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3一氧化碳导学案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导学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导学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

二、学习内容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以下内容: 1.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 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3.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4. 一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5.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

三、学习要点1.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稳定性高,不易参与化学反应,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臭,不易溶于水。

2. 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通过碳酸盐与酸反应、燃烧等方法制备。

•应用:广泛应用于钢铁、化肥、制冷剂等行业,也用于植物光合作用和饮料工业等。

3.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一种具有强还原性的气体。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臭,密度比空气小。

4. 一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通过不完全燃烧有机物质,如煤、油、木材等,生成一氧化碳。

•应用: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如合成甲醇、乙醇等)、燃烧炉和汽车尾气等。

5.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过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室内、室外空气浓度升高,对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影响。

此外,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之一,参与了全球气候变暖。

•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当浓度过高时会阻碍血液中的氧气运输,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一氧化碳还是温室气体之一,会对大气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四、拓展延伸•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回答以下问题: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2.除了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还有哪些情况下会产生一氧化碳?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减少其排放?•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你可以深入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更多知识,并了解如何使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来解决相关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 导学案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一氧化碳的性质、一氧化碳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

3.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知道如何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及简单的解毒措施,增强环保意识。

3.通过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对比,领悟到量变可以引起质变。

重点: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2.一氧化碳的用途。

难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学习活动】任务一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_________1.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一氧化碳是一种_________色_________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可燃性:燃烧时火焰呈_________,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②还原性:还原氧化铜的现象为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③毒性:吸进肺里,能与血液中的_________结合,使人体_________而中毒。

利用CO进行实验时,要对尾气进行处理,防止其_________,处理方法一般为_________或用气球收集。

(3)用途:①由于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可用作_________。

②由于具有还原性,可用于_________工业。

2.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C.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D.一氧化碳可用作燃料3.导致人“煤气中毒”的物质是( )A.氮气B.氧气C.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4.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①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②CO被还原为CO2③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化合反应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5.一氧化碳在工业上有重要作用。

(1)作燃料: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2)作还原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导学案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记住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知道CO2的主要用途。

2.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一、课前导学部分:(请同学课外查找并阅读,弄清楚其中奥妙。

)“死狗洞”的故事:有一天,有一位猎人带着他的猎狗去打猎,路过这个山洞。

【阅读】教材P118归纳CO2有哪些化学性质?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交流讨论】什么原因使空气中的CO2含量越来越高? CO2过多会造成什么后果?根据CO2的来源,可以采用什么办法来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强?【交流讨论】一些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深洞,其中C O2的含量是否对人造成威胁?你能设计一个简单实验判断其中CO2的含量么?二、以学定教(由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学生情况完成)三、展示激学与拓展提升部分【实验】教材P117实验6-3,思考检验CO2是否收集满时,木条应放在什么位置?_________。

【观察】教材P117观察实验6-4,填写下表:分析与结【实验】教材P118观察实验6-5,填写下表:(石蕊是一种色素,与不同性质的物质发生反应时,能显示不同的颜色如变红、变蓝等)将经过第4次实验后的纸花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思考】 1.在小花上喷稀醋酸的目的是什么?2.干燥纸花接触水和干燥纸花接触水后又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现象为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归纳】 1.CO2的性质(1)⑵化学性质:①一般情况下,______燃烧,也______燃烧,不能供给____________。

②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______H2CO3 == H2O+ 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③能使澄清的石灰水______:CO2+Ca(OH)2==CaCO3↓+H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④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高温2CO(此反应吸热热量,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2.CO2的用途:⑴______(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熟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二氧化碳的用途,了解温室效应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学习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难点】:二氧化碳的性质【预习案】I.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教材课题1,熟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二氧化碳的用途,了解温室效应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

3.完成时间15分钟II.知识准备1、将集满CO2的集气瓶正放在桌子上,可得出CO2的哪些性质?2、根据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你知道CO2还有哪些性质和用途?Ⅲ.教材助读1、CO2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比空气2、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化学方程式:;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______3、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Ⅳ.信息链接咏石灰于谦(明)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Ⅴ. 预习自测1、关于CO2组成的正确说法是( )A、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B、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组成C、由碳和氧气组成D、由碳原子和氧元素组成2、二氧化碳的下述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B、二氧化碳是一种气体C、二氧化碳气体能制成“干冰”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要鉴别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三瓶气体,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C、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D、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一氧化碳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是一种极难于水的气体。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教学导案四、二氧化碳的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课堂达标】实验室按右图所示装置制取CO2,并验证实验CO2的性质.试回答以下问题.(1) 用装置A来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若要用装置B鉴定CO2,在B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_,B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 若要用装置C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中除有少量水外,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C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涉及的化学方程式:(4) 烧杯D中放在燃着的蜡烛如图所示,D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证明CO2具有________的性质【作业布置】课本122页1、3、8题预习目标1、通过预习和自主探究,让学生能说出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2、通过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初步会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氧化碳中毒的有关问题。

3、通过观看视频和研讨,能归纳出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还原性,并理解记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注意事项。

课后反思符川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导学案问题:(l)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你的改进方法是,(2)实验开始时,是先给氧化铜加热,还是先通人一氧化碳? ,(3)实验过程中,图中A处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一氧化碳的毒性讨论:①煤气中毒的生理过程?②有人用炉火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在火炉在放一盆水,这样做行吗?③有人说他不会煤气中毒,一闻到煤气味就把火炉搬出去,这种说法对吗?【课堂达标】.某同学设计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试回答:(l)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你的改进方法是,(2)实验开始时,是先给氧化铜加热,还是先通人一氧化碳? ,(3)实验过程中,图中A处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

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

②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 2+H2O==H 2CO 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______H 2CO 3 == H 2O+ CO 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③能使澄清的石灰水______:CO 2+Ca(OH)2==CaCO 3↓+H 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④与灼热的碳反应:C+CO 2高温2CO(此反应吸热热量,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 2是氧化剂,C 是还原剂) 四当堂反馈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相关实验过程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 A .B .C .D .3.下图有关CO 2实验,其中只能证明CO 2的物理性质的是( ) A .B .C .D .4.不能用来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是( )A.燃着的木条B.颜色气味C.紫色石蕊溶液D.澄清石灰水 5.下列变化是因化学变化引起的(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 .用干冰制造舞台云雾C .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变浑浊D .干冰汽化吸收热量 6.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直接原因是( )A .二氧化碳与石蕊直接作用B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不稳定C .二氧化碳能溶与水D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7.将CO 2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 ( ) A .先变蓝色后变紫色 B .先变红色后变无色 C .先变无色后变红色 D .先变红色后变紫色 8.下面O 2和CO 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 B C DCO 2光合作用 中我作原料O 2我使潮湿的钢铁锈蚀 干冰 我用作人工降雨O 2我为可燃物助燃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A.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B.用水鉴别二氧化碳气体和一氧化碳气体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D.用过量稀盐酸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铁2.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错误的说法是:A.玻璃管内的炭粉减少、氧化铜由黑变红B.甲处发生的反应是一个典型的吸热反应C.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进行尾气处理D.丙处的试管可以防止液体倒吸入玻璃管3.哈尔滨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化学做出的贡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导学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一氧化碳【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⑴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⑵会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学习重点】一氧化碳的性质。

【学习难点】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响。

【学习方法】观察、分析、总结、联系实际。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明确目标碳的氧化物除了二氧化碳外还有一氧化碳 ,从物质的组成和分子的构成角度分析 ,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意味着它们的性质是否相同?〔点拨〕他们都是由碳、氧元素组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这就使得它们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

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二、学案导引自主学习指向目标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21页到第122页内容 ,完成以下问题:1.一氧化碳能_____ ,同时放出_____ ,火焰呈_____色 ,生成一种能使_____________的气体 ,反响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一氧化碳有剧毒.. ,.原因是它极易与___________ ,从而__________ ,造成__________ ,使之中毒 ,因此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一定要装____ ,并注意________ ,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三、合作探究点拨升华达成目标1.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完成以下问题:⑴煤燃烧为什么会产生一氧化碳?⑵一氧化碳有哪些常见的物理性质?收集一氧化碳采用什么方法?⑶有人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⑷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露应当怎么办?⑸如果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应采取哪些救助措施?〔点拨〕⑴煤的主要成分是碳 ,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

⑵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接近空气的密度 ,难溶于水;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导学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导学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共2课时)第1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得出实验结论的过程。

3、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课前复习.巩固旧知】1.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检验时,木条应放在原因是利用二氧化碳的的性质。

你还有其他方法验证这一性质吗?2. 实验室检验收集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是:这一方法又说明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什么?【自主研学.理解新知】学生阅读教材第117-119页内容:1.碳的氧化物有,它们的性质有很大不同的原因有2. 叫做“干冰”化学式为:,“冰”化学式为:,干冰升华时,,因此可作,广泛用于3.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但二氧化碳不能。

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

4.举例说明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合作探究.掌握新知】◆探究知识点1:教材117【实验6-3】图6-14倾倒二氧化碳1.此实验操作关键要注意2.该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该实验说明了探究知识点2:教材117【实验6-4】图6-15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1.此实验的实验步骤有2.此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3.该实验说明了4.生活中的哪些实例也是利用这一性质5.根据上述实验并结合教材117下面填表归纳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6.你还可以设计哪些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7.你还可以设计哪些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探究知识点3:教材118【实验6-5】图6-16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1.自学教材118【实验6-5】结合教师的演示实验完成115面填表2.在紫色的干燥的纸花上喷稀醋酸的作用是3.在紫色的干燥的纸花上喷水的作用是4. 能使石蕊溶液变成,原因是当烘干时石蕊溶液又变成原因是5.你能总结出二氧化碳有哪些重要的化学性质?(1) 用途(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性质的用途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3一氧化碳导学案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2 CO)初三化学 2017年10月19日知识与技能:1.了解CO的物理性质;知道CO具有可燃性、毒性和还原性等化学性质(重点)2. 知道CO的主要用途及防治3.知道CO 和CO2性质差异的原因,并学会区分二者的方法(难点)过程与方法:1.通过CO和CO2化学式的不同,引出新课,激发学生兴趣2.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CO的性质3.通过实验视频让学生观看实验并得到其化学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怎样防治CO 中毒,保护环境的意识没有还原性,有微弱的氧化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和CO2的鉴别与除杂请你选择合适的实验用品,将其编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可鉴别CO和CO2的方法:_______________2.①除去CO中混有的CO2:____________;②除去CO2中混有的CO:___________备选项:①带火星的木条;②燃着的木条;③澄清石灰水;④紫色石蕊溶液⑤灼热的氧化铜;⑥灼热的碳层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2 CO)自习课练习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10分)1.学校禁止吸烟,是因为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有害学生健康,其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A.CO2 B.CO C.N2 D.SO22.下列有关C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人说闻到了煤气味,证明CO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有人说屋内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证明CO可溶于水C.有人说工业上可利用CO冶炼金属,证明CO有还原性D.有人说CO有毒,说明CO 不能做燃料3.(多选)下列关于CO和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CO和CO2均具有可燃性B.CO和CO2均能与H2O反应C.CO和CO2的密度均大于空气的密度D.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E.CO和CO2都会污染空气F.CO和CO2浓度大时都可以使人致死,因此都有毒G.CO和CO2都不支持燃烧 H.CO和CO2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I.CO和CO2都由碳原子、氧原子构成 J.CO和CO2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K.用途:CO2可用作气体肥料;CO可用作气体燃料 L.危害:CO2会导致“温室效应”CO会形成酸雨M.CO和CO2溶于水,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N.CO能与氧结合而具有还原性,而CO2没有氧化性4.CO和CO2性质不同是由于()A.组成元素不同B.原子排列不同C.分子构成不同D.二者含碳量不同5.下列各组气体,可用同一方法收集,且又是该气体最佳的收集方法,这组是()A.H2 O2 COB. H2 O2 CO2C.H2 CO CO2D.O2 CO2 C.二.填空题(每空1分)6.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如下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在加热氧化铜前需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其目的是赶走玻璃管中留存的空气,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A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3)在C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燃尾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结束时,先撤去酒精灯,还要继续通入CO至玻璃管冷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7.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只有一字之差。

⑴有人认为,二者就像孪生兄弟,这是因为(填序号)A.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B.它们由相同的元素组成C.它们都有毒D.它们都能溶于水⑵也有人认为,二者化学性质相差甚远,请给出一条支持他的理由:。

⑶其实,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过程:______________。

8.碳和碳的氧化物都是常见的含碳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在石墨和金刚石中,可用于制作铅笔芯的是__________.(2)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_______________不同(3)如图所示,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转化关系中,转化①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_,转化②在工业上的用途是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已知X是有毒且不溶于水的气体,Y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Z是不溶于水的固体,X Y Z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X的化学式____________(2)写出Z和稀盐酸反应生成Y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是重要的化学思想。

气体X Y都含有______元素和_____元素,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都不同。

请举出X、Y性质不同的一个例子__________________10.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物质X的化学式。

(2)在物质的分类中,CO属于物。

(3)从图中任选一种物质,它的一种用途。

(4)写出图中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11.现有A和B组成的黑色混合物,按以下图示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推断,并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1)A._____,B. _______,C. ________,D. ______,E. _______。

(2)分别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物质,其中A为黑色固体。

其转化关系如下所示:(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B的化学式为________(2)若C为难溶性含钙化合物,写一个由E→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所示的所有转化的化学反应中,一定包含的基本反应类型有__________13.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其中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且丙是常用的建筑材料.请回答:(1)甲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2)写出乙转化成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_________(3)甲和乙的化学性质不同,写出一点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14.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设计了证明CO具有还原性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根据其研究过程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洗气瓶A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2)小余同学认为此装置有待优化,如尾气可先存储在瓶内,然后再处理。

如图乙是他设计的贮气瓶,尾气应从________(填“a”或“b”)口通入。

(3)小徐同学质疑:CO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进行设计:在CO通入CuO之前先通过澄清石灰水(即在盛CuO的硬质玻璃管的左端再接入一个盛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来确定CO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请判断小徐的设计是否有必要,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考真题】1. (咸宁)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活性炭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可以利用CO的还原性炼铁C.CO2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性质相同2.(陕西)对比分析不同物质的共性与差异性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关于CO2和CO的各项对比,有错误的是()选项共性差异性A 均由分子构成分子的种类不同B 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不同C 均能与水化合化合时现象不同D 常温下均是无色气味相同条件下其他的密度不同A.A B.B C.C D.D3.(黑龙江)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均属于碳的单质,所以二者性质完全相同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能还原氧化铜C.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4.(临沂)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A.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 B.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5.(黄石)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一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A.组成: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CO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用途: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D.危害: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6.(无锡)如图为CO还原CuO“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等略),已知:HCOOH H2O+C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中所需CO可现制现用B.此装置可节约用品,污染小,现象明显C.此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空,实验危险系数小D.该实验中所涉及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7.(苏州)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有毒 B.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D.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