合法和综合机械化开采方法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设备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等。

对于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开采方法的研究和探究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挑战。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探究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探究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探究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煤层采矿难度越来越大,许多传统的采矿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煤炭生产的需求。

特别是对于薄煤层的综采工作面,如何实现高产高效开采一直是业内人士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针对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开采方法,希望为相关研究和生产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特点薄煤层综采工作面指的是煤层厚度在1.3米以下的采煤工作面。

薄煤层的特点主要包括地质条件复杂、煤层脆弱易碎、顶板易垮落等。

这些特点给采矿工作带来了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因此如何有效地开采薄煤层成为煤矿生产中的重要问题。

二、传统开采方法存在的问题传统的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开采方法主要包括靠山柱法、煤岩顺槽法和综采工作面法等。

这些传统方法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采煤效率低、安全隐患大、资源浪费严重等。

面对这些问题,需要寻求新的高产高效开采方法。

三、高产高效开采方法探究1.煤层结构分析对于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首先需要进行煤层结构分析。

通过对煤层的岩性、构造、富集规律等进行系统分析,确定煤层的力学性质和变形规律,为后续的采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综合使用机械化设备高产高效的开采方法离不开机械化设备的支持。

采用先进的煤矿机械化装备,如综采机、掘进机、装载机等,可以大大提高采煤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安全性。

3.合理布置采煤工作面在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布置上,需要考虑深孔爆破、综采工作面布置、合理的支护措施等因素。

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和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采煤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合理选用采煤方法对于薄煤层的开采,需要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和煤层性质来选择合适的采煤方法。

对于易碎的煤层,可以采用机械化采煤方法;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可以采取局部爆破等方式。

5.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在实际生产中,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通过引进先进的采煤技术和设备,培养专业的矿山人才,可以提高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开采效率和质量。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探究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探究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探究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是指在薄煤层矿井中,通过合理的开采方法和技术手段,实现煤炭资源的高产高效利用。

下面将从煤层探测、支护加固和综采工艺等方面进行探究。

首先是煤层探测。

对于薄煤层开采,准确掌握煤层的厚度、走向和倾角等参数非常重要。

传统的探测方法包括钻探和地质测量,但效率低下且存在安全隐患。

采用非接触或远程测量技术,如地面雷达、遥感和激光扫描等,可以高效地获取煤层参数,并实现精确的区域划分和资源评估。

其次是支护加固。

由于薄煤层层厚较小,煤层的坚硬程度也较低,容易塌陷和冒顶。

合理的支护加固措施是保证开采安全和提高产能的关键。

常用的支护方式包括锚杆支护、液压支架和预制支架等。

锚杆支护广泛应用于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具有施工方便、成本低等优点,可以有效地控制煤层的塌陷和冒顶现象。

最后是综采工艺。

传统的综采方法包括强冲综采和剪切综采,但都存在能源消耗大、采场稳定性差等问题。

近年来,提出了一系列适用于薄煤层综采的新工艺,例如抽放综采、水平层叠综采和机械化综采等。

抽放综采通过抽放瓦斯来降低煤层压力,增加煤层稳定性;水平层叠综采通过水平开采层叠煤层,提高煤炭采出率;机械化综采则利用机械设备替代传统人工开采,提高开采效率。

这些新工艺的应用可以降低能耗、提高产能和减少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率。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主要包括煤层探测、支护加固和综采工艺等方面。

通过采用非接触或远程测量技术进行煤层探测,采取合理的支护加固措施进行煤层稳定,以及应用新工艺提高开采效率,可以实现薄煤层资源的高效利用。

这对于推动我国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探究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探究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探究薄煤层综采工作面是指煤层厚度小于1.3米的煤层开采工作面。

由于薄煤层厚度小、煤质差、顶板条件差等特点,传统的采煤方法效率低下,难以实现高产高效开采。

探究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采用适当的采煤机械设备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采用适当的采煤机械设备是实现高产高效开采的关键。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综采机,该机具有高效率、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好的优点,能够有效提高开采效率。

还可以采用掘进机等先进设备进行顺槽开采,以提高开采效率。

二、优化综合工艺流程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还需要优化其综合工艺流程。

一方面,可以采用特殊的支护方式,如采用液压支护或液压自动顶板支架,以提高支护效果和安全性。

可以通过优化采煤方法和采煤参数,如增加截割高度、调整截割速度和截割力等,来提高采煤效率。

三、合理布置综采工作面合理布置综采工作面也是实现高产高效开采的关键。

要合理确定工作面的连续长度,以确保设备的高效运转和提高采煤效率。

要根据煤层厚度和顶板条件等特点,合理选择采场布置形式,如采用y字型工作面、短缩侧推等,以提高综采工作面的勘探和开采效果。

四、加强安全管理和人员培训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的探究还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和人员培训。

要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以确保工作面的安全和高效开采。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的探究需要从适当的采煤机械设备、优化综合工艺流程、合理布置综采工作面和加强安全管理和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相信在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面会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探究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探究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探究薄煤层是指煤层厚度在1.0米以下的煤层,是煤炭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其地质条件和采掘难度,薄煤层开采一直是煤炭行业面临的一项技术难题。

为了高产高效、安全稳定地开采薄煤层,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开采方法。

一、综合采煤机开采法综合采煤机开采法是对传统采煤机开采法的一种改进和升级。

该方法主要采用综合采煤机和矿山掘进机配合开采,采用先掘进后支护的方法,降低了开采成本,提高了产能,并有效地解决了薄煤层难采、难支和易落顶的问题。

二、覆岩注浆支护法覆岩注浆支护法是一种新型的支护技术,采用钻孔注浆的方法将浆液注入煤层下方的覆岩层中,形成强固的支护结构,并且能够降低煤与顶板的摩擦力和接触面积,有效地减少了顶板松动和落顶的风险。

三、水力掘进开采法水力掘进开采法主要采用高压水射流技术,在薄煤层上方注入高压水,在压力的作用下使煤层裂纹扩展,然后使用水力掘进机将裂纹的煤块快速的掏出。

该方法开采效率高、成本低、环保优良,但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需要加强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

四、多抽层采煤法多抽层采煤法是一种新型的采煤方法,主要采用综合采煤机和矿山掘进机配合开采,采用多台风机进行通风,分层采煤,可以提高采煤效率和安全稳定性。

该方法需要提高通风系统和水平支护的防护能力,以防止瓦斯和顶板失稳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综合利用地热资源薄煤层开采后,地下空间会形成较大的井矿空间。

利用这一空间发展地热资源,可以降低企业的能源成本,同时也能够降低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的风险。

总之,开发高效、安全、环保的薄煤层开采技术,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合作,加强技术研究和创新,不断优化和完善采矿技术和工艺。

薄煤层开采技术探讨

薄煤层开采技术探讨

薄煤层开采技术探讨薄煤层开采是指煤层厚度小于1.3米的煤层,其开采难度大,对采煤机具有较高的要求,同时有较高的危险性。

本文主要从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一、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现状薄煤层开采技术是目前煤矿开采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中国煤矿生产中,涉及薄煤层的矿井越来越多,因此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促进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矿井安全稳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薄煤层开采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化采煤、综放开采和柔性化采煤等方面。

机械化采煤是通过采煤机进行开采,适用于厚度在0.8米左右的薄煤层;综放开采是在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的情况下进行开采,往往需要进行支护和加固;柔性化采煤是针对薄煤层的特殊地质条件,采用特殊的采煤机和采煤工艺进行开采。

虽然薄煤层开采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薄煤层地质条件复杂,易发生顶板和底板破坏,给采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目前采用的采煤机在适应薄煤层开采方面还有不足,如对于0.3米以下的超薄煤层开采技术探索不足。

薄煤层开采技术相对成熟,但在提高采场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还有待提高。

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研究和实际应用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脱节,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与实践结合。

针对薄煤层开采技术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薄煤层地质条件的研究,提高对采场围岩稳定性的认识,探索科学合理的支护和加固技术。

加大对采煤机的研发力度,提高其适应薄煤层开采的性能,尤其是针对超薄煤层开采技术进行深入探索。

推动薄煤层开采技术与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融合,提高采场效率和降低成本。

加强薄煤层开采技术的实践探索,发挥煤矿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促进薄煤层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

极薄煤层工作面综采工艺研究与实践

极薄煤层工作面综采工艺研究与实践

极薄煤层工作面综采工艺研究与实践摘要: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提高难采煤炭资源的回收率就成为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因此,储量可观的薄煤层越来越受到煤矿企业的重视,开滦集团也进行薄煤机械化综采的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文章以河北某矿为例,论述了探索薄煤综采新途径。

关键词:薄煤层;综采工艺;研究与实践极薄煤层一直以来都是煤炭开采的禁区和难点。

由于极薄煤层开采空间极其狭小,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设备配套困难且对煤层厚度、倾角变化以及断层等地质构造的适应能力差,投入产出比高,效率低,经济效益差,因此很多煤矿放弃了极薄煤层的开采,使得极薄煤层机械化开采技术发展缓慢,导致了很多呆滞压煤无法开采。

极薄煤层综采技术是解决煤炭企业极薄煤层开采实现综采机械化的有效途径。

河北某矿结合矿区极薄煤层的赋存特点,与有关单位共同研制与其地质条件相适应的综合机械化采煤配套设备,实现国内薄煤开采综合机械化的新突破,从而达到提高单产和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做到薄厚煤层合理配采,实现安全生产,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特别是对高瓦斯矿井加快解放层开采速度,保证矿井正常衔接以及安全生产具有更加广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工作面简介地面位置:地面位于丘陵地带,地面标高最大+183m,最小+148 m。

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本工作面南至112上89工作面切眼,北至28区运煤上山保护煤柱,西至H=3.0 m断层,东至H=20 m断层。

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23/min。

煤尘爆炸指数为24.26%,属强爆炸煤尘,要切实做好综合防尘工作,煤层无自然发火倾向性。

本煤层属三类不易自然煤层。

据巷道实际揭露资料分析,工作面构造较为简单。

工作面揭露断层8条,落差0.6~20.0 m,均为正断层,其中H=3.0 m断层位于运料巷上帮,H=20.0 m断层位于溜子道下帮,对工作面回采影响不大。

本工作面煤层厚度最大0.95 m,最小0.6 m,平均0.83 m;煤层厚度较稳定,结构简单,煤质良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距离薄煤层综采工作面上行开采技术的探索与研究
摘要:通过对国内和国外上行开采现状和开采技术的分析对比,结合五矿己组煤层的具体地质条件,根据矿压三带、三区理论和实验室数据模拟实验对己15煤层采用上行开采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同时掌握我己组煤层“三带”分布规律、上行开采顶板控制技术、上行开采矿压显现规律、快速推进优化技术,确保了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

关键词:近距离;薄煤层;矿压显现;上行开采
1、概述
煤层群层间,厚煤层分层间,各层之间一般采用下行开采,在特定的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下,由于安全、技术、经济方面某种原因,煤层群采用上行开采会更为有利。

煤层群上行开采是一种特殊开采顺序。

煤层分层间上行开采时,下部煤层先采后,上部煤层的整体性不能遭受到严重破坏,最大程度上制约矿井的机械化水平和矿井的生产能力,同时随着矿井开采时间的延续,煤炭资源的不断减少,矿井面临资源的枯竭,在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是增加矿井服务年眼的重要手段,因此对矿井以前遗留的己15近距离薄煤层上行开采进行探索与研究,以己15-23040采面为实验场地。

2、近距离薄煤层上行开采影响因素的可行性分析
煤层群上行开采对上部煤岩层的采动影响程度与开采造成的上
覆岩层的垮落、位移特征密切相关。

煤层间距、层间岩层特征、煤层倾角、采高、采煤、采空区处理、时间间隔等是影响煤层群上行
开采的主要因素。

2.1 煤层层间距影响因素
煤层(群)上行开采的生产实践及科学研究证明,足够的层间距是上行开采的基本条件。

上、下煤层的层间距(或h/m)越大,上覆岩层移动越平缓,倾斜、曲率等变形值越小,越有利于上行开采。

反之,层间距(或h/m)越小,上覆岩层变形愈剧烈,甚至出现台阶下沉。

采场上覆岩层的冒落性破坏及台阶错动是影响上行开采的最大障碍。

该采面己15煤层与己16-17煤层层间距为12.4m。

根据国内外上行开采的成功经验,当上、下煤层的层间距大于20m 的高度时,上煤层发生台阶错动的机率就小,采取一定技术措施,就可以进行上行开采。

2.2 采高影响因素
采高是影响覆岩破坏程度及其垮落高度的根本因素。

采高越大,采出的空间越大,采场覆岩结构可能获得平衡的机率就越小,势必导致覆岩的严重破坏。

一般采高越大,上煤层的下沉越大,各种变形值也增大。

岩石力学性质及层间结构影响覆岩破坏的高度。

当顶板岩石硬度较高时,冒落带和裂隙带的发育较高。

在冒落过程中,顶板下沉量较小,采空区空间高,冒落过程较充分,当直接顶的厚度大于1/kp-1 倍采高时,冒落矸石充满采空区,覆岩在断裂下沉中易于形成平衡岩层结构,位于平衡岩层之上的煤层将缓慢下沉,有利于上行开采。

2.3 采煤方法影响因素
采煤方法是控制覆岩破坏高度的重要因素。

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可以使冒落带和裂隙带的发育高度有所降低。

这是由于重复采动时,已被破坏的上覆岩层的力学性质进一步弱化。

这时,采空区的空间主要由上覆岩居的整体弯曲来充填。

因此,地表及覆岩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及波及地表和覆岩的时间短。

采空区处理决定着覆岩破坏的空间形态和高度。

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时,采场上覆岩层一般形成“三带”,而采用充填法处理采空区时,一般只引起覆岩的开裂性破坏,顶板下沉量要比全部垮落法小,顶板下沉量随采高而变化。

2.4 煤层倾角影响因素
煤层倾角主要影响的是采场覆岩破坏空间形态。

缓倾斜煤层,采场覆岩冒落后就地堆积。

倾斜煤层,随倾角增大,采场覆岩冒落后会随煤层底板向下滚动。

煤层倾斜下方的顶板被冒落矸石充填,冒落不充分,而倾斜上方的岩层失去冒落矸石的支承,冒落更充分。

急倾斜煤层,采空区冒落矸石下滑,上部岩层冒落更充分,冒落带和裂隙带的分布明显向上部边界发展。

2.5 开采层岩性及层间结构影响因素
顶板岩性及层间结构是岩层结构平衡的重要条件,当顶板赋存有节理裂隙发育的石灰岩或坚硬砂岩时,这些岩层在下沉过程中容易形成缓慢下沉,其上覆岩层将均匀下沉,坚硬岩层即使折断,也容易形成平衡岩层结构,有利于上行开采。

2.6 采动时间间隔
煤层开采之后,覆岩的冒落、移动至稳定,有一个时间过程。

国内外上行开采实践表明:当覆岩为坚硬岩层时,一般历时2~4 个月,裂隙带发展到最高后达到稳定;顶板为中硬岩层时,一般历时1~3 个月,裂隙带发育到最高后稳定;当顶板为软岩时,一般1~2 个月裂隙带发展至最高而后稳定。

己15煤和己16-17煤的开采时间间隔约在8 年以上,有足够的时间让覆岩稳定,因而从时间上考虑4-2年上行开采是可行的。

总之,上行开采时,上、下煤层应间隔足够的时间,否则,即使有足够的层间距。

3、近距离薄煤层上行开采根据“三区、三带”的判别
根据矿压三带、三区理论,对走向长壁跨落法采煤工作面,当采深为采高的25倍或25倍以上时,沿工作面推进方向上覆岩层分别经历煤壁支撑影响区、离层区和重新压实区,由下向上岩层移动分为跨落带、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三带判别法认为,上、下煤层的层间距大于下煤层开采的冒落高度,即可进行上行开采。

3.1 上行开采比值判别法
上行开采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两层煤之间层间距与下部所采煤层的厚度之比(采动影响倍数)、层间岩层结构与性质、下层煤的采煤方法和上、下煤层采煤间隔时间等,对于两层煤实行“蹬空”开采还必须考虑通风的影响。

如果上煤层处于下煤层采空区裂缝带下,另外,下层煤的残留煤柱及上、下煤层开采的时间间隔,都会影响上层煤上行开采的进行。

根据采动影响系数判别,当k≥7.5
时,上煤层中可以进行正常采掘活动,其开采应在下煤层中开采引起的岩层变形稳定后进行,鉴于该采面层间距12.4m,依据此法判别符合上行开采条件。

3.2 上行开采围岩平衡分析法
上行开采破坏了上覆岩层的原始应力平衡状态,必然引起上覆岩层的横向及纵向变形与破坏。

上覆岩层的横向及纵向剪切变形则表现为煤层发生台阶错动,破坏煤层结构,后者是影响上行开采有最大障碍。

控制岩层台阶错动,就是采场围岩力系平衡问题。

在回采过程中,当上覆岩层中有坚硬岩层时,上煤层位于距下煤层最近的平衡岩层之上;当采场上覆岩层均为软岩时煤层应位于裂隙带内,上煤层的开采应在下煤层开采引起的岩层稳定。

总之,通过对上行开采影响因素分析和“三区、三带”的判别,确定五矿近距离薄煤层上行开采的可行性。

同时在实践过程掌握五矿己组煤层“三带”分布规律、上行开采顶板控制技术、上行开采矿压显现规律、快速推进优化技术,确保了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充分证实五矿近距离薄煤层上行开采是可行,扩大了上行开采的范围,为复采采空区上部遗失的煤炭资源提供了开采依据和经验。

参考文献
[1]徐永圻。

采矿学[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2]张铁岗。

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技术。

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