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

合集下载

凸透镜成像规律8个口诀

凸透镜成像规律8个口诀

凸透镜成像规律八口诀1. 光线传播的基本规律1.1 光线传播的直线性光线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沿直线传播,不发生弯曲。

1.2 光线传播的反向性光线从一个点出发,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传播,但只能沿着一条确定的路径返回到出发点。

1.3 光线传播的可逆性光线沿一个方向传播时,可以按相同路径反向传播,即光路是可逆的。

2. 凸透镜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1 凸透镜的定义和形状凸透镜是由两个球面构成的,其中至少有一个球面是凸面。

2.2 凸透镜的焦距与焦点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分别是物距为无穷大时所对应的前焦点和像距为无穷大时所对应的后焦点。

焦距是指从透镜上某一侧物体到该侧凸透镜后焦点之间的距离。

2.3 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其像会出现在凸透镜的焦点附近;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其像会出现在凸透镜的背面。

2.4 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物体与像的关系:物体和像都是实际存在的,可以触摸到。

•倍率关系:物体与像之间的大小关系取决于它们与凸透镜的距离关系。

•倒立关系:物体倒立于成像平面上。

3. 凸透镜成像规律八口诀3.1 口诀一:远离焦点,成实物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其像会出现在凸透镜的焦点附近。

这种情况下,成像为实物。

3.2 口诀二:靠近焦点,背面见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其像会出现在凸透镜的背面。

这种情况下,成像为虚物。

3.3 口诀三:过中心线,不变形通过凸透镜中心线上所有点的光线传播方向都不发生改变。

这意味着通过中心线的光线不会发生偏折,成像不发生变形。

3.4 口诀四:无中心线,相交点通过凸透镜两侧非中心线上的光线会在成像平面上相交。

这是因为凸透镜的球面形状使得光线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折射。

3.5 口诀五:物体大,像小小当物体离凸透镜较远时,物体会放大成小的像。

这是因为离焦点较远的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较大。

3.6 口诀六:物体小,像大大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物体会缩小成大的像。

这是因为离焦点较近的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较小。

3.7 口诀七:焦距正负号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其中一个是正焦点(F),另一个是负焦点(F’)。

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凸透镜是一种透镜,中央较薄,边缘较厚,呈现凸出形状。

它能够将经过透镜的光线聚焦或分散,从而形成实像或虚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通过研究透镜的物理特性,得出透镜成像的一系列规律和公式。

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归纳总结:1.凸透镜成像原理:当平行光线入射到凸透镜上时,经过折射形成的光线会聚于凸透镜的焦点F处。

这是凸透镜的一个基本成像原理。

2.焦距和成像距离关系:通过光学公式可以确定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

光学公式为:1/f=1/v-1/u,其中f表示焦距,v表示像距,u 表示物距。

3.聚焦性质:凸透镜的焦距决定了成像的性质。

当物距大于2倍的焦距时,形成实像;当物距等于2倍的焦距时,形成无限远处的实像;当物距小于2倍的焦距时,形成虚像。

4.放大率:凸透镜的放大率是指像高与物高之比。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放大率可以表示为v/u,其值为正代表放大,负值代表缩小。

5.倍率公式:倍率公式是凸透镜的一个重要成像关系,表示了物体的放大倍数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倍率公式为β=v/u,其中β表示倍率,v表示像距,u表示物距。

6.实像和虚像:当物体在焦点前,即物距小于焦距时,形成虚像;当物体在焦点后,即物距大于焦距时,形成实像。

7.成像位置变化:物体距离透镜越远,成像位置越接近焦点;物体距离透镜越近,成像位置越远离焦点。

8.成像大小变化: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越远,成像越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越近,成像越大。

9.像位置和物位置关系:对于凸透镜来说,像与物的位置关系是一个互逆关系。

即当物体在焦点前,像在焦点后;当物体在焦点后,像在焦点前。

10.平行光束成像:当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凸透镜上时,光线会聚于焦点;而当平行光束倾斜入射到凸透镜上时,光线会聚成一束斜线。

总结起来,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归纳为焦距与成像距离的关系、虚像与实像的形成、放大率与倍率的计算、物体与像的位置关系等。

理解和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对于准确的成像分析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例题)(解析版)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例题)(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314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4 4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物体在1倍焦距内时(0<u<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正立、放大、虚像;②物像同侧;③像距>物距:v>u;④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焦点),像变大;(4)应用:放大镜2.当物体在焦距处时(u=f):不成像(折射光线平行);3.当物体在1~2倍焦距间时(f<u<2f):(1)光路图:如右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放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在2倍焦距之外)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大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小段距离,像移动一大段距离;(4)应用:投影仪4.当物体在2倍焦距处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等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也在2倍焦距处)5.当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缩小、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f<v<2f;(像在1~2倍焦距间)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小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大段距离,像移动一小段距离;(4)应用:照相机。

【例题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答案】B【解析】解:A、当u=10cm时,u<f=15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当u=20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C、当u=3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故C错误;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凸透镜是一种具有折射作用的光学仪器,是球面放入光的一种形式。

凸透镜是通过折射、反射等物理现象,将多束线中的波向一个方向,然后把它投影到一个外界面上。

凸透镜主要用于放大缩小光,可以用来分离多种不同类型的光线,这是透镜最主要的任务,也是光学仪器使用的最重要的原理。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总结如下:1、光与凸透镜的折射和反射规律当光线穿过凸透镜表面时,它会受到凸透镜的折射和反射,产生成像。

当光线穿过凸透镜的表面时,它会受到凸透镜的折射力和反射力的共同作用,产生成像。

2、凸透镜的光轴凸透镜的光轴是指投射到凸透镜中心的光线,这种光线不受折射和反射的影响,因此会沿着凸透镜光轴准确无误地完全反射出去,形成明亮的圆形成像。

3、凸透镜的成像当把凸透镜准确安装在光轴上时,入射光与凸透镜的折射和反射作用产生的结果,就是凸透镜的成像。

凸透镜的成像特点是:光线穿过凸透镜后,将会沿着凸透镜光轴延伸,形成一个圆形的成像,其中的图像会是清晰的、锐利的,可以清晰地清楚地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和细节。

4、凸透镜的近虚远实规律当物体离凸透镜的焦距越近,则成像的大小越大,离凸透镜的焦距越远,成像的大小就越小,也就是所谓的“近虚远实”规律。

5、凸透镜的正负反转规律当物体改变它与凸透镜光轴的关系时,物体的成像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凸透镜的成像会出现“正负反转”的特性,它的成像的正反转方向和物体的正反位置有关。

以上就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总结,凸透镜的特性决定了它广泛应用在光学仪器、显微镜、布拉格准直仪等光学仪器中,可以有效利用凸透镜做出更准确、更精确、更高精度的成像。

因此,凸透镜的应用可以让人们在研究物理、特别是光学研究中更准确、更清晰地进行观察。

11.2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图理解)

11.2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图理解)

凸透镜成像规律(用作图方式理解)
当u=2f 时,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v =2f
当f <u<2f 时,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
v>2f
当u<f 时,成:正立,放大,虚像;像距:|v|>u 。

这个虚像由再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对称,像是虚像(由反射
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注意:
1、画图时,焦距大小可以取任意值,但同一个图中应相等。

2、画两条特殊光线:一条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后折射经过焦点;一条经过光心,过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两光线的交点就是所成的像,不相交则不成像。

3、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一般由反射光线(平面成的虚像)或折射光线(凸透镜成的虚像)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4、规律总结: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常用规律总结:
1.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范围内)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虚像范围内)
2.当成像清晰时,u 、v 、f 满足关系式:
f
1
v 1u 1=+3.成像清晰时,将蜡烛、光屏对调,仍成清晰的像,只是“照相机与投影仪互换”。

4.将透镜部分遮住,仍成完整的像,只是像比原来暗。

5.凸透镜越厚,焦距越小,会聚越强,成像越近,像越小。

6.近视镜是凹透镜(发散),远视镜(老花镜)是凸透镜(会聚),越发散像越远,越会聚像越近。

7.蜡烛变短,像往上移,为使像回到光屏中央,可将蜡烛、光屏上移或透镜下移。

8.调节蜡烛、光屏的过程中,在“照相机”范围内,蜡烛移动的距离长,速度快;在“投影仪”范围内,光屏移动的距离长,速度快。

物距(u )像距(v )像的特点
应用
u >2f f <v <2f 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 >v )u =2f v =2f 倒立、等大、实像测焦距
f <u <2f v >2f
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u <v )u =f 不成像
获得平行光u <f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特点和规律

凸透镜成像特点和规律

凸透镜成像特点和规律凸透镜是一种光学仪器,由一块中央比较薄,边缘较厚的透明物体组成。

通过改变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和聚焦能力,可以实现物体的放大、缩小、清晰的成像。

下面将详细介绍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规律。

1.成像特点:凸透镜在透明物体的边缘较厚,在透明物体的中央则较薄,因此它的形状决定了它的折射能力。

当平行光通过凸透镜时,会被透镜聚焦成焦点,形成一个实像。

重点如下:1.1.凸透镜能够产生实像。

凸透镜将通过透镜中心的光线聚焦于一个点,从而形成实像。

这个实像可以被观察到,并且可以被放大或缩小,具体取决于光线的入射角度和物体到透镜的距离。

1.2.凸透镜可以放大或缩小物体。

凸透镜根据物体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可以实现对物体的放大或缩小。

当物体离透镜较远时,成像会放大,而当物体离透镜较近时,成像会缩小。

1.3.凸透镜对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能力。

凸透镜的折射能力和聚焦能力随着光的波长而变化。

这被称为色散现象,它使不同颜色的光通过透镜时呈现出不同的折射角度,从而形成不同颜色的焦点。

2.成像规律: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通过几何光学的方法来解释。

主要的规律有:2.1.成像方程:凸透镜的成像方程为1/f=1/v+1/u,其中f为透镜的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根据这个公式,当物距和像距已知时,就可以求得透镜的焦距。

2.2.物像位置关系: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的凹面一侧时,成像会出现在透镜的凸面一侧,即成像是正立的。

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的凸面一侧时,成像会出现在透镜的凹面一侧,即成像是倒立的。

2.3.放大率:凸透镜的放大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放大率=v/u。

放大率为正值时,成像是正立的;放大率为负值时,成像是倒立的;放大率等于1时,成像具有实尺寸。

2.4.焦点位置: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取决于透镜的曲率半径和折射率。

对于凸透镜而言,焦点的位置在透镜的凹面一侧,焦点距离透镜的距离称为前焦距;焦点的位置在透镜的凸面一侧,焦点距离透镜的距离称为后焦距。

凸透镜成像规律8个口诀

凸透镜成像规律8个口诀

凸透镜成像规律8个口诀一、凸透镜成像规律简介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元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对于理解光学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用8个口诀总结,分别是:物像距关系、物像高关系、物像倒关系、物像大关系、物像正关系、物像共轭关系、物像位置关系和物像性质关系。

二、物像距关系物像距关系是指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和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距凸透镜越远,像距凸透镜越近;物体距凸透镜越近,像距凸透镜越远。

三、物像高关系物像高关系是指物体的高度和像的高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的高度与像的高度成正比,即物体越高,像也越高。

四、物像倒关系物像倒关系是指物体的方向和像的方向之间的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是正立的,像是倒立的。

五、物像大关系物像大关系是指物体的大小和像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的大小与像的大小成反比,即物体越大,像越小。

六、物像正关系物像正关系是指物体的性质和像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是真实存在的,而像是虚拟的。

七、物像共轭关系物像共轭关系是指物体和像在凸透镜上的位置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和像是关于凸透镜的焦点对称的,即物体和像的位置互换。

八、物像位置关系物像位置关系是指物体和像在凸透镜上的具体位置。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外时,像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内;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内时,像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外。

以上就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8个口诀,它们概括了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通过掌握这些口诀,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凸透镜,实现对光学现象的准确描述和解释。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不仅对于理论研究有重要意义,也对于实际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分享,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凸透镜成像规律
表格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
(v)
正倒大小


应用特点
物,像的
位置关

u>2f 2f>v>f 倒立缩小实

照相机、摄像机-
物像异

u=2f v=2f 倒立等大实

精确测焦仪
成像大小的分
界点
物像异

2f>u>f v>2f 倒立放大实

幻灯机、电影放映
机、投影仪
-
物像异

u=f - - - 不


强光聚焦手电筒
成像虚实的分
界点
-
f>u v>u 正立放大虚

放大镜
虚像在物体同

虚像在物体之

物像同

规律总结
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应用:照相机、摄像机。

规律1
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规律2
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像为于物的异侧。

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规律3
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规律4
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应用:放大镜。

规律5
记忆口诀
(1)一倍焦点分虚实,二倍焦点分大小,二倍焦点物像等。

实像总是异侧倒。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虚像总是同侧正。

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追着物体跑,物距像距和在变。

(2)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注:这里所指的一倍焦距是说平行光源通过透镜汇聚到主光轴的那一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也可直接称为焦距;两倍焦距就是指该距离的两倍
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分界点:
2f点是成放大、缩小实像的分界点;f点是成实像、虚像的分界点。

薄透镜成像满足透镜成像公式:
1/u(物距)+1/v(像距)=1/f(透镜焦距)
注:透镜成像公式是针对薄透镜而言,所谓薄透镜是指透镜厚度在计算物距、像距等时,可以忽略不计的透镜。

当透镜很厚时,必须考虑透镜厚度对成像的影响。

(3)凸透镜、把光聚,成象规律真有趣;
两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焦以外倒实小,我们用作照相机;
一二焦间倒实大,我们用作投影仪;
焦点以内正大虚,我们用作放大镜;
欲想得到等实象,两倍焦距物体放;
焦点之位不成象,点光可变平行光;
成象规律记心间,透镜应用法无边。

物近(远),像远(近),像变大(小)。

(4)物进像退,像越退越大,大像总在小像后,同向移动。

(5)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进像远大,巧记活运用。

规律记忆
一、
1.u>2f,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 照相机
简记为:外中倒小实(或物远像近像变小)
2.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可用来测量凸透镜焦距
简记为:两两倒等实(或物等像等像不变)
3.2f>u>f 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放映机,幻灯机,投影机
简记为:中外倒大实(或物近像远像变大)
4.u=f 不成像平行光源探照灯
简记为:点上不成像(或物等焦距不成像)
5.u<f正立放大的虚像无虚像在物体同侧放大镜
简记为:点内正大虚(或物小焦距像大虚)
注:u大于2f简称为远——离凸透镜远一些;u小于2f且大于f简称为近——离凸透镜近一些
二、
物三像二小实倒物二像三倒大实物与像同侧正大虚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1倍焦距分虚实,2倍焦距分大小。

三、
二环外①,拾到②小相机。

一二环间,拾到大投影。

一环内,打③假④正经⑤。

注解:①二环外:二倍焦距以外
②拾到:拾,实(实像。

到,倒(倒立)应用:照相机
③打:放大
④假,虚(虚像)
⑤经,放大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