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分类法简表第五版

合集下载

《中图法(第五版)》

《中图法(第五版)》

关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发行工作的通知
各中小学图书馆:
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已在近期正式出版。

按图书馆专业工作要求,各校图书馆自2011年开始使用《中图法(第五版)》的分类体系,同时停止使用《中图法(第4版)》,并完成第五版相关调整类目的重新归类给号工作。

现根据工作安排,开始组织《中图法(第五版)》的发行征订及相关的培训指导,各校图书馆可按馆所规模及分类工作实际需要,配置《中图法(第五版)》1至3册(已订购的学校可电话说明),订购的《中图法(第五版)》按规定列入图书经费,并提供专业人员使用。

请于12月11日将征订单盖章后寄回区教师进修学院图书馆教研室。

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图书馆
2010年12月2日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征订单回执
订购学校(盖章):
订购人:2010年12月10日。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通用复分表修订评介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通用复分表修订评介

化 发展 的 趋 势 。但 是 , 为 独 立 的 、 同 的 分 面 , 作 不 “ 员 ” “ 境 ” “ 间 ” “ 点 ” 在 同 一个 表 人 、环 与 时 、地 放 中, 显然 不 太 合 适 , 不 便 今 后 的类 表 扩 充 。我 国 也
中 图法 ( 4版 ) 类 号 中 图法 ( 分 5版 ) 类 号 分


2 2 规 范 类名 .
修 改类 名 2 3个 , 使得 世界地 区表 的地 名更为 符合 国
际规 范 , 例 如下 : 举
《 图法》 第 5版 ) 通 用 复 分 表 类 目名 称 进 中 ( 对
行修订 规范 , 规 范 类 名 5 共 2个 。如 “ 界 地 区表 ” 世
表” 为“ 改 通用时 间 、 地点 和环 境 、 人员 表 ” 。 1 1 新增环 境表 .

类方法 , 中图法》 第 5版 ) 使《 ( 在修 订技术 上 得到进
步完善 。
环境 复分 表 最 早 是 由 阮 冈 纳 赞 在 《冒号 分 类
2 旧复 分 表 的 改造 和 修 订
《 中图法 》 第 5版 ) ( 此次 通 用 复分 表 做 了很 多
7 按职 业分 8 7 1 专业 技术人员 8
法提供 了除 学科 主题 外 的对 象 、 区域 、 资源 类 型等
信息 内容 和表 现 形 式 的若 干 组 面 , 因此 , 类 法 修 分 订中, 应把 复分表 的修 订 列为 传统 分 类法 分 面改 造
是适 用于数 字环境 的一项重要 措施 。
修订 , 了增 补新 类 目, 充加 细 子类 目, 大量 采 除 扩 还
法》 C ) ( C 中提出设置 的 。 “ 5环 境 ” 置 了物 理 环 境 、 学 环 境 、 设 化 自然 环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 修订重点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 修订重点

修订特点:

● ● ●

确定了特别处理的大类、重点修订大类和 局部调整大类 增加复分标记、“一般性问题”的禁用标记 合并使用频率过低的类目 完善附表类型,补充共性复分的新主题; 通过主表类目注释解决附表连续复分的使 用问题 其他常规性修订

确定了特别处理的大类、重点修订大类 和局部调整大类
A类:推荐选择使用法 规定若不集中A大类文献,可按文献性 质及学科内容分散处理。对A类均给出选择 使用类号并在D大类增设了相关类。 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综合 性著作及其研究可入D33/37的“-0”;毛泽东、 邓小平的综合性著作及其研究可入D2-0;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专论、专题汇 编及其研究入有关各类。
谢 谢

合并使用频率过低的类目
参考我国大型的、有代表性的文献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书目数据库”、“同方中国学术 期 刊网数据库”、“万方期刊硕士论文数据库” 等) 的《中图法》类目使用频率统计数据,采取了 对使用频率为0或频率过低的类目合并到上位类 或取消仿分、复分的注释的做法。第5版共停用 2300多个类,停用或删除类主要集中在TS、TD、 TF、TG、U、TN、F、G35等类。

确定了特别处理的大类、重点修订大类 和局部调整大类
D类:局部调整较大,增改类目数量仅次于F类。 (1)增加部分新主题类目,增加注释或修改类名。 如:D610.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610.3科学发展观 (2)调整法律类体系,增补新类。 理顺D90法学理论和D91应用法学的体系,如 增补D904.6英美法系、大陆法系等。修改 D911/919各部门法的类名并增补下位类,同 时修改调整D92/97相对应的类目体系。

确定了特别处理的大类、重点修订大类 和局部调整大类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I类修订类目分析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I类修订类目分析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I类修订类目分析周雨华(衢州学院图书馆,浙江衢州324000)[摘要]对比《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和第4版I类文学类目设置和注释说明的异同,分析了第5版I类修订情况,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建议。

[关键词]《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文学类I类修订类目关系[分类号]G254.11《中图法》第5版I类修订情况分析《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以下简称《中图法》第5版)I类虽然不是此次修订的重点类目,但笔者发现,相较于第4版,《中图法》第5版在增加类目、修改类名、修改类号、增加注释、修订注释上均有一些变化,经笔者统计,I类共计修改类目102处(见表1)。

表1《中图法》第5版I类修订类目统计统计规则:①新增类目,如有注释,则只统计类目,不统计注释;②原有的类目,如注释有一处或多处修改,均统计为一次修订。

修改中有两处是删减。

第一处为“I29少数民族文学”,删减的内容为该类目的注释。

《中图法》第4版该类目的注释为:“各少数民族作家所写的文学作品综合集入此……如愿将少数民族作家所写的文学作品均集中于此,可依中国民族表分,再依下表分。

”改为“作品综合集入此……如愿集中于此,可依中国民族表分,再依下表分”。

既然是对类目“少数民族文学”的注释,按照《中图法》第5版的删减,注释的内容更加简洁、明了。

第二处删减为“I266.4游记”类目的注释部分。

《中图法》第4版该类目的注释为:“有关人物生平事迹的书信、日记入K81/83有关类目。

”《中图法》第5版该类目的注释为:“有关人物生平事迹的书信、日记入K81有关类目。

”对照K81/83有关类目,在K81传记类目的注释中明确写道:“包括有关人物的传记……日记、书信……”因此,第5版删改了K82/3的内容是准确的。

唯一的一处修改是I207.42类目,由“新体小说”改为“现代、当代小说”,改后类目内涵更明确。

现分析说明I类增补的类目和注释。

1.1类目和注释一起增补在“I1世界文学”类目下增补了如下类目和注释:I1-1现状及发展世界文学事业入此。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中国地区表”的修订与使用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中国地区表”的修订与使用
于各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的进一步细分 , 2 北” 3东北 ”4西 而“ 华 “ “
2 修 改专 类复 分表部 分 类名及增 加 注释
将“ 3中央直辖 市属各 区 、 各市” 名 , 类 改为 “ 3中央直辖市属 各区、 各地级 市” “ ;4各县 、 县级市” 增加注释 :各地级市所 属各 “
《 阳市志 》 辽 ,辽 阳市 志编纂 委员 会办公 室 编 ,分 类号 为
K2 3 1 L 9 .3 Y。
《 四平市志》四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分类号为K 9 . S 。 2 3 3 P 4 《 辽阳市弓长岭区志》 辽阳市弓长岭区志编纂委员会编著 , ,
分类号为 K 9 . G 2 31 C。 4
因而 更 加 严谨 、 位 。如 : 到
《 主岭市 志》 公 ,公 主岭市地 方 志编纂 委员会 ,分 类号 为
科技 情报开发 与经济
文章编号 :0 5 6 3 (0 2 0 — 0 1 0 10 — 0 3 2 1 )9 0 6 — 3
S IT C F R A IND V L P E T&E O O Y C—E HI O M TO E E O M N N CN M
21年 第 2 卷 02 2

第9 期
分类号为 F 2 .( 175 4版分类 号则 为 F 2 . 3 。 175 ) 0
《 东北三省 乡镇地名手册 》 ,中国地 图出版社 编 ,分类号 为
K 2 — 2 4版分类 号则为 K 2 . — 2 o 936 ( 9 30 6 5
E 京市丰台区志》 北京市丰台区地 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 分
《 深圳 劳 动争议典 型案 例评 析》 ,廖名 宗编 著 ,分类 号为 D 2 . 3 5 .54版分类号则会标 引为 D 2 . 3 Z 5 . ) 9 76 . 91 ( 52 9 76 S 2 91 。 5 5

中国图书馆分类方法第五版

中国图书馆分类方法第五版

2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3 实例介绍
2001# $a非线性动力系统的运动稳定性、分岔理论及其 应用$Afei xian xing dong li xi tong de yun dong wen ding xing、 fen cha li lun ji qi ying yong$f张家忠编著 6060# $a非线性$Afei xian xing$x动力系统(数学)$x研究 690## $aO19$v4 690## $aO194$v5 O194非线性动力系统
1 N 自然科学总论
1 本类体系结构
本大类置于自然科学基本部类之首,包括两大 部分: (一)是总论自然科学的共性区分问题,类号 为N0/N79,按总论复分表编列的复分内容编列 相应类目,凡总论自然科学(包括工业技术) 的一般理论与方法、现状及发展、研究方法、 教育与普及,以及丛书、文集、连续出版物、 参考工具书、检索工具书等入本类。 (二)是有关自然界的综合研究和综合性科学 方面的文献。
4 Q 生物科学
调整类名的类目
Q10+1 生活物质改为“生命物质” Q911.27 原始化石改为“实体化石”,其中原始化 石入此
新增注释的类目
Q418 生长、发育与生殖 机体再生、生物节律、生物钟等入此。
Q913.85 微体古动物学 一般性著作入此;牙形刺入此。
Q98 人类学 人体科学入此;野人亦入此。
注意:利用其他学科研究天体和宇宙空间现象的文献,归 天文学。利用天文学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归应用到的 学科。 例如: 2001#$a天体物理学$Atian ti wu li xue$f李宗伟,肖兴华 著 6060#$a天体物理学$Atian ti wu li xue$x高等学校$j敎材 690##$aP14-43$v5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使用手册》机读数据分类标引规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使用手册》机读数据分类标引规
od;C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a n d i n d e x i n g
Cl a s s Nu mb e r G2 5 4
《 <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 ( 第五版 ) 使 用手册 》 ( 以下 简称《 手册》 ) 是对《 中 国图 书馆 分 类 法 》 ( 以
号 法 组 号 的标 引 方 法 与 分 类 法 不 一 致 、 举 例 中排 架 分 类 号 重 复 等 问题 。 为 此 , 笔 者提 出可修 订《 中图法》 ( 第五版) 有 关 类
目注 释 、 《 手 册》 中有 关机 读 数 据 分 类 标 引规 则 和部 分 例 子 。
关键词
分类号
Ho we v e r ,S O I T I e q u e s t i o n s,s u c h a s ,t h e ma c h i n e - r e a d a b l e d a t a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nd a i n d e in x g r u l e s b e i n g i n c o n s i s t e n t wi t h s o me e x a mp l e s i n t h e Ma n u a l , t h e i n d e in x g me t h o d i n g r o u p n u mb e r me t h o d b e i n g i n on c s i s t e n t wi t h g r o u p n u mb e r s i n u s i n g CLC,a nd f r a me la c s s i f i c a t i o n n u mb er r e p e t i t i o n i n e x 锄 一 p l e s av h e b e e n f o u l 吐 Th e r e f o r e ,t h e s u g g e s t i o n s t o r e v i s e t h e t e l e v a n t at c e g o r y a n n o t a t i o n s o f CL C( F i f t h E d i t i o n ) 。t h e ma c h l n e - r e a d a b l e d a t a da s s f i - c a t i o na n di n d e in x g r u l e s a n d s o me e x a mp l e si nt h eMa n u a l h a v e b e e n p u tf o r wa r d .

中国图书分类法简表第五版

中国图书分类法简表第五版

中国图书分类法简表第五版第一篇:中国图书分类法简表第五版中国图书分类法简表(第五版)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B 哲学、宗教想、邓小平理论A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 A2 列宁著作 A3 斯大林著作 A4 毛泽东著作 A49 邓小平著作B0 哲学理论 B1 世界哲学 B2 中国哲学 B3 亚洲哲学 B4 非洲哲学B5 欧洲哲学C 社会科学总论C0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C1 社会科学概况、现状、进展 C2 社会科学机构、团体、会议 C3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C4 社会科学教育与普及C5 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C6 社会科学参考工具书[C7]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工具书C79 非书资料、视听资料C8 统计学C91 社会学 C92 人口学 C93 管理学 [C94] 系统科学 C95 民族学、文化人类学 C96 人才学 C97 劳动科学D 政治、法律D0 政治学、政治理论D1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D2 中国共产党D33/37 各国共产党E 军事E0 军事理论 E1 世界军事 E2 中国军事 E3/7 各国军事F 经济F0 经济学F1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F2 经济管理A5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B6 大洋州哲学毛泽东、邓小平著作汇编B7 美洲哲学A7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B80 思维科学毛泽东、邓小平生平和传记B81 逻辑学(论理学)A8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B82 伦理学(道德学)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B83 美学 B84 心理学 B9 宗教D4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E8 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F3 农业经济组织 D5 世界政治 D6 中国政治 D73/77 各国政治 D8 外交、国际关系 D9 法律 DF 法律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G0 文化理论G1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G2 信息与知识传播 G3 科学、科学研究 G4 教育 G8 体育H 语言、文字H0 语言学 H1 汉语H2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H3 常用外国语 H4 汉藏语系 E9 军事技术F4 工业经济E99 军事地形学、军事地理学 F49 信息产业经济F5 交通运输经济 F59 旅游经济 F6 邮电通信经济 F7 贸易经济 F8 财政、金融 I 文学I0 文学理论 I1 世界文学 I2 中国文学 I3/7 各国文学 K 历史、地理H5 阿尔泰语系(突厥-蒙古-通 J 艺术J0 艺术理论J1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J19 专题艺术与现代边缘艺术J2 绘画 J29 书法、篆刻 J3 雕塑 J4 摄影艺术 J5 工艺美术 [J59] 建筑艺术 J6 音乐 J7 舞蹈J8 戏剧、曲艺、杂技艺术 J9 电影、电视艺术古斯语系)K0 史学理论H61 南亚语系(澳斯特罗-亚细K1 世界史亚语系)K2 中国史H62 南印语系(达罗毗荼语系、K3 亚洲史德拉维达语系)K4 非洲史H63 南岛语系(马来亚-玻里尼K5 欧洲史西亚语系)H64 东北亚诸语言K6 大洋州史 K7 美洲史H65 高加索语系(伊比利亚-K81 传记高加索语系)K85 文物考古H66 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K89 风俗习惯语系)K9 地理H67 闪-含语系(阿非罗-亚细亚语系)H7 印欧语系 H81 非洲诸语言 H83 美洲诸语言 H84 大洋州诸语言 H9 国际辅助语N 自然科学总论N0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N1 自然科学概况、现状、进展 N2 自然科学机关、团体、会议 N3 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N4 自然科学教育与普及O 数理科学和化学O1 数学 O3 力学 O4 物理学 O6 化学 O7 晶体学Q 生物科学Q1 普通生物学 Q2 细胞生物学 Q3 遗传学 Q4 生理学 Q5 生物化学 Q6 生物物理学 Q7 分子生物学Q81 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Q89] 环境生物学Q91 古生物学Q93 微生物学 Q94 植物学 Q95 动物学 Q96 昆虫学 Q98 人类学 S 农业科学S1 农业基础科学 S2 农业工程 S3 农学(农艺学)S4 植物保护 S5 农作物 N5 自然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N6 自然科学参考工具书 [N7] 自然科学文献检索工具 N79 非书资料、视听资料 N8 自然科学调查、考察 N91 自然研究、自然历史 N93 非线性科学 N94 系统科学[N99] 情报学、情报工作 R 医药、卫生R1 预防医学、卫生学 R2 中国医学 R3 基础医学 R4 临床医学 R5 内科学P 天文学、地球科学P1 天文学 P2 测绘学 P3 地球物理学 P4 大气科学(气象学)P5 地质学 P7 海洋学 P9 自然地理学 T 工业技术TB 一般工业技术 TD 矿业工程 TE 石油、天然气工业 TF 冶金工业TG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R6 外科学 R71 妇产科学 R72 儿科学 R73 肿瘤学R74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75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R76 耳鼻咽喉科学 R77 眼科学 R78 口腔科学 R79 外国民族医学 R8 特种医学 R9 药学V 航空、航天V1 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V2 航空V4 航天(宇宙航行)[V7] 航空、航天医学TH 机械、仪表工业 TJ 武器工业 TK 能源与动力工程 TL 原子能技术 TM 电工技术TN 电子技术、通信技术S6 园艺 S7 林业S8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S9 水产、渔业U 交通运输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TQ 化学工业U1 综合运输TS 轻工业、手工业、生活服务U2 铁路运输业TU 建筑科学 TV 水利工程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X1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X2 社会与环境 X3 环境保护管理 X4 灾害及其防治 X5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U4 公路运输 U6 水路运输 [U8] 航空运输 Z 综合性图书Z1 丛书Z2 百科全书、类书 Z3 辞典Z4 论文集、全集、选集、杂著 Z5 年鉴、年刊X7 行业污染、废物处理与综合Z6 期刊、连续性出版物利用X8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X9 安全科学中图法网站Z8 图书报刊目录、文摘、索引《中图法》是中国目前图书情报界广为使用的一部综合性分类法,它的前身可追溯到《中小型图书馆分类表草案》(以下简称《中小型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图书分类法简表(第五版)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A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 A2 列宁著作 A3 斯大林著作 A4 毛泽东著作 A49 邓小平著作A5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著作汇编A7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生平和传记A8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B 哲学、宗教B0 哲学理论 B1 世界哲学 B2 中国哲学 B3 亚洲哲学 B4 非洲哲学 B5 欧洲哲学B6 大洋州哲学 B7 美洲哲学B80 思维科学 B81 逻辑学(论理学)B82 伦理学(道德学) B83 美学 B84 心理学 B9 宗教C 社会科学总论C0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C1 社会科学概况、现状、进展 C2 社会科学机构、团体、会议 C3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C4 社会科学教育与普及C5 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C6 社会科学参考工具书 [C7]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工具书 C79 非书资料、视听资料 C8 统计学 C91 社会学 C92 人口学 C93 管理学 [C94] 系统科学 C95 民族学、文化人类学 C96 人才学 C97 劳动科学D 政治、法律D0 政治学、政治理论 D1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D2 中国共产党 D33/37 各国共产党D4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D5 世界政治 D6 中国政治 D73/77 各国政治 D8 外交、国际关系 D9 法律 DF 法律E 军事E0 军事理论 E1 世界军事 E2 中国军事 E3/7 各国军事E8 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 E9 军事技术E99 军事地形学、军事地理学 F 经济F0 经济学F1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 经济地理 F2 经济管理F3 农业经济 F4 工业经济F49 信息产业经济F5 交通运输经济 F59 旅游经济 F6 邮电通信经济 F7 贸易经济 F8 财政、金融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G0 文化理论G1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G2 信息与知识传播 G3 科学、科学研究 G4 教育 G8 体育H 语言、文字H0 语言学 H1 汉语H2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H3 常用外国语 H4 汉藏语系 H5 阿尔泰语系(突厥-蒙古-通I 文学I0 文学理论 I1 世界文学 I2 中国文学 I3/7 各国文学 K 历史、地理J艺术古斯语系)K0史学理论J0艺术理论J1世界各国艺术概况J19专题艺术与现代边缘艺术J2绘画J29书法、篆刻J3雕塑J4摄影艺术J5工艺美术[J59]建筑艺术J6音乐J7舞蹈J8戏剧、曲艺、杂技艺术J9电影、电视艺术H61南亚语系(澳斯特罗-亚细亚语系)H62南印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德拉维达语系)H63南岛语系(马来亚-玻里尼西亚语系)H64东北亚诸语言H65高加索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H66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系)H67闪-含语系(阿非罗-亚细亚语系)H7印欧语系H81非洲诸语言H83美洲诸语言H84大洋州诸语言H9国际辅助语K1世界史K2中国史K3亚洲史K4非洲史K5欧洲史K6大洋州史K7美洲史K81传记K85文物考古K89风俗习惯K9地理N自然科学总论N0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N1自然科学概况、现状、进展N2自然科学机关、团体、会议N3自然科学研究方法N4自然科学教育与普及N5自然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N6自然科学参考工具书[N7]自然科学文献检索工具N79非书资料、视听资料N8自然科学调查、考察N91自然研究、自然历史N93非线性科学N94系统科学[N99]情报学、情报工作O数理科学和化学O1数学O3力学O4物理学O6化学O7晶体学P天文学、地球科学P1天文学P2测绘学P3地球物理学P4大气科学(气象学)P5地质学P7海洋学P9自然地理学Q生物科学Q1普通生物学Q2细胞生物学Q3遗传学Q4生理学Q5生物化学Q6生物物理学Q7分子生物学Q81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Q89]环境生物学Q91古生物学Q93微生物学Q94植物学Q95动物学Q96昆虫学Q98人类学R医药、卫生R1预防医学、卫生学R2中国医学R3基础医学R4临床医学R5内科学R6外科学T工业技术TB一般工业技术TD矿业工程TE石油、天然气工业TF冶金工业TG金属学与金属工艺TH机械、仪表工业S农业科学S1农业基础科学S2农业工程S3农学(农艺学)S4植物保护S5农作物S6园艺R71妇产科学TJ武器工业S7林业R72儿科学R73肿瘤学R74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R75皮肤病学与性病学R76耳鼻咽喉科学R77眼科学R78口腔科学R79外国民族医学R8特种医学R9药学TK能源与动力工程TL原子能技术TM电工技术TN电子技术、通信技术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TQ化学工业TS轻工业、手工业、生活服务业TU建筑科学TV水利工程S8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S9水产、渔业U交通运输U1综合运输U2铁路运输U4公路运输U6水路运输[U8]航空运输V航空、航天V1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与探索V2航空V4航天(宇宙航行)[V7]航空、航天医学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X1环境科学基础理论X2社会与环境X3环境保护管理X4灾害及其防治X5环境污染及其防治X7行业污染、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X8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X9安全科学中图法网站Z综合性图书Z1丛书Z2百科全书、类书Z3辞典Z4论文集、全集、选集、杂著Z5年鉴、年刊Z6期刊、连续性出版物Z8图书报刊目录、文摘、索引《中图法》是中国目前图书情报界广为使用的一部综合性分类法,它的前身可追溯到《中小型图书馆分类表草案》(以下简称《中小型表》)。

建国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图书分类法的编制工作,早在1950年,我国政府部门就主持召开过有关图书分类法问题的座谈会。

1956年4月底,中央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主持召开了“全国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座谈会”,讨论编制统一的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法问题,随即成立了编辑工作小组。

1957年8月,经广泛征求意见后,以《中小型图书馆分类表草案》的名称,由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予以公布。

《中小型表》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图书分类法初步走上了由政府领导下的集体编制的道路,并为编制统一的大型分类法打下了基础。

它所确立的“五分法”基本体系和混合制标记符号为《中图法》所继承。

《中小型表》公布后,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有组织地进行修订,致使其实用性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扩编成大型表的设想也未能实现。

与此同时,各大型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迫切要求编制一部适合它们需要的图书分类法。

这一议题在1959年举办的“全国省市图书馆馆长进修班”上进行了集中的讨论,随后在中央文化部和教育部的主持下,由北京图书馆牵头组成了图书分类法编辑组,着手编制《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后俗称《大型法》)。

1964年图书分类法编辑组内部出版了《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草案》(下册),下册中包括自然科学和附表部分。

1966年3月初又油印公布了其上册的未定稿,内容包括哲学和社会科学部分。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草案与未定稿都没有最终结果。

《大型法》虽然是一部未完成的图书分类法,但其体系结构、标记制度以及编表技术为《中图法》所借鉴。

1971年2月,在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国务院原图博口领导小组)的关怀和支持下,北京图书馆倡议以大协作的方式编辑一部新的图书分类法,这一倡议随即得到全国各系统图书馆的积极响应,先后参加编表工作的有省、市、自治区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以及中国科技情报所等36个单位,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于1973年3月完成草表并由北京图书馆以试用本的形式印出。

1974年7月至11月,由编辑组在京6个单位共同参加,在广泛征求各地图书馆意见的基础上,对该试用本进行了修订、补充,于1975年10月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产生了《中图法》的第1版。

《中图法》1975年出版后,陆续为全国许多图书馆和情报文献单位所采用,它较好地解决了大型图书馆的图书分类问题。

但是由于当时的客观条件所限,特别是当时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形势的影响,致使分类表中出现了相当多的政治口号乃至在后来可视为政治性错误的问题。

鉴于分类表中这情况,1979年在长沙召开了有关《中图法》修订的工作会议。

会上确定了修订方针、原则和修订重点,并成立了经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批准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简称《中图法》编委会),以接替原来的《中图法》编辑组,负责对《中图法》第一版进行修订。

第一版修订工作始于1979年4月,具体由《中图法》编委会下设的《中图法》修订组承担,修订组用4个月时间完成修订稿,后经《中图法》编委会全体会议审定通过,由书目文献出版社于1980年6月出版,此为《中图法》的第二版。

1980年12月在南宁召开了“全国分类法、主题法检索体系标准化会议”,会上,全国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五分会建议“以《中图法》第二版为基础,通过修订完善、充实提高,以作为国家标准分类法”,国家标准总局采纳这一建议,以国标发字304号文通知有关单位。

从1983年开始,《中图法》编委会着手分阶段地对《中图法》第二版进行修订。

为此,先后在全国分区召开座谈会,收集汇总“《中图法》修订意见”,确定了《中图法》第二版修订方针、原则、重点、方法、步骤,随后成立了55个专业修订小组。

各专业小组积极工作,于1986年上半年陆续完成了各类的修订初稿,于1987年8月至1988年6月,主、副编终审定稿交出版社付印。

至1990年2月由书目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该版即为《中图法》第三版。

《中图法》第三版出版9年后,根据国内外分类法修订更新的一般周期要求和计算机编目发展的现状,《中图法》从1996年起,着手修订,成立了《中图法》第五届编委会,确立了《中图法》第三版修订思想,制定了《中图法》第三版修订原则,历经了准备,研讨分工修订,审定草稿,征求意见,主副编审稿等五个阶段,于1999年3月出版了第四版,2001年6月出版了《中图法》(第四版)电子版1.0版。

”2005年9月,《中图法》编委会成立了第七届委员会,并着手组织修订《中图法》第四版,在全国各委员及用户、学科专家、编委会办公室等各方力量的参与和努力下,经过修订调研、确定修订原则和修订重点、分工修订、综合审定、用户试用及意见反馈修订等修订阶段,并建立维护修订系统,建设《中图法》第五版机读数据库和完成排版初稿,历经近五年的时间,《中图法》第五版已于2010年8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