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问题
论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

论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2000字外在美是指人的外表、身材等方面的美貌,而内在美则是指人的品德、性格、智慧、思想等方面的美丽。
这两种美都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
外在美打开内在美的大门在人类社会中,外表美确实可以为个人带来很多好处。
在职场上,一位外表美丽的女性往往比长相普通的女性更容易得到重视和晋升机会。
在社交场合,外表美丽的人也更容易受到他人的青睐和尊重。
此外,外表美也可以让人更加自信、积极乐观,使人更容易感到快乐和满足。
然而,外表美并非决定一个人全部的价值。
有时一个人的内在美更能让人感到震撼和赞叹。
一位身材火辣的女性如果没有内在美,往往会被人认为是花瓶;一个长相普通的人如果内在美十足,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真正欣赏和认可。
更重要的是,内在美能够让人在交际中取得更加长久、稳定和真诚的情感交流。
外在美可能会为个人带来短期的优势,但只有内在美才能够真正地影响一个人的生命和人际关系。
拥有内在美才能够维系外在美有很多人天生长相出众,但是这种外表美不是永恒的。
随着岁月的流逝,内在美的价值将会逐渐显现,而由于年龄、疾病等原因,外在美可能会逐渐衰退。
拥有内在美的人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或外貌的变化而失去他人的赞誉,因为他们在人际交往和职场工作中已经建立起坚实的人脉和声誉。
同时,拥有内在美的人往往也更加注重自我修养,关心他人,以及不断学习和成长。
因此,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维护和增强自己的外在美。
另外,内在美也能够为外在美注入一种更加深邃和有内涵的魅力。
拥有美丽灵魂的人往往会更有个性,更有故事,更有品位。
他们的美丽不是简单的表面光鲜,而是一种倾注了个人独特魅力的内在磁场。
这种美丽总是能够让人感到不同寻常的吸引力,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更加深入了解。
内在美与外在美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在人生的旅途中,没有谁能够摆脱外在美或内在美的束缚和影响,它们两者都必不可少。
真实的美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 优秀范文

真实的美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优秀范文真实的美: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美是一种主观的感受,是对事物优雅、和谐、高尚的赞美和追求。
在人们的审美观念里,美可以分为内在美和外在美。
内在美是指一个人或一件事物的内在品质和内在特点,而外在美则是指其外表的美丽和吸引力。
在这两者之间,一种怎样的关系存在,又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价值观呢?首先,内在美和外在美并非完全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内在美是外在美的基础,也是其最根本的依靠。
一个人只有内在美,才能真正散发出吸引人的魅力,才能给人一种愉悦和舒适的感觉。
内在美包括人的个性魅力、智慧、善良和品德等方面的优点。
这些优点可以通过人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和态度等来展示出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通常会感受到,那些没有内在美的人,即使外表再美,也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反,一个内心善良的人,即使外貌平凡,也可以因为其真挚的人格魅力而赢得别人的青睐。
然而,外在美也是一个人整体形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外在美虽然不是人的全部,但却是我们直接感知和第一时间评判一个人的因素之一。
外在美主要通过人的外貌、衣着和形象等来展现出来。
一个人的整洁、时尚的外表不仅可以给人予以美的享受,也能够提升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不可否认,外在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人对我们的看法和评价。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外在美只是我们的外在特点,它可以通过努力调整和改进,但不能长久地保持。
相比之下,内在美才是真正能够长久持续的,也是人性和品格的真正体现。
在当今社会,随着外在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外在美,并通过外貌、打扮和手术等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外貌。
一方面,这种做法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
但另一方面,盲目追求外在美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过分关注外貌会导致人们对内在美的忽视,只注重表面的装饰而忽略了精神世界的培养。
更糟糕的是,有些人为了不断追求完美的外貌,不惜采取不健康的方式来掩饰自己的真实面貌,甚至改变了自己的身体结构,这种过度追求外在美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内在美和外在美》1300字内在美和外在美议论文

《内在美和外在美》1300字内在美和外在美议论文作文一:《内在美和外在美》1300字读了东门望同志所写“关于爱人的美”一文,我有一个问题:外貌的丑确能因为内在的美而转化为美吗?重读了这篇文章以后,又有一个感觉:东门望同志没有解决李奋同志所提出的问题。
由于如何正确理解内在美与外貌美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因此我感到有必要谈谈我与东门望同志某些不同的看法。
先说第一个问题。
我认为一个人外貌的美丑和内在的美丑都是客观存在,两者之间矛盾或不矛盾是不能抹煞也不必要加以抹煞的。
人们之爱李逵,是爱他为了人民而与统治阶级勇敢斗争的英雄性格,并不一定爱他那“黄眉、赤眼、黑皮”,更不会认为李逵的外貌是最美丽的了。
不要说远,譬如以我的爱人来说吧:她思想上是进步的,对我有真挚的爱情,因此我认为她的内在是美的;但是我并不认为她脸上像铜钱那样大的一个疮疤以及满脸雀斑也是美丽的。
她的内在的美与外貌的不美是一个矛盾。
这个矛盾反映在我思想上,便产生了爱她内在的美与不爱她外貌的不美这样一个矛盾。
我并不掩盖这个矛盾,我没有对她说:“你脸上的疮疤和雀斑是多美啊!”可是我们生活得很好,我没有动摇过,因为我把外貌的美放在次要的地位,我懂得双方政治上、思想上的一致和真诚深刻的爱情是共同幸福生活的基础。
李奋同志说,他爱人的眼睛缺乏动人的神色,皮肤缺乏美丽的光泽,而东门望同志却硬要李奋同志从他爱人的缺乏动人的神色的眼睛里看出动人的神色,从缺乏美丽的光泽的皮肤里看出美丽的光泽来,这怎么可能又有什么必要呢?难道看不出这些东西来,李奋同志就不能解决自己思想上的矛盾吗?我认为东门望同志关于外貌的丑能因内在的美而转化为美的这种说法,是不实事求是的、掩盖矛盾和自欺欺人的说法。
再说另一个感觉。
东门望同志所列举的四种情况以及整篇文章的中心,在于说明当你看一个人、特别是自己的爱人时,应把其内在的美放在主要地位,而不应把外貌的美放在主要地位。
自然,这样的说法是正确的、必要的,以此来指导青年也是可以的。
美丽人生: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平衡之道

美丽人生: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平衡之道引言我们生活在一个外貌始终被放在重要位置上的社会。
在社交媒体的时代,人们更加关注外表,追求完美的样貌和身材。
然而,社会上也有一种声音在呼唤我们不要只看重外在美,而应该注重内在美的培养。
那么,外在美与内在美究竟该如何平衡呢?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外在美的诱惑美的标准与社交媒体社交媒体给了每个人展示自己的平台,也让大家更加关注外在美。
通过Instagram、YouTube等平台,人们展示自己的时尚穿搭、化妆技巧、健身成果等等。
这些内容往往极具诱惑力,让人们产生了对外在美的追求。
广告的影响广告是外在美的推销者。
我们经常在电视、杂志、网络上看到各种广告,不论是化妆品、时装还是减肥产品,它们都在告诉我们,只有拥有这些产品,才能拥有完美的外貌。
广告的宣传手法巧妙地将外在美与幸福、自信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产生对外在美的无限渴望。
自我认同的挑战外在美的诱惑让很多人产生了对自己的不满和自卑感。
我们常常会去比较自己和他人的外貌,对自己的缺点过于苛刻。
这种自备案根据的比较让我们失去了对自己的真实认知,使得外在美成为了衡量自我价值的重要标准。
内在美的重要性人格魅力内在美是人格的魅力所在。
与外在美相比,内在美更能够影响人的魅力和吸引力。
一个外表平平却内心善良、聪明、善解人意的人往往更受人欢迎。
内在美可以让我们更加耐人寻味,更有魅力。
情商和人际关系内在美对于情商的培养和人际关系的建立也非常重要。
情商高的人懂得与他人的沟通和相处,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与此相比,没有内在美的人往往无法与他人产生真诚的互动,限制了自己的人际圈。
心灵成长内在美涉及到我们的心灵成长和内在修养。
通过读书、学习、反思,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内在美。
内在美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它涉及到我们性格的塑造、智慧的积累等方面。
由于内在美是我们自己能够掌控的,因此它更加重要。
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平衡之道应该注重内在美与其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追求外在美上,不如将精力放在内在美的培养上。
什么是外在美-什么是内在美-外在美与内在美有什么联系-商务礼仪

什么是外在美?什么是内在美?外在美与内在美有什么联系?商务礼仪篇一:外在美与内在美外在美与内在美法政学院09政本(2)班叶乃康学号:20XX644235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自古英雄爱美人。
对君王更有“爱江山更爱美人”的说法。
那么,应该以怎样的标准来判断一个人美还是不美呢?或者说一个人的美取决于什么因素呢?我的答案是:外在美与内在美,或者说形体美与人格美(心灵美)。
人的形体美基本上是人的生理形态的表现,它主要取决于先天条件。
形体美首先是指身材相貌的美。
这一点很重要。
认识一个人,首先了解的就是这种外在美,进而慢慢地了解其内在美。
其次,形体美要通过姿态动作表现出来。
姿态动作的美,是身体各部分的配合而呈现出来的外部形态的美。
优雅的动作,甜蜜的微笑,令人愉悦舒心的神态,温文尔雅、粗犷豪放、潇洒自如的风度都是姿态动作之美的表现。
人的形体美除了自然的因素以外,还有人工修饰的因素,这就是修饰美。
当代人形体美的人工修饰因素,主要包括服饰、发型以及化妆等等。
服装、发型、挂件、化妆等等,是否有利于人的形体美的展现,关键在于得体、适度、和谐,而且因人而异。
人格美,是指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美。
这种美,表现在品德、情操等素质方面。
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在人的行动中表现出来,就是一个人的人格美。
换句话说,品德优秀、情操高尚的人,就是具有美的人格的人。
一个人的心灵美是通过日常生活中行为举止所表现出来的品德、情操来体现的,进而为别人所了解的。
首先,人际关系是显示人格美的重要方面。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一个人的品德和情操。
真诚、尊重和理解,应当成为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这些原则如果在交往中得到贯彻了,那么,人格美也就显现出来了。
其次,进步的、积极的人生观,是人格美的核心。
人生观,表现着对于人生价值的根本观点,是一个人的行动的内在根据和动因,对于一个人的品德、情操的形成,带有根本性的影响。
因此,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信心,就很好地显现出一个人的人格美。
如何看待内在美和外在美

如何看待内在美和外在美我眼中的内在美和外在美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他们看似处于对立面,实则是内在美塑造外在美,外在美造就内在美。
内在美是我们常说的人身上具有的一些优秀品质,比如有知识、有内涵、内心平静豁然、品格优良、待人真诚等,这些都是能够吸引他人的美好品质;外在美则是要求有清爽的外表,着装得体,给人一种干净怡人之感,其范围并非仅局限于长得好看,这是很多人对外在美的误解。
一个颇具吸引力的人,一定是兼具内在美和外在美所表现的特质,如果他只有外在美,而没有内在美,最后便会逐渐疏离,并不会与其走得太近,如果他只有内在美,外在邋里邋遢,则也不会有太多人愿意与其靠近。
举个例子,就像我之前去书店买书的时候,经常会被一些畅销书所吸引,它们有好看的封面和书名,纸张和印刷也很精美,书也足够厚,就会给我一种这本书的价值很高之感,由于时间关系,也没有仔细翻看其中记录的内容,由此,我便把它买回家中。
可是回到家后才发现,书中的内容平平无奇,根本不是自己想象的模样,便把它扔到了一旁,置之不理。
通过买书这个例子,同样也映射到了我在择友的时候,我在进行自我包装的时候,身上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我会经常性的忽略内在美,而更加重视外在美。
我忘了,内在美和外在美是相互成就的关系,如只具备其中一种美,便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他们所产生的利好效应便会中断。
内在美塑造外在美。
腹有诗书气自华,有知识有内涵,便会高雅光彩,气质迷人,内在气质影响外在的表现形式,这是最常提到的内在美对外在美的影响。
在生活中,如果没有内在品格的支撑,在公共场合大声讲话,与人交往不真诚,忽略社交礼仪等等,在别人看来,就是没有涵养、没有素质的人,就表现形式来看,我想没有人会认为这些行为是美丽、恰当的行为;在工作中,如果只是随性而为,不受基本工作准则的约束,不尊重基本的工作规律,又怎会使一项工作完美落幕,又有谁会觉得这项的工作干得漂亮。
只有内在丰富,内在有干货,才会有精彩的外在呈现。
论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

三一文库()/论文其他/文教卫生〔论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如果说外在美是人的静态物质的形象外观,动态美是人的动态物质活动的感性现实,那么内在美则是前两者的心理基础和内在依据。
同任何事物一样,美也是形式与内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有机体。
没有形体美、行为美、风度美等等形象直观的美,或许根本就没有内在美乃至人性美。
既要充实美的内在精神,又要重视美的外在表现,努力达到内美外美的统一,使人的一切都更加完美,这应该成为每一个现代人的最高追求目标。
因为,人性美的塑造,归根结底是人类自己才能承担和完成的使命。
[关键词]内在美外在美伦理意义社会价值观念形态我们每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都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和想望。
我门不可能选择自己的性别,因为上天已经给你安排好了一切。
我门不可能选择自己的外貌,高矮胖瘦。
可以这么说外在美是天生的,不是我们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情,而内在美却是你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努力而来的。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人人都会说,也都知道说:“内在美”比“外在美”好.可是如果您面临选择,必须从中选一时,您是否依然毫不犹豫地选择“内在美”呢?我想我还要选内在美.我个人认为人应该具有内在美。
只是追求外表华丽而内心空虚的人是可悲的。
整天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习惯享受,计较个人得失,,贪污腐败,行贿受贿,任人唯亲,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美德和理想统统抛于脑外的人是可耻的;即使他的容貌英俊美丽,也难以掩盖心灵的丑恶,逃不脱正义的指责。
如果你喜欢美,那就要拿出实际的行动来,用知识武装头脑,以“八荣八耻”为准绳,做一个心灵美,外表也美的人吧!我觉得内在美是指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美,是人的思想、品德、情操、性格等心理文化素质的具体体现,我觉得内在美最重要,外表是天生的,它能代表什么呢?最多说明你的基因组合的还不错。
我认为,内在美是相对于外在美、动态美而存在的审美范畴,是属于人的精神领域的具有非直观性、含蓄性的观念形态。
美容心理学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平衡

美容心理学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平衡美丽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从内而外,由外而内,以一颗平衡的心灵为基石,在外在美和内在美之间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外在美和内在美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特点,但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建一个完美的个体。
在美容心理学中,探索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平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实现自我价值。
一、外在美的重要性外在美作为一个人的名片,无论我们愿意与否,它都会给他人留下第一印象。
容貌、体态、服饰等都是外在美的表现形式,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与我们的个人形象和自信心相关。
外在美的追求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它激发了我们对自身的保养和改善的欲望,促使我们去追求更好的自己。
然而,外在美只是我们个体的一部分,它需要与内在美相结合,才能体现真正的魅力。
二、内在美的重要性内在美是指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性格、修养等方面。
它是一个人真实的自我,是他人无法直接触及、感知的。
内在美的呈现需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来展现,特别是面对亲友和社会的时候。
内在美是我们与他人建立深层次联系的桥梁,它决定了我们受人喜爱的程度以及情感的深浅。
然而,内在美也需要外在美的支撑,才能充分展现个体的魅力。
三、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平衡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平衡是美容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不仅指的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相辅相成的关系,更是强调了二者平衡的重要性。
当一个人过度追求外在美而忽视内在美时,可能会使其个体的魅力缺乏灵魂和深度;当一个人过于强调内在美而忽略了外在美时,可能会使其个体的魅力无法得到充分展现。
只有找到二者的平衡点,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美的完美。
四、实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平衡实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平衡,对于每个人都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首先,我们需要培养正确的美容观念,明确外在美不是全部,它只是一个人的一个方面。
接下来,我们需要关注内在美的培养,通过阅读、学习、修行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思想和品质。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外在美的提升,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养方法、饮食习惯和形象管理,使自己在外界的表现更加出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问题
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问题一直是长期以来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应该从更深层次理解内在美与外在美,内在美与外在美是统一的,美的重要功能应该是感染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外在美促进教学。
关键词:内在美外在美统一感染
1、正确认识内在美与外在美
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问题一直是长期以来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外在美往往被理解为人长相穿戴的漂亮华丽,是肤浅感性的,内在美被理解人精神品质的高尚,是不可感知的、抽象的,内在美与外在美往往被人为地割裂、对立起来,我们接受的教育都是不要以貌取人,要注重人的内心品质,中国许多谚语强调人的美重在内容。
例如“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花美在外边,人美在里边”,“马的好坏不在鞍,人的美丑不在穿”。
彝族谚语:“泥土是美的母亲,脸上贴金也没有脚上溅泥巴光荣。
”也是说明人的美在于勤劳。
外国也有类似的谚语,如“人美不在貌,而在心”(朝鲜),“样儿好,不如心眼好”(老挝),等等。
如德谟克里特说:“那些偶像穿戴和装饰的看起来很华丽,但是,可惜!他们是没有心的”,①这种审美观点,在一些文学艺术作品中也得到形象的体现。
如在莎士比亚的剧作《威尼斯商人》中有一个情节是向鲍西亚求婚的人,要从金的、银的、铝的三个匣子中找出一个匣子,其中一个藏着鲍西亚的画像,谁选中了,这位姑娘就嫁给谁。
第一个求婚的是摩洛哥亲王,选中了外表闪光的金匣子,里面却装了一个骷髅头骨;第二个求婚的是阿拉贡亲王,选了耀眼的银匣子,里面装的是一张傻瓜画像,这两个人的求婚都落空了;第三个求婚的叫巴塞尼奥却选中了那质朴的铅匣子,下面是他的一段说白:“外观往往和事物本身完全不符,世人都容易为表面的装饰所欺骗……再看那些世间所谓的美貌吧,那些完全靠脂粉装点出的,愈是轻浮的女人,所涂的脂粉愈重……你炫目的黄金,米达斯王坚硬的食物,我都不要你;你惨白的银子、在人们手中来来去去的下贱的奴才,我也不要你;可是你,寒酸的铅你的形状只能使人退走,一点没有吸引人的力量,然而拟定质朴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我的心,我就选中了你吧,但愿结果美满。
”②打开盒子一看里面装的正是鲍西亚的画像,他的求婚如愿以偿了,这段说白体现了莎士比亚的审美观点,他鄙夷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而歌颂人物性格上的内在美。
其实,我们理解内在美与外在美应该从更深层次理解,内在美是人的理想、道德、情操、知识等主观世界的美,外在美是人的相貌、体态、服饰、行
为举止的美。
2、内在美与外在美是统一的
内在美与外在美是统一的,外在美受内在美制约,内在美通过外在美表现。
人的美和人的本质是密切的联系,自由创造是人的珍贵特性,在创造过程中显示人的聪明、勇敢、诚实、坚毅等美好品质。
这些品质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而且是在实践中表现
出来的,人的美不同于长相漂亮,而是人的内在品质相联系的,平时我们常把“美”与“好”,“美”与“德”相结合使用,这里面体现了“美好”和伦理学的深刻的内在联系。
我们从美学上所使用的“美”,其意义要比“漂亮”要深刻的多,丰富的多,漂亮虽然可以使我们从形式上获得美感,却不能使我们精神高尚。
而且人的漂亮时易逝的,而性格上的美却是常在的,持久的。
莎士比亚在剧本《一报还一报》中写道:“没有德性的美貌,是转瞬即逝的;可是因为在你的美貌之中,有一颗美好的的灵魂,所以你的美貌是永存的。
”③
正是由于人物外在形象美具有这一特点,因此中外许多杰出的艺术家都重视人的精神美,深入观察、研究表情、动作和人的内在品质的关系,达芬奇曾说:“除非一个人物形象显示了表达恶劣内心激动的动作,否则是不值得一赞的。
”“绘画里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每一个人物的动作都应当表现它的精神状态。
”④中国古代画论中强调“以形写神”,“神形兼备”,把表现人物外在形象的美侧重于内在精神品质的特点。
当人的外部特征体现一定美好品质的时候,这形象就是美的。
前面着重分析了人的内在品质在人的外在形象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精神美、性格美并不是抽象的、不可感知的。
任何美都有它的感性形式。
没有了感性表现,美也就不存在了,黑格尔曾说:“美的生命在于显现”,他是从唯心主义出发,把美看作是理念的显现,但是这里包含了一定的合理因素,所以他显现看作是“美的生命”。
我们分析人物外在形象的美,也必须研究在社会实践中人物内在品质是如何体现在形象上的,我们认为人的内在品质总是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得到表现,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表现出来。
有一件摄影作品内容是表现周总理1961年视察河北邯郸第一棉纺厂工人食堂时的动人情景,从照片中人物形象说明人物形象美并不是抽象的,周总理所具有的那种关心人民、热爱人民的内在品质都在形象中显露出来。
摄影家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瞬间---总理正要从女工手中掰下一块窝窝头尝尝,总理的表情是那么的和蔼、态度是那么平易,从周围人物的笑脸上,我们仿佛听到了周总理的亲切而风趣的语言。
这种生活形象的美
就是我们所说的精神美,它能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和提高。
有时候人们在生活中只注意到长相的美,而忽略表情、动作、语言的美。
长相的美其实是一种形式的美,而表情、动作、语言却和人的内在品质、精神有着密切联系。
所谓“征神见貌,情发于目”(魏刘劭《人物志》),就是指人的思想感情常常自然流露于外形。
不同的情感会引起外形的不同变化。
首先人物的感情从面部显露出来。
高兴时“眉开眼笑”,得意时“眉飞色舞”,愉快时“眉舒目展”。
人的眼睛最富于表情,心灵中最细微的变化,都可以从眼睛中流露出来,所以达芬奇把眼睛比作是心灵的窗户。
《诗经》中《硕人》里面有这样一段描写美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前面五句描写皮肤、牙齿的颜色、质感和形状,都属于形式美,而后五句则是描写了表情、神态,因此后五句更能引起人们的想象和美感。
其次,人物的情感还是从体态动作上、语言声调上表现出来,以上分析说明对人物外在形象美需要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去掌握。
3、美的重要功能应该是感染人
在我们这个多媒体的时代,眼球经济的时代,如果没有办法广泛和迅速的感染到人,形成文化影响,这种美不能算是成功了。
而感染力是很直观的东西,真正的美不是等着大众来发掘,而是它的魅力可以扑面而来,让大家生动具体地感受到。
魅力四射,就是要
射出去的,美如果只存在于人的心灵世界,内部世界,是称不上魅力的。
美不是静止的存在,它存在于人和人的沟通交往中。
内在美如果不能冲破心灵的藩篱,对外开放,在外在上有鲜活的表现,形成外在美,它就只有孤芳自赏了。
我们要勇敢地展现自己,在开放的状态中展现美,美将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更顺利愉快。
4、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外在美促进教学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体现的外在美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到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重视语言等外在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动之以情情感美
“感人之心,莫先乎情”。
每一节课教师都要以饱满的精神,亲切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灵,以“师情”动“生情”,以“师情”激“生情”,师生的情感融洽地交织在一起,投入学习。
儿童的心灵最敏感,他们能准确捕捉到教师语言中“情”的信息,进而领悟“情”中之“理”。
教师要以美的语言作为美的品德的载体,深入学生幼小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直观形象音韵美
儿童的思
维是直观的、形象的,他们的注意常常指向那些能引起兴趣的对象。
教师的语言音韵美,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除了做到语言准确、语法规范外,还应注意语气的轻重缓急,做到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充分展示音韵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到审美的愉悦。
在教学中,不但要有优美的范读,精练的讲解,还要带领学生一起朗读。
如《小小的船》一文,要让学生通过读,领略诗歌的节奏、音韵美,从而真正去领会作品的内涵。
教师语言的音韵美吸引着学生,直接影响学生理解与享受作品美,决定着学生的语言美。
(3)、充满童趣体态美
体态语,也叫态势语,它包括人们使用口头用语所伴随的手势、眼神、身态、面部表情。
有人说:“美是自然的适度”。
能烘托、渲染口语的效果。
如《司马光》一课教学中,利用体态语表现司马光砸缸救同伴的动作,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充满童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在《飞夺泸定桥》一文中,充分利用面部表情,既表现时间的紧急,任务的艰巨、夺桥的迅速以及胜利的喜悦,又能充分体现战争的艰苦,战斗的激烈,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感受英雄人物的壮美之情。
爱迪生说过:“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
教师应把自己看作特殊的艺术家,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用内在美的心灵和外显的美去拨动学生美的心灵,塑造出儿童美的心灵。
总之,教师的外在美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情感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是促进学生能力和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动力。
只有把学生的情感和智力因素完美地结合起来,
才能形成和谐、生动、活泼、融洽的课堂氛围,才能切实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