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的目标与理论基础_国外研究综述_沈洪涛
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综述

基础上,掀起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热潮。
对企业社会责任,我国大多数学者是持肯定和积极倡导的态度,并就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SA8000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目前,国际社会通用术语为企业社会责任(简称CSR,也译作公司社会责任)。
学术界也采用其他的术语,如社会责任、商业社会责任、企业家社会责任;企业界则比较流行企业公民、公司责任、企业可持续能力等提法。
到目前为止,企业社会责任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和方面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定义。
1、独立责任说和综合责任说。
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看,有独立责任说与综合责任说两种观点。
独立责任说把社会责任理解为经济和法律以外的一种责任,其典型代表是斯蒂芬.罗宾斯和布朗姆的定义。
其中,布朗姆明确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是与企业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相对应的社会责任;综合责任说把企业社会责任视为企业对社会承担的综合责任,将企业社会责任等同于企业责任,其典型代表是阿基卡罗的观点。
卡罗于1979年首次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最后于1991年正式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在一定时期对企业提出的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期望。
2、从社会福利角度的定义和从利益相关者角度的定义。
从提出的视角不同,有从社会福利角度的定义和从利益相关者角度的定义。
前者的代表性观点有安德鲁斯的定义。
安德鲁斯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对社会福利科学的、长远的关切,这种关切应使企业为改善人类福利水平做出自己的贡献;后者的代表性观点有世界银行定义。
世界银行的定义是,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
3、政府组织、民间组织和学者的定义。
从定义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组织的定义、民间组织的定义和学者的定义。
我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也存在很大的争议,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1)关于经济责任是不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争论。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900字》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Moskowite(1972)是最早对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进行经验研究的学者,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研究领域。
现代西方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所谓研究成果主要沿着两条线索进行:意识相关理论研究;二是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研究,包括外在的压力和内在驱动力。
最早提出“企业社会责任”一词的是西方学者谢尔顿,他把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满足产业内外人们需要的责任相联系,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含有道德因素。
弗里德曼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在遵守法律和相应的道德标准的前提下赚尽可能多的钱”,这种定义被认为是股东价值最大化倡导者最极端的一个定义,即把企业社会责任限定在经济责任范围之内。
卢代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进行了修正,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公益的义务”。
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义务,而不是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
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认真地考虑公司的一举一动对社会的影响”。
Roberts(1992)、Mitchell等(1995)研究证实,负债比权益的比率越高,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就越高。
但是Becchetti等(2008)、Mc Guire等(1988)、Orlistky等(2003)的实证研究却发现财务风险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负相关关系。
Nazli & Ghazal(2007)等研究发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与国家持股数正相关,与公司内部董事的持股数负相关。
Delphine & Evans(2009)发现,政府和机构投资者控股的石油公司相比家庭控股石油公司,能够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
Cowen等(1987)发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最高的是化工行业,而其他类别的社会责任信息与行业之间的关系不明显。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文献综述的研究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文献综述的研究张月琪【摘要】More and more domestic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began to publish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report, which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researchers, wheth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emselves or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current studies on th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 mainly focuses on the status quo of the report, mode and form, and three aspects of attestation, evaluation and empirical research. In the empirical research, it is also explor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report content, the influence factor and the function. According to these aspects, the literature on CSR reports in China is reviewed, and the deficiencies of related research are found.%无论是为了企业自身发展还是被要求承担社会责任,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开始定期公布企业社会责任(CSR)报告,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有关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报告的现状、模式和形式,鉴证和评价和实证研究三个方面。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综述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综述刘丹丽摘要:本文以我国会计类核心期刊《会计研究》和《财会月刊》为样本,在查阅大量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文献的基础上,从理论基础、影响因素、经济后果、衡量方法、研究方法五个方面对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总结评述了我国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未来趋势1923年,美国报纸主编协会提出新闻行业应承担社会责任问题,这是企业社会责任最早出现的时候。
本文以“社会责任”为主题,选择了会计方面的两本核心期刊《会计研究》和《财会月刊》在知网上能找到的所有文章,排除掉审计、金融行业、会计教育方面,筛选出共227篇文献进行阅读和梳理。
根据对文献内容的解读,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影响因素、经济后果、衡量方法、研究方法这五个方面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理论基础(一)股东至上理论。
在最开始的理论研究中,股东至上理论一直是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的主旋律。
该理论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为了最大化股东利益,此时企业履责的行为是被动的、另有企图的。
大多数早期研究都是认同该观点。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该阶段大多数学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导向从股东至上转向了利益相关者,并且理论研究更加推进和深入。
如同李心合在其文章中分析了公司财务价值导向的演进过程,并提出股东利益导向型公司财务的理论基础是资本强权理论和股东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理论,而相关者利益导向型公司财务的理论基础是共同所有权理论、托管责任理论和公司社会责任理论。
(三)其他新理论。
黎文靖结合中国转轨经济的制度特征,利用新政治经济学中的寻租理论,首次提出了“政治寻租理论”来解释公司社会责任,构建出我国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一个分析性框架。
政治寻租理论认为,我国的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与信息披露,可以看作是新兴市场中政府的政治干预下企业进行政治寻租的行为,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对其有影响作用。
政治寻租理论的提出,丰富了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基础的研究,具有较大意义。
环境会计_理论综述与启示

环境会计_理论综述与启示一、引言环境问题对我们的生活和未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逐渐增加,环境保护也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背景下,环境会计逐渐崭露头角,成为评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具。
本文对环境会计的理论进行综述,并探讨了其对企业决策和公众意识的启示。
二、环境会计的定义和目标环境会计是指在财务会计基础上,将环境因素纳入到会计体系中,衡量和评估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并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相关信息的一种会计方法。
其目标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企业的经济利益,也要保护和改善环境。
三、环境会计的主要内容1. 资产的环境评估资产的环境评估是环境会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通过对企业的资产,比如固定资产、自然资产、人力资本等进行评估,确定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将这些影响纳入到财务报表中。
这样一来,企业能够全面了解自己的环境足迹和环境成本,以便做出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决策。
2. 环境成本核算环境会计还关注企业的环境成本,尤其是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成本。
通过对治理污染的投入进行核算,企业可以更好地评估其环境改善措施的经济效益,并在决策中考虑环境成本的因素。
这有助于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3. 环境信息披露环境信息披露是环境会计的重要环节。
企业应当将其环境影响和治理措施等信息向利益相关者披露,以增加透明度和公信力。
这有助于公众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环境责任,激发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参与。
四、环境会计的启示1. 环境意识的提升环境会计的理论和实践需要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它提醒人们环境不仅仅是一个理想的概念,而是与企业利益和决策息息相关。
因此,环境会计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环境问题的新视角,促进了环境意识的提升。
2. 决策的改进环境会计提供了详尽的环境信息和数据,这对企业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企业可以通过环境会计的信息,更好地评估自身的环境风险和机会,制定更可持续的经营策略。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已成为企业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国外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较为丰富和深入的理论体系。
本文旨在对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进行综述,梳理其发展脉络、主要观点和研究成果,以期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界定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
早期的观点主要强调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应当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概念不断得到拓展和深化。
Carroll(1979)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金字塔模型,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四个层次。
经济责任是企业的基础责任,即通过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服务来获取利润;法律责任要求企业遵守法律法规;伦理责任超越了法律的要求,涉及到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慈善责任则是企业自愿参与的社会公益活动。
Elkington(1997)提出了“三重底线”理论,认为企业应当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履行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一理论强调了企业在追求经济绩效的同时,要关注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国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利益相关者压力利益相关者,如消费者、员工、供应商、投资者和社区等,对企业的行为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消费者对环保、可持续产品的需求增加,促使企业采取更积极的社会责任行动来满足市场需求。
员工希望在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工作,这也推动了企业关注社会责任。
2、法律法规要求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强制企业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
例如,在环境保护、劳动权益保护等方面,企业必须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否则将面临法律制裁。
3、企业声誉和品牌建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声誉和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的忠诚度和市场竞争力。
会计社会责任

会计研究 ACCOUNTING RESEARCH会计社会责任文/刘明雪摘要: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众多社会问 题,凸显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相关问 题也亟待解决。
但是,现有企业对会计社 会责任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对社会责任 的披露也不充分。
本文通过对会计社会责 任的界定,阐述了会计社会责任的范围, 并对社会责任的规范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会计;社会责任会计是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时间的 推移,一些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出来,如环 境污染、舞弊现象、假冒伪劣产品等。
企 业满足自身的需要同时,还应承担对员 工、对社会、对环境的责任。
在这种背景 下,会计社会责任应运而生。
-、会计社会责任概念会计社会责任是企业出于利益相关者 的利益考虑而承担的社会责任,可以更好 地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净贡献 最大化。
二、 会计社会责任产生的原因(一) 企业形象的建立与维持。
企业形象的建立离不开社会责任会计,社会责 任的履行是树立企业信誉的前提。
公司形 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伴随着企业社会责 任的履行而产生。
(二) 发展市场经济。
会计报告作为信息传递工具,会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效 率。
会计报告的内容影响了利益相关者的 决策行为,会计信息成为人们决策的重 要依据。
因此,考虑到会计信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要求会计主体站在广大 利益相关者的角度上承担会计责任。
(三) 为履行政府职责提供条件。
各种 政府职能的行使离不开会计信息,如税收的征管等;社会发展的预算规划,也以会 计信息为依据。
规范的会计信息,有利于 监督企业依法经营,遏制腐败现象,促进 国家经济健康发展。
履行会计社会责任是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前提。
只有认真 履行社会责任,才能更好縣担其他职责。
三、 会计社会贵任的主体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会计社会责任的主体一般包括:(一)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接受企业 委托,承担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二) 主要负责人:对企业各部门的经营管理活动负最终责任。
国外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主要模式述评

国外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主要模式述评沈洪涛(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30)摘要:面对全球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日益增多但又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一些国际非政府组织开始着手建立统一的社会责任报告标准,形成了三种主要的报告模式:“全球报告行动”的G3报告框架、“国际社会责任”的SA8000标准、以及“社会和伦理责任协会”的AA1000系列。
这三种模式在推动社会责任报告的共同目标下,既相互独立、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同时也为认识我国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必要性、统一性和目的性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报告模式作者简介:沈洪涛,女,经济学博士,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引言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也可被称为“可持续发展报告”、“健康、安全和环境报告”、“社会报告”以及“三重底线报告”等等。
本文将“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看作是描述公司社会责任表现报告的各种术语的同义词。
①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的40年代,在70年代备受关注,也曾有一些大公司(如,美洲银行、通用汽车和瑞士的米格罗斯公司)开始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但很快就失去了发展的势头。
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相关利益者”概念和公司社会责任思想的流行,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再度冒头,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4]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正在成为商业世界里一个更为永久的主题。
[5]根据专门统计和公布全球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CorporateRegister的数据,在1992年全球有26家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1999上升到639家,最新的数据显示,2006年公布的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增加到了2235份。
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从1992年到2006年,短短的14年间,全球的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猛增了近100倍。
但是在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势如破竹的同时,它自身存在的问题也十分引人注目,最为突出的就是缺乏像财务会计准则那样关于计量、报告内容以及报告形式等的统一标准,由此使得社会责任报告缺乏一致性和可比性,影响了社会责任报告的有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会计学会成立暨5会计研究6创刊30周年征文>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的目标与理论基础)))国外研究综述*沈洪涛(暨南大学会计系510630)=摘要>本文通过回顾国外有关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的目标和理论基础的研究,梳理了在反思和批判传统会计的决策有用性目标的过程中发展出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的受托责任目标的思想脉络,分析了基于新古典经济学、合法性理论、相关利益者理论和政治经济学的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最后总结了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理论研究的三个特征。
=关键词>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会计目标理论基础一、引言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C or porate Social and Envir onm enta lA ccounting,CSEA)是一个同时涵盖了公司社会责任会计(Corpora te Socia lAccounti n g,CSA)和公司环境会计(Corpora te Env ironm entalA ccoun-t i n g,CEA)的概念。
从严格意义上说,环境问题是公司社会责任的一个方面,所以公司环境会计应从属于公司社会责任会计。
M at h e w s(1997)曾对它们两者的关系进行过回顾: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最早出现公司社会责任会计研究时并没有单独提及环境会计,只是将环境问题作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一个方面;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环境危机的出现使得研究兴趣明显转向了环境会计,期间发表的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文章减少,而有关环境会计的文章显著增加;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环境会计研究/完全主导0了社会责任会计研究。
后来的研究者常常将两者统称为/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0(如,Ow en,2000;Beb-b i n g ton,2001;Leh m an,2004;Guthrie,2008等)。
G ray等(1987)曾给/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0下过一个定义:/就组织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和环境影响与社会中特定的利益团体和整个社会进行沟通的过程0。
他们还进一步说明,/由此,它(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扩展了组织(尤其是公司)的受托责任,不再只是向资本的所有者,特别是股东,提供财务信息。
这种(对受托责任的)扩展是基于一个前提假设,即公司承担着更为广泛的责任,而不仅仅是为股东赚钱。
0无论是公司社会责任会计还是环境会计,都是对传统会计的发展,它们共同关注公司经济活动产生的外部性,尤其在如何看待会计的目标和理论基础的问题上,立场是完全一致的。
所以,*本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772099),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09YJ A630048)和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创新团队项目(07J DTDX M63003)的阶段性成果。
86=中国会计学会成立暨5会计研究6创刊30周年征文>在讨论会计的目标和理论基础时,研究者都不加区分地使用/公司社会责任会计0,/公司环境会计0以及/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0。
本文用/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0涵盖公司社会责任会计和公司环境会计。
目前国内有关公司社会责任会计和环境会计的理论讨论,大多围绕基本概念的界定和在操作层面上讨论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于更为根本的目标和理论基础关注较少。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外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研究的代表人物,如英国的Gray和Pux ty,美国的T.T i n ker,澳大利亚的Lehm an等一众学者,积极拓展会计的受托责任,反思传统会计的新古典经济学基础,其思想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的目标和理论基础的认识。
二、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的目标:从决策有用观到受托责任观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首先从最根本点)))会计目标展开,旗帜鲜明地批判决策有用观,支持受托责任观,并且赋予受托责任观以新的涵义。
(一)对决策有用观的批判在会计理论体系中,会计目标是最为根本的要素之一,也始终是富有争议的话题之一。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围绕会计目标形成了立场分明的两派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 FASB在其概念公告中将财务报告的目标表述为:/财务报告在整个经济中的作用是提供对经营和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
0此后,决策有用观几乎得到西方各主要国家准则制定机构的认同。
I A SB主张,评价受托责任是为了进行经济决策,也就是说,受托责任隶属于决策有用性。
在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的研究者看来,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判断,彼此不可调和。
Lehm an(1995)指出,决策有用观使会计抛弃了它的道德责任,将责任推给了外部的市场机制,而面对现有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以市场为基础的决策有用观存在根本性的问题。
Pux ty和Laughlin(1983)从传统会计理论所倚重的新古典经济学出发来批驳决策有用观。
他们首先辨明,传统会计理论具有福利性假设。
无论是FASB的概念框架中所述:/通过最有效地使用稀缺资源来服务公众的利益0,还是美国会计师协会(AAA)提及:/财务报表的取舍应以他们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为标准0,都说明会计对社会的影响是得到一致公认的。
接着,他们梳理了传统会计的逻辑:会计信息直接服务于个体使用者,然后借助有效的资本市场的运作,再促进经济福利以及社会福利。
所以,会计是依赖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来增进社会福利的,决策有用观的关键在于市场有效性。
信息的质量是决定市场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只要这些信息不是完美的,例如会计信息就不是完美的,那么市场的有效性就受到限制。
即使会计信息得到改善,也就是说有助于个别决策者更好地做出个人的资源配置决策,也未必会改善社会整体的经济福利。
他们推断,在不完美的市场条件下,改善提供给使用者的信息还有可能会对社会福利产生不利影响。
于是,他们总结道/在复杂的真实世界里,决策有用性不是一个合适的标准0。
(二)受托责任的/深绿观0如果决策有用性不是一个恰当的目标,那么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的目标应该是什么?G ray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用一系列的研究阐明一个观点: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的目标应该是受托责任。
/除非社会责任会计是与受托责任和/或可持续有关,否则它在根本目的上就错了。
0在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研究者眼中的受托责任又是什么?G ray(2001)下了一个简短的定义:简单来说,受托责任是关于识别责任并将有关责任的信息提供给有权利获得信息的人们。
Leh m an(1995)则借用W illia m s的定义:受托责任是一种交易引起的义务关系,其中一方需向其他方说明其行为。
G ray(1992)用/将社会责任和环境放在中心地位0的/深绿观0(deep green)重新审视受托责任观的本质和目的,以及受托责任观下信息的内容、形式和传递方式。
87=中国会计学会成立暨5会计研究6创刊30周年征文>以社会责任和环境为中心的/深绿观0认为,受托责任是定义和重新定义公众的方法,其过程具有社会性和民主性。
受托责任关注的是获取信息的权利和提供信息的义务。
获取信息的权利是所有多元论民主或参与式民主的基本要素,提供信息的义务源自受托责任,这是/深绿观0的核心思想。
Gray(1992)分析了受托责任观的两个目的:一是建立更紧密的社会关系并将权利交回给大众;二是增加组织的透明度,使得更多组织内部的事物以更多的方式变得透明和可见。
那么公众对组织的哪些信息有权利?Gray 等人认为,信息的内容应该由法律和准法律(quasi-la w)来确定,应包括组织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有关组织对社会和环境影响的信息有三种形式:一是投入数据,例如:耗用的物理和人力资源,在采购、投资和雇佣活动中的道德表现等;二是过程数据,例如:效率数据(资源投入产出比),事故率,对员工的控制等;三是产出数据,例如:污染排放,产生、废弃或储存的废物,产生的压力等。
这些数据又用什么样的形式来传递受托责任呢?Gray等认为,受托责任并不一定要用财务计量单位来反映。
事实上,组织与社会和环境有关的事项应尽可能不加分解地进行描述,由公众按照其合适的方式对数据进行评价,这样更为符合受托责任观下参与式民主的理念。
(三)受托责任的/道德观0G ray的受托责任/深绿观0被Leh m an等人贴上了/中间道路0(M i d d le-g r ound)的标签。
Gray (1988,1992)也一再表明自己的立场是/接受现状,,既没有摧毁资本主义的野心,也没有改善、解除和/或解放资本主义的想法0。
对此,Lehm an(1995)觉得/深绿观0的立场不够彻底,需要在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的受托责任目标中加入正义和道德的因素。
Lehm an(1995)指出强调市场效率的决策有用观忽略了公平和正义。
他借用罗尔斯的/基本物品0 (pr i m ar y goods)概念,从正义论的角度批判决策有用观。
罗尔斯的基本物品是指比其他物品更重要的、对所有理性的人都有用的物品,包括权利与自由、机会、收入与财富、自尊等。
但是这些基本物品可能没有市场价值,那么一个只关注决策有用性的社会就会忽视这些基本物品。
Lehm an(1995)指出,决策有用观没有认识到会计不仅仅是传送一组数字,而且还是传递受托责任关系的信息,在这种受托责任关系中存在合法的预期,即提供信息的一方试图满足不同群体的权利。
如果将会计的目标界定为决策有用,那么提供一组数字的技术性作用就超过了受托责任的意义。
因为正义的观念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公平0(fa irness)一词必须在会计语言中得到确认。
这样,受托责任就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再也不应该包含在决策有用性之下。
在Lehm an看来,因为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要求公司给出和说明使用社会资源和环境的理由,所以社会责任和环境报告是/满足受托责任关系的根本所在,它改变了公司的观念0。
Leh m an(1995)主张的受托责任观,为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加入了道德因素,代表了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研究中较为激进一派的思想。
三、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的理论基础:从新古典经济学到政治经济学在对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目标的找寻过程中,研究者认识到,基于市场效率和股东利益的新古典经济学难以为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提供理论基础。
为摆脱新古典经济学的束缚,他们尝试了跨学科的合法性理论和相关利益者理论,最终依然回到经济学理论,将政治经济学作为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的理论基石。
(一)新古典经济理论与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在一个由自利的个体组成的市场上,如果信息能使得这些自利者按照最大化其经济回报的方式行事,那么信息就很好地服务了市场;如果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信息,那么市场就是信息有效的;如果市场是信息有效的,那么市场就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来引导新资金投向经济利益较高的投资项目而避开那些经济利益较低的投资项目,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