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语文拓展:唐代文学汇总(下)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梳理常用文学史知识之唐代诗坛 全国通用

1.社会长治久安,经济高度发达,国家大一统2.农民更自由,庶族地主兴起3.科举选士,诗赋取士,统治者喜好4.思想解放,招贤纳谏5.社会巨变,刺激诗人6.取前代之精华,博采众长1.作品多,诗人多,成就大,影响深,它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唐诗人上自天子,下逮庶人,百司庶府,三教九流,靡所不备。
——胡应麟《诗薮•外编》2.题材广泛,体裁多样,风格独特。
3.诗歌的发展体现时代特征: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中国古典诗歌的各种体裁发展至唐代‘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不备矣’《诗薮•外编》。
”1.王绩:独树一帜、退隐田园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陈子昂:初唐最杰出的文学家,“兴寄”和“风骨”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张若虚:孤篇横绝压全唐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1.共同点:官职小,志向远大,名气很大,才俊志熊,仕途不顺。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梳理常用文学史知识之唐代诗坛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2.开创边塞诗派的先河:悲壮苍劲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骆宾王《从军行》1.两大诗派,两颗巨星2.雄健刚劲的风骨,高远浑成的意境,清水芙蓉的自然之美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崔颢盛唐边塞诗:诗人大多有从军入幕的戎马经历,擅长七言歌行和七绝,表达请缨杀敌、报国立功的豪情,描写边塞紧张的战事、艰苦的生活和奇异的风光,抒发不尽的相思边愁等。
风格慷慨壮丽。
诗中洋溢着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
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王维、储光羲、祖咏。
道:返璞归真佛:静心明性1.孟浩然一生以漫游隐逸为主,诗歌内容较单薄。
开创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过故人庄》《宿建德江》诗歌风格:清幽淡雅2.王维“诗佛”社会地位高。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18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18篇)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课文内容,积累语言,学习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课文,掌握文章的结构,理出文章的线索,学习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介绍景物的方法,了解故宫的建筑艺术和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増深学生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的了解,懂得故宫是古代中国辉煌艺术成就的见证,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课文按照空间移位来进行介绍的方法,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感悟激发对中国古代辉煌建筑艺术的热爱和讴歌。
教学准备:查阅故宫资料及相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出话题,激趣导入。
身为洛阳人就从龙门石窟的佛雕艺术价值谈起,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会说出自己对龙门石窟的认识,从而引出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这也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古代辉煌艺术的兴趣,为理解故宫的历史价值打下基础。
2、播放课件,展示故宫的辉煌建筑艺术,先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在学生朗读时,要注意指导“重檐屋顶”、“额枋”、“蟠龙”“降龙”等字的读音,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分析结构。
重点分析第1段,了解故宫的历史价值及意义。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一)、欣赏建筑艺术1、自由朗读课文,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故宫景点;2、把这些景点板书在黑板上,并按照顺序标出来,理出文章线索,学习按照空间移位的顺序写作的方法;3、播放教学课件,让学生欣赏故宫中太和殿、乾清宫、御花园等景点的景色。
4、结合课件中所展示的景点对照课文内容找出,并完成以下问题:这座建筑的特点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1)、3、4自然段是略写,重点让学生理出写作顺序;(2)、5、6自然段是详写太和殿,是本课的重点段,要在读中分析、感受。
在第5段中要抓住太和殿之大,殿身的艳丽色彩和殿顶的雕金盘龙图案来欣赏体会故宫建筑艺术之美。
优秀教案大学语文

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通过赏析唐代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1. 唐代诗歌的艺术特点。
2. 赏析唐代诗歌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唐代诗歌的文学价值。
2. 学生对唐代诗歌的深入理解和欣赏。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唐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提问:同学们对唐代诗歌有哪些了解?请举例说明。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点:a. 诗歌形式多样,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
b. 诗歌内容丰富,涉及自然、人生、爱情、哲理等方面。
c. 诗歌语言优美,具有韵律感、节奏感和音乐美。
2. 赏析唐代诗歌的方法:a. 从诗歌的形式、内容、语言等方面入手。
b.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艺术手法等。
c.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案例分析1. 选择一首唐代诗歌进行赏析,如李白的《静夜思》。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形式、内容、语言等方面。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四、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一道与唐代诗歌相关的写作题目,如以“月”为题,写一首七言绝句。
2. 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并相互交流、评价。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唐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赏析方法。
2. 提醒学生课后阅读更多唐代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赏析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唐代诗歌的魅力。
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唐代诗歌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赏析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古典文学知识:韩愈 全国通用

韩愈什么是骈文?从汉朝末年开始,有一种文体逐渐形成,到南北朝的时候,逐渐成熟,占据了主要的地位,这种文体,就是骈文pián wén。
为什么叫骈文呢?骈这个字本来的意思,就是两马并驾,后来引申出了并列、对偶的意思。
这样,咱们就明白了,骈文里面,讲究的就是用对偶句,而且以四字六字与四字六字相对,所以,它就又有了个名字:四六文。
这种文体讲究声律的调谐、用字的绮丽、辞汇的对偶和用典故,看起来非常的华美,读起来又朗朗上口,很有韵律。
但是它也有缺点,就是在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时候,受到了很多限制。
什么是散文?跟它相反的一种文体,就是散文。
散文的代表,咱们之前说过,像《史记》里的文章啊,像诸子百家的文章啊,都是散文。
散文的特色,是文字质朴自由,句子有长有短,不受格式的约束,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
这可惜,随着骈文的兴起,散文受到的重视越来越少,人们在写文章时,追求的都是华丽的辞藻,和谐的音律等表面的东西,文章的实际意义越来越少。
到了唐朝,也是这样,虽然咱们能看到像王勃写的《滕王阁序》这样的优秀文章,但是,单方面地追求形式和外表,就有人觉得不能忍受了,要改变这种文风,他们发起了古文运动,提倡学习先秦时期的古文,提倡文以载道(文章要蕴含道理,要有意义。
)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咱们今天要说的韩愈。
韩愈,字退之。
愈是超过的意思。
超过了就要退回来。
这就是古人起名字的智慧。
因为韩愈自称自己是昌黎人,所以后来人们也叫他韩昌黎。
他死后朝廷给的谥号是“文”,于是韩文公的叫法就又出现了。
幼年韩愈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
终秘书郎。
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
会卒,嫂郑鞠之。
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
——《新唐书》笔记:韩愈是个苦孩子。
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好在他有个叔伯哥哥,还能够抚养他。
可惜啊,他的哥哥年纪轻轻也死了,年少的韩愈只好跟着嫂子相依为命。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备考文学常识:第5讲 唐宋诗词文章全国通用(精品)

唐宋文学概况⏹唐朝文学唐代诗歌、散文、小说(传奇)等文学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唐朝的诗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散文在韩愈柳宗元等人的带领下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小说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唐代文学一般可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宋朝文学宋朝整体上是“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所以文人的地位相对比较高。
此外,印刷业以及教育事业在宋朝有长足的发展。
经济不断发展,百姓生活富足等因素都为宋朝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宋代文学来说,在唐朝的基础之上,古文运动在宋代得到热烈响应。
与唐诗同样辉煌的宋诗大有发展,达到巅峰状。
此外,通俗叙事文学迅速发展。
唐朝诗歌⏹初唐时期初唐时期是唐诗繁荣的准备阶段。
这一时期在继承前朝诗风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新,开始形成唐诗独特的风貌。
宫廷诗人创作继承南朝遗风,风格华美典雅,但对律诗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在文学创作上有一致的审美取向,提倡刚健、有骨气的作品,初步体现了唐诗的面貌,被称为“初唐四杰”。
这一时期对唐诗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诗人还有陈子昂,提倡汉魏风骨此外,沈佺期、宋之问在前人的基础上,最终完成了律诗定型的工作,张若虚、张九龄亦是这一时期的著名作家。
1.唐初的宫廷诗人虞世南,上官仪等人仍然沿袭前面浮华的风格。
王绩率先洗去宫体风格,透出革新气息。
沈佺期、宋之问对唐诗在格式上面的革新,使唐诗在格式上逐渐定型。
2.初唐四杰他们都是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遭遇相近。
他们分别是:、、、。
王勃的《》《》等诗文是其代表作。
的《从军行》以及的《长安古意》等都是著名作品。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咏鹅》同样都是杰出的代表作品。
“初唐四杰”对唐诗的主要贡献是:题材的扩大,思想内容的革新,艺术形式的发展。
3.其他诗人陈子昂诗歌硬朗有风骨,被人们称为“”。
《登幽州台歌》是其代表作。
张若虚孤篇盖全唐《》。
张九龄“宰相诗人”代表作《》。
盛唐时期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鼎盛期,涌现了大量杰出的作家。
这一时期的诗人胸襟开阔,力求创新,具有非凡的艺术创造力,他们的作品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声律风骨兼备,境界雄阔、含蕴深厚、韵味无穷,洋溢着所谓“盛唐气象”。
六年级语文下册-中国古代文学汇总-第四课:唐代文学汇总

唐代文学汇总网络课程唐代文学汇总一、唐代诗歌1.唐诗的特点(1)数量众多清康熙年间所编纂的《全唐诗》、陈尚君《全唐诗补编》、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校》三书共收唐五代诗歌约55000 多首。
(2)作者众多(3)题材广泛①送别诗②咏物诗③咏史诗④爱情诗⑤边塞诗⑥山水田园诗(4)体制完备前人对于《全唐诗》中存诗一卷以上的诗人所作统计,其中五、七言古诗7244 首,五、七言绝句9210 首,五、七言唐代文学汇总网络课程律诗15474 首,排律2004 首。
这个统计占《全唐诗》的70%。
(5)艺术价值高2.繁盛的原因(1)国力强盛(2)统治者提倡(3)文化交汇(4)前朝铺垫3.唐诗的分期初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玄宗开元初(713)近百年。
盛唐:玄宗开元元年(713)——代宗大历元年(766)约五十年。
中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文宗开成元年(836)约七十年。
晚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哀帝天祐四年(907)约七十年。
4.唐代诗歌汇总表格创作分期代表作家重要作家简介代表作品初唐100 年(618 年—初唐四杰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首,有“诗杰”之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712 年)陈子昂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诗人。
《登幽州台歌》唐代文学汇总网络课程王维,字摩诘,被称为“诗佛”。
多《鸟鸣涧》才多艺,精通诗书画和音乐。
《山居秋暝》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字浩然,世称“孟襄阳”。
与王《春晓》维合称为“王孟”。
《过故人庄》盛唐50 年(712 年—边塞诗人高适,世称“高常侍”。
与岑参并称为“高岑”。
其诗豪迈奔放,激情洋溢。
《别董大》765 年)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称为“诗《将进酒》仙”,是盛唐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望庐山瀑布》大李杜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望岳》“三吏”“三别”、元稹,字微之,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运动”,与白居易并称为“元《离思五首》中唐70 年(766 年—835 年)元白诗派白”。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唐代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唐代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的发展脉络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掌握李白、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领会其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分析白居易《长恨歌》的文学价值,提高对长篇叙事诗的鉴赏能力。
4. 初步了解唐代传奇小说的题材和风格,拓展文学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唐诗的艺术风格、李白与杜甫的诗歌创作、白居易《长恨歌》的文学价值。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学习笔记、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唐代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唐代文化的繁荣,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唐诗的发展与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唐诗的艺术风格。
3. 李白与杜甫诗歌创作讲解:分析两位诗人的生平经历、诗歌主题及艺术成就,结合具体诗篇进行讲解。
4. 白居易《长恨歌》讲解:介绍历史背景,分析诗歌的结构、主题和艺术特色,解读长篇叙事诗的文学价值。
5. 唐代传奇小说概述:简要介绍唐代传奇小说的题材、风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李白、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并进行小组讨论。
六、板书设计1. 唐代文学概述唐诗发展脉络李白与杜甫诗歌创作特点白居易《长恨歌》唐代传奇小说2. 李白与杜甫诗歌创作李白:豪放、奔放、意境高远杜甫:沉郁、严肃、关注现实3. 白居易《长恨歌》结构:起承转合主题:爱情、历史、人生艺术特色:叙事与抒情相结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李白《将进酒》与杜甫《登高》的诗歌创作特点,谈谈你的理解。
以白居易《长恨歌》为例,分析长篇叙事诗的文学价值。
2. 答案:(1)李白的《将进酒》以豪放、奔放的诗风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杜甫的《登高》则以沉郁、严肃的诗风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
(2)白居易的《长恨歌》以丰富的情节、细腻的描绘、真挚的情感展现了爱情、历史和人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六下)六年级下册-大语文拓展:唐代文学汇总(上) 全国通用 PPT(25张)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大语文拓展:唐 代文学 汇总( 上) 全国通用 (共25张PPT)
四、盛唐诗坛
并称“高岑”
高适 字仲武 唐代边塞诗人
岑参 南阳人 唐代边塞诗人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大语文拓展:唐 代文学 汇总( 上) 全国通用 (共25张PPT)
四、盛唐诗坛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大语文拓展:唐 代文学 汇总( 上) 全国通用 (共25张PPT)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建功立业、报效祖国 ☆久戍思归,离愁别绪 ☆边地苦寒,厌恶战争 ☆描绘边境奇异风光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 杜甫《兵车行》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大语文拓展:唐 代文学 汇总( 上) 全国通用 (共25张PPT)
四、盛唐诗坛
山水田园诗派Βιβλιοθήκη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大语文拓展:唐 代文学 汇总( 上) 全国通用 (共25张PPT)
王维 字摩诘, 人称“诗佛”,
孟浩然 字浩然, 世称“孟襄阳”.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大语文拓展:唐 代文学 汇总( 上) 全国通用 (共25张PPT)
四、盛唐诗坛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四、盛唐诗坛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唐代文学汇总(下)【教学目标】1.掌握晚唐小李杜、韩柳等代表诗人及其作品;2.熟悉古文运动和唐传奇的相关知识;3.了解晚唐藩镇割据、党争和宦官专权。
【教学主题】唐朝晚期、余霞散成绮【教学重难点】1.掌握晚唐时期代表诗人及其作品,《无题》《赤壁》;2.掌握陇西三李与《柳毅传》相关知识;【讲义纲要】一、复习二、导入三、晚唐诗歌(一)背景(二)李商隐(三)杜牧四、韩愈与唐代散文(一)韩愈(二)古文运动五、唐传奇(一)唐传奇概况(二)陇西三李(三)李朝威《柳毅传》六、重点知识梳理与布置作业【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手段】黑板、PPT【教学过程及内容】——————————第一课时始——————————一、复习上次课重点(3~5分钟)二、导入(3分钟)同学们,唐朝的诗歌可分为四个时期。
【互动】问:哪位同学还记得是哪四个时期呢?(学生答: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在前几次课上我们主要学习了初唐、盛唐、中唐的诗歌,这节课就一起看一看晚唐的代表诗人有哪些吧!晚唐的代表诗人比较少,我们只需要知道“小李杜”就可以了。
【互动】问:大家猜一猜“小李杜”指的是谁啊?(学生猜)下面给你们两首诗,他们的作者就是“小李杜”,你能猜出来是谁了吗?第一首诗:《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第二首诗:《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根据学生的回答,肯定正确答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李商隐和杜牧吧!三、晚唐诗歌(50分钟)(一)背景既然我们现在要学习晚唐的诗歌,首先我们就要了解晚唐时期的历史背景。
【互动】晚唐的历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什么最终灭亡了唐朝?(学生答:藩镇割据。
)没错,安史之乱之后不但唐朝由盛转衰,地方上的藩镇割据也越来越严重,中央则是宦官专权与朝臣党争。
从文宗开成之后到唐亡(836—907)这七十年左右,文学史上一般称之为晚唐。
晚唐时期,唐王朝的政治危机不断加深,最终使它完全走上了末路。
唐王朝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与皇帝的昏庸、政治的腐败以及晚唐时期三大政治问题密切相关的,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臣党争。
藩镇割据我们之前讲中唐已经讲过了,宦官专权几乎贯穿了唐朝的中后期,一批批的宦官逼宫弑帝,专权横行,无恶不作。
自号称“欺压皇上的老奴”李辅国始,继而有逼宫弑帝的俱文珍与王守澄、经历六代皇帝的仇士良、人称皇帝之“父”的田令孜以及唐昭宗时的权阉杨复恭、刘季述等人。
这些人个个都是生前显赫无比,死后臭名昭著的大宦官。
牛李党争,通常是指唐代统治后期的九世纪前半期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
斗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持续时间将近 40 年,最终以牛党获胜结束。
以致唐文宗有“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之叹。
牛李党争是唐朝末年宦官专权、唐朝腐败衰落的集中表现,加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危机。
唐王朝危机进一步加深,士人心态发生巨大变化,诗坛风貌出现明显转变。
中唐时期虽是大乱之后,但士人却对王朝的“中兴”抱有希望,他们的精神面貌不失昂扬奋发,常常表现为积极进取,关注时弊民瘼的精神。
但到了晚唐,面对政治上不可收拾的局面,他们则已深感无力回天,因而在心态上蒙上一层暗淡、伤感的色调。
韩愈有《盆池》五首诗,其二云:“莫道盆池作不成,藕稍初种已齐生。
从今有雨君须记,来听萧萧打叶声。
”而李商隐的《宿骆氏亭怀崔雍崔衮》云:“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链接】”“来听萧萧打叶声”与“留得枯荷听雨声”,分别反映了两种心态。
前者可看作消散中尚未失去自信心的象征,后者则可看作落寞感伤而失去希望的标志。
而两者也不妨作为中、晚唐两代诗人心理的反映。
在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下,晚唐的诗歌总体面貌上已与前此诗歌有着不一样的特征。
【链接】园亭里竹林环绕,经过一场秋雨的洗刷,景物焕然一新,空气十分惬意。
和崔雍、崔衮兄弟分别已经多日,思念之心远隔千山万水,不知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时已深秋,天空一片阴霾,迟迟不肯散去,霜竟然也来得迟了。
天下起了雨,淅淅沥沥,打在枯荷之上,发出一阵错落有致的声响,似乎让人略慰情思。
(二)李商隐说到晚唐的代表诗人,就不得不提李商隐了。
李商隐(公元 813—858),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晚唐著名诗人。
杜牧堂兄、邠国公杜悰的表兄弟。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19 岁因文才深得牛党要员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
25 岁进士及第。
26 岁受聘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辟为书记。
王爱其才,招为婿。
他因此遭到牛党的排斥。
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
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
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有《李义山诗集》。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最后郁郁寡欢而死。
李商隐的代表作有很多,《夜雨寄北》《无题》等。
【互动】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这两首诗。
(学生读,教师点评。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两首诗都很著名,尤其是这首《无题》。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
本诗也许还有别的寓意,但作为爱情诗却是几无异议。
注释1.东风:春风。
2.残:凋零。
3.丝方尽:这里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4.蜡炬:蜡烛。
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油称烛泪。
5.泪:指蜡泪,隐喻相思泪水。
6.镜:照镜,用作动词。
7.但::只。
8.云鬓:青年女子的头发,代指青春年华。
9.夜吟:夜晚吟诗10.蓬山:指海上仙山蓬莱山。
此指想念对象的住处。
11.青鸟: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有意为情人传递消息。
12.殷勤:情谊深厚。
13.看:探望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乌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从这里去没有多远,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赏析:“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上句是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 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
“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
尾联,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这就是其内容。
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
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
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
希望同学们能够背诵下来这首《无题》,尤其是这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互动】同桌之间相互背诵一下,看一看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背诵下来这首诗。
(三)杜牧【互动】刚刚讲过了一个小知识点,李商隐与哪位诗人两人并称“小李杜”?(学生答:杜牧。
)没错,下面咱们一起来学习杜牧。
杜牧,字牧之,号称杜紫薇(来源: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 26 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
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杜牧是晚唐时期的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同时,他也是那个时期著名的“文赋”和古文大家。
诗歌方面,人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古文方面,多为针砭时事的作品。
在“赋”这种文体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的进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唐宋古文运动”中自觉地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形成了区别于“汉赋”“骈赋”和“律赋”的独特文体“文赋” 。
《阿房宫赋》: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开先河之作,典范之作。
【链接】杜牧诗歌的代表作有《过华清宫》《泊秦淮》《江南春》。
【互动】同学们翻开书,一起大声朗读这三首诗。
(学生读,教师点评。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我们今天来鉴赏杜牧的一首诗《赤壁》: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⑴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⑵销:销蚀。
⑶将:拿起。
⑷磨洗:磨光洗净。
⑸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⑹东风:指火烧赤壁事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
⑻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⑼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