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贯入法检测喷射混凝土早期强度研究报告
26、喷射混凝土试验与检测(喷射混凝土强度与厚度检验)

喷射混凝土试验与检测(喷射混凝土强度与厚度的检验)(一)强度检验由于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与现浇混凝土不同,因而其力学强度的检验也有所区别,主要表现在试块的制取方法上,采用在铁模内直接喷射制取喷射混凝土试块方法是不可取的。
因为在这种条件下喷射,回弹物势必受到铁模壁面的约束,不能自由溅出,而集于试模边角,造成测得的强度值要比结构上真实强度低。
检验喷射混凝土强度,可用以下几种方法:1、大板切割法在原材料、配合比,喷筑方位、喷射条件与实际工程相同条件下,向尺寸为45cm x 35cm x 12cm 的敞开模型,先喷筑混凝土板件,然后切割成:10cm x 10cm x 10cm 的试件(板件边缘松散部分必须切除丢弃,不得作试块用),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 28d,采用同普通混凝土的加荷方法,检验其抗压强度。
只有当不具备切割制取试件的条件时,才可向边长为 100mm 或 150mm 的无底试模内喷射混凝土制取试块,其抗压强度换算系数,可通过试验确定。
检查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所需的试块应在施工中抽样制取。
试块数量,每喷射 50 ~ 100m3 拌和料取一组样,当小于 50m3 拌和料的独立工程,不得少于一组,每组试块不得少于三个。
材料或配合比变更时,应加作一组。
2、钻取芯样法为了确定实际结构物中喷射混凝土的强度值,可采取钻取芯样法。
为避免取芯和芯样加工时破坏砂浆与石子之间的黏结,被取芯的混凝土强度应不低于10MPa,钻取混凝土芯样应采用金刚石钻头。
取得的芯样应有工程质量代表性。
取芯数量不宜少于三个。
芯样直径应大于或等于混凝土中粗集料最大粒径的三倍。
一般做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的芯样为直径 10cm,高 10cm。
经加工后的芯样,端面平整度为每 100mm 长度内不得超过 0 . 05mm。
抗压试验前,芯样应在 20 ±5℃的清水中浸泡 40 ~ 48h。
3、拔出法拔出法是近几年来得以推广的一种混凝土强度检验方法,分为预埋拔出法和后装拔出法两种。
喷射混凝土早期强度检测中标准贯入法的应用

喷射混凝土早期强度检测中标准贯入法的应用作者:程伟伟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第09期摘要:本文介绍标准贯入法在检测喷射混凝土后早期强度中的应用,根据贯入法检测原理及方法,得出了标准贯入法适合现场施工检验的结论,其具有对结构破坏性小、操作简便、安全快捷等优势,必将在未来得到广泛推广。
关键词:混凝土早期强度检测标准贯入法应用0 引言喷射混凝土(spray concrete)用压力喷枪喷涂灌注细石混凝土的施工法,能有效起到保护结构面的作用,防止结构因变形破坏,防止隧道坍塌。
对喷射混凝土早期强度检测为检验喷射效果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在评定隧道工程支护体系前期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中提出了混凝土早期强度(1d)检测的具体要求:每一轮混凝土喷射后,监理单位需进行严格检查。
检测方法通常为贯入法或拔出法。
贯入法较拔出法在工程中应用较少,检测误差较大,贯入法检验作为新的检测方法,在我国工程应用中还不成熟,且有关研究贯入法的资料较少,试验检测标准和规范都较模糊,但贯入法相较拔出法更有利于现场施工,在未来喷射混凝土试验中的检测,将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主要在检测过程中,能够减少对土体、岩体的破坏。
1 标准贯入法检测原理贯入法属于无损检测方法,其检测后仅表层产生不超过10mm 的小坑,适用于喷射混凝土早期强度的现场测定。
其工作原理是依据标准贯入阻力原理,采用压缩弹簧加载,把一钢制测钉贯入混凝土中,因其贯入深度与混凝土的强度成反比,即可根据测钉的贯入深度来推定喷射混凝土的强度。
通过在试验室对大量混凝土试件进行实测,取得大量数据,并以此数据来建立喷射混凝土早期强度与贯入深度的关系曲线。
2 标准贯入法检测过程2.1 检测设备。
采用专门的测强仪,该设备配件有测试仪、测钉和测深表三部分组成。
其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为:贯入力限定值、工作冲程限定值、测钉直径限定值;测钉长度限定值;钉尖锥角45°。
喷射混凝土工艺性试验总结

目录1、适用范围及编制依据 (1)1.1适用范围 (1)1.2编制依据 (1)2、作业准备 (1)2.1内业技术准备 (1)2.2外业技术准备 (2)3、技术要求 (2)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3)4.1施工工序 (3)4.2湿喷混凝土施工工艺原理 (3)4.3湿喷施工流程 (3)5施工要求 (4)5.1配料拌合 (4)5.2拌合料输送 (4)5.3材料方面 (5)5.4停放时间 (5)5.5喷射前准备工作 (5)5.6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6)6、劳动组织 (8)7、材料要求 (8)8、设备机具配置 (9)9、质量检查与质量控制 (10)9.1质量验收规范 (10)9.2分项验收标准 (10)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3)1、适用范围及编制依据1.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安庆至九江铁路安徽段AJSG-1标段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
1.2编制依据⑴《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604-2015);⑵《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3-2010);⑶《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⑷《新建安九铁路施工图设计文件》;⑸铁道部建设管理司《铁路建设项目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办法》(建建〔2009〕107 号)文件;⑹《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2010);⑺《铁路隧道工程风险管理技术规范》(Q/CR 9247-2016);⑻《铁路隧道施工抢险救援指南》(Q/CR 9219-2015);⑼《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4-2009);⑽《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机械配置技术规程》(Q/CR 9226-2015);(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最新修订);⑫《宁安公司关于印发〈宁安公司施工现场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宁安安[2017]129 号文。
⑬批准的隧道专项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初期支护质量检测(喷射混凝土).

3.2. 喷射作业
距离和角度(喷嘴与受喷岩面之间)
最优距离:1.5~2.0m
(按喷射混凝土最高强度和最小回弹量计算)
角度:垂直或稍微向刚喷射部位倾斜
(不大于10°)
一次喷射厚度
应根据喷射效率、回弹损失、混凝土颗粒间的凝聚 力和喷层与受喷面间的粘着力等因素确定。
措施,则容易造成厚度不足
喷射的风压、水压、喷头与喷面 的距离、喷射角度、喷料的粒径等,
影响对喷层厚度的控制
检查断面数量
每10延米至少检查一个断面,再从拱顶中线起每隔 3m凿孔检查一个点
喷射混凝土厚度合格标准
每个断面上,全部检查孔处喷层厚度应有90%以上 不小于设计厚度,最小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厚度的 50%,且不小于50mm。检查孔的平均厚度不得小于 设计厚度。
2. 配合比与水灰比
配合比:(水泥:砂:石)
1:(2.0~2.5):(2.0~2.5)
水灰比 0.4~0.5
(四)锚喷支护施工
1. 钻孔
使用凿岩机钻孔 位置、间距、角度、孔深及孔径
依照设计要求
孔径应>锚杆直径15~20mm 注浆前清理孔眼
2. 注浆及安装锚杆
注浆
注浆的同混凝土的质量容易控制,
喷射速度大,粉尘污染及回弹情况较 严重,隧道内喷射混凝土施工不得采
用干喷工艺
但对喷射机械要求较高,机械清洗和故障处理较 麻烦。软弱围岩特别是黄土隧道以及渗水隧道不 宜使用潮喷而改用湿喷较好
喷射混凝土施工特点
潮喷
混合喷
上料、拌合及喷射时的粉尘少。目前施工现场 较多采用的是潮喷工艺。潮喷、干喷混凝土强
减少粉尘和回弹的措施 (1)严格控制喷射机工作风压; (2)合理选择喷射混凝土配合比;适当减小
喷混凝土早期强度监测的新方法

国外城轨喷混凝土早期强度监测的新方法1 传统方法喷混凝土衬砌是隧道传统衬砌的一个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地下工程。
喷混凝土获得强度的模式与普通混凝土类似,呈典型的“S”形曲线。
对喷混凝土进行强度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 2 个理由:①人员回到掌子面的时间,这取决于喷混凝土发展到适当的强度;②喷混凝土衬砌随着隧道向前延伸而承受荷载,喷混凝土与加载速度相对应获得承载强度,所以,在各个时间段都能保证安全,衬砌不会产生超应力。
传统上,喷混凝土的强度监测是利用检测探针和Hilti 射钉枪完成的,随后进行圆柱形芯样试验,芯样是直接从衬砌或从与衬砌同时喷射混凝土的试验板上钻取的。
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试验只限于局部,并具有破坏性,还产生剩余的未使用的射钉枪子弹,这被认为是有害的废弃物,会产生附加的风险。
再者,检测拱顶喷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尤其困难,需要搭设脚手架。
使用检测探针和射钉枪,必须来到正好需要检测的那块混凝土部位的下方,必须依靠人力压进探针或射进子弹。
所以,对于正在开挖的隧道,邻近掌子面的上方正是令人最担心的喷混凝土,而这里没有可供操作的立足之地,必须借助试验板,将在面积不大的试验板上所进行的测试用以代表对 10 m3喷混凝土的测试。
2 新方法开发热成像监测喷混凝土强度技术的最初动机,是目前监测喷混凝土强度的方法不尽如人意。
采用“热成像的强度监测(SMUTI)”是一项受专利保护的创新发明,剑桥大学的Benoit Jones是这项技术的发明者和主要参与者。
这一方法是基于利用在现场的热成像了解喷混凝土衬砌温度历程的发展,由此可以计算混凝土中产生的水化量,从而获知喷混凝土的强度。
最近 25 年来,Arrhenius 函数已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对于给定的混凝土混合物来说,它在任一时间的水图 1利用热成像检测衬砌强度72MODERN URBAN TRANSIT9 / 2017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73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9 / 2017 MODERN URBAN TRANSIT国外城轨喷混凝土早期强度监测的新方法化速率,只取决于它的温度和它已经产生的水化程度。
喷射混凝土粘结强度试验

喷射混凝土粘结强度试验
M.0.1喷射混凝土与岩石或硬化混凝土的粘结强度试验可在现场采用对被钻芯隔离的混凝土试件进行拉拔试验完成,也可在试验室采用对钻取的芯样进行拉力试验完成。
M.0.2钻芯隔离试件拉拔法及芯样拉力试验示意图应符合图M.0.2-1及图M.0. 2-2。
M.0.3试件直径尺寸可取50mm~60mm,加荷速率应为每分钟1.3MPa~3.0 MPa;加荷时应确保试件轴向受拉。
M.0.4喷射混凝土粘结强度试验报告应包含试块编号、试件尺寸、养护条件、试验龄期、加荷速率、最大荷载、测算的粘结强度以及对试件破坏面和破坏模式的描述。
喷射混凝土实体强度检测方法

喷射混凝土实体强度检测方法说实话喷射混凝土实体强度检测方法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试过钻芯法来检测强度。
这就好比从一个大蛋糕(喷射混凝土实体)中间挖一块出来看看究竟。
首先得找好位置钻芯,那可不能随便乱钻啊。
我最开始就犯错了,有次没考虑结构的受力情况,钻的位置不好,差点把那一块结构都伤到了,可把我吓了一跳。
而且钻芯的设备得调整好,钻头要是磨得不好或者钻的时候速度、压力不对,芯样取出来就不标准。
取芯样的时候就像小心翼翼地从地里拔萝卜一样,得用合适的力,不然芯样容易破损。
回弹法我也试过不少次。
这个方法就像是给混凝土实体拍拍肩膀,看看它的反应。
但是使用回弹仪的时候有好多小细节。
每次用之前得校准回弹仪,这就跟给枪校准瞄准一样重要。
我曾经就忘记校准了,测出来的数据那叫一个混乱,根本就不准。
而且回弹的测点要布置得比较均匀,我最开始测点弄得太集中了,结果数值偏差很大。
当在比较粗糙的混凝土表面回弹时,数值也会受到影响,后来我就得把表面磨平一些。
还有超声- 回弹综合法。
这感觉就像是给混凝土来个全面体检,结合了两种检测手段的优点。
不过这里面对仪器的操作熟练程度要求可更高了。
我在操作超声仪的时候,就老是掌握不好那个耦合剂的用量,用多了流得到处都是乱糟糟的,用少了超声波就传不好。
在分析数据的时候,这个综合法的计算要比单个方法复杂多了,有时候我就搞混公式中的参数,还得重新返工计算。
我觉得检测的时候一定要多做几次试验,取平均值,这样数据相对才能更可靠一点。
像我之前有时候图快,只检测一次就下结论,往往是很不准确的。
再就是天气也会影响强度检测,暴晒或者淋雨之后的喷射混凝土,检测出来的数值可能就偏离它实际的强度。
所以要尽量选择在合适的气候条件下检测,如果遇上不良天气等状况稳定之后再进行检测比较好。
还有个事情我差点忘了说,在做钻芯法的时候,对取出来的芯样进行加工处理也很关键。
如果切割或者研磨的时候不小心,把芯样弄伤了或者形状不规整了,对强度测试也会有很大的干扰。
初期支护质量检测(喷射混凝土).

在具有一定强度的支护上,用 凿岩机打密排钻孔,取出 350mm×150mm混凝土块,加 工100mm×100mm×100mm的 立方体试块,在标准条件下养 护至28d进行试验。 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极限抗压 强度,并乘以0.95的系数。
检查试件的制取组数
试件3件为1组。 两车道每10延米,至少在拱部和边墙各取一组
• 如混凝土与围岩粘结紧密, 颜色相近而不易分辨时,可用 酚酞试液涂沫孔壁,碱性混凝 土即呈现红色
详见第四节
爆破效果
隧道断面成形不好,导致 超挖处混凝土喷层过厚, 而欠挖处喷层又过薄。
回弹率 拱部喷射混凝土时回弹量大,施 工操作困难,导致喷层达不到设 计厚度
施工管理
喷射厚度影响因素
喷射参数
没有采取诸如拉线覆喷、埋设 标准桩等严格控制喷层厚度的
当发现喷射混凝土表面有裂缝、脱落、露筋、渗 漏水情况时,应予修补、凿除重喷或进行整治。
粘结强度试验
成型试验法
直接拉拔法
在模型内放置面积为 100mm×100mm×50mm且表面 粗糙度近似于实际情况的岩块, 用喷射混凝土掩埋。在混凝土达 到一定强度后,加工成 100mm×100mm×100mm的立方 体试块,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 28d,用劈裂法进行试验
作为施工工艺,这两项工作应经常进行,用 工艺标准来促进质量的提高。
《锚杆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规定:回弹率 应予以控制,拱部不大于25%,边墙不大于 15%,挂钢筋网后,回弹率限制可放宽5%。 应尽量采用经过验证的新技术,减少回弹率, 回弹物不得重新用作喷射混凝土材料。
回弹的测定方法
按标准操作喷射0.5~1.0m3的混凝 土 , 在 长 度 3.0m 的 侧 壁 或 拱 部 喷 10cm厚的喷层,用铺在地面上的彩 条塑料布或钢板收集回弹物,称重后 换算为体积,其与全部喷出混凝土体 积的比值即为回弹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贯入法检测喷射混凝土早期强度研究报告贯入法检测隧道喷射混凝土早期强度专用曲线建立及《检测技术规程》制项目研究报告一、用途《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规定,“喷射混凝土的早期(1d)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采用贯入法或拔出法检测”。
铁建设[2007]88号文发布的《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标准补充规定》规定,“隧道支护喷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24小时强度不应低于10MPa”。
国家铁路建设重点工程之一湘桂铁路扩改工程,XG-4、XG-5标段,隧道14座/13955延长米,均为双线隧道。
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是保证围岩稳定,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加强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1d强度控制、落实验标要求,课题组开展了“贯入法检测道喷射混凝土早期强度”的研究。
二、国内检测技术现状拔出法检测,铁道部已有《混凝土强度后装拔出法试验方法》TB/T2298.2~1991。
经应用,由于隧道初支喷射混凝土表面不平整、粗糙,早期强度低等特点,现场表面打磨困难、钻孔及孔内切槽难以达到测试条件,拉拔杆安装与基座难以垂直,造成测试数据过于偏离实际。
拔出法操作较复杂,部件多,须多人操作。
实践证明拔出法不适用于隧道喷射混凝土早期测强。
建设部有《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136-2001。
由于测针小,冲击功能低,不能满足喷射混凝土早期测强要求。
调查发现国内有HQG-1000型混凝土强度检测仪(贯入检测仪,仿欧技术)生产,但尚未形成标准。
国内无国家或行业标准试验方法或规程,更无适用于喷射混凝土现场检测强度换算曲线可依靠。
采用HQG-1000型混凝土强度检测仪,开发隧道喷射混凝土早期强度检测技术,成为课题组的主攻目标。
三、关健技术研究及成果1.喷射混凝土早期测强曲线的建立1.1HQG-1000型混凝土强度检测仪主要技术性能参数:1)仪器贯入力:1000N2)工作冲程:20mm3)测钉直径:3.5mm4)测钉长度:30.5mm5)钉尖锥角:45°1.2HQG-1000型混凝土强度检测仪工作原理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泥颗粒随着时间发展,产生凝胶、结晶,强度逐断得到增长,敌御外物侵入阻力增强。
HQG-1000型混凝土强度检测仪采用压缩弹簧加载,把钢制测钉贯入混凝土中。
因贯入深度与混凝土强度相关,即可根据测钉贯入深度来推定混凝土强度。
1.3贯入深度—强度关系曲线建立条件选择1)检测手段为HQG-1000型检测仪。
2)比对试验对象为同喷射混凝土结构相当的能直接进行抗压强度试验的150×150×150mm立方体试件或100×100×100mm立方体试件及喷射混凝土大板切割试件。
3)比对试验试件制作:使用原材料:选用施工用兴安海螺牌P .O42.5水泥、中级河砂(细度模数2.9)、5~10mm 级石灰岩碎石、分别使用山西凯迪KD-5型速凝剂、KDSP-1早强减水剂、北京建科ANS 速凝剂、AN4000减水剂。
配合比(㎏/m 3):水泥413;砂865;碎石937;减水剂3.3(掺量0.8%);速凝剂20.6(掺量5%);水165。
胶骨比:1:4.36;水灰(胶)比0.40;砂率0.48;初坍落度130mm ;初凝时间4min40s ;终凝时间9min10s 。
室内立方体试件制作:试验混凝土搅拌为搅拌机机械搅拌。
加料顺序:砂+碎石 水泥 水 减水剂 速凝剂 出机拌20s 拌拌拌拌20s20s 20s20s混凝土出机后,立即快速装模,振实、抹平。
从拌合物加入速凝剂起到试件表面抹平,必须在3分钟之内完成。
试件制作数量:分批分次进行,每次不少于18块。
试件拆模时间:2小时,拆模后覆盖潮湿养护,待检。
大板试件,是在隧道喷射混凝土作业区,喷制大板,大板尺寸约30cm×45cm×15cm。
喷制大板时,混凝土喷满后立即抹平表面。
大板试块5小时左右移入试验室,待检。
1.4比对试验1.4.1室内试件试验步骤1)将一批同时成型待检试块,随机分组,每三块一组。
成型后10~12小时开始试验,每隔3小时检测一次,每次3块。
2)将一个试块两侧面受压,予压在压力机上。
对另两个侧面进行贯入试验。
一个侧面布置测点3个,另一个侧面布置测点4个共7个测点。
测点距试块边缘距离不小于3cm,每测点间距离不小于3cm。
3)对每个测点进行贯入试验,用专用测深仪对测点贯入坑进行贯入深度量测,精度到0.01mm。
4)对试块7个贯入试验点贯入深度值中舍去一个最大值,舍去一个最小值,取剩余5点贯入深度平均值作为该试件贯入深度的代表值。
5)贯入试验后,立即试压,得出该试件抗压强度。
6)一个试件的贯入深度代表值与抗压强度为一组比对数据。
7)每一次检测时间,分别测得三个试件的比对数据。
8)按上(2)~(6)步骤分别测得各次检测时间的三组比对数据。
由于试块抗压强度随时间的增长,即可测得不同抗压强度与相应贯入深度比对数据。
1.4.2室外喷射混凝土大板试件试验步骤1)将大板试件等分三段,分为三个测区、编号。
2)喷射成型15小时左右,在三个测区分别用φ100mm钻头钻孔取芯,切割成φ100×100圆柱试块,共3块,与大板一起覆盖养护至24小时。
3)大板成型24小时,对大板三个测区分别进行贯入试验,每区7个测点,用专用测深计量测贯入坑贯入深度。
舍去每个测区7个测点贯入深度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取剩余5个测点贯入深度的平均值作为测区的贯入深度代表值。
4)对应测区的三个圆柱型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得出三组贯入深度—抗压强度比对数据。
四、检测技术规程的制定为了方便实施,课题组编写制定了《贯入法检测喷射混凝土早期强度技术规程》,于2009年10月正式实施。
《贯入法检测喷射混凝土早期强度技术规程》详见附件。
附件:贯入法检测隧道喷射混凝土(1d)强度技术规程(实施细则)1.总则1.1《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及《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规定,对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1d强度进行贯入法检测。
1.2由于国家及行业目前尚无贯入法检测喷射混凝土强度技术标准,特制定本《细则》。
1.3本规定用于隧道喷射混凝土的1d强度现场检测。
1.4参考规范:《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136-2001);《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等。
2.测试原理贯入法属于无损检测方法(检测后仅表层不超过10㎜范围产生一小坑),适用于现场测定喷射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其工作原理是依据美国ASTM C803标准的贯入阻力原理,采用压缩弹簧加载,把一钢制测钉贯入混凝土中,因其贯入深度与混凝土的强度成反比,即可根据测钉的贯入深度来推定喷射混凝土的强度。
通过在试验室对大量混凝土试件进行实测,取得大量数据,并以此数据来建立喷射混凝土早期强度与贯入深度的关系曲线。
3.检测设备3.1贯入式混凝土测强仪:采用HQG-1000型测强仪,该设备主要由测试仪、测钉和测深表三部分组成。
也可采用其他厂家的同类、同功效的产品。
3.2 HQG-1000型测强仪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如下:1)仪器的贯入力:1000N2)工作冲程:20㎜3)测钉直径:3.5㎜4)测钉长度:30.5㎜5)钉尖锥角:45°3.3测钉系由高强度特殊钢材特制而成,每个测钉的使用次数应满足以下规定:当测钉的长度减小到能通过专用量快的长槽时,即应更换新的测钉。
3.4测深表系一特制百分表,通过初始测量值与贯入后测量值之差,计算出测点的贯入深度值。
4.设备操作方法及安全事项4.1设备操作方法4.1.1取出测钉,插入冲击杆的孔中;4.1.2用加力扳手旋紧铜螺母,直到挂上挂钩为止(在将要挂上钩时必须把启动器向上扳动,否则挂钩不能钩连上冲击杆)。
4.1.3将测强仪垂直压在被测混凝土表面,牢牢握住仪器手把,扳动启动器,将测钉贯入混凝土中。
4.1.4用橡胶吹风器将孔内吹干净,用测深表测量贯入深度。
4.2安全注意事项4.2.1当挂钩挂上后,不得随意扳动启动器,不得将贯入仪的前端对着人。
4.2.2不得对除喷射混凝土以外的任何其它物体进行贯入,以免损伤测钉。
4.2.3试验完毕应立即将仪器及所有配件清理干净,装入箱内。
5.检测方法与步骤5.1准备工作5.1.1喷射混凝土施工完毕后,立即选择测区,并将测区范围内喷射混凝土的表面进行磨平处理,以利于次日进行贯入测试。
测区宜选择在较平整处,且避开钢筋、气孔及外露石子等各种干扰。
5.1.2每一喷射循环应随机选取3个测区,每一测区的面积约900㎝2。
5.1.3测区均匀分布,相邻两测区的间距不宜小于0.5m。
5.2测试及计算5.2.1按24小时全期(或限定时间全期)对喷射循环喷射混凝土进行贯入试验。
5.2.2每个测区选取7个测点,测点应在测区范围内均布,相邻测点之间的最小间距为5㎝。
选好测点后进行标识和编号;5.2.3使用专用测深表对每一测点进行初读数测量并记录;测量值精度到0.01㎜。
5.2.4使用测强仪对每一测点进行贯入检测;5.2.5使用专用测深表对每一测点进行贯入后的读数测量并记录。
测量值精度到0.01㎜。
测量前必须用橡胶吹风器将孔内吹干净,否则会影响测量深度。
5.2.6初读数减去贯入后的读数即为测点的贯入深度值。
每个测区7个测点中,废除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将剩下的五个测点的贯入深度值进行平均值计算,作为该测区的贯入深度值。
6.测强曲线的建立6.1用100×100×100㎜或150×150×150㎜试模成型足够数量的喷射混凝土试件(使用材料应与施工过程完全一致),待混凝土强度约达到3MPa左右时即可开始进行率定,先对试件进行贯入试验(宜在混凝土试件的两个侧面上共选取7个测点),按5.2条测得贯入深度平均值,然后再对该试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测得抗压强度值,这样即可得到一组对应数据。
6.2如此反复进行对应数据的测定,对应数据不得少于30个对比组,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或乘幂拟合分析(一般型式为f=a+b*H或f=a*H b,参考JGJ/T136-2001),求得测强公式。
当回归或拟合关系式的相关系数小于70%时,表明率定试验的准确度以及相关性欠佳,应重新率定。
6.3测强公式f c cu = 74.665H-1.4228 (r=91.3%) f c cu ------强度(MPa) H------贯入深度代表值(mm)6.4 查强度换算表(附页)7.强度结果计算与评定7.1由测得的贯入深度平均值,按建立的强度公式换算出测区的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精确至0.1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