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6下数学】5.综合与实践.第1课时 绿色出行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绿色出行》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1课时绿色出行
1.通过活动使学生巩固简单的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交通出行方式有关数学问题的研究,理解绿色出行的意义,提升环保意识。
量折线统计图,行驶里程条形统计图。
)
2.出示例1:每辆汽车平均每千米排放160g二氧化碳。
一辆汽车一年排放二氧化碳多少千克?合多少吨?全国2011年末之前购买的私人轿车在2012年排放多少吨二氧化碳?(一辆汽车平均每年行驶15000km)
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感想?
(再次观看环保宣传图片)
3.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第2自然段。
出示问题:小明爸爸如一年按245个工作日计算,一年上、下班行驶多少千米?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后,全班交流反馈。
讨论:爸爸、妈妈、小明谁的交通方式最环保?为什么?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4.你是如何出行的呢?各小组把你们的调查结果总结在一起,并派一名组员说说。
计算一下本班同学及家长绿色出行所占的百分比。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教师小结:汽车方便了我们的出行,同时也在污染着我们的环境,作为地球的一份子,保护环境,我们也有责任。
出行时,我们应少开车,多骑车、多步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通过碳减排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环境保护,减少环境污染。
结,拓展
延伸。
2.布置作业。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本部分内容旨在运用实际知识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运用相关数学知识。
教学时,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数据和相关资料让学生明白绿色出行的含义。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下第六单元《综合与实践》《绿色出行》教学设计

— 1 —1.概念感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绿色出行”吗?同学们举的例子都不错,在我们课本106页对“绿色出行”做了详细的阐释,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为响应“绿色出行”的号召,老师做了以下调查(课件出示文字材料1和主题图):据统计,2011年末全国民用轿车保有量4962万辆,同比增长23.2%,其中私人轿车4322万辆,同比增长25.5%。
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由2010年的40%上升到2011年的42%,2011年小汽车出行比例为33%,为近年来首次下降。
读完这段材料,你有什么收获或者感想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学生举例。
预设2011了,但环保意识增强了。
预设— 2 —评价:通过同学们的回答,老师发现你们特别会读取数据和分析数据。
还有什么疑问吗?过渡:你提出的问题特别有研究价值。
关于“同比”的解释在课本106页。
请同学们自学一下。
追问:通过材料1,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呢?2.解决问题(1)谈话:这位同学的问题非常具有探究意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吧。
(出示问题1)问题1:每辆汽车平均每千米排放160g二氧化碳。
一辆汽车一年排放二氧化碳多少千克?合多少吨?全国2011年末之前购买的私人轿车在2012年排放多少顿二氧化碳?通过调查,老师告诉大家,一辆汽车平均每年行驶15000km。
哪位同学来分析一下你的结题思路?大家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了吗?抓紧时间算一算,然后把你的答案和大家分享。
谈话:看到这组数据,同学们有什感受?过渡:看来同学们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老师相信同学们以后一定会是一个环保小达人。
(2)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谁是小预设预设预设预设预设:这么多汽车,每年会产生多少污染呢?预设学生提问预设克”,用一辆汽车平均每年行驶的路程×每辆汽车平均千米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
预设2012买的私人轿车的辆数×一辆汽车一年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
预设:2400000432243220000答:一辆汽车一年排放二氧化碳全国氧化碳预设氧化碳预设色出行”很有必要。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综合与实践 第1课时 绿色出行-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综合与实践第1课时绿色出行-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绿色出行的概念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绿色出行的概念和意义。
2. 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绿色出行的概念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绿色出行吗?2. 学生回答:绿色出行就是采用环保、低碳、节能的出行方式,如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3. 讲解:绿色出行是为了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地球家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
二、新课内容1. 讲解绿色出行的概念和意义。
2. 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实际问题1:计算绿色出行的距离和时间1. 提问:同学们,如果我们要从学校到公园,选择骑自行车和乘坐公交车的距离和时间分别是多少?2. 学生分组讨论,计算距离和时间。
3. 分享结果,讨论哪种出行方式更环保、更节能。
实际问题2:计算绿色出行的费用1. 提问:同学们,如果我们要从学校到图书馆,选择骑自行车和乘坐公交车的费用分别是多少?2. 学生分组讨论,计算费用。
3. 分享结果,讨论哪种出行方式更经济、更实惠。
三、总结与反思1.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绿色出行有了哪些新的认识?2. 学生回答:绿色出行是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我们应该选择环保、低碳、节能的出行方式。
3. 提问:你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4. 学生回答:我们学会了计算距离、时间和费用,运用了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绿色出行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5.综合与实践 第1课时 绿色出行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5.综合与实践第1课时绿色出行》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绿色出行”,旨在让学生通过调查、收集和整理数据,了解各种出行方式的特点,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理解和运用统计图表。
但是,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决策,部分学生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各种出行方式的特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
2.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保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各种出行方式的特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出行方式的特点资料,如公交车、自行车、步行等。
2.准备调查问卷,让学生填写自己平时的出行方式。
3.准备统计图表制作工具,如条形图、折线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各种出行方式,如公交车、自行车、步行等,引导学生关注各种出行方式的特点。
2.呈现(5分钟)呈现调查问卷,让学生填写自己平时的出行方式。
收集问卷后,进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各种出行方式的占比。
3.操练(10分钟)根据调查数据,引导学生制作条形图或折线图,直观地展示各种出行方式的占比。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表,了解各种出行方式的优缺点。
4.巩固(10分钟)呈现实际问题,如从家到学校有多种出行方式可选,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5.综合与实践 第1课时 绿色出行-优质课件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7/222021/7/222021/7/222021/7/227/22/20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7月22日星期四2021/7/222021/7/222021/7/22
•
刚才我们求出了全国的排放量,下面我们帮小明 算一下,他们家的排放量。
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的距离:20÷60×45=15千米 一年上下班行驶路程:15×2×245=7350 千米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0.16=1176千克
三、课堂小结
1.自发参与环境保护建设以及治理大气污染的行 动,加强环保意识。我爱我车,更爱本身的绿色家 园!
六年级数学下册(RJ) 教学课件
第 6 单元 整理和复习
5. 综合与实践 第 1 课时 绿 色 出 行
一、新课导入
据统计,2011年末全国民用轿车保有量4962 万辆,同比增长23.2%。其中私人轿车4322万辆, 同比增长25.5%。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由 2010年的40%上升到2011年的42%,2011年小汽 车出行比例为33%,为近年来首次下降。北京市 民的“绿色出行”意识不断增强。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2021/7/227/22/2021 8:54:07 AM
•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2021/7/222021/7/222021/7/22Jul-2122-Jul-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7/222021/7/222021/7/22Thursday, July 22, 2021
综合与实践(绿色出行)(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综合与实践(绿色出行)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以“绿色出行”为主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不同出行方式的时间和费用;分析各种出行方式的优缺点;运用比例尺和统计图表,展示不同出行方式的使用情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不同出行方式时间和费用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绿色出行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1. 计算不同出行方式的时间和费用,特别是涉及多种出行方式的组合。
2. 分析各种出行方式的优缺点,作出合理的选择。
3. 运用比例尺和统计图表,展示不同出行方式的使用情况。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绿色出行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计算不同出行方式时间和费用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分析各种出行方式的优缺点,让学生学会如何作出合理的选择。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比例尺和统计图表,展示不同出行方式的使用情况。
六、板书设计1. 综合与实践——绿色出行2. 重点内容:计算不同出行方式的时间和费用;分析各种出行方式的优缺点;运用比例尺和统计图表展示不同出行方式的使用情况。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计算一次出行的时间和费用,并分析其合理性。
2. 让学生调查家庭成员的出行方式,制作统计图表,分析家庭绿色出行的现状。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 通过案例分析、实践环节等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养成绿色出行的习惯。
4. 课后作业设计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让学生关注到家庭绿色出行的现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6.5.综合与实践 第1课时 绿色出行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6.5.综合与实践第1课时绿色出行》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6.5节“综合与实践”的第1课时“绿色出行”,主要让学生通过调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等过程,了解各种出行方式的特点,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对于如何更有效地收集和整理数据,以及如何从数据中得出有用的信息,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各种出行方式的特点,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绿色出行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收集和整理数据,以及如何从数据中得出有用的信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绿色出行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任务,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绿色出行的相关资料,如各种出行方式的特点、环保知识等。
2.学生准备记录数据的工具,如笔记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绿色出行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出行方式,才能既方便又环保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出行方式的特点和环保知识,让学生了解各种出行方式的优势和不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出行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绿色出行)

5、综合与实践第1课时:绿色出行教学内容教科书106页、107页教学目的1、通过简单的调查,统计、了解人们的日常出行的方式2、了解汽车给环境的危害,从身边的事入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传播文化,崇尚绿色出行,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身观、世界观,养成科学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汽车给环境带来的危害。
教学难点培养绿色出行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出行的时候都乘坐那些交通工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展示公共汽车、小汽车、火车、飞机、自行车、摩托车等图片。
师:我们每天上学、放学、外出活动、购物时,发现马路上的交通情况如何?有的地方交通很混乱、经常塞车。
教师播放塞车图片。
引出课题并板书:绿色出行一、复习讲授1、自学教科书第105页上面部分内容和106页下面“你知道吗”的内容。
学生分小组自学讨论,弄清绿色出行含义,及我国汽车的饱有量和出行情况。
2、教学教科书105页第一题。
(1)多媒体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说明:全国2011年末之前购买的私人轿车是4322万辆。
(2)学生独立思考。
列式计算。
(3)提名汇报,教师板书一辆汽车一年排放二氧化碳为:160×15000=2400000(克)=2400(kg)=2.4(T)全国2011年末之前购买的私人轿车在2012年中排放二氧化碳:2.4×43220000=103728000 (T)(4)环保教育。
结合数据说明汽车给环境带来的危害。
3、教学教科书106页第二题。
(1)多媒体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教师板书:20×45/60=15(km)15×2×245=7350(km)7350×0.16=1176(kg)答:小明的爸爸从家到单位15千米,一年上下班行驶7350千米,排放1176千克二氧化碳。
4、教学科学书第106页第三题。
步行最环保,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三、巩固练习完成教科书106页第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