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的临床病理分型及其特点
阑尾炎

阑尾炎急性阑尾炎是在阑尾阻塞的基础上,细菌入侵阑尾壁而引起的;而慢性阑尾炎常由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也可一开始即呈慢性经过。
发病机制和病因:1主要病因:细菌感染和阑尾腔的阻塞。
2发病机制:阑尾是细长的盲管,管腔狭小,易潴留来自肠腔的粪便及细菌。
阑尾壁富于神经装置,根部有类似括约肌的结构,受刺激时易于收缩使管腔更为狭窄。
阑尾腔因粪石、寄生虫等造成机械性阻塞,或因刺激引起阑尾挛缩,致使阑尾壁的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粘膜损害,导致阑尾缺血甚至坏死,有利于细菌感染而引起阑尾炎。
阑尾炎病变分3种主要类型:(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炎的早期病变,病变只限于阑尾粘膜或粘膜下层。
(2)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是急性化脓性炎,阑尾的化脓性炎主要表现为蜂窝织炎,因为阑尾组织比较疏松,阑尾壁各层皆为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并有炎性水肿及纤维素渗出。
(3)急性坏疽性阑尾炎重型阑尾炎,阑尾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坏死。
常导致穿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或阑尾周围脓肿。
肠肿瘤1大肠息肉(1)与癌变无关的非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
(2)与癌变关系密切的息肉:①乳头状腺瘤;②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瘤,是一种显性遗传病,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瘤变率很高,有重要意义;③腺瘤性息肉。
其中腺瘤性息肉癌变率最低。
2大肠癌患者临床常表现为贫血、消瘦、大便次数增多,变形,并有粘液血便。
有时出现腹部肿块和肠梗阻症状。
好发部位以直肠为主,乙状结肠为次,其他部位较少。
(1)大肠癌的肉眼类型及组织学类型肉眼观分为四型:①隆起型;②溃疡型;③浸润型;④胶样型,此型多见于青年人,预后较差。
镜下可见有:①乳头状腺癌:癌细胞为柱状上皮排列成细乳头状,乳头内间质很少;②管状腺癌:癌细胞排列成腺管状;③粘液腺癌:常有两种类型。
一种表现为大片粘液湖形成,其中漂浮小堆癌细胞;另一种表现为囊腺状结构,囊内充满粘液;④印戒细胞癌:肿瘤由弥漫成片的印戒细胞构成,不形成腺管状结构;⑤未分化癌,癌细胞常较小,形态较一致,细胞弥漫成片或不成团,不形成腺样结构;⑥腺鳞癌;⑦鳞状细胞癌,多发生在直肠肛门附近的被覆鳞状上皮,为数较少。
阑尾炎教学查房_(2).

右下腹皮肤感觉过敏:Sherren 三角。
如阑尾坏疽穿孔,则皮肤感觉过敏现象消失。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WBC及N%比例升高(不绝对)
尿常规 少量的红细胞可能系阑尾与输尿管及 膀胱毗邻所致。
影像学检查
腹部立位平片:盲肠扩张和液气平面,偶然可见 钙化的粪石和异物影
腹部B超:肿大的阑尾直径≥6mm或阑尾周围脓肿 腹部CT:阑尾增粗(管腔直径> 6 mm); 阑尾粪石; 阑尾周围脂肪内筋膜增厚、蜂窝织炎、脓肿;回盲部 积液,壁增厚;周围小肠及乙状结肠肠壁增厚;肠梗 阻;腹水 腹腔镜检查
三、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不 同的个体,病理损害程度不同,其反应有很大的差异。 年轻力壮,病灶距前腹膜近时反应重;小儿、年老体 弱、孕妇、盲肠后位阑尾,反应轻或不明显。 四、严格掌握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及中转手术的适 应症。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应动态观察病人的病情变 化, 作为判断炎症发展或消退的参考,也可作为中转 手术治疗的重要依据。
主证 腹痛剧烈,弥漫全腹,腹皮挛急、腹胀拒按。 壮热恶寒,口干面赤,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小便短少, 甚可出现汗出肢冷、舌红绛,苔黄厚腻或黄燥,脉洪数或 沉细数。
治疗
一、治疗原则
中医:六腑以通为用,通腑泻热是治疗肠痈的关键。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及早应用可以缩短疗程。故本病的 治疗以通腑泻热为主要治疗原则,再根据不同阶段及气滞、 血瘀、热毒等轻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侧重,辩证加减,分 型论治.
化脓型:炎症波及全层 脓性渗出、阑尾腔内脓肿 形成
坏疽型:阑尾循环障碍血运阻断、坏死、穿孔
阑尾周围脓肿 炎性肿块、阑尾周围脓肿形成
2024全新阑尾炎

通过术中导航技术,实时引导手术操作,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
介入治疗应用前景
01
02
03
介入性阑尾切除术
通过介入性手术方法,直 接切除阑尾,达到治疗目 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 等优点。
脓肿引流术的改进
采用介入性脓肿引流术, 有效清除阑尾周围脓肿, 缓解症状,促进愈合。
血管栓塞术的应用
3
临床预后评估体系的完善 建立科学、客观的临床预后评估体系,指导临床 治疗决策。
THANKS
感谢观看
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 案,提高治疗效果。
重视围手术期管理
加强术前评估、术中操作和术后护理,降低手术 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1 2
发病机制深入研究 进一步探讨阑尾炎的发病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 供新的思路。
新型治疗方法的探索 研究新型药物、生物治疗等在治疗阑尾炎中的应 用前景。
介入治疗技术突破
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
利用超声引导进行精准穿刺和药物注射,达到治疗目的。
内镜介入治疗
通过内镜技术进行阑尾腔清洗、引流和药物注射等治疗操作。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将放射性粒子植入阑尾组织内,通过辐射作用破坏炎症组织,达 到治疗目的。
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
耐药性问题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管理,研发新型抗 菌药物应对耐药性问题。
疑难病例特点
罕见或复杂的症状、体征,诊 断困难的原因。
诊断思路
针对疑难病例的诊断方法,鉴 别诊断的考虑。
治疗挑战
手术难度与风险,非手术治疗 的局限性。
解决方案
多学科协作,个体化治疗方案, 新技术应用等。
经验总结与启示
不同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超声检查图像特征及诊断率观察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6月上第21卷第16期·医学综合论坛·作者简介:王静,功能科,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
不同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超声检查图像特征及诊断率观察王静(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功能科,江苏 南通 226001)【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超声检查图像特征及诊断率。
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诊治急性阑尾炎患者101例进行超声检查,观察急性阑尾炎检查结果,并同病理诊断率对比;针对急性阑尾炎超声像图进行分析大小;各型阑尾炎彩色多普勒结果。
结果:超声诊断单纯、化脓、坏疽性各项阑尾炎符合率为12例(85.71%)、59例(98.33%)、27例(100.00%),总符合率97.03%与病理诊断100.00%比较无差异(c 2/P =3.047/0.081,P >0.05),漏诊3例(2.97%,3/101。
单纯性阑尾炎阑尾长度(53.10±7.22)mm、管腔直径(7.10±3.15)mm、管壁厚度(3.12±0.97)mm ;化脓阑尾炎为(57.82±8.56)mm、(10.58±4.80)mm、(4.64±1.34)mm ;坏疽阑尾炎为(58.56±7.67)mm、(11.86±4.32)mm、(4.87±1.67)mm ;化脓及坏疽阑尾炎阑尾长度、管腔直径、管壁厚度高于单纯性阑尾炎(t /P =2.733/0.008,3.320/0.002,5.033/0.000,2.939/0.005,4.012/0.000,5.147/0.000,P <0.05)。
单纯性阑尾炎CDFI 见管壁散在点状及棒状血流信号。
化脓性阑较丰富点状及棒状血流信号, 疽性阑尾炎阑尾管壁血流信号减少,偶见点状血流信号。
结论: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诊断率高,应用价值较为明显,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评估提供的指导。
阑尾疾病影像学表现

阑尾的血管
a.阑尾动脉:回结肠动脉分 支,为一无侧支的终末分支, 有血运障碍时会导致阑尾坏 死。
b.阑尾静脉:与阑尾动脉伴 行,回流入门静脉。故阑尾 炎症时可引起门静脉炎、肝 脓肿。
阑尾的淋巴管与神经
■ 淋巴管:淋巴管与系膜内的血管伴行,引流到回 盲肠淋巴结至肠系膜上A周围淋巴结。
■ 神经:交感神经经腹腔丛和内脏小神经传入第 10/11脊髓胸节,故阑尾可有内脏牵涉痛。
2.影像学表现(CT)
■ 低级别黏液性肿瘤(LAMN): ■ LAMN 病理上亦属于非浸润性病变,
呈轻中度异型性,因而瘤灶边界 较为清楚,较少累及回盲部肠管, CT 表现为右下腹长管状或类圆形 囊性肿块,瘤灶可部分延伸入盆 腔,少数可疝入右腹股沟区,这 可能与肿瘤囊液增多、囊壁结构 及重力改变等有关,多平面重建 有助观察 ;肿瘤常突破黏膜肌阑 尾层达阑尾壁内或突破浆膜层到 表面,出现少量黏液,是肿瘤内 多见菲薄分隔或壁结节、囊壁厚 薄不均且可破裂形成 腹膜假性黏 液瘤(PMP)的病理基础,囊壁 多见弧形、蛋壳样钙化,部分囊 内可见漂浮的絮状强化,漂浮物 与黏液内少量黏膜异型上皮细胞 漂浮有关,少数 LAMN可伴发阑尾 炎。
■ CT表现:为阑尾炎最具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常规CT不易显示阑尾形态, 直接征象不多。薄层扫描及MSCT(多层螺旋CT)对阑尾显示有很大改善, 直接征象有增粗肿大(直径大于6mm),阑尾壁增厚,腔内积液、积气和 粪石。间接征象有阑尾盲肠周围炎和阑尾周围脓肿。前者表现为阑尾周围 脂肪组织密度升高及条索影,腹膜增厚,少量积液,盲肠壁水肿增厚;后 者表现为中心为液性密度的团块影,壁厚而边界不清,可出现液气平面。 阑尾脓肿、肠腔外气体、肠腔外阑尾粪石以及增强扫描时阑尾壁缺损时诊 断阑尾穿孔的特征性表现,但如无上述征象,并不能排除阑尾穿孔。
阑尾炎ppt课件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阑尾炎的定义、病因 和病理生理机制
阑尾的解剖结构和生 理功能
急性阑尾炎与慢性阑 尾炎的区别和特点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阑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典型症状与体征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的应用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01
02
03
04
鉴别诊断要点与误区
阑尾炎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阑尾炎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较高,居各种急腹症的首 位。
年龄与性别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 青少年最为多见,男性发 病率高于女性。
季节与地区
发病率以夏秋季为高,可 能与饮食不洁有关。地区 差异不明显。
临床表现及分型
腹痛
胃肠道症状
转移性右下腹痛是阑尾炎的典型表现,疼 痛部位可随病情发展而变化。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切口感染
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定 期换药,避免污染。
腹腔感染
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 控制感染扩散。
肠粘连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促进肠道蠕动,减少
粘连发生。
其他并发症
如出血、阑尾残株炎等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
应处理措施。
04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知识普及和认知提高策略
讲解阑尾炎的基本知识
关系。
情绪调节技巧
教授患者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 ,如深呼吸、冥想等,以缓解焦虑 和恐惧。
提供心理支持
鼓励患者表达情绪,给予积极的反 馈和支持,增强其信心和勇气。
家庭护理指导建议
01
02
03
04
小儿阑尾炎

小儿阑尾炎的特点
多发于上感后
病原菌经血行感染而并发阑尾炎
全身和消化道症状出现早而显著
转移性右下腹痛和肌紧张不明显
病情发展迅速、严重,易穿孔形成腹膜炎
阑尾壁较成人薄,并有丰富的淋巴滤泡;婴幼儿 大网膜短而薄,阑尾发炎后,不易包裹局限。
CHAPTER 2
小儿急性阑尾炎护理查房
Pediatric’s acute appendicitis
.
1
本次查房目的
了解解剖生、病因及转归
熟悉小儿阑尾炎的特点、病理分型、 诊断及治疗
掌握病例汇报的方法,掌握阑尾炎 临床表现、临床护理问题及措施
CHAPTER 1
概述、解剖生理及小儿阑尾炎的特点
CHAPTER 2
病因、病理分型及转归
最常见、最早出现。转移性(612h)右下腹疼痛或右下腹持续 性腹痛;婴幼儿越小越不典型, 可有神萎、拒食、腹部拒按等。
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腹 胀,盆腔阑尾炎有直肠或膀胱
刺激征。
发热
早期体温多正常或低热在38℃ 以下,化脓性阑尾炎坏疽穿孔 后体温明显升高,全身中毒症
状重
体征
全身情况
早期可有体温升高;脉搏反应性 加速;可有脱水和酸中毒表现。
坏疽性阑尾炎
病变进一步加剧时,阑尾管壁坏死或 部分坏死,呈紫黑色或黑色,可发生 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腹痛范围广、 剧烈,可出现弥漫性腹膜炎,发热, WBC>16×109/L,穿孔时可有气腹。
1 3
2 4
化脓性阑尾炎
此时炎症加重,病变累积阑尾全层, 阑尾肿胀明显,浆膜高度充血,有脓 性渗出物附着;腹痛剧烈、发热、 WBC>16×109/L。
阑尾炎

阑尾的体表投影
-----脐与髂前上棘的连线的中外1/3处。
解剖生理概要
• 动脉: 系回结肠动脉的终末分支动脉,无侧支循环, 当血运障碍时易导致阑尾坏死. • 静脉: 与动脉伴行,回流入门静脉,阑尾炎的菌栓 脱落后沿静脉可引起门静脉炎、肝脓肿.
解剖生理概要
• 神经:
由交感神经纤维经腹腔丛和内脏小神 经传入,其传入的脊髓节段在第10、11 胸节,故急性阑尾炎发病开始时,常 表现为脐周的牵扯痛,属内脏性疼痛.
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
• 症状: • ①腹痛: • 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6-8小时,7080%患者存在此特点. • 部分患者可起病即为右下腹痛. • 腹痛的程度与临床病理分型关系密切. • 腹痛的位臵与阑尾的位臵关系密切.
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
• 腹痛突然减轻的意义: 1.梗阻缓解,病情好转 2.阑尾穿孔,腹痛再次加重
急性阑尾炎的转归:
• ①炎症消退: 部分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经及时抗感染治疗炎 症可以完全消退. 大部分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将转化为慢性阑尾 炎,可随时急性发作.
急性阑尾炎的转归:
• ②炎症局限化: 化脓、坏疽或穿孔性阑尾炎被大网膜所包裹 粘连,炎症局限,形成阑尾周围脓肿. • ③炎症扩散: 急性重症阑尾炎,未能及时手术,又未能被 大网膜所包裹局限,炎症扩散,成为弥漫 性腹膜炎、化脓性门静脉炎、感染性休克 等.
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 • 3)闭孔内肌试验: • 阳性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 • 4)经肛门直肠指诊: • 直肠右侧壁触痛.
腰大肌试验
闭孔内肌试验
皮 肤 敏 感 区
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
• • • • •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尿液检查可有少数红细胞. 影像学检查: 腹部立位X平片可见盲肠扩张、盲肠内气液平面, 偶可见阑尾结石. • B超检查可见肿大的阑尾或阑尾周围脓肿. • CT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阑尾炎的临床病理分型及其特点:
①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属轻型或病变早期,病变只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阑尾轻度肿胀,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临床症状和体征较轻。
②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肿胀明显,浆膜充血,表面有脓性渗出物,病变深达肌层和浆膜的阑尾全层,腔内可积脓,临床症状和体征典型,可形成局限性腹膜炎。
③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属重型,阑尾管壁坏死,呈暗紫或发黑,腔内积脓,压力高,可发生血运障碍,最后导致穿孔,感染扩散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
④阑尾炎周围脓肿:大网膜将坏疽或穿孔的阑尾包裹并形成粘连,形成炎性肿块,属炎症局限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