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无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用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得拒绝接受。
有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是无限法偿的对称,即在一次支付中有法定支付限额的限制,若超过限额,对方可以拒绝接受。
存款货币: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帐结算的活期存款。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
再贴现政策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当基准利率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是衡量一国经济在不同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
它等于以当年价格(现价)计算的本期国内生产总值和以基期不变价格(基期价)计算的本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还包括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稽核的自律性监管,同业组织的互律性监管,社会中介组织和舆论的社会性监管等。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
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金融中介比率:所有金融机构持有的金融资产在全部金融资产中所占的份额。
金融国际(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资本在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货币:经济学家将人们普遍接受的,可以充当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的物品,都可以看成是货币。
价值尺度:用货币作为比较价值的工具。
交易媒介:可以极大的提高交易效率或者降低交易的成本。
价值储藏:货币暂时退出流通而出于静止状态,表现为财富,也就是“购买力的暂栖所”。
支付手段:表现为货币的单方面转移,克服流通手段的局限性。
信用货币:如果商品作为自身的价值不能与它作为货币的价值完全相等,且不能用来兑换商品货币。
准货币:从货币层次上看,准货币(M2 - M1)构成M2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的流动性较低,不能直接用作交换的媒介,更多的是发挥价值贮藏的功能。
货币制度:又称币制。
是一国政府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包括:货币材料、货币单位、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
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资金盈余者:净金融投资为正,表明总体上是在向外贷出资金。
资金短缺者:净金融投资为负,表明总体上是在向其他单位借入资金。
就整个社会而言,一般情况是,政府与企业是资金短缺者,居民个人是资金盈余者。
间接金融:资金盈余部门的一部分资金通过诸如银行等金融为中介机构流向资金短缺部门。
直接金融:通过直接金融市场流向资金短缺部门。
金融市场:资金融通市场,资金盈余者和短缺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的资金融通市场一级市场:发行市场,资金短缺部门通过发行各种金融工具而筹集到它所需的资金市场。
二级市场:各种可流通的金融工具流通和转让的市场金融工具:一种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约,它一般规定了资金盈余者向短缺者转让金融剩余的金额、条件和期限等。
固定收益证券:债务性金融工具的发行者一般都会承诺未来支付固定金额的现金(利息)。
衍生金融工具: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础上派生出来的金融产品包括期货、期权等。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货币层次:是指不同范围的货币概念。
中央银行根据“流动性”的不同将货币分为不同的层次,即m0:现金,或流通的货币;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
这种分类的经济意义在于,m1(“狭义货币”),一般构成了现实的购买力,对当期的物价水平有直接影响;而m2(“广义货币”),其中包含暂时不用的存款,它们是潜在的购买力,对于分析未来的总需求趋势较为重要。
2流动性偏好:就是指人们愿用货币形式维持自己的总收入或财富的一种心理因素。
因为货币就是流动性最小的资产,所以人们可以对货币产生偏好。
引发这种偏好的动机可以区分为交易动机、慎重动机和投机动机。
3、单一规则: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相对稳定的,并且据此提出了著名的“规则货币供应”的政策主张。
他认为货币供应量的最佳选择是实行“单一规则”,即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
弗里得曼认为,货币数量的范围应该确定为流通中的通货加上所有商业银行的存款,也即m2;货币增长率应与经济增长率大体相适应;货币供应增长率一经确定不能任意变动。
4、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就是借款契约和有价证券上列明的利息率,也就是金融市场上的市场利率。
它涵盖了物价变动的预期和货币减升值的影响。
而实际利率则就是指名义利率剔出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利率,就是债务人采用资金的真实成本。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关系为: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5、基准利率:是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也叫中心利率。
基准利率的变动是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各国利率体系的核心。
中央银行改变基准利率,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借款成本的高低,从而对信贷起着限制或鼓励的作用,并同时影响其他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
6、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金融市场上的利率种类根据期限可以分成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
短期利率就是指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利率,主要整体表现为货币市场利率;长期利率通常就是指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利率,主要整体表现为资本市场的利率。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1.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它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2.存款货币——是指存在商业银行使用支票可以随时提取的活期存款3.准货币——本身是潜在的货币而非现实的货币,一般由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等构成4.货币存量—一国在某一时点上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和存款货币的总量.货币增量—一国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和存款货币的总量5.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6.国家货币制度——一国政府以法律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资本主义产生以来,国家货币制度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7.国际货币制度——也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包括1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2汇率制度的安排3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8.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否则视为违法9.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虽然金银之间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金属货币则继续留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统称“格雷欣法则”10在特里芬难题;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若大量对外输出美元,会导致美元自身的危机,若限制输出美元,国际货币体系就会面临国际货币的数量短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这种内在缺陷后来被称为在特里芬难题11.牙买加体系——它是在1976年形成的,沿用至今的国际货币制度,主要内容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它对维持国际经济运转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2.外汇—国际汇兑的简称.外币和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具有动态和静态两方面的含义:外汇的动态含义是指把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国际汇兑行为和过程,即藉以清偿国际债权和债务关系的一种专门性经营活动.外汇的静态含义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对外支付的金融资产13.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付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14.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收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15.铸币平价——金本位条件下两种货币的含金量的之比.铸币平价市决定两种货币汇率的基础16.国际信用——是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或借贷活动,其具体形式包括:一)出口信贷二)国际商业银行贷款三)政府贷款四)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五)国际资本市场业务六)国际租赁直接投资17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是根据融资活动中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和法律地位划分的.是指当事人之间通过建立债权债务关系进行融资活动,债务人的法律责任是要按照融资合同规定按时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偿还本金18.股权融资——是指通过发行股票进行的融资活动19.企业信用——是指企业作为资金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20.泡沫经济——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大地偏离其基本价值,主要表现为某种资产或商品地价格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上涨后大幅度地下跌,先暴涨然后是暴跌,暴跌后这种资产和商品的价格回复到基本价值21.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22.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23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24.利息——是借贷关系中由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利息伴随着信用关系发展而产生,并构成信用基础25.收益资本化——各种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为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为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26.利率市场化——是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27金融风险——经济中不确定因素给融资活动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汇兑风险,政治风险,创新风险等,经济发展的内在复杂性使这些风险相互关联28.四行二局一库——旧中国官僚买办金融体系的核心.指”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合作金库”29货币经营业——早期的银行萌芽.由从事贸易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货币兑换的商人,在接受货币兑换业务的同时代管货币及代理由交易引起的有关货币支付,成为货币经营业30.商业银行——办理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业务的银行.是唯一能接受活期存款的银行. 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将部分负债作为货币流通,同时可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31.中间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收取佣金,手续费,管理费等费用的一种业务32.银行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表以外,还开展了一些提供服务,旨在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因这类业务既不属于负债业务也不属于资产业务,所以称为中间业务33.再保险—是保险公司对承担的来自于投保人风险进行再次分散的一种方法34.证券公司——是为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买卖证券提供服务的投资机构35财务公司——是由大型企业集团内部成员单位出资组建并为各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支持国家重点集团或重点行业发展.36.金融市场——是实现金融资产交易和服务交易的市场37.货币市场—又称短期资金市场,是指交易资产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市场38.资本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是指交易资产在一年以上或没有到期期限的金融市场39.衍生金融工具——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各种金融合约及其组合形式的总称,主要包括期货,期权和互换及其组合.通常以双边合约的形式出现,其价值取决或衍生于原生金融工具.合约规定了持有人的权利或义务,并据此进行交易,可发挥套期保值的作用40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出资者作为投资入股的证书和索取股息红利的凭证.股票代表的是所有权而非债权41.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务凭证42.证券行市——是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实际交易价格.有价证券的行市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有价证券的收益;二是当时的市场利率43.股票价格指数——反映股票行市变动的价格平均数.是以计算期样本股市价总值除以基期市价总值再乘上基期指数而得到的44.票据贴现——是商业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45.票据承兑——是指商业票据(主要是汇票)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据记明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一种行为46.再贴现——是指贴现银行持未到期的已贴现汇票向中国人民银行进行贴现,通过转让汇票取得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的行为47.回购协议市场——是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场所,市场活动有回购与逆回购组成.由于我国货币市场其他子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因此,政府的金融宏观调控主要在这一市场进行48.证券交易所——是二级市场的组织方式之一.是专门的,有组织的证券集中交易的场所49.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实体的居民同非居民之间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纪录.他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段内对外收付的累计结果,是一种流量概念50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把一国的国际收支,按某种适合于经济分析的需要编制出来的报表.是反映一个经济实体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示的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一种统计表.它实际上是国际收支的外在表现形式51.国际结算——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并借助于相应的结算工具,实际资金跨国转移,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也属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其实质均表现为通过银行结算体系及结算工具的运用,实现客户委托的资金清算与货币收付52.信用证——是由开证行根据申请人(进口商)的要求和指示,向出口商开出的在特定期限内,凭信用证规定单据取得确定金额的书面承诺53.国际金融市场——是指进行国际间资金借贷或融通的场所.广义是指国际间集中进行各种金融活动的场所.狭义是指从事国际资金借贷和融通的市场,即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54套汇——利用同一时刻不同外汇市场的汇率差异,通过贱买贵卖某种外汇赚取利润的行为55中央银行——一个国家的金融管理机构.”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策的银行”56超额准备金——指商业银行实际保有的准备金总额减去法定准备金所得的余额57超额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率58清算业务——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支付清算体系的管理者和参与者,通过一定的方式,途径,使金融机构的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顺利完成并维护支付系统的平稳运行,从而保证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59货币需求——指人们通过对各种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综合衡量后所确定的最优资产组合中所愿意且能够持有的货币量,它必须同时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必须有持有货币的愿望,二是必须有持有货币的能力60.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降到一个低点时,人们的货币需求会变得无穷大得一种极端形式,此时央行无任增加多少货币供应给,都对利率不起作用61.外生变量——内生变量的对称.是指在经济机制中受外部因素影响,而由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由于这种变量通常可为政策控制,被用来作为政府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变量,因而被称为政策变量62内生变量——又叫非政策性变量,是指在经济体系内部由诸多纯粹经济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变量.这种变量通常不为政策所左右,如市场经济种的价格,利率,汇率等变量63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64.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由货币当局投放并为货币当局所能直接控制的那部分货币,由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而为社会大众所持有的现金(通货)构成65.货币乘数——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66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若以Md表示货币需求量,以Ms表示货币供给量,货币均衡则可表示为:Md= Ms67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过商品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68通货紧缩要素论——:国内外学者较普遍把通货紧缩定义为价格水平普遍的,持续的下降.双要素论:认为通货紧缩包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三要素论:认为通货紧缩是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率三者同时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物价水平下降是其最基本,最显著的特征69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衡量一国经济在不同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它等于以当年价格(现价)计算的本期国内生产总值和以基期不变价格(基期价)计算的本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70货币政策——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主要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预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对货币供给、银行信用及市场利率实施调节和控制的具体措施.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对整个经济运行实行宏观调控的最重要手段之一7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次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当中央银行认为应该增加市场货币供给量时,就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而将货币投放出去,否则反之72.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即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73.金融监管——狭义的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在金融市场上所有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是指在上述监管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稽核的自律性监管,同业组织的互律性监管,社会中介组织和舆论的社会性监管等74经济货币化——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75.金融深化——是指放松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使利率和汇率能够充分反映资金和外汇的实际供求情况,并能够抑制通货膨胀76金融压制——若政府对金融业实行过分干预和管制政策,人为压底利率和汇率并强行配给信贷,造成金融业的落后和缺乏效率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呆滞反过来又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时,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就会陷入一种相互擎肘和双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就称作金融压制77二元金融体系结构——是指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现代化金融机构是指以现代化管理方式经营的大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传统金融机构是指以传统方式经营的钱庄,放债机构,当铺之类的小金融机构78金融创新——泛指金融领域内出现的,有别于既往的新业务,新技术,新工具,新机构,新市场与新制度安排的总称.从经济学意义说.指通过引进新的金融要素或者将已有的金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在最大化原则基础上构造新的金融生产函数79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80金融中介比率——所有金融机构持有的金融资产在全部金融资产中所占的份额81.融资比率——各融资方式占全部资金来源的份额82表征货币——是指由足值货币的代表物,包括银行券,辅币等执行货币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83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84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提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85双本位制——是典型的金银复本位制,是指国家和法律规定金,两种铸币的固定比价,两种铸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是随着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86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主要特点是: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中央银行将黄金和外汇存入另一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中央银行,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兑换比率;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按固定比价买卖外汇的办法来稳定本国币值和汇率87金块本位制——亦称生金本位制,主要特点是: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只能在规定的数额以上兑换金块;黄金集中由政府保管,作为银行券流通的保证金88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能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不蒙受损失的能力89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90流通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91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92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93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是指辅币具有有限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94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95再贷款——它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96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97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货币:(1)货币是贵金属、是财富。
(2)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3)货币是名目或符号。
(4)货币是核算社会劳动的工具。
(5)货币是普遍被接受的交易媒介和支付工具。
(6)货币是“流动性"。
(7)货币是信用关系的载体。
价值尺度:交易、借贷、工程建设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对标的物价值的计算和测量,货币代表一定的价值单位,可用以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劳务、资产、负债、工程等的价值量大小,使各种价值物相互之间可以方便的进行比较,货币的这种功能被称之为价值标准(尺度)或计算单位。
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易中充当媒介,才使得商品在不同主人之间顺利地实现了转换或流通,从功能的角度出发,货币首先表现为一种流通手段或交易媒介。
储藏手段:当货币被当做价值或财富而为人们保存起来、退出流通并处于静止状态时,就是其发挥价值储藏功能的时候,货币因此被看做是一种价值储藏手段。
支付手段:现代经济生活中的种种支付,如清偿债务、交纳赋税、借贷、支付租金、利息、工资等,都是用货币完成的,因此,货币是一种支付手段或延期偿付标准。
铸币:一种由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的金属货币便产生了,这就是铸币。
纸币:纸币根源于铸币。
国家有意铸造不足值的货币,用来集中更多的社会财富。
货币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相背离的程度也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国家强制发行完全没有价值的货币-—-—纸币来充当流通手段。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指币材的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所代表的价值甚至没有价值,只凭借发行者的信用而得以流通的货币.银行券:可称为可以兑现的信用货币,因为它是由银行签发,交给持有人以保证向其对付金银货币的债务凭证.存款货币: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信用货币主要采取了非实体化的存款货币的形式,人们的货币只有一小部分以现金(钞票和铸币)的形式持有,大部分以记账符号的形式存在于银行的账面上。
电子货币:用电脑储存和处理,无需借助纸质工具即可用于广泛支付的预付来人票据。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期末练兵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被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能够作为交换手段、计价单位和支付手段,在此基础上也能作为价值贮藏的手段。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简称币制。
主要内容包括: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无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用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得拒绝接受。
无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用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得拒绝接受。
格雷欣法则:又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必然出现实际价值偏高的良币被贮藏、融化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偏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信用:经济范畴中的信用主要指借贷活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高利贷:是以极高的利率为特征的一种借贷活动。
最原始的信用就是高利贷信用。
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其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不构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中介机构发生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活动。
其典型形式是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企业信用:是指以企业作为融资主体的信用形式,即由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
其主要形式包括商业信用、银行贷款、企业的债权信用以及企业的股权信用。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其典型形式是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
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工具,它是提供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为保证自己对债务的索取权而掌握的一种书面债权凭证。
商业票据主要分为期票和汇票两种。
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1.信用:从经济道义上,其含义就转化和延伸为以借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
2.商业信用: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出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3.银行信用: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为货币形态的信用。
4.消费信用:为消费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形式5.直接、间接融资:金融市场分为直接金融市场与间接金融市场,前者是指不需要借助金融中介机构进行融资的市场,后者是指需要借助金融中介来进行融资的市场。
6.信用工具:亦融资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证明债权式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
7.利率: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本金额的比率,即利率=利息/本金。
8.复利:指计算利息是按照一定的期限,将利息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逐期滚算,俗称“利滚利”。
9.中央银行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短期融通资金的基准利率。
10.同业拆借市场:原始意义或狭义上讲,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进行临时性资金头寸调剂的市场;现代意义或广义上讲,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课件定义)同业拆借是金融机构之间相互融通资金的一种金融业务。
同业拆借市场又称同业拆放市场,是指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临时性资金拆入拆出的市场。
11.短期金融市场:短期金融市场也称作“货币市场”,通常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融资场所。
12.长期金融市场:长期金融市场也称作“资本市场”,一般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融资市场。
13.国内金融市场:国内金融市场是指融资交易活动的范围以一国国境为限,不涉及其他国家,即只有本国居民参与交易的金融市场。
14.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是指融资交易活动并不限于一国国境之内,而是涉及多个国家,即允许外国居民参与交易的金融市场。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1. 劣币驱逐良币:也称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生金银比价发生波动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相背离。
此时,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所谓“良币”会被熔化,或被输出国外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所谓“劣币”,则会充斥市场。
2. 双本位制:是典型的金银复本位制,是指国家和法律规定金、银两种铸币的固定比价,两种铸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是随着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
3. 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主要特点是: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中央银行将黄金和外汇存入另一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中央银行,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兑换比率;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按固定比价买卖外汇的办法来稳定本国币值和汇率。
4. 本位制: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5. 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提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6、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7、电子货币,是指以电子化机具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手段、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银行的计算机系统,并通过计算机网络以信息的传递形式实现流通和支付功能的货币。
8.货币流通定律: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成反比9、纸币与银行券:纸币是指以柔软的物料(通常是纸张)造成的货币,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银行券是由银行(尤指中央银行)发行的一种票据,俗称钞票。
银行发行的可以发挥货币功能的信用工具。
早期银行券由商业银行分散发行,代替金属货币流通,通过与金属货币的兑现维持其价值。
中央银行产生以后,银行券由中央银行垄断发行,金属货币制度崩溃后,银行券成为不兑现的纸制信用货币。
10、铸币:具有一定形状、成色、重量和面值的金属货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银行学2012级期末考试题型(彭方平)名词解释20分5对选择题40分20题小计算简答题2个20分案例分析1大题2问20分名词解释重点:1.Adverse selection VS Moral hazard●Adverse Selection: the problem created by asymmetric information before the transactionoccurs. In financial market it occurs when the potential borrowers who are the most likely to produce the bad credit risks are the ones who most actively seek out a loan and are thus most likely to be selected. Because of adverse selection, loans are more likely made to bad credit risks. So lenders may rather not make a loan even though there are good credit risks.●Moral hazard: the problem created by asymmetric information before the transaction occurs.In financial market it’s the hazard that the borrower might engage in immoral activities that make the loan less likely to be paid back. Because of the moral hazard, lenders may rather not make a loan.2.Capital market VS Money market●Capital market: the market where long-term debt and equity instruments are traded.●Money market: the market where short-term debt instruments are traded.3.Eurobond VS Foreign bonds●Eurobond: a bond denominated in a currency other than that of the country in which it is sold.●Foreign bonds: sold in a foreign country and denominated in that country’s currency.4.Eurocurrencies VS Eurodollars●Eurocurrencies:存放在货币发行国境外的各国货币●Eurodollars: U.S. dollars deposited in banks outside the United States.5.Primary market & Secondary market & OTC market●Primary market: 筹集资金的公司或政府机构将新发行的股票和债券等证券销售给最初购买者的金融市场。
●Secondary market: 对已发行的证券进行买卖、转让、流通的市场。
●OTC market: 场外交易市场。
在交易所外由证券买卖双方当面议价成交的市场,它没有固定场所。
6.YTM & Current yield & Yield on a discount basis●到期收益率。
使债务工具所有未来回报的现值与今天的价值相等的利率。
●当期收益率:an approximation of the yield to maturity. Defined as the yearly couponpayment divided by the price of the security.●贴现基础上的收益率:7.Expectations theory & Segmented theory & Liquidity premium theory●期望理论:长期债券利率等于该长期债券期限中各个预期短期债券利率的平均。
●市场分割理论:长期债券和短期债券是在不同的相互分割的市场上交易的,不同期限的债券之间完全不能替代。
●流动性溢价理论:长期债券利率等于该长期债券期限中各个预期短期债券利率的平均与流动性溢价之和。
8.Sterilized foreign exchange intervention & unsterilized foreign exchange intervention●冲销性外汇干预:a foreign exchange intervention with an offsetting open market operationthat leaves the monetary base unchanged.●非冲销性外汇干预:a foreign exchange intervention that has an effect on the monetary base.Discount bonds: bought at a price below its face value.Fisher effect: when expected inflation rises, interest rates will rise.Yield curve: a plot of yields with differing terms to maturity but the same risk, liquidity and tax considerations.Off-balance-sheet activities: 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但能影响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
Float: temporary net increase in the total amount of reserves in the banking system occurring from the Fed’s check-clearing process.High-powered money: the monetary base. MB = C + RMoney multiplier: a ration relating the change in the money supply to a given change in themonetary base.Federal funds rate: 联邦基金利率。
the interest rate on overnight loans of reserves from one bank to another.Exchange rate overshooting: 利率超调。
当货币供给增加时,汇率下降幅度短期内比长期的大。
名词解释(中文):2章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因为交易前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问题。
金融市场上的逆向选择指,那些最有可能造成不利后果即造成信贷风险的借款人,常常就是那些寻找贷款最积极,而且是最可能得到贷款的人。
道德风险:(moral hazard)信息不对称在交易后产生的影响引起的问题。
金融市场上的道德风险指,借款人可能将资金用于某些其他的投资,而从贷款人的角度来看这些投资可能是不合理的,因为会加大还款的风险。
欧洲债券:(eurobond)不是以发行所在国的货币标价的债券。
ex:伦敦发行的美元标价债券。
欧洲货币:(eurocurrency)指在某种货币发行国境外的银行体系所创造的该种货币存款。
欧洲美元:(eurodollar)美国境外的外国银行或者美国银行的外国分支机构的美元存款。
货币市场:交易短期债务工具(通常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
资本市场:交易长期债务工具(通常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市场。
一级市场:借入资金的企业或政府向最初购买者出售新发行的有价证券(如债券和股票)的金融市场。
二级市场:交易过去已发行的(即二手的)有价证券的金融市场。
交易所:二级市场的一种组织形式。
证券的买方和卖方(或者他们的代理人或经济人)在某个地点集中进行交易。
场外市场:(otc)二级市场的另一种组织形式。
处于不同地区的拥有证券存货的交易商们随时向与他们联系并愿意接受它们价格的任何人在交易所外买卖证券。
3 没有4到期收益率:(yield to maturity)恰好使债券工具带来的回报的现值与其现在的价值相等的利率。
最精准的利率指标。
贴现收益率:贴现收益率=(贴现债券面值贴现债券购买价格)贴现债券面值cheng(360距到期日天数)贴现收益率与到期收益率相偏离,贴现债券期限越长,偏离越严重。
但贴现收益率总是与到期收益率同方向变动。
当期收益率:当期收益率= 每年支付的息票利息金额债券价格债券价格越接近债券面值,债券期限越长,当期收益率越近似于到期收益率。
当期收益率与到期收益率同方向变动。
折扣债券:(discount bond)也称零息债券。
以低于面值的价格购入,到期日按票面价值偿还的债券。
5费雪效应:(fisher effect)预期通货膨胀上升,利率也随之上升。
名义利率=(1真实利率)(1预期通货膨胀率)真实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流动性偏好理论:(liquidity preference feamework)凯恩斯提出的一个利率决定理论。
该理论分析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表明货币需求随收入和物价水平的变动而变动,而当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变动时,利率也随之改变。
6市场分割理论:(segmented markets theory)认为各种期限不同的债券的利率由各种债券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决定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预期理论:(expectations theory)认为长期债券利率等于债券到期之前未来短期利率预期的平均值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流动性溢价理论(liquidity premium theory)认为长期债券利率等于该种债券到期之前短期利率预期的平均值加上该种债券随供求的变化而变化的流动性溢价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收益率曲线:将期限不同,但风险、流动性和税收特征都相同的债券的收益率连成的一条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