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合集下载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能量的流动是生态系统存在与发展的动力,一切的生命活动都依赖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通和转换。

由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过程,不但使生物得以维持生存、繁衍与发展.而且也使得生态系统保持平衡与稳定。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主要是从初级生产者向次级生产者流动。

能量的流动渠道主要通过’‘食物链”与“食物网”来实现。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能址流动的主要渠道通常有三种形式: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主要是从初级生产者向次级生产者流动。

能量的流动渠道主要通过’‘食物链”与“食物网”来实现。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能址流动的主要渠道通常有三种形式:( 1 )捕食食物链从植物到草食动物再到肉食动物所联系的链条,如稻田中的“青草一昆虫一青蛙一蛇一人”。

( 2 )寄生食物链由大有机体到小有机体进行能址的流动,如’‘人体寄生虫”、“哺乳动物一跳蚤”。

( 3 )腐生食物链由利川死休的微生物组成,并通过腐烂分解,将有机体还原成无机物的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不是唯一的,由于某一消费者不只吃一种食物(生物),每种食物(或生物)又被许多生物所食,因此形成相互交错、彼此联系的网状结构,故称食物网。

由于能量从一个营养级(水稻、杂草)到另一个营养级(如昆虫、老以)的流动过程中,有一部分被固定下来形成有机物的化学潜能.而另一部分通过多种途径被消耗,直到最后耗尽为止。

平均每个营养级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 % ,这就是著名的“十分之一定律”。

因此,营养级由低级到高级,依据个体数目、生物金与能址的分布,形成了底宽而顶尖的金字塔形,称之为生态金字塔或能量金字塔.即顺着营养级位序列(食物链)向上,能量急剧递减。

在每个营养级中将所有的生物量或活组织连起来,随若营养级的增加,其生物虽随着减少,形成生物量金字塔,这种金字塔在陆地生态系统和浅水生态系统中最为明显。

农业生态学-第6+7章(4节)-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农业生态学-第6+7章(4节)-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基本内容
1.能量的基本形态与来源:能量包括动能
和潜能;生态系统的主要能源是大阳能和 人工辅助能; 2.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 渠道,具有不同的类型和作用;
3.农业生态系统能量转化与流动途径:
将日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物质中的 化学潜能,根据化学潜能去向不同而形成3 种不同的能流路径;
10 25 47
太阳辐射到 达大气层后
到达地球表面 大气或云层反射 云层吸收 臭氧、水蒸气、二氧化碳吸收 尘埃散射
地球上任何地方所接受到的太 阳辐射量因纬度、季节而异。 从世界范围来看,到达地球表 面的太阳辐射能,大部分地区 在418.68—3349.44J/cm2.d . 我国各地年辐射量变化为358—1004.8×109kJ/hm2.
太 阳 辐 射
约50%的可见光(0.4—0.7μm) 约43%的红外线(>0.76μm) 约7%的紫外线(<0.4μm)。
红橙光 是绿色植物叶绿素最容易吸收的部分,
是光合作用的主要能源。
2.人工辅助能 Artificial Auxiliary Energy
是指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所投入到生态系 统中的人力、畜力、燃料、电力、机械、化 肥、农药、饲料等。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人工辅助能是一种非常 重要的能量来源。 它的投入可以大大强化和辅助生态系统中生 物对太阳光能的固定、转化和流动。
(2)腐食性食物链(Saprophytric Food Chain), 又称残屑食物链(Detritus Chain)
是指以死亡有机体或排泄物为能量来源, 在微生物或原生动物的参与下,经腐烂、分解 将其还原为无机物并从中取得能量的食物链。 农业上应用的腐食食物链有:“秸秆、粪 便等→沼气”、“棉籽壳、秸秆→蘑菇”等。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寄生食物链
寄生食物链是以活的动植物有机体为能量来源、以寄生方式生存的食物链。
(二)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成员之间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往往不是单一的,多数 情况是交织在一起,一种生物常常以多种食物为生,而同一种食物又往往被多种消费 者取食,于是就形成了生态系统内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相互联结的“网络”。这种 网络被称为食物网。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
地球生态系统的能量90%以上有来自于日光能,另外不足10%是来自于 地热能、潮汐能、风能、水能等。太阳辐射能以电磁波的形式投射到地球。 在太阳辐射中,可见光约占50%,红外线约占43%,紫外线约占7%。可见光 是由7种不同的单色光(红、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除绿光外, 其他均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生理辐射,其中红橙光是绿色植物叶绿素最容 易吸收的部分,是光合作用的主要能。植物只能将很少一部分生理辐射能转 化为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红外线的主要作用是产生热效应,形成生物 生存的热量环境。紫外线则具有较强的组织穿透能力和破坏能力,能提高植 物组织中蛋白质及纤维素含量,还会杀死微生物。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人工辅助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量来源。所谓的人 工辅助能是指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所投入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人力、畜力、 燃料、电力、机械、化肥、农药、饲料等。它的投入可以大大强化和辅助生 态系统中生物对太阳光的固定、转化和流动。
二、食物链与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借助于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因此,食物链和食物网 便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
(一)食物链
食物链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一个序列,组 成一个整体,就像是一条链索一样。这种链索关系就被称为食物链。
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1942年在研究湖内生物种群能量流动规律时,受中国谚语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污泥”的启发,提出了著名的食物链理论。 在自然界中,一个完整和发育完全成熟的生态系统常具有这样一条典型的食物链: 植物 ——食草动物——一级食肉动物——二级食肉动物——顶级食肉动物。 食物链上能量和物质被暂时储存和停留的位置,也即每一种生物所处的位置(环 节)称为营养级。在上诉食物链中,植物称为第一营养级,食草动物称为第二营养级, 一级食肉动物称为第三营养级,二级食肉动物称为第四营养级,顶级食肉动物称为第 五营养级。 食物链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均可以按食物链的发端和生物 成员取食的方式归纳为捕食食物链、腐食食物链、寄生食物链3种类型。

农业生态学3农业生态系统能流

农业生态学3农业生态系统能流
消耗量 C=A+FU
同化量 A
生产量P
现存量改变 ΔB
十分之一定律 生态系统中,能量在食物链上流动,上一营养级大 约只能固定下一营养级能量的10%,这种规律称之 为十分之一定律。
3.生态系统能流
生态系统水平的 能量流动和食物 链水平的能量流 动有何区别?生 态系统的结构和 能量高效利用有 何关系?
(1)草牧食物链
从绿色植物开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弱肉 强食,存在明显的捕食关系和血淋淋的斗争,所以 又叫捕食食物链。
捕食中以活有机体为食,所以也叫活食食物链。
水稻-稻飞虱-青蛙-蛇-鹰
(2)腐食食物链
食物链成员与 死的有机体为食 ,通过腐烂分解 ,由腐生成员构 成的食物链
动物尸体-蝇-真菌-细菌
2.能量的形式及转化
太阳辐射能
热能
热能
动能
植物呼吸 动物呼吸 动物运动
势能
有机物化学能
有机物化学能 动物登高
有机物
光合
取食
动物取食 化学能
作用
动物发光
动物放电
光能
动物发声
电能
声能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形式及转换
3.生态系统的能源
太阳能
辅助能
自然辅助能 人工辅助能
生物辅助能 工业辅助能
太阳能
除太阳辐射能以外, 其它进入系统的任何形式 的能量。
农业生态学3农业生态系统能流
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能流
一、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 二、能量流动过程 三、能流模型及能流分析 四、能流与生态系统生产力
一、 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
1.能量的概念
力学定义能量是:物体做功能力的量度。 物体对外界作了功,物体的能量要减少;反过来, 若外界对物体作了功,物体的能量就要增加。如某 些动物搬运食物,则动物对外界作了功,体内的化 学能减少。 生态系统中各组分的存在、变化及其发展,都与 能量息息相关,遵循一定的能量变化规律。

第六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2013

第六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2013

(三)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
(dissipative structure)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 环境所进行的物质、能量的不断交换,就 能克服无序状态,维持稳定状态。( I.
Prigogine,1967 )
四、能量流动的特征
1 .能流是单向流动
2 .能流是能量不断递减的过程
被生物体固定储存提供给下 一营养级的能量叫有效能。
10 次级消费者 (鱼类)
100
1,000
初级消费者 (浮游动物)
10,000 每个营养级的
可利用能力 (千卡)
生产者
热量
分解者
热量
热量
热量 热量
三、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
1.能量流动途径为“双通道”。
辅助能
太阳能 初级生产者 各级消费者 分解者
产出输出
2.能量传递效率提高,农业增产明显。
z全球绿色植物光能利用率平均为0.1% z耕地农作物平均为0.4%,高产田为1.2-1.5%。 z畜业转化效率及产量也提高。
固定的 同化的
吃进的
收获的
可利用的
食源 不可利用的 未收获的 吃剩的 粪便
呼吸
3. 能量流动的途径和渠道是
食物链 (food chain) 食物网 (food web)
2
2013/4/11
食物链 (food chain)
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彼此连 接起来的一个序列,组成一个整体,就像一条链索一 样,这种链索关系就,称为食物链.
2013/4/11
农业生态学
Agroecology
陈源泉
中国农业大学循环农业研究中心 电话:62731163 Email:rardc@

第三章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

第三章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
2.营养级(trophic level):食物链上的每一个食 性级。以符号T来表示,T1表示第一营养级,T2表示 第二营养级,T3……Tn余此类推。一般为4~5级。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一 种主要形式,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路径。
二、食物链的种类
按性质不同分为四类: (1)捕食食物链(又称草牧食物链 gazing food chain):
食物网本质上是生态系统中有机体之间一系列反复 的吃与被吃的相互关系。
营养结构:以营养为纽带,把生物与生物、生物与 环境紧密联系起来的结构。
四、农业生态系统食物链加环
(一)食物链加环的作用
在原有食物链中通过加入新的链环,延长 或完善食物链组合,改变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具有很好的效益。其作用表现在:
均朝着熵值增加的方向进行。 (2)开放系统从一个平衡状态到另一个平衡状态的
任何过程,均使系统与环境熵值之和增加。
四、耗散结构理论
1.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的 非平衡状态下,系统可能出现的一种稳定的有序结构。 (Prigogine)
2.耗散结构理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 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不断交换,就能克服混乱状态,维持稳定 状态,并且不断提高系统的有序性,使系统的熵减少。
R 呼吸
枯死、采食
总生产量Pg 量B
净生产量 Pn
现存
2、 地球生物圈主要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
据H.Whittaker(1975)计算,地球的初级生 产量为:(单位:×109吨)
兼具两种以上的功能环节。
如:稻田养鱼、鸭,即有减耗的作用(鱼鸭以水稻害 虫为食,减轻虫害危害,鱼、鸭粪肥又可肥田), 又可生产鱼、蛋产品。

第四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四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四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本章学习目标:重点掌握:农业生态系统能流调控途径;能量分析方法一般掌握:林德曼效率;农业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与流动途径;初级生产与次级生产的关系;人工辅助能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识记:食物链与食物网、辅助能、生态金字塔的概念二、本章主要内容一)农业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1. 生态系统能量的基本形式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有三种表现形式,即日光能、生物化学能和热能。

2. 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地球生态系统的能量90% 以上有来自于日光能,另外不足10% 是来自于地热能、潮汐能、风能、水能等。

太阳辐射能以电滋波的形式投射到地球。

来自太阳的能量是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基础动力,经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太阳能被转化为有机态的化学能,贮存于植物体内.这些贮存的化学能随绿色植物进入食物链,在流经食物链各环节的过程中,生物质被动物和微生物消化和分解,贮存的化学能经过不同的转化过程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这就是自然生态系统的能流过程。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来源一部分与自然生态系统一样来自日光能,各种农业生物生长需要依靠太阳光完成光合作用,转化日光能为贮存于生物质中的化学能。

但是,农业生态系统还要另一项重要的能量来源,那就是人工辅助能。

人工辅助能:指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所投入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人力、畜力、燃料、电力、机械、化肥、农药、饲料等。

食物链: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彼此连接起来的一个序列,组成个整体,就像一条链索一样,这种链索关系就被称为食物链。

在自然界,一个完整和发育成熟的生态系统常具有这样一条典型的食物链:植物-—食草动物—一级食肉动物——二级食肉动物——顶级食肉动物。

营养级:食物链上能量和物质被暂时贮存和停留的位置,也即每一种生物所处的位置(环节)称为营养级。

食物链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均可以按食物链的发端和生物成员取食的方式归纳为三种类型:1)捕食食物链:亦称为草牧食物链,这种食物链起始于植物,经过食草动物,再到食肉动物这样一条以活有机体为能量来源的食物链类型。

农业生态学第四章--能量流动

农业生态学第四章--能量流动

A 贮存量 R1 体增热 R2 维持能
F 固体排泄物
U 液体排泄物
G 气体排泄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三节 次级生产的能量转化
二、次级生产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1.转化农副产品,提高利用价值 2.生产动物蛋白质,改善食物构成。 3.促进物质循环,增强生态系统功能。 4. 提高经济价值。
第三节 次级生产的能量转化
第一节 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
三、能量流动的基本定律 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 When energy is converted from one form into another, energy is neither gained nor lost. Q=ΔE+W Q 吸热 ΔE 内能(潜能) W 做功 用于生态系统:绿色植物同化的太阳能=贮存在植物体内的化学潜能+植 物呼吸消耗的热能
第四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Chapter 4 Energy Flow in Agroecosystem
第一节 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 The Basic Law of Energy Flow
第二节 初级生产的能量转化 Energy Flow on the level of primary production
efficiencies)
第一节 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
四、能量流动的特征 1.能流是单向流动 2.能流是能量不断递减的过程 3. 能量流动的途径和渠道是食物链(food chain)和食物网 (food web)
第二节 初级生产的能量转化
一、初级生产的能量平衡 1. 初级生产(primary producti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热功转换可用下式表示:Q= U+W 式中 U 为系 统的内能内能变化;Q为系统吸收的热量;W为系统对外 所做的功 。
(一)食物链(food chain) 1.定义: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通过吃与被吃的关 系彼此连接起来的一个序列,组成一个整体犹 如一条链索一样,这种链索关系被称为食物链。 2.食物链理论 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Lindeman)提出的, 基本涵义是: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转化固定的 食物通过一系列取食与被取食关系,使生物成 员紧密联系起来的营养序列称为食物链。
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内容提要
• 能量的基本形态与来源; • 食物链与食物网 •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转化途径 •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转化的的基本原理 •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生产 • 农业生态系统的辅助能 • 农业生产系统的能流与能值分析。
第一节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途径
一、农业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
人 工 辅 助 能
太阳能(主要能量来源占90%以上) 包括地热能、潮汐能、 风能、水能等
自然辅助能 对生态系统中食物链能
量转化与传递起辅助作 用的能量
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投入到农 业生态系统中的人力、畜力、燃 料、电力、机械、化肥、农药等 强化和辅助生态系统中生物对太 阳能的固定、转化与流动的能量
二、食物用转化固定在植物体的化学能;由食物链转化 到动物体和微生物提中的化学能;动植物体被埋藏在地 壳经长期的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化学能。 (3)热能
是一种广泛见于不同能量作功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
农业 生态 系统 能量 来源
生态 系统 能量 来源
第二节能量流动与转化的基本定律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衰变定律 三、熵定律 (一)熵含义(二)熵变化(三)熵定律 四、普里(利)高律的耗散结构理论 (一)耗散结构(二)耗散结构理论 五、生态金字塔 (一)生态金字塔概念(二)生态金字塔类(三)生态 金字塔理论意义 六、林德曼效率定律与生态效率定律 (一)林德曼效率定律及意义(二)生态效率定律
二、食物链与食物网
(一)食物链 3.营养级 食物链上能量和物质被暂时储存和停留的 位置亦即每一种生物所处的位置(环节) 称为营养级。 植物 食草动物 一级食肉动物 二级食肉动物 顶级食肉动物
二、食物链与食物网
(一)食物链
4.食物链的类型
(1)捕食食物链亦即草牧食物链
起始端始于植物,经食草动物再到食肉动物这样一条以活得有机 体为能量来源的食物链类型。
1.能量
是物质具有作功的能力,能是物 质运动的量度,相应于不同的运 动形式,具有不同形态的能量。
(一)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
基本形态
2.能量的存在形式
根据是否作功,能量可分为潜能与动能两种 形式。
• 动能:是指正在作功的能量,与物体本身的 质量、运动速度和相对位置有关。其存在形 式有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化学能 与体能。
三、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途径
• 第三条路径:每一营养级的生物有机体在其 生命代谢的过程中均要进行呼吸作用,在这 个过程中,生物有机体中储存的化学潜能作 功,维持了生命的代谢,并驱动了生态系统 中物质流动和信息传递,生物化学潜能也转 化为热能散发于非生物环境中去。
• 第四条路径:在农业生态系统中,随着人类 从生态系统内取走大量的农畜产品,大量的 能量与物质流向系统外,形成了一股强大的 输出能流这是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一条能 流途径。
(一)农业生态系统能量的基本形态 1. 能量;2. 能量的存在形式; 3.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表现形式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 二、食物链与食物网 (一)食物链 1.定义;2.食物链理论;3.营养级;4.食物链的类型 (二)食物网 三、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途径
(一)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 基本形态
如 农田中的“水稻 蝗虫 青蛙”
(2)腐食食物链亦即残屑食物链
是指以死亡有机体或生物排泄物为能量来源,在微生物或原生动物 的参与下经腐烂分解将其还原为无机物并从中取得能量的食物链类 型。
(3)寄生食物链是以活的动植物有机体为能量来源,以寄生方式生 存的食物链。
如“十字花科蔬菜
小菜蛾幼虫
寄生蜂”
(4)混合食物链将以上3中食物链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既有捕食性 生物又有腐生性生物链甚至有寄生性生物的混合链。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认为:能量可在不同的介质中被传递 ,在 不同的形式间被转换但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即能量在转化的过程中是守恒的,只能按严格的热功当 量(J)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
热量(Q)与机械功(W)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在转化的 过程中存在着确定的数量关系,即W=JQ、(J=4.2焦耳/ 卡)
• 第一条路径(主路径):能量沿食物链各营 养级流动,每一营养级均将上一级转化而来 的部分能量固定在本营养级的生物体中,但 最终随着生物体的衰老死亡,经微生物分解 将全部能量释放到非生物环境中去。
• 第二条路径:在各个营养级中都有一部分死 亡的生物有机体以及排泄物或残留体进入到 腐食食物链,在分解者的作用下,这些复杂 的有机化合物被还原为简单的CO2、H2O和其他 无机物。有机物中的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散发 于非生物环境中去。
• 潜能:静态能量,存在于物体内部的化学能 量,具有潜在的作功能力的能量。其存在形 式有化石能、生物化学能、运动能、潜在的 水能。
(一)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 基本形态
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表现形式
(1)太阳能
是由太阳辐射出来的广谱电磁波所组成,当其未到达 物体表面后即开始作功而成为动能。 (2)生物化学能
如“稻草 牛 蚯蚓 鸡 猪 鱼”
(二)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成员之间的取食与
被取食关系往往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一种生 物常常以多种食物为生,而同一种食物又往往 被多种消费者取食,于是就形成了生态系统内 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互相连接的“网络”这 种网络称为食物网。
如野生草 野鼠 野兔
猫头鹰
三、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