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语文教师考编复习资料
2018年安徽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公开招聘考试语文专业知识

2018 年安徽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公开招聘考试语文专业知识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 4 题,共10 分)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寒暄(xuān)殷红(yān)迫(pò)不及待针砭(biǎn)时弊B.苋(xiàn)菜炊(chuī)烟安土重(zhònɡ)迁张惶(huánɡ)失措C.拎(līng)包舷(xián)窗和(hé)颜悦色功亏一篑(kuì)D.沉湎(miǎn)角(jué)色踽踽(jǔ)独行流水淙淙(cónɡ)1.选D【解析】A:针砭(biān)时弊B:应为“张皇失措”。
C 拎(līn)包。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 分)A.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特岗教师义无反顾地奔向义务教育师资薄弱的学校。
B.今年世界杯期间,为防止足球流氓寻衅滋事,俄罗斯警方倾巢出动,严阵以待。
C.六一画展上,孩子们用他们手中的笔和心中的爱把老师的形象描画的栩栩如生。
D.李校长牟届古稀仍坚持锻炼,身体力行,刚刚获得获得了市老年组长跑比赛冠军。
2.选A【解析】A 义无反顾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B 倾巢出动: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多用于贬义。
C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一样,与前文的教师的“形象”发生了重复。
D 项身体力行:亲自勉力实践,与文中的“锻炼”意义不相符。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A.夏至刚过几天,我省长江以南和江准之间的部分地区就迎来了35℃以上的高温天气。
B.他师大毕业后,已在农村中学任教5 年,既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C.今年5 月19 日,中央广播电视台播报了“全国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作品正式上线"。
D.“补课热”现象不仅反映了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也暴露了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心理。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正确的是( )A 腔的韵母是angB 悔的韵母是ueiC 逞的韵母enD床的韵母uang【答案】选D。
【解析】腔的韵母是iang,悔的韵母在汉语拼音里缩写为ui,逞的韵母eng。
2. 下列有韵头的是( )A. ua iang uengB. ei ou ieC. ua en ingD. uei in ai【答案】选A。
【解析】只有 i u ? 可以作韵头。
3. 多音字和面和泥中和念( )A he (二声)B huo(四声)Chu(二声)Dhuo(二声)【答案】选D。
【解析】“和”的读音: [hè]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寡。
[huó]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面。
~泥。
[huò]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药。
奶里~点儿糖。
~弄。
~稀泥。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洗了三~水。
[h ú]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4. 下面后一音节读轻声的( )A上头B棉花C意义D虾子【答案】选B。
【解析】上头有两个读音:[shàngtou][shàngtóu] ,意义[yì y ì ],虾子[xiā zǐ]。
5. 从字的结构方式看,是会意字的是( )A泰B想C闻D涉【答案】选D。
【解析】涉:会意。
从水步。
甲骨文字形。
中间是水,两边两只脚,象涉水之形。
本义:趟水过河。
泰:形声字、亦作汰。
疑泰、太、汰三形实同字。
上部三人,下部是水,在高处可避水患,本意为避水患而得平安。
想:形声字。
从心,相声。
闻:形声字。
内形外声。
从耳,门声。
本义:听到。
如闻、问。
6. 下面一组是形声字的( )A 案明楷B 休旗闷C 荆惊清D 体娘甘【答案】选C。
【解析】明:会意休:会意甘:指事体:会意7. 女,写,长的笔画各为多少( )A.4,5,4B.3,5,4C.3,6,5D.4,6,5【答案】选B。
教师招聘小学语文真题

2018教师招聘小学语文真题一、单选题1.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是A 揉搓蹂躏杂糅猿猱B 嫡系堤岸提防锋镝C 凋谢雕刻碉堡貂熊D 栅栏珊瑚删除蹒跚答案:C2.下列加点字字形正确的是A 背道而驰张弛有度驰名中外纲纪废弛chiB 白壁微瑕作壁上观原物璧还坚壁清野biC 成绩斐然缠绵绯恻妄自菲薄匪夷所思feiD 励精图治再接再厉厉行节约厉厉在目li答案:A3.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A 两国家友好往来;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真可谓百年之好B 为提高学生高考语文成绩;王老师处心积虑;想尽一切办法C 我虽然能力有限;经验不足;但完成这项工作还是绰绰有余的D 他家虽不富裕;但对公益事业十分热心;真是大方之家答案:C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调查表明;将近70%以上成年人有玩手机的习惯;既浪费时间又影响B许多同学学习效率不高;成绩难以提高;根本原因是由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C2017年我校共完成82个教研课题的申报;是近年来课题中申报数最多的一年D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近年来中小学国学教育蓬勃发展;学生国学水平大幅提高..答案:D5.下列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B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双关C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比喻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借代答案:D6.造字法相同的是A下末炎日B江钢枪驶C月三采从D休腾估明答案:B7.下列正确的是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战国时期诗歌共B鲁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野草》《故事新篇》等C楚辞主要作家有屈原、宋玉等;代表作品《离骚》《九章》《九歌》等..D福克纳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经典巨著..答案:C8诗人余光中说:“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指的是A杜牧B李白C王维D白居易答案:B9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第一学段要学会汉语拼音;准确拼读音节;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B第一学段要求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常用偏旁部首;按习惯方式用硬笔写字C第二学段初步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词典..D第三学段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3000字;会写2500字答案:B10.下面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应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在实际情景中进行B口语交际教学应努力贴近生活话题;采用灵活形式组织教学..C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和习惯;重在鼓励学生自信的表达..D第二、三学段主要评价学生日常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交流答案:A二、填空题11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 浓妆淡抹总相宜12______ 任尔东西南北风千磨万击还坚劲13春蚕到底丝方尽______ 蜡炬成灰泪始14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 赢得生前身后名15《寄小读者》 ______ 的作品冰心16钱钟书中国现代杰出讽刺小说______被称为儒林外史..《围城》17鲁滨逊漂流记是______创作的..《笛福》18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01版第三学段阅读目标要求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______字..30019义务教育阶段;写作教学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______;第二学段习作的起始阶段.. 写话20工具性与______统一;是语文课程基本特点.. 人文性三、文言文别相饯诸友双井山边送客时;满林风雪倍相思..西行万里遥回首;太华终南落日迟请赏析该诗后两句的表达技巧以及表达的思想情感荆轲刺秦王节选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1、解释加点字①太子迟之认为迟缓、缓慢②遂就车而去登上2、翻译“太子及宾客….以送之”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荆轲送行..在诗意里追寻“文化原乡”四、短文阅读李斌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去年第一季;节目一经推出就收获好评如潮;如今第二季的节目“观众缘更强;“诗词力”更猛..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为什}么《中国诗词大会》能够以如此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腹有诗书气自华”;用来形容《中国诗词大会》的参赛选手再合适不过..观众为武亦姝、陈更、彭敏等选手的才华所折服;也为白茹云等普通参赛者的励志故事所感动..古诗词虽然“曲高”;但“和者众”;从50后、60后到00后;都有着咿呀学诗的共同经历和共同记忆..正是这共同的文化记忆;构成了文化传承的大众基础;所以《中国诗词大会》能够靠着“熟悉的陌生题”;大面积地唤起观众的参与感..尤其是在春节这个全家人围炉夜话、共享团圆的节日里;跟随节目一起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让团聚别增了思接千载的文化韵味..很少有哪个民族;能像我们这样;拥有灿若星汉的经典诗篇;也很少有哪个国度;能像我们这样;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古典诗词..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中国诗词大会》以其纵横捭阖的集纳;让观众不禁发出对传统文化的由衷钦佩..“铜雀台”是谁修的“谢公屐”的“谢公”是谁“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看”怎么读类似“日用而不知”的知识;在丰富观众眼界学识的同时;也激发起不少人学习传统文化的自觉..既有丰富多彩的内涵;也注重切身感、共同性;正是《中国诗词大会》触发“传统文化热”带给我们的启示..“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位观众的感触;引来许多人同声感慨..农民大姐白茹云曾患淋巴癌;诗词给了她用朴实乐观直面清贫家境和病痛煎熬的力量;也让人看到了文化滋养如何对抗命途多舛..65岁农民王海军;一边摆着修车摊;一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如果有人帮他改一个字;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生活的平凡;挡不住内心里对诗意远方的向往..而古典诗词的力量;正在于穿越千年而与普通个体的人生和命运发生关联;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惊涛骇浪时给予他们平静的力量..诗心是个人的;而诗意是共同的;诗歌里有的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有的是慰藉人生的精神给养;有的是耐人寻味的审美趣味..正像一位参赛者所说;热爱古诗词;只因其中有太多“现代人完全给不了你的这种感觉”;有人疑问;古诗文默写在高考语文中占比不多;为什么要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去背以“应试心态”对待传统文化;难免会产生“划不划算”的困惑..一位大学生如此回应:“背诵的许多内容已经忘记;但在诵读经典时;心灵受到的触动、激发的思考和从中汲取的养分;将受益终身”..我们重温那些代代相传的诗词文本;不是因为它们行将消失、即将毁灭;也不是因为我们忧思古人、恋旧复古而是因为它们记述着我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追求、人文精神和智慧力量;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滋养;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在今天这个文化多元、选择多样的时代;我们应有视通万里、贯通中西的容纳胸怀;也要激发返本开新、别开生面的时代创新力;但决不能脱离传统文化的根脉..说到底;现代中国人的心灵仍然渴望着古典诗词的甘霖;恰如现代中国的前行;同样需要从传统的文化原乡汲取精神力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文化是流动的历史;让古代的精粹流入今天的生活;让古人的哲思照耀今人的征程;我们才能怀着自信从容前行23.中国诗词大会为什么风靡全国;请简要概括..6分24.解释第四段中诗心、诗意含义..25.第五段“说到底…精神力量”能否删掉从结构层次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不能五、教学设计26.教学设计六年级给第五段课堂教学设计板书;并说明设计的理由..27第三学段关于习作教学要求:懂的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据这一要求为六年级写一份记人作文教学设计只需设计要点我的朋友教学目标1、要抓住这个人的特点观察;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2、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3、根据文章中心自己拟一个题目..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教学难点通过具体的事写出人物的品质..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从你们长大到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亲人和小伙伴回想一下;他们中哪一位最令你印象深刻呢2、学生回忆..3、揭示本次作文主题一写人..二、选材指导1、选定自己真正熟悉的人——好朋友;自己的父母或其他长辈也可以是自己的朋友;想清他/她的性格特点..2、简单介绍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哪一件事情让他/她成为你的朋友..3、学生讨论..同桌交流;说说自己准备怎么写三、教师指导1、要抓住这个人的特点观察;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2、试列提纲3、学生汇报;交流一些好的构思四、学生自主写话/习作/写作1、学生打草稿;教师巡回指导..2、注意点:写好言与行五、修改学生写话/习作/写作1、教师巡视;挑代表作品修改..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2、生读;口头汇报修改意见..3、出示教师修改过的句子;再读..案例分析《草房子》读书会教案师板书:秃鹤桑桑细马林小康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代表四个人物..师与学生确认自己的身份师:最有孝心是吧..我特别喜欢孝心的孩子;他有孝心吗生:有..师:你们呢;我特别想知道秃鹤还是最什么样的孩子..生:我是最有自尊的人..那次我秃头为大家出丑了;大家都不理我了..给学校抹了黑;我用这种特有的方式;;伤害我的自尊师:你是一个最有自尊的人;还有吗;生:我是一个头发最少的人..观众大笑因为我是一个十足的小秃子..师:头发最少还变成优势了..那你们呢生:我觉得我是一个最有礼貌的人..大家都管秦大奶奶叫老太婆;我和她初次见面就有礼貌地说“奶奶”师:所以秦大奶奶特别喜欢你;只有你叫他生亲切地:奶奶观众笑师:都认为自己年纪最大..组:我认为我的年纪最大..说年纪最大不是年龄大;而是经历多;我把经历一件事当成一年..杜小康的家一落千丈;为了读书;他就去;在那里他经历了很多事情..师:所以你认为你年纪最大..组:我不同意..他虽然经历了很多事情;可我经历的是生与死的挑战..所以我认为我的年龄比你的大..师:都挺深沉;咱们看看到底谁的年龄最大..出示:那时候的孩子上学;年龄参差不齐;秃鹤十岁才进小学门..师读:那时候的孩子上学;年龄参并不齐;禿鹤十岁才进小学门..所以秃鹤年龄生:最大..师:所以不管怎么样;秃鹤收获了一个最字..师在秃鹤的名字下写上一票..师:大家想清楚了;四个人当中个头最高的是哪一个;四组都举手..28.对这次成功的读书会做简要分析..8分参考答案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自主总结..2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课堂形式新颖;学生都有自我定位的角色;学生参与意识强..3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读书会的活动结合了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的知识要点..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4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次读书会活动;学生自主探究和回答;老师组织和把控课堂..充分发挥了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5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有所不同;但老师都给予尊重..6课堂评价的合理运用..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会及时给予反馈;给学生回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29.就课标要求;类似活动应注意哪些问题6分参考答案1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教师也要加强引导;防止学生脱离文本的过度发挥或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2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面引导..3课堂活动应贴近生活;注重开放和多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30、2017年2月某日;武汉地铁上一名年轻男子睡着后;手中握的手机屏幕上打下了这几个字:“需要让座请叫我”..他的这一举动;被其他乘客拍下上传到网上;迅速得到传播;不到两天时间;视频浏览量已超过1900万..传播正能量..根据此材料;自拟题目;600字议论文..立意:传播正能量真善美..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理解..正能量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能量;而我们的内心也充斥着与生俱来的种能量一一正能量..正能量给我们挑战的勇气、生活的品质;让我们置身顺境而不迷失..正能量给我们挑战的勇气..在困难面前;也许有的人会退缩;或许滞步不前;但总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带着一股正能量迎难而上;兵锋所过;所向披靡..当我们惊诧于千于观音的表演时;却往往忽略了邰丽华和那些聋哑人在台下所经历了多少次的艰苦排练;很难想像已是受到命运严酷打击的他们是如何完成这一系列高难度的表演的..正因为心中有一股正能量;挑战残障;战胜命运;才有了那让整个世界为之动容的场景..正能量给我们高尚的生活品质..一个人很难说不会遭遇滑铁卢“威武”不屈;“贫贱”不移;“挫折”不倒;是谓真君子;才是真正的“诗意的栖居”..孔子周游列国;被包围在陈蔡之问;很多天没有东西吃;他的弟子中有很多人被饿得站不起来;而孔子却独独弦歌不辍..。
b2018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汇编试1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汇编试卷(二)第一部分语文教育理论知识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语文课程的性质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
()2.1-2年级将“大纲”中偏于实践性要求的表述(“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改为偏于学习过程的表述(“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3.阅读教学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法和实践法。
()5.电影、电视、网络以及各种标牌广告等都可以用作语文课程资源。
()二、判断题(每题2 分,共10 分)(福州市)1.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2.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3.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4.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
() 5.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的重点内容。
第二部分语文专业知识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根据要求默写古诗文名句。
(10分)语文丰富我们的精神,点燃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
阅读古诗文,沿着古人的足迹探微寻幽:“————————,在水一方。
——————————,道阻且长”浸润着主人公执著的爱情追求;“天时不如地利,————————”体现着孟子的哲思宏论;“————————————,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抒发着曹操的壮志豪情;跟随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的车辙,欣赏“大漠孤烟直,——————————”的绮丽风光,跟随“老父聊发少年狂,————————,——————————”的密州太守,更感佩其“————————,西北望,射天狼”的报国豪气;漫步欧阳修命名的醉翁亭,听“山水之乐,——————————”的惬意。
2018年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附答案)

第一部分教材教法与教案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基础知识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基础知识第二节语文教学基础知识第二章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第一节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与运用能力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学指导与评价能力第三章经典教学案例与教案设计展示第二部分专业知识第一章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第一节文言实词与虚词第二节常见文言句式及其用法第三节文言文的理解第四节古诗词鉴赏第二章现代汉语基础知识第一节现代汉语第二节汉字第三节词汇第四节句子第五节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第三章文学概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第二节文学活动第三节文学创造第四节文学作品第五节文学消费与接受第四章现代文阅读第一节现代文分析与理解第二节文学作品鉴赏第五章写作基础第一节写作概述第二节常用文体写作第六章中外文学史第一节中国古诗词赏析第二节中国古代重要作家作品赏析第三节中国现当代重要作家作品赏析第四节外国重要作家作品赏析第一部分教材教法与教案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基础知识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基础知识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一)初中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高中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真题点睛语文课程是()与人文性的统一。
A. 工具性B. 思想性C. 政治性D. 情感性【答案】A【名师点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初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2018湖南永州教师招聘语文类考试资料(514)

2018湖南永州教师招聘语文类考试资料(514)考点分析及备考建议修辞手法,在现代汉语中是单独的一个章节,是修辞格。
在语文基础知识中,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知识点,同时也是文学作品写作所必须的因子。
既然修辞这一艺术手法具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在咱们的教师招聘考试和教师资格考试中也是考查的重要知识点。
我们都知道修辞手法有十多种,如比喻、比拟、借代、双关、同感、夸张等。
考试中,经常考到的修辞有比拟、比喻、借代等,本文主要从比喻和比拟这两种修辞进行举例分析,并指出这两种修辞的备考建议。
(一)比喻比喻就是将彼物比此物,二者具有相似性。
给这样一个例子:天上的白云像棉花。
很显然,这个例子是比喻句,因为这个句子有本体“白云”、喻体“棉花”和比喻词“像”。
根据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判断“她的笑容像花儿一样”这个句子也是比喻句,因为这个句子也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而“他的衣服像在水里洗过一样”这句话则不是比喻句,原因是喻体没有出现。
通过以上的例子,可以知道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不是出现“好像”“好似”“仿佛”“像”等词语就是比喻句了,而是要有本体、喻体。
了解了比喻句的要素,还要了解比喻句的形式。
比喻包括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
明喻,就是本体像喻体(甲像乙)。
比喻句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并且比喻词是“像”“好像”“仿佛”等这些词。
与明喻相比,暗喻是本体是喻体(甲是乙),它的比喻词则不是这些,而是有“是”“成了”“成为”等词。
如: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
这个句子是暗喻。
借喻,则是不出现本体,只出现喻体,而本体则可以通过上下文知道本体具体指的什么。
如:她曾经远离过这些人,在她与她们之间筑了一堵墙。
为了显示自己的不同凡响,她长期忍受孤独寂寞的痛苦。
(贺光涛《路》)这句话把她与她们之间的隔膜比喻成一堵墙,本体没有出现,但能够从文章的语意中感受到本体。
博喻则考的不多,这里不再叙述。
比喻的功能和作用则是形象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形象为具体。
2018湖南永州教师招聘语文类考试资料(512)

2018湖南永州教师招聘语文类考试资料(512)一、文本知识在做题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些科普文阅读的文本知识。
科普文,简言之就是介绍科学知识的小短文。
科普文一般分为科学说明文和科学小品两种。
在语文教招考试中以科学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某个事物或说明某个事理来给人以知识的文体)为重要考查文体。
其中,事物说明文,要特别关注说明对象的特点,包括外部特征、用途、内部联系等;事理说明文,要注意事理形成的原因、条件、途径以及事理之间的联系异同等。
除此,还要了解说明方法(分、列、作、下、举、打、摹、诠、图、引)和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在此基础之上,最好能够理解各种复句关系(并、顺、解、选、递、条、假、因、目、转)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
二、做题步骤必要的文本知识有助于科普文客观题的解答,但作答的关键还是规范的答题步骤。
一般情况下,完成科普文客观题的作答需要三部分的信息,即文本、题干、选项。
正确的做题步骤也应该从文本阅读开始。
在此,不建议阅读题干和选项之后再阅读文本,如果阅读题干、选项之后再阅读文本,不但会使思维混乱,也容易出现因片段阅读而导致的片面理解。
因此,应从文本阅读开始,通读全篇再去读题干信息。
(一)读:从文本的标题读起。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从标题读出文本的说明对象,若有定语,还能读出说明对象的部分特征或者文本的侧重点。
阅读文本,一定要仔细。
在阅读过程中,用铅笔勾画出如下信息:1.每段的说明对象、作用对象。
以便区分选项中用错对象、张冠李戴的设误类型。
2.表示时间的词语,如动态助词“着、了、过”、立即、截止到、目前、如今、过去、迄今为止等,以便区分选项中将没有发生的说成已经发生,将过去的说成现在等已然未然不分的设误类型。
3.表示范围的词语,如大多数、大部分、全、都、凡是、凡、所有、部分、少量、都、几乎、普遍、仅仅、之一等,以便区分选项中将部分说成整体,将整体说成部分的设误类型。
4.表示程度的词语,例如基本、根本、十分、非常、很、最、总共等,以便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区分选项中情感、程度轻重不分的设误类型。
2018年教师编制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最新最全复习资料考试真题与答案-2

学生学习及设计为主,预设与非预设结合,体现新课程复合型结构的开放性全程设计。
体现多元互动,情境创设,问题探究,信息技术整合,合作研讨等方法。
⑶师生合作设计。
2、在教学行为方面:传统教学行为1、教学指向⑴教材知识—教教材⑵教学对象—不足全班 1/ 3,教师面对全班讲—与个别学生一问一答串问串讲。
多数学生陪座、陪听、陪看2、教学方式(1)、课堂封闭式⑵补差式⑶题海战—应考试⑷被动接受式3、教学过程方法⑴先讲后练,讲了简练先教后学,教了再学以教论学,学服从于教。
⑵讲解—作业—考试,单一教学结构。
新课程教学行为1、教学指向⑴用教材教→学生学会—会学,指向学生素质培养。
⑵以个别指导、小组指导为主,指各不同差异的学生。
2、教学方式⑴多元互动式(2)问题情境探究式⑶扬长式⑷自主选择合作活动式3、教学过程方法⑴先学后教,边学边导,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
先做后导,边做边导,以做论导和谐发展⑵学中做—做中学—反思调控,复合型教学结构。
学生学习及设计为主,预设与非预设结合,体现新课程复合型结构的开放性全程设计。
体现多元互动,情境创设,问题探究,信息技术整合,合作研讨等方法。
⑶师生合作设计。
2、在教学行为方面:传统教学行为1、教学指向⑴教材知识—教教材⑵教学对象—不足全班 1/ 3,教师面对全班讲—与个别学生一问一答串问串讲。
多数学生陪座、陪听、陪看2、教学方式(1)、课堂封闭式⑵补差式⑶题海战—应考试⑷被动接受式3、教学过程方法⑴先讲后练,讲了简练先教后学,教了再学以教论学,学服从于教。
⑵讲解—作业—考试,单一教学结构。
新课程教学行为1、教学指向⑴用教材教→学生学会—会学,指向学生素质培养。
⑵以个别指导、小组指导为主,指各不同差异的学生。
2、教学方式⑴多元互动式(2)问题情境探究式⑶扬长式⑷自主选择合作活动式3、教学过程方法⑴先学后教,边学边导,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
先做后导,边做边导,以做论导和谐发展⑵学中做—做中学—反思调控,复合型教学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评价方式除了纸笔测试以外,还有平时的行为观察与记录、问卷调查、面谈讨论等各种方法。
3、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4、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5、“总体目标”是基于人的终身需要及和谐发展所应具备的综合语文素养而提出的,它的基本精神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具体说来,突出了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三个思想。
6、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7、新课程标准整合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语文教改探索的成果,借鉴了西方先进国家母语教育的经验,体现了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文性、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代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8、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9、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10、初中语文课程的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
11、语文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三部分内容。
12、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13、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4、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方式的开放、教学空间的开放。
15、对于“口语交际”的课程目标应注意前瞻性、三维设计,整体提高、操作性特点。
16、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特点是情境性、互动性。
二、填空题1、语文课程评价要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相互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
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以不同学段的目标为参照,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2、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课程目标_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5、课程目标中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6、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__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7、新课程标准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8、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9、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10、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_平等对话_过程中进行。
11、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12、口语交际是__听__与_ 说_ 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_交际情境_中进行。
1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14、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5、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1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17、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
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8、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9、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20、(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2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2、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标。
23、在1—2年级学段中,学生要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4、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 个,其中会写 800 个左右。
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 个,其中会写1600个左右。
到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 个,其中会写 2500个左右。
25、新课标1~2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3至4年级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6、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28、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29、教育的最高宗旨是培养人。
30、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思维。
31、教师是学习活动的_组织_者和引导者。
3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调整为第(二)学段阅读目标。
5至6年级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 )字。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
背诵优秀诗文(60 )篇(段)。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 )万字。
33、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34、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5、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7、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38、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乐趣40、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它可以理解为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的一切课程资源。
(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41、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42、动态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那些以活动过程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43、体验学习: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44、教学建议: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45、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46、(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写作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47、精读的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目标,具体考察学生的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48、写作的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古代文学1.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收集了大约500年间的诗歌_______篇。
按音乐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___""___""___"三种。
[诗经;305;风、雅、颂;赋、比、兴。
]2.《诗经》的形式主要是____言诗。
广泛而深刻的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精神,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
[四言诗]3."楚辞"的主要作者是__________。
[屈原]4.两汉历史散文达到高度发展阶段的标志是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______》,它开创了传记文学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