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独立基础构造要求

合集下载

11G101-3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配筋要求-汇总

11G101-3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配筋要求-汇总

11G101 —3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P58~P59 墙、柱插筋构造(变)所有墙插筋,弯钩均不得小于6d ;当hj < lae (板厚不满足直锚长度)时,弯锚15d ;所有柱插筋,弯钩均不得小于6d且150 ;当hj < lae(板厚不满足直锚长度)时,弯锚15d。

当插筋部分保护层厚度小于5d (无外伸时,外部插筋),锚固区应设横向钢筋(或箍筋),间距不小于100mm。

增。

当设计指出墙外侧纵筋与底板纵筋搭接连接时,基础底板钢筋应伸至基础顶面。

变。

取消了原图集按插入长度的不同确定弯钩长度的做法。

新提出了锚固区加水平钢筋的做法。

当柱为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独立基础、条形基础高度不小于1200mm时,或当柱为大偏心受压,独立基础、条形基础高度不小于1400mm时,可仅将柱四角插筋伸至底板钢筋网上(伸至底板钢筋网上的柱插筋之间间距不应大于1000mm ),其它钢筋满足锚固长度lae即可。

P60独立基础DJJ、DJP、BJJ、BJP底板配筋构造1、独立基础底板双向交叉钢筋长向设置在下,短向设置在上。

2、基础底板钢筋距边缘 < 75且W S/2处起设。

3、坡形独立基础的上边缘每边超出柱边50mm。

2.2.1设计时应注意:当独立基础截面形状为坡形时,其坡面应采用能保证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的较缓坡度;当采用较陡坡度时,应要求施工采用在基础顶部坡面加模板等措施。

P61双柱普通独立基础(即不设基础梁的”)底部与顶部配筋构造1、图集注:双柱普通独立基础底部双向交叉钢筋,根据基础两个方向从柱外缘至基础外缘的伸出长度ex和ex'的大小,较大者方向的钢筋设置在下,较小者方向的钢筋设置在上。

2、顶部纵筋设置在下,分布筋设置在上。

3、顶部纵筋的锚固长度统一从柱内边缘算起(不再分柱内”和柱外”。

(变。

原06G101 —6 , P45 :柱外顶部纵筋锚固长度从柱中心线算起)P62设置基础梁的双柱普通独立基础配筋构造1、图集注:双柱独立基础底部短向受力钢筋设置在基础梁纵筋之下,与基础梁箍筋的下水平段位于同一层面。

单层工业厂房独立基础完整版

单层工业厂房独立基础完整版

单层工业厂房独立基础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目录第1章、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单层工业厂房设计计算书1.1、设计条件1.1.1、平面与剖面某双跨等高机修车间,厂房长度72m,柱距为6m,不设天窗。

厂房跨度为18m,车间面积为2644.07 ,其中AB跨设有两台10t桥式吊车;BC跨设有两台32/5t桥式吊车。

吊车采用大连起重机厂的桥式吊车,吊车工作级别A4-A5,轨顶标高AB跨为8.7m,BC跨为9m,柱顶标高为11.8m。

1.1.2、建筑构造屋盖防水层:APP防水卷材找平层:25mm水泥砂浆保温层:100mm水泥蛭石砂浆屋面板:大型预应力屋面板围护结构240mm 普通砖墙,采用 和M5混合砂浆门窗低窗:4.2m ×4.8m高窗:4.2m ×2.4m门洞:5.6m ×6.0m1.1.3、自然条件建设地点:衡阳市郊,无抗震设防要求基本风压:0.402/m kN基本雪压:0.352/m kN建筑场地:粉质粘土地下水位:低于自然地面3m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502kN m/1.1.4、材料混凝土:基础采用C25,柱采用C30钢筋:HPB235级、HRB335级、HRB400级各种直径钢筋1.2、设计要求1.2.1、分析厂房排架,设计柱、基础,整理计算书一份1.2.2、绘制结构施工图一套1.3、设计期限1.3.1、两周1.4、参考资料1.4.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4.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1.4.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4.4、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1.4.5、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8G118第2章、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单层工业厂房设计计算书2.1、设计条件2.1.1、平面与剖面某双跨等高机修车间,厂房长度72m,柱距为6m,不设天窗。

独立基础钢筋构造要求

独立基础钢筋构造要求

独立基础钢筋构造要求《独立基础钢筋构造要求指南》嘿,朋友们!咱今天就来讲讲独立基础钢筋构造那些事儿。

你看那独立基础啊,就像是房子的根基,得稳稳当当的。

钢筋呢,就是让这个根基更牢固的关键家伙。

想象一下,要是没有合适的钢筋,这基础就像个软脚虾,那可不行!先说这钢筋的直径吧,可不能太细啦,不然怎么撑得起上面的重量呢。

就好比你挑担子,太细的扁担能挑起多重的东西呀,搞不好就断啦。

所以,钢筋直径得选合适的,得够结实。

然后是钢筋的间距。

这间距就像排队,不能太挤也不能太松。

太挤了大家都不舒服,发挥不出作用;太松了呢,又感觉空荡荡的,力量不够集中。

得让它们恰到好处地排列着,共同发力。

钢筋的布置也有讲究呢。

不能乱七八糟地放,得有规律,有层次。

就跟咱叠被子似的,得叠得整整齐齐,这样看着舒服,用着也踏实。

要是随便一团扔那儿,那算怎么回事呀。

还有啊,钢筋得和混凝土配合好。

它们俩就像是好搭档,互相帮忙,一起让基础变得坚不可摧。

混凝土把钢筋包裹起来,钢筋在里面使劲儿,这样的组合,那才叫完美。

我记得有一次去工地,看到一个独立基础的钢筋就没弄好,歪歪扭扭的,间距也不对。

我就跟工人们说:“你们这可不行啊,得重新弄。

”他们还不太乐意,说差不多就行了。

我就给他们讲,这基础可是大事,不能马虎,要是以后出了问题,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最后他们还是听了我的话,重新认真弄了一遍。

咱盖房子可不能只追求速度,质量才是最重要的。

这独立基础钢筋构造就得好好弄,不能有一丝马虎。

每一根钢筋都有它的使命,都要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

总之啊,独立基础钢筋构造可不是小事,大家都得重视起来。

要像对待宝贝一样对待它,让它为我们的房子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这样,我们住在里面才能安心、放心、舒心。

可别小瞧了这些钢筋,它们可是撑起我们家的大功臣呢!。

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工程施工

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工程施工

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工程施工一、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构造要求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可分为现浇柱下独立基础和预制柱杯形基础,这里主要介绍现浇柱下独立基础的构造要求。

现浇柱下独立基础有锥形和阶梯形两种,如图5-19所示,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图5-19 现浇柱下独立基础(1)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 阶梯形基础的每阶高度宜为300~500m,基础顶面每边从柱子边缘放出不小于50mm,以便柱子立模。

(2)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70mm,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为C10。

(3)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 间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宜小于100mm。

当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40mm; 无垫层时,不小于70mm。

(4)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5)当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边长大于或等于2.5m时,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的0.9倍并宜交错布置,如图5-19(a)所示。

(6)现浇柱的基础,其插筋的数量、直径以及钢筋种类应与柱内纵向受力钢筋相同。

插筋的锚固长度应满足相关要求,插筋与柱的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法应符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

插筋的下端宜做成直钩,放在基础底板钢筋网上。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仅将四角的插筋伸至底板钢筋网上,其余插筋锚固在基础顶面下La 或La E(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处,如图5-20(b)所示:①柱为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基础高度大于和等于1200mm;②柱为大偏心受压,基础高度大于等于1400mm。

图5-20 柱插筋构造布置二、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一)设计思路1. 确定基础埋置深度d2. 确定地基承载特征值fafa =fak+ηbγ(b-3) +ηdγm(d-0.5) (5-1)3. 确定基础的底面面积持力层强度验算:式中: p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kPa);pkmax——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kPa);pkmin——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小压力值(kPa);F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k N);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k N);A——基础底面面积(m2);e——偏心距(m);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l——矩形基础的长度(m)。

独立基础规范

独立基础规范

依据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00《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GJ53-92《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独立柱基础项目。

一、施工准备(一)作业条件1、办完验槽记录及地基验槽隐检手续。

2、办完基槽验线预检手续。

3、有砼配合比通知单、准备好试验用工器具。

4、做完技术交底。

(二)材质要求1、水泥: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质量符合现行水泥标准。

工期紧时可做水泥快测。

必要时要求厂家提供水泥含碱量的报告。

2、砂、石子:根据结构尺寸、钢筋密度、砼施工工艺、砼强度等级的要求确定石子粒径、砂子细度。

砂、石质量符合现行标准。

必要时做骨料碱活性试验。

3、水: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4、外加剂: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确定是否采用外加剂。

外加剂必须经试验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上使用。

5、掺合料: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确定是否采用掺合料。

质量符合现行标准。

6、钢筋:钢筋的级别、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质量符合现行标准要求。

表面无老锈和油污。

必要时做化学分析。

7、脱模剂:水质隔模剂。

(三)工器具备有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振捣棒、刮杆、木抹子、胶皮手套、串桶或溜槽、钢筋加工机械、木制井字架等。

二、质量标准(一)钢筋工程1、钢筋加工工程(1)主控项目1)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l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标准的规定。

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①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②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独立基础加抗水板基础设计及构造要求

独立基础加抗水板基础设计及构造要求
而实际情况是独立基础与防水底板是共同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较大的水压力会对防水底板产生较大的弯矩而防水底板的计算模型是以独立基础为支座的复杂双向板这就使得防水底板的弯矩会在独立基础处进行传递这就会加大独立基础的受力若不考虑这部分弯矩对于独立基础的设计是不安全的
Planning and design 规 划 设 计 1 07..
冯洁还得 出当防水板离得基础底 面越远,独立基础承担 的荷 载越大,设计 时可 以适 当提 高防水板的位置 ,高于基础 顶面1m 比较合适 ,但此 种做法在工程应用 中 较少。李纯 ,朱浮声等采用GYH一2型单膜式 压力盒对 辽宁文化艺术中心 、省博物 馆新馆 的独立基础加构造 防水板 的地基反力进行测试,也得 到了较为类 似的结果。
(1)防水板设计荷 载分 向下的重力荷载设计值和 向上水浮力 。向下 重力荷载 设计值包 括防水板 自重 、防水板上部建筑地 面做法及活荷载 ;抗 浮设计 时 ,防水 板所受 到的向上的力为按抗 浮设 计水位确定 的水 浮力设计值减去 防水板 自重及其 上部建筑做法标 准值 。
(2)当防水板底 土层 同独立基础时 ,底板为 自承重底板 ,向下作用下为构造 配筋 ;反 之防水板在重 力荷载作 用下 ,可按无梁楼盖双向板经验系数法计算。
在 地下水位较高 时,由于水头压力较大 ,此 时防水底板不仅要考虑 整体抗浮 的问题 ,还要考虑 防水板 自身的强度能否抵抗水 压力的作用 。以往 的设 计对于水 压力 的考虑 ,通常只是计 算防水底板的承载力 ,没有考虑此时水压力对 独立基础 的影 响。而实际情况是独立基 础与防水底板是共 同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 ,较 大的 水压力 会对防水底板产 生较 大的弯矩 ,而防水底 板的计算模型是 以独立 基础为支 座 的复 杂双向板 ,这就使 得防水底板的弯矩会在 独立基 础处进行传递 ,这就会加 大独立基 础的受力 ,若不考虑 这部分弯矩 ,对 于独 立基 础的设计是不安全 的。根 据相关分 析 ,在有水头压力 的作 用下 ,当防水板较 薄时 ,会使得独基边 防水 板配 筋加大 ,若 只是按构造配筋显然 不够安全 ,同样 防水板也 并不是越厚越好 ,达到 一 定程度后独立基础 和防水板都只是构造配筋。

独立基础加抗水板基础设计方法及构造要求

独立基础加抗水板基础设计方法及构造要求

基承载力较低 的时侯 。
2 倒锥 型独 立基 础加 抗水 板基础
该种形式如正放 的无 梁楼盖 , 基的顶 与抗水 板齐 ( 独 如
图 3 。这样做好处是减少施工 时挖填 的土方量 。这种形 式 )
由于抗水板下 的材料不同及地下水位 的高低 。 计算方 法也不

样 。大致分两种情况 。
独 立 基 础 加 抗 水 板 基 础设 计 方 法及 构 造 要 求
黄 雄
( 东建 筑艺术 设计 院有 限公 司成都 分公 司 , tl 广 IJl  ̄ 成都 602 ) 10 1
【 摘 要】 目 前地 下车库 中大量采 用独 立基础加 抗水板的基础 形式。为此 , 对正锥型和倒锥 型的承 栽
出独基 的底面 积。本例 A=1 1 2 0= .4 取独 立 1÷ 5 7 64 m ,入 中按筏 板 2
输入 , 厚度取 6 0m 抗水板厚度取 3 0l 而后在桩筏 筏 0 m, 0 m, n 板有限元分析程序中计算得出结果如图 2所示 ( 以下结果 未 考虑地下水 , 如果考虑地下水 , 除地 基反力减小外 , 筏板 弯矩 及配筋均相同 ) 。
无梁楼盖结构 , 柱帽为柱下独立基础 中的台阶部分 。其受力 性能与独立柱基 、 梁楼盖 之间有 许多 的共性 , 筑物 的荷 无 建 载是通过柱先作 用 于独 立基 础顶 部 , 然后 将 荷载 传 给地基 土, 地基反力主要 由独立基础承担。但独立基 础本身 的变形
很 小 , 形 的 主 要 来 源 是 独 立 基 础 下 的地 基 变 形 。 因 为 柱 下 变 独 立 基 础 和 抗 水 板 是 整 体 浇 筑 的 , 要 柱 下 独 立 基 础 产 生 竖 只
向变形或沉 降时 , 那么抗 水板也 会 因此 发生 协调 变形 , 因此 它们之 间的变形不是 彼此独 立 的 , 而是 相互 影响 和制约 的。 抗水板在一定程度上约束 了柱下独立基础 的变形量 , 而分 从 担部分地基 反 力 , 与独 立基 础一 道共 同分担 上部 荷 载。因 此, 忽略抗水板 的承载能力是不合理 的。独 立柱基加抗 水板 基础是 由独立柱基演 变而来 的一 种特殊 的基础 。由于抗 水 板的存在 , 使独立柱基加抗水板基础 的地基反 力分布及受力 特性方面有 以下几个 特点 。 () I 地基 反力 的分 布与基 础刚 度及 刚度分 布有 关 ; 2 ()

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

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

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11G101-3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P58~P59墙、柱插筋构造(变)所有墙插筋,弯钩均不得小于6d;当hj≤lae(板厚不满足直锚长度)时,弯锚15d;所有柱插筋,弯钩均不得小于6d且150;当hj≤lae(板厚不满足直锚长度)时,弯锚15d。

当插筋部分保护层厚度小于5d(无外伸时,外部插筋),锚固区应设横向钢筋(或箍筋),间距不小于100mm。

增。

当设计指出墙外侧纵筋与底板纵筋搭接连接时,基础底板钢筋应伸至基础顶面。

变。

取消了原图集按插入长度的不同确定弯钩长度的做法。

新提出了锚固区加水平钢筋的做法。

当柱为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独立基础、条形基础高度不小于1200mm时,或当柱为大偏心受压,独立基础、条形基础高度不小于1400mm时,可仅将柱四角插筋伸至底板钢筋网上(伸至底板钢筋网上的柱插筋之间间距不应大于1000mm),其它钢筋满足锚固长度lae即可。

P60独立基础DJJ、DJP、BJJ、BJP底板配筋构造1、独立基础底板双向交叉钢筋长向设置在下,短向设置在上。

2、基础底板钢筋距边缘≤75且≤S/2处起设。

3、坡形独立基础的上边缘每边超出柱边50mm。

2.2.1设计时应注意:当独立基础截面形状为坡形时,其坡面应采用能保证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的较缓坡度;当采用较陡坡度时,应要求施工采用在基础顶部坡面加模板等措施。

P61双柱普通独立基础(即“不设基础梁的”)底部与顶部配筋构造1、图集注:双柱普通独立基础底部双向交叉钢筋,根据基础两个方向从柱外缘至基础外缘的伸出长度ex和ex’的大小,较大者方向的钢筋设置在下,较小者方向的钢筋设置在上。

2、顶部纵筋设置在下,分布筋设置在上。

3、顶部纵筋的锚固长度统一从柱内边缘算起(不再分“柱内”和“柱外”)。

(变。

原06G101-6,P45:柱外顶部纵筋锚固长度从柱中心线算起)P62设置基础梁的双柱普通独立基础配筋构造1、图集注:双柱独立基础底部短向受力钢筋设置在基础梁纵筋之下,与基础梁箍筋的下水平段位于同一层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立基础构造要求
轴心受压基础一般采用正方形。

偏心受压基础应采用矩形,长边与弯矩作用方向平行,长、短边边唱之比一般在1.5—2.0之间,最大不应超过3.0。

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也不宜大于500mm;阶梯形基础的每阶高度,宜为300---500mm,基础高度500---900mm时,用两阶,大于900mm时用三阶,基础长、短边相差过大时,短边方向可减少一阶;柱基础下通常要做混凝土垫层,垫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为C10,厚度不宜小于70mm一般70---100mm,每边伸出基础50---100mm。

底板钢筋的面积按计算确定。

底板钢筋一般采用HPB235、HRB335级钢筋,钢筋保护层厚度,有垫层时不小于35mm,无垫层时不小于7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当位于潮湿环境时不应低于C25。

底板配筋宜延长边和短边方向均匀布置,且长边钢筋放置在下排。

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宜小于100mm。

当基础边长B大于3m时可采用0.9l(l=B-50)。

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础基础的插筋的钢种、直径、根数及间距应与上部柱内的纵向钢筋相同;插筋的锚固及与柱纵向钢筋相同;插筋的锚固及与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搭接长度,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箍筋直径与上部柱内的箍筋直径相同,在基础内应不少于两个箍筋;在柱内纵筋与基础纵筋搭接范围内,箍筋的间距应加密且不大于100mm;基础的插筋应伸至基础底面,用光圆钢筋(末端有弯钩)时放在钢筋网上。

独立基础最小配筋率(转)
问题终于有了一个说法。

由规范主编单位组织编写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中说到了这个问题,现将该段文字转录如下(P166页):
2,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各类构件的受拉钢筋配筋率与其他国家相比明显偏低。

89规范虽没有明确扩展基础底板的最小配筋率,但规定了“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小于200mm“,如果按计算截面有效高度为260mm进行推算,其最小配筋率仅为0.1%。

在国际上,原苏联《工业建筑基础设计规程》规定独立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小于10mm;美国ACI318规范关于独立基础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的取值,并没有按受弯构件的最小配筋率(1.38/fyk)来处理,而是选用了等厚度板的
温度和收缩最小配筋率0.2%(用于钢筋fyk=275~345Mpa)或0.18%(用于钢筋fyk=415Mpa)。

尽管0.2%~0.18%的最小配筋率只相当于受弯构件的一半,但仍具有大于混凝土出现裂缝时弯矩的1.1~1.5倍的承载力,足以防止因出现裂缝造成突然的破环。

由于扩展基础底板的厚度一般都由受冲切或受剪切承载能力控制,并非按受弯承载能力确定,因此底板相对较厚,如果套用受弯构件的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将导致底板用钢量不必要的增加。

借鉴《高层建筑箱形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JGJ 6-80)、《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 6-99)中有关箱筏底板钢筋配筋率不小于0.15%的要求,并按底板有效高度为260mm进行推算,受拉钢筋直径为10mm,钢筋间距为200mm。

因此《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规定:扩展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宜小于100mm。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纵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小于8mm,间距不大于300mm;每延米分布钢筋的面积应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10。

当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小于70mm;垫层厚度不宜小于70mm,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为C10。

1.地基承载力,基础底面的附加应力要小于地基承载力。

如果上部荷载有偏心,则要考虑基础底面应力的不均匀性。

2.软弱下卧层,验算附加应力传递至持力层以下那层土时,下卧层承载力是否大于传至的附加应力。

3.地基土变形,即沉降。

在附加应力作用下,土体的压缩变形。

沉降有总沉降量和不均匀沉降的要求,在验算时都要满足。

4.基础的内力计算,即抗弯、抗剪、抗冲切等。

5.柱与基础连接处的局部承压验算。

有些设计中,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会大于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此时,就需要验算基础混凝土的局部承压。

差不多就这些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