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丹青 教案
笔墨丹青单元课程设计

笔墨丹青单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中国绘画的基本知识,包括笔墨的使用、丹青的色彩搭配及构图原则;2. 了解中国绘画的历史演变,认识不同时期的绘画特点及代表作品;3. 掌握至少三种中国传统绘画技巧,并能在创作中灵活运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笔墨丹青进行绘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表现力和创造力;2. 培养学生对中国绘画作品的鉴赏能力,学会从专业角度分析、评价绘画作品;3. 提高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沟通交流的能力,学会共同创作和分享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敢于尝试、勇于探索,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本课程针对的学生特点为具有一定绘画基础和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小学五年级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笔墨丹青的基本技能,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同时,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中国绘画基本知识:介绍笔墨丹青的基本概念、绘画工具和材料的选择及使用方法。
涉及教材中第一章“绘画基础知识”相关内容,包括笔法、墨色、构图等基本技巧。
2. 中国绘画历史演变及代表作品:讲解中国绘画从古至今的历史演变,重点介绍不同时期的绘画特点和代表作品。
参考教材第二章“中国绘画史”内容,包括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绘画风格和代表画家。
3. 传统绘画技巧及实践:教授至少三种传统绘画技巧,如工笔画、写意画、泼墨画等,并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和掌握这些技巧。
教学内容来源于教材第三章“绘画技巧与实践”相关内容。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中国绘画基本知识介绍,包括笔墨丹青概念、绘画工具和材料选择。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笔墨丹青是一门用于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学科,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笔墨丹青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笔墨丹青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学会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
3.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4.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欣赏和评价不同类型的绘画作品。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本、图片、绘画工具和材料、电脑或投影仪等。
2.学生准备:纸张、铅笔、调色板、颜料、水彩笔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笔墨丹青的基本概念和技巧(30分钟)1.导入:向学生展示一些著名的中国绘画作品,并引导他们思考和讨论这些作品的特点和魅力。
2.讲解:介绍笔墨丹青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如线条、明暗、对比、透视等。
通过图片和实例解释这些概念和技巧。
3.练习: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线条和明暗练习,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技巧。
第二课时: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30分钟)1.回顾:复习上节课学到的基本概念和技巧,通过展示和讨论一些绘画作品加深学生的理解。
2.讲解:介绍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和特点,如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颜料等。
向学生展示这些工具和材料的实际应用。
3.实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鼓励他们进行尝试和实验,培养创造力。
第三课时:创作和评价(40分钟)1.导入:展示一些学生的绘画作品,并让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作品,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2.指导:向学生讲解一些创作方法和技巧,如构图、色彩运用、画面表达等。
帮助他们改进和提升自己的绘画作品。
3.创作: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创作想法和主题进行绘画,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和发挥空间。
4.分享:学生完成作品后,让他们向全班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成果,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和交流。
第四课时:艺术鉴赏和评价(40分钟)1.引导:展示一些不同类型的绘画作品,如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这些作品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笔墨丹青 教案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8课笔墨丹青学案【学习目标】1.熟悉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记忆吴道子、张择端等画家及其代表作,学会欣赏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2.认识绘画艺术中“文人意趣”与“民间风情”的成因与区别。
3.尝试从历史的视野赏析传统绘画作品和从传统绘画作品中获取老师学习。
4.能够分辨中西绘画的差异。
【教材分析】一.重点难点与疑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2.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3.教学疑点:绘画艺术与中国政治之间的关系。
【本课提纲】一、绘画艺术的起源1、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源头(1)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战国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汉代——帛画(1)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结(1)原始岩画和彩陶图案,记录了远古先民们的生活情景和文化心理。
(2)战国汉代帛画将天、地、人三者于一体,色彩浓烈,气势宏大,手法夸张。
这种特点与战国汉代新兴地主阶级开拓进取、开疆扩土和充满民族信心的时代精神分不开的。
二、绘画艺术的发展——从顾恺之到吴道子1、魏晋时期:开始出现__________________(1)时代背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特征:_______________(3)代表人物:___________①贡献:A:长于丹青,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绘画理论:_________________,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初中美术笔墨丹青教案

教案:《笔墨丹青——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课程类型:美术鉴赏与实践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理解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感受中国画的线条、墨色、构图等基本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2.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3. 中国画的线条、墨色、构图等基本元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它们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如线条、墨色、构图等。
2. 教师讲解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展示相关作品,让学生感受这种艺术形式的美感。
3. 学生欣赏一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分析其中的线条、墨色、构图等特点。
三、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2. 每组选出一幅作品,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解说。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分析和解说,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和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教师讲解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墨色、构图等基本元素,展示相关作品,让学生感受这些元素在绘画中的运用。
2. 学生欣赏一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分析其中的线条、墨色、构图等特点。
三、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墨色、构图等特点。
2. 每组选出一幅作品,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解说。
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课题:文化史必修三第8课笔墨丹青
高二历史组胡梅钦
(欣赏下列几幅古代名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这三幅作品分别属于哪一时期的绘画名作?说说三幅作品的风格特点。
(2)一定时期的绘画作品,是那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
你能说明上面三幅作品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吗?
参考答案: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南宋马远的《山径春行图》;清朝郑板桥的《竹
《清明上河图》属于描绘市井生活的风俗画;《山径春行图》属于表达文《竹石图》属于表达文人独特个性的花鸟画。
:画中描绘的是北宋都城东京繁华情况,反映了北宋时期工商业。
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3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推荐学生阅读一本与中国书画艺术相关的书籍,如《中国美术史》、《中国书画家传记》等,拓展知识面,提高艺术素养。
-阅读后,学生需提交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所学所得。
5.课堂反思:
-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知识掌握、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以多媒体展示一幅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山水画,如《富春山居图》,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画作所表达的艺术特点。
-提问学生:“大家在欣赏这幅画作时,有什么感受?能从中发现哪些中国书画艺术的特点?”
-通过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笔墨丹青”,激发学生对书画艺术的兴趣。
2.导入语:
4.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于依赖教师的示范和讲解,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有待培养。此外,学生在书画创作过程中,对作品评价和反思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中国书画的基本技法,如笔法、墨法、构图等。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书画作品。
-学生需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课堂反思,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中国书画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凝聚了古代艺术家们的智慧与才情。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笔墨丹青’,一同探索书画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讲授新知
1.知识讲解:
-介绍中国书画的基本技法,如用笔、用墨、构图等,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分析不同流派的书画特点,如文人画、院体画、民间画等,以及各流派代表人物和作品。
-结合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引导学生深入剖析经典书画作品,提高其鉴赏能力。
笔墨丹青教案美术

笔墨丹青教案美术【篇一:第8课笔墨丹青教案】第三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了解了不同学派的思想和主张,统治者会根据当时社会情况选择某一学派的主张作为其主导思想,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汉代的治国思想。
讲授新课——师:首先我们回顾一下汉初的社会状况,经历了秦末长期农民战乱和楚汉之争,汉初在经济上呈现了什么状态?生: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师:在如此动荡的环境下,汉高祖刘邦建立了西汉,那么当务之急就是要稳固政权,安定民心。
可见一个安定的环境对恢复经济、稳定统治秩序至关重要,加之吸取了秦朝因暴政而亡的经验教训,汉初统治者奉行提倡“无为”的黄老思想,同学们看课本,什么是黄老之学?师:黄老之学指的是道家学说中的两派,“黄”指黄帝的学说,传说中,黄帝善于养生,最终得道成仙,“老”指的就是老子的学说,前面我们学过,老子主张什么?生:道法自然。
师:道法自然,顺应自然,体现在政治上,就是无为而治。
黄老之学的内容就是黄帝的治身思想和老子的治国思想,黄老之学强调什么?生:无为而无不为。
师:黄老之学强调“无为而无不为”,那这里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告诫统治者不要妄为、不要胡作非为、不要过分威逼百姓,而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念,那么在黄老思想的指导下,汉初统治者是如何“因时制宜、与民休息”的呢?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徭役。
我们看方框中萧规曹随的典故体现出汉初保持清静无为、不扰民事的思想。
师:正是黄老顺应自然的思想,使得社会逐渐趋于稳定,适应了汉初政治、经济上的需要,由此在汉初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随着汉朝社会的发展,黄老思想的权威受到挑战,这个挑战来源于儒学,课本小字部分列举了一个事例,景帝时期,儒生辕固生把《老子》一书说成“家人言”,什么是家人言?“家人”就是仆役、下等人的意思,就是说《老子》这本书不过是下等人说的话罢了,这就惹怒了崇信黄老的窦太后,其实窦太后本事就出身庶民,还做过宫中婢女,因此听到辕固生这么说,十分生气,就命令辕固生与野猪搏斗,野猪大家都知道,攻击性特别强,一个儒生赤手空拳能不能战胜野猪?生:不能师:幸得有景帝暗中给了辕固生一把利剑,辕固生杀死了野猪,从而保住性命。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精选五篇)第一篇:笔墨丹青教学设计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一、教材解析《课程标准》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本课专门介绍中国绘画,与上一课《汉字与书法》共同实现课标要求。
本课第一目“质朴与浪漫”,以岩画、陶画、帛画、壁画的表现手法和内容为例讲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
第二目“从顾俏之到吴道子”立足成因和特点,讲中国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重点在吴道子。
第三、四两目“文人意趣”和“民间风情”讲中国绘画艺术的繁盛,以宋元山水画、明清花鸟画为例,重点讲“文人意趣”的成因和特点。
贯穿于本课的线索是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
本课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和演变,及其反映的历史风貌。
本课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二、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均安中学高二(1)班学生,学生历史基础较好,具备一定的历史素养和历史学习方法,对中国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历史的理性分析有待提高,本课重点是训练学生欣赏并从中国画中提取历史信息。
三、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中国画,熟悉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记忆吴道子、张择端等画家及其代表作,学会欣赏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二)、认识绘画艺术中“文人意趣”与“民间风情”的成因与区别。
(三)、尝试从历史的视野赏析传统绘画作品和从传统绘画作品中获取历史信息。
四、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创设情景法学法:小组讨论史料分析法五、上课流程新课讲授分4个环节:(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3分钟)(二),学习新知感悟历史(28分钟)(三),联系现实课堂延伸(3分钟)(四),板书梳理理清思路(课堂练习时间)(6分钟)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师:我前几天看到一则旧新闻,想分享给大家。
大家看这幅画-清代徐扬的《平定西域献俘礼图》,在一场拍卖会上卖出,猜猜他卖出多少钱?生:各种回答。
师:(适时引导学生答案,并给出答案)它以1.34亿高价卖出,打破当时记录,这幅中国画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能卖出这样的价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8课笔墨丹青,好好研究一下中国画的奥妙!2.学习新知,感悟历史师:本节课主要按照中国画起源、发展、繁荣的发展过程讲,在欣赏画作的同时,要体会其历史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8课笔墨丹青试题
【自主学习】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
1、中国的绘画艺术以其独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无价之宝。
它注重______,讲求______、
______和______,在内容上透射出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在形
式上独树一帜,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人们可以从____________找到绘画艺术的的源头。
战国时期,已出现用______
绘制在______上的作品。
汉代的______中充满了珍禽异兽、神仙魔怪,体现出
浪漫、神秘又不是古拙的特色。
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1、魏晋时期,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_________,最著名的画家是顾恺之,他的
“____________”的绘画理论是中国古代的开创制作。
2、唐代绘画题材多样,手法创新,表现了____________的盛唐气象。
吴道子是盛
唐画风的代表人物,被誉为“____________”
三、文人意趣
1、在宋代,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是文人更注重____________,_______
画成为独立的画种,画家更加注重_________。
偏安的南宋山水画的描绘对象为
___________。
到了元代,南方士人的_________心情通过山水画作抒发出来。
2、明清时期由于时代变化,社会动荡,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他们的艺术
风貌____________,与正统画风形成强烈对比。
四、民间风情
1、宋代以后,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普及,____________日益繁荣,
出现了许多描绘____________的作品。
最著名的是北宋张择端的
《______________》。
2、明清时期,小说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其中的______版画使小说更为有趣。
百姓的______、寺庙中的______,还有______画、______画等,体现了浓郁的
民间风情。
3、中国的绘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一方面盛行注重_____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
方面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中国画
在启迪民族的________和________、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
的作用。
答案
一、1、用具、颜色、表现手法、审美情趣、艺术追求,线条,神似、意境和气韵
2、新石器时代,毛笔,绢帛,壁画
二、1、文人画,以形写神
2、雍容华贵,吴带当风
三、1、内心的修养,山水画,写实,江南风光,郁闷
2、不拘成法
四、1、民间文化,民间风情,《清明上河图》
2、木刻,年画、壁画,布贴,剪纸
3、写实,非功利、主写意,自信心,自尊心
【典型例题解析】
例1.张择端之所以能画出《清明上河图》,主要是因为
A当时的绘画题材广阔B画家的风格和技巧成熟
C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D人们生活对风俗画的需要
【点拨】《清明上河图》表现了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景象,反映了当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
【解答】C
【总结】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对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
变式题
1.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帛画,最早出现在
A春秋B战国C两汉D隋唐B
2.凸现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于
A汉代B魏晋南北朝C隋唐D宋元B
3.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画家是
A顾恺之B曹不兴C展子虔D吴道子A
4.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是
A顾恺之B阎立本C吴道子D张萱C
5.“吴带当风”是形容吴道子的画具有
A立体感强的特点B线条粗细变化得当
C飘带舞动的画面D体现吴地风俗A
例2.宋代山水画发展为独立的画种,主要原因是
A宋代山水如诗如画B统治者更欣赏山水画
C文人们注重内心的修养D人物、宗教画难以发展C
【点拨】结合宋代理学兴起,文人队伍的发展和壮大。
【解答】C
【总结】文学艺术的发展特点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密切关系。
变式题
1.中国画三大画科不包括
A人物画B山水画C花鸟画D水墨画D
2.“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唐代诗人兼画家是
A张萱B阎立本C曹霸D王维D
3.战国秦汉时期我国绘画的特点①内容:珍禽异兽、神仙魔怪②表现手法:色彩鲜艳,气势宏大③感观特色:浪漫神秘,不失古掘④自然生动,质朴粗犷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A
4.两宋时期风俗画出现并且日益增多,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 画家要摆脱隋唐的画风
B 受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影响
C 宋徽宗大力倡导的结果
D 商业和城市发展导致市民阶层扩大5.D
5.宋元明清时期的绘画很大的一个特点是受社会环境和政治的影响,下列叙述不能体现这一主题的
A北宋画风阳刚豪放,体现了国家统一后的开阔心态
B南宋偏安,文人山水画描绘对象以江南风光为主,构图不追求对称
C元代的山水画体现了南方士人在国家统一后的舒畅淋漓的心态
D明代朱耷的笔下的鱼是“瞪眼鱼”,鸟是“伤心鸟”,表现明亡之后的悲情愤世C
【跟踪训练】
1.下列绘画作品属于史前文明时期的是
A.《人物龙凤图》B.《颧鱼石斧图》C.《洛神赋图》D.《送子天王图》
2.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是在
A.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D.隋唐时期3.晕染法的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使绘画作品颇具动感,产生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效果的画家是
A.顾恺之B.吴道子C.张萱D.郑板桥
4.山水画超出了起初作为人物画的衬景,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是在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5.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备受史学家关注,主要是它反映了A.画家技巧、风格的日趋成熟、完善B.当时绘画艺术题材的广泛C.人们对风俗画的喜爱程度高D.城市手工业、商业发展繁荣6.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代以后绘画艺术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B.统治者提倡
C.民间文化的发展D.画家的性格
7.元明清时期的绘画,成就最为突出的是
A.人物画B.山水画C.宗教画D.文人画
8.下列关于中国绘画演变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A.夏商周三代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B.隋唐时期山水画、人物画、宗教画盛行C.两宋时期山水画成为最大的亮点D.元明清时期文人画盛行
9、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7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
下图以“虎”、“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
材料二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材料三 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
D
楷书
C
隶书
B
金文
A
印刷体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A、B、C、D分别指的是哪几种字体?(4分)
(2)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什么时期?(1分)其产生的条件有哪些?(6分)请列举出四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
(2分)
(3)据材料二,分析出中国印本身所含的三种历史信息。
(3分)
(4)据材料三,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象征了什么?(2分)据你推测它属于什么画种?(2分)
10、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
试以魏晋南北朝、隋唐、宋代、明代的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演变所产生的影响为例予以说明。
答案
1~5 BCBBD 6~8 DB
9.参考答案
(1)A-甲骨文B-小篆C-草书D-行书
(2)魏晋南北朝时期。
首先,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个性化的艺术创造准备了材料;其次,这一时期,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最后,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的产生和创
新提供了条件。
王羲之、张旭、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启功等。
(3)中国的汉字,中国的书法艺术,中国的篆刻艺术。
(4)象征:繁荣与收获;欢乐;奥林匹克圣火;绿色奥运;春天的喜悦。
画种:民间风俗画。
10.参考答案
(1)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2)隋唐一统,社会繁荣发达,书法也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或意绪狂放,极尽张扬个性之能事;或雍容大度,崇尚法度规范。
(3)宋代市民阶层兴起,通俗文化逐渐繁荣,文风大盛,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也是重视个性而忽略法度。
(4)明代则因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市民生活丰富,一方面思想控制严密,所以书法更世俗化、平民化,强调个性化创造。