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样本
交通工程学

交通工程学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体的数量。
交通量分为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和行人交通量,一般指机动车交通量,且指来往两个方向的车辆数。
高峰小时交通量:是指一天内的高峰期间连续60分钟的最大交通量,单位辆每小时。
或一日内以小时计的交通量的最高值。
它是影响道路交通畅通的一个重要因素。
高峰小时流量比: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全天交通量的比值,反映高峰小时交通量的集中程度,并可用于高峰小时交通量与日交通量之间的换算。
某高峰小时内连续5min或15min交通量最大的时段称为高峰小时内的高峰时段,并把高时段的交通量推算得到的小时流率称为高峰小时流率。
地点车速:车辆驶过道路某断面时的瞬时速度。
区间车速:车辆驶过某段路程的长度与所用总时间之比。
时间平均车速:车辆通过道路某断面时观测时间内地点车速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
区间平均车速:在某一特定瞬间行驶于道路某一特定长度内的全部车辆的车速分布的平均值,当观测长度一定时,其数值为地点车速观测值的调和平均值。
85%位车速:在观测到的车辆总数中,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高限制车速。
时间占有率:指在道路的观测断面上,车辆通过时间累计值与测定时间的比值,一般用百分率表示。
空间占有率:指在单位长度车道上,汽车投影长度总和占车道长度的百分率,在实测中,一般测量路段上的车辆总长度与该路段长度的百分比。
车头间距:同一车道上行驶的连续车辆中,前后两车车头与车头之间的距离。
延误:实际旅行时间与驾驶员期望的旅行时间之差;原因:由于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措施。
固定延误:指由交通控制、交通标志、交通管理等引起的延误。
行程延误:车辆通过某一路段的实际时间与计算时间之差。
停车延误:车辆由于某种原因而处于静止状态所产生的延误等于停车时间。
排队延误:车辆排队时间与不拥挤条件下车辆以平均车速通过排队路段的时间差。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

L NKPart One —Define the following termsHeadway (车头时距):is defined as the time interval between successive vehicles as they pass a point along the lane , also measured between common reference points on the vehicles.Peak Hour Factor (高峰小时系数):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ourly volume and the maximum rate of flow within the hour is defined by the peak hour factor(PHF).PHF=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Flow of Rate Max Volume HourlyPerception-reaction time(PRT)(反应时间): from start of perception to the end of reaction (2.5 second is very common);it varies greatly from person to person ,from situation to situation.Capacity: Maximum Hourly Rate at which persons or vehicles can traverse a point or a uniform section of a lane or roadway during a given time period under prevailing roadway ,traffic and control conditions.Gap acceptance: is defined a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pedestrian and the approaching vehicle at the time the pedestrian begin his or her crossing.Spacing(车头间距):is defined as the distance between successive vehicles in a traffic lane , measured from some common reference point on the vehicles ,such as the front bumper or front wheels.Level of service(服务水平): is a quality measure describ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s within a traffic stream ,generally in terms of such service measures as speed and travel time ,freedom tomaneuver ,traffic interruptions ,and comfort and convenience.PCU(passenger car units):a unit of measure whereby large trucks and turning movements are converted to passenger cars using multiplication factors.T otal stopping distance :The sum of the reaction distance and the braking distance.TDM:is the application of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to reduce travel demand (specifically that of single-occupancy private vehicles), or to redistribute this demand in space or in time.TSM :is a process for planning and operating a unitary system of urban transportation.Delay :is defined as “the addiional travel time experienced by a driver,passenger or pedestrian”and with respect to field measurements,it’s the d ifference in travel time when a vehicle is unaffected by the controlled intersection or traffic incidents and when a vehicle is affected by the controlled intersection or traffic incidents.动视力 :汽车运动时驾驶人的视力设计小时交通量:将一年中所有8760(365*24)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时其第30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又称为设计小时交通量(Design Hourly V olume ,DHV , 30HV)。
交通工程概论课程复习资料

交通工程概论课程复习资料《交通工程概论》课程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交通工程学2.交通流3.交通流特性4.交通量5.第30小时交通量(30HV)6.小时设计交通量7.交通量的方向分布8.交通量的时间分布9.地点车速或点速度 10.行驶车速 11.行程车速 12.运行车速或营运车速13.临界车速 14.设计车速 15.车流密度 16.车头间距17.占有度 18.延误 19.固定延误 20.运行延误21.停车延误 22.排队延误 23.引道延误 24.引道延误段25.引道时间 26.道路通行能力或称交通容量 27.道路条件28.交通条件 29.基本通行能力 30.可能通行能力 31.实用通行能力32.服务水平 33.饱和流量 3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35.交通管理36.信号相位 37.信号周期 38.最佳周期时间 39.最短周期时40.绿信比 41.绿灯间隔时间 42.最短信号周期 43.最佳周期44.绿信比 45.道路交通事故 46.轻微事故 47.一般事故48.重大事故 49.特大事故 50.可听阀 51.痛阈52.声压 53.声压级 54.声波的频率 55.声的频谱56.响度 57.响度级二、填空题:1.交通控制通常分为三种:即______、______和______。
2.用来描述车流的______、______、______的变量称为车流基本参数。
3.交通流调查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4.交通量调查是调查道路各点交通量在时间上分布的特点以及各路段交通量在空间上分布的特点,包括车辆组成的______和______、______和______。
5.速度调查主要指车速调查,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OD调查即出行起止点调查,包括调查______,______以及______等。
7.预测的交通量主要由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组成:。
交通工程复习资料

交通工程复习资料00365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1、交通工程学的内容涉及哪些方面?答:交通工程学不仅是把道路工程学、汽车工程学、运输工程学和环境工程学综合在一个交通系统中,去探讨如何发挥交通的最大效能,它还涉及城市规划学、国土学、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生理学、系统工程学、运筹学、应用数学、电子工程、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学科。
内容涉及五个方面:法规、教育、工程、环境、能源。
2、交通工程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1.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的特性2.交通调查3交通流理论4道路通行能力,5、交通规划6.交通管理与监控。
7.交通安全,8交通工程设计。
3、什么是反应特性?答:反应是回答某种刺激所产生的动作。
当人接受外界因素刺激进,会立刻产生反应,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转换成信息,经过相当程度的处理后,由相应的传输系统传到中枢神经,再由中枢神经对信息进行识别、判断、决策,然后向有关部位发出指令,做出反应。
4、什么是驾驶疲劳?答:疲劳驾驶是指驾驶员在长时间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引起的生理机智和心理机智失调,从而导致驾驶机能失调。
5、城市道路的类别有哪些?答:城市道路按其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的服务功能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6、什么是道路网密度?答:建成区内道路长度与建成区面积的比值(道路指有铺装的宽度3.5米以上的路,不包括人行道吧,计算公式为L/S,单位为千米/平方千米)。
7、什么是交通量?答: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或某一地点的运行单元数8、什么是第30位小时交通量?答:指将一年中8760个小时的交通量观测值依大到小顺序排列,排在第30位的小时间交通量。
9、什么是交通量的时空分布?有哪些特性?答:交通量的大小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人民的生活水平,民族习惯,气象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它不仅随空间的不同而不同,而且随时间的不同而变化。
这种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称之为交通量的时空分布。
交通工程复习资料

交通⼯程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交通⼯程学:交通⼯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中⼈、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的规律,建⽴交通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效、快捷、舒适的⼀门技术科学。
(构成要素:⼈、车、路;⼿段:探讨、规律;建⽴:法律、法规;⽬的:安全、快捷、⾼效)2、交通⼯程发展:①步⾏时代;②马车时代;③汽车时代;④⾼速公路时代;⑤智能运输时代。
3、交通⼯程学科的建⽴与发展:①基础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初~40年代末);②交通规划理论研究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③交通管理技术形成阶段(20世纪70年代~90年代);④智能化交通系统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
4、交通⼯程学科的外延(相关学科):①社会科学⽅⾯;②⾃然科学⽅⾯;③⼯程设计⽅⾯。
5、交通⼯程学的性质:是⼀门兼有⾃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
6、交通⼯程学科的特点:①系统性;②综合性;③交叉性或复合性;④社会性;⑤前瞻性;⑥动态性。
第⼆章交通特性分析1、驾驶⼈的交通特性:⑴驾驶⼈的职责和要求,⑵驾驶⼈的反应操作过程,⑶驾驶⼈的⽣理、⼼理特性:①视觉特性:视⼒、视野、⾊感;②反应特性;③驾驶⼈的⼼理特点和个性特点。
2、乘客的交通特性:①乘客的交通需求⼼理;②乘车反应;③社会影响。
3、道路交通特性:⑴道路⽹体系;⑵道路⽹布局;⑶道路⽹密度。
4、车辆交通特性:①设计车辆尺⼨;②动⼒性能:最⾼车速,加速度或加速时间,最⼤爬坡能⼒;③制动性能:制动距离或制动减速度,制动效能的稳定性,制动时汽车的⽅向稳定性;④快速公交车辆特性。
5、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地点、某⼀断⾯或某⼀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按交通类型分,有机动车交通量、⾮机动车交通量和⾏⼈交通量,⼀般不加说明则指机动车交通量,且指来往两个⽅向的车辆数。
6、平均交通量(ADT)以辆/d为单位,表达式为:(1)年平均⽇交通量(AADT)(2)⽉平均⽇交通量(MADT)(3)周平均⽇交通量(WADT)7、交通量的时间分布:⑴⽉变化:⼀年内各⽉的交通量变化成为⽉变化;⽉变化系数:⽽年平均⽇交通量与⽉平均⽇交通量之⽐称为交通量的⽉变化系数(或称为⽉不均衡系数,⽉换算系数),公式:⑵周变化:指⼀周内各天的交通量变化,⼜称⽇变化;周变化系数:年平均⽇交通量除以某周⽇的平均交通量。
交通工程总论复习资料

1、交通工程学的定义:北京工业大学任福田关于交通工程学的定义: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
它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如何安全、迅速、舒适、经济的完成交通运输任务;研究内容主要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建设、交通运营管理;研究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2、交通系统构成的要素:人/物 交通工具、交通设施、交通环境、规则、信息3、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涉及5E 工程、执法、教育、环境、能源)交叉性和复合性、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4、影响驾驶人的交通特性:心理、视觉(静视力、动视力、夜视力)、反应5、明、暗适应:由明亮处进入暗处,眼睛习惯后视力恢复成为暗适应,反之称为明适应6、炫目:视野内有强光照射,使人的眼睛有不舒服的感觉形成视觉障碍7、疲劳和饮酒对于驾驶员特征的影响:反应时间显著增长 操作能力下降 判断失误增多8、物流对车辆的使用要求:①、车辆的运输效率高 ②、车辆承载方便舒适 ③车辆的行驶性能和安全性能好 ④车辆运营成本低 ⑤车辆对环境的污染小9、车辆的行驶条件:①、驱动力必须大于各项阻∑F②驱动力不能大于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力F<φz F 式中的φ为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系数:路面处于干燥状态为0.5~0.7,路面处于潮湿状态0.3~0.4,泥泞冻结状态为0.1~0.2 ,GK 为驱动轮负荷,小客车为汽车总量的0.5~0.65,货车为汽车总量的0.65~0.8.10、与公路相比较,城市道路具有如下特点:①功能多样;②组成复杂;③行人交通量大;④车辆多、类型杂、车速差异大;⑤交叉口多;⑥沿路两侧建筑密集;⑦道路交通量分布不均衡;⑧政策性强。
11、进入交叉口的车辆,由于行驶的方向不同,相错位交叉口;相互交错的方式有以下3种: (1)分流点——来自同一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行驶时的分叉点(2)交汇点——来自不同方向的车辆向同一方向行驶时的汇合点 (3)冲突点——两股车流轨迹线呈交叉形的交汇点 。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1.交通工程学的定义?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是什么?2.交通工程学主要研究内容?3.简述交通工程学的发展?4.简述研究和运用交通工程学在道路运输管理中的作用?第二章1.驾驶员的交通特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它与交通安全有何关系?2.驾驶疲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驾驶疲劳与肇事的关系是什么?3.驾驶员的职业适应性对交通安全有何影响?4.饮酒对驾驶员的驾驶机能有什么影响?酒后驾车对安全行车会带来什么影响?5.生物节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与安全行车有什么联系?试计算你自己下月第一天的生物节律状态。
6.根据行人的交通特性,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对行人如何进行管理?7.汽车的行驶方程式是什么?满足汽车行驶的条件有哪些?8.汽车的动力性能指的是什么?9.汽车的制动性能包括哪几个方面?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有何不同?10.汽车的制动性能对交通安全有何影响?11.什么是城市道路的交通特性?12.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分几种?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是什么?13.什么是道路的平面线性?其构成要素是什么?如何保证?14.为什么要设置平曲线的超高和加宽?如何设置?15.什么是视距?分几种?如何保证视距?它对交通安全有何影响?16.结合当地事故多发地点的情况,谈谈道路条件与交通安全的关系。
第三章1.哪些参数可以用来衡量交通量的时间变化特征?2.什么是交通量?常见的交通量有哪几种?3.什么是第30位小时交通量?用它作为道路的设计小时交通量有何意义?4.什么是交通量的变化?交通量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说明了什么?5.如何计算、理解K月和K日?如何运用K月和K日推测AADT?6.简答交通量有哪些用途?7.某地三月K月3=0.925,K日3= 1.113,实际观测到该地某道路上2007年3月28日(星期三)的交通量为3558辆,试推算该地此道路2007年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8.某测站测得的连续5min时段的交通量统计如表3-6所示,高峰小时交通量为1373veh/h,求5min和15min的高峰小时系数。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1.交通工程学的定义?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是什么?2.交通工程学主要研究内容?3.简述交通工程学的发展?4.简述研究和运用交通工程学在道路运输管理中的作用?第二章1.驾驶员的交通特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它与交通安全有何关系?2.驾驶疲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驾驶疲劳与肇事的关系是什么?3.驾驶员的职业适应性对交通安全有何影响?4.饮酒对驾驶员的驾驶机能有什么影响?酒后驾车对安全行车会带来什么影响?5.生物节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与安全行车有什么联系?试计算你自己下月第一天的生物节律状态。
6.根据行人的交通特性,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对行人如何进行管理?7.汽车的行驶方程式是什么?满足汽车行驶的条件有哪些?8.汽车的动力性能指的是什么?9.汽车的制动性能包括哪几个方面?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有何不同?10.汽车的制动性能对交通安全有何影响?11.什么是城市道路的交通特性?12.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分几种?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是什么?13.什么是道路的平面线性?其构成要素是什么?如何保证?14.为什么要设置平曲线的超高和加宽?如何设置?15.什么是视距?分几种?如何保证视距?它对交通安全有何影响?16.结合当地事故多发地点的情况,谈谈道路条件与交通安全的关系。
第三章1.哪些参数可以用来衡量交通量的时间变化特征?2.什么是交通量?常见的交通量有哪几种?3.什么是第30位小时交通量?用它作为道路的设计小时交通量有何意义?4.什么是交通量的变化?交通量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说明了什么?5.如何计算、理解K月和K日?如何运用K月和K日推测AADT?6.简答交通量有哪些用途?7.某地三月K月3=0.925,K日3= 1.113,实际观测到该地某道路上2007年3月28日(星期三)的交通量为3558辆,试推算该地此道路2007年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8.某测站测得的连续5min时段的交通量统计如表3-6所示,高峰小时交通量为1373veh/h,求5min和15min的高峰小时系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工程学》复习材料一、填空题1、人们普通称交通工程学科为“五E”学科,“五E”指是:工程(Engineering)、法规(Enforcement)、教诲(Education)、能源(Energy)、环境(Environment)。
2、驾驶员视觉特性从视力、视野、和色感等几种方面体现。
3、依照美国研究,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4、在该路段行驶所有车辆中,有15%车辆行驶速度高于此值,有85%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如下,此速度称为85%位车速,交通管理部门常以此速度作为某些路段限制最高车速。
5、OD调查,是一项理解交通发生和中断在关于区域里所做调查。
6、M/M/N排队系统是指泊松输入、负指数分布服务、N个服务台排队系统。
7、不控制进入汽车双车道公路路段采用三级服务水平,混合交通双车道公路采用三级服务水平。
8、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
二、名词解释1、交通量;答案: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横断面或某一车道交通实体数。
2、高峰小时系数;答案:高峰小时系数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交通量之比。
3、设计车速;答案:设计车速是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状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最大安全车速,用作道路线形几何设计原则。
4、服务水平;答案: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运营条件及其对汽车驾驶者和乘客觉一种质量测定原则,是道路使用者在服务限度或服务质量方面得到实际效果。
三、简答题1、交通工程学科特点有哪些?答案:交通工程学科特点有:(1)系统性;(2)综合性:(3)交叉性;(4)社会性;(5)超前性;(6)动态性。
2、通行能力和交通量有何区别?答案:通行能力和交通量区别:1)通行能力是道路规划、设计及交通组织管理等方面重要参数,它描述了道路交通设施重要功能,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也许通过车辆(或行人)能力;2)交通量是指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实际通过或盼望(预测)通过车辆(或行人)数,而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车辆极限数,是道路所具备一种“能力”;交通量普通总是不大于通行能力,当道路上交通量接近或等于通行能力时,就会浮现交通拥挤或阻塞停滞现象。
3、为什么要进行OD调查?OD调查内容涉及那些?答案:进行OD调查,目是掌握与规划区域关于现状;人、车和货品起、终点和途径;出行目、运送内容等状况。
OD调查内容涉及货流和客流调查。
客流调查涉及:起讫点,出行目,出行方式,出行时间及出行次数等;货流调查涉及:货源点及吸引点分布,货流分类、数量与比重及货运方式分派。
四、计算题1、某高速公路入口处设有一收费站,单向车流量为300(veh/h),车辆到达是随机。
收费员平均每10秒钟完毕一次收费并放行一辆汽车,符合负指数分布。
试预计在收费站排队系统中平均车辆数、平均排队长度、平均消耗时间以及排队中平均等待时间。
答案:这是一种M/M/1排队系统λ=300辆/h μ=1/10(辆/s)=360辆/h ρ=300/360=0.83<1,因此系统是稳定系统中平均车辆数:n=ρ/(1-ρ)= λ/(μ-λ)=300/(360-300)=5辆平均排队长度:q=n-ρ=5-0.83=4.17 辆系统中平均消耗时间:d=n/λ=5/300 小时/辆=60 秒/辆(2′)排队中平均等待时间:w=d-1/μ=60-10=50 秒/辆(2′)二、名词解释1、交通量;答案: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横断面或某一车道交通实体数。
2、高峰小时系数;答案:高峰小时系数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交通量之比。
3、设计车速;答案:设计车速是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状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最大安全车速,用作道路线形几何设计原则。
4、服务水平;答案: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运营条件及其对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一种质量测定原则,是道路使用者在服务限度或服务质量方面得到实际效果。
三、简答题1、交通工程学科特点有哪些?答案:交通工程学科特点有:(1)系统性;(2)综合性:(3)交叉性;(4)社会性;(5)超前性;(6)动态性。
2、通行能力和交通量有何区别?答案:通行能力和交通量区别:1)通行能力是道路规划、设计及交通组织管理等方面重要参数,它描述了道路交通设施重要功能,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也许通过车辆(或行人)能力;2)交通量是指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实际通过或盼望(预测)通过车辆(或行人)数,而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车辆极限数,是道路所具备一种“能力”;交通量普通总是不大于通行能力,当道路上交通量接近或等于通行能力时,就会浮现交通拥挤或阻塞停滞现象。
3、为什么要进行OD调查?OD调查内容涉及那些?答案:进行OD调查,目是掌握与规划区域关于现状;人、车和货品起、终点和途径;出行目、运送内容等状况。
OD调查内容涉及货流和客流调查。
客流调查涉及:起讫点,出行目,出行方式,出行时间及出行次数等;货流调查涉及:货源点及吸引点分布,货流分类、数量与比重及货运方式分派。
四、计算题1、某高速公路入口处设有一收费站,单向车流量为300(veh/h),车辆到达是随机。
收费员平均每10秒钟完毕一次收费并放行一辆汽车,符合负指数分布。
试预计在收费站排队系统中平均车辆数、平均排队长度、平均消耗时间以及排队中平均等待时间。
答案:这是一种M/M/1排队系统λ=300辆/hμ=1/10(辆/s)=360辆/hρ=300/360=0.83<1,因此系统是稳定系统中平均车辆数:n=ρ/(1-ρ)=λ/(μ-λ)=300/(360-300)=5辆平均排队长度:q=n-ρ=5-0.83=4.17 辆系统中平均消耗时间:d=n/λ=5/300 小时/辆=60 秒/辆(2′)排队中平均等待时间:w=d-1/μ=60-10=50 秒/辆(2′)一、是非题(共10分,每题1分;判断对的请在序号上划○,判断错误在序号上划×)1.在阻塞交通流内,密度波向交通流行进反方向传播。
○2.由于外界因素干扰导致交通流周期性中断,形成间断流。
○3.空间平均速度不高于时间平均速度。
○4.OD表有矩形表和三角形表两种形式。
○5.交通流持续方程表白:当流量随距离而减少时,车流密度随时间而增大。
○6.定期控制信号周期是依照交叉口进口交通量拟定。
×7.随着行车速度增大,驾驶员注视点随之远移。
○8.停车需求有关分析法是把都市土地分类,按照各类土地停车产生率预测停车需求。
×9.跟驰理论描述了跟驰车辆加速度与两车速度差函数关系。
○10.行使速度不高于行程速度。
×二、名词解释(共15分,每题3分)1.停车周转率在某一段时间内停放车辆次数,是实际停车合计次数与停车场容量之比2.基本通行能力在抱负道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件下,该构成某些一条车道断面上,无论服务水平如何,1小时能通过原则车辆最大车辆数3.空间占有率与时间占有率在某一种路段上,所有车辆长度和与路段长度之比每一种车辆通过观测点时间和与观测时间长度之比4.交通区形心交通区发声源或吸引源密度分布中心,是交通社区出行代表端点,不是该社区几何面积重心5.Wardrop均衡原理所有使用途径旅行时间最短,并且相等,所有无使用途径旅行时间高于最短途径旅行时间。
使得路网上所有路段旅行时间最小流量分布格局,称为第二均衡原理三、问答题(共24分,每题6分)1.什么是‘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法?‘四阶段’预测办法有哪些局限性之处?1.交通量发生和吸引2.交通量分布3.交通方式分担4.交通量分派各阶段模型不统一,没有明确行为假设;没有考虑个体特性;预测精度与交通社区划分关于2.论述智能交通系统(ITS)研究内容重要构成,并就其中某个子系统简述其内容。
3.什么是交通系统管理与交通需求管理?论述两者差别。
谈谈国内都市现阶段应采用交通技术管理模式。
交通系统管理是一种技术性管理,其管理对象是交通流,通过控制引起交通流时间、空间重分布,从而提高系统交通承载能力。
交通需求管理是一种政策性管理,其管理对象是交通发生源,通过各项交通政策,抑制交通需求产生,平滑交通需求,缓和交通压力。
4.论述浮动车调查法及其特性。
一辆车,除了驾驶员以外,还需要3名调查员(1#,2#,3#)1#计算读取工具车行进速度2#观测工具车超过车辆数和超越工具车车辆数3#记录车辆保持稳定速度行驶,来回5-6次特性:同步可以获得交通量、行驶时间和行驶速度四、计算题(共21分,每提7分)1.设车流速度密度关系为V=88-1.6K,若车流实际流量不不不大于最大流量0.8倍,且车流密度不不大于最佳密度Km,求:(1)密度最低值和速度最高值;(2)密度最高值和速度最低值。
解:由题意可知:当K=0时,V=V f=88km/h当V=0时,K=K j=55辆/km则:V m=44Km/h,K m=27.5辆/km,Q m=V m K m=1210辆/h。
由Q=VK和V=88-1.6K,有Q=88K-1.6K2当Q=0.8Q m时,由88K-1.6K2=0.8Q m=968,解得:K A=15.2,K B=39.8。
则有速度V A和V B与之相应,又由题意可知,所求密度不不大于K m,故为K B。
综上,流量密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加粗某些即为密度也许取值范畴。
j m Q m0.8Q A B1)故当密度为K B =15.2辆/km ,其速度为:V B =88-1.6K B =88-1.6×39.8=24.32km/h即:K B =39.8辆/km ,V B =24.32km/h 为所求密度最低值与速度最高值。
2)显然,K =K j =55辆/km ,V =0 为所求密度最高值与速度最低值。
2. 某信号灯交叉口,色灯周期为40s ,每周期内可通行左转车2辆,如果左转车流为220辆/小时,问:(1)与否会浮现延误?(2)假定来车符合泊松分布,浮现延误周期在所有周期中所占比例是多少?解:(1)一种周期内平均到达左转车数m= t=220*40/3600≈2.44>2,因而不论车辆是均匀到达或随机到达,均会浮现延误(注意:虽然m<2,按随机到达记录平均看仍会浮现延误);(2)若要不浮现延误,则规定在一种周期内到达车辆数不不不大于2。
按泊松分布公式()!k mm eP kk-=,一种周期内到达车辆数为0,1,2概率分别为:P(0)= 2.44e-=0.08677 P(1)= 2.442.44e-=0.2121P(2)=2 2.442.442e-=0.2593P(>2)=1-P(0)-P(1)-P(2)=0.442因此,浮现延误周期在所有周期中所占比例是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