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培训
压力容器安全教育培训

压力容器安全教育培训一、压力容器基本知识1.压力容器的定义:压力容器是指能够承受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用于存储液体或气体。
2.压力容器的类型:按照设计压力、形状、用途等分类,如常压容器、低压容器、高压容器等。
3.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和使用原理:压力容器的设计应遵循力学原理,制造应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使用应遵循操作规程。
二、压力容器的安全要求1.压力容器的材质:应选用符合相关标准的材料,如不锈钢、碳钢等,并考虑耐腐蚀、耐高温等性能。
2.压力容器的承载能力:应按照设计压力和使用工况进行校核,确保承载能力满足要求。
3.压力容器的耐腐蚀性:应根据存储介质的特性选择合适的防腐涂层或材料,如油漆、不锈钢等。
4.压力容器的泄露控制:应配备合适的密封件和密封方式,确保泄露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5.压力容器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应遵循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如《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压力容器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规则》等。
三、压力容器的维护保养1.压力容器日常维护:定期检查容器表面是否有裂纹、腐蚀、泄露等问题,确保容器处于良好状态。
2.压力容器清洗:定期对容器进行清洗,清除内部残留物和污垢,保证容器内部清洁。
3.压力容器修磨:对容器表面缺陷进行修复,如焊接瑕疵、磨损等,恢复容器使用性能。
4.压力容器更换:根据容器损坏程度和安全性能要求,对容器进行更换,确保安全使用。
5.维护记录和档案管理:记录容器的维护保养过程,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为容器安全使用提供保障。
四、压力容器的安全操作规程1.压力容器操作参数:严格遵守设计压力、操作温度等操作参数,避免超负荷运行。
2.压力容器操作步骤: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先打开进口阀,再关闭出口阀,确保操作顺序正确。
3.压力容器安全防范措施:操作时应佩戴安全帽、防护手套等安全防护设备,避免意外伤害。
4.压力容器事故处理:发生事故时,应迅速切断电源,疏散人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和处理。
5.压力容器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先防范和应对准备。
《压力容器培训》ppt课件

压力容器的基本知识
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
筒体、封头(端盖)、球壳板、换热器管板、换热管、膨 胀节、开孔补强板、法兰、M36以上的设备主螺栓、人孔盖、 人孔法兰、人孔接管以及直径大于250mm的接管。
易发生事故的构件
1、压力容器本体 2、压力容器与外部管道或装置焊接连接的第一道环向焊 缝的焊接坡口、螺纹连接的第一个螺纹接头、法兰连接的第 一个法兰密封面、专用连接件或管件连接的第一个密封面。 3、压力容器开孔部分的承压盖及其紧固件。 4、非受压元件与压力容器本体连接的焊接接头。
积不得小于安全阀的进口面积。
③ 压力容器与安全阀之间不宜装设中间截止阀门。
压力容器安全装置
④ 安全阀装设位置,应便于它的日常检查、维护和检修。 ⑤ 介质为极度和高度危害或易燃易爆介质的容器,安全阀的排
出口应引至安全地点,并进行妥善处理。
安全阀的调整和校验:
① 安全阀在安装前应进行耐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 ② 安全阀进行校验和压力调整时,必须有使用单位主管锅炉 压力容器安全的技术人员在场;调整及效验装置用压力表的精 度应不低于1级,在线调校时应有安全防护措施。
密封不严,在容器正常工作压力下有渗漏。 阀门造成的损坏,到规定的压力时阀门不动作。 不到规定压力提前开启。 排气后压力继续上升。 阀瓣频跳或振动。 排放后阀瓣不回座。
压力容器安全装置
安全阀定期检验:
一般至少每年检验一次。 校验定压要由专门机构按规程规定进行。检验定压后要加 铅封,并由专人负责对号回装。 在用压力容器安全阀现场校验和压力调整时,使用单位主 管压力容器安全技术人员和具有相应资格的检验人员应到场 确认。 调校合格的安全阀应加铅封。
压力容器安全装置
③ 校验过程中,效验人员应及时做好记录。 校验合格的安全阀,在安装好有关附件装置后应进行铅封,
特种设备压力容器管理人员的培训计划

特种设备压力容器管理人员的培训计划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一个非常严肃但又充满乐趣的话题——特种设备压力容器管理人员的培训计划。
咱们得明白一点,这个培训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它关乎到我们工作的安全,所以咱们可不能掉以轻心。
一、开篇点题就像我们学习任何新技能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特种设备压力容器管理人员,首先需要的就是一份全面的培训计划。
那么这份计划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接下来,就让我一一给大家揭晓。
二、主体部分1.1 理论学习我们要从基础理论开始学起。
这包括了特种设备的压力容器的基本知识,如其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等等。
这些理论知识就像我们的地基,只有打好了,我们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稳步向前。
1.2 实践操作有了理论知识,接下来就是实践操作了。
我们会进行模拟操作训练,通过实际的操作来提升我们的技能。
就像我们小时候学骑自行车一样,刚开始总是摔倒,但是只要我们不断尝试,总会有一天能够稳稳地骑上车的。
2.1 安全知识在进行特种设备的压力容器管理时,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因此,我们会有专门的时间来学习和理解相关的安全知识,比如怎样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地操作设备,以及如何避免可能的安全风险等等。
2.2 案例分析除了理论知识和安全知识,我们还会通过案例分析来提高我们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通过研究过去的事故案例,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避免在未来重复同样的错误。
三、结尾总结通过以上的培训,我们相信每个人都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特种设备压力容器管理人员。
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就像那句话说的:“活到老学到老”,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总的来说,这份培训计划就像是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打开特种设备压力容器管理的大门。
只要我们用心去学,就一定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乐趣,因为这就是生活嘛,既充满了挑战,又充满了乐趣。
压力容器安全操作培训

按照制造材料分类:金属压力容器、非 04 金属压力容器、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等
压力容器的结构
■ 筒体:压力容器 的主体部分,承 受压力和载荷
■ 封头:压力容器 两端的密封部件, 防止泄漏
■ 接管:连接压力 容器与其他设备 的管道
■ 支座:支撑压力 容器,防止变形 和振动
操作失误:操作人员 操作不当,导致压力 容器事故
制造缺陷:压力容器 制造过程中存在质量 问题,导致安全隐患
维护不当:压力容器 未定期进行维护,导 致安全隐患
事故预防措施
01
定期检查:定期对压力 容器进行检查,确保设
备安全可靠
02
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操 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
误操作
03
培训教育:加强员工培 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
无障碍物
准备必要的防护设备, 如安全帽、防护服、手套
等
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 操作技能和知识,并熟悉
压力容器的操作规程
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操作前检查:确 保压力容器完好 无损,无泄漏现
象
操作过程中:保 持压力容器的稳 定,避免剧烈晃
动
操作后检查:确 认压力容器内压 力已降至安全范
围
定期维护:定期 检查压力容器的 密封性、安全性 能,及时更换损
相关法规与标准
压力容器安全法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压力容器设计标准:《压力容器设计规范》 压力容器制造标准:《压力容器制造规范》 压力容器检验标准:《压力容器检验规程》 压力容器使用标准:《压力容器使用管理规定》 压力容器维护保养标准:《压力容器维护保养规程》
法规与标准的执行与监督
压力容器设计培训

可靠性设计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高压力容 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可维护性设计
优化压力容器的维护和检修方案, 降低维护成本。
04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
压力容器制造流程
原材料验收
对压力容器制造所需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查和 验收,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
01
焊接组装
将卷制和冲压完成的筒体、封头以及 其他零部件进行焊接组装,形成完整
详细描述
压力容器作为一种特种设备,其设计、制造、使用等环节需遵循一系列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与规范。如欧洲的 EN13445标准、美国的ASME标准等。这些标准与规范对压力容器的材料、设计参数、制造工艺等方面都有明确 规定,以确保容器的质量和安全性能。
压力容器设计基本原则
总结词
压力容器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安全性、可靠性、经 济性等方面。设计师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容器在正 常工况和异常情况下都能安全、可靠地运行。
06
防腐与涂装
对压力容器表面进行防腐和涂装处理,以提高 容器的耐腐蚀性能和使用寿命。
焊接工艺与质量控制
焊接工艺评定
焊接材料选择与验收
根据压力容器的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对 焊接工艺进行评定,确保焊接工艺的可靠 性和可行性。
根据母材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选择合 适的焊接材料,并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
焊接方法与操作规程
机械性能
材料的机械性能如强度、 韧性等对压力容器的设计 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容 器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材料腐蚀与防护
电化学腐蚀
金属材料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的腐蚀 现象,可以通过涂层、电化学保护等 措施进行防护。
化学腐蚀
应力腐蚀
金属材料在拉应力和特定腐蚀介质共 同作用下发生的腐蚀现象,可以通过 降低应力集中、控制介质成分等措施 进行防护。
PPT课件压力容器安全教育培训

风险评估方法及等级划分
定性评估
通过对危险因素的性质、影响范围等进行描述和分析,给出风险等级的定性判 断。
定量评估
采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对危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和后果进行量化评估。
风险评估方法及等级划分
一级风险
极高风险,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消 除或降低。
二级风险
高风险,需要制定详细的风险控制措 施并严格执行。
PPT课件压力容器安全教育 培训
汇报人: 2024-01-01
目录
• 压力容器基本概念与分类 • 压力容器安全法规与标准 • 压力容器危险因素识别与评估 • 压力容器安全操作与维护保养 • 压力容器检验检测与监督管理 • 压力容器事故应急处理与救援 • 压力容器安全教育培训总结与展望
01
压力容器基本概念与分类
2
案例二
某电厂压力容器泄漏事故。事故原因: 材料问题导致容器出现裂纹。后果:造 成设备停机和环境污染。教训:加强材 料质量控制和检验,确保使用合格的材 料制造压力容器。
3
案例三
某食品厂压力容器超压事故。事故原因 :操作失误导致容器内压力过高。后果 :造成容器破裂和食品污染。教训:加 强操作人员培训和考核,确保按照操作 规程进行操作。
绿色环保要求更高
环保意识的提高使得压力容器行业对绿色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未 来压力容器产品将更加注重环保性能。
行业标准不断完善
为保障压力容器行业的健康发展,相关行业标准将不断完善,对企 业的生产和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持续提高安全意识,确保生产安全
1 2
加强安全培训
企业应定期开展压力容器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 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员工能够熟练掌握安 全操作规程。
03
《压力容器知识培训》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
压力容器的形式及主要参数
磁翻板式 液位计
浮筒式液位 计原理
气瓶、液化气体气瓶、各种型式的槽(罐)车等。
可编辑课件
压力容器分类
3、按工作温度分类 低温容器 设计温度≤-20℃。 常温容器 设计温度≤-20~200℃ 。 中温容器 设计温度≤200~450℃ 。 高温容器 设计温度>450℃
可编辑课件
33
压力容器分类
按壁厚分类 薄壁容器 K=D0/Di≤1.2 厚壁容器 K=D0/Di >1.2
使之相互啮合,每绕完一层钢带后再绕下
一层,直到所需的筒体厚度为止。轴向力、
环焊缝;专用可。编辑课件
4
压力容器的概念
热套式:在内筒外面套合上一层至数层外 筒,组成筒节。将外层筒体加热,使其直 径增大,以便套在内层筒体上。冷却后的 外筒体就能紧贴在内筒上,同时对内筒产 生一定的预加压缩应力。比多层板厚,层 少,效率高。
可编辑课件
34
(二)压力容器分类 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分类
可编辑课件
35
(二)压力容器分类 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分类
可编辑课件
36
压力容器的分类
按有毒、剧毒和易燃的划分(HG20660) : 剧毒介质:<50g,氟、氢氟酸、碳酰氟 有毒介质:≥50g,二氧化碳、氨、一氧
化碳、氯乙烯、甲醇、环氧乙烷、硫化氢、 二硫化碳。
多层式:由若干个多层筒节组焊而成,各 筒节由内筒和在外面包扎的层板组成。优 点,简单,灵活、裂缝。缺点,工序多, 生产率低。
压力容器基础培训

压力容器的分类
按其结构形式分类 v 塔式容器 v 卧式容器 v 管壳式换热器 v 立式容器 v 余热锅炉 v 非圆形压力容器
压力容器基础培训
压力容器的分类
v 《新容规》对压力容器的划类原则: v 1)依照压力容器失效危险性的概念,从单一因素、
单一理念上对压力容器进行分类监管,突出本质安 全思想。根据压力容器所盛装介质危害性、设计压 力、容积以及设计压力与容积的乘积(PV值)进行 划分。 v 2) 根据压力容器盛装介质的危害性进行介质分组、 按设计压力、容积(或者PV值)进行类别划分; v 3)以坐标图表的方式确定。 v 4)压力容器划分为Ⅰ、Ⅱ、Ⅲ 三类。
压力容器基础培训
2024/2/1
压力容器基础培训
公司资质情况
v A1、A2级压力容器设计、制造 v GB1、GB2、GC2、GC3、GD2级压力管道
设计
压力容器基础培训
v A1:超高压、高压容器(单层或多层) v A2:第Ⅲ类低、中压容器 v A3:球形储罐 v A4:非金属压力容器 v D1:第Ⅰ类压力容器 v D2:第Ⅱ类压力容器 v C:移动式压力容器
S30408、S31603
压力容器基础培训
材料相关标准
锻件 v 承压设备用碳素钢和合金钢锻件 NB/T47009 v 低温承压设备用低合金钢锻件
NB/T47008 v 承压设备用不锈钢和耐热钢锻件 NB/T47010
压力容器基础培训
8.法兰
法兰种类 v 容器法兰 标准:JB/T4700~4707 新标准:NB/T47020~47027 v 接管法兰 标准:HG/T20592~20635;GB9119;JB/T82
C
A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σr =
pa
δ
σθ =
pa
δ
σθ = −
σr =
pa 2δ
pa
δ
2、受压元件——封头 受压元件——封头
径向应力σ 为拉伸应力,封头中心最大, 径向应力σr为拉伸应力,封头中心最大,沿径线向封头底边逐渐 减小。 减小。 周向应力σθ封头中心拉伸应力,并沿径线向封头底边逐渐减小, 周向应力σ 封头中心拉伸应力,并沿径线向封头底边逐渐减小, 由拉伸应力变为压缩应力,至底边压应力最大。且a/b越大,底部压应 由拉伸应力变为压缩应力,至底边压应力最大。 a/b越大, 越大 力愈大。出于上述考虑,GB150规定a/b≯2.6。 力愈大。出于上述考虑,GB150规定a/b≯2.6。 规定a/b≯2.6 所以在内压作用下,封头短轴要伸长, 所以在内压作用下,封头短轴要伸长,长轴要缩短称之为趋园现象 在曲面与直边相连部分,封头底边径向收缩,园筒径向胀大, ,在曲面与直边相连部分,封头底边径向收缩,园筒径向胀大,在边界 力作用下产生附加弯距(弯曲应力), ),封头上最大应力为薄膜应力和弯 力作用下产生附加弯距(弯曲应力),封头上最大应力为薄膜应力和弯 曲应力之和。 曲应力之和。
2、受压元件——封头 受压元件——封头
2.2 封头
2.2.2 碟形封头 1)应力分布 碟形封头由球面、 碟形封头由球面、环壳和园 筒组成, 筒组成,应力分布与椭圆封头相 似。 为拉伸应力, 径向应力 σr为拉伸应力, 在球面部分均匀分布, 在球面部分均匀分布,至环壳应 力逐渐减小, 力逐渐减小,到底边应力降至一 半。 周向应力 σθ在球面部分为 均匀分布拉伸应力, 均匀分布拉伸应力,环壳上为压 缩应力, 缩应力,在连接点到底边逐渐减 小,而在球面与环壳连接处最大 。
σr
ϕ0
σθ
Ri = 2r0 h= r0 2
碟形壳的应力与变形
2、受压元件——封头 受压元件——封头
碟形封头与椭圆封头形状相似,不同点是应力与变形都是不连续的, 碟形封头与椭圆封头形状相似,不同点是应力与变形都是不连续的, 而且有两个拐点(球面与环壳、环壳与园筒) 而且有两个拐点(球面与环壳、环壳与园筒)在两个边界上产生附加力矩 弯曲应力) (弯曲应力) 在内压作用下,球面外凸,环壳内缩,园筒外胀。 r/R越小 越小, 在内压作用下,球面外凸,环壳内缩,园筒外胀。当r/R越小,球面 与环壳处产生应力最大;r/R→1趋于球壳 弯距→ 趋于球壳, 与环壳处产生应力最大;r/R→1趋于球壳,弯距→0;所以蝶形封头最大 应力在球面与环壳过度区。 应力在球面与环壳过度区。
GB150 钢制压力容器
Steel pressure vessels
主要内容
1、总论 2、受压元件 外压元件(园筒和球壳) 3、外压元件(园筒和球壳) 4、开孔补强 5、法兰 低温压力容器(附录C 6、低温压力容器(附录C) 7、超压泄放装置(附录B) 超压泄放装置(附录B
主要内容
1、总论
2、受压元件 外压元件(园筒和球壳) 3、外压元件(园筒和球壳) 4、开孔补强 5、法兰 低温压力容器(附录C 6、低温压力容器(附录C) 7、超压泄放装置(附录B) 超压泄放装置(附录B
1、总论
1.1 GB150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压力:适用于设计压力不大于35MPa, 压力:适用于设计压力不大于35MPa, 35MPa 不低于0.1MPa及真空度高于0.02MPa 不低于0.1MPa及真空度高于0.02MPa 0.1MPa及真空度高于0.02 温度: 温度:钢材允许使用温度
适用范围
2、受压元件——封头 受压元件——封头
3)稳定性
在内压作用下,长轴缩短,产生压应力,存在周向失稳可能, 在内压作用下,长轴缩短,产生压应力,存在周向失稳可能,标准 控制最小厚度来保证。( 。(GB150 下部说明) 控制最小厚度来保证。(GB150 表7-1 下部说明) 在外压作用下,短轴缩短,产生压应力,球面部分存在失稳可能, 在外压作用下,短轴缩短,产生压应力,球面部分存在失稳可能, 用图表法进行校核计算。 用图表法进行校核计算。
主要内容
1、总论 、
2、受压元件 、
3、外压元件(园筒和球壳) 、外压元件(园筒和球壳) 4、开孔补强 、 5、法兰 、 6、低温压力容器(附录 ) 、低温压力容器(附录C) 7、超压泄放装置(附录 ) 、超压泄放装置(附录B)
2、受压元件——园筒和球壳 受压元件——园筒和球壳
2.1园筒和球壳 2.1园筒和球壳
适用范围
1、总论
1.2 GB150管辖范围 管辖范围
容器壳体及与其连为整体的受压零部件 1)容器与外部管道连接 焊缝连接第一道环向焊缝端面 法兰连接第一个法兰密封面 螺纹连接第一个螺纹接头端面 专用连接件第一个密封面 接管、人孔、手孔等的封头、 2)接管、人孔、手孔等的封头、平盖及紧固件 非受压元件与受压元件焊接接头(如支座、垫板、吊耳等) 3)非受压元件与受压元件焊接接头(如支座、垫板、吊耳等) 4)连接在容器上的超压泄放装置
园筒和球壳壁厚是根据弹性力学最大主应力理论中径公式导出: 园筒和球壳壁厚是根据弹性力学最大主应力理论中径公式导出:
π σH = 4
πDi2 Pc πDi δ
Di Pc t = ≤ [σ ] φ 4δ
σ1 =
4[σ ] φ
t
Pc Di
Pc Di l Pc Di t σθ = = ≤ [σ ] φ 2δ ·l 2δ
园筒受力图
2、受压元件——园筒和球壳 受压元件——园筒和球壳
园筒环向应力是轴向应力2 园筒环向应力是轴向应力2倍,最大主应力为环向应力,所以公 最大主应力为环向应力, 式中焊接接头系数为纵向焊缝接头系数。 式中焊接接头系数为纵向焊缝接头系数。 而球壳环向应力和径向应力是相等。按中径公式可推导出, 而球壳环向应力和径向应力是相等。按中径公式可推导出,球壳 壁厚
1、总论
1.4 设计参数
壁厚( 个厚度) 1.4.3 壁厚(6个厚度) 计算厚度,由计算公式得到保证容器强度, δc 计算厚度,由计算公式得到保证容器强度,刚度和稳定的厚度 设计厚度, 腐蚀裕量) δd 设计厚度,δd =δc +C2(腐蚀裕量) δn 名义厚度,δn =δd +C1(钢材负偏差)+△(圆整量) 名义厚度, 钢材负偏差) 圆整量) 有效厚度, δe 有效厚度,δe=δn-C1-C2=δc+△ 设计要求的成形后最小厚度, δmin 设计要求的成形后最小厚度,δmin≥δn-C1 壳体加工成形后最小厚度是为了满足安装、 (GB150 3.5.6壳体加工成形后最小厚度是为了满足安装、运输中刚度 GB150 而定; 是保证正常工况下强度、刚度、寿命要求而定。 而定;而δmin是保证正常工况下强度、刚度、寿命要求而定。) 坯料厚度δ +C1 +C3 δ坯 坯料厚度δ坯=δd +C1+△=δn +C3 其中: 制造减簿量,主要考虑材料(黑色,有色) 工艺( (其中:C3 制造减簿量,主要考虑材料(黑色,有色)、工艺(模压 旋压;冷压,热压) 所以C 值一般由制造厂定。 ,旋压;冷压,热压),所以C3值一般由制造厂定。)
2、受压元件——封头 受压元件——封头
2)碟形封头的计算公式 MPc Ri δ= t 2[σ ] φ − 0.5 Pc
其中: 其中: M =
最大总应力 球壳最大应力
形状系数, 形状系数,
可近似理解为,蝶形封头壁厚是球壳壁厚的M 可近似理解为,蝶形封头壁厚是球壳壁厚的M倍。 Ri/r越大,变形越大,应力也大,所以M R/r增大而增大, Ri/r越大,变形越大,应力也大,所以M随R/r增大而增大, 越大 增大而增大 Ri/r查表 查表7 M与Ri/r查表7-3
1、总论
1.4 设计参数
压力( 个压力) 1.4.1 压力(6个压力) 正常工况下, Pw 正常工况下,容器顶部可能达到的最高压力 Pd 与相应设计温度相对应作为设计条件的容器顶部的最高压力 Pd≥PW 在相应设计温度下,确定元件厚度压力(包括静液柱) Pc 在相应设计温度下,确定元件厚度压力(包括静液柱) Pt 压力试验时容器顶部压力 设计温度下,容器顶部所能承受最高压力, Pwmax 设计温度下,容器顶部所能承受最高压力, 由受压元件有效厚度计算得到。 由受压元件有效厚度计算得到。 Pz 安全泄放装置动作压力 ≤(1 05Pw<Pz ≤(1.05-1.1)Pw Pd ≥Pz
Pc Di δ= t 4[σ ] φ − Pc
适用范围Pc≤0.6[ ] ,相当于K≤1.353 适用范围Pc≤0.6[σ]tΦ,相当于K≤1.353 Pc≤0.6[ 公式中焊接接头系数为所有拼接焊缝接头系数。 公式中焊接接头系数为所有拼接焊缝接头系数。
2、受压元件——封头 受压元件——封头
2.2 封头
1、总论
各厚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1、总论
1.4 设计参数
1.4.4 许用应力 许用应力是材料力学性能与相应安全系数之比值: 许用应力是材料力学性能与相应安全系数之比值: σb/nb σs/ns σD/nD σn/nn 当设计温度低于20℃取20℃的许用应力。 当设计温度低于20℃取20℃的许用应力。 20℃ 的许用应力
中径(Di+δ)替代Di
σ2 =
2[σ ] φφ − Pc
t
Pc Di
σ2 =
2[σ ] φ − Pc
t
Pc Di
适用范围Pc ≤ 0.4[σ ]φ , 相当于K ≤ 1.5
2、受压元件——园筒和球壳 受压元件——园筒和球壳
σ H , σ θ 是以 K = D0 ≤ 1.2 薄壁容器内径公式导出,认为应力是均匀分布。 薄壁容器内径公式导出,认为应力是均匀分布。 Di 随壁厚增加K值增大,应力分布不均匀程度加大, K=1.5时 随壁厚增加K值增大,应力分布不均匀程度加大,当K=1.5时,由薄壁公式 计算应力比拉美公式计算应力要低23% 误差较大;当采用(Di+δ) 23%, 计算应力比拉美公式计算应力要低23%,误差较大;当采用(Di+δ)替代 Di内径后 则其应力仅相差3.8% 这样扩大了公式应用范围(K≤1.5), 内径后, 3.8%, Di内径后,则其应力仅相差3.8%,这样扩大了公式应用范围(K≤1.5), 误差在工程允许范围内。 误差在工程允许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