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
《唐代文学史》课件

唐代戏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如歌舞戏、滑稽戏等, 为后世的戏曲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代戏曲的主要剧种与代表作品
唐代戏曲的主要剧种有参军戏、五方 狮子舞、踏摇娘等,其中参军戏是最 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
影响
唐诗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 一,对世界文学也产生了广泛的 影响。
03
唐代散文
唐代散文的发展与演变
初唐时期
受南朝文风影响,追求文采华丽,内 容多写景抒情。
盛唐时期
逐渐摆脱南朝文风,注重表达思想, 反映社会现实。
中唐时期
文风转向古朴,强调文以载道,关注 社会问题。
唐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品与作家
代表作品
《霍小玉传》、《莺莺传》、《李娃 传》等。
作家
陈鸿、白行简、蒋防等是唐代传奇小 说的代表作家,他们的作品在文学史 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唐代传奇小说的艺术特点与影响
艺术特点
唐代传奇小说具有文辞优美、情节曲折、描写生动、结构严谨等艺术特点,其作品多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展现了 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情世态。
影响
唐代散文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成为文学史上的重要遗产 之一。
04
唐代传奇小说
唐代传奇小说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唐代传奇小说起源于六朝的志怪小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逐 渐从志怪小说中脱离出来,形成了独特的文学形式。
发展
唐代传奇小说在发展中,受到了儒家思想、佛教和道教的影响,逐渐从单纯的 志怪转向了描绘人情世态、展现社会风貌的方向,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唐代的文学史

唐代的文学史唐代可谓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家及作品,被后世称为“唐诗宋词元曲”。
在唐代文学史上,又可以分为初唐、盛唐和中晚唐三个阶段。
初唐时期(618年-710年)是唐朝建立后的文学起步期,这个时期的文学还带有浓厚的风俗、民歌的色彩。
著名的作家有王勃、杨炯、卢照邻等人,他们在诗、文、歌谣等方面都有所成就。
其中王勃的《滕王阁序》据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篇文章,被誉为“千古第一序”。
盛唐时期(710年-750年)则是唐代文学的巅峰时期,也是古代文学史上的高峰。
这个时期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唐诗,代表人物有李白、杜甫等大家。
李白擅长写豪放派的诗歌,他的诗歌情感丰富,表现形式多样,趣味性极强。
而杜甫则善于写现实主义的诗歌,他的作品多是关于民生、国情等方面的反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此时期其他著名的作家还有白居易、王之涣、贾岛等人,他们的作品各具特色。
中晚唐时期(750年-907年)是唐代文学的后期,也是唐代文学发展的衰落期。
这个时期的文学体裁则更加多样化,出现了小品文、笔记、杂记等一系列新的文学体裁。
代表人物也更加多元化,有刘禹锡、柳宗元、韩愈等等。
这个时期文学的创新和多元化,促进了中国文学的不断发展。
总的来说,唐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宝贵的一段历史。
它涵盖了从文学起步期到巅峰时期再到后期的不断创新,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灵感与指引。
唐代文学的杰出作品具有着浓厚的时代特色,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
虽然唐代已经成为了历史的遥远过去,但是它却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唐朝100位诗人

唐朝100位诗人1、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2、王绩(约589—66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代诗人。
隐居东皋,号东皋子。
其诗多写饮酒及隐逸田园之乐,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
语言朴素自然。
也能文。
有《王无功文集》。
3、上官仪(约公元608~665年),唐代大臣,唐初著名诗人。
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陕县)人,生于江都。
贞观初,擢进士第,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
唐高宗时供职门下省,颇受唐高宗和武则天的赏识。
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成为宰相。
后来高宗不满武后跋扈,上官仪向高宗建议废后,高宗亦以为然,由上官仪草诏。
武后涕泣陈请,事遂中缀,自此武后深恶上官仪。
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上官仪被诛,家产和人口被抄没,其一子上官庭芝也同时被诛杀。
中宗即位后,因上官庭芝女上官婉儿为昭容,对上官仪父子有所追赠,绣像凌烟阁,追封为楚国公。
4、卢照邻(约635年-约685年),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初唐诗人,与王勃、杨炯和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作品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等存世。
5、骆宾王(约638—?),唐代诗人。
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
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
与王勃等人以诗文齐名,为“初唐四杰”之一。
有《骆宾王文集》。
6、李峤(约645-约714),唐代诗人。
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
他写的多为咏物诗,十分讲究格律,唐玄宗曾称赞他是“真才子”。
著有文集五十卷,可惜大多散佚。
7、杜审言(约646-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
高宗咸亨进士,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
唐朝的文学作品

唐朝的文学作品唐朝的文学作品:1.《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此诗有人誉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一千多年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诗人一生也只留下了两首诗,因此被誉为孤篇横绝全唐。
2.《凉州词二首·其一》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3.《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将进酒》唐代: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唐代文学的特点

唐代文学的特点
唐朝文学是指唐朝(618年—907年)的文学。
唐朝文学空前繁荣,“诗歌”最为光彩夺目,唐朝被誉为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朝自从李渊开国以来,使得它进入了一个高度繁荣昌盛的时期,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唐朝前期和中期吏治清明,贤能人士在位,国家在正常的轨道上飞速发展。
唐朝政府对外开放,出现了丝绸之路。
唐朝经过“休养生息”之后,经济活跃,交通便利,前后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奠定了经济基础。
唐朝思想禁锢非常少,文字狱少见,为文学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思想环境。
唐朝政府儒释道兼用,各家思想兼容并蓄。
各级学校的建立,诗歌取士的科举制度,以及各帝王对文学的爱好和提倡,都使得唐朝文学空前繁荣。
唐朝时期的中国人思想开放,没有固步自封,善于吸收各民族各国的优秀文化,西域的乐舞艺术、古印度的佛教、梵剧、古日本、古朝鲜的文学和唐朝的互相渗透、融合,才出现了豪放、富丽的唐朝文学。
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

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唐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由于得益于玄宗时期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它的发展呈现出了四个主要的阶段。
这些阶段分别是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
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特点和代表作品,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初唐时期(618年-626年),以李白、王勃、杨炯等人为代表,是唐代文学发展的起点。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文学以崇高的理想追求为主题,体裁以诗歌为主导。
初唐的文学艺术作品开拓了新的领域,主要体现在题材的多样性和形式的新鲜活泼上。
李白是初唐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充满豪情壮志,语言质朴而直接,把对人生的热爱与对社会的关注融为一体。
王勃是初唐的第一位宫廷诗人,他的代表作《滕王阁序》被称为“诗史第一篇”,以峻峭雄浑的文风和真正的艺术成就而闻名于世。
盛唐时期(627年-750年),以杜甫、杜牧、白居易等人为代表,是唐代文学的黄金时期,被誉为“盛世文学”。
在这个时期,诗歌成为主流的文学形式,不仅作为高雅文化的象征,也成为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关切的重要手段。
盛唐文学的特点是内容广泛深入,形式多样丰富。
杜甫的诗歌以其对人民疾苦和社会现实的关怀而闻名于世,他的代表作《登高》、《丽人行》等揭示了人民生活的苦难和社会的腐败。
杜牧以其婉约清丽的风格和对平凡人生的细腻描写而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白居易则是盛唐文学中最知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充满了生活的欢乐和无奈,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
中唐时期(751年-821年),以韩愈、柳宗元等人为代表,是唐代文学的转折时期。
在这个时期,文学开始面临一系列的困境和挑战,如安史之乱的影响、质疑传统文化的兴起等。
中唐文学的特点是思想意识的觉醒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韩愈是中唐文学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他以雄辩的辞章和强烈的思想意识而著称。
他的作品《师说》、《进学解》等充满了对士人风气的批判和对社会变革的思考。
柳宗元则以他的散文作品《陋室铭》、《答陆羽》等为代表,他对传统文化提出了质疑,开辟了一条新的思想和文学路线。
中国古典文学唐代文学概述学习教案(1)

中国古典文学唐代文学概述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典文学》教材第三章“唐代文学”部分,详细内容包括对唐代文学的历史背景、文学形式、主要作家及其作品的概述。
重点分析唐诗的韵律美、意境美以及它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的历史背景,掌握唐代文学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唐诗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引导他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唐诗的韵律美、意境美的理解和鉴赏。
重点:唐代文学的历史背景、文学形式、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典文学》辅助读物、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唐代绘画,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内容,进而引导他们了解唐代文学的历史背景。
2. 新课内容:讲解唐代文学的基本知识,重点分析唐诗的韵律美、意境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们选取一首唐诗,分析其韵律美和意境美,进行课堂分享。
4. 例题讲解:以《静夜思》为例,讲解唐诗的韵律和意境,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另外一首唐诗的韵律和意境,并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唐代文学概述历史背景文学形式主要作家及其作品2. 唐诗韵律美与意境美韵律美意境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登高》一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并阐述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2. 答案:待学生完成作业后,统一批改并给出标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的唐代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应紧扣唐代文学的核心,突出唐诗的韵律和意境。
(完整版)唐代文学史年表

(完整版)唐代文学史年表618年 - 690年- 元代:太宗皇帝李世民在位期间,文学蓬勃发展。
代表作品有王勃的《滕王阁序》。
705年 - 712年- 武则天时期,文学活动达到巅峰。
代表作品有骆宾王的《浣溪沙·游蕲水亭记》。
716年 - 755年- 敬业期间,文学进一步繁荣。
代表作品有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余微雨零风》。
756年 - 863年- 安史之乱,文学受到影响,但仍有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白居易的《琵琶行》等名篇问世。
863年 - 907年- 晚唐时期,文学再度复苏。
代表作品有李商隐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韩愈的《师说》。
907年 - 960年- 宋朝建立,是唐宋交替时期,文学继续蓬勃发展。
代表作品有李煜的《长恨歌》。
960年 - 979年- 末帝时期,文学持续繁荣。
代表作品有柳永的《雨霖铃》。
979年 - 984年- 宋太祖时期,文学达到巅峰。
代表作品有苏轼的《赤壁赋》。
984年 - 1024年- 文学进一步繁盛,代表作品有辛弃疾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24年 - 1085年- 文学逐渐衰落,虽有苏轼、苏辙等名家活跃,但已经步入宋代。
1085年 - 1279年- 南宋时期,文学有所复兴,代表作品有李清照的《如梦令》。
1279年 - 1368年- 元代,虽然崇尚汉族中原文化,但文学受到强烈的外族影响。
1368年 - 1644年- 明代,文学继续发展,代表作品有文徵明的《山居秋暝》。
1644年 - 1912年- 清代,文学有所衰落,代表作品有纪晓岚的《鸳鸯浦望月怀山南李白寄京东》。
在唐代的漫长历史中,文学是繁荣而多样化的。
无论是诗歌、杂剧、小说还是散文,都有众多杰出的作品问世。
这份年表只是对唐代文学史的一个概括,不能穷尽其中的辉煌和细节。
唐代文学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在世界文学史中有着独特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社会的两大特点
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中国封建社会由上升转入下降的转折时 期
陈寅恪《讲义及杂稿》附录《唐代史听课笔记片段》:
唐朝乃中国最盛时代,地域之大, 东至朝鲜,南至安南,西至波斯、阿富 汗。
(日)吉川幸次郎 《中国诗史》:
唐代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 说唐朝是当时世界的中心,或许有点过分,但至 少可以说,它是当时亚洲的中心。 当时的长安在世界上是最大、最美丽的都城。 不仅奈良、京都,连西方亦无堪相匹者。那时的 西方,古代罗马帝国倾覆之后,正处于寂暗时期。 英吉利、法兰西、德意志尚未立国,伦敦也好, 巴黎也好,柏林也好,尚未成形,世界第一大 城,就是中国的长安。
沈既济《枕中记》李朝威《柳毅传》 蒋防《霍小玉传》白行简(白居易弟)《李娃传》
初盛唐(产生期):带有六朝志怪痕迹。代表 作《古镜记》 中唐(繁荣期):佳作涌现,情节生动,人物 鲜明。代表作《霍小玉传》 晚唐(衰落期):内容脱离现实,思想陈旧。 代表作《玄怪录》
4、唐词 由于燕乐的盛行,燕饮歌吹的需要,出现了一 种新的诗歌体式──词。传奇、变文、词,是 唐文学中的新体裁,是唐文学在文体上的新发 展。中唐出现了文人词,晚唐温庭筠基本定型, 为“花间鼻祖”,经五代发展,到宋为一代文 学,这是唐文学的又一伟大贡献。 5、俗讲和变文 佛教在民间广泛传播,出现了俗讲和变文,内 容为佛经,形式与当时的民间说话一样,带着 通俗文学的性质。
第九、十章 唐代文学
隋( 581 - 618 )约37年。 唐( 618 - 907 )约289年。 五代( 907 - 960 ) 约53年。 共约380年。
第九、十章 唐代文学
一、期限 618—907,共289年 公元618年5月,李渊即帝位于长安,改国 号唐,并先后平定了其他武装力量,于武德七 年(624)统一了全国。
二、唐代文学的分期 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 ( 618-712 )初唐指从开国到唐玄宗先天元年的 90多年间; ( 712-762 )盛唐指自玄宗先天元年至代宗即位) 的50年间; (762-825)中唐指代宗宝应元年至敬宗即位; (825-907)晚唐指敬宗宝历元年至唐亡。
初唐: (618-712)诗歌(标志性文学) 初唐前期诗歌受南朝齐梁诗风的影响较大。初唐作 家批判地继承六朝文学。
(明)胡应麟《诗薮》:
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 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 矣。
唐诗繁荣的原因
一、清明的政治环境、繁荣的经济基础。
二、宽松的思想空间,活跃的文化氛围。
三、统治阶级的提倡与重视,是诗歌繁荣的 肥沃土壤。
四、诗歌本身的发展演进,为唐诗的繁荣作 了准备。 五、南北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闻一多论古典文学》:
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讲 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 懂得了诗的唐朝,才能欣赏 唐朝的诗。
《全唐诗》诗歌及作者数量
传统的说法: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作者 二千八百余人 。 中国社会科学院计算机室统计:诗五万零 三十五首,作者三千二百七十六人。 今人陈尚君辑有《全唐诗补编》,共收诗 六千三百余首。 《全唐诗》及《全唐诗补编》所收录的诗是 《先秦汉魏南北朝诗》的三倍 。
三、唐代文学的发展概貌 1、唐诗的繁荣 作家作品数量多。仅清康熙年间所编《全唐诗》所 录,就有诗人2200余人,作品48900余首,共900卷。 有别集者691家。作者上自帝王将相,下及贩夫走卒、 和尚道士,遍及社会各阶层。 内容丰富。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体裁完备,艺术精美,影响巨大。 2、唐代散文 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不仅吸收秦汉各 家散体文之所长,而且充分吸收六朝骈文的成就。 韩愈的杂文、柳宗元的山水杂记、寓言都是文学中 的新样式,用苏轼的话说就是“文起八代之衰”。
4、晚唐(836-907年) : 晚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衰落时期。 晚唐的政治形势更加恶化,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终于爆发了 黄巢起义。现实主义诗歌在晚唐继续得到发展。 表现领域转向诗人自我情感的抒发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情 思格调愈发哀怨悲苦 晚唐诗歌影响较大的诗人是李商隐和杜牧,二人有“小李杜” 之称。陆龟蒙、皮日休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但多具闲 适淡泊的情调。此外,温庭筠、杜荀鹤、韦庄等都有一定的 成就。 爱情的主题在晚唐十分流行,这是受了市民文学的影响。在 词里我们仿佛又重温了初唐诗歌的情调,不过这已经是带着 市民的色彩了。
唐代文学空前繁荣的原因
1、高度的繁荣的经济是文学艺术的物质基础 2、国家的统一,各民族的融合是中外文化的交 流,是文学艺术繁荣的重要因素 3、思想自由活动,文禁松弛是唐代文学艺术繁 荣的必要条件 4、前代丰富的文学遗产是唐代文学艺术繁荣的 重要借鉴 5、唐代诗人,作家关于继承,能于创新是唐代 文学艺术的决定因素
初唐(准备阶段):六朝文风盛行,陈子 昂高举革新大旗,提倡散文 盛唐(发展阶段):萧颖士、李华、元结 等人从理论到实践大力革新散文 中唐(繁荣阶段):韩愈、柳宗元的“古文 运动”,散文创作成为主流 晚唐(衰落阶段):骈文继续流行,皮日休、 陆龟蒙等人的讽刺小品文继承散文传统
3、唐传奇(小说) 唐代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和杂史杂传的基础 上,诞生了传奇小说。题材多取自现实生活, 涉及爱情、历史、政治、豪侠、梦幻、神仙等 方面,以爱情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现存的大 部分唐传奇都收在宋初编的《太平广记》一书 里。
中唐: (766-835)。 中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继续繁荣时期。作家最多,流派林立。 大约19000余首,诗歌的流派也最多,被称为“中唐之再盛” 表现领域以民生疾苦和社会动乱为主; 情思格调气骨顿衰又沉郁苍凉; 代表诗人——杜甫、韩孟、元白 大历至贞元年间出现了韦应物、刘长卿以山水诗为主的诗歌 创作。元结、顾况等新乐府先驱的诗歌创作 以及以钱起、卢纶等“大历十才子”和李益的边塞诗创作。 贞 元以后出现了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张籍、王建、李绅等人参 加的新乐府运动,出现了以韩愈、孟郊为代表追求奇崛险怪的韩 孟诗派,还有风格奇谲怪诞的诗人李贺。此外,刘禹锡、柳宗元 的诗歌创作也都独具独具一格。
唐代文学繁荣的具体表现: (1)国力昌盛,文学全面繁荣; ( 2 )唐诗为一代文学之标志,进入我国古典诗 歌的全盛时期 ( 3 )散文取代了骈文的统治地位,堪称继秦汉 散文后的一次新高峰; ( 4 )传奇小说的兴起,标志着进入“始有意为 小说”(鲁迅),和中国古代小说趋于成熟的 时期;பைடு நூலகம்(5)变文和词,开启了文学发展的新领域。
初唐诗歌:表现领域由宫廷台阁到关山塞漠; 诗人身份由宫廷官吏到下层寒士; 情思格调既有风骨又清朗明丽; 代表诗人——“初唐四杰” 融合南北文风,为诗歌开辟出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使诗歌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重大的政治问题;建立刚 健有力的新诗风;确立律体,发展七言歌行。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闻一多《唐诗杂论· 四杰》:“他们都年少而 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 其悲惨(四人中有三人死于非命)。” 变化:题材更广泛,风格更阳刚。 陈子昂:这是一位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的 诗人,名作有《登幽州台歌》等。
盛唐(713-765) : 这一时期是唐代诗歌的极度繁荣时期。这一时期涌 现 出了一大批风格独具的诗人。 表现领域扩及山水田园、广袤关塞、英雄情怀等; 情思格调骨气端翔、兴象玲珑; 山水田园诗派:较多地写山水田园闲适生活,代表 作家有王维、孟浩然等人。 边塞诗派:较多地写边塞征戍生活,代表作家有高 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崔颢等。 成就最为卓著的两位诗人“诗仙”李白和“诗圣” 杜甫,他们达到了浪漫与现实诗歌创作的顶峰。
一、政治历史和社会文化环境 (一)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 唐太宗说过:“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 独爱之如一。”
(二) 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 (三)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
盛唐人外出漫游不必自带粮食,取给于路。孟浩然 李白杜甫都有此经历。漫游名山大川、通都大邑、边塞 大漠,促进了山水诗和边塞诗的繁荣。 进入幕府是唐代士人入仕的重要途经。王翰、高适、 王维、李白、岑参、杜甫、元结等人曾在幕府生活过。 李商隐的仕途更主要在幕府。幕府宴饮、乐妓唱诗、唱 和送别、戎幕闲谈等对于诗词小说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唐代士人入仕之前,或隐居山林、或寄宿寺庙、道 观以读书。清幽的环境会影响到诗风。如陈子昂、李白、 岑参、孟郊等。 唐代文人的贬谪生活,丰富了唐代文学的情调意境、 诗风文貌。
唐代主要的文学样式
诗 文 词 传奇 变文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 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 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 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 莫能继焉者。
鲁迅《致杨霁云》:
我以为一切好诗, 到唐已被做完。
杨先生是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编辑室”的老辈人 (与孙用、林辰等在一起,编《鲁迅全集 》),他早年 与鲁迅先生的通信,就收在《鲁迅全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