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的产生、发展及未来机遇

合集下载

南昌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南昌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南昌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南昌作为江西省的省会,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本文将对南昌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南昌的发展现状1.经济发展:南昌是江西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南昌市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239.19亿元,增长率高达8.1%。

南昌的经济主要依托制造业、服务业以及现代物流等领域,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科技创新:南昌拥有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等高校以及江西省科学院等研究院具有一定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

政府也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了一批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3.基础设施建设:南昌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高速公路网、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等交通设施的完善,为南昌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同时,南昌还致力于城市环境的改善,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公园和绿化景观,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4.文化旅游:南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南昌起义纪念馆、八一起义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点,以及南昌城市保护区等历史文化遗址,为南昌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南昌未来的发展趋势1.经济转型升级:随着制造业成本的上升和环保要求的提升,南昌将加强技术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未来南昌将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强对先进制造业、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支持,提高产业链水平和附加值。

2.城市化进程:南昌将进一步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提升城市的功能和品质。

加快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合理化,建设更多的住宅、商业和公共设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的空间布局和环境质量。

3.科技创新驱动:南昌将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产业。

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支持政策,打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

调研报告南昌

调研报告南昌

调研报告南昌南昌市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南昌市位于中国江西省的中部,是江西省的省会城市。

南昌市地处江西省中心位置,是江西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该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二、目的与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南昌市的发展现状、旅游资源以及居民生活状况。

为了获得准确的数据和信息,我们采用了以下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包括南昌市发展、旅游资源和居民生活状况的问卷,并在南昌市的不同区域进行了调查。

2. 现场观察:我们参观了南昌市的一些标志性景点和居民居住区,以观察和了解当地的现状。

3. 网络调查:我们在互联网上对南昌市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了收集和整理。

三、南昌市的发展现状1. 经济发展:南昌市是江西省的经济中心,拥有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

南昌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产业具有一定的优势。

2. 政府支持:南昌市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积极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并建设了一批科技创新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3. 人才引进:南昌市近年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四、南昌市的旅游资源1. 历史文化遗迹:南昌市有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遗迹,如八一起义纪念馆、洪都古街等。

2. 自然景观:南昌市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如秋水广场、滕王阁、星子县天池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3. 特色文化:南昌市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如南昌起义、南昌八一起义等,这些特色文化对于吸引游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五、居民生活状况1. 教育:南昌市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各级各类学校和高等教育机构。

居民对教育资源的满意度较高。

2. 医疗保障:南昌市的医疗保障体系相对完善,居民能够获得良好的医疗服务。

3. 交通便利:南昌市交通便利,公交线路覆盖面广,同时有高铁和机场,方便人们的出行。

4. 生态环境:南昌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拥有一些城市公园和绿道,提供了良好的休闲环境。

六、结论与建议根据我们的调研发现,南昌市在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和居民生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南昌变化调研报告

南昌变化调研报告

南昌变化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南昌是江西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重要的中部地区城市之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南昌市发生了许多变化。

为了了解南昌变化的情况,本次调研对南昌市的人口、经济、城市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调查。

二、人口变化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发现,南昌市的人口数量在过去十年间呈现了不断增长的趋势。

其中,城市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较快,主要原因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趋势明显。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南昌市的居民收入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经济变化南昌市的经济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速度。

传统产业逐渐减少,而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这些变化带来了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等积极影响。

四、城市规划变化为了应对快速的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南昌市进行了相应的城市规划调整。

目前,南昌市的建筑物高度、道路规划等都取得了显著的变化。

城市的交通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市民生活的便利程度大大提高。

五、社会变化南昌市的社会变化主要表现在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

随着城市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的精神生活和生活质量,娱乐、文化活动等方面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六、环境变化随着城市的发展,南昌市的环境变化也不可忽视。

城市的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如空气质量下降和水资源紧缺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七、总结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南昌市近年来发生了许多变化。

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社会变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然而,也要注意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希望南昌市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

南昌未来十年发展前景

南昌未来十年发展前景

南昌未来十年发展前景南昌是江西省的省会,也是江西发展的中心城市之一。

未来十年,南昌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可以预见将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首先,南昌作为江西省会,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南昌已经是一个相对现代化的城市,但未来十年,将会加强对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更新。

例如,南昌将继续扩大地铁网络,并开展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提高交通便利性。

此外,南昌还将加大城市供水、供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的服务水平。

其次,南昌将继续发展以现代制造业为主的经济。

南昌已经形成了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为主的产业体系,未来十年将会进一步加强这些产业的发展。

例如,南昌已经引进了一些知名的汽车制造企业,如江铃汽车、江铃福特等,未来将继续吸引更多的汽车制造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此外,南昌还将加强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扶持,进一步发展集成电路、通信设备等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南昌的产业竞争力。

再次,南昌将加强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南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未来十年,南昌将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和扶持力度,提升南昌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南昌旅游。

例如,南昌将加强对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和修复,推出更多的旅游线路和产品,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最后,南昌还将加强对教育和科技的支持和发展。

南昌拥有一流的高等教育资源和科研机构,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

未来十年,南昌将进一步加强对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建设更多的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到南昌发展。

同时,南昌还将鼓励和支持科技企业的发展,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加强南昌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南昌未来十年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南昌将迎来更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更强大的经济实力、更繁荣的旅游业、更优秀的教育资源和科技创新环境。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南昌将成为一个更现代化、更宜居的城市。

南昌整体的区域发展趋势

南昌整体的区域发展趋势

南昌整体的区域发展趋势
南昌整体区域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城市建设发展:南昌市正在积极推进城市建设,加强市区功能优化,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市区内陆续进行了多个重大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包括地铁建设、商务区建设、文化广场建设等,提升了城市的功能和吸引力。

2. 经济发展多元化:南昌市正致力于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多元化发展。

除了传统的制造业和农业,南昌市正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南昌市得到迅速发展,引进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和创新项目。

3. 人口流入增加:南昌市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具有较强的区域中心城市功能。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口选择来到南昌生活和工作。

人口的增加不仅推动了南昌的经济发展,也带动了消费市场的扩大和城市功能的提升。

4. 生态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南昌市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南昌市积极推行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市区周边的生态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得到了有效保护,成为南昌市的重要生态资源。

综上所述,南昌整体区域发展趋势是城市建设发展、经济发展多元化、人口流入
增加和生态环境保护。

这些发展趋势将进一步推动南昌市的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最新南昌城市变迁

最新南昌城市变迁

南昌城市变迁南昌市轴网形成过程一、南昌自然地理条件南昌位于东经115°26′至 16°35′、北纬28°10′、至 29°11′之间,地处江西省中偏北部,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畔,辖东湖、西湖、青云谱、青山湖、湾里五区。

地貌以平原为主,兼有大面积的水域,具有优越的水资源,赣江以东称之为昌南城,以西为昌北城。

是全国唯一一个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经济区相毗邻的省会城市,也是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

二、南昌在历史上的发展早在5000多年,在齐城冈(今南钢中学)、马井(今向塘镇)、淌里湖等数十处就有居民居住,这是最早居住在南昌的人群。

到三千年前,青云谱至艾溪湖已形成弧形的居民居住密集点。

但直至汉高祖六年(公元前二零一年),才得名“南昌”,并以土筑“灌城”,方圆十里八十四步,城址在今火车站东南约四公里的黄城寺一带。

后经东晋新辟二门,唐初增筑城西南隅,七九八年再次改造并加高,八零九年扩建城东北隅,北宋突破唐代市坊制的格局,改为市坊合一,并扩城为“周三十一里”、十六门,一一三六年改为十二门,明代城墙改建为周长约十四里,辟七门。

万历年间修通城内九津,整治湖泊,形成“三湖九津”的排水系统。

此时南昌市范围面积为5平方公里,城墙坚固,却也显得十分闭塞,是典型的防御式布局。

城内的水系交通基本遵循了棋盘式的布局,但在其东部因湖泊众多,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南昌府志》 水路交通排布没有规律,也不整齐,只三湖九津图复原 是顺应湖泊与地势稀疏排布。

三、南昌布局变化的几个重要时间段1、1907年前,稳定时期。

1905年属于清末民初。

南昌市还未遭受战争摧残,社会发展平稳,城市格局除向南扩充外,没有较大的改观。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南昌市的城墙依然完整保存着,防御功能明显。

城区划分清晰明确。

道路整体采用棋盘式布局,顺江、湖略有转变。

但是道路主次区分还不明显,并没有明确的中轴线,只是在中心区的几条主要道路延伸较广。

南昌地区的发展趋势

南昌地区的发展趋势

南昌地区的发展趋势南昌地区的发展趋势可以从经济、城市化、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方面进行探讨。

经济方面,南昌地区将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的态势。

南昌地区位于中国东部地区的中心位置,是连接沪杭申渝等一线城市的重要节点。

得益于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南昌地区的政策优势,南昌地区的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未来,南昌地区将继续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推进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发展。

城市化方面,南昌地区将加快城市化进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

南昌将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同时,南昌将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城市产业和城市经济,完善城市公共服务,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产业升级方面,南昌地区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南昌地区长期以来依托土地和资源禀赋发展传统产业,但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挑战。

未来,南昌地区将继续推动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和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进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自动化升级。

科技创新方面,南昌地区将注重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南昌地区将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链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商业化。

南昌将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人才,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高地。

生态环保方面,南昌地区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南昌地区位于江西省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周边,保护好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对于南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南昌将加强湿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空气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南昌还将加强城市绿化,提升绿地覆盖率,建设生态城市,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综上所述,南昌地区的发展趋势包括经济持续增长、城市化加快、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生态环保等方面。

南昌的产生、发展及未来机遇

南昌的产生、发展及未来机遇

南昌的产⽣、发展及未来机遇南昌的产⽣、发展及未来机遇南昌凭借其江西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西南岸独特的地理中⼼位置和交通枢纽位置发展成为江西的省会。

作为⼀个省会城市其发展和衰弱也与省份的经济情况息息相关,随着省内经济的发展⽽发展,衰弱⽽衰弱。

⼀、历史沿⾰及⾏政区划南昌市因南⽅繁荣昌盛得名,⼜可称洪城、英雄城,是江西的经济、政治、⽂化、科技和交通中⼼,历史上也⼀直是地区的⾏政中⼼。

南昌有两千两百多年历史,相传南昌城(汉豫章郡城)是汉⾼祖6年灌婴所建,城址在今南昌⽕车站东南约4公⾥的黄城寺,城周长⼗⾥⼋⼗四步。

所以南昌城⼜被称为灌婴城。

现代南昌是中国⾸批低碳试点城市,曾荣获国家创新型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城市、全球⼗⼤动感都会等等荣誉,2006年被《新闻周刊》评选为世界⼗⼤最具经济活⼒城市。

截⾄2013年,南昌市下辖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湖区、湾⾥区5个市辖区以及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4个县。

其中市辖区下辖红⾕滩新区、⾼新区、南昌经济开发区、⼩蓝经济技术开发区、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望城新区。

共有29个街道、47个镇、33个乡,499个社区、1141个⾏政村;其中市辖区共有29个街道、10个镇、2个乡,389个社区、167个⾏政村。

全市户籍总⼈⼝510.08万⼈,⾮农业⼈⼝235.96万⼈,常住⼈⼝518.42万⼈,出⽣率12.98‰,死亡率6.19‰,⾃然增长率6.79‰。

⼆、南昌的地理环境南昌位于北纬28°10'⾄29°11'、东经115°27'⾄116°35'之间,地处江西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西南岸。

南昌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候,夏炎冬寒,⾬热同期,夏季炎热有⽕炉之称。

全境⼭、丘、岗、平原相间,其中⽔域⾯积达2204.37㎞2,占29.78%,在全国省会及以上城市中排在前三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的产生、发展及未来机遇南昌凭借其江西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西南岸独特的地理中心位置和交通枢纽位置发展成为江西的省会。

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其发展和衰弱也与省份的经济情况息息相关,随着省内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衰弱而衰弱。

一、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南昌市因南方繁荣昌盛得名,又可称洪城、英雄城,是江西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历史上也一直是地区的行政中心。

南昌有两千两百多年历史,相传南昌城(汉豫章郡城)是汉高祖6年灌婴所建,城址在今南昌火车站东南约4公里的黄城寺,城周长十里八十四步。

所以南昌城又被称为灌婴城。

现代南昌是中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曾荣获国家创新型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球十大动感都会等等荣誉,2006年被《新闻周刊》评选为世界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

截至2013年,南昌市下辖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湾里区5个市辖区以及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4个县。

其中市辖区下辖红谷滩新区、高新区、南昌经济开发区、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望城新区。

共有29个街道、47个镇、33个乡,499个社区、1141个行政村;其中市辖区共有29个街道、10个镇、2个乡,389个社区、167个行政村。

全市户籍总人口510.08万人,非农业人口235.96万人,常住人口518.42万人,出生率12.98‰,死亡率6.19‰,自然增长率6.79‰。

二、南昌的地理环境南昌位于北纬28°10'至29°11'、东经115°27'至116°35'之间,地处江西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西南岸。

南昌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炎冬寒,雨热同期,夏季炎热有火炉之称。

全境山、丘、岗、平原相间,其中水域面积达2204.37㎞²,占29.78%,在全国省会及以上城市中排在前三位。

平原占35.8%,东南平坦,西北起伏,水网密布,湖泊众多。

南昌水网密布,赣江、抚河、玉带河、锦江、潦河纵横境内,湖泊众多,有军山湖、金溪湖、青岚湖、瑶湖等数百个大小湖泊,南昌市市区湖泊主要有城外四湖:青山湖、艾溪湖、象湖、黄家湖(含礼步湖、蝶子湖),城内四湖:东湖、西湖、南湖、北湖。

城在湖中,湖在城中。

南昌的5个市辖区就有3个名字里有“湖”字。

三、南昌的产生与发展与衰弱提到南昌的城市发展就不能不提到赣江,赣江是长江的第七大支流,同时是江西省最大的河流。

西源章水是出自广东省毗连江西赣州南部的大庾岭,东源贡水是出自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的赣源岽,在赣州章贡区汇合称赣江,“赣”字即章贡两字的合写,赣江至鄱阳湖吴城进入长江。

赣江流贯江西全省,长758公里,有大小支流2000多条,流域8.16万平方公里,为沟通江西省内运输、交通的大动脉,故江西也简称赣。

赣江曾是连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重要通道,是中原地区及长江流域与两广联系的重要水道,发达的商业使得江西省曾成为最发达的省区之一。

赣江是连接中原和东南沿海的重要水上路线,战略地位十分突出。

故江西早期发展曾依托于战争。

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正式开始对征服百越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大将尉唯率十余万人分东西两路进军百越,最终秦统一了闽东和岭南地区,也推动了这些地区的开发。

在战争进行时,也奠定了江西发展的两条生命线,一条是赣江水系,一条是大庾岭商道。

赣江水系便于秦军将军需物资借赣江南运,南运之后又顺章水送至大庚县,再翻越大庚岭,运抵广东南雄县,最后到达广州,这条道路为大庾岭商道奠定基础。

到两汉,由于海运技术不成熟,中原与东南沿海交流主要还是通过江西境内的水路,陆路,中原的农具、马牛羊运往南越,南越和海外的象牙犀角等等奢侈品也运往中原,而赣江则是运输的重要通路。

此外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对南越,闽越的战争中,江西既是后方补给基地又是前沿阵地,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大大刺激了境内的水陆交通发展。

南昌城即建立于西汉初。

之后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不断,中原移民大量进入南方,随着南方割据政权的建立,南方相对北方较为稳定,中国的经济中心在此时南移,南昌也在此时兴旺发展。

频繁的商品交换和大规模的战争活动,基本形成了以豫章郡城(今南昌市)为中心,向外辐射通达各地的道路网骨架,主要线路有8条,分别是豫章郡至九江郡、至南海郡、至长沙国、至宛陵、至会稽郡、至赣县、至闽中,还有上饶至建阳。

江西境内主要城市基本都有大道路连接,而南昌则是路网汇聚的中心。

南昌水运也有发展,南昌新建县的吴城港云集各地货商有“装不尽的吴城卸不完的汉口”之称。

随着隋唐的统一,北方经济生产开始恢复,中国的经济中心仍在中原地区,南方被称为岭南,是官员贬谪流放之地,如白居易贬谪为江州(今九江)司马。

南昌在这个时期的发展相对较慢。

明清时期,江西形成了以南昌为交通中枢的省内外航道体系。

其中既有江西与汉口,岳阳、南京的长江航线,也有以鄱阳湖为枢纽的赣北鄱阳湖航线,还形成以赣江、抚河、饶河、修河为纽带的赣中南省内航线。

其中在清政府顺治年间迎来了赣江水运的黄金年代,由于政府实施严厉海禁,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同时还采取一系列限制措施,如提高关税,外商买卖必须通过十三行进行,外国商人不准在广州过冬等等。

一口通商时,国际贸易是以赣江——大庾岭为依托,无论是长江中上游的木材、药材、丝织品、茶叶,还是长江下游地区的江西瓷器,苏浙闽等地的丝、茶等货物都要汇聚在鄱阳湖、赣江的九江、南昌两大城市转运,顺江南行,再靠脚夫搬运,翻过大庾岭,进入广东再到达广州与欧亚航线相交。

南昌城市更加兴旺,生意极为兴隆。

好景不长,随着中国被鸦片战争打开国门,赣江水运的黄金年代也随之终结,江西及其省会南昌也即迎来衰弱。

道光年间,《南京条约》签订,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之后广州行商制度瓦解,外商获得了在中国沿海航行的权力,长江水运逐步开发,国际贸易重心移往沿海沿江地区。

传统贸易方面,传统的丝、茶等沿长江、沿海即为产地,原来经由赣江越过大庚岭运往广州的商品,都改为沿长江而下,在上海集散。

江西由贸易中转站沦为原料产地,赣江水运衰弱,随之江西相对衰落,南昌也随全省衰弱而衰弱。

而在现代贸易方面,商品的产量远不是传统农业社会可以想象的,大量商品的运输,依靠长江这样的黄金水道是比赣江更好的选择,也比走赣江—大庾岭商道要轻松,江西由全国性交通重地变成普通的内陆腹地,商业贸易的减少直接造成商税的减少,地方财政失去了重要的资金收入,资金匮乏也是困扰江西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尽管现代化也发生在江西,南昌、九江两地的港口也由帆船港变为轮船港,南昌港依然是全省的的航运中心,不断发展,也步入交通手段、技术、经营管理的现代化。

公路和铁路也有建设,只是再也无法回到原来的黄金年代。

而且江西东部沿海地区凭借沿海的优势获得现代化和外国资本的优先发展机会,江西西部的湖北、湖南极其省会武汉、长沙,依托于较早通车的京汉铁路(1906年全线竣工通车)、粤汉铁路(1936年全线通车),也在这一时期获得了极佳的发展机会。

江西被夹于中间,失去了发展的先机,造成江西成为经济上中部塌陷的省份,而京汉铁路上甚至几乎平地崛起了郑州、石家庄两座省会城市。

四、南昌未来发展道路的思考随着京九线这条仅次于长江三峡工程的国家第二大工程,投资最多、一次性建成双线线路最长的工程的建成通车,南昌作为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获得了铁路运输上的大机遇。

上海铁路局南昌铁路分局也于建成后独立为南昌铁路局,并合并了上海铁路局福州铁路分局,主要经营江西、福建两省全部和湖南、湖北省境内部分铁路运输及其相关产业,未来南昌也应当利用铁路上的优势加速发展。

南昌的发展,一是要与中部的武汉、长沙等城市构建大都市圈。

南昌、武汉、长沙分别是三省省会,地域邻近,交通便利,三城市之间距离在400公里左右,符合“三小时”经济圈的要求,更何况现在高铁以及城际铁路的通车,三城市间的来往更加方便。

在都市圈外围是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广阔的腹地。

以三个中心城市为支柱,构建经济区也有利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以及带动中部城市发展。

二是推动“赣三角”城市的发展,南昌是南昌、武汉、长沙三个省会城市中实力最弱的城市,2005年南昌GDP低于武汉2004年的1956亿元、长沙1134亿元,换算为人均GDP 仍是三省最低,2005年南昌GDP占全省比重24.84%,也不如武汉2004年的30.9%,南昌的市区人口规模及市区面积也是三省最小。

南昌、武汉、长沙如要构建都市圈,武汉有大武汉城市群、长沙有长株潭城市群,南昌尚无成型的城市群。

由此可见南昌当务之急还是要加强自身的综合实力。

而“赣三角”城市群,覆盖九江、新余、鹰潭等9市11县,此外也有环鄱阳湖经济圈的构想,但重点还是加强自身实力。

三是可与九江建立双核城市结构,南昌至九江的城际铁路仅用时40分钟,九江是江西第二大城市,也是江西最大的港口城市,南昌与九江可以依托于铁路、航运深化交流和发展。

四是塑造具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南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革命第一枪在这里打响,新中国的第一架飞机,第一架轮式拖拉机从这里诞生。

现代南昌还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世界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

南昌的文化软实力的潜力十分充足,为南昌营造良好的文化形象,将南昌打造成一个个性鲜明有迷人的城市可以极大加强南昌的文化吸引力和凝聚力,也可带来旅游业的收入。

参考文献:1百度百科2《明清时期赣江流域城市体系研究——南昌—九江双核结构的形成与发展》罗晓辉2007年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关于南昌城市发展的思考》朱丽萌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三期4《南昌地域城市群的发育与发展思路》朱俊成,郑林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5《城际铁路对促进南昌九江旅游业合作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分析》张辉,张晓明交通与旅游201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