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图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八上物理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

调节发光物、透镜和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处于同一 水平高度。
目的是使发光物的 像成在光屏中央
(2)实验步骤
①组装实验装置,将发光物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 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②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发光物 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移动光屏,使发光物在光屏 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 和像距v。
解: (1)将光源的高度与其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的高度 进行比较 , 判断实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
(2)当物距等于像距时 , 物距为焦距的2倍 , 由表 可知 , 2f=20.0 cm , f= 10.0 cm.
(3)光源位置应在焦距之内 , 即物距在 0~10.0 cm的 范围内.
6.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在 光屏上得到了发光物体清晰的像但他不小心用手 指尖触碰到了凸透镜,这时光屏上会出现怎样的 情况?有人认为,光屏上会有指尖的像;也有人 认为,光屏上会出现指尖的影子。你是怎样认为 的?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R·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 的条件。
预习检测
1. 物距是指___物__体__到__透__镜___的距离,用 u 表示; 像距是指__像__到__透__镜____的距离,用 v 表示。
2. 当凸透镜成像时:(1)u > 2f,成___倒__立__、_缩__小___ 的__实___像,此时像距 v 的范围为__f_<__v_<__2_f_;(2) 当f < u < 2f 时,成__倒__立___、__放__大___的___实___像,此 时像距 v 的范围为__v_>__2_f__;(3)当u < f 时,成 __正__立___、__放__大___的__虚___像。
目的是使发光物的 像成在光屏中央
(2)实验步骤
①组装实验装置,将发光物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 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②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发光物 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移动光屏,使发光物在光屏 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 和像距v。
解: (1)将光源的高度与其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的高度 进行比较 , 判断实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
(2)当物距等于像距时 , 物距为焦距的2倍 , 由表 可知 , 2f=20.0 cm , f= 10.0 cm.
(3)光源位置应在焦距之内 , 即物距在 0~10.0 cm的 范围内.
6.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在 光屏上得到了发光物体清晰的像但他不小心用手 指尖触碰到了凸透镜,这时光屏上会出现怎样的 情况?有人认为,光屏上会有指尖的像;也有人 认为,光屏上会出现指尖的影子。你是怎样认为 的?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R·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 的条件。
预习检测
1. 物距是指___物__体__到__透__镜___的距离,用 u 表示; 像距是指__像__到__透__镜____的距离,用 v 表示。
2. 当凸透镜成像时:(1)u > 2f,成___倒__立__、_缩__小___ 的__实___像,此时像距 v 的范围为__f_<__v_<__2_f_;(2) 当f < u < 2f 时,成__倒__立___、__放__大___的___实___像,此 时像距 v 的范围为__v_>__2_f__;(3)当u < f 时,成 __正__立___、__放__大___的__虚___像。
物理初中二年级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目标导向:通过列表分析,总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物距 (u)
倒立 或正立
像的性质 放大 实像 或缩小 或虚像
像距 ( v)
应用
一束平行光
实像点 V=f
测凸透镜焦距
u>2f 倒立 缩小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f<v<2f
实像 v=2f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u=f
不成像、得到一束平行光
2.如何保证蜡烛的像始终能成在光屏上?
调节蜡烛、透镜、光屏的 中心,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 上,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 怎样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大小?
目标导向:通过进行实验,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探究内容:实验探究(8分钟)
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体的 位置有什么关系?
目标导向:通过交流意见,理解实像和虚像的特点。
[讨论与交流] 1.如何测定凸透镜焦距?
展示内容
自由展示
2.凸透镜什么情况下成实像? (可以是实
什么情况下成虚像?什么 时成放大的像?什么时成 缩小的像?
3.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区 别?
验数据,可 以是规律
1、某同学拍毕业合影后,想拍一张单身像。摄影师应采取 的方法是( ) A.使照相机靠近同学,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些 B.使照相机靠近同学,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些 C.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些 D.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些
2、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要在空中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
4、在农村放映电影,试镜头时,发现屏上的影像小了 一点,应当怎样调整放映机( ) A.放映机离屏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B.放映机离屏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C.放映机离屏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D.放映机离屏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3.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册(苏科版2024)

放大镜
简记口诀: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 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交流讨论
1.在做实验时, 某同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 都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 的像。发生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有哪些? 可能原因有: ①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 ②蜡烛的位置在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③蜡烛的位置在透镜的焦点上;
(像距)逐渐_变__大__,像逐渐_变__大__.
凸透镜的焦距 f = 10 cm
实验
物距与焦
物距u/cm
次数
距的关系
虚实
像的性质 大小
像距v/cm 正倒
1
30
u > 2f
实像
缩小
倒立
15
2
20
u = 2f
实像
等大
倒立
20
3
15
2f >u >f
实像
放大
倒立
30
4
10
u =f
不成像
/
5
7
u <f
正立
放大
PART TWO
凸透镜成像光路分析
研究光的现象还是从点光源开始。点光源S向四周反射出无数条光线。照射到 凸透镜上的光线也有无数条,这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都会聚在S’点, S’ 点就是点光源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
研究光学主要是确定像的位置。确定像的位置不需要无数条光线,两条 光线就够了。两条光线相交成实像,反向延长相交成虚像。延长、反向延长 都不相交不成像。
作出猜想 ①可能与物距有关;②可能与焦距有关(与凸透镜的 偏折情况或焦距有关);
进行实验 2.实验器材: 光具座、光屏、凸透镜、蜡烛、火柴。
简记口诀: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 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交流讨论
1.在做实验时, 某同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 都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 的像。发生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有哪些? 可能原因有: ①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 ②蜡烛的位置在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③蜡烛的位置在透镜的焦点上;
(像距)逐渐_变__大__,像逐渐_变__大__.
凸透镜的焦距 f = 10 cm
实验
物距与焦
物距u/cm
次数
距的关系
虚实
像的性质 大小
像距v/cm 正倒
1
30
u > 2f
实像
缩小
倒立
15
2
20
u = 2f
实像
等大
倒立
20
3
15
2f >u >f
实像
放大
倒立
30
4
10
u =f
不成像
/
5
7
u <f
正立
放大
PART TWO
凸透镜成像光路分析
研究光的现象还是从点光源开始。点光源S向四周反射出无数条光线。照射到 凸透镜上的光线也有无数条,这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都会聚在S’点, S’ 点就是点光源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
研究光学主要是确定像的位置。确定像的位置不需要无数条光线,两条 光线就够了。两条光线相交成实像,反向延长相交成虚像。延长、反向延长 都不相交不成像。
作出猜想 ①可能与物距有关;②可能与焦距有关(与凸透镜的 偏折情况或焦距有关);
进行实验 2.实验器材: 光具座、光屏、凸透镜、蜡烛、火柴。
最新人教版物理初中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精品教学课件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导入新知
小明的爷爷在用放大镜看书时发现 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如图所示,手持凸透 镜,缓慢从桌面书本移向眼睛,将会观 察到不同大小的字体,而且有正立的也 有倒立的。
你能帮他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吗?
素养目标
2.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基本 研究方法。
到凸透镜前25cm处,则 ( B )
A.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找不到像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3. 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
课堂小结
课后研讨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 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课后作业
请以课堂反思的方式写 一写你的收获。
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总结点评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探索很成
功,但探索远还没有结束,让我们 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一起慢慢去发 现新大陆吧!
实验准备
几个术语:一倍焦距f、二倍焦距2f、物距u、像距v
2F
F
物距(u)
F
2F
像距(v)
探究新知 实验准备
(1)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 (2)实验前的调节:
点燃蜡烛,调整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目的: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探究新知
实验步骤
①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②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导入新知
小明的爷爷在用放大镜看书时发现 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如图所示,手持凸透 镜,缓慢从桌面书本移向眼睛,将会观 察到不同大小的字体,而且有正立的也 有倒立的。
你能帮他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吗?
素养目标
2.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基本 研究方法。
到凸透镜前25cm处,则 ( B )
A.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找不到像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3. 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
课堂小结
课后研讨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 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课后作业
请以课堂反思的方式写 一写你的收获。
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总结点评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探索很成
功,但探索远还没有结束,让我们 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一起慢慢去发 现新大陆吧!
实验准备
几个术语:一倍焦距f、二倍焦距2f、物距u、像距v
2F
F
物距(u)
F
2F
像距(v)
探究新知 实验准备
(1)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 (2)实验前的调节:
点燃蜡烛,调整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目的: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探究新知
实验步骤
①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②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
[初中物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初中物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8533a4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08.png)
B. 大屏幕给运动员特写时所成像是放大的
C. 摄像头是凸透镜
D. 运动员经摄像头成虚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易错提醒】屏幕上的影像,不是运动员经摄像头成的 像,是经过数据处理后的;此时经摄像头成的像,还是缩 小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跨学科·生物】 [2024威海荣成期中]小明用透明塑料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点拨: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 的,乙照片中蝈蝈大些,即像大一些;根据“凸透镜成实 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需要减小物距,增大像 距,即照相机靠近蝈蝈,同时增大镜头和像间距离,故B 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设计了一个高为15 cm的昆虫标本观察器。盒底上放标
本,盒盖上嵌入一凸透镜。为了让观察者在盒盖上方附近
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标本正立、放大的 7.5 cm
B. 10 cm
C. 12 cm
D. 16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如图所示,小宇同学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与用 手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A ) A. 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 B. 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 C. 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 D. 减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
点拨:(1)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过焦点,a经过 透镜后的光线过主光轴的一点,说明此点为焦点,故 连接b光线与凸透镜的折射点和焦点,并标上向下的 箭头即为b的折射光线,同理画出c的折射光线,如图 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MN经透镜所成像的性质是 倒立、放大的实像 (填 “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或“正 立、放大的虚像”)。与 投影仪 (填“照相 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相同。 点拨:(2)焦距f=30.0 cm-20.0 cm=10.0 cm,此时 物体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MN成的是倒立、放 大的实像。
C. 摄像头是凸透镜
D. 运动员经摄像头成虚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易错提醒】屏幕上的影像,不是运动员经摄像头成的 像,是经过数据处理后的;此时经摄像头成的像,还是缩 小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跨学科·生物】 [2024威海荣成期中]小明用透明塑料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点拨: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 的,乙照片中蝈蝈大些,即像大一些;根据“凸透镜成实 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需要减小物距,增大像 距,即照相机靠近蝈蝈,同时增大镜头和像间距离,故B 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设计了一个高为15 cm的昆虫标本观察器。盒底上放标
本,盒盖上嵌入一凸透镜。为了让观察者在盒盖上方附近
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标本正立、放大的 7.5 cm
B. 10 cm
C. 12 cm
D. 16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如图所示,小宇同学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与用 手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A ) A. 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 B. 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 C. 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 D. 减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
点拨:(1)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过焦点,a经过 透镜后的光线过主光轴的一点,说明此点为焦点,故 连接b光线与凸透镜的折射点和焦点,并标上向下的 箭头即为b的折射光线,同理画出c的折射光线,如图 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MN经透镜所成像的性质是 倒立、放大的实像 (填 “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或“正 立、放大的虚像”)。与 投影仪 (填“照相 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相同。 点拨:(2)焦距f=30.0 cm-20.0 cm=10.0 cm,此时 物体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MN成的是倒立、放 大的实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

八
情景再现
2f 2f f f
在 u=2f 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八
情景再现
F 2f F
2f
在f>u>2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八
情景再现
F 2f F
2f
在u=f时,折射光线平行,不能成像。
八
情景再现
F 2f F
2f
在u<f时,凸透镜成正放大的虚像。
物理教学课件 初中
欢迎批评指正
探究步骤:
(4)探究 u=2f ,u=f 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f=10cm)
在 u=2f 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在u=f 时,凸透镜不成像。
五
分析论证
像距 v/cm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倒立 缩小 实像
应用
照相机
侧焦距 投影仪
u>2f u=2f 2f>u>f u=f u<f
2f>v>f v=2f v>2f
倒立
倒立
等大
放大
实像
实像
不成像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五
分析论证
1.凸透镜所成的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 有倒立的虚像? 2.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 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3.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 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
倒、实 缩小 正、虚 F 放大
O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像异侧倒,虚像同正大。 1倍焦距定虚实,2倍焦距定大小。
六
评估
F
F
f 能成完整的像,像变暗了。
七
巩固训练
1.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某同学在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PPT课件

设计实验
3、问题①:凸透镜、蜡烛、光屏应按什么 顺序摆放在光具座上?
问题②:怎样改变物距来研究像的性质 与物距的关系? 问题③:实验过程中应记录哪些现象和 数据?
学习目标
创设情境
走进探究
应用拓展
巩固练习
进行实验
1、记下凸透镜的焦距; 2、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 屏。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 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的同一直线上。 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移动物体位置,使物距分别为u>2f;f<u<2f; u<f ,再移动光屏找像,眼睛观察光屏上的像, 直到最清晰为止; 4、记下物距、像距和成像情况。
走进探究 应用拓展
放大镜就是 凸透镜,能成 放大的、正立 的像。
巩固练习
学习目标
创设情境
我的困惑
那么同样是凸透镜,为什么可以成这样 不同的像呢 ?
学习目标
创设情境
走进探究
应用拓展
巩固练习
信息快递
u
F O
v
F
物体
f
f
像
1.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3.像距(v):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三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过程与方法: ⒈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观察能 力、实验操作能力。 ⒉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⒊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建立物理概念,归纳科学规律的 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⒈乐于参加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 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 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⒊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探究创造的心理品 质及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凸透镜成像规律

投影仪
u=f(6)
不成像
确定焦距
u<f(7、8)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
放大镜
特殊点
u=2f
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u=f
虚像和实像,正立和倒立,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且像、物位于凸透镜的两侧;虚像都是正立的,且像、物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动态特征:即从1→8物体移动,成像分别为1’→8’(6位置不成像)
成实像(1→5),像(1’→5’)
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物近像远像变大),反之,物远像远像变小
成虚像(7→8),像(7’→8’)
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变小(物近像近像变小),反之,物远像远像变大
动态特征的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调节)
照相机
用照相机照相时,要让胶片上的像大一些或先拍远处物体再拍近处物体时,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镜头离被照物体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要远一些,即镜头前伸,暗箱拉长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像距v:光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物距u和焦距f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
像距v和焦距f的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应用举例
正立倒立
缩小放大
实像虚像
u>2f(1、2)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f<v<2f
照相机
u=2f(3)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
v=2f
确定焦距
f<u<2f(4、5)
倒立
放大
实像
异侧
v>2f
投影仪
使用投影仪时,要是屏幕上的像大一些,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投影片离镜头要近一些,屏幕离镜头要远一些。
u=f(6)
不成像
确定焦距
u<f(7、8)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
放大镜
特殊点
u=2f
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u=f
虚像和实像,正立和倒立,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且像、物位于凸透镜的两侧;虚像都是正立的,且像、物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动态特征:即从1→8物体移动,成像分别为1’→8’(6位置不成像)
成实像(1→5),像(1’→5’)
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物近像远像变大),反之,物远像远像变小
成虚像(7→8),像(7’→8’)
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变小(物近像近像变小),反之,物远像远像变大
动态特征的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调节)
照相机
用照相机照相时,要让胶片上的像大一些或先拍远处物体再拍近处物体时,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镜头离被照物体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要远一些,即镜头前伸,暗箱拉长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像距v:光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物距u和焦距f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
像距v和焦距f的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应用举例
正立倒立
缩小放大
实像虚像
u>2f(1、2)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f<v<2f
照相机
u=2f(3)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
v=2f
确定焦距
f<u<2f(4、5)
倒立
放大
实像
异侧
v>2f
投影仪
使用投影仪时,要是屏幕上的像大一些,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投影片离镜头要近一些,屏幕离镜头要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