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八大铜鼓类型,世界8大铜鼓介绍区分-图片

合集下载

从古代铜鼓类型分期看广西铜鼓乐之衍变

从古代铜鼓类型分期看广西铜鼓乐之衍变

从古代铜鼓类型分期看广西铜鼓乐之衍变广西铜鼓乐是中国南方地区独特的音乐形式,其历史悠久,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

铜鼓乐作为古代广西地区的一种传统乐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广西铜鼓乐经历了许多变革和衍变,形成了不同阶段的特色与风格。

本文将从古代铜鼓类型分期看广西铜鼓乐之衍变,探讨其历史渊源与演变脉络。

一、先秦时期:铜鼓的祭祀意义古代铜鼓是一种祭祀中常见的乐器,被用于祭祀和宗教仪式。

在先秦时期的广西地区,铜鼓被广泛应用于祭祀活动,被用来祈求丰收和祭祀祖先。

古代广西的铜鼓乐具有浓厚的祭祀色彩,乐器本身也具有神圣的意义。

当时的铜鼓乐以单一的重复鼓点为主,音调简单,乐曲以缓慢的节奏和庄严的氛围为特点,主要用于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代表了当时的宗教信仰和祭祀形式。

二、秦汉时期:铜鼓的军事用途与民间艺术随着历史的发展,铜鼓逐渐从祭祀乐器演变为军事乐器。

秦汉时期的铜鼓具有更强烈的战争和军事色彩,成为古代广西地区军队的标志性乐器之一。

在军队中,铜鼓被用于鼓舞士气和指挥作战,其音响效果和鼓点编排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

铜鼓也逐渐渗透到民间音乐表演中,成为大型庆祝活动和娱乐表演的一部分。

这一时期的广西铜鼓乐器人更加强调节奏和鼓点编排,乐曲的形式开始多样化,民间音乐元素也开始逐渐融入使铜鼓乐器从一种宗教仪式逐渐发展为一种综合性的音乐表演形式。

三、唐宋时期:铜鼓的宫廷化与文化传播唐宋时期是广西铜鼓乐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铜鼓逐渐从军事乐器转变为宫廷音乐乐器,成为宫廷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宫廷音乐中,铜鼓乐器开始与其他乐器如箫、管、簧笛等结合演奏,形成丰富多彩的宫廷音乐曲目。

广西的铜鼓乐器也开始向其他地区传播,成为南方地区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和特色。

这一时期的广西铜鼓乐具有明显的宫廷气息,乐曲风格多变,音乐内容丰富,成为广西地区宫廷文化的代表之一。

四、明清时期:铜鼓的民间传承与地方特色五、现代时期:铜鼓的创新与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广西铜鼓乐器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从古代铜鼓类型分期看广西铜鼓乐之衍变

从古代铜鼓类型分期看广西铜鼓乐之衍变

从古代铜鼓类型分期看广西铜鼓乐之衍变广西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广西壮族的铜鼓乐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深受民众喜爱。

铜鼓乐作为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西地区流传已久,是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古代铜鼓类型分期来看,可以清晰地看到广西铜鼓乐在演变过程中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发展。

本文将从古代铜鼓类型分期出发,探讨广西铜鼓乐的衍变历程,以期更好地了解广西铜鼓乐的魅力和价值。

一、古代铜鼓类型分期古代铜鼓是中国古代一种古老的打击乐器,历史悠久,起源不详。

铜鼓最早出现在中国西南地区,后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成为古代宗教仪式、军事活动和庆祝仪式的重要乐器之一。

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可以将古代铜鼓类型分期为两个重要阶段:东汉至明清时期的古代铜鼓和近现代时期的民间铜鼓。

1. 东汉至明清时期的古代铜鼓东汉至明清时期的古代铜鼓是古代铜鼓的第一个发展阶段,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其中包括了现今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这一时期的古代铜鼓主要是用于宗教仪式和军事活动,并且在古代铜鼓的形制、制造工艺和音乐表演方面均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古代铜鼓的形制多为圆鼓,制造工艺复杂,音色浑厚、悠扬。

古代铜鼓的音乐表演主要以庆祝仪式和军事演练为主,节奏明快、舞蹈翩跹,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2. 近现代时期的民间铜鼓近现代时期的民间铜鼓是古代铜鼓的第二个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铜鼓乐的传承和发展上。

在明清时期,民间铜鼓逐渐取代了古代铜鼓,成为了广西地区民间庆祝和娱乐活动的主要乐器之一。

近现代铜鼓的制造工艺更加精湛,音色更加优美动人,音乐表演更加多样丰富,成为了中国古老的音乐艺术形式之一。

二、广西铜鼓乐的衍变历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西铜鼓乐在传承和发展中不断吸收、融合其他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特色。

广西铜鼓乐在演变过程中,不仅保留了古代铜鼓的原始韵味和传统特色,还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生活意义,成为了广西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当地民众所喜爱和传颂。

铜鼓的简介200字

铜鼓的简介200字

铜鼓的简介200字
【实用版】
目录
1.铜鼓的概述
2.铜鼓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3.铜鼓的种类与特点
4.铜鼓的制作工艺与过程
5.铜鼓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6.铜鼓的价值与意义
正文
【提纲】
1.铜鼓的概述
铜鼓是一种古老的打击乐器,起源于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一种用铜制成的鼓,表面通常铸有各种图案和纹饰,既具有实用性,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铜鼓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铜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在古代,铜鼓被广泛用于宗教祭祀、战争、庆典等场合,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同时,铜鼓也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凝聚了世世代代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3.铜鼓的种类与特点
铜鼓的种类繁多,根据形制、纹饰、音色等特点,可以分为若干种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北铜鼓、广西铜鼓和云南铜鼓等。

铜鼓的特点是音色浑厚、响亮,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能够在远距离传播。

4.铜鼓的制作工艺与过程
铜鼓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需要经过多道工序。

首先,需要选择优质的铜材,然后进行熔炼、铸造、打磨、刻纹等环节。

在制作过程中,工匠们需要严格把控各个环节,以确保铜鼓的质量和音色。

5.铜鼓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在现代社会,铜鼓仍然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被用于民族民间音乐演奏,还应用于电影、电视剧、舞蹈等艺术领域,为现代艺术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6.铜鼓的价值与意义
铜鼓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打击乐器,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它见证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变迁,承载着世世代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从古代铜鼓类型分期看广西铜鼓乐之衍变

从古代铜鼓类型分期看广西铜鼓乐之衍变

从古代铜鼓类型分期看广西铜鼓乐之衍变【摘要】广西铜鼓乐源于古代铜鼓,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古代,铜鼓分为鸡鸣鼓、镐、钟鼓等类型,每种类型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演奏方式。

广西铜鼓乐起源于古代铜鼓,是一种融合了汉族、壮族等多种音乐元素的形式。

传承方式主要是口传心授,师徒相传。

与其他地区的铜鼓乐相比,广西铜鼓乐在音乐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现代广西铜鼓乐在保留传统特色的也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

广西铜鼓乐之衍变主要是受到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

未来,广西铜鼓乐将继续传承和发展,为保护和弘扬南方传统音乐文化做出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铜鼓、广西、乐器、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演奏形式、历史发展、比较研究、现代化、原因、文化价值、未来发展1. 引言1.1 古代铜鼓的发展历史古代铜鼓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最早的铜鼓出现在商朝时期,其制作工艺非常精湛,铜鼓的形状多为圆形或方形,上面装饰有各种纹饰和图案。

铜鼓在古代被广泛用于祭祀和宗教仪式,被认为具有驱邪避凶的功效。

在周朝时期,铜鼓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乐器,被用于宫廷音乐和乐舞表演。

随着历史的演变,铜鼓的制作工艺不断发展和完善,音质也得到了提升。

在秦汉时期,铜鼓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宫廷乐器,被广泛使用于宴会和庆典。

隋唐时期,铜鼓乐成为宫廷乐队的主要乐器之一,被用于演奏各种音乐曲目。

唐代的《乐府诗集》中就记载了许多关于铜鼓乐的诗歌和乐谱。

古代铜鼓在中国音乐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是中国古代乐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后来的演变过程中,铜鼓逐渐演变为不同地区独具特色的铜鼓乐器,其中广西铜鼓乐就是其中之一。

1.2 广西铜鼓乐的特点广西铜鼓乐是广西壮族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特色鲜明。

广西铜鼓乐以铜鼓为主要乐器,结合锣鼓、唢呐等民族乐器,音色浑厚激昂,节奏明快有力,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旋律感。

广西民族文化的瑰宝——铜鼓

广西民族文化的瑰宝——铜鼓
于铜鼓 的传 说 。
壮 族认 为 铜鼓 是 布 洛 陀造 的 。布 罗 陀是壮 族 口头文 学 中 的始祖 神 , 他 不 但创 造 了天和 地 ,还 造 出 了铜 鼓 ,用 以驱逐 猛兽 。在 壮 族地 区 ,流 传着 “ 铜鼓子大战图额”的传说: 图额是一种猛兽 ,常在河边 出没,经常 吃 掉 下水 打 鱼 的人 ,人们 非 常 害 怕 ,都 不敢 靠近 河边 ,布 洛 陀 叫来 铜 鼓 的孩 子铜 鼓 子 ,派 他 去 收服 图额 ,铜 鼓 子领 命 ,他 叫来 青蛙 为他 引路 , 叫来 飞 鸟为 他 投放 食 物 ,这 样 ,铜 鼓 子 和 图额 大 战七 七 四十 九天 ,终 于 把 图额打 败 了。之 后布 洛 陀命令 铜 鼓 子 化为 一 面铜 鼓 ,并 嘱 咐人 们 , 以 后 遇 到猛 兽 ,就要 敲 打铜 鼓 ,把铜 鼓 子 叫醒 ,他 就 可 以帮助人 们 打败 猛 兽 。 从此 ,壮 族 人 遇 到 困难 就 敲打 铜 鼓 ,人 们在 铸 造铜 鼓 时 ,纹 饰都 必 须 要 有青 蛙和 飞鸟 。瑶 族 也 有 关于 铜鼓 的传说 ,说 铜鼓 本 来 是猴 子们 祭 奠死 去 的祖先 而敲 打 的 ,有 一天 ,一个 瑶 家人 在 旱 地 里 睡着 了,被觅 食 的 猴 子发 现 ,猴 子 误 以 为是 它们 的祖 先 死 了 ,就 把 铜 鼓拿 来 敲打 ,那瑶 家 人被 铜 鼓 声震 醒 ,站 了起 来 ,猴 子们 害 怕 逃走 了,那 瑶 家 人就 把铜 鼓 带 回村寨 ,从 此瑶 家 就有 了铜 鼓 。 在 广 西 ,壮 、瑶 、侗 、 彝等少 数 民族 都 使用 铜 鼓 ,他 们 把铜 鼓看 成 是 神 物。 祭神 、驱 邪 、安 灵 、祈 福 、消灾 、婚 娶 、娱乐 等 生 活 的很 多方 面 ,都 用 到铜 鼓 。铜 鼓 印记着 使 用 它 的 民族 的远 古 记忆 ,承 载 着使 用 它 的 民族 的 民族 思 维和 民族 情感 , 当之无 愧地 成 为广 西 民族 文化 中最值 得 骄傲 的一 件无 价之 宝 。

壮族瑰宝——铜鼓

壮族瑰宝——铜鼓

壮族瑰宝——铜鼓展开全文姚亮老师向我们展示了许多壮文化的瑰宝。

其中包括他擅长的打击乐器——铜鼓。

铜鼓,公元前7世纪开始出现,一种流行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打击乐器。

铜鼓全部铜铸,一般的铜鼓鼓面直径约五十公分,高约三十公分(个别的较大)。

鼓腔中空,无铜鼓铜鼓底。

两侧有铜环耳。

鼓面和敲身都刻有精致的花纹。

铜鼓按不同形制和花纹,分为八个类型: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遵义型、麻江型、北流型、灵山型、西盟型。

广西北流出土一面铜鼓,高67.5、面径166厘米,重300公斤。

是现今世界最大的铜鼓。

全国各地收藏的铜鼓已达1400面,分散在中南、西南各地民间还有200余面。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铜鼓数量最多、铸造和使用铜鼓时代最早、历史最长的地区。

在古代,少数民族贵族统治者,曾以占有铜鼓的多少,作为代表自己统治权力大小的象征。

后流传到东南亚地区,如仰光,作用巨大。

一般用于祭祀、乐器、召集、婚庆、节日等等。

主要分类万家坝型铜鼓以云南省楚雄市万家坝古墓葬群出土的铜鼓为代表的一类铜鼓。

时值公元前8世纪的春秋中期到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中期。

流行于云南中部的濮族(即今之彝族先民)人民之中。

这种铜鼓鼓壁较厚,工艺粗糙,鼓面无花纹或花纹较简单,胸大于鼓面,是迄今所知最早的铜鼓。

由于它的鼓面还残存有炊烟痕迹,足以证明它是古代由做饭的铜釜向铜鼓演变发展过程中,处于炊具与乐器混用的最初阶段。

石寨山型铜鼓以云南省晋宁县石寨山古墓葬群出土的铜鼓为代表的一类铜鼓。

时值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初期到公元前1世纪的东汉初年。

流行于云南晋宁、四川会理、贵州赫章、广西玉林等广大地区。

这种铜鼓是万家坝型铜鼓的继承与发展,鼓面较宽,铸造工艺也较精细,纹饰多样,其中有翔鹭羽人、龙舟竞渡、瘤牛、剽牛祭祀和环形、同心、锯齿等纹饰。

反映了我国古代民族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表现了铜鼓铸造技艺日臻完善、进入了发展阶段。

石寨山型铜鼓在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也有流传。

古代军用战鼓的种类

古代军用战鼓的种类

古代军用战鼓的种类
1. 大鼓:又称作“战鼓”,是军队中最为重要的乐器,用于指挥军队的阵型变换、进军、撤退、战斗和纪律等方面。

2. 小鼓:又称作“小鼓子”或“鼓箍鼓”,是可以随意携带的小型军鼓,常出现在步兵、骑兵和炮兵等部队中,用于发出信号和指挥作用。

3. 铜鼓:又称作“铜锣”,是一种古代的军乐器,用于在战场上发出警号、号令等指挥声。

4. 梆子鼓:又称“八音鼓”,是一种既可以敲打又可以拉弦的军乐器,能够发出多种音调和节奏,用于统领作战和传递信息。

5. 双鼓:又称作“双皮蛋”,是将两只大小相同的鼓合为一体的军鼓,用于在阵列中发出响亮的战斗指挥声。

6. 撞钟:又称作“刮梁旋”,是一种古代的排乐器,用来响应战鼓,增强军气,加涨士气。

7. 角笛:又称“箫”,是一种通过吹气发音的古乐器,用于指挥军队、发信号和加强军威。

《广西壮族铜鼓》课件

《广西壮族铜鼓》课件

04
铜鼓的使用场合与功能
铜鼓的使用场合
节日庆典
在壮族的重要节日和庆典活动中 ,铜鼓是必不可少的乐器,用于
营造喜庆和庄重的氛围。
宗教仪式
在壮族的传统宗教仪式中,铜鼓常 被用来引导仪式进程,表达对神灵 的敬畏和祈求。
婚丧嫁娶
在壮族的传统婚丧嫁娶仪式中,铜 鼓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用以表达 喜悦或哀悼的情感。
声音
铜鼓声音浑厚、深沉,具有浓 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气息

铜鼓的纹饰与图案
太阳纹
云雷纹
铜鼓面中心常有太阳纹,是铜鼓上最早的 纹饰之一,也是铜鼓上最重要的纹饰。
云雷纹是铜鼓上常见的辅助纹饰,常用于 填充鼓面空白处,使铜鼓纹饰更加丰富多 样。
龙蛇纹
水波纹
龙蛇纹是铜鼓上具有特殊意义的纹饰,常 在鼓侧或鼓身上以浮雕或镂刻的形式出现 。
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在壮族社会中,铜鼓常被视为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只有特定的群体 或个人才能拥有和敲击铜鼓。
吉祥与幸福的象征
铜鼓也被视为吉祥和幸福的象征,常被用来祈求丰收、平安和顺利 。
05
铜鼓的传承与保护
铜鼓的传承方式
家庭传承
在广西壮族地区,铜鼓通常由家族传承,一代代传下来。
社区传承
铜鼓在社区中也有传承,通常在特定的节日或庆典中,社区成员 会共同演奏铜鼓。
广西壮族的铜鼓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了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 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在现代社会中,广西壮族的铜鼓 文化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02
铜鼓的种类与特征
铜鼓的种类
01
02
03
北流型铜鼓
体型高大,面大而厚重, 腰部收缩,腹部突出,铸 造工艺精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八大铜鼓类型——世界8大铜鼓介绍区分【图】
备:广西是世界铜鼓之乡,广西铜鼓出土数量最多。

一、云南楚雄县万家坝型铜鼓
以云南楚雄县万家坝出土的铜鼓命名。

体型与鼓面较小,鼓胸膨胀,器表粗糙,或通体无纹,或只有简略的花纹。

年代约为春秋初至战国早期(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世纪);濮人与骆越人是这种类型铜鼓的创造者与使用者。

二、云南省晋宁县石寨山型铜鼓
以云南省晋宁县石寨山出土的一批铜鼓为代表。

其特点是鼓面大于鼓腰,胸部突出,足部较高。

纹饰多为写实性纹样,鼓面主纹为旋飞鹭鸟,胸部主晕饰人物或划船图像,腰部常有竖直纹带纵分成方格,内以牛或剽牛仪式及羽衣人跳舞图象为装饰。

此型铜鼓分布中心在云南,北延至四川南部,东北到贵州毕节,东北到广西贵港,南达印度尼西亚。

其流行时代始于战国初期至东汉初期,前后延续500多年。

铸造和使用此类铜鼓的民族有滇、夜郎和骆越等。

三、广西藤县蒙江冷水冲型铜鼓
以广西藤县蒙江横村出土的铜鼓为标准器,其特点是体形高大而轻薄。

鼓面不出或略出沿,胸径略大于面径或相当于面径。

腰上部内收成筒形,足部高,耳宽大或间半环小耳。

面沿多铸大蛙四只......。

出土地点多集中于广西郁江、邕江以北和黔江、浔江沿岸,西到云南陆良,北到四川古蔺,南到越南。

其流行时代从东汉到北宋。

铸造和使用此类铜鼓的民族是居住于上述地区的僚人。

四、广西北流县北流型铜鼓
以广西北流县出土的铜鼓为代表,其特点是体形厚重硕大,面径最大者达165cm,小的也超过50多cm,而以70-100cm的居多。

鼓面伸出鼓径外,大于鼓胸,部分鼓的面沿下折形成“垂檐”。

鼓胸微凸,最大径偏下,略显斜直。

鼓腰呈反弧形,胸腰之际以一浅槽分界,附以耳环两对,少数鼓附偏耳,或在两对大耳环之外另附两个小耳环。

其流行年代为西汉至唐代,主要分布在桂东南和粤西南地区,以北流、信宜一代为中心。

铸造和使用此类铜鼓的民族是古代的乌浒、俚人等。

五、广西灵山县灵山型铜鼓
以广西灵山县出土的铜鼓为代表。

型制与北流型鼓较为接近,不同之处在于鼓壁较薄,故胸圆鼓,最大径偏中;一律附以扁耳,面沿多立六只三足蛙,蛙背饰漩涡纹,部分大蛙负小蛙,
个别背负田螺......。

广西灵山县及其周围一带是此类铜鼓的大本营。

其流行时代从东汉到隋唐。

铸造和使用此类铜鼓的民族是古代岭南的乌浒、俚人。

六、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型铜鼓
以贵州省遵义市南宋播州土司杨桀夫妇墓出土的铜鼓为标准器。

其特点是面沿略伸于鼓胸外,面径、胸径、足径几乎相当,腰胸无明显分界线,边沿一般无青蛙塑像,但有蛙趾装饰。

纹饰简单,主纹是一种由圆圈和飘带组成的旌旗纹。

此型铜鼓发现地主要在贵州,广西、云南、四川也有出土。

其流行时代大约在宋、元时期。

铸造和使用民族为古代的僚人。

七、贵州省麻江县麻江型铜鼓
以贵州省麻江县出土的铜鼓为标准器。

其特点是体小而扁矮,面径略小于胸径,边沿略伸出胸外,身中部起凸棱而分成上下两节。

主晕纹饰多见旌旗纹,有的配以十二生肖等。

中晚期鼓或有明清两朝年款和吉语铭文。

此型铜鼓分布范围很广,东起湘西,西到云南,南达南海,被抵四川凉山。

东南亚地区的越南等国也有。

其流行时代始于南宋,历经元、明、清各朝,直到近代的南方一些少数民族还珍视使用,以桂黔交界的各县最集中。

铸造和使用此类铜鼓的民族有我国的壮、布依、侗、水、黎、苗、瑶、彝、白、土家、仡佬等族。

八、云南省西盟型铜鼓
以云南省西盟山区佤族使用的铜鼓为代表。

其特点是体形高瘦,鼓面宽大,身近直筒形,雄、腰、足无分界标志。

此型铜鼓分布在云南西南部,以及邻近的泰国、老挝和缅甸。

广西的龙州和靖西也有少量发现。

其流行时代始于唐代中期至清代末期,历史上使用这类铜鼓的民族,在中国境内是傣族、佤族,在东南亚地区有泰国的泰族,缅甸的克伦族和老挝的卡族。

当代云南境内的一些民族村寨还在使用。

广西铜鼓铸造厂广西铜鼓南宁总经销
广西铜鼓铸造厂网址:/
广西铜鼓南宁总经销:
原文地址:
/informs.asp?id=1332&newstype=礼品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